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2 11:27:5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5篇[精华]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5篇[精华]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谢里庄小学贾秀卿学习目标:

  1、我能领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2分钟)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生:(齐读)鸟的天堂。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我能领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品读文章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老师曾去过那里,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看清它的真面目!

  一、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学习课文7、8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思考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并画出相关语句。

  学路导航1:(10分钟)学生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榕树美:大、茂盛)→小组内交流→班内小组自选形式展读(可代表读,组内对读,一人一句读,小组代表要求其他同学多种朗读形式读等)→配乐自读再感悟

  交流与展示形式:我划出的`句子是第自然段第句,划得重读词

  有,这些词我读出了榕树的特点,我要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师: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我们一起读7 、8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12-13自然段,感悟这里小鸟多而且欢快的特点。

  过渡: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但有一丝遗憾,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1.我们继续拍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2.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学路导航2(10分钟):

  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鸟的欢快。)

  →班内小组自选形式展读(可代表读,组内对读,一人一句读,小组代表要求其他同学多种朗读形式读等)→配乐自读再感悟

  交流与展示形式:我划出的句子是第自然段第句,划得重读词

  有,这些词我读出了这里的鸟的特点,我要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四、品读写法(3分钟)

  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五、思维拓展(3分钟)

  师: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在离去时感到留恋,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对现在有些人破坏这一美景,你想对她们说什么?或者你会如何保护鸟的天堂?

  六、作业(30秒)

  请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名小导游,向你的家人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1、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2、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4、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5、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6、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7、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8、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9、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10、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11、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1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4、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痢?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 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说明: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 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 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

  3. 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2.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 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 学生读文;

  2. 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 齐读。

  ② 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 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 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 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 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 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 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

  一棵!

  ▲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 交流汇报:(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 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 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 师小结: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 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 两题。

  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

  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

  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树有关,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有关树的资料,能向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上奇特的树吗?生介绍

  〔请学生自由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把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鸟的天堂》中,也介绍到一棵奇特的树,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把。(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天堂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在你们心目中,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生交流

  〔(1)出示巴金肖像和色彩明丽的鸟的天堂的画面,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2)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第一次榕树大

  第二次鸟多

  〔通过预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学习1-9自然段作铺垫,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三、学习怎样表现榕树之大

  (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一棵榕树很大很大,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大的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好吗?

  (板贴)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2)打开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9自然段,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榕树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生读、找。

  (3)从学生的回答中生疑:这两节究竟是不是写榕树大呢?

  〔结实本课学习目标,从读找中生发疑问。没有根据的教案的预设一成不变的实施,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现场生成教学,从质疑处鼓励学生探究。〕

  a、学习5、6,读中探究

  (1)指名生读§5、§6,想想这节主要写了什么?生交流

  (2)我们把这个争论的情景演示一下,我来当作者,我想邀请两个同学当我的朋友,谁愿意?(出示大榕树)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我们的争论中表现出什么。

  师生表演争论,?生交流

  (3)这是一株大榕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有许多株?

  请同学们看图,再好好读读5、6两小节,说说理由。

  生读、说。相机板书:远

  师:巴金爷爷用笔多么精妙,值得我们好好研读,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5、6两节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吗?生概括小结

  〔5、6两节,通常在教学中被“略处理”。这一环节,巧妙地设置了两个铺垫:(1)演示争论的情景。(2)从争论中生发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误认为有许多株榕树?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感受到作者表现榕树大的用笔精妙。从问题的细究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好好研读,得到作者表达方法上的启示。〕

  b、学习§7,读中发现

  (1)我们再来读读第7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多种形式促读)

  (2) 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枝干繁多

  b、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榕树奇特之处仅仅是因为枝上又生根吗?

