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1 07:07:2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单元导语:

  草木枯荣,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单元学习目标: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3.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事理说明文,且本文在理解上又有一定的难度,“理清本文写作思路,读懂本文阐述的事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恐龙知识很感兴趣且有一些同学是恐龙知识小达人,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教学。

  本节学习目标:通过追问质疑、概括段意的方法,理清本文写作思路,读懂本文阐述的事理

  学习过程:第一板块:通读全文,通过追问质疑、概括段意的方法,理清本文写作思路,读懂本文阐述的事理。第一环节:角色互换,向“小老师讨教恐龙知识”,设疑追问,概括段意,读懂2—14段内容及写作思路。激趣问题及段意:师:看题目就知道本文写了与恐龙有关的内容,一下子勾起了老师对恐龙的兴趣。但老师对恐龙知之甚少,你们能做小老师,帮老师答疑解惑吗?第2、3段:“恐龙无处不有”这是真的吗?有证据证明恐龙无处不有吗?段意(2、3段):南极洲和其他大陆都发现恐龙化石第4、5段:恐龙如何能在南极生存?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大陆呢?段意(2—5段):南极洲竟也曾有恐龙,令人费解。第6、7段: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段意(6、7段):“板块运动”使大陆漂移。第8、9段:恐龙和板块有什么关系?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泛大陆上?段意(8、9):早期恐龙出现在最后一次泛大陆形成时期。第10、11、12段:恐龙化石为什么会出现在现在的每块大陆上?段意:(10—12)泛大陆经历了两次分裂。教师小结:谢谢小老师们的解答,我明白了2—12段向我们讲述了恐龙无处不有的原因是板块在运动。第二环节:恢复教师身份,和学生互动质疑,研读13、14段。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3、14段,猜测这两段帮老师解决了关于南极恐龙的哪三个疑惑?疑惑1: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疑惑2:恐龙为什么在南极灭绝了?疑惑3:南极恐龙化石为什么直到1986年才被发现?答案1:南极在恐龙时代有繁盛的植物(13段第1句)答案2:南极气候变寒冷(13段2、3、4句)答案3:南极冰雪层太厚(14段)师总结:回顾2—14段的内容,2—5段面对恐龙无处不有作者疑窦丛生;6—14段解答了关于关于恐龙无处不有的所有困惑。从篇幅所占的长短就可以看出,作者最想向我们解答的就是“恐龙无处不有的原因是板块在运动。”第三环节:教师主导,引导精读首尾两段,理解句意,分析首尾两段与2—14段的关系,判断本文阐述的核心事理。师:作者由上文的科学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师:你从哪一关键词看出15段是对2—14段的总结?(因此)师:请同学们提炼一下课文15段这句话的主干。(发现提供证据。)师:什么发现为什么理论提供了证据?(生物学上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板块运动理论提供了证据。)师:为什么说是又一证据?“板块构造”理论是正确的,还有那个证据?(第6段及第11段括号中的文字。)师总结:这时候我们就恍然大悟了原来文章是借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生物学上的发现来证明地质学上的板块运动理论是正确的。生物学上的发现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文章哪一句话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师:还有哪些证据能证明第一段是作者要阐述的事理?(位置,“例如”)师:第一段两句话中,哪一句才是核心事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师总结:本文作者真正想告诉读者的即本文阐述的事理是“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向我们分享了他收获的启示。

  第二板块:归纳文章写作思路,收获两套阅读方法。第一环节:师生总结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清楚段落间的层次关系。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标注层间关系。第二环节:明确两种阅读方法。师:“发现现象——提出质疑——给出答案——推理阐释”这也是科技工作者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路径。以后我们再阅读类似的科技说明文的时候,也可以循着这种方法去快速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阅读就顺捷一些了。(收获一种阅读方法)师:回顾本节课我们的阅读过程,我们是怎样“把文章的思路梳理清楚,把文章阐述的事理弄明白”的?我们是从题目入手进行一系列的追问质疑,然后概括段意,梳理层次,抓住关键语句品味思考,遇到长句子先提炼句子主干或分析复句关系,在这种边读边思考的“沉浸式真阅读”中,我们完成了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这种阅读方法,不仅适合阅读科技说明文,对于其他文体的文章也都适合。大家可以在自己的阅读中多多尝试。(收获第二种阅读方法)

  第三板块:谈收获师:完成了本节课的阅读,你有怎样的收获,不管是知识上的,还是阅读方法上的,抑或是做事理念上的,都可以谈谈。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师:通过好奇追问、寻找答案,概括段意,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我们读懂了文章阐述的事理,训练了阅读能力,收获了阅读方法。老师也期待着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同学们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投身于科技事业,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科技人才!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一也有人认为《恐龙无处无有》阐述的核心事理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是大陆在漂移”。对此,你怎么给他解释?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被压扁的沙子》,梳理文章写作思路,读懂作者阐述的事理,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写在作业本上,明天早晨交给语文课代表。

【《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阿西莫夫短文——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06-14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范文10-07

恐龙教学设计12-05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10-03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10-07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05-10

《消失的恐龙》教学设计10-21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03-15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02-17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