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2 13:01:4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灯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1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多好啊”憧憬未来

《灯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方法: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事物——看(灯)

  灯光 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 战友

《灯光》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找出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方法。

  2、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

  3、 探索光的叠加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掌握科学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跨学科知识。

  活动准备:

  手电筒,红、黄、蓝、绿色塑料袋或者瓶盖,1张白色A4纸、2个纸巾筒、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一小段有灯光效果的舞台表演的视频,引导孩子结合表演区的活动经验,大胆讨论怎样让我们的小舞台也有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师:我们在舞台上表演时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射我们的衣服,所以我们的表演就更加精彩了!可是小朋友们在表演区表演时,没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光,那怎么办呢?

  2、介绍手电筒的开关位置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师:这是一个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光,我们把它当做是舞台上的灯。这个手电筒前面有一个大眼睛,后面有一个圆圆的按钮,使劲一按,大眼睛就能发出亮亮的光了。但是,手电筒打开后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电筒照到自己和别人的眼睛。请小朋友拿起手电筒试一试吧。

  师:你的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光吗?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我们的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白白的光。

  二、操作

  1.教师展示材料,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主探究。

  师:我们的手电筒发出的光看起来是白色的,怎样才能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呢?

  师:除了手电筒,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不同颜色的塑料袋、瓶盖、白纸、纸巾筒和双面胶。我们可以用纸巾筒和白纸做一个简单的小舞台,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在这个小舞台上。请小朋友们动手试一试吧。

  2、 幼儿自主探究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教师巡视观察。

  3、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及总结。

  师:你们的方法成功了吗?是怎样做到的?

  小结:通过在手电筒前面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或者瓶盖,就可以照射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营造舞台上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

  操作步骤:

  (1)制作小舞台:用双面胶将白色A4纸的两条短边分别粘在2个纸巾筒上,使白纸竖起来,变成一个简单的小舞台。

  (2)打开手电筒照射白纸。

  (3)挑选一个有颜色的瓶盖,如黄色瓶盖,平放在手电筒的大眼睛前面,发现照在白纸上的光变成了黄色的光。如选择红色瓶盖,则手电筒照射出红色的光。(注意:瓶盖要贴近手电筒的大眼睛,要完全遮住它。)

  (4)挑选一个有颜色的塑料袋,如绿色塑料袋,将塑料袋对折2次,将其包住手电筒的大眼睛,发现照在白纸上的光变成了绿色的光。如选择蓝色塑料袋,则手电筒照射出蓝色的`光。

  (5)将塑料袋、瓶盖两两组合挡在手电筒的前面,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挡在手电筒前面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三、实践

  1、教师引导孩子再次尝试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老师的方法,看看你的小舞台有没有彩色的灯光效果。

  2.我来当小小灯光师。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朋友,你们两个人一个表演,一个当灯光师,轮流为好朋友的表演照出彩色的光吧。注意不要用手电筒照到自己和别人的眼睛哦。

  四、原理

  1、教师引导孩子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实验原理。

  师:我们通过在手电筒前面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或者瓶盖,可以照射出不同颜色的光,我们的舞台上就能有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理:手电筒能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因为这些塑料袋、瓶盖是有颜色的,并且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所以将它挡在手电筒前面,手电筒原本亮亮的白白的光和塑料袋或者瓶盖的颜色重叠在一起,就可以透出不同颜色的光了。

  五、延伸

  1、引导孩子了解光的叠加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利用了光的叠加吗?

  小结:光的叠加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如滤色镜,彩色电视机,数码相机能拍摄出彩色照片或影像等。

  2、在表演区游戏活动中,做小小灯光师。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在舞台上表演时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灯光,所以我们的表演更加精彩!可是小朋友们在班级上的表演区表演时,没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光,那怎么办呢?教师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问题做出对比,以此激发幼儿做一个“小小灯光师”的欲望,从而引出“怎样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这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该活动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手电筒、彩色塑料袋、彩色瓶盖、白纸、纸巾筒等)作为实验材料,材料简单,容易收集操作。活动中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尝试,通过实验找出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方法,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这个科学原理,并进一步探索光的叠加在生活中的应用。

《灯光》教学设计4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多好啊”在文本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3、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节日里灯光璀璨的景象。

  2、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灯光后有什么感想。

  3、教师导语引入课文:是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已经离不开灯光。但在六十多年前,有人却连电灯都没见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五、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1、学习金钥匙。

  2、借鉴金钥匙中的读书方法,再读全文,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提纲契领,抓住重点

  (一)学习1-7自然段

  1、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3、仔细阅读1-7,思考:三次“多次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当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意图:抓住“多好啊”这句话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4、交流反馈。

  5、教师介绍背景,重点理解郝副营长说的话,体会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二)精读8-11自然段,体味真情

  1、郝副营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快速默读8-11,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2、指导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是啊,郝副营长牺牲了,他没能见到电灯。作为他的战友,“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再读8-11,思考:郝副营长是怎么牺牲的?他牺牲前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回答。

  5、师生合作,分别以作者和郝副营长的身份反复朗读。

  【意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一环节充分的.、多种形式的阅读能帮助学习理解课文,感受郝副营长无私奉献勇于献身这一崇高的人性美。】

  7、指导看图,激发情感。

  图上郝副营长正高举着那本燃烧的书。那火光虽然微弱,当在那一刻,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8、激情朗读10-11自然段:让我们全体起立,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回顾英雄的壮举。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这是课文第几次提到天安门广场的华灯?

