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5 06:55:5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咕咚》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咕咚》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1

  《咕咚》选自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如何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单元统整中进行单篇课文的教学?我思考课文的教学必定是要关照学习任务群,立足单元统整设计,基于学情以学定教。

  一、关照学习任务群,明确学习内容归属

  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3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八》5个板块,进行复习巩固与拓展延伸。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二是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另外要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咕咚》一课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发展独立识字阅读能力,以及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边读边思考,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来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这项阅读能力。

  本单元的文本特点与新课标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相通之处。基于这一学习任务群进行单元整体建构,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图文对照的阅读,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尝试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立足单元统整设计,把准单篇教学定位

  围绕单元学习的主题,聚焦“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行单元整体建构,将整个单元的主题定位“探秘小问号”,契合本单元的“问号”主题,在这主题情境中,设计了“治病探秘”“丛林探秘”和“尾巴探秘”三个学习活动,来整合单元学习资源,统整学习内容,设计“探秘图册”单元学习作业,制定过程性评价与单元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单元学习目标,其中识字、写字、朗读仍是低段学习的重点;借助连环画理解课文内容,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为单元学习难点。《咕咚》单篇教学分两课时,重点分别对应猜字、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和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的学习任务。难点是围绕课后问题提示,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的学习要点。

  三、基于学情以学定教,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本课全文不注音,课后生字取消了拼音,这对认字不多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个挑战。一年级小朋友形象思维占主导,之前学生在一上的《小蜗牛》一课中,有过看图猜字和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的经验,图文对照着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太难,朗读还是要作为重点教学。根据信息推断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比较难,需要帮助他们搭建支架,来训练孩子思辨性阅读思维,能从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读出隐藏的逻辑关系。

  (一)问题引学,板块教学“教”路可循

  本课教学,我聚焦课后的习题,紧扣“问号”主题,创设“丛林探秘”的情境,第一课时以“咕咚是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引发的趣事”走进课文;再以“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探明“跟风”原因;以“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么做的?”引出第二课时的探秘内容,以此形成两种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再围绕“为什么都笑了”进行思考。这样的四幅插图,四个“问号”串成了本课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的探秘之旅,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四个问题形成板块式教学,教路清晰,不零散。

  (二)支架助学,突破难点“学”法可依

  1.扶放结合,梳理识字方法

  本课识字教学我采用了“游戏引路”的方式,在轻松地猜一猜中,引导发现形声字、拟声词的规律,抓住“咕咚”一词的引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扶着学习“掉”和“熟”两个生字为例,梳理借助拼音识字音,看图猜字和联系生活猜字义的方法。然后放手运用识字方法,通过自主学、合作学再到集中识字梳理和随文理解“逃命”“跟着”等词,以及生字复现的小儿歌等,多种识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2.图文对照,理解关键信息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连环画课文的插图,运用图文对照着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情境演读,体悟人物内心

  让学生表演读“小兔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和“一个跟着一个跑的”三个情境,在情境表演中指导学生理解并积累“拔腿就跑”“……极了”“一边跑一边叫”“一个跟着一个”等词组,体会感悟人物对“咕咚的害怕”,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智慧,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量表促学,有的放矢“评”价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一体化的意识,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本课识字环节,我采用口头评价加梳理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环节和写字环节,我设计了“点亮三星”的评价量表,在学生练读、练写之前,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自评、同桌评、教师评价中学会评价,这也使朗读和写字环节有的放矢地达成学习目标。

  总之,教师作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需要有“目标统领单元、整体设计活动、任务驱动引学、情境勾连前后、活动有序推进、学习层递进阶、作业适时跟进、评价贯穿过程”的意识。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片、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吓跑了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3)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习,读懂故事内容。(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逐步梳理文本信息。)

  三、借助插图,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小兔子怎么了?从课文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他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4)听到他们的喊声,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

  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出示课文插图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根据这些动物们的'表情,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大胆想象)

  (2)引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体会小动物们害怕的心情。2.哪些动物是跟着兔子跑的?

