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7 07:05:4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

  一:导入

  同学们热不热?(热),是不是很想快点到秋天,那样就凉快了?

  我们都知道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情怀,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物?(试问一两个同学)

  著名的`作家史铁生最喜欢秋天的菊,更对秋天产生了怀念之情,那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史铁生双腿瘫痪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年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2.掌握生字词

  瘫痪、暴怒、沉寂、捶打

  憔悴、央求、神色、敏感

  诀别、淡雅、深沉、烂漫

  喜出望外、絮絮叨叨

  3.诵读课文,初析文章

  让学生细读一遍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深沉、略带伤感、“我”:不耐烦、暴躁,母亲:央求、亲切

  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品味课文

  (1)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脾气的人?(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为什那么暴躁,是天生的吗?谁一直陪伴着我?

  (3)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母亲爱什么?那文章中提到的作者几次秋天看菊花?(3次,母亲,我)

  (4)作者前后生活态度有什么改变?(用文中语句回答)是谁促进了作者生活态度有了那么大的转变,以至于直接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母亲)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读过《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节课让我们再进一步走进文本,品悟课文,更多地去感悟“我”对母亲的怀念。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史铁生和他伟大的母亲。谁能用简练的语言回顾一下课文内容?(文章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说说文章围绕“我”与母亲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3)母亲央求“我”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一)感受娘俩好好活

  我们要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大家从这三方面认真去思考,就能读懂。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双腿瘫痪后,“我”的心境是怎样的,面对痛楚的“我”母亲又是怎样做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结合具体词句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预设点一:文章第一段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1.提问:双腿瘫痪后,我的心境是怎样的?(痛苦绝望)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抓住“暴躁无常”、“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的捶打”体会“我”的痛楚无助。(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谈)

  2.师适时提问:看到这样的“我”,母亲是怎么做的?

  每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生:从“躲”“偷偷地”“悄悄地”可以看出母亲面对脾气暴躁无常的“我”,非常小心谨慎。

  师:为什么要这样小心呢?

  生:因为母亲懂得双腿瘫痪的儿子内心的痛苦,她理解儿子,在她心里只有儿子顺心才是最重要的。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爱是什么?(爱是理解)

  生:“偷偷地注意”不放心,担心儿子做傻事。“眼圈红红的”母亲心里比儿子其实更痛苦,但还要抚慰儿子受伤的心灵。

  师:绝望无助的“我”“狠命地捶打着”自己的双腿,看到此情此景,母亲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抓住的仅仅是我的双手吗?母亲忍住的又是什么呢?(可以体会到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除了要忍住儿子的抱怨,还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带来的双重打击。)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爱是什么?(爱是包容)

  师:母亲的话语更是令我感动。此时母亲又说了什么?

  从母亲的话里我们读到了至真至纯的疼爱和体贴,你们觉得爱是什么?(体贴)其实母亲生活得很苦,儿子的病已经让他苦不堪言,自己的重病更让她苦上加苦。然而母亲依然苦口婆心地劝导儿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看似是很平常的劝慰话,让我不要失去勇气,其实她也是在给自己打气。她知道儿子需要她)。省略号说明母亲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化作了最简单、最朴实的一句——“好好儿活”:母爱无言,却似一条潺潺的小河,悄无声息地滋润我的心田。母爱就是一个行动、一句话语、一个神色。概括地讲母爱是一堆细节,一堆不起眼的细节。如果把母爱比做大海,那细节就是一滴水,一滴水汇成了大海,一堆细节聚成了母爱。

  朗读指导:谁能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母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

  师:儿子当时懂母亲“好好儿活”的意思了吗?

  生:没有。儿子因为自己双腿瘫痪的原因,只是一味发泄自己的内心苦闷,当时根本没有仔细想过母亲的感受,一直到后来妹妹告诉才知道母亲已患重病。

  师:当时母亲的情况怎样呢?

  指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自己身患重病,却依然用“好好儿活”来劝慰儿子,支撑自己,从这儿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坚强、无私。

  预设点二: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面对绝望无助的儿子,母亲尽可能的用自己的深爱给儿子以活下去的希望与信心,课文接下来又给我们讲了哪个小故事?(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三、小组合作学习:母亲央求“我”看花。

  这段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个“挡”字体现了母亲的细心,无微不至的爱,不想让“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叶而伤感。“憔悴”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为了照顾我更是心力交瘁,“央求”一次能看出母亲的用心良苦,他要让儿子好好活下去。

  2.“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母亲的“喜出望外”仅仅是源于我答应去看菊花,我偶尔的平静、心情好转就可以让母亲喜出望外,足以说明母亲爱我的深切。

