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2 10:22:3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5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三、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教学难点 从司马光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简单介绍文言文的知识。板书课题 29.古文两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准确、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背诵课文。

  第一关:朗读课文关

  闯关提示: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可以吗?)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后学生读书,相互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二、语速适中,停顿恰当。(2分钟)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老师范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生齐读。

  第二关:理解文意关

  闯关宝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5分钟可以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组长的作用。 对刚才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交流,生问生答,教师相机点拨。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书。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恰当的语气、语速。教师再次相机指导朗读。

  二、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注意加上动作和表

  情。(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讲一讲。)

  提醒不要受书上的文字限制。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关:背诵课文关

  过关要求: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赛背,小组合作背等)

  (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指名背诵,齐诵。

  表扬学生,送一首儿歌《司马光砸缸》给他们。

  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一句话。

  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结:

  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中国传统文化美丽的浪花。

  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岁, ,一儿登瓮, ,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司马光小时候遇事 、 、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在事态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用成语 ( )来概括。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二、任选一个完成:

  (一)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写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长辈听,然后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9.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与群儿戏于庭

  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附】《司马光救友》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二、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三、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设计2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根据文本我定下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本课的重难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设计理念: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的一开始设计了让古代的司马光超越时空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今天,并准备了司马光自我介绍的录音,来拉近古今间的距离,使其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听司马光自我介绍录音,其实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学会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我在“复姓“这一陌生的姓氏上进行了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化难为简,设计了让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来看懂图片,然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这个故事主要讲谁?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学生图文结合,主动地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直奔重点让学生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以此来打开,清理阅读的思路。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让他们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举”、“砸”、”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在小朋友“砸”得不亦乐乎时,我又设计了:“这么漂亮的一口大缸司马光为何要把它砸破?”来引出故事的原因,指导学生读出别的小朋友焦急,慌张的语气,让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别的小朋友会怎样叫喊,学一学,喊一喊。体会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我让学生讨论:这些表现对解决问题有用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遇到这件事是如何做的,与别的小朋友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感知司马光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当时你在场,会想什么办法来救人?学生有的说:“把水缸扳倒过来, 让水流出来,让小朋友爬出来。”有的说:“伸手去拉,把小朋友给拉出来。”我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都不如司马光的办法好。从而使学生再次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在教到课文结尾处,我让学生发散想像:“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脱险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说些感谢之类的话,我再问:“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之一,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这是就会想到说些夸奖之类的话,我再发问:“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学生就会说出一些感谢兼夸奖的话。这样层层深入,就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最后通过朗读来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在教学中我把朗读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并从中认识生字“司”)跟新朋友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2.光知道名字还不行,我们还是听听司马光的自我介绍吧!放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好几百年呢!

  (1) 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当学生说司马光姓“司马”时,随机问:那你们姓什么?你呢?他呢?大家都是一个字的姓,而司马光他是两个字的姓叫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教师补充几个如:皇甫、使徒、东方、欧阳。让学生认读。)

  (2)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打开书找找课文哪句话也是介绍司马光的。(出示第一段读一读)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在读第一段时,小眼睛忍不住看书上的插图,这样吧,老师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大家可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不过,老师讲完了,要考考你们听的能力。

  1.教师范读。

  2.大家听得那么认真,那么你知道故事主要讲谁?(学生回答)

  3.插图中,哪个孩子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节:这是一个益智小故事,让我们来读懂它好吗?

  5.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6.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7、快速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说说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4)这么漂亮的一口缸司马光这样用力把它砸破,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快来人啊!救命啊!有人掉进水缸里了!)

  ③学着喊一喊,感受事情的紧急。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小朋友慌张的样子来。小组讨论:这些表现能解决问题吗?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求异思维)

  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落水小朋友的父母,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课文,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勇敢。

  四、延伸走进人物,教师讲解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五、指导写字:

《司马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插图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相机指导认读、书写“司”。

  3.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感知文言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简单说说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检查初读情况

  (1)自由读,指名读,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读。

  三、再读古文,读出节奏

  1.教师指导,读好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教师范读

  (2)自由练读,指名读

  (3)同桌读

  (4)男女分读

  (5)齐读(摇头晃脑)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

  (渗透学习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践)

  四、研读古文,读出情感

  利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假如你就是那个跌入水中的孩子,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感受群儿戏于庭的快乐与突发情况的危急)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对比“众”与“光”的不同做法)

  3.水迸,儿得活。(读得舒缓些)

  4.读完故事,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司马光?