  3.小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是因为。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三个生字,组词,观察结构。

  (1)三个字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跟”字复习足字旁笔画的变化,右边第一笔横折起笔与足字旁齐平。

  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吓”左窄右宽,“怕”左窄右宽,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练习。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咕咚》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的惊慌失措和野牛的沉着冷静。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说说、学学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声音。认真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播一个学生说一个再现画面,再学一学)。(小溪流水声、打雷声、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种声音,叫“咕咚”(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咕咚》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3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一圈,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认会它。

  2、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呀!圈的生字都认会了吗?还有不会吗?说说看,大家来帮助你。(学生有就说,教师相机处理,没有拉倒)没有?那老师可要考你们啦?有信心吗?

  3、(利用[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课件检查,组词、说话、说说识字的办法等)

  4、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好!都是聪明的好孩子!生字都学会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品悟

  1、指导学习课文2----4节

  (1)请看: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听到了这个声音,小动物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2)抓住重点语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着急、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要求:自己读读这一节,思考:野牛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扮演野牛,当场询问:“小鹿,你看到‘咕咚’了吗”?

  (2)展示第三幅插图,交流并板书:拦问

  (3)师生合作读课文6、7自然段,老师引读,学生做动作。

  四、拓展想象,感悟道理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小兔又会怎样?老师当记者采访一下。

  (2)明白道理:(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松”“拦”扩词。

  2、师范写

  3、生临写

  4、生练写,同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咕咚》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读“咕咚”两个字,复习带口字旁表示声音的词。正确认读并理解“拔腿就跑,拦住,热闹”等词语,读好儿化音“小猴儿”,“大伙儿”,并懂得“大伙儿”的意思,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

  3、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道理: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道理: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动物贴图,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课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你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明白了吗?那我们试试看。

  师:青蛙叫起来了?生:呱呱呱,呱呱呱。

  师:小猫叫起来了?生:喵喵喵,喵喵喵。

  师:大雨下起来了?生:哗哗哗,哗哗哗。

  师:小孩哭起来了?生:呜呜呜,呜呜呜。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学就会。现在老师把这些声音词请出来,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课题质疑导入。

  ①、听声音,导入课题,写课题。

  ②、读课题。

  ③质疑。那这么奇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把书翻到103页,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次。我们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读词读句。

  ㈠、自由读课文。

  ㈡、整体回顾,读词读句。

  1、出示插图一。看,故事中,首先听到“咕咚”声的是—————兔子。他被吓了一跳后——指名认读词卡:拔腿就跑。(开火车1组)

  2、出示插图二:接着被吓坏的小动物有——指名说。 ⑴、小猴儿。⑵、还有——(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这些小动物的后面都加了一个词,要读轻声,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2—3,(指导:“山羊啊”的“啊”的音变的朗读)咱们一起读。像这样的“啊、呀、哇”,还有“吧、吗、呢”等等叫做语气词,注意要读轻声哦。 ⑶、像这样带有语气词的句子,还有两个,咱们也来读一读。出示:大家快跑哇!快逃命啊!(知道读准“命啊”,以及语气词读轻声。)⑷、那么多小动物合在一起用一个词儿说就是——儿化音:大伙儿。这也是儿化音。大伙儿就是指———大家,包括——小猴儿,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⑸、这么多小动物都来了,这一下子可——————热闹。

  3、出示插图三就连大象也跟着跑,只有谁跟大家的表现不一样(野牛)幸亏他把大家——认读:拦住。

  4、出示插图四:最后才让小动物明白了事情的真象。 ①、齐读:最后两段。 ②、这个真相是什么呢?咕咚这奇怪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

  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刚开始的时候,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反馈。你好像看见了一只怎样的兔子?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⑴、拔腿就跑①、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贴图:兔子,板书:跑) ②、怎样读好这一句呢?指导朗读。③、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⑵、可怕极了①、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②、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③、兔子你为什么这害怕?(预设:妖怪、怪兽、水怪......)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㈡、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1、 (出示插图二)师生合作读。师: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读读当时的场面吧。我读黑色部分,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好吗?