  (2)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什么?

  c、相机点拨第1句,第4句,联系上下文悟发现相机板书:近

  齐读§7

  (3)读到这里,你能来说说这一节表现榕树大和5、6两节有什么不同?生交流

  〔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有所发现。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捕捉住探究点:榕树的枝干有什么奇特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文字空白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不仅让学生读中发现,还要悟表达方法的不同,探究第7小节表现榕树大与5、6两节有什么不同是在学生充分读、悟后可得的。〕

  c、学习§8,美读升华

  (1)5、6两节从整体表现榕树大,第7自然段从枝叶繁多的现象来表现榕树的大,第8自然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把!(放录象范读)

  (2)你们觉得画面中的这段话美吗?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打开课文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3)引导学生读好读美,以评促读

  (4)同学们一定对大榕树产生许多感受,有什么话想倾吐,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从叶子茂盛、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来谈。相机板书:叶子茂盛

  (5)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带给大家吗?引导学生诵读。

  [(1)创造情境,录象及范读。创设读的氛围,激发读的渴望。创造了教学的情感,提升了情感的价值。

  (2)充分地读第8节,学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倾吐交流,尽情表达。学生发言在美读的感染下亮点不断。教师引领学生读、说再有机会地融合,升华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来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表现大榕树大的特点。能不能归纳说一说。

  生交流

  〔既是学完课文后的总结,又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作业

  “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大榕树也声名远扬。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这个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多方面适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板书:

  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

  第一次  榕树大

  远

  近

  许多株?

  一株两株 枝干繁多

  叶子茂盛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多

  〔板书设计直观、清晰,体现了教学的流程、教学的整个思路,使学生借助板书激发思维〕。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6)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1)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正确读写“灿烂”“缝隙”“寂”等14个生字词,认识“桨”“暇”等8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大致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刻画景物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设计意图: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同时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刻画景物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喜爱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具备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歌曲与对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听一首腾格尔的蒙古草原民歌“天堂”,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听,用心体会一下这首美妙的歌曲(音频播放歌曲)

  师:好,同学们,歌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生1:蓝蓝的天,清清的湖水

  师:嗯,真棒,记忆力真不错,看来是用心体会到了那个美景。

  生2:我的家乡就是天堂。

  师:回答得真好,从歌中体会到了歌手对家乡的热爱。

  师:那你们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生3:风景优美的地方就是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师:嗯,回答的妙极了,我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和名川大山,同学们有机会可要去看一看呀!

  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堂,那么鸟呢?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本,去看看《鸟的天堂》吧!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出课题,同时会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进而进行接下来的教学环节。

  (二)讲授新课——初读

  1、自主探究:默读,轻读解决如下问题

  字词: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内容:思考下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2、检查反馈:

  字词:指明学生朗读多媒体上的生字词,学生互评;重点强调“规律”“缝隙”“应接不暇”的读音,“茫”“耀”的书写;自主汇报识字的好方法,结合多媒体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内容:文中讲述了榕树的特点及不同时间鸟的天堂所呈现出来的不现的优美景色。

  初读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析读文本做好铺垫。

  (三)讲授新课——析读

  1、课文中榕树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相应句子加以说明。

  (1)作者和朋友们刚刚看到的榕树是什么样子?

  (像是有许多株,看不出主干在哪里?)

  (2)逼进榕树时,它的真面目又是什么样的?

  (是一株榕树,枝干不可计数——独木成林)

  (3)你知道枝干不可计数的原因吗?

  (枝上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

  (4)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树叶的?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儿逢隙,颜色翠绿明亮,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5)试着读一读,体会鸟的天堂静寂优美的情景。

  2、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找出文中相应句子加以说明

  (1)这里作为鸟的天堂具备了哪些条件?

  (涨潮时河水上岸,岸上会湿,人不会上去,河水滋养了榕树,使树更茂盛,农民们保护鸟在树上做的巢。)

  (2)发挥想像,为什么说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

  (太阳落山了,鸟都休息了。)

  (3)晨光里,鸟的天堂是一幅什么景象?