  3.母亲“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絮絮叨叨地”说着话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的回答高兴地不知所措,以至于多说了话而说漏了嘴,于是忽然不说了,怕再说错话刺激儿子,要知道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母亲比“我”还敏感。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处不在了。

  师:通过自学,你们觉得爱还是什么?(呵护)你们不仅学会了学习方法还深刻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老师希望你们把母亲对自己的爱装进行囊,让这份爱永远伴随你成长。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读读这段了,可以吗?师范读。

  朗读指导: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

  (二)感悟我俩好好活

  预设:母亲的临终嘱托

  师: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母亲去世了,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惦记着她的儿子,当时她只有49岁。在母亲去世七年后,他的儿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此时他懂得母亲的心了吗?

  齐读最后一段

  此时他又是什么心情?(伤感愧疚,思念)不同颜色的菊花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我真正懂得了什么?

  师: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能不伤感?我们要像史铁生那样去敬爱自己的母亲,但我们不能像他那样为不能孝敬母亲而遗憾终生。因此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树欲静也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我们抓紧父母健在的光阴,及时尽孝.盛开的菊花就像走出阴影的我,不同的菊花绚丽多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懂得人应该坚强,应该笑对人生。

  三、升华情感

  一个平凡的动作、一句朴实的话语、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涌动着母亲的爱,孩子们我们再齐读课题。想一想文章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

  现在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秋天在作者眼里已经变成了七彩色了。我们也明白了作者在秋天怀念的道理,他就是想借秋天告诉母亲,我已经能笑对人生了。

  (三)体会我们的好好活。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从史铁生的身上我们受到了启发,世界上有看得见的残疾也有看不见的残疾,身体的局限这辈子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灵。为此,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我们必须——好好活!

  作业布置

  1.表达练习:结合你对史铁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课堂上的所学,把这篇课文讲述给你的父母听,一定要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2.写作练习:回顾母亲爱你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写一篇习作,体裁不限但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我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熟读生词。

  2、能力目标:(1)通过各种读书方法,最终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活的含义。

  3、情感目标:通过反复读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和"悄悄地"等细节描写中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通过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作品简介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文中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写《秋天的怀念》时,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默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课件)

  师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爱”。

  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3、讨论对母亲的初步印象,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了解,抓住文章中心“母爱”。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母爱的伟大。

  1、探讨第一个“好好儿活”的含义

  师提问:“在我拒绝了母亲看花的要求,并说“我活着有什么劲?”的时候,母亲忍住的仅仅是悲伤的哭声吗?其中还包含了什么?”读读书,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生思考第一层含义:忍住的是儿子的自暴自弃和坏脾气。

  如:(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此时母亲是怎么做的,通过三个“悄悄地”使母亲与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找到这三处,从这“三个悄悄的”,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三个悄悄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生朗读并理解:三个“悄悄的”充分地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小心、耐心、细心,因此,指导学生体会“忍”字中包含了母亲无微不至的爱,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师提问:“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师再次追问:“母亲忍住的仅仅是悲伤的哭声吗?”

  学生理解第二层含义:忍住的是自己的病痛。

  让学生再读读,抓住“整宿整宿”“大口大口”两个关键词,体会母亲病情的严重;让学生谈谈自己周围有没有和母亲相同病情的人,这些病人是怎样表现的?学生可能会说他们每时每刻都有亲人的照顾,想吃什么吃什么,并且接受先进的治疗等等,与文中母亲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更加体会到母亲忍住巨大病痛照顾儿子的伟大与坚强,这样与生活结合对比,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让教材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然后让学生谈感受。接着我继续追问:“母亲忍住的`仅仅是悲伤的哭声吗?”

  指导学生理解第三层含义:忍住的是儿子的病情给自己带来的打击。

  师问:母亲几次三番要带孩子去看花,说明她是会欣赏花、爱花的人,但他自己侍弄的花却都死了,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理解三层含义后,师作小结:母亲忍住了儿子的病情给自己带来的打击;忍住了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忍住了自己的病痛,想要带儿子去看花,却遭到了拒绝,这时,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出示这句话。

  学生再次朗读,在读中体会浓浓的母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文中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二、精读课文,继续感悟母爱的伟大。

  1、探讨第二个“好好儿活”的含义

  师:文中“好好儿活”在课文中出现的第二次,是文章的结尾,我和妹妹去看菊花,作者说,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这里如何理解我俩的“好好儿活”?

