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导学】
课前激趣导入课题 板书:确定位置
(一)自学课本例1、
1.认识“列”和“行”
你知道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用几个数据吗?什么是“列”,什么是“行”?( ) 着的一排是列,( )着的一排是行。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一下小丽和小军的位置吗?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 )个数据。你能把“第二列第三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
现在你能用简洁的方法来表示小丽和小军的位置吗?(请表示出来)
这两组数对的两个数字一样吗?它们的先后顺序相同吗?两个数的位置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
4.确定第几列一般从(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 )往( )数。
(二)学生独立完成例2
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课中
【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自学中出现错误的人在组内学会。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班级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来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测评反馈】
1.填空
(1)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 ),第二个数表示( );两个数之间用( )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 )括起来。
(3)小红坐在第3列第5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4)(1,3)表示第( )列第( )行;(3,1)表示第( )列第( )行。
(5)在电影票上表示座位用( )和( )表示。
2.选择
(1)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的数据是( )个。
A.1 B.2 C.3 D.4
2.判断。
(1)点(3,2)与点(2,3)是 同一个点。( )
(2)小明在班上的位置是(4,5),表示他坐在第4行第五列。( )
(3)(4,5)和(5,4)位置上坐的是同一个人。( )
【游戏升华课题】
利用所学知识学生互送礼物。
课后
练习三第五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草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3、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分苹果入手,介绍了除法竖式的写法,接着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掌握如何列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本课时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位同学大约分几张卡片,然后组织教学活动,探讨怎样判断估计得正确与否。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找出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的试商策略。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求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师可以充分放手,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际活动的背景中去探讨试商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4、教学目标:
A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B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培养学生在小组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让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得出方法。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活动:小组倒背乘法口诀
2、练习:
(1)( )里能填几?
( )×4<15 8×( )<33 6×( )<37 ( ) ×7<39 (2)( )里最大能填几?
( )×4<15 8×( )<33 6×( )<37 ( ) ×7<39比较(1)(2)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新授
1、以小组为单位分物品
第一小组(5人):分49张苹果的卡片第二小组(5人):分50张圆形卡片第三小组(5人):分51张梨形卡片第四小组(6人):分52根小棒第五小组(5人):分53个小珠子a、猜
猜一猜盒子里有多少物品b、看
盒子下写好要分的东西和数量c、估
估计一下你们小组每位同学分得几样东西d、想
想一想你们小组是怎样估的e、写
把你估计的结果和分的过程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f、分
真正分一下,验证一下是否正确g、说
说一说每人分得的数量是怎样得出来的,为什么既没估大也没有估小?
小组合作的提示:
1)你能把分的过程和结果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组长带领说一说分的结果和数学算式的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3)真正分一下,验证一下算的和分的是否一样?
4)有没有快速试商的好方法,请做好准备与其他小组分享。
教师要把握:
1)帮助学生将分的过程和数学的除法联系起来。
2)将分的过程和算式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着来进一步理解竖式除法各部分之间的意义。 3)再次经历分的过程,进一步将数和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体会数学中“验证”的方法。 4)帮助学生提炼试商的策略,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小组人数和分得的.卡片数(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盒子上的数(被除数),又比盒子上的数(被除数)小。
5个小组的算式分别是:(1)49÷6=8?6?7?6?71 (2) 50÷6=8?6?7?6?72
(3) 51÷6=8?6?7?6?73(以5个式子中的一个列举如(3)中6×8=48,比51小; 6×9=54,比51大)
(4)52÷6=8?6?7?6?74 (5) 53÷6=8?6?7?6?75
2、问题:从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要是再有一个小组的话,是不是会出现54÷6=8?6?7?6?76呢?为什么?