  2、引导发现小动物们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3、学习跑的句子。 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1)、齐读。 (2)、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贴图并板书:小猴儿跟;狐狸山羊小鹿跟;大象跟) 小结:像这样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为,老师送它一个词叫“跟从”。

  4、学习叫的句子。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那他们是怎么叫的呢?我们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⑴、自由读。

  ⑵、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儿和兔子的话,老师发现他们的话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请一个人读兔子的话,一个人读小猴儿的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话有什么不同。指名读。

  ⑶、交流反馈。"不好了!" "不好了,不好了!"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⑷、指导朗读。

  ⑸、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男女分读。

  5、分角色朗读,戴上头饰。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传到大伙儿那里就变成要———————(生接说)逃命了。⑴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看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可怕的感觉。 ⑵练读。 ⑶分角色读,戴上头饰。现在请一个人当兔子,一个人当小猴儿,全班小朋友当大伙儿。第一组你来当兔子,第二组你来当猴子。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有没有读出越来越恐怖的感觉。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野牛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请大家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也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思考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馈:⑴拦住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

  (2)、情境采访。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点红: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

  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板画:眼睛),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

  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

  (3)、导出寓意。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生交流。师总结: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盲目地跟着跑,它还能用心思考(板画:心)。

  (四)、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明白真相。

  1、揭示“咕咚”的真相。

  2、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后,小动物们又是怎么做的?

  3、孩子们,他们为什么都笑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课堂,领悟道理。

  1、通过课文填空回顾故事。

  2、学生交流本节课收获。

  3、总结送“聪”字。

  4、歌谣。

  5、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祝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咕咚》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学习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磁扣、计时器、七个小动物的头饰。

  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提前板书"咕咚"二字)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课本上没有注音,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字的读音的?

  那张老师和你们不一样,张老师猜出来的,你知道张老师是怎样猜出来的吗?对了,他们两个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古"和"冬"来猜测这个字的读音。当然了,课本中的插图也能给咱们帮忙。你们瞧,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或者文中的插图,来猜字、认字,特别方便。

  谁能带拼音领读一下。

  认识了这两个字,课题你就会读了,谁来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小组内互查互教)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这节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现在请每个小组借助识字卡片互相检查,遇到不会的字互相教一教。(小组内成员借助卡片自己认读,其他成员听,读错的字或者不认识的字,组内成员教给他)定时三分钟。

  刚才看到同学们都在很认真地读、听,那张老师来考考你们的学习成果,请每个组的四号同学起来代表你们小组接受老师的挑战。老师把刚才遇到困难的字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再次识记不认识的生字。

  预设一:吓拦领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对了,他们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借助声旁"令",来记住他的读音。领能组什么词。

  预设二:熟这个字读音容易错,我们一起拼读一遍记住它。

  预设三:掉逃命野(生说自己的方法,师引导组词)

  最后,咱们一起把这些生字齐读两遍。

  预设:如果都会(同学们太厉害了,竟然没有难倒大家)

  (1)这里面,熟这个字很容易读错,我们再来拼读两遍。

  (2)你能给"领"组个词吗?给"野"再组个词。(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都听得这么认真,让张老师特别想跟你们分享一个好玩的东西,你能猜猜这是什么字吗?