  3、它与开头是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4、男女分读首尾两段。

  5、因为看见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听到一句熟悉的“多好啊”,作者就想到了曾说过同样的话,渴望见到电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郝副营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师小结,激情升华主题。

  师:今天的电灯已不仅仅是照明,他装点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灯下学习、工作、漫步时,又怎能不想起郝副营长?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想起郝副营长,我就想起无数像他那样的革命先烈。你又想到了谁呢?说说你所知道的“郝副营长”?

  2、正是因为无数个像郝副营长那样有名或无名的先烈 ,他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交流颁奖词。

  师:忘不了黑夜里跳动的那一星火光,它让胜利的号角吹响在敌人的阵地。沉沉黑夜挡不住你对幸福的渴望,你深情地点燃无限美好的梦想,照亮了今天光明灿烂的生活。火光中,你毅然挺立的身影光芒四射,如同一盏明灯,你的精神温暖着每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意图:通过说、写练习,直接与作品对话,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进一步为文中人格魅力所感染,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赞美生活

  灯光→多好啊

  憧憬未来

  珍惜幸福生活

《灯光》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技能目标:

  尝试探索将玻璃纸重叠让光的颜色发生变化。

  情感目标:

  体验灯光晚会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活动难点:

  在动手动脑中,尝试让光的颜色发生多种变化。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大小能覆盖手电筒的红、黄、蓝的玻璃纸;

  2、各种不透光的布、纸若干;

  3、每人1支手电筒,橡皮筋若干。

  环境准备:

  1、不透光的活动室;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灯光效果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引入,师幼跟随音乐入场。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一个特别的晚会,先跟随音乐进入会场吧!

  二、基本部分:师幼探索光透过玻璃纸发生变化的'现象。

  1、介绍晚会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今天的晚会叫做灯光晚会,你想象中的灯光晚会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手电筒,幼儿用手电筒探索透光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手电筒和一些材料,用哪些材料能布置灯光呢?(幼儿猜测)

  3、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并记录。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哪些材料适合做灯光?

  教师小结:原来透光的玻璃纸才适合制作灯光。

  4、教师提供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引导幼儿发现变色现象。

  教师:请你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制作灯光。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红色(黄、蓝)的玻璃纸,会变成红色(黄、蓝)的光。

  5、师幼观看舞台灯光视频,激发制作舞台灯光的兴趣。

  教师:我们来看看好看的舞台灯光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这样的舞台漂亮吗?你们想不想有这样的舞台?想不想亲手布置?可是我们只有三种颜色的光,怎样变出更多颜色的光呢?

  6、幼儿再次操作制作灯光并记录结果。

  教师:你们都制作出了什么颜色的灯光?(请幼儿上台展示)怎样制作出来的?还有不同的灯光吗?你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师幼小结:原来把玻璃纸重叠,能变出更多颜色的光。

  7、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灯光,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刚才你们都成功地制作出了灯光,你们还想要什么颜色的灯光?这次我们尝试用多种玻璃纸,制作你想要的灯光吧!

  三、结束部分: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筋,让我们的灯光晚会特别成功,让我们在好心情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活动总结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关于科学领域中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法,举办了一场关于灯光的晚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体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初始,教师选择一间透光性比较差的活动室,并用泡沫垫把窗户封住,使得活动室变得黑漆漆。活动中,幼儿玩得很投入,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尝试制作灯光,最终得出透光材料适合制作灯光的结果,教师通过进一步的激发,让幼儿在操作实验中制作出了五彩缤纷的灯光。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使每个幼儿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会到了“玩中学”。

《灯光》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大家都很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今天我们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的作者是王志坚,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板书课题:

  灯光

  二、自学课文,布置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了?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挺进:军队一直向前进。

  围歼战:把敌人包围起来加以歼灭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间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突击连:对敌人发起突然攻击,为大部队开路的连队。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起来的短墙。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2、课文讲了这么一件事:

  “我”看到天安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故事。在同国民党的战斗中,解放军的好副营长为了找到突破口,在黑暗中用火柴点燃了一本书,照亮了前进的.方向,而自己却牺牲了。

  3、学生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出受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问题题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那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那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⑴幻灯显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①“我”为什么看到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心头会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呢?

  ②朗读以上句子。

《灯光》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灯光》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本文的结尾同开头相互照应,都写到天安门的灯光。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写作特点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

  一、1、课件,请认真观看力上的内容,看完用一两句话来描述。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一段,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的.?(灯光,多好啊)

  灯光怎么样? 板书:光明、温暖

  “多好啊!”表达游人什么样感情?(赞美)为什么这样说?