  师引导朗读:当母亲去世后,儿子终于和女儿一起去北海看菊花,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描写菊花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件)

  此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体会菊花的颜色及象征意义,积极交流探讨,让学生联系到人生,个性进行理解,学生理解不到的地方,师作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了解母亲让儿子去看花,并没有说你就得是这样的花,母亲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活出自己的个性。淡雅也好,高洁也罢,热烈而深沉也行,总之,都要泼泼洒洒,开得烂漫。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带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再读这段话。

  此处,配乐渲染: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所以,33年之间,他懂得了母亲这句话的含义,就这样,他不再暴怒无常了。

  (课件展示):介绍作者另一篇文章《病隙碎笔》中的文句: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通过赏析作者的作品片断,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在此借助作者的文章片断,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俩”的好好活。

  在学生理解之后,感受母爱的力量,明白作者转变原因。

  师结束语:母亲去世了,作者会想起母亲生前为他做的一切,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正是母爱的力量改变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位怎样用心良苦的伟大的母亲啊!让我们带着母亲的心痛,带着母亲的悲伤,带着母亲的不舍,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教师的引导,相信学生能够走近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受母亲的崇高母爱,将自己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读书声告诉给大家。

  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可替代的感情,请大家永远记住一句话: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母亲!

  三、拓展延伸

  1、作者史铁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可贵。因此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来怀念他的母亲。其实,我们每天也被浓浓的母爱包围着,你感受到了吗?请同学们回忆、品位,以生活中的小事为例,来谈谈妈妈对你的关怀。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布置作业:以母爱为主体,写一篇小作文。

  2、拓展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识,识记重点的字词

  2、能概括母亲为我做的事,把握叙述方式

  3、通过细节分析人物母亲,以景物描写来展现主题

  4、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体会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物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叙述方式,概括母新为我做的事

  2、通过细节分析人物,以景物来展现主题

  3、体会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物观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读中体会,交流中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想写母亲的诗文,以母亲的无私导入此文中的母亲形象学习

  二、预习展示

  让学生展示预习所得,由学生的问题进行理解分析

  三、整体感知

  1、概括文中写的母亲的.几件事,把握叙述方式,以此体会母亲的关爱

  2、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母亲的情感

  此步应多让学生交流讨论,从中理解母亲的形象

  四、探究问题

  1、多次写看花,用意何在?

  2、四个省略号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3、两次景物描写有何用意?

  4、最后的一段话的理解。

  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以分组讨论深入把握

  师在其中加以引导点拨

  五、拓展延伸

  史铁生的《老海棠树》加深对作者的理解

  六、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教学过程,把握主要的要点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语文课程要体现新课改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必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去品味语言文字,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才能收获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教学背景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珍惜读书机会的情怀,是我们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圈划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并在朗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绪。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入情入境

  1、朗读《合欢树》片段。

  2、引入:介绍史铁生生平。

  【设计意图】:由课外语段导入,使学生进入情境。

  二、自主阅读,初尝母爱

  1、自由朗读,思考: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

  生: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2、师:既然文章写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也写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哪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把这种爱和怀念给大家传达出来。

  3、让学生在《秋日丝语》的旋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齐答:好)

  那她是不是一个好读者呢?(生齐答:是)

  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好读者呢?(生齐答:想)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播放音乐,让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母爱,并促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三、重点择读,感悟母爱

  在学生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1)作者陈述了母亲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亲一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主线,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

  三、品析词句,体味母爱

  1、史铁生活下来了,但他生活得怎么样?

  2、师:那母亲生活得又怎么样?

  3、母亲这样痛苦,她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到墙上,有没有说活着还有什么劲?

  4、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母亲为了她的儿子活着的句子。(学生边读课文边画)

  师:谁能说说母亲是为了儿子活着的。

  (投影)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反复读这段话并体会这段话说明什么?

  5、母亲扑过来的是什么?母亲忍住的又是什么?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理解的情感来。(学生动情地阅读课文)

  6、还能从哪里读出母亲是为了儿子。投影: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然后把关键词悄悄地删掉,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体会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

  7、透过这个悄悄地,你看出了母亲的爱是怎样的?

