在炮兵阵地上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9 08:12:1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在炮兵阵地上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炮兵阵地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炮兵阵地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看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的教学模式,重点设置情境,引导朗读彭总的语言,培养感悟及理解能力,在读中培养语感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对彭总神态变化原因的深入挖掘,体会彭总是个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人。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在炮兵阵地上》一课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训练重点是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情感。本课分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通过学习课文,抓住彭总神态的变化,仔细揣摩彭总神态变化的原因,了解彭总是个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人。

  本课是一篇革命回忆录。选自丁隆炎同志根据彭总的警卫员景希珍回忆整理的——《警卫参谋的回忆在彭总身边》这本书。课文记叙了彭德怀同志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深入到东海前哨一个炮兵阵地检查战备工作时,发现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就严厉批评了有关干部,果断布置重修。在吃晚饭时,彭总与受批评的干部谈心,做了自我批评,又语重心长地了干部。作者通过两个场景的描写,通过对彭总语言、神态、动作的再现,把彭总的思想感情变化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全文为读者勾勒出了彭总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形象。

  2.学生情况分析:

  在炮兵阵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是阅读理解的良好开端。学生对彭总的认识甚少。彭德怀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他性格耿直,一生光明磊落,了解彭总的有关情况,对学生学习本课书,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课前要收集资料,补充对彭总的认识,加深理解,力求走近文本。而且这篇课文中讲的事发生的年代离学生也较远,对于当时国家边防形势和国情了解不深,从表面上很难看出彭总发火原因,对彭总是个什么样的人理解不透。本课重点就是抓住彭总神态的变化,创设情境,仔细揣摩彭总神态变化的原因,了解彭总的形象。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彭总神态的变化,仔细揣摩彭总神态变化的原因,了解彭总是个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人。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究、读书批注、动手、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既动笔墨又读书”和“深入到课文字里行间思考”的好习惯。

  3.通过了解彭总的事迹和形象,使学生对彭总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彭总神态的变化,仔细揣摩彭总神态变化的原因,了解彭总是个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人。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究、读书批注、动手、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既动笔墨又读书”和“深入到课文字里行间思考”的好习惯。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2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说起彭德怀这个名字,无数人会从心中产生敬佩和赞叹之情。战争年代,毛泽东曾为他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出示彭德怀元帅照)这就是指挥过“百团大战”,屡建奇功的彭德怀。解放初期,我们国家的边境还不稳定,时常会有战争发生,彭德怀毅然挑起国防部部长这个重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彭德怀,领略彭总的风采!

  (教学意图:通过激昂的诗、彭德怀的画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彭总产生初步的印象,简介本文的时代背景,为学习文章、理解“彭总是个怎样的人”作铺垫。)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过课文之后,你觉得彭总对这个炮兵阵地的战备情况满意吗?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彭总神态的句子,用笔轻轻画下来,然后,想一想这几句话有什么不同?

  评价:看到同学们这么认真、这么投入地读课文,老师十分感动,这说明咱们班的同学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真好!你来读读你所画的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描写彭总的神态的句子:

  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再也忍不住了

  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

  压住了火,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

  引导:这几句都在描写彭总的神态,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火越来越大……)是呀,彭总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你再读课文,想想彭总的神态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变化呢?

  (教学意图:整体回顾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抓住描写彭总神态的句子,比较之后,体会出彭总的神态在发生着变化,火气越来越大,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得出彭总神态的变化是根据事情的不断积聚、发展而引发的,火越大越表明他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不容忍,从而说明他自己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2.仔细揣摩彭总每次神态变化原因

  (1)生:彭总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是因为“彭总向他提出了不少问题,开始他还能对答如流,后来问到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的性能怎样,海面前方有哪些国家的定期航线,他就回答不出来了。”

  引:我可以说你的答案非常准确,但是,咱们学语文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非常仔细地去感受文字、理解文字。如果你明白在作战的时候团长不知道这两个问题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你就知道彭总的脸色为什么不好看了。

  (团长不知道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的性能怎样,在敌人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做出相应的抵御外敌的准备吗?古人有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假如我们不能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的战斗能取胜吗?假如我们的战斗中没有取胜,我们还能守住东海这扇大门吗?假如敌人打开了我们国家的东大门,后果怎样?将不堪设想呀!

  这位团长不知道海面前方有哪些国家的定期航线,这样能分辨出对方的船是敌是友吗?如果把敌舰看成了商船?如果把商船看成了敌舰?

  想想作为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如果他不知道这些,他将如何指挥自己的军队呢?)