3、练习
第6页第3题森林医生
完成书第5页的试一试
完成书第5页的算一算
4、比较试一试和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三、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
书第6页的题目教学内容:P 4-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3
平行与橡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教材按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平行线;再教学垂直,从生活中选取两条直线子昂叫成直角的特殊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垂线,学会画垂线,并结合相互垂直的关系,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机器应用。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在情境中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作为认知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以此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页的例题分三步呈现,首先呈现一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勾画出两条边,这些勾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根据3张照片中的彩色线条分别画出3组直线,从现实情境和具体物体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对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3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开数学思考。第42页例题的呈现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现实的素材中寻找平行线和垂线。在这样的实物和图形的反复转换中,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2、强化操作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
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例如,第40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这两道例题都是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或垂线之后安排的,都不是叫曹指导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想办法画,在画的活动中继续体会胡下岗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内涵。
3、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解释,体会认识的价值。
教材选取了大量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运用知识对相关现象作出简单的解释。如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怎样从大街边上把自来水引到小明家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初步形成的数学概念去观察生活,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感受了平行与垂线等现象的存在,只是这种感受是肤浅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会而不可言谈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作为教学重点。此外,本单元安排了大量较为复杂的操作活动(需借助多个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图活动有画平行线和垂线等,测量活动有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而在此之前,学生的作图和测量机会不多,经验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
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 曲的线 直线图形 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揭示:边 角 科学家在研究图形的时候,都要研究图形的边和角,看看他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 五边形, 六边形。
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二、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几个新朋友,它们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后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怎样判断它是几边形呢?
三、课本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做一做”1、2题,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体验,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带秒针的实物钟表(或钟表模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家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吗?每年的晚会都有中央的一个场景: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都会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新年到!!!
谁知道,刚才我们倒数的5、4、3、2、1,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秒)
以前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时、分)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秒。
2、板书课题:秒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学情
1、关于“秒”这位新朋友,你有什么了解吗?谁能说一说。
2、看来,同学们对“秒”并不陌生,但也不够熟悉。下面,我们一起重新来认识“秒”,真正地和它交一回朋友。
(二)认识“秒”
1、出示钟表,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那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
强调:钟面上有三根针,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提问:“秒针”怎样计时的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强调: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板书)
提问:秒针走3小格是几秒呢?8小格呢?34小格呢?
3、提问:钟面上除了小格,还有大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那么,秒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强调:1大格里有5小格,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所以,秒针走1大格是5秒。(板书)
提问:秒针走2大格是多长时间?5大格呢?9大格呢?
4、提问: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强调:钟面上1圈有60个小格,秒针走1圈就是走60个小格。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板书)
(三)感受1秒
1、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那么,1秒究竟是多长时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体验1秒钟
(1)闭上眼睛仔细听钟表的“滴答”声。指出: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老师做拍手练习。指出:每拍一次手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3)学生跟老师数数。指出:每数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4)眨眼睛。指出:每眨一次眼睛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5)学生观察老师走路。指出:老师每走一步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1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用1秒,眨一次眼睛用1秒,走一步路也是用1秒。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吗?谁愿意说一说?(1秒很短暂)
3、认识秒的价值
谈话:短短的1秒,滴答一下就过去了,似乎是很短暂的。但是,1秒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猎豹捕食的时候,最快时速可达130千米,每秒36米;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个家庭用3个月;光每秒大约跑30万公里……了解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想不到1秒可以做这么多事;1秒钟也很有用,我们要珍惜时间)
强调:同学们,短短的1秒钟是那么有价值,因此,时间很宝贵,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4、联系生活
(1)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儿用到过秒,或者见过与秒有个的事情或东西吗?强调:发射火箭倒计时10、9、8……;过马路的红绿灯;开运动会赛跑等,秒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认识秒表(教科书第3页下边秒表图)
(四)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设问: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钟面。
3、提问: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多长时间?(60秒)分钟有什么变化?(走了1小格,就是1分钟。)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谈话:同学们,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秒”这位新朋友,并探索出了“一分=60秒”。你能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吗?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吗?