  三、过渡: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自读二段,汇报。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哪些自然节中,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体会写在旁边。

  (二)汇报:

  1、四、五节:①英勇善战,爱读书爱学习。

  ②体会:“多好啊“表达了郝副营长什么样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

  2、七节:①关心下一代。

  ②“多好啊”“憧憬”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3、九、十节:①聪明机智,勇于牺牲。

  ②指导朗读。

  ③板书:(牺牲换取)

  四、1、齐读三段,生概括段意,(板书:不忘前辈)

  2、第一段讲了,第二段讲了……,这是什么写法?

  五、拓展: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今天的幸福生活,试着用上“多好啊”。

  2、现在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灯光

  光明温暖 牺牲换取 不忘先烈

《灯光》教学设计9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重点讨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

  师: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地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二)分小组自学课文,感悟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应该理解为什么呢?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然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有:我很伤心,我很感动,我很敬佩郝副营长……

  ——老师此时要引导学生说:你为什么感动,为什么敬佩呢)

  其中一生回答说:我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就是郝副营长啊!这怎能不让我感动啊!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吧!

  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齐读,再用引读的方式来读)

《灯光》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总体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通过品词析句,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

  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教学过程:

  (-)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

  教师提问:

  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任务后,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

  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板书设计

  深情地

  憧憬

  灯光壮烈地

  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接触这篇课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灯光》教学设计11

  一、师范写课题,读题

  二、对比感受灯光,导入学文

  灯光,司空见惯,普普通通,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怎么注意它,而有一个名叫王愿坚的作家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他就是《灯光》这一课的作者(板书)。王愿坚对灯光有怎样特殊的感受呢?看到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灯光的别样感受

  1、指名读。

  2、这里讲的是作者在哪里感受灯光?(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夜晚的灯光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第一幅插图(广场夜景图)。

  4、假如你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这样的灯景,你有何感受?(课文最后一节有一个词写了这灯景,就是——璀璨)也许你会赞美灯火的辉煌,也许你会感叹灯光的华丽,也许你会被璀璨的华灯所吸引,所陶醉,但你绝不会有作者的那种感受——读读第一节第二句。看看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5、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心头的光明感、温暖感缘自何景?因何而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愿坚笔下的灯景——谁再来读读这第二句?(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广场上的灯并不多呀!再读读。)而且,这千万盏灯并不刺眼,并不炫目,而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一起读读,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能不能读得再轻柔些,把那种宁静和美读出来?——对,就是这种情景,它让人心头感到……。这种心头的光明和温暖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幸福、美好)

  6、正是因为能找到这种幸福感、美好感,所以,作者说 “我爱到……”读。

  四、了解故事,理清脉络

  1、王愿坚之所以对灯光有这种别样的感受,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这个故事吗?

  想起

  回忆

  2、请说说你这样划分的根据。(点出前后两个过渡句)

  3、结合板书梳理课文脉络:现今 很久以前 现今(照应开头)

  五、感悟三处“多好啊”,体会英语对灯光的向往

  1、那么,是什么让作者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分别是在赞叹什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感悟

  (1)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正是因为作者在战争年代听到过这句话,所以当他解放后在广场散步时一听到这句话就不由地想起那个故事来,是吗?)

  (2)看第一次,谁读读?是讲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许他是在赞叹什么?

  (3)那么,第二次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答)谁读读你画下的语句。(点大屏幕)——他是在赞叹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而赞叹?——学到这儿有问题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对插图中的电灯光那么神往?)——你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用什么照明吗?——所以,当他……时,他就被……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住了,连烟也忘记点了,而在借着微弱的火柴光出神地看起图来(出示插图),读读相应的话。

  (4)那么,第三次呢?出现在哪一段?(投影第7自然段)谁读读有关的话?这次赞美的是哪里的灯光?(用这一段后面的一词概括——“憧憬里”)当时的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们来读读写他陷入憧憬时的语言和神态——“听读……”读。他对灯光是多么向往,多么痴迷啊,——“听说……”再说。“一按……就亮了”,已经就够赞叹的了,可对灯光充满神往的他却要反复地说“很亮很亮”,再读。从他的反复强调里你体会到什么呢?——引读:“他又划着了……”——再深情一点——“赶明了胜利了……”读。师情景式地补读完这节最后一句。

  六、读故事的后续部分,感悟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1、后来,郝副营长过上了他向往的充满神奇灯光的美好生活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由读8~11节,说说他是怎么牺牲的,找到写他牺牲那一刻的情景的句子读读。(点大屏幕)感悟英雄形象。