  8、师:好!让我们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带着对母亲的深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师:谁能读出这种无私的、细腻的、谨慎的、小心翼翼的爱呢?(生读)

  9、评价朗读,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出以读为主,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教师精巧的设计,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声情并茂的讲解,表扬激励为主的评价,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开放的思维、独特的见解、丰富的的想象、生动的`语言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师生之间感情与感情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把作者母子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拓展延伸,真情表达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母爱了吗?请大家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让学生自由畅说,体会母爱。

  2、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大家说得太好了,把老师感动得都快哭了。我也想对妈妈说:妈妈,我很想你。这里的冬天太冷,我又感冒了,鼻炎也发了,现在浑身都难受。以前你总说:天冷要加衣服,每天要吃早饭,我觉得你很烦,但是我现在真的希望你在我身边唠唠叨叨地提醒我。但是,妈妈,你放心,我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你自己也要保重,隔着千山万水,祝你健康,祝你永远健康。

  3、母亲养育我们不容易,我相信每个人对于母亲都会有自己的报答,我也相信你们能够做到。最后,我们一起祝全天下所有勤劳善良的母亲幸福安康。

  【设计意图】采用音乐,渲染氛围,以情动人,教师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换位思考、角色臵换,去感受文章的情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及其亲人的感受,教师的激情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语言精彩、情真意切。

  (五)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忍忍住病痛

  生命之花忍住悲伤好好儿活勇气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深有体会。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期课改更强调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搜集、筛选、整合和处理信息。遵循二期课改的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上,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读出自己而展开,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在练笔中巩固,在快乐中学习。

  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尤其在读出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探究阅读学习的方法。在后来的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对人物进行全面而正确的分析,说出对文章独到的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练笔中,我看到了许多发自肺腑的文章,这些文章相较以往课堂上作业中的练笔效果要好许多。我感到通过让学生沉浸文本去体会、感悟到的亲情,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课后的作文点评中,肯定了学生用真情所写的文章,鼓励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情表达出来,我还选出一些好文章告诉学生,在这次家长会上要读给他们的家长们听,这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析关键词语,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3、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默默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析关键词语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默默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这是梁实秋的洒脱。对于多数人,离别总是让人悲伤不已,而离去的人总让我们久久的怀念。有时我们也不仅仅会怀念人,也会怀念到与人相关的物,那么本文的`作者又在怀念什么呢?为什么作者有把它称为秋天的怀念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文章生字词问题。

  2、思考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作者又在怀念什么?

  明确:

  作者在怀念自己的母亲,叫“秋天的怀念”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在那个秋天去世。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写了几次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

  明确:

  两次。

  2、思考并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

  明确:

  (1)母亲喜欢花。

  (2)自从我瘫痪后脾气就暴怒无常,母亲想带我出去散心。

  3、圈点勾画文章的语句,找出母亲两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花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一次: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第二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反复朗读第二次看花时的情景,思考为什么母亲第二次时会露出央求般的神情?

  明确:因为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她怕自己想和儿子去北海看花成为自己的遗愿。

  5、圈点勾画文中的关键词语,思考当母亲听到我愿意去看花时有什么样的反应?

  明确:

  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6、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从母亲的乞求和反应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可以看出母亲当时既喜悦有小心翼翼的心情,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四)拓展延伸

  史铁生由于身体的变故落下了瘫痪,命运对他的不公并没有使他屈服,并在苦难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明确:

  《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这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行文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厚重,且好读,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等共分六部分,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五)小结作业

  1、课下找来史铁生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2、搜集其他不屈服命运的人物事迹。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在文章中流露出浓浓的情谊,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字词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情感。文章的许多细节描写非常的巧妙,需要老师带着学生对于这些部分进行详细的品读。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

  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展示目标

  1、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运用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xx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蒋子丹

  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

  2、检查预习

  积累词语

  tānhuàn bàonùwúchángqiáocuì fānláifùqùchuídǎ xùxùdāodāo

  瘫痪 暴怒无常憔悴 翻来覆去捶打 絮絮叨叨

  三、合作探究

  带着问题朗读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是怀念?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秋天”是“我”的不幸遭遇、低落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题目内涵:

  (1)怀念母亲对儿子博大无私的爱。

  (2)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3)“我”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几次提及,其背景和结果有何不同?

  本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

  文章三次提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春天,因为“我”的暴怒无常,母亲力图让“我”快乐起来,提出去北海公园看花。“我”不但没有响应,反而大发脾气,自暴自弃。明媚的春花也不能消解“我”的颓废,驱散“我”心中的愁云。

  第二次是秋天,“我”勉强同意母亲看花的提议,但未能成行,母亲就突然病逝。母亲的生命和秋天的花草一样衰萎了。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花,完成了母亲生前的心愿,“我”体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和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性情暴躁,脾气很坏。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

  ——悄悄地躲出去理解、体贴

  ——偷偷地听我的动静牵挂、关切

  ——扑过来、抓住手坚定、执着

  ——忍住哭坚强

  ——好好儿活坚韧

  品读第三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挡在窗前理解、体贴

  ——央求般的神色母爱执着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喜悦

  ——比我还敏感细心、体贴

  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身患绝症

  儿子瘫痪

  女儿未成年

  四、精讲解疑

  1、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和去掉“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A“……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进来,眼圈红的,看着我。