  (起初是静寂,忽然一声鸣叫,接着树上变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叫、鸟影,我应接不暇)

  (4)描写这些情景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用了大量的动词,如“拍”“飞”“叫”“扑翅”“应接不暇”“看清又错过”等,还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歌声真好听”使鸟的形象更加生动,这样就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画面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体会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加了引号的是指“榕树”,没加引号的是指适合鸟居住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6)试着读一读,体会鸟的天堂热闹的情景。

  (四)新授课——品读

  文章语言生活形象,描写的景色优美动人,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

  (五)巩固练习

  讨论文章主旨,联系现实,你的生活中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跟大家分享下那里的景色。

  (六)归纳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开动小脑筋想想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愿我们的天空越来越蓝,绿水越来越清,生活越来越美好。

  (七)作业安排

  1、识字写字:摘抄你喜欢的美词美句。

  2、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全家总动员共同爱护环境。

  3、小组合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办一期板报。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5

  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设计思路: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帮助学生理解。

  B、引导理解“不可计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一、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二、交流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一、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二、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三、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五、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的这节课留下遗憾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六、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1、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2、小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树干/根/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树枝 叶 (静态)

  第二次 群鸟 纷飞 多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尝试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快乐地获取知识。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6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

  (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

  (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背诵文中鸟儿活动情景的段落。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提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以及树、鸟、人和谐相处的优美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以及树、鸟、人融融相处的优美意境。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图文结合、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一株大榕树彩粉笔有关鸟的天堂的知识

  课前游戏反口令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巴金爷爷带我们游览了鸟的天堂,我们认识了这株奇特、美丽的大榕树(图贴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再次游览鸟的天堂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二、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1至14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并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说说你的感受?概括的真精炼。

  板书:鸟多欢快(生:鸟很多、很欢……)

  2、学贵有思,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见解,我们的学习才会更有价值。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部分,看看哪些语句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勾画出来,深入体会体会。

  3、学生读书、勾画、交流。同学们自学的真认真,那把自己的自学成果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成员合作的真默契,老师都不忍心打扰,我们比一比那个小组汇报的出色。

  4、重点理解:热闹、到处……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应接不暇,意思造句体会鸟多,鸟欢。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5、课件:七嘴八舌想象鸟儿的`其他姿势

  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鸟儿们还有哪些不同的姿态?

  生说教师贴在大榕树上。

  6、师:配上欢快的音乐(百鸟朝凤),课下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的小鸟画出来贴到这株大榕树上,让这株大榕树变得更加欢腾,热闹。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姿态的鸟,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百鸟图”。这部分对鸟儿活动场景的描写,属于动态描写。齐读12,13两个自然段,感受鸟儿们欢快热闹的动态美。

  想不想欣赏《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三、激发情感,回归主题。

  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特定称谓;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3、指导学生读出感慨的味道。

  四、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生汇报:如当地的农民保护意识强。当地气候潮湿,适合鸟类繁殖……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设计意图: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课件我行我秀

  大自然赋予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或者环保宣传标语……

  4学生分头准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谈收获

  师:同学们,生活处处藏有美,让我们拥有美的同时,不要忘记精心地呵护美,去创造更多的美。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够和谐相依,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才会成为每个生灵的天堂。

  六、拓展迁移,读写结合。

  必做题: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仿写《鸟的天堂》

  选做题: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处你喜欢的风景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9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本文语言质朴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独木成景”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利于引导学生品味,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认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3、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一)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让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的确能引发学生喜爱的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发展。当我们把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的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我们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一、关于教学目的及重、难点。

  首先是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认为: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其次,是要落实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这个目的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实践中发展。这两点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在这里,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本课的难点在于: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个难点难就难在“有机整合”,难在课件设计必须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融为一体,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特色,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教学个性,而不是为了使用课件而用课件,使课件浮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之外。

