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3 11:32:5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散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3.通过分析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困难和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配乐)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基调深沉而欢愉,语气温和,亲切庄重,语调平稳。

  2.知识抢答

  读过课文,老师来考考大家:

  (1)散步时间是?(初春)

  (2)散步地点是?(田野)

  (3)文有哪些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散步的途中发生了件什么事?(分歧)

  (5)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母亲作出了让步,选择了走小路)

  (6)请据以上问题的答案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探究

  1.赏读美句

  要求: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板书设计

  母亲――善解人意 我――温和稳重

  母子情 珍惜亲情

  夫妻情 珍惜生命

  祖孙情 互敬互爱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懂事

  3.感悟作者的情意

  大家说了如此美丽的句子,现在老师来大家一起赏析这一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

  ――尊敬老人,爱护孩子。

  4.请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

  四、小结及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本周的周记。

《散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悟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同学们,这幅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幸福、温馨、美满的家庭,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的阳光,你能谈一下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吗?

  对,同学们,亲情不仅在生死离别中体现出来,更多的体现在生活小事中,像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看电视、聊天、散步都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悟

  1、看图片,听朗读录音,体会课文的语感和情感。

  2、检查预习作业:(显示题目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⑵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是一家四口人外出散步的'事,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三、精读赏析

  同学们,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那分歧是怎样解决的?请大家齐读课文6~8段,提出难理解的问题:(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讨论)

  1、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发言略

  教师小结: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依从孙子走小路。“我”在家庭中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的浓浓亲情。所以“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同学们,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顺从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么想呢?(学生发言略)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说明“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设置情境教育,放映幻灯片

  同学们,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里,你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是孝顺的孩子,希望各位同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的非常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学生发言略)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请同学们齐读第8段,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挖掘课文主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往下传。

  五、总结反思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从思想上感悟到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发表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谈你在尊老爱幼方面做的好的方面,也可以谈你做的不好的方面,以及今后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映造幸福、美满、温馨的家庭!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最后,让我们高唱《常回家看看》,来歌唱和赞颂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3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散文,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和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想要传达出的中年人的责任对学生来说没有切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揣摩重点字词加强感情体会。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重点: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难点:理解“生命”“责任”的主旨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学校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同学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迅速浏览全文,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 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決“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事件的关键环节, 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

  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2剧本提纲:

  主题

  片名

  人物说明

  细节

  旁白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为了让课本剧更加精彩,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

  [设计意图]激发热情。

  (三)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

  任务一:

  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

  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

  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

  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

  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3)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4)理趣。

  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己短。

  赏析:直指生命的逝去的残酷现实,触动情弦,感染力大增。

  5)对称句。

  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将现在与过去对举,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的传递如在眼前,增加文字的厚度。

  例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赏析: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示中年人在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

  赏析: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照顾,儿子还小,需要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年人的责任、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

  总之,对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更是耐人寻味,饱含思想的张力。

  (四)对称短诗,升华主题

  公益广告最后的画外音或是字幕都会像一篇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一样,留一段精致而又富含哲理的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也请同学们用上我们今天刚学的对称句,写一首小诗浓缩这小事,升华这大爱,配在你的公益广告结尾,一定增色不少。

  (1)学生结合对主题的理解,尝试使用对称句做短诗。

  (2)组内交流,互相激发灵感,推荐好作品全班展示。

  教师给出示例:

  初春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

  粼粼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责任,承载了整个世界!

  (五)作业

  完成并充实课本剧提纲

《散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特别是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让我更加感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帮妈妈洗脚)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五、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2)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第三自然段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换成“度过”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与提示:1.(1)各得其所:几个人的想法都得到适当的满足。(2)水波粼粼:水波在阳光下明亮闪烁。 2.不行。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散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积累“随意、分歧、各得其所、委屈、粼粼”等词语。

  2、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导入课题:亲情是世界上最美最纯的情感之一,它像涓涓细流,平淡而隽永,它总能脉脉地浸润每位家庭成员的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同走进那个铺满“大块小块的心绿”的初春田野,感受一家四口创造出的如春阳般温馨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作者莫怀戚写作此文时已经人到中年。请允许老师从一位中年人的角度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并且标出老师朗读得好或者特别不好的语句,并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朗读处理的方式。

  字词积累

  ①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熬(áo)嫩(nèn)咕(gū)歧(qí)霎(shà)粼(lín)

  ②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的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2、简要反馈听读之后的感受,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3、找出文中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句子和细节描写以及渗透了“我”对于生活的使命感的句子。

  明确:

  ⑴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小时候是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表现了母子间的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则往往听从“我”的意见。表现一家人的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