  (教学意图:深入挖掘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为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不知道这两个问题及其重要性,他很不负责任,很不称职,理解彭总神态变化原因。)

  过渡:彭总的神态为什么再次发生了变化?

  (2)生:彭总再也忍不住了,是因为“他又看到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结构也不符合要求。”

  引:是呀,你知道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这意味着什么吗?

  (假如双方开战,弹药库极有可能发生爆炸,那时,损伤惨重的将是我们自己的军队,那样,我们就会不攻自破了。)

  引:(你的分析让我们知道)这可真是个重大的失误呀!你来读一读这句,让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个失误有多大。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的危险性,理解彭总神态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自读这句,再次体会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重大的失误。)

  过渡:怪不得彭总再也忍不住了。彭总的神态为什么又发生了变化?

  (3)生: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是因为“几位首长都说来过,对这个弹药库也提出了意见,只因为忙别的事,把改建弹药库给耽误了。”

  引:请你来读一读彭总的话。出示彭总的语言:

  “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你们啊,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

  同学们,彭总向团长提出的问题重要吗?这么重要的问题团长不知道。弹药库修建在阵地前沿危险吗?这么危险的事作为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却没有意识到。改建弹药库是多么迫在眉睫呀,而首长们却忽视了这样的头等大事,还在忙别的事,这对于身经百战、久经沙场、深谋远虑的彭总来说,他能容忍吗?

  试着读,找两位读。

  引:现在你就是彭总,就在这个炮兵阵地上,你亲身感受到团长对工作中的失职,亲眼见到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察觉到自己国家的东大门防卫如此薄弱而首长们竟然无动于衷,这个时候,你怎样电闪雷鸣般地发作?

  试着读,找两位读。

  听老师读,注意标点。找一位读。

  评价:听你一读,老师确实感到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

  (教学意图:以情带读,读中感悟,通过设置一系列情境,使学生理解当时彭总的心情,从而进入情境,全身心投入地读,同时,采用指名读、范读等读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使他们能够随着感情的变化,体会读的节奏、停顿、重音、声调,感受彭总忍无可忍、电闪雷鸣地发作。)

  (4)学习反问句

  同学们,“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

  出示这两句话:

  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

  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

  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你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标点不一样;语气强烈程度不一样,这个问句好像亲耳听见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火了一样。)

  像上面这样的句子,我们管它叫反问句。老师这里有两个句子,你能把它们换个说法吗?

  出示练习:

  你这个团长,连这两个问题都不知道,难道还能说你称职吗?

  你们不能等着敌人用我们的弹药毁灭我们自己呀。

  请你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教学意图:体会反问句的作用,立足文本,当堂练习改写句字,并能体会两个句子语气的不同。)

  过渡:是呀!这个反问句问得首长们哑口无言,这样的批评让首长们都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彭总感到发火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

  (5)回顾彭总神态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彭总人物形象

  引:你能用上先、又、接着、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把彭总的神态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及其原因完整地说出来吗?

  完整地出示彭总的神态:

  先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又再也忍不住了

  接着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

  最后压住了火,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

  联想彭总神态的变化,再仔细读彭总下面的这些话,想想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彭总的语言:

  你们几个都留在这儿,现在就动手,把这个弹药库拆掉重修。看还有什么问题,你们就地研究解决。过一个月,我再来检查!你这个团长,撤职!送军法处!

  板书:认真负责、(说干就干说改就改立竿见影,再送你个词语)雷厉风行

  (教学意图:使学生对彭总神态变化及原因有整体的印象,并能从语言、神态中挖掘出彭总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的人。)

  过渡:这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彭总,这就是说了算,定了干,有着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的彭总。彭总的形象一定出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了,请同学们读课文第4~9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看看你又能感受到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自学课文4~9自然段,汇报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找到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然后,在旁边简单地批注。

  预设:

  生1:“小景,去,把团长请来!”

  请——这个团长在工作中可是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呀,可是彭总还让我去请他,一个“请”字突出了彭总对团长的尊重、关心。

  生2:彭总拉着团长,让他在自己的身边坐下。

  彭总就像长辈一样让团长在自己的身边坐下,体现对同志的关心。

  生3: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

  彭总能够态度诚恳地作自我批评,体现出他是个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人。

  生4:彭总又说:“都对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对就可以了。想想吧,人民把一扇大门交给你来守卫,你就得千方百计把它看好啊!啊,你已经认错了,我就不说了。吃饭!吃饭!”

  “想想吧,人民把一扇大门交给你来守卫,你就得千方百计把它看好啊!”这句话不仅是彭总语重心长地对团长的嘱咐,更是自己内心的独白,体现他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引:千方百计——你是怎样理解千方百计的?你能用千方百计说一句话吗?

