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4 13:04:4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课时: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圆柱的表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难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1、圆柱体教具一个

  2、学生每人准备圆柱形模型两个;

  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柱有哪些特征?它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2、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模型,指出哪一部分是侧面.

  3、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4、学习推导方法。

  (二)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推导公式。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口答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宽等于圆柱体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自学提示:(1)、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2、学生汇报交流。

  3、推导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三)运用公式计算。

  1、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1)、底面周长1.6米,高是0.7米。(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2、求上面各圆柱体的表面积(分步口答)

  3、出示例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注意,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三、课堂小结

  大家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屏南实验小学 韦 斌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这便是给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人各有其个性,有的爱独立思考,有的爱互相讨论,有的爱听听别人怎么说。于是,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由几个人组合,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油然而生,使每个学生达到了“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在主动探索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互相交流启发,自然就获得了成功。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本题以及多向思维的,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思维灵活,从而敏捷地解决问题。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对于未获得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教师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给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即使彻底错了,教师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给予机会让他争取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人的尊严,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因此而分享快乐。

  总之,学生在以上学习过程中,探索意识和发现能力得以展示,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相辅相成,大大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4、学习推导方法。

  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形,思考这个 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2、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 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把直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宽 等于圆柱体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 于(),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

  自学提示:

  1、思考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2、讨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小组合作注意: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同 学之间尊重他人,懂得谦让,互相帮助。

  求下面各圆柱体的表面积

  求下面各圆柱体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目标检测: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 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 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拓展题:

  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 25.12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体 的表面积。

  给下面的物体分类。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1)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材14页做一做(强调作业格式要求:分三步,首先分别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

  (2)底面直径6分米,高2分米。

  (3)底面周长12.56米,高3米。

  三.课堂作业:练习二第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14题求表面积部分。

  第二课教学反思

  无论是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或是已知底面直径、周长和高求表面积都必须经过七步计算(注:平方也算为一步)。这么烦琐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且在列式中,还必须正确选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因此解答圆柱体的表面积其实是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面积公式的一大考验。

  为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我在学生初次接触圆柱体表面积一课时,将教学目标仅定位于能够掌握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而不涉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即不教学例4),整节课重在夯实基础。从列式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错,可一到计算,问题还是频频凸显。即使我建议学生们制作了1——100的派表,可练习六第1题需要用到192派,第2题需要用到6.25派,这些结果从派表中都无法查找到结果,必须计算。三位数乘三位数学生平时练习较少,所以极易计算出错。在此,只有适当加大计算指导力度及练习密度,提升作业正确率。

  补充资料:

  妙算圆柱的表面积

  我们都知识: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这里,向同学们介绍另一种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

  我们把两个底面分别剪成8个相等的扇形(剪成的扇形越多越精确),取其中一个扇形再平均分成两个小扇形。把这些扇形贴紧长方形的长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与原来侧面展开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因为我的绘图能力有限,所以图略。)

  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它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它的宽是圆柱的高与底面半径的和。这样就可以得到另一种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公式,即:

  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底面半径)

  小朋友,你能用两种不同的公式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一个圆柱形铁皮油桶,高1.5米, 底面直径0.8米, 做这个没桶至少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第19—20页。

  教材简析:

  圆柱表面积包括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又制作过圆柱模型,所以对圆柱表面积理解并不困难。因此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对于表面积的计算,由于空间想象力有限,学生往往不能将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建立起联系。因此,教材加强了操作,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接着引导学生再借助表面展开图,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边指边说圆柱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一个圆柱形茶叶桶:三八妇女节快要到了,老师想送给妈妈已和茶叶,需要包装一下,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接口处忽略不计)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

  (1)怎样的包装盒最节省材料?(紧贴物体,包成圆柱形的形状)

  教师实际操作,将提前准备好的包装纸直接包装。

  (2)要求用多少包装纸也就是求什么?(也就是求圆柱形的表面积)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2.圆柱形的表面积怎样求呢?放手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小组交流。

  (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公式:圆柱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侧面积呢?(沿高剪开,把他变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进行计算)

  剪开之后形成的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又和圆柱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来演示验证的过程,并阐述发现的结果(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学生说,教师板书公式: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总结字母公式。

  4.经过测量之后,老师手里的这个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0厘米,你们能运用刚才我们的发现来解决一下:包装纸最少要用多少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找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 .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说说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板书直径、半径、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完解答过程之后,让学生说说在解答这个题目的时候什么地方最容易出现错误。(底面积和底面周长容易发生混淆)

  2.自主练习2(改编)

  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的无盖圆形铁皮水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教师直接出示题目,学生默读题,然后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在做题之前,你有什么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1)保留要用进一法;

  (2)只求一个底面积和侧面积。

  3.自主练习3

  先让学生明确:求压过路面的面积也就是求圆柱形前轮的侧面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根据时间,可以要求学生只列式不计算)

  4.提高练习:自主练习7(机动)

  思考:

  (1)没有告诉你直径或半径,怎么办?