  运用了叠词,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红红的”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

  2、细读课文,看看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他比我还敏感。

  细心,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内心沉重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急切

  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热烈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反应的强烈,沉重,贴心

  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想说什么?你能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吗?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

  五、达标测评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学习

  1、分析母亲形象

  深受苦楚的母亲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没有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没有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没有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三、合作探究

  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中几次写到了花?找一找。从这几次写花中写到了“我”和母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①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花死,表明我和母亲情绪低落,没有活下去的信心。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花开得烂漫,表明我已经走出自暴自弃的阴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热爱生活,坚强地活下去。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在“秋风中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心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各有何深刻含义?

  “淡雅”指要活的平淡,做实实在在的人;“高洁”指要活得高尚而纯洁;“热烈而深沉”指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而又不张扬。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四、精讲解疑

  1、“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者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

  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2、本文写母亲提议在春天和秋天去北海公园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母亲提议春天去看花,是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北海公园是“我”童年时经常去游玩的地方,母亲希望这样的重游,能唤起“我”美好的回忆,让“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含义。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第1段)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第4段)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4、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寓意?

  这是一个颇有诗意的标题,寓沉重于轻灵中。母亲在秋天病逝,带走了未能陪儿子去看菊花的遗憾,留下了对儿女的无尽牵挂。多年后的一个秋天,“我”在妹妹的陪同下,终于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去北海看花,也以实际行动告慰母亲:她惦记的儿女都在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坚强地生活着。

  请读他在《病隙碎笔》中写的话: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和打击。身体的局限,生活的挫折,命运的安排,我们这辈子可能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我们都要好好活。

  五、达标测评

  小结: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也流露了自己的忏悔。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儿子淡雅母亲

  瘫痪高洁憔悴

  砸热烈躲

  摔深沉扑

  捶烂漫抓

  作业

  观察秋天的景物,抒写一段感悟

  课后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8

  《秋天的怀念》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2.自学课文中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瘫痪、仿膳、豌豆、诀别

  (2)用诀口头组词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2.通读课文

  3.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叫?

  二)、细读课文,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

  1.读课文,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3.分四人小组说一说。

  4.全班交流反馈。

  5.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三)、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作者运用一件件小事反复涌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体会道的?

  2.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谁能把刚才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指名朗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读写结合。

  1.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回忆下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4.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2、品读细节描写,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会坚强,珍视生命。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触动情感,引入课题

  激情谈话:一个青年在他跨入生命最灿烂的季节的时候,他的双腿突然瘫痪了。他从此将与轮椅为伴。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一个原本活泼好动的男孩,突然间不能走路了,他的脾气变得暴燥无常起来,文章中他是怎样表达自己这种心情的?他就是史铁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

  二、品味词句,感悟真情

  出示读书要求:读课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一件件小事表达母亲的一片深情的?(通过体会母亲的“忍”,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母亲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的出去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悄悄地”几处动作来体会母亲的细心、小心、苦心。

  3.体会母亲的自己的病痛。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品味,我们感到母亲除了要忍住儿子的报怨、忍住自己的痛苦外,更要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带来的打击!这是一种怎样难熬的忍耐啊!同学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4.体会“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的含义。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今天的史铁生珍惜生命、勤奋写作,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1.课件出示史铁生所取得的成就。

  2.教师总结:母爱,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自己的子女是丑是美,是健康还是残疾,她都全身心的去爱他、呵护他。这就是母爱,不需诠释,不需回报。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事情。”相信大家从今天的学习中不仅仅又一次感受了伟大的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想到关爱我们的亲人、朋友。

  3.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随笔》、《有关庙的回忆》、《合欢树》,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通过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使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深刻体会“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受到爱的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史铁生的《合欢树》中的一段文字,菊花图片。)磁带《思乡曲》

  教学设计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1、激情导入(课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由教材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能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走进文本”也能“走出文本”)

  学生自读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母亲在世的时候活得太苦,有的同学说他读出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在作者的好多文章中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愧疚之情。像《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秋天的怀念》等。今天我们就写作者一起重温那份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去感受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板书:“秋天的怀念”

  齐读课题。

  2、激发情感

  教师配乐《思乡曲》诵读课文4—6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配乐为了渲染气氛,在《思乡曲》低回哀婉、如泣如诉的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的诵读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阅读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速读梳理,整体感知

  1、整体式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理解作铺垫。)

  2、寻读式速读。想一想: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以上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了两种阅读方法,整体式默读和寻读式速读,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三、品读感悟,沟通感情

  (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一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二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在全班交流时就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讨论后学生汇报所得,汇报时教师的引导、点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还要相机指导朗读。)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1)感悟: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说说为什么?

