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 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借事说理,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思索这些问题。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才的格言,例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在于积累”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伤仲永》也是一篇关于天才的文章。
二.介绍作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王安石的'古诗)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三、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第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找准停顿 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
第二遍, 指名读课文。
第三遍,学生齐读。
(2)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3)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伤仲永 哀伤,感伤
父异焉。 感到奇怪
邑人奇之。 以…为奇,认为(他)是奇人
稍稍宾客其父 纷纷 把…当作宾客
父利其然 以…为利
四、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原因是什么?
明确:(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原因: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 ,是因为“受于人者不至也” ,即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2.题目是《伤仲永》,但全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伤”字。试问:题目改为《记仲永》行不行?
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的观点,这是借事说理的方法。
五、齐读全文,学习了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六、总结: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2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复述文中故事。
3、感悟“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文章的详略安排,词类的活用,明白文中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说新语》。对于故事中的的陈元方印象特别深刻,他聪明、机敏,然而年龄只有七岁。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说说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由学生来讲故事。这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学习,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板书:伤仲永)
二、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
三、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大家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介绍,下面我来找同学说一说。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2、我们以前学过他写的哪些诗?回忆背诵《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3、读准下列字音:
邑 yì扳 pān谒 yè 称 chèn
泯 mǐn 卒 zú 夫 fú 还huán
四、诵读练习
1、听课文录音。
2、找学生读课文。
3、学生评价。
4、教师点播 。(本文的朗读应带着惋惜、哀伤的语调去读。)
五、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内容。找出对文中理解有困难的`句子,由学生读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同学之间互相解难。
(1)重点字的理解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2)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做宾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作有利可图
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小组内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问题讨论:
①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依据。
②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
④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问题答案。)
六、课外延伸
从方仲永的悲剧,你想到了什么?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角度,观点要鲜明,要有理有据,思路要清楚,语言要简练。
七、达标检测
1、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朝代)的,他字,号,世称,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世隶耕
②或以钱币乞之 ..
③环谒于邑人
④泯然众人矣 。.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永生/五年
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忽啼求之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得为众人而已耶?
6、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样的非凡才能?他的父亲为什么不让他学习?(用原句回答)
7、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八、布置作业
1、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
2、做课后第三题。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
【教学内容】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入新课。
(也可让学生讲述)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⑴ 划出生字词。
⑵ 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扳(pān) 环谒(yè) 称(chèn) 泯(mǐn)
三、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
(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
⑴ 未尝识书具(曾经)
⑵ 即书诗四句(写)
⑶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
⑷ 其文理皆有可观着(文采和道理)
⑸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⑹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⑺ 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⑻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⑼ 贤于材人远矣(比)
⑽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四、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五、小结
1、借事说理的方法。
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2、语言简洁生动。
六、拓展
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
说文要求:
1、理解文意,多角度思考;
2、语言流畅,中心明确。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4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
了解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能力;
引导分析人物最终变成常人的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意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最终变成常人的原因以及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三段九环节教学法、整体感知法、自主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预设:
一、准备阶段
1、 身心准备。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2、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3、 知识准备。
二、导学阶段
(一) 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重点字音提示(ppt2):隶、邑、扳、谒、泯然
3、师生交流
4、齐读
(二)、默读文章、自主翻译。
1、要求:默读文章 1-2自然段、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翻译。
2、师生交流(教师翻译第一段,故意翻译错误几个古今异义词,学生纠错)
3、重点字义提示(ppt3):隶、尝、异、自是、立就、文理、环谒
(三)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 仲永的变化历经几个阶段?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 师生交流、双边对话、板书。
三、应用评价阶段
1、 你从仲永的'变化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看法?
(完善板书,完成情感目标)
2、 拓展延伸:评价学生的看法;引入教师的看法;延伸名人的诗文。
叹仲永
仲永平庸因自我,父图其利再销磨。
当年神采引风波,如今思绪无奈何。
观古知今恒心变,读书养志毅力多。
人生哪来轻易事?唯勤唯实永拼搏。-20xx.4.27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 作业布置:
预习文章第三段,看看作者王安石的看法。
课下搜集“江郎才尽”的故事,对比阅读。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伤 仲 永
第一步
神童-----凡人------众人
个人 家庭
说明:以“天字”为雏形,引出线索、阶段、原因(天,本义人的智慧、天资)
伤 仲 永
神童 凡人 众人
荒废 利益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5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课文先扬后抑的写法
2、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学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
2、顺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板书:“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
二、文学常识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
补充: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三、 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扫除读音障碍,教师范读。
①、重点词语:
隶lì 扳pān 谒yè
邑yì 矣yǐ 泯mǐn
称chēn 卒zú 焉yān
耶yé 为wéi 夫fú
②、朗读节奏: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朗读情感: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
提问:作者对方仲永应该是什么情感? 从哪可看出作者的这一情感?
(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从标题和最后一段得知,学生再读最后一段)
2、熟读课文,结合注解扫除理解障碍。
①、明确重点词语词义:
世隶耕 隶: 未尝识书具 尝:
并自为其名 为: 指物作诗立就 就: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 或以钱币求之 或:
环谒于邑人 环谒: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泯然众人矣 泯然:
②、明确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 : 奇: 稍稍宾客其父 : 宾客:
父利其然也 : 利:
四、复述故事
明确: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再请三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
二、词语归类
之:
(1)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
(3)余闻之也久: (4)不能称前时之闻:
于:
① 环谒于邑人: (2)于舅家见之:
其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然也:
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点明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三个句子是:幼年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后来,“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最后,” “泯然众人矣”。
点明仲永才能衰退主要原因的句子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三个阶段中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年阶段详写。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小结: 板书设计:
伤仲永
叙 (五岁时) 幼年天资聪明 异、奇 (详)
(十二、三岁时) 少年才能衰退 不能称前时之闻 (略)
(又七年) 青年沦为庸人 泯然众人
五、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10-08
《伤仲永》教学设计10-07
《伤仲永》教学设计03-10
伤仲永教学设计06-11
伤仲永教学设计05-17
《伤仲永》教学设计15篇04-11
伤仲永教学设计15篇06-11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集锦(5篇)03-12
《伤仲永》教案优秀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