  (2)要求需要多少材料也就是求什么?

  四、拓展运用

  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想象、选择,然后前后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并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主要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三种情形,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仍需提高,对于重、难点的解决仍不够突出,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加深学生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对本信息窗的教学内容有深刻地了解,更要对整个小学六年的知识有一个更系统化、层次化的认识,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xx、xx和xx。

  2、底面是xx形,它的面积=xx 。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 xx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xx,宽等于圆柱的xx。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xx,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3)侧面积的练习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 xx和xx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是由和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帽子的`侧面积=

  ②帽顶的面积=

  ③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巩固练习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答有关圆满柱体实物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推导出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自制圆柱、剪刀。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检查:拿出自制的圆柱,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复习:(1)点名说说两底的关系,圆柱的高以及侧面积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3)答下面问题:

  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摸一摸自制的圆柱的侧面,谈谈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2)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

  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吗?

  (3)剪一剪自制的圆柱交流结果。

  (4)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它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算一算:选出下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侧面积。(单位:厘米)

  小组汇报结果: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方法一:25.12×20=502.4(平方厘米)

  方法二:3.14×8×20=502.4(平方厘米)

  方法三:3.14×(2×4)×20=502.4(平方厘米)

  小结: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要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灵活计算。

  (6)小组合作,量一量自制圆柱的有关数据,求出它的侧面积,并反馈。

  (7)完成教科书例1及34页“做一做”的第1题。

  2.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自读课本: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2)出示例2(课件显示例2)(单位:厘米)

  小组讨论:根据所给数据,可以求出那些面积?学生可能得出以下几种结果。

  a、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b、2个底面积:2×3.14×5×5=157(平方厘米)

  c、表面积:471+157=628(平方厘米)

  (3)小结;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圆柱地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自学课本,教科书第34页例3。

  (1)自读后分小组讨论: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地多少,是水桶哪几个面地面积?为什么?什么叫“进一法”为什么1821.2平方厘米≈1900平方厘米呢?

  (2)学生反馈:

  a.水桶是无盖的,所以求铁皮的面积就是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

  b.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材料要比计划得到得结果要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平方厘米,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方法叫进一法,所以1821.2平方厘米≈1900平方厘米。

  2、要知道下利物体的用料面积,要求那些面的总面积?(课件显示)

  铁皮制成的糖盒 纸杯 塑料水管

  3、只列式不计算。(课件显示)

  用铁皮制成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8分米,底面周长是3.4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4、实践练习。

  (1)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自制圆柱形事物的用料面积。

  (2)要计算制做这个圆柱形物体的用料面积,求哪些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怎样测量这些数据?

  (3)测量:测量所需的数据。(取整厘米数)

  (4)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练习七的第2~5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练一练1、2题、练习六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具准备:圆柱形状的罐头,外面有可以展开的商标纸。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21-22页的例2、例3。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在作业本上完成第22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圆柱的侧面积=

  2、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⑵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⑶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头。

  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

  ⑵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

  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

  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⑴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⑵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

  长:3.14×2=6.28(厘米)宽:2厘米

  ⑶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⑴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

  ⑵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

  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⑷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⑴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2+圆柱侧面积

  ⑵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分组闯关练习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 )形,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 )。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整个习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1、 自主探究,体验学习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习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喝水用的杯子,提问是什么形状?

  进一步告诉学生,这个杯子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

  1、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杯子,至少需要多少纸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求需要多少铁皮,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

  概括: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加一个侧面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侧面积 + 一个底面积×2 = 表面积

  2、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侧面展开图

  ⑴设疑:我们已经会求什么面的面积?还有什么面的面积不会求?