  ①母亲和儿子出现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

  ——大路平坦,方便老人走。“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对母亲的尊敬。

  ②母亲改变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而改变主意。反映祖母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渗透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

  ①“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作为一家之主,在“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时,“我”必须处理得当,这是“我”的责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因此,“我”感到责任重大。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慢慢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这表现了“我”对于生活所产生的一种使命感。

  四、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第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1)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2)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3)(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四、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教师出示一组富有诗意的句子,让学生配乐朗读,然后请学生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让我们向往。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学生仿写,然后联读展示,在诗意地表达中结束课堂学习。

  五、作业布置

  1、请将本文朗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说说听读文章的感受。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掌握本课词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人性美,品析优美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同时播放《给母亲的信》乐曲(媒体1)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注意感情基调、语速节奏)(媒体2)

  思考:(1)课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

  (2)用自己的话简要的复述故事内容。

  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四、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每组推荐组长记录,待会交流

  1、展示:(媒体3)

  (1)《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2、说明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的'描写

  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

  美在小家伙的话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

  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美在结尾的一句话......

  本文语言优美,看这些句子美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主旨。

  1、总结全文,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媒体4播放视频)

  2、教师心语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与家人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课后作业:(真行实感)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七、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散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

  2、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亲情。

  【教学重点】

  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揣摩,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初探主题。

  分析研讨,重点赏析,激活思维。

  对比阅读,联系生活,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它。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

  ──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

  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景色美、情景美。

  五、拓展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

  (尊老)(爱幼)

  启示:中年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传统美德不能忘。

《散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

  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写作契机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课的主题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作理论的体系。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时,我依据作者写作初衷,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语言作为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及写法特色、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本文属课内自读课文,安排一课时,课前安排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生倾听。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真实情感。

  2、通过认真的倾听,请学生抢答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学们能够抢答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散步的地点?(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师板书:“我”、母亲、妻子、儿子)

  (3)散步的季节?(初春)

  (4)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与儿子产生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

  (5)结果如何?(母亲却依从了孙子;不好走的地方“我”与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设计意图:问题简单,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结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题:

  1、再读课文,师提出朗读要求。

  师:刚才老师朗读时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句读停顿和老师语气、语调的处理。这篇文章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要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请三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比较腼腆的可以给予物质鼓励),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找出依据来(边听可以边做勾画)。

  2、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并找出依据。(可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追问,进而引出下面内容。)

  “我”——孝敬母亲(板书:尊老)、疼爱而不溺爱儿子、有文化修养、

  母亲——慈祥、疼爱孙儿(板书:爱幼)

  妻子——贤良、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聪颖、

  3、分析依据(在此环节中将学生找到的依据反复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内涵。)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注:此处可以追问:假设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里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2)母亲和儿子对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情境设计:同学们在家看电视时,遥控器拿在谁的手里呢?

  注:此处可以追问:分歧的结果怎么样?(分歧的结果是“我”顺从了母亲,母亲则顺从了自己的孙子,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赞美;母亲作为年迈的老人,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关心下一代成长,爱幼之情跃然纸上;对“我”的决定,妻子丝毫没有争执,而是无声的支持,其“贤惠”的品质也值得赞美,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一种关系,但在文中却和谐而无声地促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3)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注:此处可追问:“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

  4、教师小结:本文通过“散步”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颂扬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这就是“以小见大”(板书)的写作方法。文中还有多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地方,这些小题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试找出文中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分歧”、“责任重大”、“决定”、“整个世界”……)

  四、再读课文,研讨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师:除了这些小题大做的词语,作者的文本也是非常优美的。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个句子读过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那么就请你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数量不限。画好后可以小组交流。(学生分组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的答案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教师只做提示,不做具体说明)

  (一)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如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如2:“那里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处出现比较对称、意蕴丰富的语言,读起来给人以美感。

  如: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充满生活情趣,表现小家伙的天真、聪颖,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高大的父亲。”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轻。”

  8、“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9、“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就是引、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五、情感再现,小结归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吗?(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请同学们今天晚上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做一件事吧!。

  六、课外作业:

  1、真诚行动回报真情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以“亲情”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

  【板书设计】

  母亲儿子

  —→以小见大—→尊老爱幼

  “我”亲情妻子

《散步》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 .能记住基本的故事情节。

  2.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绘本故事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狐狸、母鸡头饰、笤帚、被蜂窝图片、椅子、画有小鱼的蓝色卡纸、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小鸡小鸡》入场,跟随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中间部分:

  1.教师带请幼儿入座,请出好朋友小狐狸和母鸡萝丝。

  2.两位教师戴上头饰开始表演故事情节。

  3.表演结束后,提问幼儿相关的故事情节。

  4.出示PPT,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5.引导幼儿要做一个好人,和朋友分享帮助别人,不能像狐狸一样干坏事。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全体起立,在音乐声中边跳舞边离场。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把故事分享给家人。

  2.在表演区投放狐狸和母鸡头饰,请幼儿自发表演。

《散步》教学设计11

  教材依据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人教版的一篇自读课文。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母亲: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

  ⑴母亲不愿出来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难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闭上双眼,脑海中会浮现很多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口焦急地盼我

  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听文入境

  多媒体展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提问:听完读文,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抽生回答。

  甲:团结的家庭。

  乙:和谐的家庭。

  丙:友爱、幸福的家庭。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词语:团结、和谐、幸福、友爱等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语:

  和谐。师板书:和谐

  下面,我们把自己融入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中,自读课文。

  三、读文生情

  师出示思考题:听着大家投入的朗读,我仿佛也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通过刚才的读

  你一定读懂了很多问题,下面就看这样一个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家庭尽显和谐。

  先看第一个问题:文中写了何事?

  抽生回答:散步——发生了分歧——继续散步。

  师引导学生阐明分歧的具体情况。并板书。

  一句话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中出现了什么人?文中哪个句子看得出?

  生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课文第一句可以看出。

  师出示思考题:人们都说莫怀戚的《散步》语言优美精炼,可是老师在读文时发现了一

  个句子: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师觉得交代人物关系可以更简洁一些,改为: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样就简洁了,同学们的看法呢?能改吗?

  生思考,回答:不能改。文中的句子显得家里每个人都很重要。还交代清楚了一家四口人的关系。

  第3个问题:文中写了何景?

  生找出写景的句子。

  师明确:文中写景的地方有两处,4自然段和7自然段。

  下面看这样一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课文4、7自然段写景的句子。

  朗读这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⑴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片段分别写了初春哪些景色?

  抽生回答: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7段:菜花、桑树、鱼塘。

  (2)请同学们思考:从景物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四、赏读入心

  师引导学生体味文句之美。

  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感到文中很多句子写得很美,其实我也喜欢一个句子。

  多媒体投影: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了解此句的特点。

  师投影:对称句的概念。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们再去找找。

  生找,抽生念。

  师投影:文中出现的另外7个对称句。男女生分组朗读上下句。

  五、品文入理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师小结:意见很不一致,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确实,每一个人都做得很好,家庭中也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国的孟子说:

  投影:生念。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英国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是人类才有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师说:同学们念到最后一句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师说: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在这样一个感人的时刻,请用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这份感动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品位揣摩精美语句。

  2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自主合作与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

  二、课内学习:

  (一)、导入:

  尊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体现着人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亲情?(学生举例回答)。对,一家人,其实从很小的事里就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散步》一样,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亲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词新义,掌握字音。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学生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四口人中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可以用文中一个词“分歧”来概括。

  (三)自主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思考: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重大?

  3分歧的结果怎样?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4“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起母亲和儿子的?为什么说我们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我感到责任重大是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处于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庭中的浓浓亲情,因此“我”感到责任重大,分歧的结果是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让我们体会到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亲情。

  “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四)品味语言

  教师导学:本文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意蕴深刻。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语言进行美点追寻,学会圈点、摘录、批注。

  学生自主研读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1写景的句子(课文第四、七段中春景的描写)

  2精美的遣词造句(以第二段为例说明)

  3两两对称的句子使文章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趣味。

  如: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儿子和妻子走在后面

  ……

  (五)拓展延伸

  2假如你和爷爷、爸爸一同看电视,在对于看哪个台发生了冲突,你会怎么处理?

  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给予表扬肯定。

  (六)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涵丰富的一个镜头--一家人散步,加以渲染,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温馨,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

  (七)布置作业:

  1把课文里语言的美点摘抄在笔记本上。

  2抄写生字词。

  附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儿童-“我”的儿子)(老年人-母亲)

  虬护善待

  责蚴

  任蛎

  感蚋

  成熟的生命

  (中年人-“我”和妻子)

《散步》教学设计14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0)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⑵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⑶“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⑷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⑸“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⑹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文章。本单元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感情。《散步》正是一篇体现浓浓亲情的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的细节,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重大的责任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清新自然,题材生活化,很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而更容易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作为农村的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特别是不善于品析字词句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与及许多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因此许多学生没有正确的家庭观念,也缺乏责任感。

  因此,我组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用心阅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字词句,从字里行间去品味亲情;然后在联系实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推己及人,去感悟浓浓的亲情和沉甸甸的责任。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老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的是散步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许多老百姓喜欢饭后散散步。可以说散步是一件很平常很小的事,但在莫怀戚老师的笔下,散步却是那样的意义非凡,令人感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看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一蔚蓝的天空下,远处是铺展着生命的新绿,近处是一片的金色菜花!你们喜欢在这样的美景中散步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特别要把读重音的字词在下面做标注。朗读后思考两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会读了吗?

