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

时间:2024-06-23 08:04:3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游戏,让幼儿获得玩矛和盾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培养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3、使幼儿懂得安全游戏,进一步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玩具矛和盾人手一副。

  2、音乐磁带“功夫”;“雪花和雨点”,录音机一台。

  3、对矛和盾有一定的了解。

  4、小头盔每人一只。

  活动过程

一、老师播放音乐“功夫”幼儿跟着老师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二、出示玩具矛和盾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通过老师讲解让幼儿初步理解矛和盾是我国古代战争时用的武器。

  四、幼儿游戏“有趣的'矛和盾”

  1、两人一组一人拿矛一人拿盾自由游戏。老师指导幼儿一人用矛攻击一人用盾保护自己。

  2、两人一组各拿一副矛和盾合作游戏。播放音乐“功夫”增加游戏乐趣。老师指导幼儿游戏时一手要用矛攻击对方同时另一手要用盾保护自己。提醒幼儿不能攻击对方脸部,增强安全意识。

  3、每人戴好头盔继续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向对方冲击进行游戏。

  4、分组请客人老师和自己玩游戏。

  五、放松游戏:“雪花和雨点”。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2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寓、矛、盾、誉、吾。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交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成语包含的道理。

  4.以此积累词语,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聆听、想象等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启迪智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词义,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讲授、讲解、讨论、模仿、运用、回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文本资源与现实联系点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沟通

  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听讲,踊跃发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节课。

  二、回顾、朗读、揭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文?

  2.幻灯片出示古文《学弈》。朗读提问:古文中包含了哪个成语?学生回答后小结:希望同学们上课也要这样专心致志。

  3.体会“弗”:弗若:不如;弗许:不允许。你还能说两个带弗的词吗?(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则有趣的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古文。(板书课题:25.矛与盾)

  三、学习《矛与盾》

  1.出示幻灯片:题目、图和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学习目标)。

  3.看图:说说图上内容,小结。

  如果想查找更过相关资料,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谢谢合作!

  4.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

  5.朗读课文:A、范读;B、试读、指导、幻灯划出节奏、自由读;C、齐读,小结朗读情况。

  6.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寓、矛、盾、誉、吾;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学习“矛”,可以提问“课文中的那个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气吹一番呢?”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C、书写这些生字。

  7.体会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声讨论;B、幻灯逐句出示古文,讨论、理解或表演,再幻灯出示句意;C、齐读译文。

  8.拓展语文思维空间:A、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B、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特别要注意两部动画片的不同之处。C、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呢?相信你说的比动画片上的还好,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小片断。D、自由发言,小结,幻灯出示译文朗读。

  9.运用和体会寓意:

  A、提示:读和这则寓言看了动画片后,大家会觉得好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似的好笑事。

  B、幻灯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教室内人声鼎沸。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2)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3)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4)一边跟人家说减肥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天天大吃大喝!

  (5)告诉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6)天天说开阔学生视野,但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7)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8)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发动战争。

  (9)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13)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14)他一坐下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他哪里还睡得着呢?

  (15)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16)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17)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C、讨论上面的句子谈谈体会。

  D、幻灯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读。

  自相矛盾的王叔(徐敏琳)

  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我背着书包悠悠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伴随着马达声,身后传来一声呼唤:“琳琳,上来坐车吧!”一辆摩托车驶到我的身旁,原来是王东的爸爸送他上学。我谢绝了王叔,他们便开着车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盏红指示灯亮了起来,可王叔却硬是冲了过去……

  看了这,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东家,王叔带回一本交通安全画册,里面许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王叔还给我们讲交通常识和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他说:“过马路时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王叔理应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可是他说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这样,不但不会给周围的人做出好榜样,而且会给人们带来更坏的影响。

  难道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吗?

  E、小结:看了这么多的实例,你能总结出《矛与盾》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F、幻灯出示练习题,填空再幻灯出示答案: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矛与盾》是一篇古代()故事,故事中包含的成语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10、拓展练习:

  A、这个人能不能卖出去他的矛和盾呢?

  B、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卖出去吗?

  C、讨论各持己见,小结,幻灯出示《新自相矛盾》朗读。

  新自相矛盾

  那个人什么也没卖出去。他想:今天一无所获,回到家我该怎么说啊!哦,对了!有主意了。他扛着矛和盾回到家。妻子问:“叫你别吹你非吹不可,看,什么也没卖出去吧?”“我虽然没卖出去,但我有了个好主意,你要帮助我,明天你去西城卖矛,我去东城卖盾,怎么样?”“那饭谁做呀?”“我们可以出去吃啊!”“但是……”“就这么定了。”第二天,他俩分头走了。妻子在西城喊:“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盾都戳得穿!快来买啊!”丈夫在东城喊:“快来买啊!我的盾坚固的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天没黑,他俩就把矛和盾卖光了。妻子和丈夫非常高兴,一起去餐馆大吃了一顿。他俩异口同声地说:今天过的可真愉快啊!