  这是鹿和象的甲骨文,古人特别有智慧,根据事物的样子就能造出优美的象形字,后来一步步演化成了今天的鹿和象。我们一起再来读两遍。

  刚才咱们把几个易错的生字又识记了一遍,相信生字已经难不倒大家了,

  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全班开火车。给过关的小组加五分。

  刚才有两个字遇到了困难,我们再来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正确、声音洪亮。(小组合作)

  字词都学会了,课文你就能读得更准确了。现在请小组内合作读一读课文。

  在读之前,请注意看老师的要求,要求把要把课文读正确、还要声音洪亮。你们知道什么是读正确吗?对了不能错字,同时也要不添字,不漏字。这篇课文比较长,咱们1-4段找一个小组展示,5-7段找一个小组展示。请小组内注意分工。

  哪个小组觉得能做到读正确、声音洪亮,请举手,请第几小组,展示1-4段的朗读,展示5-7段。(各请一个同学来评分,并说明理由)

  四、读懂课文

  经过刚才小组的展示,老师发现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读正确了(个别同学有添字、漏字一定要改正)。那现在我要看看,你们有没有读懂课文。

  本课共有四幅图,每幅图都对应相应的自然段,谁能告诉我,第一幅图对应了哪几个自然段。(出示四幅图,同学们说对应的段落)

  五、读好课文-有感情

  能把插图和自然段对应起来,说明你们真的读懂了课文。那咱们一起去看看怎样把课文读好。

  先拿第二自然段试一试吧,张老师来读黑色,请你们读小兔子的话。张老师听见刚才(某某某)读得特别好,请他起来再给大家读一读。

  读得真好,你觉得她哪里读得好。

  ○1读出了小兔子害怕心情。

  ○2我觉得他注意到了,最后是什么符号,感叹号的语气她读得不错。

  ○3同学们再来看,课文中还有提示语,小兔子是一边跑一边叫,声音肯定很大,这个同学声音就很洪亮。

  谁再来读一读小兔子的话。

  很有很多同学想来试一试,这样吧,请你们同桌合作一起读一读2、3、4自然段,把这些小动物害怕的心情都读出来。刚才看很多同学读得特别投入,谁想给大家展示一下,读一读猴子的话。

  点名读小猴子和大伙的话。(同桌合作)

  还有这么多同学想来读,那咱们一起分角色读一读吧,请女生当小兔子,男生当小猴子,所有同学一起读大伙的话,张老师来做旁白。

  和这些小动物的慌乱逃命不一样,野牛是怎样做的?(板书拦问)请一个同学读一读野牛的话。(真是一头冷静的.野牛,你读出了野牛的不慌不忙真好)

  现在老师来做野牛,采访一下刚才慌乱逃跑的小动物们。

  "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小猴子,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没看见"

  那你为什么跟着跑呀?--因为我是听见别人说的咕咚来了--哦,你没有看见咕咚,你只是听别人说咕咚来了。

  "狐狸,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没看见。"那你为什么跟着跑呢?

  原来大家都没有看到什么是咕咚啊,只是听见别人说,就跟着别人跑。(板书听逃)

  最后我来问问小兔子,"小兔子,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齐读)--"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六、读懂其中的道理

  哦,这么多人,原来只有小兔子听见"咕咚"了。那我们一起跟着小兔子去看看咕咚到底是什么吧。

  请一个同学读第六段,一个同学读第七自然段。--那咕咚到底是什么呀?--"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都笑了。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野牛为什么不跑,你更喜欢谁呢?

  小猴子他们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觉得是真的,就跟着跑起来,根本就没有思考,也没有去看看事情的真相,所以最后闹出了笑话。只有野牛拦住大伙,询问事情的真相,才最终弄清楚真相。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野牛一样,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去想想,或者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七、演一演

  同学们,这就是"咕咚"这个故事,那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准备,怎样准备呢,你要记住他说的话,还要注意语气和表情。开始准备吧。

  谁来演小兔子……

  张老师来读。

  八、课外阅读拓展

  《咕咚》这个故事,是藏族的一个民间故事,在《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像《咕咚》这样的民间故事,同学们可以读一读。

《咕咚》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感悟:(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2、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一样吗?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应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逃跑、拦住)

  2、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害怕)

  3、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读。

  4、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害怕,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慌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5、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究竟,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4、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5、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5’)

  1、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板书:不对、对。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

  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1、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2、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4、组词:热闹、火热、炎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