  检查生字词:分歧qí蹲dūn下熬过ao霎时sha粼粼lin172;

  (四)归纳主要内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师点拨: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用文中关键词来回答——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最后选择走哪条路?——走小路

  小路不好走,怎么办呢?——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着。

  发生了分歧,却没有争吵,更没有分道扬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师:大家用词都很不错,我们都可以归纳为一个词——和谐(板书)

  散步这么平凡的小事却表现了这么浓浓的亲情,表现了重大的责任感,你们说主题是不是很不平凡、很有意义呢?这是什么写法?

  多媒体展:散步

  (小)事件——(大)主题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浓浓亲情:尊老爱幼

  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责任重大:整个世界

  “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深入阅读,品味语言:

  (一)那么作者用怎样的语言去表达这浓浓的感情呢?

  (二)默读课文,品味这篇文章清新、质朴,但是却又意味深长的语言。

  多媒体展示:把这篇散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字词句找出来,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地方打动了你?(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句子都是意味深长的,同学们找出后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三)找出来后,前后桌再交流交流

  (四)展示示例:

  1、第一段:一生读——评——语速较缓慢

  用怎样的语速朗读?为什么?——散步悠闲

  有朗读较慢的标志吗?看标点,逗号和顿号有什么区别?齐读,品味到标点的妙处了吧?

  为什么要把人物罗列出来,不罗嗦吗?——人物重要、关系和谐(主席台上人物一一介绍,为什么?)

  再看语序,我为什么摆在前面?有何用心?——责任重大

  从作者精心遣词造句中,我们读懂了作者把散步这件事看得意义重大。

  2、关键词品味:母亲和老妈称呼的区别,信服、熬、委屈、摸等;句式整齐的品味;标点符号的品味。

  3、重点品味最后一句: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儿子和母亲为什么是整个世界?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母亲养育我,她老了,赡养她是我的责任;儿子是祖国的未来,养育他也是我的责任。其实这句话强调了我深深地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哲理。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一生读——一生评——师评:“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读重音,语速稍慢,读出小心翼翼的样子,要读出柔情;“背上、整个世界”也要读出重音,要读出一种坚定的语气,

  读出一种使命感、厚重感。

  齐读——同学们,你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的中年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勇于担当,我们才有了幸福的家庭,你们说是吗?那么30年后,你们也是人到中年,同学们,你们能承担起沉甸甸的家庭责任吗?——大声的说:我能行!

  (五)归纳品味语言的方法

  可以说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意味深长,但时间有限。我想通过刚才的品味,同学们应该懂得如何品味语言了吧?说说看,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品味呢?关键的字词句、句式、修辞、标点符号。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那么你一定会品出文章的美。

  五、推己及人,感受亲情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散步这件小事也让我们读懂了亲情,读懂了责任,读懂了顶天立地、勇于担当的中年人。

  (一)莫怀戚老师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我想同学们也不例外。请你说一说你家的亲情故事,让我们分享你的感动。(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哪些细节或事件让你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让你感动?或者感受到了父母的责任重大?请你说一说)

  小结:家是温馨的港湾,父母是我们的庇护伞。人道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感情和精力,他们含辛茹苦养育你们,他们要拼命工作挣钱养家,回来要关心你们的学习,照顾老人,还要操心所有的家务。因此老师想说你们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父母,体谅父母。那么你们想用怎样的方式报答父母?

  让我们用一首歌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祝福。

  (二)放歌曲——《懂你》

  结语: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希望这首歌永远停留在你心中,永远别忘了报答父母,感恩父母。下课!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和谐

  教学评价:这节课整体来说思路清晰,生动感人,上出了散文的美感。主要有几个亮点:(1)开头导入自然,特别是画面展示散步的美景图,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散步的情境中;(2)整体把握文章简洁而又中心突出,并且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法;(3)营造了和谐美好的课堂

  不足:(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短;(2)没有能充分的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10-09

《散步》教学设计09-29

散步教学设计02-09

《散步》教学设计01-25

《散步》教学设计范文10-06

《散步》的教学设计范文10-06

有关《散步》教学设计10-06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01-29

[精]《散步》教学设计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