  (这一部分要引导学生抓住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母亲抚慰我时的细致入微和体贴周到。如,我发脾气时,妈妈为了让我尽情的发泄而悄悄地躲出去,她躲出去以后对我还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当我自暴自弃狠命地捶打双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扑灭的是儿子想死的心,抓住的是儿子活下去的信念。眼圈红红的,说明母亲哭过,“我”的一举一动,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的做法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母亲难过之后,哭过之后,她还要安慰我,鼓励我好好儿活,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词足以看出母亲对儿子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那种伟大无私的母爱。让学生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朗读:(在这里,指导学生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如,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动词“摔、砸、大声地喊、捶打”等词要重读体会做着极度绝望的心情。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如“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当我心情不好,乱发脾气时,母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她的痛,她的苦又能向谁说呢?她只能自己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母亲不仅要忍受着自己的病痛,还要忍受着儿子的病痛给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母亲活得太苦了,太累了。她之所以能忍,就是因为一个“爱”字,对儿子深深的爱。着重引导学生重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3、母亲央求“我”看花。(汇报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如“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如,“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吧。”结尾时欢快的语调戛然而止。因为当母亲说到“还记得那回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儿子还要敏感。她认为自己太粗心了,说错了话,感到对儿子很愧疚,在心里不断的自责。再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可见她在儿子面前时时处处都是那么小心翼翼,恐怕儿子会不高兴。)

  过渡(母亲想陪我看见菊花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离开了作者。)

  4、母亲的临终嘱托。(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限牵挂。朗读“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年女儿”时要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个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的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却伟大的母亲形象。)

  (品读感悟沟通情感这一环节的设计,始终围绕“母爱”这一主题让学生谈感受、朗读。这样语言和思维,朗读和感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再感悟中品读,这样学生对母亲那伟大、无私、坚强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5、秋天赏菊,怀念母亲。(课件出示菊花图片)

  让学生一边欣赏菊花图片一边回想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与作者一起赏菊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怀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

  最后一段学生自读自悟。

  学生汇报自己的独特感受。

  文章结尾段作者寓浓浓的思母之情于开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不伤怀?想起母亲的鼓励与期望,怎不令人泪下?

  师总结:(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作者懂得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好好儿活”这句话不仅是母亲送给她两个孩子的最好礼物,同时也是送给我们每个人的最好礼物,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思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崎岖的,不管是现在的我们,还是将来的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好好儿活,活出自我的尊严,活出自我的价值,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四、配乐朗诵,情感升华。

  在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之时,教师播放《思想曲》,学生和着乐曲朗读全文。(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乐曲的烘托下,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涌出的思母之情,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

  五、口语表达,放飞思想。

  此时,为学生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我设计了一段口语表达: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呢?(说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成长的过程,是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笔尖升情,以情激情。

  再学完本课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的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可以写一段话,可以写一首诗,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文道得到统一。)

  七、同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结束课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重点:

  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小结: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诀别

  2.简介作者:

  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出处:《史铁生作品集》文体:散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两次写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从上面题目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四、探究语言

  1、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明确: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4)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五.精段阅读:(第2段)

  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六、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2

  精彩开篇词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史铁生。遗憾的是,他从21岁起,就坐在了轮椅上。更让他痛心的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知道母亲严重的病情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他曾经在《我与地坛》中说:“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份深深的怀念吧!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但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

  ——预习与交流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仿膳(shàn)

  侍弄(shì)诀别(jué)整宿(xiǔ)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xx),原籍河北涿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三、自学指导

  ——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读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二)整体感知

  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

  文章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我”的

  情况母亲的表现母亲

  的话“我”的

  表现母亲的表

  现第一次

  暴怒

  无常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狠命捶打两条腿。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第二次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喜出望外

  3.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交流点拨】

  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4.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交流点拨】

  “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再生希望)

  (三)语言品味

  1.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交流点拨】

  一系列关于母亲的细节、动作描写都体现了深沉伟大又毫不张扬的母爱: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动静是担心儿子想不开;一切沉寂后再进来眼边红红的,是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一直没有劝解是怕说错话伤及儿子的自尊。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儿子心里的苦闷,知道要给他一个静静地平息暴怒的空间。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交流点拨】

  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3)“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交流点拨】