  教师相机板书: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

  2.小结:这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彭总,这就是有着雷厉风行工作作风的彭总,这就是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彭总。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自学中发展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批注文本,落实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充分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描写体会彭总彭对国家安全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关心同志、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作风。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点拨,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

  (四)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彭总又来检查这个炮兵阵地上,请你想一想:这次彭总和团长会说什么?他们的神态会是什么样?请你展开联想,说一说。

  评价:

  对,团长牢记了彭总的那句话,千方百计看好祖国的大门。

  团长被彭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自己也变得认真负责了,你能联系课文内容去说,真好!你用上了“对答如流”这个生词,说个句子。真棒!

  (教学意图:使学生对“彭总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更深刻的想象和认识,联想彭总的语言、神态,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与联想能力。)

  (五)总结:

  如果有人问你,彭总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样回答?(出示彭总照)

  (教学意图:由学生总结彭总是个什么样的人,留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

  板书:

  在炮兵阵地上

  认真负责关心同志

  雷厉风行严于律己

  实事求是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确实,理念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设计要有一条主线路,在主线路下的分线路怎样分,怎样合?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要想实现目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哪种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不要嫌多,确实应该思考,而且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1.这堂课中,开始主线并不鲜明,2~3归纳彭总对待工作什么态度?4~9归纳彭总对待人民、自己、同志什么态度?散了。改成一个问题——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在学习2~3神态变化时,开始总是问为什么“脸色不好看了?”、为什么“再也忍不住了?”为什么“电闪雷鸣般的发作了?”琐碎。改——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3.在设计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入时,先让学生找神态及变化原因。这就意味着我告诉了学生“彭总神态发生了变化”,为了再自然些,再平滑些,就改成了先找神态,再比较“都是描写神态,有什么不同”,过渡到“神态在根据事情的发展发生着变化”。

  4.在设计反问句的学习时,变化极多:开始淡淡掠过,没有当成重点,不行;然后,加上讲解练习,生硬,不好;

  接着设计:“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文章中用问句不用陈述句?改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离题万里,就像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中突然斜插了一枝黑漆漆的糟树枝,倒胃口。

  上完第六次课,我又改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你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标点不一样;语气强烈程度不一样,这个问句好像亲耳听见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火了一样。)立足文本,改写句子:你这个团长,连这两个问题都不知道,难道还能说你称职吗?(改陈述句)你们不能等着敌人用我们的弹药毁灭我们自己呀。(改反问句)

  ……

  改到现在,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也不敢说算完美,只是改一次,总是要进步一下下嘛,好吧,我再介绍几个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教学设计:

  第(1)个设计的是《观潮》这一课整体把握的思路:老师出示课题观潮之后,先问“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看”的意思,教师又问:课文中还有一个“观”字又是什么意思,学生找到后回答:“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你能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编个课题吗?”学生思考后提出这篇课文的题目也可叫《观天下奇观》。到这里,老师立即引领学生直奔中心,抓住“奇”字,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这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经过一堂课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潮前境奇、潮来形奇、潮去景奇。这堂课好就好在教师抓住“奇”字,很快帮学生理清了一条精练清晰的主线,找到了一条认识课文得最短程。

  第(2)个设计的是《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的情感体验:老师分析最后一自然段“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教师先让学生算一算,三天三夜共多少个小时,再算一算这七十二个小时中,白求恩只有几个小时不在做手术?当学生们惊奇的发现白求恩只有三个小时不在做手术的时候,教师还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想象在这三个小时中白求恩有可能干什么?于是学生说:“利用这时间喝点水、啃一点干粮,又接着做手术。”“利用这时间给手术刀、镊子等进行消毒。”“利用这时间组织已经做完手术的伤员转移。”……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这合情合理的想象中,深刻地体会了本文的情感。

  第(3)个设计的是《火烧赤壁》一课的总结性问题:在结课时,教师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大家自报一个角色,说给大家听。其实这个问题实际就是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只是问:“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周瑜为什么会胜?”“诸葛亮的计策好在哪儿?”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就大大减少了。相同的结果,可能通过不同的过程得到;但不同的过程,却能对学生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好吧,由于悟性有限,思考得不专业、不深刻,改得也不彻底。但学习还是有的,进步还是有的,困惑也是有的。虚心有,信心有,爱美的心也有。哎呀,跑题了……见笑了……谢谢收看了……

【在炮兵阵地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上》教学设计05-09

六上比教学设计05-05

《草原上》教学设计06-24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04-23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02-19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10-07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10-07

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范文10-07

六上比教学设计15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