  11.朗读原文,背诵,积累词语。

  12.再看动画片《自相矛盾》。

  四、作业

  1.把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记录下来。

  2、用自己的话把《矛与盾》这个故事写出来。注意写活卖矛和盾的人吹牛的情形。

  3、给卖矛和盾的人出个好主意,让他锋利的矛和坚固的盾快点儿卖出去。并写下来这个好主意与同学们分享。这可是智慧哦。

  4、课后与好朋友一起表演卖矛和盾。并把表演经历写下来。

  (可以任选一题也可都做。看你喽!)

  5.读读写写: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6.改一下下面句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前后没有抵触:

  A、教室内人声鼎沸,笑声轰鸣。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B、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宇:“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C、不努力学习未来成为一名知名的科学家。

  D、一边跟人家说减肥需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一边往嘴边塞东西!

  E、告诉孩子做人不能说话不算数,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F、天天开会说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可是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G、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H、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在发动着战争让世界不得安宁。

  I、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J、我们班基本上有一半同学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K、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L、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M、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N、一边说自己的矛锋利无比,一边说自己的盾坚不可摧。

  O、劳动了一整天,他实在太累了,一坐下来,他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是,他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哪里还睡得着呢?

  P、清明节那天,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了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Q、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R、新学期开始了,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3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中拿了两样古代的武器,你们知道这长长的叫什么吗?(矛)那圆圆的叫什么?(盾)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盾又用来干什么?(相机板书:进攻,自卫)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矛而没有盾,会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盾而没有矛,又会怎么样呢?现在就有一种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样进攻也能像盾一样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书:坦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其它同学吗?(自由说)

  3、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要提醒大家读好。(出示词语卡片,带读)

  4、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齐读课文。读完了,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矛可以进攻,盾可以防守。发明家为什么还要去发明坦克呢?书上是如何介绍的?着重指导“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同桌之间用动作演示。一手拿书当盾,一手拿笔当矛。

  3、就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那对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对盾的不满,后来想到盾可以改变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好办法吗?

  6、发明家的主意确实很不错,盾经过改进成了一个“铁屋子”,发明家钻到了解铁屋子里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戳不破铁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比赛场上,对方见他缩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还会用别的办法来对付他!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7、是啊!这样下去发明家一点儿获胜的机会也没有!

  8、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理解句意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发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从洞里伸出的“枪炮”,可以进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讲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结:经过发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过渡:这辆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辆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

  3、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坦克是发明家根据矛和盾造出来的`。可它却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为什么呢?(板书:合二为一)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带橡皮头的铅笔的发明过程。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由此可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东西有它的不足之处,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动动脑,想想你想发明什么?

  2、想发明的写成一篇短文。

  五、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在这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好,被评为“朗读明星”、“智慧明星”、“积极发言明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明星”们的优点集合到自己的身上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加出色的。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4

  教材简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课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矛和盾的集合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坦克、左抵右挡”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同学们好!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矛和盾你们认识吗?能在图中找到它们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呢?那么集合这个词你们了解吗?谁来说说?

  二、初读感知:

  1、矛、盾它们是简单的集合在一起吗?读了课题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

  2、学生提问,教师归纳。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3、出示生词:检验: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熟悉文本,5、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受。

  1、回顾问题:了解发明家是发明坦克的过程。

  2、出示自学交流要求:(读,画、话,)

  3、生生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1)交流比赛场景。

  在读与情境中理解: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感受当时的紧张场面。

  (2)交流发明家的思考过程:

  在读中理清发明家的思路:盾太小——铁屋子——想进攻——开小洞——装轮子——成坦克。

  (3)交流坦克的大显神威,体会发明家智慧的力量。

  在读中烘托坦克的威力,进而体会集合的力量。引出道理。

  (4)收获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课堂拓展:

  1、回顾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思考:()和()集合成()

  2、综合实践作业: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矛"+"盾"的发明呢?

  五、总结课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只要我们遇到问题,去想、去做。想的不一样做的就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就不一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六、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发明家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坦克

  长处集于一身胜利者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相矛盾”这则成语。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幻灯片)

  2、同桌互读,把每个句子读通顺。(幻灯片)

  3、出示:楚国卖矛盾戳穿(幻灯片)

  夸口锐利坚固张口结舌

  对这些字的记忆和运用你有什么好方法或建议。

  4、试一试:()盾()矛锐利的()(幻灯片)

  5、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品读夸口话,理解矛盾之缘由

  1、齐读全文

  2、师:推销自己的产品,要尽可能展示产品的优点,本文商人卖什么产品?他是怎么推销的?

  理解“夸口”

  板书:我的矛我的盾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3、师:你了解矛和盾吗?(幻灯片)结合图简介矛与盾,在战争中,它们有什么作用?(矛:长矛,古代用于攻击对手的的盾;盾:盾牌,古代用于挡住别人矛的进攻。)

  4、你这个小商人是怎样宣传他的矛与盾的呢?(抽生读)

  5、小组竟读:

  (1)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吗?