  5.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1)原文

  (2)繁体字

  (3)插图(熟读成诵)

  五、延伸拓展

  1.节选《宋史司马光传》选文,再次感受司马光的品质。

  2.这两个小故事都出自《宋史司马光传》,同学们课后可以找了读一读,你会收获更多!

  3.简介司马光

  4.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读一读小古文《猫捕鱼》。

  板书:

  24.司马光

  (文言文)

  机智 勇敢

  图片

  点评: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师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整堂课立足统编教材的设计理念,紧扣单元主题,扎实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最后熟读成诵,既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司马光》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并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

  (一)出示图画,引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砸缸图片。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现代文《司马光》:你们以前看到的司马光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3.出示古文《司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马光的故事却是这样的。引出课题。

  4.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司马光姓什么?名什么?像这样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姓,叫做复姓。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复姓吗?其实咱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姓氏歌》里就曾经接触过复姓,一起读一读。(PPT出示《姓氏歌》)

  (二)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

  1.第一次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字数少、句子短、语言不同)

  2.揭示文体。

  像这样,用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语言,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这个故事最早被收录在《宋史司马光传》里。

  二、初读文言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文。

  (三)字音指导:“瓮”和“迸”。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瓮”和“迸”。

  2.把这两个字放进句子里面,再读一读。

  (四)借助停顿符号,同桌练读,读出节奏。

  读文言文,不仅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得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请同学们借助停顿符号,跟同桌一起练一练,看看怎样才能把这篇小古文读的更好听,更有节奏和韵味。

  (五)配乐全班读。

  (一)图文对照。

  1.出示三幅图片,请学生把这三幅画的内容跟课文中句子对应起来,并拿出学习单连一连。

  2.指名反馈。

  (二)学习课文第一句。

  1.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这个“戏”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组词、看图片)(板贴“戏”)

  3.“群儿戏于庭”是什么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1)我们平时说“谁在什么地方玩耍”,古人却偏偏说“谁玩耍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文言文的一个语言特点。

  (2)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是“群儿戏于庭”,一群孩子在公园里玩耍是?(群儿戏于园)

  一群小鸟在树林里玩耍是?(群鸟戏于林)

  4.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本来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忽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生字教学“登”。

  (1)出示“登”的古体字,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2)“登”字书写指导。

  板贴“登”,教师师范书写,并强调书写要点,然后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写两个。

  6.有孩子掉进了水缸中,现在的情况是怎样的?(危险,危急)

  7.从哪个字看出现在情况“很危险”?(没,贴板书“没”)

  8.怎么读出这种危急的感觉?

  (一)刚才读的这一句,其实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板贴:起因)

  (二)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这两句话,一句说的是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时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还有一句说的是司马光的表现。你能分清楚吗?

  2.其他小朋友都吓坏了,他们可能会做什么?(一儿呼救、一儿大哭、一儿受惊,呆若木鸡)

  3.司马光有没有一同“弃去”?

  4.采访一下司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弃去?”(指名作答)

  结论:真是一个冷静、镇定的司马光,原来你早已经想到救人的办法了。

  5.想到办法以后,司马光一连用了三个动作,请把它们找出来。(板贴:经过、持、击、破)

  6.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句话。(边做动作边读“光持石击瓮破之”,读出一气呵成的感觉)

  7.最后把什么砸破了?(水瓮)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句。

  这个故事最后怎么样了?

  水迸,水流出来了,那个孩子得救了。这就是故事的结果。(板贴:迸、活)

  (一)再读课文

  再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连起来读一读。齐读课文。

  (二)讲述故事

  谁能把它当成故事来讲一讲?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图片。(指名反馈)

  (三)尝试背诵课文

  1.填空式背诵。

  2.借助板书背诵。

  3.配乐背诵。

  1.今天我们学习了文言文故事《司马光》,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冷静、镇定、勇敢、机智)

  2.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群英荟萃。历史上还有很多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孩子。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彦博。

  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文言文学习方法细细品读。

《司马光》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情分析】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 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接受知识最喜欢的方式,在玩中学习,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设计意图: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师备)多媒体课件。

  2.(生备)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与生一起空写"光"。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看课件(动画),注意听、注意观察。

  3、再听读,自己可小声跟读。特别要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5、(课年展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看课件,齐读第四段)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看课件)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四、练习(课件出示)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

  ①把小朋友拽出来;

  ②在缸里,拉他出来;

  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

  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7

  【教学设想】

  《司马光》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

  ⑵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 二 课 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司马光》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情分析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借助注释和图片,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图画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学会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师: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个具有美好品质的人

  2.教师板书课题

  3.师:请大家拿出右手跟随老师的书写笔画进行书空,一笔横折钩,二笔短横,注意起笔要超出第一笔的起笔处,落在中竖线,压着横中线和竖中线和上面的短横对齐写一个小小的口