  二、关于教学结构安排。

  1、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

  首先我们虚拟场景,让学生同作者一起进入作者所描写过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情景中,使学生同作者同时产生感受,并使学生的感受同作者的感受产生比较,相互碰闯,使学生与巴金比肩观察、比肩表达,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比较“真绿得可爱”和“绿得真可爱”的异同,咬文嚼字,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然后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揣摩作者写榕树之大的妙笔。紧跟着,用作者两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那一种景象呢?这一个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地高涨。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按照课文中描写的顺序出示课件组织下一步的学习。

  2、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

  让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抓准特点,同时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再相互交流自己喜欢这一部分文字的原因,让作者与同学的感受相互应和相互启发,并在此基础上,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评价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准确、形象地用词、用句,才把本自然段写得既精练准确又特点鲜明的。

  3、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

  请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第八自然段。首先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一设计将学生的观察与对重点句的欣赏和理解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同时,又由于个人对同一句子的欣赏和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容易引发不同见解的碰闯、融合。然后,再请学生说说,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描述?并请大家评一评。这样一来,实际上诱导的是发表与作者不同的见解,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站在伟人的.肩头并超过伟人的地平线。而评一评呢,或鼓励、或指正、或欣赏、或帮助,个性化见解纷呈,信息容量大增。接下来,用齐读造势,造审美的氛围。再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名再读,用声音之美表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紧接着再齐读重点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用自己声音之美表现作者点睛之美。

  最后设计用“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促进学生进一步交流各自的见解:或朗读的明丽,或句子的精美,或观察的准确,或体会的细致。

  4、首先让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课件,展示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画面中群鸟翔集、百鸟齐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将在课件场景中看到的、听到的与作者所描写的相互对照,细细品味。然后分组学习讨论你认为哪些句子对景物描写最精彩?并结合画面谈一谈为什么?之所以这样设计,在于把读书、观察、验证、分析、欣赏结合起来,深入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又由于是分组学习,学生发表见解、思维碰闯的机会就更多,学习的个性化色彩就更浓,民主氛围更强,学习的自由度也更高。紧接着各学习小组交流见解。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展示自己最精彩,最动人,最亮丽的一面。然后指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这样读的理由。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5、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第一步组内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集体为导游创作解说词。组内集体创作为人人参与提供了机会,同时,将课文内容与自己收集的资料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然后用竞赛形式让小组派代表上台结合银屏提供的画面导游,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兴趣,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三、关于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没有按传统板书的样式,以重要词句为点,以文章脉络为线来安排,而是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本课教学特性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2、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

  思考: “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

  2)、交流并说明理由。

  4、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齐读。

  四、写广告词

  1、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2、学生写广告词。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八、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1、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2、小结课文。

  教学反思:

  1、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抓住文章的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抓文章的重点段落,交流、探讨、指导。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表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体会大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体会文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和谐之美。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题解:天堂(人们通常把幸福美好的生活比喻为天堂)出示幻灯片1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爷爷去游览那鸟的天堂,让学生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悟。

  生读:鸟的天堂

  师:评价学生突出(强调)的是“鸟”还是“天堂”

  让学生一起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什么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在哪儿?……

  师:你们带着问题初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我知道鸟的天堂是一棵大榕树。

  生答:我知道鸟的天堂在广东省

  生答:我想鸟的天堂一定很美好,鸟儿在那里生活一定很快乐

  ……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

  生答: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的印象最深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的印象最深的是鸟,(出示幻灯片2)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那株不平凡的大榕树,请同学们把作者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也可以小组分工读。

  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分小组读(按作者由远及近的观查顺序不同,远处看到的是……,渐渐的……,近处看到的是……,按感受的不同:远看有很多株,)

  师:怎样理解体会大榕树的茂盛?

  生:(第8自然段的句子都可说明)出示幻灯片3

  师:在理解大榕树的茂盛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什么要探究的问题?

  生: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说大榕树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为什么说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我在读这一段话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把它写下来了,同学们来看(出示幻灯片4、5、6)

  当我看到了大榕树的时候,我才真正领悟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大榕树,好不好?播放光盘(12’31’’大榕树的片段)

  师:同学们看了大榕树的录像,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答:大榕树太美了;大榕树太茂盛了,大榕树太大了,……

  师:只有用这样的句子,才能表达出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那么、那、这”这些看似平凡的词语,都有了不平凡的意思,都在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段吧!