2、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提问:1分钟能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做,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如写汉字、写数字、摸脉搏、跳绳、走路等)
汇报:1分钟大约可以写20个汉字,写40—60个数字,脉搏跳动70次左右,跳绳120下左右,走路100米左右……
3、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体验15秒)
(1)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三项活动,逐一完成。(汇报:深呼吸5—8次,扔纸飞机15次左右,由1写到15——20左右)
(2)另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汇报。
四、课堂小结
1、提问: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问3—5人)
2、教师概述: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有了秒,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五、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1、当堂作业:练习一第1、2题,填在课本上。
2、课外作业:练习一第3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6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同时,长度单位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开始。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度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备内容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1课时)→认识米及米与厘米的关系
认识线段(1课时)→线段的特征及测量;画线段
解决问题(1课时)→恰当选择长度单位的方法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3、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建立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尝试估算物体的长度。
2、经历探索用尺子测量线段长度的过程,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3、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习惯。
2、在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备重难点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 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感受、体会数对的广泛应用,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具准备:练习纸(教材) 白纸若干张 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统一位置中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参观,你们愿意去吗?那好,就让我们整装待发,一起去小军的班级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坐得多端正啊,面对他们,你能说一说小军的位置吗?
生: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生: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
生:小军坐在从左往右数第4排的第3个。
师:小朋友们一下子说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问?
生:用哪一种说法确定小军的位置比较好?
师:是啊,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统一的方法来确定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确定位置。(板题:确定位置)
二、抽象情境,在活动中认识数对
1、在点子图上认识行和列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先把每个同学都用小圆圈来代替,这样它就形成了一幅点子图。仔细观察这幅点子图,你觉得他们排列得怎么样?
生:很整齐。
师:是的,在数学上有这样一个规定,凡是像这样的竖排都叫做列,横排都叫做行。如果要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比如这是第一列……,如果要确定第几行,就从前往后数,比如这是第一行……(课件演示)。我们看,小军在这,你能重新说一说他的位置吗?
生:小军坐在第3行第4列(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看行数,再看列数。
师: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板书)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是先看列数,再看行数。
师:到底是写列数,还是先写行数呢?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一般情况下总是把列数写在前面行数写在后面。我们看,小红在这,你能像这样确定她的位置吗?
生:小红坐在第2列第3行。(板书)
3、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想不想写几个同学的位置?那好,就请你们拿出这张小白纸,老师提醒一下,下面我报位置的时候速度会越来越快,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全部都记下来呢?准备好了吗?(第6列第4行,第2列第4行,第3列第2行,第5列第4行,第6列第3行)
师:写好了吗?怎么没有写出来?有写出来的吗?老师帮你写到黑板上可以吗?(6 4 2 4 3 2 5 4 6 3)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前面这些数表示的是?
生:列数(板书)
师:后面这些数表示的是?
生:行数(板书)
师:你真了不起,数学家们在记录位置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是他们将中间的空格用逗号来代替,两边加了小括号,并给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数对。知道它怎么读吗?
师:读作6 4,接着我们一起读。
师:现在你能用数对表示小军和小红的位置吗?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其余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写。
师:如果老师还想确定一些同学的位置,你们认为是用前面的这种方法表示好呢,还是用数对表示好?为什么?
生:后面,因为这种方法很简单,简洁。
4、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5、在游戏中运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班长起立,你们能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吗?请你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发现两种数对,一是(1,6)二是(6,1))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写(1,6)的同学是从左往右数的,写(6,1)的同学是从右往左数的。
师:我们来数数看,果真是这样,这可怎么办呢?这样吧,我们站到讲台上看看,我们的左边在哪里?对,也就是说同学们的右边就是第1列。这样,班长的位置就可以用(6,1)表示。
师:现在你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吗?就请你们将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在这张纸上,同时写下你的名字。
师:现在老师报数对,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他是谁?(5,2)(1,6)
师:你能用数对表示你朋友的位置,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吗?
师:请数对是(1,4)的同学起立,请数对是(4,1)的同学起立。这两个数对里都有1和4,怎么表示的位置不一样呢?
生:(1,4)表示的是第1列第4行,(4,1)表示的是第4列第1行。
师:看来,这两个数对的确表示不同的位置。
6、练习三第3题
三、矛盾冲突,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让我们轻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去走一走。来到公园门口,我们看到这样一张平面图,这里的北是什么意思?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现在你能用数对表示公园里每个地方的位置吗?
师:怎么不能?
生:这些点比较散,看不出列和行。
师:怎么办呢?