  (1)“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的.时刻?哪里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在这……”读。原来,刚才在“黑暗里出现的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的火光,就是——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发生的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然口的我军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一片喊杀声。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当时我军部队只有一个团哪,却消灭了——一个整编师!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3)这一仗的胜利是怎么来的?谁的功劳最大?是他在部队出现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当时,他可以不挺身而出吗?(完全可以)那样,他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当时他还年轻哪,还只有——22岁,他多想过——“多好啊”的生活。可是,如果那样,后果就会很严重,后续部队就——找不到突破口,就会总被堵在——敌军围墙外面,而已冲进去的突击连很快就会——被敌军剿灭。整个战斗就会——失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郝副营长没有多想,没有多考虑自己,而——“划着了……指了路”。可是——“火光……打中了。”

  (4)看插图,这是一个多么高大的形象啊,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感人精神?(英勇献身、大公无私舍、小我保大我……)。

  (5)面对战友的壮举,作者无限感慨,他在第11小节写道——读大屏幕:“这位……见一见电灯”。这不仅是对英雄壮举的感慨,还是对战友的沉痛怀念。——范读后引读。这何止是一句感慨,它还是送给这位英雄的最美的诗句和最深情的赞歌——范读后引读。他曾经是哪么地向往电灯,那么渴求能在电灯光底下学习、生活,可是在战斗中,这位年轻的战友——读“这位年轻的战友……电灯。”

  3、理解灯光深意

  这灯光啊,在郝副营长和“我”的眼里,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啊?(成了美好的东西,誓死追求的东西,是他们深深向往的、憧憬的东西,是他们的向往,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梦,这灯光里闪耀着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七、回读1、12段

  1、正是有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有了这次亲身经历,作者才会深深地怀念这位亲爱的战友——引读最后一自然段,带着深切的怀念之情,范读后再引读。

  2、正是有了这位战友可歌可泣的事迹,有了这次难以忘怀的经历,作者才会对灯光有那样特别的感受——读第一节。(对灯光深意的理解也可放到这个环节)。

  八、联系生活、自由表达

  学了这个故事,面对英雄的英魂,联系今天充满灯光的生活,你有什么话要说?

  九、(机动)积累精彩句段,留住英烈形象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英烈,记住他的音容美貌——找、诵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灯光》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入重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灯光》。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情况。1、谁来读?

  天安门广场赞叹沉入回忆

  千钧一发点燃回忆往事

  天安门前华灯怀念战友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快速完成填空吗?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听到一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在()的时刻,郝副营长()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很久以后,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的线索)

  沉入回忆

  ↓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二)走近文本,感受英雄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安门的灯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天安门前的灯光吧!(出示课件1,生谈感受)是啊,看到这明亮温暖的灯光,听到这一声赞叹,让作者想起一位故去的战友,他就是——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位战地记者,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了,他又采访过很多的人,为什么唯独郝副营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出示课件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出示课件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交流:

  ①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习的人。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汇报。

  老师特别注意到你刚才说到的“注视、沉思”,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吸引着他,并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看插图,(出示课件4)就是这样一幅图,引出了作者与郝副营长的一段对话。(课件5出示)

  ★同桌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来展示?

  ★这段话中“多好啊”反复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郝副营长都格外动情,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找出并作简单批注。指名汇报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汇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向往、憧憬什么?

  灯光他只在图片中见过,灯光有多亮他也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但是我们分明从中感受到他对灯光强烈的渴望。

  ②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还有哪些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

  ★课件出示10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体会出的?“划着、点燃、举得高高的”体会出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你抓住他的动作来体会很棒,但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形如何,为什么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理解“千钧一发”,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你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

  体会到了吗?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3人)

  千钧一发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生死攸关之时啊!就在大家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黑暗里出现了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了。此时此刻,这燃烧的书还仅仅是一星火光吗?它是什么?这就是胜利之光,这就是希望之光。

  ★课件出示插图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句话。(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三)对比感悟,领会写法

  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课文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汇报:①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生在思考。

  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是啊,现在呢?

  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天安门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过渡: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孩子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生深情地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了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作者王愿坚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也许平时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此时此刻,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③英雄,应该铭记,历史,更不能遗忘,为此老师向你们推荐下列读物(投影出示:推荐阅读)

  (五)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

  2、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做不同的笔记。

  ★摘录笔记(至少摘录6个词语,2个句子。)

  ★心得笔记(100字左右)

  (六)回归单元主题,结束全课(两幅图)

  漫漫黑夜中,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了希望的火苗,战火纷飞中,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带来了幸福的曙光,让我们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灯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4、拓展延伸:

  ⑴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⑵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①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②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灯光》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要求做到正确、流利,画出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

  2、我会读:战地 突击 歼灭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3、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歌颂了 ,说明 。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找出来。

  (2)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读“这一仗……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会“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的含义。

  四、感情朗读,领悟写法。

  读课文第一节与最后一节,想一想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课堂作业。

  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灯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灯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灯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灯光教学设计10-12

《灯光》教学设计09-22

《灯光》教学设计06-12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9-15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04-11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0-07

《灯光》教学设计15篇06-24

《灯光》教学设计(15篇)06-24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2篇(热)06-10

《灯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1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多好啊”憧憬未来

《灯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方法: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事物——看(灯)

  灯光 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 战友

《灯光》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找出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方法。

  2、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

  3、 探索光的叠加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掌握科学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跨学科知识。

  活动准备:

  手电筒,红、黄、蓝、绿色塑料袋或者瓶盖,1张白色A4纸、2个纸巾筒、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一小段有灯光效果的舞台表演的视频,引导孩子结合表演区的活动经验,大胆讨论怎样让我们的小舞台也有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师:我们在舞台上表演时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射我们的衣服,所以我们的表演就更加精彩了!可是小朋友们在表演区表演时,没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光,那怎么办呢?

