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顾总结:
1、播放《月光曲》,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些什么疑问想知道?
3、教师质疑:第二首曲子是事先谱好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直奔结尾,引出重点。第10段(他飞奔回客店??),学生品读。
1、“飞奔”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心情急切、迫切)
2、贝多芬如此急切地想要把这首即兴创作的曲子记下来,你想了解它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吗?
文章哪些段落是写月光曲的谱写经过的?(8、9自然段。)
三、追根溯源,了解心境
(一)学习第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问:你读懂了什么?生读完书,互相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1、课文这一段描写了“清幽”的环境
2、多媒体课件显示“清幽”与“幽静”的区别。
3、情境描述:蜡烛被吹灭以后,屋里不但没有变得黑暗,反而清亮起来,这是月光的功劳。月光不但把茅屋变(亮)了,还把茅屋变(白)了,也把茅屋变(美)了。
此时此景,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贝多芬。你认为这时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体会心境。(贝多芬会想:月亮是多么无私,多么善解人意呀!它不嫌贫爱富,洒给万物的光芒,都是均等的!月光如此皎洁,多像盲姑娘那装满音乐的圣洁的心灵啊!我如果要创作一首曲子,也应当如眼前的月光一样,圣洁透明,照亮穷人的心,使她们忘记眼前的贫穷,内心更充实更快乐!)
5、体会月光曲名字的由来。(因为贝多芬的所感所想的都和月光有关,所以后来就个自己弹的曲子取名叫月光曲。
(二)学习第九自然段。
过渡: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月光曲》的美好意境?(第九自然段)
出生课件,明确学习目标:
1、这一段中既有穷兄妹俩听琴的事实,又有听琴产生的联想。请你有不同的线划出来。
2、从事实引发的联想,课文用了哪两个词?(单击一次课件中写实的部分,屏幕显示打了着重号的两个词语。)(板书:好像??好像??)
3、皮鞋匠既然听得懂贝多芬的曲子,他在琴声中好像看到了几个画面?你认为每幅画面中琴声的曲调又是怎样的?(“抓细节(关键词)——谈体会——悟情感——引导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好像来到皮鞋匠的茅屋,站在穷兄妹俩的身边,一起聆听贝多芬的琴声,一起放飞思绪,来到那充满月光的大海边。)
a.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怎样的呢(音乐轻幽舒缓)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明快有力、逐渐增强
c、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贝多芬音乐的曲调是怎么样的呢?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高昂激越的。板书:(舒缓—明快---高昂)
5、皮鞋匠所听到的和联想到的,盲姑娘可否看到或听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景物,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品读该句,板书:月光照耀波涛汹涌(乐声高亢)
6、听着这琴声,妹妹的反应是怎样的?划一划是哪个句子。
7、盲姑娘心里所体会和联想到的东西,皮鞋匠怎么知道?
出示课件,品读句子: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她的脸那么的恬静,眼睛睁得那么大,即使看不见,也好像看见了一样。)
恬静有美好向往的意思,重点表现在表情恬静而向往\安静,是静止不动.重点在安\。恬静表现了姑娘脸上的专注、平静的神态,心里舒适安逸。
“妹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神态描写,此时的妹妹惊呆了,被琴声迷住了!妹妹似乎也被琴声带进了大海。
教师总结: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生动的联想啊!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高昂,可见贝多芬的技艺是多么高超!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指导朗读)
8、再读文本,这段文字中,哪些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物,哪些是联想?用不同符号画出来。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9.此刻,你对这段内容的描写,还有其它的理解吗?(是贝多芬当心情变化的写照。)
师:俗话说,乐表心声,贝多芬借这么优美的曲子,他想表达什么感情呢?板书:相遇—相识—相知
10、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1)、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2)、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3)、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4)、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11、小结:
这首曲子兄妹俩听了,内心激动不已。贝多芬自己也深深地被音乐所感动。所以,他来不及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一工夫,记录了这首曲子。(板书:记谱)
四、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对贝多芬又有怎样的了解呢?(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同情和爱护)
2、贝多芬名言。
3、情感升华
其实,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之前,他的耳朵就开始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还是继续深入到劳动人民当中;继续体验生活,进行艺术的创作。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艺术来源于生活!”
同学们,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每个人没有理由不热爱它!也许生活给予你的不是快乐、欢笑和甜蜜;而是痛苦、泪水与磨难。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盲姑娘和贝多芬一样,热爱生活。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用双手来拥抱生活!
4、启发思想小火花:学了《月光曲》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六、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月光曲是美妙的,它谱写的故事更感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把这个传说写生动的呢?
