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上册《蜀道难》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二上册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册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以诵读方式表达诗句理解,呈现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
2、以赏读方式研习诗文内容,概述对诗歌内容的细部梳理。
3、以引介方式探读诗作魅力,引发对诗歌价值的不同解说。
【教学重点】
细读诗句内容,引发对《蜀道难》诗作魅力的读赏表达。
【课前准备】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诗句,放声试读,感受诗作的豪情与别具风格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纠正加点字音
2、自读整首诗
(二)诵读,表达初步感知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自由读,感受诗人的豪气抒情。
2、全班齐读《蜀道难》,感受诗人别具风格的描写。
(三)范读典型诗句
1、开篇三句:噫/吁/巇!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朗读指导:“噫吁巇!”一字一读,“危乎高哉”两字一断,句式参差,节奏起伏,语调缓急,形成情感高潮,感受行走蜀道之艰难。
2、最长句子: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朗读指导:领字单读,毛泽东诗词中有这种现象,比如“问/苍茫大地”“望/长城内外”等,“尔”和“远道之人”是复指,若“嗟尔”连读意思不通。
(四)再读,表达诗句理解
1、听名家表演读,感受诗句理解。
2、请学生尝试读,表达对诗句的理解。
二、译题深入,细读诗歌内容
(一)读译诗题,概说诗歌内容
翻译题名“蜀道难”,补充诗题中的省略部分,使意思表述完整。
明确:蜀道难,难于“攀越/行走/通好/乐居/开通/……”
(二)研读诗句,细说诗歌内容
问题一:作者是如何表达蜀道“难攀越”的?
明确:诗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直接道出蜀道有让“六龙回日”的“高标”,长于腾飞的黄鹤“尚不得过”,善于攀登的猿揉也发愁,从正、侧两面写出蜀道“难攀越”“连峰去天盈尺”和“扪参历井”更是夸说蜀道“连峰”之高,“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极写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表面上是突显蜀道的髙危,实际是说“绝巇巉岩不可攀”。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表达蜀道“难行走”的?
明确:“人道”青泥岭多雨常泥泞,诗人以“萦岩峦”和“百步九折”等词语直写蜀道“盘盘”之状,又着一“何”字在抒情中明告蜀道曲折,难以行走。
问题三:作者是如何表达蜀道“难通好”的?
明确:诗人选取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回川等一系列意象,从视听、动静、声色、上下等多个角度,描写蜀道空旷可怖的环境,渲染蜀道惨淡悲凉的气氛,显现蜀道川险、境凄、景异的特征;“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在作结叹问中,暗示蜀道是“险境”、蜀道“难通好”。
问题四:作者是如何表达蜀道“难乐居”的?
明确:由“面”向“点”,剪取蜀道上“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和“守或匪亲,化为狼豺”的人事变动,呈现蜀地“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社会现实,劝告世人锦城实非乐土,蜀道或将“势乱”,不如早早“还家”。
问题五:作者是如何表达蜀道“难开通”的?
明确:“蚕丛及鱼凫”开创的古蜀国是有的,但是有些“茫然”了,“四万八千”年来,“不与秦塞通人烟”;人蜀的道路也是有的,在太白山西面有一条“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后来五壮士献命,钩连“天梯”和“石栈”,才有了罕见人迹的险峻“蜀道”。诗人从开国的古老传说,追溯到隔绝的漫长历史,又引用古书记载的蜀国神话,以强调“蜀道开通艰难,得来不易”。
(三)借助阅读材料,梳理行文思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划分全诗结构。(PPT)
以蜀道艰难为中心,从山的高峻崔嵬、山路的险阻难行、山林环境的危险和气氛的凄厉、人事的变幻莫测等方面,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以极其夸张的语言,刻画了不平凡的自然面貌,抒发了诗人激越的感情。
——王运熙《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
明确:全诗大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噫吁巇”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以叹词叹句奠定基调、点出主题后,主要写道路开辟之艰难;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攀登跋涉之艰难;第三部分,从“剑阁睁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主要写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蜀地社会形势之险恶,进而规劝友人及早还家。
三、观点引入,探究诗作魅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一说这首诗有何奇特魅力?(PPT)
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唐殷墦《河岳英灵集》
点拨:可从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情感表达、艺术想象等角度去鉴赏。
示例:
(一)语言奇崛——《蜀道难》采用七言歌行体,以七言为主,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灵活多变的句式,加人“之、乎、也、哉”等不常用于诗的语助词,短者仅三字,长者十一字,长短错落,时而散漫,时而整齐,完全是散文的自由笔法。
(二)手法多样——夸张是《蜀道难》最显著的艺术手法,诗中事物往往被夸张到极度,如“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等,夸说蜀道髙耸难越,以“使人听此凋朱颜”显示蜀道奇险可怖,以“四万八千岁”强调秦蜀交通阻隔久远,以“百步九折”突出青泥岭山路盘曲,虽不符合实际却有力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雄奇和不可攀越的凜然气势。此外,还引用神话传说,摹写神情动作,化用诗句,正侧相衬,动静结合,声色相辅,寥寥数语即描绘出高险奇绝的蜀道场景和惶恐惊惧的行走情态,形成了多种手法交融的艺术特色。
(三)抒情强烈——开头连用三个惊叹语“噫吁嗽巇”“危乎”“高哉”,直接抒发对蜀道之高峻的惊愕和感慨,为全诗奠下咏叹的感情基调;而后在诗的开篇、中间和结尾,反复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直泻奔腾、激荡的感情,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使得整首诗前后呼应,绵连一体。
(四)想象奇特——从开国、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蜀道现实,从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冲波逆折之“回川”,既展现“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等蜀道之图景,又激荡“悲鸟号”“子规啼”“硃崖转石万壑雷”等蜀道之音响,甚而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等感受;凭借奇特想象描绘出具体的蜀道面貌,渲染出幽森的蜀地氛围,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浪漫气息。
明确:此题答案为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鉴赏与思辨性思维为目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布置作业
有人认为,《蜀道难》一诗的主旨自唐代以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代表性说法有五种:其一“危房杜”说,认为是为杜甫、房琯担忧而作;其二“讽幸蜀”说,认为是为规劝唐玄宗而作其三“刺章仇”说,认为是讥刺章仇兼琼;其四“咏蜀”说,认为是歌咏蜀地山川;其五“仕途坎坷”说,认为是李白自叹人间行路难、仕进难。(陆精康《〈蜀道难〉主旨争鸣及教学处理》,《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9期)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高二上册语文《蜀道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上册《蜀道难》教学设计12-27
蜀道难高二上册语文教案10-14
《蜀道难》教学设计10-07
高二上册《蜀道难》教案07-21
《蜀道难》教学设计精品09-23
《蜀道难》人教版教学设计12-11
高中《蜀道难》教学设计10-13
《蜀道难》教学设计15篇08-23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12-27
高二语文上《过秦论》教学设计通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