  ⑵引导: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⑷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3、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在学生交流、比较,完善,形成结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教师:你能求出做这个圆柱形杯子需要多少铁皮吗?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解题思路:求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然后尝试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活动三:

  课件出示闯关题,让学生进行抢答。

  活动四:

  1、请同学谈收获

  2、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到很高兴:面对新的问题,不是等着老师讲解,而是自已想办法进行问题转化,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知道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习数学很需要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继续发扬。

  活动五:

  布置作业:教科书五十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下面分小组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把做的圆柱体展开后,发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面积=兀r2×2。所以,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兀r2×2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s圆柱=2兀r×h+兀r2×2 。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3:我的方法是,s圆柱=2兀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从第2个同学公式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转化过来的。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什么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师:从公式看2个底面圆跑到哪去了呢?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我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了。大多数学生还没领悟过来,他马上到黑板画草图,在老师协助下完成。一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太不简单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连书本上都没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介绍。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那么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至少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1:半径或直径和高。

  生2:有周长和高也行。

  生3:我发现已知周长和高,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自学例3

  师:注意思考:(1)这个圆柱形水桶,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进一法”?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进一法?

  生1:这个水桶只有一个底面,不能多算成2个。

  生2:“进一法”书上告诉我们,就是计算结果在求近似数时,没满4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就像昨天我们做圆柱体时,要留点“接头”用胶水粘,接头不能舍去。

  师:在一些用料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四、 计算练习(出了3道题)

  由于计算繁杂时间略显不足,正确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

  (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

  (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

  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习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xxx 、xxx和xxx。

  2、底面是xxxx形,它的面积=xxx。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xxx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xxx,宽等于圆柱的xxx。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xxx,所以圆柱的侧面积=xxxx。

  (3)侧面积的练习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xxx和xxx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是由xxx和xxx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xxx

  (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xxx。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xx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 帽子的侧面积=xxx

  ② 帽顶的面积=xxx

  ③ 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xxx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巩固练习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结束: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探求新知

  用课件展示复习内容:

  (1)我们学过的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呢?

  (3)圆柱有哪些特征?

  (二)设下悬念,导入课题

  由学过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设下悬念“要是这些面是曲面呢?表面积又要怎么求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题。

  (三)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做一个简单的圆柱模型,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圆柱的特征,发现规律,例如:侧面的长=底面周长、侧面的宽=圆柱的高,还有本节课重点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c×h+2×πr2=2πr×h+2×πr2。

  (四)例题解剖,引导学习

  1、一顶厨师帽,高是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解:(1)帽子的侧面积:s侧面积=2×3.14×20×30=3768(cm2)

  (2)帽顶的面积:s底面积=3.14×20×20=1256(cm2)

  (3)需要用面料:s侧面积+s底面积=3768+1256=5024(cm2)

  答:

  (五)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做一做: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求它的表面积?

  解:(1)s侧面积=2×3.14×2×5=62.8(dm2)

  (2)s底面积=3.14×2×2=12.56(dm2)

  (3)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62.8+2×12.56=87.92(dm2)

  2、一个圆柱表面积是6π,底面半径是2,则圆柱的高是多少?

  解:设圆柱的高为h,由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2πr×h+2×πr×r知,6π=2π×1×h+2×π×1×1,解得h=2

  (六)反思小结,加强记忆

  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1.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3.如何运用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在估算圆柱表面积时发现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还要逐步深入、领会、掌握“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七)设置问题,带出课堂

  16页第6题的第1小题,第7题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它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通过制作圆柱模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通过探究、观察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关键

  (一)教学重点: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3、4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核心能力

  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想象、操作、讨论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旧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利用自制的圆柱,通过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自主探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中理清二者的区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柱表面积的相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的.广泛应用。

  (四)学习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五)学习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柱的表面积》名师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具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分别测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生说各种特征)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圆柱形的,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表面积

  ①回忆旧知

  师:我们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②迁移类推新知

  师: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模型,摸一摸、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操作后,自主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学生独立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定义。考查目标1。】

  (2)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①自主探索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曲面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侧面展开,来计算它的侧面积。下面请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操作,并讨论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

  ②交流汇报

  各小组展示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预设1:沿高剪开

  预设2:沿斜线剪开

  预设3:随意剪开或撕开

  引导小结(PPT演示并板书):无论我们将侧面展成什么样的不规则图形,最后都通过剪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

  ③用字母表示

  师:怎么用字母表示呢?