  (2)为了突出矛的锐利,盾的坚固,他把矛与盾与谁比?

  (3)一般人买矛与盾都是成对购买,用来防守别人的矛与盾

  (幻灯片)他知道商品要打广告才能卖出去,他聪明,但他夸_________________,他不明智,所以,当有人围观的人问他________________,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那个人的表现是?这是什么描写?

  出示: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4)你认为,这个商人错在哪里?

  (夸大事实,前后抵触,考虑不周)

  (5)这个人的矛锐利,盾坚固,如此好的商品不卖出去,实在可惜,让我们来帮帮他修改广告词。

  小组讨论一下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五、教师总结。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师:生词卡片、矛和盾的图片、坦克的图片。

  2、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指一名学生讲《自相矛盾》的故事。(课前有布置)

  2、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图上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

  矛进攻

  盾自卫

  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指导写“集”。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能句子,多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3、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这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①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教师指导并范写“炮”和“攻”。

  3、其它生字由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师: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问题: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生自己先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二)、同桌互相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左抵右挡”。

  ②“如雨点般”说明什么?对比朗读,哪个句子好,好在哪儿?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对方的矛向他刺来。

  (引导学生想象:下大雨时,你打着一把小伞,遮住左边右边湿,遮住右边左边湿,这是因为-----?学生回答:伞太小啦!)

  ③师: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第二个“!”是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两个“!”,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第一句要带着感情来读,第二句要读出发明家的喜悦之情。

  2、过渡到第三自然段:

  师:盾大得像个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固然”是什么意思?后面加上一个表示转折的词“却”,即肯定了前面的,但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

  3、第四自然段:

  师: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①出示坦克图片,让学生指出哪是铁屋子,哪是枪口或炮口,哪是轮子,哪是履带?

  ②发明家把坦克造起来了,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提示,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小黑板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可是,对了,)

  4、第五自然段: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

  ①出示词语:合二为一。齐读。“一”指什么,“二”指什么?“合”又指什么?

  再读读这个句子。

  ②指导朗读。读好“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③合二为一的坦克为什么会这么厉害?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5、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②句子中的“谁”指的是谁?换成它所指的那个事物来说说这个句子。

  ③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胜利者?(比如铅笔加橡皮就成了带橡皮的铅笔、轮子加椅子就成了轮椅……)

  ④你想成为一个“胜利者”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胜利者呢?

  三、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写在笔记上,并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四、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7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

  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

  4、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8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2、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

  活动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两样东西吗?它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

  2、教师小结:这两样东西是古时候打仗用的武器。长长的,一头有锋利的尖刃的叫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这个椭圆的铁牌叫盾,它很坚固,是用来当住矛的。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后一致,不能对立。

  四、告诉幼儿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五、幼儿学说故事。

  1、幼儿自由结伴,自由讲述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事。

  六、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2、个别幼儿做动作,幼儿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活动反思:

  开学初,执教《自相矛盾》,原本信心十足,特意邀请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指导作课,但一堂课下来,却让我汗流浃背,面红耳赤。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

  1、先板书“矛盾”,让学生谈谈对矛与盾的认识。学生对说的很好。

  生1:矛就是古时的一种进攻的兵器,可称为长矛。

  生2:盾是古时战场上用来防御的武器。

  2、分别出示了矛与盾的图片,让学生从形态上更直观的认识它们。

  3、用矛和盾可以组成一个成语(自相矛盾),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一生很顺利的讲完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进行到这里,还是比较顺利,学生回答的也很精彩,但好景不长,我没有调控好课堂。

  文中有两句话是卖矛与盾的人说的,原句是这样:“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他说话的语气,我从夸口入手,让学生理解夸口的意思,学生说的很好,但我没有注意倾听,同时学生在读这两句话的时候,总是读不出夸口的味,这时我就开始紧张了,因为上课之前我也没有练过该怎样读,很想范读,可后面坐着那么多的老师,我一时头脑懵了,更不知道如何指导读好了。

  而接下来的教学,就很快陷入一种混乱状态,课前的预设完全打乱,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而脸庞不时有豆大的.汗珠流淌。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次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没能吃透教材,导致不能自如把握。二是对预设好的教学过程过于依赖,没能灵活地处理好生成的问题,不能把握教育契机,调控课堂的能力急需提高。四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表达的空间太少,更多的时间是在唱独角戏,牵领学生太多,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及表达欲望。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9

  【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二、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2.读音:坦,读“tǎn”,不读“tǒng”;

  持,读“chí”不读“cí”;兵,读“bīng”,不读“pīng”或“bīn”。

  3.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诗、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1至4自然段,想一想,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可以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

  2.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主要写的什么?

  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4. 小结: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三年级《矛和盾的》教学设计最新】相关文章: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1-31

《矛和盾》教学设计06-17

矛和盾教学设计06-12

《矛与盾》教学设计最新12-12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0-12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0-0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1-21

《矛和盾集合》教学设计05-1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3-0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