  2、介绍手电筒的开关位置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师:这是一个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光,我们把它当做是舞台上的灯。这个手电筒前面有一个大眼睛,后面有一个圆圆的按钮,使劲一按,大眼睛就能发出亮亮的光了。但是,手电筒打开后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电筒照到自己和别人的眼睛。请小朋友拿起手电筒试一试吧。

  师:你的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光吗?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我们的手电筒能发出亮亮的白白的光。

  二、操作

  1.教师展示材料,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主探究。

  师:我们的手电筒发出的光看起来是白色的,怎样才能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呢?

  师:除了手电筒,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不同颜色的塑料袋、瓶盖、白纸、纸巾筒和双面胶。我们可以用纸巾筒和白纸做一个简单的小舞台,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在这个小舞台上。请小朋友们动手试一试吧。

  2、 幼儿自主探究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教师巡视观察。

  3、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及总结。

  师:你们的方法成功了吗?是怎样做到的?

  小结:通过在手电筒前面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或者瓶盖,就可以照射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营造舞台上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

  操作步骤:

  (1)制作小舞台:用双面胶将白色A4纸的两条短边分别粘在2个纸巾筒上,使白纸竖起来,变成一个简单的小舞台。

  (2)打开手电筒照射白纸。

  (3)挑选一个有颜色的瓶盖,如黄色瓶盖,平放在手电筒的大眼睛前面,发现照在白纸上的光变成了黄色的光。如选择红色瓶盖,则手电筒照射出红色的光。(注意:瓶盖要贴近手电筒的大眼睛,要完全遮住它。)

  (4)挑选一个有颜色的塑料袋,如绿色塑料袋,将塑料袋对折2次,将其包住手电筒的大眼睛,发现照在白纸上的光变成了绿色的光。如选择蓝色塑料袋,则手电筒照射出蓝色的`光。

  (5)将塑料袋、瓶盖两两组合挡在手电筒的前面,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挡在手电筒前面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三、实践

  1、教师引导孩子再次尝试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老师的方法,看看你的小舞台有没有彩色的灯光效果。

  2.我来当小小灯光师。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朋友,你们两个人一个表演,一个当灯光师,轮流为好朋友的表演照出彩色的光吧。注意不要用手电筒照到自己和别人的眼睛哦。

  四、原理

  1、教师引导孩子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实验原理。

  师:我们通过在手电筒前面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或者瓶盖,可以照射出不同颜色的光,我们的舞台上就能有不同颜色的灯光效果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理:手电筒能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因为这些塑料袋、瓶盖是有颜色的,并且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所以将它挡在手电筒前面,手电筒原本亮亮的白白的光和塑料袋或者瓶盖的颜色重叠在一起,就可以透出不同颜色的光了。

  五、延伸

  1、引导孩子了解光的叠加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利用了光的叠加吗?

  小结:光的叠加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如滤色镜,彩色电视机,数码相机能拍摄出彩色照片或影像等。

  2、在表演区游戏活动中,做小小灯光师。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在舞台上表演时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灯光,所以我们的表演更加精彩!可是小朋友们在班级上的表演区表演时,没有灯光师给我们打出五颜六色的光,那怎么办呢?教师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问题做出对比,以此激发幼儿做一个“小小灯光师”的欲望,从而引出“怎样让手电筒发出彩色的光”这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该活动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手电筒、彩色塑料袋、彩色瓶盖、白纸、纸巾筒等)作为实验材料,材料简单,容易收集操作。活动中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尝试,通过实验找出让手电筒发出彩色光的方法,了解手电筒发出彩色光是利用光的叠加这个科学原理,并进一步探索光的叠加在生活中的应用。

《灯光》教学设计4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多好啊”在文本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3、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节日里灯光璀璨的景象。

  2、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灯光后有什么感想。

  3、教师导语引入课文:是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已经离不开灯光。但在六十多年前,有人却连电灯都没见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五、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1、学习金钥匙。

  2、借鉴金钥匙中的读书方法,再读全文,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提纲契领,抓住重点

  (一)学习1-7自然段

  1、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3、仔细阅读1-7,思考:三次“多次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当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意图:抓住“多好啊”这句话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4、交流反馈。

  5、教师介绍背景,重点理解郝副营长说的话,体会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二)精读8-11自然段,体味真情

  1、郝副营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快速默读8-11,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2、指导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是啊,郝副营长牺牲了,他没能见到电灯。作为他的战友,“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再读8-11,思考:郝副营长是怎么牺牲的?他牺牲前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回答。

  5、师生合作,分别以作者和郝副营长的身份反复朗读。

  【意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一环节充分的.、多种形式的阅读能帮助学习理解课文,感受郝副营长无私奉献勇于献身这一崇高的人性美。】

  7、指导看图,激发情感。

  图上郝副营长正高举着那本燃烧的书。那火光虽然微弱,当在那一刻,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8、激情朗读10-11自然段:让我们全体起立,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回顾英雄的壮举。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这是课文第几次提到天安门广场的华灯?