  直接计算:S=Ch

  利用直径计算:S=πdh

  利用半径计算:S=2πrh

  ④归纳小结

  师:圆柱的侧面积问题解决了,圆柱的表面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一起用字母表示圆柱的表面积吧。

  S表=S侧+2S底

  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练一练:

  第21页的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引导小结:侧面积是表面积的一部分,表面积还包含两个底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所以此环节让学生根据已经有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操作探究,经历求侧面积的过程,加深理解并形成空间观念,然后归纳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进步加深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考查目标1、2、3.】

  (3)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理解题意

  师:求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

  师:“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没有底”的帽子的展开图,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③归纳小结

  师:通过计算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设计意图:例4是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所以在解决此例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最后回顾反思,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的事项。考查目标3.】

  3.巩固练习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小亚做了一个笔筒,她想给笔筒的侧面和底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4.课堂总结

  师:回顾本节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认识了圆柱的表面积,并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并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利用工具量出你所需要的信息,计算你手中圆柱体的表面积。

  (1)测量的数据

  (2)计算过程及结果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表面展开电脑动画展示

  【学具准备】圆柱形茶叶罐、自制的圆柱体纸盒2个、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同学们曾经自己研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当时大家是怎样推导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学生会想将图形表面展开)

  2、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怎样求这个茶叶罐用多少铁皮?(体会就是求圆柱表面积。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活动)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拿出自制的圆柱体纸盒,1.猜想将它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独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验证刚才的猜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可能会出现很多种可能,比如斜着剪、拐弯剪等,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处理方式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3.观察对比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4.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5、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π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第二个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求茶叶罐用多少铁皮,就是求什么呢?如何求?试一试。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练习六第3~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

  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中联系,能够初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与练习六中的练习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基本练习

  1、出示练习六第3题,理解表格意思。

  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4题。

  ⑴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习六第5题。

  ⑴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习六第7题。

  ⑴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

  ⑵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

  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⑷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⑸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

  3、讨论练习六第8题。

  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

  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

  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

  4、讨论解答练习六第9题。

  ⑴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尝试列式。

  ⑶交流算法:

  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4、“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5

  一、教案背景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初步的几何概念,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培养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准备:

  (1)准备矿泉水瓶等一些圆柱形物品。

  (2)自带小剪刀和图画纸。

  二、教学课题

  圆柱体表面积的教学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其前知识基础应该是圆柱体的认识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计算。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本课是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体的特点以后进行的内容。

  四、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操作演示,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圆柱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一些圆柱的图片,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圆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生动直观、活泼有趣地学习本课。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迁移类推法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矿泉水瓶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水瓶有什么关系?

  2、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出示生活中一些圆柱体图片,创设情境,并通过师生对话交流,

  激起学生求知欲,让学生饶有兴趣的步入本节课的殿堂。】

  教师提问:认识这些物体吗?

  学生回答:圆柱体

  教师谈话:那我们本节课就再次走入圆柱的世界,去探索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利用百度视频—圆瓶贴标机,让学生感受到圆柱的侧面是哪一部分,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了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图形,从而顺利的解决了重难点】

  圆柱的侧面积

  学生回答:(给圆柱形瓶子贴标签)

  教师提问:标签的面积应该是圆柱的什么面积呢?

  学生回答:侧面积

  教师谈话:那我们就一起用手中的实物瓶子来一起操作吧。

  1、用喜欢的方式,将个人的瓶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水瓶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

  (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2、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先计算一个瓶子需要的包装纸,自己操作测量,进行动手学习活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提问: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课件展示)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教师提问: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4、解决问题:

  10000瓶矿泉水,需要用多少平方米的包装纸呢?

  小组交流:只解决1个瓶子的包装纸的面积即可

  圆柱表面积

  1、教师提问:出示主题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求圆柱表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表面展开图是什么样的,教师再出示圆柱体展开图

  2、教师提问: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学生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学生独立解答,汇报想法。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则是让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进而巩固新知。】

  一根圆柱底面直径是2米,高3米,表面积是多少?

  (四)回顾全课,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谈收获,从而抓住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梳理了知识的头绪。】

  (1)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五)开阔视野,课外延伸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则利用了百度搜索的强大功能,寻找到所需要的习题,让学生走出书本的束缚,开阔了知识面,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出示课外习题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百度搜索功能,并与教材有机的结合,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教学中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07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05-08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12-11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05-16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03-18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范文10-07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优秀03-11

【精品】《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05-16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