生:给它加个方格。
师:是这样吗?(课件演示)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军班级的座位图,联系这幅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小军班级的点子是满满的,公园平面图上的点只有几个。
生2:小军班级点子图上没有0,公园平面图上多了一个0。
师:是啊,这个0我们既可以看作是列的起点,也可以看成是行的起点。现在你能用数对表示每个地方的位置吗?请你们在例2图上直接写一写。
师:进入大门,我们看到有两条路径可以通往盆景园,如果让你选择,你会走哪一条,为什么?
生:走左边的一条,因为这条比较近。
师:那你能用数对告诉小军这条路可以怎么走吗?请在例2图上写一写。
生:从(3,1)出发,往西到(2,1),往北到(2,3),继续往北到(2,6),拐弯往东到(5,6),最后向北到(5,7)。
师:现在让我们先到书报亭去看一看。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2、描点,连线。
师:你能将(X,3)(6,Y)(Z,3)所表示的点在方格图中标出来吗?
生:能
师:你想标在哪儿呢,请你来指一指。这个X一定是3吗?还可以是几?在这个方格图上可以是哪些数?
生:0——13。
师:也就是说,这里X的取值范围是有限的。但我们看,不管X取什么数,这些点子都应该在?
生:第3行。
师:现在你能给X、Y、Z各取一个数,标出这个点后将它们顺次连接起来,围成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可以吗?
(学生动手,围成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
师:现在让我们到儿童乐园去看看吧。来到儿童乐园,这里正准备进行一场有趣的游戏,你们想参加吗?那好,只要你能用数对告诉啄木鸟先生哪棵树上有害虫,它就会听从你的指挥飞到上面去捉害虫。
四、课堂总结,在回顾中反思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快乐吗?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竖着的一排叫做列,横着的一排叫作行。
生2:用数对表示位置很简单。
生3:写位置的时候把列数写在前面,行数写在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像这样的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怎样的应用吗?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课件播放“你知道吗”)
师:其实,像这样的确定位置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广泛的应用,课后请小朋友继续去了解。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对应思想。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的.乐趣。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难点:
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刚才同学们悦耳的背书声,吸引海底的小鱼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它们啊!出了几个题目让你们做!小鱼说:你会吗?2x5= 4x4= 3x1= 5x4= 1x2= 5x3= 4x2= 4x3= 2x2= 1x3= 2x4= 2x2=
师:同学们,你们1—5的乘法口诀学得真认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次,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编口诀,你们敢挑战吗?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师:老师很喜欢鱼,可是又老是养不好鱼,于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摆金鱼可以吗?(课件先出示一条金鱼)
师:摆一条金鱼用了几个三角形?摆2条呢?那么摆3条、4条、5条、6条呢?学生讨论,然后完成下表。(教材61页主题图下面的表格)鱼(条)1 2 3 4 5 6三角形(个)6 12
提问:
1、6是有几个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么列?那12呢?18、24、30、36呢?
2、你能根据1x6=6,1x6=6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六得六)
师:你能编出6的其它5句口诀吗?请你把教材61页的口诀补充完整(板书: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在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让生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诀编出来了。齐读!
师:认真观察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这些发现都可以帮助我们记住6的乘法口诀。
师:你认为哪句容易记,哪句难记?你有好办法很快记住吗?如果我忘记了“四六”是多少怎么办?口答:5个6比4个6多几,比6个6少几?