  5、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咕咚来了

  小兔图 小猴图 —— 逃跑

  动物们

  大象图 —— 拦住

《咕咚》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热”、“闹”两个字,认识“四点底”。

  2.能力培养: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词连读。

  2.读词语。

  (课件出示)热闹 水花 正巧 逃命 木瓜 熟了

  吓坏 大伙儿 哈哈笑 跟着跑 说

  二、 学习生字

  1.记忆字形。

  (课件出示)热闹

  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师范写四点底)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说,提升方法。

  2.组词。

  3.书写。

  指导:热,上面部分要紧凑。横折弯钩弯得不要太大。

  4.用“热闹”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请你边读边想像,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热闹的场面。(板书:热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热闹的情景?你能用上“热闹”说一句话吗?

  引导把话说具体。

  三、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朗读、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自己在课文中找一找。

  指名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读好重点句。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猴子“也跟着跑,边跑边叫”。

  “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二)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经过)。

  1.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谁走来了呢?

  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2.分角色朗读(戴头饰)。

  指导读好“你们看见了吗?”“我是在湖边听见的。”等句子。

  (三)朗读、理解、背诵第四自然段(事件结果)。

  1.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板书:听见)就造成了这热闹的场面。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头脑冷静下来了,它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2.小动物们看见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书:看见)它们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应?(板书:笑了)

  3.你能看着课文的插图,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吗?

  (课件出示):

  大家( ),正巧一个木瓜( ),咕咚一声,( )。 大伙儿( ),( ), 都( )!

  指导背诵。

  4.小动物们在笑什么?

  指名说,理解不能偏听偏信。

  (四)朗读全文。

  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四、布置作业

  1.用“热闹”写一句话。

  2.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3.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6 咕咚来了

  热 听见 热闹

  看见 笑了

《咕咚》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 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 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 熟——热 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10

  1、知识目标

  (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你们高兴吗?

  (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词语小火车。(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

  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

  (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

  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

  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

  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

  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

  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

  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

  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

  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

  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

  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

  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

  (二)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

  师:野牛问了什么?

  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

  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三)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

  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

  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从。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课文的第2、3、4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再写小动物怎么说,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通过课文学习,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

  2、板书:咕咚

  对,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3、识记生字(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转、跟”是前鼻音

  “咚、命、象、领”是后鼻音

  “熟”是翘舌音

  “着”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轻声的“zhe”。

  三、图文结合,品读课文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9、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12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读音

  (1)开火车读生字。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

  2.辨清字形

  (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

  (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指导书写

  1.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

  三、复述课文,发展语言

  1.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们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四、排演课本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咕咚》教学设计13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识字、感悟和思考。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2、识字,写字。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并把课文演一演。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挂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1、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熊、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

  2、学生观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课题,并配上“咕咚”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通过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的形式标出课文的生字词。

  3、屏幕以各种小动物带出生字词,让学生自由拼读、开火车、手拉手等多种形式读。

  4、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5、互相合作、讲讲故事

  (1)、小组(同桌)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

  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一部分;还可以讲自已最喜欢或自已认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组推荐)上台讲故事;同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补充。

  (3)、组织评议。通过学习,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6、写生

  (1)、让学生说说自已最想写哪一个字,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2)、学生自已练习书写。

  四、勇闯“接龙阵”。

  师:咦!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件或挂历图——“接龙阵”)

  a)听课文例子的录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接龙”。

  b)全班分四至六个组先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词语接龙。

  c)分组竞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好,评为优胜组。

  六、检查书写情况

  七、想想、连连、读读

  d)出示生字“大、花、水、河、叶、树、黄”。

  师:有些生字娃娃正在小树林里玩,咱们去瞧瞧。

  e)能过“大”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大大”的形式认读,全班读。

  f)出示连一连,组成词语的例题。

  小结:通过学习,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后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讲授法和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快乐中学。

  2.让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兔子、狐狸、猴子、小熊、松鼠、狮子,让他们表演这些动物最拿手的本领,使同学们特别兴奋,在快活的气氛中学习,学习效果当然更好。

  3.让学生自主识字,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互相合作,交流意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学生会认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7个生字

《咕咚》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喊)谁来喊一喊?