  生读:

  师:同学们想读出大榕树什么样的美?

  生答:我想读出大榕树神奇的美,我想读出大榕树茂盛的美……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等会儿全班一起读。(出示幻灯片7)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出感受到了这棵大榕树那独特的美,神奇的美,让我们感到它是那么伟大。

  同学们换一种方式读:第一句全班一起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女生读,最后一句全班一起读。

  总结:这节语文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了美丽的大榕树,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比如我们刚刚读的这一段话,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体会到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茂盛的大榕树,他满怀深情地赞美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生读第8自然段)

  二、探讨新知

  1、同学们上节课已经读了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是————鸟。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部分内容好好地读一读。(幻灯片2)

  师:谁能说一说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什么景象呢?

  生:很多的鸟;非常热闹……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这样的情景吗?请同学们再把这一部分好好地读一读,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画一画,可以同桌交流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并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并说自己感受到什么。(鸟多)

  师:这句话很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生:读

  师:我们继续拍掌,……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让学生读这一句,并让他们体会这些描写真如作者说的鸟多。

  生:“我注意地看……”体会:鸟多得使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

  师:什么是应接不暇?

  生答:……

  师:是呀,你们看“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的确使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感受。(读第13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榕树的热闹景象(播放光盘8:31’——9:37’)

  同学们看到了刚才的景象,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答:我感到鸟太多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部分再读一遍。

  生读:“第二天,我们…那歌声真好听

  师:同学们,现在我想请你们把描写大榕树这一部分和描写鸟的这一部分结合起来读一读,看看这样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这两部分。

  师:同学们读了两部分有什么体会?

  生答:我感到前面写了大榕树的茂盛,后面写了大榕树里有很多的。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作者前面写了大榕树,侧重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后面写了鸟,那么多的鸟,那么热闹,侧重写了大榕树的动态美。这个动态美,是鸟儿们带来的欢快,热闹带来的。

  现在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看看你由此联想到什么?

  生读:

  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大榕树的茂盛,给鸟儿们带来了家温暖,而鸟儿们的热闹又给大榕树增添了勃勃生机。

  师:是啊,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

  师:“我回头看那……”同学们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作者发出的这句感慨,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答: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我回头……

  师: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看一下,你们知道鸟的天堂在哪?

  生: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那鸟的天堂。(出示幻灯片8)让一位学生读一读。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

  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

  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

  (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应接不暇”中“应”。“一簇”中“簇”),“隙”。理解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

  (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不可计数,颤动,应接不暇“等词语。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四、教学准备:学生提前认真预习课文;教师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1、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相传四、五百年前,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课件出示:大榕树)

  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2、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去过那里,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再读课题鸟的天堂。

  (二)整体感知,感受作者的情感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板书:榕树鸟儿

  (2)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课件出示)

  3、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

  4、大家一起来赞美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树美鸟乐

  1、理解榕树的大,绿,生机勃勃的特点。

  (1)在作者的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作者看到大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默读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板书:大,茂盛,生机勃勃

  (4)作者看到大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引导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榕树的大?

  学生汇报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树干数目多,树很大。)

  b、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到底有多大呢?谁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生:一万多平方米)我们的校园有22758平方米,你们算一下,大榕树相当于多少校园?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表)

  巴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可见榕树之大。 c、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6)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榕树的茂盛呢?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汇报(叶子绿、枝繁叶茂、有光泽、榕树充满活力)

  c、体会“颤动”是什么意思?

  (快速抖动、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d、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十分旺盛。)

  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7)引导学生朗读5—8自然段。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8)思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榕树采取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呢?

