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压强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5 15:01:2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压强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压强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压强的教学设计

认识压强的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总结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压力作用效果

  【图片导入】

  展示一系列图片:

  (1)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对雪地有压力,双脚陷入雪里;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对地面也有压力,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

  (2)用手指肚按铅笔的两端,铅笔对手指肚有压力,笔尖的一端觉得很疼,而笔尾的一端疼痛感很弱。

  让学生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力的作用效果是压力,可以回答出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引导看出他们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然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环节二:建立概念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我会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之前对图片的分析可以回答出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并在这里我会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如果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那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在这里复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问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

  学生根据已有的小器材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请同学们说出实验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我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提出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

  环节三:巩固提高

  例1.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原处站立不动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主要采取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阅读课本接下来的内容,思考如何增大与减小压强,下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讨论。

  四、板书设计:略

认识压强的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

  (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物理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㈢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㈣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㈤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第九节 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

【认识压强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压强教学设计06-12

《压强》教学设计05-08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06-12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1-28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03-11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02-07

压强教学设计15篇06-12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03-14

人教版压强教学设计推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