  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 (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

  8、男生读,女生读

  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3、汇报(找到了吗?)读3—7自然段

  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在黑板上连箭头)

  4、狮子却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问)

  5、说一说: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

  6、小结:“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

  2、字卡,兔(独体字)组词,说句。怎么记?观察,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3、跟(左右结构)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4、描红,写两个。

  板书: 24 咕咚

  兔子

  狐狸 跑、喊 (听) 狮子 追、问(看)

  猴子、小鹿、松鼠

《咕咚》教学设计15

  一、文本教学解读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讲的是兔子听见"咕咚"声后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它边跑边叫,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才发现"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本课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把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的特点、联系上下文进行猜读。本文四幅图对应故事的四个部分,借助连环画,不仅可以图文对应学习,梳理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图文对应,学习讲故事的技能。

  1.识写生字。

  课文中13个生字要求认读,7个生字要求书写。"吓、象"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咕、咚、吓、拦"4个形声字,借助右边的声旁读准字音,借助左边的形旁了解字义。例如"拦"字,形旁是"扌",声旁是"兰",合成"拦",意思是遮挡、阻止。"拦"的声母是边音l,要求学生读准。

  认读"象、鹿、领、逃"4个生字,可以在学习课文时随文识字,看看"象、鹿"的图片和古文字,借助书中的插图,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认读"熟、掉、命、野"4个生字,用拼读的方式认读。

  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吓、怕、跟、都",注意除了"都"是左宽右窄,其余是左窄右宽,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象、家"是上下结构的字,关注撇画的起笔位置及撇画之间等距离;"羊"字要关注横的写法。

  2.朗读课文。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命、领",翘舌音"熟"。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咕、咚、吓、拦、领"。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指导读好课文。文中的长句子结合插图,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本课重复的词句较多,要抓住重复的词语和句子、感叹号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比如:第2、第3、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句式重复,都是感叹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边跑一边叫""跟着"等体会小动物的害怕,指导读出慌张的心情。在指导读好野牛的说话时,还要关注"?",读出野牛的沉着冷静。

  3.迁移运用。

  积累课文中重复的表达方式,结合插图运用文中的"一边跑一边叫""跟着"拓展说话,感受重复词句的表达效果。运用重复的表达方式对课文中第2幅、第3幅图进行拓展说话。比如:仿照第5自然段中野牛和大象的对话,说说野牛和其他动物的对话,用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话。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借助图画、形声字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插图学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4.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从而懂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凡事不要盲从。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

  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 不盲目跟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 认读字词,导入新课

  1.借助形声字特点,猜识"咕咚、吓、拦"。

  (1)学生听录音猜声音。(播放小雨、青蛙、流水、"咕咚"的声音,出示词卡:咕咚)看看"咕咚"的字形,你能猜一猜这个词怎么读吗?

  提示:"咕咚"表示声音,表示声音的字大多带有"口字旁"。遮住"咕咚"左边的"口字旁",引导学生发现右边的"古""冬"表示字的读音。有时学习新的生字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部分的读音猜出整个字的读音。

  (2)出示:"吓""拦",猜一猜这两个字怎么读?

  提示:"拦"是形声字,形旁是"扌",声旁是"兰",合成"拦",意思是遮挡、阻止。"拦"的声母是边音l,要求学生读准。

  "吓"也是形声字,左边"口",右边"下"表示读音。结合吓得张大了嘴巴,做做动作。

  2.听见了"咕咚"声,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连环画故事,齐读课题。

  板块二 图文对照,学习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双手捧好书,稍稍外斜,眼睛看字,耳朵听。

  2.学生自读课文。

  提示:一边读一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遇到有拼音的字多读几遍,看图猜读或者用其他方法猜读。

  3.检查交流。

  出示:熟了、掉进湖里、逃命、野牛、领着大家。

  提示:注意"熟"的读音;"领""命"是后鼻音。

  4.指导朗读。

  (1)结合插图,师生问答,读顺长句子。

  出示长句子:"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什么东西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一个木瓜从哪里掉进湖里?--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什么声音?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读好语气词和感叹句。

  出示: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啦、哇、呀、啊"都是语气词,读轻声。结合书中插图,想想动物们边跑边叫的场景,试看读一读。

  板块三 研读课文,领会道理

  1.看图学习第1、第2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第2自然段,思考:兔子怎么做的?