  4.师:我们要想写出漂亮的字体就要遵循书写的要求(屏幕显示书写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带着这些要求,按照老师刚才的提示在田字格里写一写这个半包围结构的生字吧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拍照上传用PPT投影,请学生起来点评

  6.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7.师:读得真响亮,司马光就是咱们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你们猜猜他姓什么(学生回答)

  8.师: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百家姓(课件出示《姓氏歌》)

  9.集体朗读(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10.师:同学们一个字的姓氏我们称他单姓,像诸葛,东方,这样的两个字的姓氏就叫复姓,司和司马作为单姓和复姓都出现在《百家姓》,刚才回答司马的同学,恭喜你答对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姓司马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当然,还有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课件出示课题和课文)

  11.师:这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相比,有不同之处吗(课件提示:1看语言和现在说话是否相同2看字数,生明确语言不同,字数很少)教师明确,这种和现代文语言有区别,文字更简洁的文章我们叫它小古文(文言文)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师: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读一读自读提示?(指名读出自读提示)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到102页,带着这些要求自由地读两遍吧!

  2.师:已经读了两遍的同学请你们举手告诉老师(师环顾全班),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给大家读来听听,请你们听仔细每个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课文,师范读一遍)

  3.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啊!接下来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课文,将“庭,瓮,跌,没,皆,弃,持,迸”用红体字标出来)

  师:这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一下这几个字?(指名当小老师拼读)

  课件出示其中三个后鼻韵母的字

  师:刚才大家拼读的时候这三个后鼻韵母读得好极了,谁愿意给大家再读一下(不够好,来,跟着老师读一下)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这几个字里面躲着一个多音字,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明确“没”)

  课件出示没的两个读音以及释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结合释义选择这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指名把正确的读音带到句子里读一读)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来,我们这一组同学开小火车读出这八个字吧

  4.(课件出示课文:在“戏于庭”“登瓮”“足跌”“没水中”“皆弃去”“持石”“水迸”下方划上蓝色横线)

  师:请大家自由练习读读这几个划横线的短语

  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我们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读看吧

  5.师:大家现在都已经读准了字词,对读好句子就更有信心了,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们肯定比第一遍朗读时有了明显的进步

  6.(课件出示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来,请看大屏幕,我想邀请一个同学和我读一下这两句(指名和老师逐一朗读,学生先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和我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学生读得也很有节奏感可以说:老师觉得他读得棒极了,除了字音标准,你们还知道老师为啥夸他吗)

  生回答:语速,快慢等

  师:文言文的诵读像我们的乐曲一样,是有节奏的,所以要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请大家根据停顿自由读一读这两句

  师:谁再来为大家读读这两句(指名两生读)

  7.(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符划分的课文)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有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8.课件出示蓝色和红色两种字体的文言文原文

  师:你们越来越棒啦,下面我来找一个合作伙伴,我读蓝色部分,你读红色部分

  师:你和老师配合读得真有默契,奖卡送给你,下面大家和同桌像我们刚才那样一人读一句自由练习一下吧!

  师:大家练习得怎么样啦?谁能和你的伙伴合作诵读一下呢?(指名2对同桌合作读,随机发放奖卡)

  师:刚刚两对小伙伴读得都很不错,我想请全体男生和女生合作一次,让老师看看男生女生谁更棒

  9.师:我们班男生女生读得都好极了,既有节奏又有感情,像乐曲一样动人悠扬,不如我们找一首古典乐曲,在曲声中感受传统文化文言文的吧

  三、合作探讨,自悟文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文中插图,联系前后文试着了解故事大意)

  1师:同学们在音乐中读得真美啊!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来做个“连连看”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五幅图和文字)

  师:请同学们看看,每一幅图片都有它的朋友,你能帮它找到吗?

  (指名连线,完成游戏)

  2师:游戏做好了,我们来了解一下故事内容吧

  3(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一句话)

  师:老师给大家开个头吧!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做游戏,咦,同学们,你们猜老师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庭院里做游戏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注释)

  (课件出示剩下的四幅图和相关语句)

  师: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诗和文言文,请大家结合注释和图片四个同学一小组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等一会儿请你们派4个同学根据剩下的`四幅图谈谈文言文的故事内容

  4(逐张出示图片,文言文以及注释,课件上把注释嵌入文言文)指名4个同学结合图片和注释讲故事,教师相机鼓励

  师:请你看着第二幅图告诉大家玩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指名讲图二)