师:现在自由记忆口诀看谁记得最快?1)齐背2)分组背3)对口令4)开火车背5)指名背6)同桌比赛,谁背得熟练
三、趣味练习,应用新知
1、用口诀读下面的乘法算式2x6= 3x6= 4x6= 6x2= 6x3= 6x4= 6x5= 4x5= 6x6= 1x6=
2、钓鱼小高手2x6= 4x6= 6x4= 1x6= 6x5= 6x6= 3x6= 6x2= 6x3= 5x6=
3、谜语:有时挂在天上,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师:这首诗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字?谁能最快的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4、根据图形说口诀和乘法算式
四、情感沟通,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1x6=6一六得六6x1=6 2x6=12二六十二6x2=12 3x6=18三六十八6x3=18 4x6=24四六二十四6x4=24 5x6=30五六三十6x5=30 6x6=36六六三十六,还可以加上教材分析、作业布置、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后对除法学习的进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同时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安排观察和操作活动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含义,余数的产生是实际需要的,他与所分物体的多少和分成几份有重要的关系。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提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这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能整除的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3、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他们对余数的现实有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对余数产生的意义缺少深刻的数学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从现实的情景中,把有余数的这一数学现象剥离出来,结合现实背景来具体思考余数产生的意义以及和除法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②.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③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实际背景,明白余数的意义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认识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关系(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
师:同学们咱们在二年级学过一首关于方向的儿歌,还记得吗?(与同学一起回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设计意图:已有的基础又鼓舞着他们探索的兴趣和信心。同学们会用已经知道的前、后、左、右来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师: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知道太阳是从哪儿方向升起的?用手指一指这个方向。(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整体感知方向打下良好基础)
师:同学们指的非常棒,那么我们通过儿歌可以知道,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也就是说我们手指的方向是----东方。
师:那我们在通过儿歌看看西方在哪个方向?
学生指向后方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东和西,那么如何辨别南和北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识别方向的小妙招。
请同学们一起做,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张开双臂,左手所指方向就是北,右手所指方向是南)做完找同学演示。加深印象
(二)调动原有经验初步感知方向
(一)师:同学们,其实东南西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会遇到,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或者词语和东南西北有关呢?
生:冬天要刮西北风
生:太阳从东方升起
…………
师:看来有关东南西北的知识还真不少。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来辨别方向呢?
生:积雪,融化快的是南方
生: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方
......
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呢,在野外一定不会迷了路。
(二)闯关识方向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四个方向,让那个我们来看看咱们学的四个方向有什么关系呢?(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有一个小游戏需要你们来闯关,看看谁是方向小达人。
(找几个同学上台,由老师发号方向口令,同学快速指出,正确的同学获胜)
师:这位同学真棒,真是名副其实的方向小达人呢,那么下一轮游戏我想找一名同学替老师发号指令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巩固认识感知四个方位)
(三)联系实际,感知方向
师:在我们的教室的东、南、西、北方位都有什么?请你写下来。
生上前展示,老师随堂批改
(四)、答题闯关
师:出示课件图片,图中小红所说的方位正确吗?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正确
师:判断的理由呢?
生:因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所以面对太阳的方向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真棒,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谁来回答一下?
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北极星挂在(北)方
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西)你的左面是(北),你的右面(南)。
三、总结
师:同学们掌握的都很棒,很好的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也知道了四个方位在我们生活的运用。也能通过积雪、北极星等辨别了方向。
四、练习: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图中的练习,写出各个建筑所在的方位。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
北与南相对东与西相对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 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教学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境,让他们学会阅读整点和半点时间,并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重点介绍了钟表上的整点数字。首先,学生需要认识时针和分针,然后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盘上的整点数字。请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骏马快如风,三条腿却也能奔腾。无休无尽的日夜,疲劳对它没有任何影响。嘀嗒嘀嗒声提醒着我们,时间须倍加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评析: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指针,宽而短的是时针,较宽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位年幼的孩子的知识真是令人惊讶,他已经认识到秒针是钟表上的一部分,非常了不起。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了解钟面上的其他部分。那么,除了秒针,钟面上还有哪些部分呢?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孩子们,我们可以用仔细的眼睛观察一下钟表,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时针和分针是如何移动的吧!(边说边展示一个真实的钟表)。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评析: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亲自参与拨动小闹钟,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这个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动手、探索自主、观察思考、发现创造和表达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被激发出积极参与的意识,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确实,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的数字就代表着现在的时刻是几点钟。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发现新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思维开拓的领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师:真没想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现在我们来考验一下大家的观察能力吧!请大家看一下自己桌上这张图片,你能够立刻写出钟表指针指向的时间吗?来比一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写出来吧!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评析: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和讨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例如,让学生探索时针在钟面上每天转两圈的情况,从而引出一天中出现两个9时的现象。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图中小朋友的动作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你通常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的?请在钟面上标出,并与同桌互相交流。
生:活动。