1、学生自由说说联想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2、积累写作小知识(课件出示):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学生齐读一遍。
五、情感共生,缅怀伟人,课件出示贝多芬像,播放音乐,结束这一节课。(今天我们了解了《月光曲》,了解了贝多芬,其实贝多芬展示后人的,不光是那动人的音乐,还有他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让我们铭记住这位音乐大师,铭记住他创作的《月光曲》吧!)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景物乐声抒发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轻柔舒缓)相遇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轻快明朗)相识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高亢激昂)相知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⒈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⒉学习课文8、9、10自然段,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了解《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的关系。
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8、9、10自然段,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学习难点
了解《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的关系。
学习过程
在背景音乐《月光曲》的旋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复习字词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词语,我相信大家已经储存在记忆的仓库中,请同学们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看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正确。
学生写后同位互判,投影反馈,自我评价。(画月亮。)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1、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了第一支曲子,又激情创作了《月光曲》。)
2、上节课,我们还研读了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第一支曲子的段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7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板书: 听看弹)
三、学习课文8-10自然段
师:贝多芬饱含深情的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一支曲子,出于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对盲姑娘这位特殊知音的感慨万千,贝多芬又即兴演奏、激情创作了月光曲,这正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段落8-10自然段。
1、默读8-10自然段。
a、由学生说一说默读的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动喉
b、默读思考:这一部分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指读课文第8自然段
a、思考: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情景。
b、理解词语:清幽(幽雅、宁静、光亮)
c、练习朗读
教师创设情境:多美的月夜啊!谁能把我们带入那个月光如水,轻轻泻入茅屋的情景之中,把我们带到钢琴边,带到贝多芬的身边。
3、学习第9自然段
a、自读课文,想想可以运用平时的哪些方法来学习这一段?
b、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示:每个小组的'学习都要先读懂课文再合作完成。
l 设计板书组
提示:这一段是写兄妹俩听到贝多芬的乐曲所联想到的情景。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你试着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景物的变化?
l 质疑解答组
提示: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如: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兄妹俩想到大海和月光?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l 品评语言组
提示: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好?(用笔画出来)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c、指导交流汇报
l 板书设计
你认为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吗?(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l 读读画画
他们画得怎么样?
l 质疑解答
引导学生将第一层中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联系起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就是贝多芬与兄妹接触中内心感受的变化。这是一首有感于知音,借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
l 品评语言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美、意境美。
重点品读的语言:
微波粼粼:水清,联系月光理解
撒遍:每一个角落
一缕一缕:天空的清晰、明朗,云朵的形状。
轻纱似的微云:轻柔、透明、轻薄
l 配乐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l 背诵积累
指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看板书、板画、插图、想像
4、教学第10自然段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知道了,在那月轮初生、银光遍撒的环境中,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激情满腔,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弹琴抒怀,一首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就这样诞生了,它的所想所作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也说明了他是一位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五、作业
向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月光曲》,这是一位母亲听女儿弹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的内心感受。读后与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感受。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而精读课文又重在方法的习得,依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更重要的是让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深入阅读文本的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通过抓住关键词来推想意思,辨析情感,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读出文字的温度和内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体会他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辨析情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读出文字的温度和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具准备:
教师:PPT投影片
学生: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目标,复习导入。
1.简要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2.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以《月光曲》为阅读材料,采用抓文中关键词句来推想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
二.指导紧扣词句,学习推想。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评议。
2.指导学生如何发现文中的重点词句。
3.理解“随便说说”,指名读词和含有“随便说说”的句子,相机评议。
4.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文章,如果只读一句话,就有可能断章取义,就有可能有一个错误的引导,我们还必须联系上下文来读。
5.指名读读穷姑娘先前所说的那句话,推想一下姑娘说这句话时的真实内心?相机指导朗读,评议。
6.再次推想“随便说说“的深层含义。
7.从”随便说说“这个词语,我们不仅推想出了它的深层意思,还从中辨析了兄妹俩之间的情感。聪明的孩子们,这就是一种阅读方法啊!
8.重温这段感人的对话,指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
9.从”随便说说“推想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内心活动。
三、自主品词,学会推想。
1.文中像“随便说说”这样值得去细细推想的关键词还有不少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4~8自然段,默读就是拿起课本,心在读,脑子在思考,嘴里不出声。出示默读的.要求。
2.生默读4~8自然段。
3.汇报圈出的重点词语及推想出的含义。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想贝多芬的内心,并指导朗读。
四.推想联想,体会效果。
1.播放:《月光曲》,生倾听后交流发现。
2.作者是用哪一段文字描写了月光曲的内容呢?