  师:天哪,有孩子落水了,小伙伴们什么反应呢,来,你来给大家说说(指名讲图三)

  师:这可怎么办呢,谁来说说接下来出现了怎样的转机(指名讲图四)

  师:谁能说说故事的结局呢(指名说说图五)

  5师:你们真的棒极啦,结合注释和图片就能说出这个文言文小故事了。这次老师想要对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五幅图连在一起讲一讲,而且还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故事大王评价标准:声音响亮;叙述完整;有感情)

  师:自由地试试吧,我们一起期待故事大王的出现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指2名讲故事)

  师:你们觉得他们说得好不好,根据屏幕上的评价标准说一说(相机给故事大王和评价者发放奖卡)

  四,夸夸司马光

  师:幸亏司马光及时相救,落水的孩子才得救了,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夸夸司马光呢?

  生回答:乐于助人或机智勇敢,聪明冷静等(教师相机提炼并板书)

  五.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美精神美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文言文,领略了文言文的韵律美,司马光的品德美,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曲声中大声诵读吧(师生齐读)

  (播放音乐,齐读课文)

  六.课后拓展,激发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懂得借助两种方法去了解文章内容,你们知道是哪两种方法吗(集体回答并板书看图片看注释)

  师:我们可以借助这两种方法了解更多的文言文内容。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司马光长大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历时十九年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幼年热爱学习是分不开的,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请大家课后运用看注释和看图片的方法了解一下文言文内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司马光》教学设计10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

  (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⑶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⑵ 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⑶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⑷ 你准备怎么读?

  ⑸ 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⑵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 小组内练渎。

  ⑷ 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⑸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⑵ 试着做司马光砸缸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⑶ 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⑷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⑸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 聪明勇敢的孩子)

  ⑹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22.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当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暂停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鼓励,从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音的,并对帮忙纠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励。如果这个学生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认识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慌张、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仔细读读课文,聪明机灵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13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摘自《宋史》,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

  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因此,讲故事适宜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

  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1.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借助一定的条件复述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借助注释说说古诗句的意思,这些训练,学生也已有过多次的实践,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对了。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二)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司马光是谁呢?(PPT出示司马光的图片,简介复姓司马和司马光。资料见《教师用书》。)那么,课文讲述了司马光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他的什么美好品质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导语: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在语言上,与我们学习的其他课文有所不同,但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读到的古人的名人名言是相同的,比如,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读懂古诗和古人的名人名言的方法来读这篇课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借助注释,思考: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说。)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司”“持”。

  (3)“跌、弃、持”口头组词。(注意引导组与课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词)

  (4)PPT出示会写字词“庭院、登山、众多”复习认读。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其中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事情。

  2.小结:这篇文言文课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完整清楚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事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初读这篇课文,同学们借助注释,就粗知了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并把课文读正确了。

  三、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但是,这篇课文的朗读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朗读有什么异同?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谁还记得朗读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注意什么的停顿吗?(指名回答。预设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对了,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子中间以词语或短语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的要求与我们学过的课文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差异,所以读起来,会感觉又不一样。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感觉。

  出示任务:留心听老师朗读课文,在课文停顿的地方画上“/”。

  用较慢的速度朗读两次,朗读的停顿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反馈指导。

  PPT出示朗读的停顿,订正是否这样画停顿。

  3.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跟老师读课文。

  用较慢的速度带读两次,再用正常速度带读一次。

  4.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指名二、三个朗读后齐读课文一次。

  6.出示任务:对比以前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停顿,同桌交流一下,这篇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什么不一样?

  7.反馈指导。

  预设:

  以前课文句子中间的停顿是没有一个字就停顿的。

  四、了解句子意思,通顺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导语:以前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都是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汉语言多是使用双音节词语或多音节词语,即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组成的词语,朗读时候,句子中间的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停顿。但是这篇课文朗读起来,句子中间的停顿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呢?我们把课文的句子变成现代的语言,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出示任务: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说一句意思后,PPT出示意思;与课文句子比照着朗读。)

  预设:

  群儿/戏/于庭:(司马光和)几个同伴在庭院玩游戏。(板书:戏于庭)

  一儿/登瓮:有一个同伴爬上大瓮。(板书:登瓮)

  足跌/没/水中:失足跌入大瓮沉没在水里。(板书:没水中)

  众/皆/弃去:其他的同伴全部不管跑掉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举起石头击打大瓮使大瓮破了一个大洞。(板书:持石破之)

  水/迸:(大瓮里的)水涌了出来。

  儿/得活:那个同伴得以活命。(板书:得活)

  提问:了解了句子的意思,通过比照着朗读,你知道为什么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吗?(指名回答。预设: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是因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语。)