  3、它与开头是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4、男女分读首尾两段。

  5、因为看见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听到一句熟悉的“多好啊”,作者就想到了曾说过同样的话,渴望见到电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郝副营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师小结,激情升华主题。

  师:今天的电灯已不仅仅是照明,他装点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灯下学习、工作、漫步时,又怎能不想起郝副营长?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想起郝副营长,我就想起无数像他那样的革命先烈。你又想到了谁呢?说说你所知道的“郝副营长”?

  2、正是因为无数个像郝副营长那样有名或无名的先烈 ,他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交流颁奖词。

  师:忘不了黑夜里跳动的那一星火光,它让胜利的号角吹响在敌人的阵地。沉沉黑夜挡不住你对幸福的渴望,你深情地点燃无限美好的梦想,照亮了今天光明灿烂的生活。火光中,你毅然挺立的身影光芒四射,如同一盏明灯,你的精神温暖着每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意图:通过说、写练习,直接与作品对话,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进一步为文中人格魅力所感染,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赞美生活

  灯光→多好啊

  憧憬未来

  珍惜幸福生活

《灯光》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技能目标:

  尝试探索将玻璃纸重叠让光的颜色发生变化。

  情感目标:

  体验灯光晚会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光透过玻璃纸会发生变色的现象。

  活动难点:

  在动手动脑中,尝试让光的颜色发生多种变化。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大小能覆盖手电筒的红、黄、蓝的玻璃纸;

  2、各种不透光的布、纸若干;

  3、每人1支手电筒,橡皮筋若干。

  环境准备:

  1、不透光的活动室;

  2、欢快的背景音乐和灯光效果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引入,师幼跟随音乐入场。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一个特别的晚会,先跟随音乐进入会场吧!

  二、基本部分:师幼探索光透过玻璃纸发生变化的'现象。

  1、介绍晚会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今天的晚会叫做灯光晚会,你想象中的灯光晚会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手电筒,幼儿用手电筒探索透光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手电筒和一些材料,用哪些材料能布置灯光呢?(幼儿猜测)

  3、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并记录。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哪些材料适合做灯光?

  教师小结:原来透光的玻璃纸才适合制作灯光。

  4、教师提供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引导幼儿发现变色现象。

  教师:请你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制作灯光。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红色(黄、蓝)的玻璃纸,会变成红色(黄、蓝)的光。

  5、师幼观看舞台灯光视频,激发制作舞台灯光的兴趣。

  教师:我们来看看好看的舞台灯光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这样的舞台漂亮吗?你们想不想有这样的舞台?想不想亲手布置?可是我们只有三种颜色的光,怎样变出更多颜色的光呢?

  6、幼儿再次操作制作灯光并记录结果。

  教师:你们都制作出了什么颜色的灯光?(请幼儿上台展示)怎样制作出来的?还有不同的灯光吗?你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师幼小结:原来把玻璃纸重叠,能变出更多颜色的光。

  7、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颜色灯光,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刚才你们都成功地制作出了灯光,你们还想要什么颜色的灯光?这次我们尝试用多种玻璃纸,制作你想要的灯光吧!

  三、结束部分:师幼进行灯光晚会。

  教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筋,让我们的灯光晚会特别成功,让我们在好心情中结束今天的活动吧!

  活动总结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关于科学领域中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法,举办了一场关于灯光的晚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体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初始,教师选择一间透光性比较差的活动室,并用泡沫垫把窗户封住,使得活动室变得黑漆漆。活动中,幼儿玩得很投入,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尝试制作灯光,最终得出透光材料适合制作灯光的结果,教师通过进一步的激发,让幼儿在操作实验中制作出了五彩缤纷的灯光。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使每个幼儿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会到了“玩中学”。

《灯光》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大家都很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今天我们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的作者是王志坚,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板书课题:

  灯光

  二、自学课文,布置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了?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挺进:军队一直向前进。

  围歼战:把敌人包围起来加以歼灭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间供交通联络的壕沟。

  突击连:对敌人发起突然攻击,为大部队开路的连队。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起来的短墙。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2、课文讲了这么一件事:

  “我”看到天安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故事。在同国民党的战斗中,解放军的好副营长为了找到突破口,在黑暗中用火柴点燃了一本书,照亮了前进的.方向,而自己却牺牲了。

  3、学生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出受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问题题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那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那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⑴幻灯显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①“我”为什么看到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心头会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呢?