3.师范读第九自然段,生一边听,一边圈出重点词句,后汇报交流。
4.推想联想的文字与音乐的关系。
5.推想联想的表达效果。
6.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7.推想贝多芬的内心。
五.总结运用。
1.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默读这样一些阅读方法,来阅读《月光曲》里的重点段落,抓住这些段落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来推想出它的意思,辨析它的情感,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中国的语言啊!往往普普通通的词语放到文中后,它就会有丰富的情感,无穷的意思,我们从各个角度去体会它,我们体会多了,这些词语触摸多了,就会有感觉,这就是语感。有了语感,语文学习就会更加顺利,更加得心应手了。
2.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就是学习这种阅读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来推想意思,来辨析情感,来体会表达的效果。
3.布置作业。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月光曲》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进一步落实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及内容的过程中,领悟感情,使重点训练项目化为技能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
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指名反馈。
板书: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品读体会:
根据月亮、海水的变化,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入研读:
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来读一读。
⑴ 第一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⑵ 第二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忽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⑶ 第三层:
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
过度:
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
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
⑴ 指名读。
⑵ 接读:
女→男→全班。
⑶ 齐读:
配乐朗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说话:
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深深感染了兄妹来,贝多芬离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会说些什么?
这时贝多芬,心潮澎湃,飞奔回客店,他一边写,一边想,他想了些什么呢?
2、情感升华:
穿插再读贝多芬的话,体会情感。
【板书】
乐曲联想
柔和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 月亮升高
月光曲
风卷巨浪
高昂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理念】
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组合课文的,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学时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融合在一起,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的了解各种艺术。《月光曲》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课文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第26课《月光曲》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10自然段内容。
2、了解贝多芬创作《渔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豁达高尚的情怀。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人物的情怀。
难点: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情景朗读视频。
【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主要通过课件展示月夜图片、文章重点句段,并播放《月光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当中。
2、以读促悟: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变成脑中的画面,从而体会贝多芬乐曲的魅力。
【学生学法】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课件1: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小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畅所欲言)
2、是啊!兄妹俩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却那么喜欢音乐,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这种境界,深深地感动了贝多芬。为了了却姑娘的心愿,为了这位善解人意的姑娘,贝多芬走进了茅屋,为盲姑娘弹琴。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记忆,引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第一首乐曲的原因,激发他们继续研读文本,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细读创作源泉,找到灵感。
1、出示课文4、5、6小节,生齐读。【课件2】
2、贝多芬第一次弹的是什么曲子?
3、听完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是怎么说的?
4、【课件3】出示: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句中的两个感叹号说明什么?
(2)盲姑娘为什么激动?
(3)“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什么?
(4)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会怎么想?他又是怎样做的?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盲姑娘说的话,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因素——就是找到了知音。
三、研读乐曲,感受美好意境。
1、听朗读视频。【课件4:文段7、8、9的朗读视频】
2、贝多芬第二次弹的是什么曲子?
3、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内容?你怎么知道?
4、出示第9小节,齐读。【课件5】
5、找出文段写实及联想的部分,你从哪里看出?
6、再读联想的部分。【课件6】听着优美的琴声,皮鞋匠兄妹俩好像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7、皮鞋匠联想的内容就是月光曲的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
8指导欣赏月光曲,【课件7、8、9】并指导朗读。
9、再感情朗读第9小节。【课件10】
10、小节: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的高超的技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画面,欣赏美妙的乐曲,通过感情的朗读,感受乐曲的精妙,感受贝多芬丰富的联想和高超的技艺
四、回顾课文,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
1、激发探究欲望:贝多芬弹得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也是他即兴创作的月光曲。是什么原因使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
2、学生再深入文本,认真思考。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当时的环境。找出描写环境的句段,欣赏。【课件11】
(2)除了环境的渲染,还要有什么?(情)什么情?
4、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
(1)兄妹俩虽然生活穷困,却对音乐孜孜不倦地追求,爱音乐,懂音乐,让贝多芬找到了什么?(知音)
(2)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入场券都非常贵,而他却免费为兄妹俩弹了一首又一首,这是什么感情?(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
5、小结:清幽的月光,找到知音的激情,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此情此景,就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板书】
6、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课件1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感受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体会贝多芬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五、欣赏月光曲,感受乐曲的高妙。【课件13】
六、布置作业:
穷兄妹俩以后的发展会怎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爱艺术,爱生活的情感。
【板书设计】
景:月光清幽
贝多芬——月光曲创作灵感
情:同情热爱
找到知音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16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1-16
月光曲的第二课时教案02-26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03-10
月光曲教学设计10-07
《月光曲》的教学设计10-06
月光曲的教学设计10-07
《月光曲》教学设计04-02
月光曲教学设计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