  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交流点拨】

  她为自己出语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伤。她把儿子的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在这一点上比儿子自己都敏感。所以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儿子。

  2.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

  第一处景物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第二处景物描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过程。

  四、领悟主题

  理解末段中包含的题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交流点拨】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

  【交流】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2.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交流】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着,活得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选自小学语文S版十一册第三单元。本单元课文都在讲述作者内心深处那些温暖的记忆,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求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

  本课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母亲怀着博大无私的爱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愧疚之情。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二、学情分析

  这篇散文比较短小,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通过有效阅读达到“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自己的看法”的要求。

  因此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从字里行间深刻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感情还需教师多加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瘫”、“痪”“膳”等几个字,理解“暴怒无常”、“喜出望外”、“诀别”等词语并会用其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三次看花”所蕴含的母亲对子女的爱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怀念

  2、学习本课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传递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学会感恩母亲对自己的付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来体会母爱的无私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三次“看花”深刻理解“好好儿活”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启发法对话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利用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法:品读结合法读悟结合法读写结合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节课中,将采用品读结合法和读悟结合法等方法为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采用读写结合法进行仿写。在学生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朗读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体会“好好儿活”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及背景介绍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天

  师: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这样的秋天产生了怀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十二课《秋天的怀念》。

  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72年,21岁的他因病导致双腿瘫痪,从此永远地坐上了轮椅。而在不久后,母亲也因病逝世。本文也就是为母亲所作。(PPT2)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按照多媒体上的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首先齐读一次阅读要求。(PPT3)

  生:齐读

  师:谁来讲一讲,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

  生:……

  师: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PPT4)

  生:“我”和母亲(PPT4-1)

  师:文章还提到了一个重要情节--看花,(PPT4-2)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提到了几次看花?(PPT4-3)母亲提了几次?看成没有?最后呢?儿子去看花了吗?和谁一起?

  课文就是围绕这三次看花展开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将本文按照“看花”的顺序划分为三段。

  生:浏览课文、分段

  师:大家看老师和你们划分的一不一样?(PPT4-4)

  生:验证

  师:第一次母亲是怎样提议的?我是什么反应?(PPT4-5)第二次?(PPT4-6)第三次?(PPT4-7)

  (三)分层解析

  1、第一次“看花”

  过渡:首先我们来一起研读第一次“看花”的部分,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PPT5)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么样了?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暴怒无常

  师:暴怒无常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它造句?

  生:回答……

  师:具体表现是什么?请大家勾画出来。

  生:浏览、勾画、回答……

  师:(PPT6)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PPT6-1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PPT6-2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当听到母亲提议去看菊花时(PPT6-3不,我不去!狠命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我活着有什么劲!)

  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菊花,这些东西在你们看来美不美好?为什么史铁生还要发脾气呢?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史铁生遭受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摧残,他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PPT6-4)带着这样的愤恨、绝望,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生:齐读

  看着如此“颓废不堪”的儿子,母亲又作何反应呢?谁能读一读母亲的反应。(PPT7)

  生:读课文

  师:“咱娘俩好好儿活”,这话,既是说给儿子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此时的母亲已经身患重病。

  接下来请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思考:母亲说的“好好儿活”是什么意思

  生:女生齐读、回答……

  师总结:母亲希望儿子能和自己一起,面对现实,顽强地生存下去。(PPT7-1)带着母亲的希望,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咱娘俩儿……”

  2、第二次“看花”

  过渡:母爱是什么?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第一次提议看花遭到了拒绝,母亲是不是从此就不带儿子去了呢?

  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读第三自然段,右边的同学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读的时候,想一想:母亲是什么心情,儿子又是什么心情?

  生:齐读

  师:这一次“我”拒绝母亲了吗?母亲此刻是什么感受?文章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喜出望外

  师: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它来造个句?

  生:回答、造句

  师:最终母亲和“我”看成花了没有?发生了什么?(PPT8)

  生:回答……

  师:诀别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呢?

  生:永别……

  师:请同学们把这几个词圈出来“再也”、“绝没有”、“竟”,你能从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生:回答……

  师:此时的儿子不敢相信、难以接受、甚至还带着满满的愧疚。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生:齐读

  师: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PPT8-1)谁能帮母亲把话说完?你觉得她希望儿子和女儿怎么样?

  生:回答……

  师:这些希望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母亲曾对儿子说过的--“好好儿活”。(PPT8-2)

  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却还牵挂着儿女,此时的母亲是以怎样的心情说出这句话的?