  小结:作者从大榕树的枝、干、叶进行了描写,这种描写方法就叫静态描写。

  板书:静态

  2、感受大榕树众鸟纷飞的景象

  过渡: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不禁产生了怀疑,这是鸟的天堂吗?请大家默读10—13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描写鸟的句子。

  (1)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学生汇报

  (2)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

  (3)理解应接不暇。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鸟儿太多了,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4)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课件出示: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5)看了这图片,你想说什么?

  学生汇报(鸟儿真多。鸟的天堂真美。鸟儿真快乐。鸟的天堂真热闹。)

  (6)课件出示句子:“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有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7)这部分写了鸟的活动大小不一的鸟,颜色不一的鸟,不同姿态的鸟,构成一幅“百鸟图”,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写,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3段,读出鸟儿的欢乐之情。

  (四)升华情感,加深理解。

  1、同学们,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这真正的成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2、面对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感到留恋,从心底发出赞叹(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总结课文这篇课文作者动静结合,写出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众鸟纷飞的欢乐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板书:赞美)这种写作方

  法大家在今后的习作当中,也可以运用进去,它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这美丽,众鸟纷飞的奇特景观吸引来许多的游客,你打算怎样向她们介绍呢?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鸟的天堂”的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榕树:

  鸟的天堂鸟儿:

  大茂盛多快活?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5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并建立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榕树根的神奇,枝叶的盛艳,群鸟的欢愉。

  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鸟的天堂》这一课在本册教材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我们组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时,以读、思、悟、说、做作为路线,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去勾划,去想象,去感悟,去畅谈,走出由老师设计好板书非让学生钻死胡同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受并畅谈景物静的深沉与动的欢畅。

  王宇平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具有跳跃性,总体来说这一课上得比较有特色。

  一、挖掘“美”的因素,让学生入情入境。

  新课标倡导“打破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王老师遵照这一新理念,设计的教学活动颇具匠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入情入境,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

  1、采用“音乐激情”的方式,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设计以《百鸟朝凤》的音乐引入课文的手段,创设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无限向往的感情。用再次再次播放《百鸟朝凤》来烘托群鸟欢跃的热烈气氛。最后以《回家》这首曲子结束课文,启发学生静静地深思:鸟儿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家,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帮助它们建立一个安宁快乐的家。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怡然美,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采用“活动寓情”的方式,寓教于乐。

  新课标提倡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全新教学模式。王老师尝试这一模式,不仅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创设情景,还将绘画也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如在研究榕树根部的教学时,眺望老师就创设了让学生在图上补画气根的活动。又如,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群鸟欢愉的场面时,设计让学生将课前画的自己喜欢的小鸟,在《百鸟朝凤》的乐曲中,贴在大榕树上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和美,同时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用“畅谈抒情”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文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王老师抓住了在人们讲求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的人文性就更有新义的特点,为了让环保观念深置于学生的思想,他不仅让学生明白这鸟的天堂是当地群众精心保护的成就,而且为了树立从小重视环保的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鸟儿没有家和由于人类注重环境保护,鸟儿又有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资料,为课文扩大了人文性外延。让学生通过畅谈环保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交流对大榕树的神奇、盛艳和鸟的欢愉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二、不从读中悟,难有见解出 。

  新课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我们组遵循这一新的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朗读训练。如在研究教学描写大榕树枝干部分时,我们设计了探究性朗读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榕树枝干和气根的神奇美。再如研究榕树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亮的静谧美。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在齐声朗读中感悟鸟群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而体会到百鸟群集的欢跃美。希望通过这些阅读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然而王老师对这一课有其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因此,上课的形式与我们当初的设想有较大的差距。

  1、在朗读的形式上显得单一,而且采用一句一顿的朗读方式,其结果是不仅破坏了原作的音韵,而且让学生难以通过朗读悟、明理。

  2、“思”的过程太急,没有充分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没有发挥够,每个环节都显得有些仓促。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0-06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8-20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3-25

《鸟天堂》教学设计05-17

(精选)《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7-05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07-05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1-23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0-06

【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05-2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