  (2)看插图一,了解"撒腿就跑"的意思。

  提示:做做动作,了解意思。

  (3)出示: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体会心情:兔子你为什么觉得可怕极了?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

  指导朗读:"咕咚"这么恐怖啊,想想当时兔子会怎么边跑边叫出这句话?声音会大,拖长,甚至因为害怕兔子尖叫起来,指名读一读。

  提示:引导学生抓住感叹号、提示语,体会兔子害怕的心理,读好兔子的心情。

  2.看图学习第3至第5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至第5自然段,思考:其他动物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相关句子。

  (2)出示: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呀,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①全班校对学生提取的信息。

  ②(出示词卡:小鹿、大象、山羊)认读"鹿""象""羊"。

  提示:(出示鹿的图片及"鹿"的古文字)在"鹿"字中找到小鹿的大眼睛、腿。(出示大象的图片及"象"的古文字)在"象"字中,找到大象的长鼻子。(出示"羊"的图片及古文字)在"羊"字中找一找羊头上的角。

  ③(出示词卡:逃命)认读"逃"。

  提示:逃命用脚,所以"逃"的偏旁是"走之"。

  ④指导学生读好小动物们说的话。

  提示:关注提示语、感叹号读好人物语言。

  ⑤关注重复的词语、句子,学习讲故事的技巧。

  提示:抓住"一边……一边……""跟着"。

  3.(出示词卡:热闹)认读"热闹",指导读出第4自然段热闹的场面。

  提示:看图,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有哪些动物?(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在干什么?(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边跑边叫)叫些什么?心情如何? (害怕、慌乱)

  想象感受热闹的场景,读出画面感。

  4.野牛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5自然段。

  提示:做"拦"的动作,感受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

  (1)野牛还会问谁?怎么问的?指导读好野牛的语气。

  提示:关注标点"?",读出野牛疑问的语气。

  (2)野牛问其他动物有没有看见(点红:看见),而所有的动物都只是听见。(点红:听见)

  5.看图学习第6至第7自然段。

  (1)看图理解"领"。

  提示:走在最前面带领大家。

  (2)结合故事思考: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6.揭示故事的道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板块四 书写生字,迁移拓展

  1.指导书写。

  (1)观察。

  会写的7个生字中,"吓、怕、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象、家"是上下结构的字,"羊"是独体字。

  (2)范写。

  引导学生观察后范写讲解。"吓、怕、跟、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高低和笔画的穿插;"象、家"2个字中的撇画较多,要注意撇画的起笔,笔画之间距离相等;"羊"字笔画较少比较好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书写。

  (3)练写。

  要点:示范指导后多留出时间给学生写并及时反馈修改。

  2.迁移拓展。

  (1)仿照文中句式,练习说话。

  出示: 一听,就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用上"一边……一边……""跟着",思考: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分别会怎么说?

  (2)(出示插图三)仿照野牛和大象的对话,说说其他动物和野牛之间的对话。

  (3)(出示四幅图)看图说故事,用上"一边……一边……""跟着"说故事。

【《咕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咕咚》教学设计模板10-20

《咕咚》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0-27

《咕咚》的教学反思10-07

《咕咚》教学反思01-05

《咕咚》教学反思(通用10篇)07-06

《咕咚》教案07-28

咕咚来啦作文09-18

咕咚来了作文01-21

《咕咚》教后反思10-06

大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