  3.小结:是的,文言文多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即很多单音节词,因此朗读文言文,除了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格外留心句子中间的停顿,以词语或短语做停顿单位,不要读破句子。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你能不看着停顿,能正确通顺流利朗读课文吗?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朗读,师生评议。

  5.导语:刚才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好像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大家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出示任务:背诵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6.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背诵,师生以词句间停顿为重点评议。齐背诵一次。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背诵课文

  指名和齐背诵。(板书:第一课时板书)

  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一)复习句子意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了课文句子的意思,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逐句说,PPT逐一出示。(预设见上一课时。)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导语: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就能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了。在这个基础上,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出示任务:在读懂课文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1.要补上故事发生的时间;2.讲故事时可用动作助说话。)

  个体操作。

  2.(PPT出示听故事交流要求)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推选代表在班上讲。

  听故事交流要求:(1)留心听,评议标准: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2)哪些地方可以讲得更好些。

  小组代表讲故事,师生评议交流。

  (三)感悟课文主题

  1.导语: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了这个故事。那么,你认为这件事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

  出示任务:用句子“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从“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体会出来的。

  3.小结:课文用三十个字,就把司马光砸瓮救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写完整,写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三、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1.导语:三十个字,就把事情讲述完整,那么,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提示:小组长注意小结,并代表发言。)

  2.反馈指导:

  预设:

  (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3.小结: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在语言上,与我们现在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大多数词的意思与现在的基本相同。不同的一般有:(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四、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知识能力点见教学过程中的导语和小结)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例:“庭”,里面是建字底,不是走之底;“登”,右上部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见第一课时

《司马光》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读好停顿,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体会人物品质。

  3.掌握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默读单元导语,看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美好的品质)

  过渡:同学们,我来说一段话,考考你能不能听懂,好吗?(吾姓为刘,乃河北人士。爱静亦爱动,运动、音乐、阅读皆为所好。)这就是古时候人们写文交流的方式,叫古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跟老师数空写课题。(可相机讲解“司”的写法:半包围的`字不要包得太严,“一”和“口”向左稍稍露出)

  (二)活动一:读停顿。

  1.试读:学习古文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把停顿读好,请大家借助拼音读一读这篇小古文,读准字音,试着读出停顿。

  2.过渡:同学们都读完了,来,读给大家听听。(出示课文停顿,再次练习,熟练掌握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活动二:读理解。

  1.过渡:这篇小古文你能读懂吗?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借助文后的注释或者猜读,同桌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全班交流,预设句子:

  (1)足跌没水中(“没”的意思是什么?怎么“没水中”的?)

  (2)瓮(图片区分“瓮”与“缸”,知道“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3)儿得活(什么叫“得活”?用哪个词更合适?“得救”)

  3.再次自主练习讲故事,全班展示。

  4.原文、译文对照,从字数上感受古文的“言简意丰。”

  一群小孩儿在庭院里玩游戏,其中一个小孩儿登到大瓮上面,不小心跌了进去,就要被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儿都吓得扔下他跑了。这时,只见司马光从地上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只听“哗啦”一声,水瓮破了,里面的水流出来了,小伙伴得救了。

  (四)活动三:背诵课文,议品质。(这篇小古文大家都读懂了,那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说说理由。)

  群儿(),一儿(),足跌(),众(),光()

  破之,水迸,儿()。

  (填空试背诵,去掉辅助背诵)

  预设:他机智,危机时刻想到了最好的解救办法;他仁义,没有弃伙伴而去;

  他勇敢,敢想敢做等。

  (五)总结本课学法:本节课我们就是用这样“一读停顿,二读理解,三读思考”的方法读懂了这篇小古文,感受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六)整合阅读《人与自然》第59页《司马光》。

  1.过渡:司马光小小的年纪,为什么会有这样让人敬佩和赞叹的仁义和智慧?让我们从另一篇小古文中去寻找答案。

  2.出示学习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篇小古文,说说司马光为什么具有这些优秀品质?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们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读停顿,二读理解,三读思考,学习这篇小古文,思考:小小年纪的司马光为什么具有这些优秀品质?

  3.全班交流。(司马光具有这些美好品质是因为他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他的仁义、勇和智慧是从书中而来。)

  结语: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具。)请大家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希望同学们像司马光一样做一个仁义、智慧、勇敢的人。(齐诵结束)。

《司马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10-12

《司马光》教学设计02-27

司马光教学设计02-02

司马光教学设计04-12

《司马光》教学设计10-01

《司马光》教学设计04-06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05-29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06-01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06-03

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