  ②朗读以上句子。

《灯光》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练习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习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习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天安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导读“思考 练习”第六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灯光》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本文的结尾同开头相互照应,都写到天安门的灯光。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写作特点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

  一、1、课件,请认真观看力上的内容,看完用一两句话来描述。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一段,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的.?(灯光,多好啊)

  灯光怎么样? 板书:光明、温暖

  “多好啊!”表达游人什么样感情?(赞美)为什么这样说?

  三、过渡: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自读二段,汇报。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哪些自然节中,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体会写在旁边。

  (二)汇报:

  1、四、五节:①英勇善战,爱读书爱学习。

  ②体会:“多好啊“表达了郝副营长什么样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

  2、七节:①关心下一代。

  ②“多好啊”“憧憬”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3、九、十节:①聪明机智,勇于牺牲。

  ②指导朗读。

  ③板书:(牺牲换取)

  四、1、齐读三段,生概括段意,(板书:不忘前辈)

  2、第一段讲了,第二段讲了……,这是什么写法?

  五、拓展: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今天的幸福生活,试着用上“多好啊”。

  2、现在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灯光

  光明温暖 牺牲换取 不忘先烈

《灯光》教学设计9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重点讨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

  师: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地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二)分小组自学课文,感悟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应该理解为什么呢?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然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有:我很伤心,我很感动,我很敬佩郝副营长……

  ——老师此时要引导学生说:你为什么感动,为什么敬佩呢)

  其中一生回答说:我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就是郝副营长啊!这怎能不让我感动啊!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吧!

  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师生齐读,再用引读的方式来读)

《灯光》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总体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通过品词析句,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

  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教学过程:

  (-)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

  教师提问:

  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任务后,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

  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板书设计

  深情地

  憧憬

  灯光壮烈地

  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接触这篇课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灯光》教学设计11

  一、师范写课题,读题

  二、对比感受灯光,导入学文

  灯光,司空见惯,普普通通,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怎么注意它,而有一个名叫王愿坚的作家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他就是《灯光》这一课的作者(板书)。王愿坚对灯光有怎样特殊的感受呢?看到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灯光的别样感受

  1、指名读。

  2、这里讲的是作者在哪里感受灯光?(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夜晚的灯光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第一幅插图(广场夜景图)。

  4、假如你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这样的灯景,你有何感受?(课文最后一节有一个词写了这灯景,就是——璀璨)也许你会赞美灯火的辉煌,也许你会感叹灯光的华丽,也许你会被璀璨的华灯所吸引,所陶醉,但你绝不会有作者的那种感受——读读第一节第二句。看看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5、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心头的光明感、温暖感缘自何景?因何而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愿坚笔下的灯景——谁再来读读这第二句?(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广场上的灯并不多呀!再读读。)而且,这千万盏灯并不刺眼,并不炫目,而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一起读读,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能不能读得再轻柔些,把那种宁静和美读出来?——对,就是这种情景,它让人心头感到……。这种心头的光明和温暖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幸福、美好)

  6、正是因为能找到这种幸福感、美好感,所以,作者说 “我爱到……”读。

  四、了解故事,理清脉络

  1、王愿坚之所以对灯光有这种别样的感受,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这个故事吗?

  想起

  回忆

  2、请说说你这样划分的根据。(点出前后两个过渡句)

  3、结合板书梳理课文脉络:现今 很久以前 现今(照应开头)

  五、感悟三处“多好啊”,体会英语对灯光的向往

  1、那么,是什么让作者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分别是在赞叹什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感悟

  (1)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正是因为作者在战争年代听到过这句话,所以当他解放后在广场散步时一听到这句话就不由地想起那个故事来,是吗?)

  (2)看第一次,谁读读?是讲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许他是在赞叹什么?

  (3)那么,第二次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答)谁读读你画下的语句。(点大屏幕)——他是在赞叹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而赞叹?——学到这儿有问题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对插图中的电灯光那么神往?)——你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用什么照明吗?——所以,当他……时,他就被……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住了,连烟也忘记点了,而在借着微弱的火柴光出神地看起图来(出示插图),读读相应的话。

  (4)那么,第三次呢?出现在哪一段?(投影第7自然段)谁读读有关的话?这次赞美的是哪里的灯光?(用这一段后面的一词概括——“憧憬里”)当时的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们来读读写他陷入憧憬时的语言和神态——“听读……”读。他对灯光是多么向往,多么痴迷啊,——“听说……”再说。“一按……就亮了”,已经就够赞叹的了,可对灯光充满神往的他却要反复地说“很亮很亮”,再读。从他的反复强调里你体会到什么呢?——引读:“他又划着了……”——再深情一点——“赶明了胜利了……”读。师情景式地补读完这节最后一句。

  六、读故事的后续部分,感悟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1、后来,郝副营长过上了他向往的充满神奇灯光的美好生活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由读8~11节,说说他是怎么牺牲的,找到写他牺牲那一刻的情景的句子读读。(点大屏幕)感悟英雄形象。