师:我们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和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评析: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具体事件,以帮助学生对时间有更感性的认识。例如,我们可以讨论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让学生通过举例子来实际感受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我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时间相关的概念,并让他们意识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我会设计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动钟表指针,选择自己喜欢的时刻,并描述这个时刻他们正在做什么。这种练习既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又能突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上是我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进行的原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实践能力,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钟表来表示时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标示时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太阳的位置来大致判断时间。当太阳位于最高点时,表示是中午12点;当太阳落山时,表示天黑,晚上8点左右。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上显示的时间来了解当前时刻。各种形式的时间显示工具都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准确把握时间。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个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我们将授予他一枚奖牌。他的回答非常出色。电子表的表面上有两个点,当这两个点的左边显示数字几时,右边则同时显示两个0。这样就能知道现在的时刻是几点了。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评析: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我发现了两种用于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我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找时间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时间的感性认知。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老师:请同学们注意大屏幕,时间老人又给我们送来了两个钟面,你能准确地告诉我现在是几点了吗?并且说说在这个时间段里你应该做些什么。同桌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一下吧。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下面两张钟面图片,注意其中的时针和分针在6点和12点的位置上是否有特殊的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猜谜:动物呱呱唤天亮,大地苏醒声喧响,时针与分针相连,此刻是几时晴?
生:6时整。
师:谁有补充?
生:早上的6时整。
师: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3、手势游戏:由我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我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1时、4时、7时、10时)。
4、下面,让我们来尝试一个有趣的钟表游戏吧!在一张钟面上,两个人轮流拨动针,然后另一个人要说出所指示的时刻。我们可以互相交替练习这个游戏。
5、大家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好吗?让几位可爱的小朋友上台表演一些动作,然后我们猜猜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做出这些动作。我会用我的小闹钟记录下时间,谁先猜中就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品。请留言并分享你的答案。
(1)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3)读书: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
(4)吃饭;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他们表演的小品非常精彩,时间控制得也很合理,一节课就转瞬即逝。无论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不仅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地把握时间。做到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成为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这一点我们能实现吗?
四、全课总结。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节课,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那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总评: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要注重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视角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们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并为教学设置了众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我们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同时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开放性,特别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探索。
3、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思想和见解的交流,他们也分享了彼此的情感,并寻求着新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并发现新知识,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完成任务。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尽力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思考、动手实践中去,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并且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形式是有分有合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学生在其中的参与度非常高。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
4、李老师用她独特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出与生俱来的生机和活力。她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赞扬和激励,这种爱心使得她的评价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5、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和谐共处。教师巧妙地设置各种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些引导让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并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中去。他们用心去探索、用心去思考、真诚地交流,有时感到困惑,有时又感到愉快。正是在这样跌宕起伏的感受中,他们自主地构建了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4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训练为主要目标。
1.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只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2.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
3.完成课堂活动卡,把学生的算法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整理,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性的同时,形成归纳概括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引导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指名回答各自的面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组合而成的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讲解: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估计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88页例题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图形?(组合图形)
师:这是智慧老人家客厅的'平面图。智慧老人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你们知道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
(1)学生估计至少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2)组内交流估计的方法。
预设
生1:把客厅看成长方形,6×7=42,客厅的面积不到42m2。
生2:把客厅看成边长是6m的正方形,估计其面积是36m2。
2.实现转化,明确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1)质疑: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估计策略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规则图形,再计算其面积)
(2)动手实践,探究转化的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①小组合作探究,将探究的结果填在课堂活动卡上。
②各组组长汇报本组的转化方法和转化结果,教师进行汇总。
师: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分别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呢?
分割法:
添补法:
割补法:
(3)观察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师:在这些转化方法中,哪些方法比较简单、容易计算呢?
预设
生:在这些方法中,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比较简单,容易计算。
师:在进行图形转化时,我们的要求是简单、易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从而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反思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教学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学生的反馈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06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10-0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08
小学数学比教学设计05-1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05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9-15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03-25
【精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13
小学数学圆教学设计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