  生:回答……

  此时的母亲该有多么不舍、多么担心、多么留恋、多么牵挂啊!带着这样的牵挂和不舍,我们把补充完整的这句话再读一次。

  生:齐读

  (四)品析词句

  过渡:看,这位母亲是多么爱自己的儿子呀!但自始至终,母亲有说过一句爱吗?

  (PPT11)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一句句叮咛的话语,一个个细微的表情,一个个不起眼的动作。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母爱流淌在哪些举动当中。小组交流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找到的最多。

  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点评……

  (五)升华主题

  第三次“看花”:

  过渡:母亲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开了人世,那最终儿子和女儿懂得母亲说的话了吗?他们有没有好好儿活?

  师:这一次,儿子终于如母亲所愿来到北海看花。他看到了什么?(PPT9)请大家看多媒体,谁能给大家读一读这段话?

  生:朗读(PPT9-1)黄色的花淡雅,(PPT9-2)白色的花高洁,(PPT9-3)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评价 (板书: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你们看,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就是这样的--

  生:(读)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呢?他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呀?

  生:回答……

  师总结:母亲知道,苍白的语言不足以平复儿子此时内心的悲伤,所以她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花,看看那些傲霜开放的菊花,她要让儿子知道,失去了双腿不等于失去了一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留恋,她要用自己的爱来重新点燃儿子对生活的希望!让心胸如时节一样秋高气爽、让精神和菊花一样坚韧刚强。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就是:她想让儿子……(PPT10)

  生:好好儿活

  师:同学们,让我们看这段文字,又是秋天,是哪个秋天啊?

  生:是母亲去世以后的那个秋天。

  师:是啊,这个秋天里,母亲已经不在了。同学们,看着这满眼烂漫的菊花,史铁生怎能不怀念起自己的母亲?谁带上这份怀念之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又是秋天……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师:你把史铁生内心深处的怀念都读了出来。同学们,又是秋天,这还是哪个秋天,在史铁生的眼中,已经有了生活的色彩,这又是哪个秋天?

  生:回答

  师:这是史铁生获得新生的那个秋天。让我们也一起带上对生活的热爱,带着一份昂扬和激情,再读这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PPT12)你们看,这就是史铁生的烂漫人生。20xx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这是组委会为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PPT12)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我”在双腿瘫痪后,变得暴怒无常(PPT12-1),母亲耐心抚慰(PPT12-2)。但母亲此时已经重病缠身(PPT12-3),“我”却浑然不知(PPT12-4)。当我终于同意看花(PPT12-5)时,母亲的反应是喜出望外(PPT12-6)。但她出去后却再也没能回来(PPT2-7),而“我”也终于懂得了母亲的用意(PPT12-8)。母亲的坚强无私(PPT12-9),儿子的愧疚怀念(PPT12-10),两颗心紧紧交织在一起(PPT12-11),连接这两颗心的是彼此的爱(PPT12-12)。那句“好好儿活”(PPT12-13),也成为了儿子心中永远的--秋天的怀念(PPT12-14)。

  七、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好好儿活

  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八、作业布置

  写一个体现人间真情的小片段,或一件让你感动的事情,要注意细节描写,比如妈妈的泪,爸爸的笑,老师的话语等等。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品词析句,领悟文章涵蕴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3.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和深情。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话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

  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媒体出示史铁生的两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二.作者介绍:

  1951年生于北京,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活动一:

  一场灾难降人生,品悟心情显真情。

  1.双腿瘫痪后,“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了呢?品味“暴怒无常”一词。(学生在文中勾画能体现“暴怒无常”的句子,指明同学读一读。

  2.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我的“暴怒无常”。

  3.指导“砸,摔,捶打”的读法,品人物内心。

  4.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弟弟妹妹,你会对他怎么说?

  四.活动二:咬文嚼字知母爱,细节之中品深情。

  1.面对这样的儿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做才合适呢?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的句子。指明同学朗读这些句子)

  2.媒体出示相关句子,师生共同交流品读。

  3.细读课文,找找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当中?全班交流。

  4.朗读媒体出示的一段文字。

  五.活动三:品读菊花悟人生,泼泼洒洒无限情。

  1.母亲的唯一希望就是----让儿女好好活。儿女读懂了她的这份苦心了吗?

  2.细读感悟文章最后一段,交流,探究“菊花”的意义。

  六.结束语。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5

  【课题】:秋天的怀念

  【课型】: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重难点关键】: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揭示课题

  课文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秋天的怀念》,作家是史铁生。

  二、分小组自学

  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读写结合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3、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3-14

[经典]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0-30

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04-17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4-01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最新11-1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09-15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选)02-23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03-28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12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