  (1)“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的.时刻?哪里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在这……”读。原来,刚才在“黑暗里出现的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的火光,就是——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发生的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然口的我军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一片喊杀声。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当时我军部队只有一个团哪,却消灭了——一个整编师!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3)这一仗的胜利是怎么来的?谁的功劳最大?是他在部队出现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当时,他可以不挺身而出吗?(完全可以)那样,他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当时他还年轻哪,还只有——22岁,他多想过——“多好啊”的生活。可是,如果那样,后果就会很严重,后续部队就——找不到突破口,就会总被堵在——敌军围墙外面,而已冲进去的突击连很快就会——被敌军剿灭。整个战斗就会——失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郝副营长没有多想,没有多考虑自己,而——“划着了……指了路”。可是——“火光……打中了。”

  (4)看插图,这是一个多么高大的形象啊,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感人精神?(英勇献身、大公无私舍、小我保大我……)。

  (5)面对战友的壮举,作者无限感慨,他在第11小节写道——读大屏幕:“这位……见一见电灯”。这不仅是对英雄壮举的感慨,还是对战友的沉痛怀念。——范读后引读。这何止是一句感慨,它还是送给这位英雄的最美的诗句和最深情的赞歌——范读后引读。他曾经是哪么地向往电灯,那么渴求能在电灯光底下学习、生活,可是在战斗中,这位年轻的战友——读“这位年轻的战友……电灯。”

  3、理解灯光深意

  这灯光啊,在郝副营长和“我”的眼里,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啊?(成了美好的东西,誓死追求的东西,是他们深深向往的、憧憬的东西,是他们的向往,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梦,这灯光里闪耀着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七、回读1、12段

  1、正是有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有了这次亲身经历,作者才会深深地怀念这位亲爱的战友——引读最后一自然段,带着深切的怀念之情,范读后再引读。

  2、正是有了这位战友可歌可泣的事迹,有了这次难以忘怀的经历,作者才会对灯光有那样特别的感受——读第一节。(对灯光深意的理解也可放到这个环节)。

  八、联系生活、自由表达

  学了这个故事,面对英雄的英魂,联系今天充满灯光的生活,你有什么话要说?

  九、(机动)积累精彩句段,留住英烈形象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英烈,记住他的音容美貌——找、诵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灯光》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入重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灯光》。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情况。1、谁来读?

  天安门广场赞叹沉入回忆

  千钧一发点燃回忆往事

  天安门前华灯怀念战友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快速完成填空吗?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听到一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在()的时刻,郝副营长()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很久以后,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的线索)

  沉入回忆

  ↓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二)走近文本,感受英雄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安门的灯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天安门前的灯光吧!(出示课件1,生谈感受)是啊,看到这明亮温暖的灯光,听到这一声赞叹,让作者想起一位故去的战友,他就是——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位战地记者,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了,他又采访过很多的人,为什么唯独郝副营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出示课件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出示课件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交流:

  ①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习的人。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汇报。

  老师特别注意到你刚才说到的“注视、沉思”,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吸引着他,并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看插图,(出示课件4)就是这样一幅图,引出了作者与郝副营长的一段对话。(课件5出示)

  ★同桌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来展示?

  ★这段话中“多好啊”反复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郝副营长都格外动情,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找出并作简单批注。指名汇报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汇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向往、憧憬什么?

  灯光他只在图片中见过,灯光有多亮他也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但是我们分明从中感受到他对灯光强烈的渴望。

  ②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还有哪些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

  ★课件出示10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体会出的?“划着、点燃、举得高高的”体会出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你抓住他的动作来体会很棒,但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形如何,为什么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理解“千钧一发”,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你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

  体会到了吗?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3人)

  千钧一发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生死攸关之时啊!就在大家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黑暗里出现了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了。此时此刻,这燃烧的书还仅仅是一星火光吗?它是什么?这就是胜利之光,这就是希望之光。

  ★课件出示插图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句话。(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三)对比感悟,领会写法

  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课文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汇报:①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生在思考。

  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是啊,现在呢?

  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天安门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过渡: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孩子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生深情地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了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作者王愿坚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也许平时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此时此刻,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③英雄,应该铭记,历史,更不能遗忘,为此老师向你们推荐下列读物(投影出示:推荐阅读)

  (五)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

  2、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做不同的笔记。

  ★摘录笔记(至少摘录6个词语,2个句子。)

  ★心得笔记(100字左右)

  (六)回归单元主题,结束全课(两幅图)

  漫漫黑夜中,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了希望的火苗,战火纷飞中,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带来了幸福的曙光,让我们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灯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4、拓展延伸:

  ⑴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⑵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①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②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灯光》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要求做到正确、流利,画出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

  2、我会读:战地 突击 歼灭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3、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歌颂了 ,说明 。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找出来。

  (2)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读“这一仗……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会“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的含义。

  四、感情朗读,领悟写法。

  读课文第一节与最后一节,想一想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课堂作业。

  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灯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2、读课文,通过填空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个“多好啊”的句子,加以体会。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指导朗读(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

  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感情朗读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是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