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8 08:04:2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欢乐颂》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乐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欢乐颂》教学设计

《欢乐颂》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1、当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欢快的旋律响起。

  2、欣赏完音乐,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的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个小游戏一猜人物。

  3、老师弹琴学生分别演唱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试着分析《欢乐颂》。

  5、进行两个声部合唱《欢乐颂》。

  6、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欢乐颂》来谈体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以及他的音乐。

  2、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体会到追求快乐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我们拒绝战争祈求和平。

  3、希望同学们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挫折。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两个声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欢乐颂》,并且通过欣赏和演唱来进一步分析和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钢琴、欣赏磁带、录音机、液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在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那欢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我们今天的课就在这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欣赏《欢乐颂》)

  一、讲人物

  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什么?

  学生:《欢乐颂》。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请看!我会给出不同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可以抢答)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在1782――1792年是他的创作的丰硕时期。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在1781――1787年谱写成的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第三个条件:在1787年的时候他访问维也纳,莫扎特听到他的即兴奏说:“有一天他将名噪全世界。”1792年他定居在维也纳。

  第四个条件:他曾先后师从于莫扎特、海顿、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和舒彭齐格等几位音乐大师。老师:同学们知道了么?

  学生:肖邦、李斯特、施特劳斯。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音乐家还真不少。你们再仔细想想。第五个条件:他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爷爷是是男低音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父亲是男高音歌手。他曾因恋爱失意而烦恼,影响到肝脏,致使听觉失聪。1802年他意识到耳病无法治愈时,曾经打算自杀,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克服了精神危机,写出了明朗的《第二交响曲》。

  学生:贝多芬。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他的作品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他就是《欢乐颂》的作者贝多芬。

  老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贝多芬,也欣赏了《欢乐颂》,下面来演唱《欢乐颂》。

  二、演唱

  老师:我给同学们弹琴,男生演唱低音声部旋律,女生唱高音声部旋律。

  学生:实践。

  老师: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学过的最富有的表现力音的`频率是什么?

  学生:65.4HZ...

  老师:对,同学们歌唱的声音就在这个范围,所以你们歌唱的声音是最富有表现力。也是最动听迷人的。下面你们就用你们最动听,最迷人的声音来演唱《欢乐颂》。

  学生:实践。

  三、分析作品

  老师:首先,来看一下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学生:欢快的,高兴的。

  老师:很好。它是个快板,全曲都体现了“欢乐”的主题。那么乐曲是什么调的?

  学生:G大调的。

  老师:音乐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

  老师:《欢乐颂》具有民族和通俗歌曲的特点,它既朴素又平凡。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下面我们就用欢快的节奏来演唱《欢乐颂》。

  四、二声部合唱

  老师:我来弹琴,你们唱各自的声部。(唱歌词)

  学生:实践。

  五、谈体会

  学生甲:《欢乐颂》让我感觉到今天快乐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

  学生乙:我以后会用这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六、总结

  老师:刚才两名同学说的很好。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希望大家都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挑战!追求快乐、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快乐时光,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的。我们要珍爱我们的地球,拒绝战争期盼和平。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的更辉煌灿烂!作业布置:

  1、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贝多芬的资料。

  2、预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本节小结:

  1、学生对贝多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学生能够用两个声部很好的演Ⅱ昌《欢乐颂》。

  3、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有能力自己分析作品。

  4、通过上课,应该让学生更明白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欢乐颂》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实质,提高自己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主题,增强鉴赏音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体会欢乐颂的音乐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音乐特点。

  难点:分析辨别音乐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用具

  PPT、欢乐颂曲谱

  四、教学设计

  (一)音乐导入,引入课题

  1、教师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示意学生在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举手示意,从而引入教学内容《第九交响曲》。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这个动机是一闪而过的,所以刚才很多同学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走进这段欢乐颂。

  (二)初听音乐,感知结构

  1、教师提问学生那么大家对《欢乐颂》了解多少呢?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的内容,并带领同学循着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的思路开始了解贝多芬的交响曲。

  (三)师生合作,探究欢乐

  1、欣赏第一乐章“寻找欢乐”

  学生聆听第一乐章主题,思考从这段主题中感受到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贝多芬最初的构思是在这里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他把场次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教师出示ppt展示原稿中的场次“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2、确认欢乐

  学生聆听第二乐章主题,思考音乐中贝多芬是如何确认欢乐,同时完成演奏乐器以及力度变化的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四遍重复,力度-由弱到强,音区由低到高,第一次在很低的音区,像一颗种子;第二次中提琴,旋律的重心起来了;第三次歌唱性的旋律;第四遍—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我将欢乐找到了,并运用合唱、乐队共同将欢乐推到高潮,采用的是主题重复的手法。

  3、发展欢乐

  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学生学生听到是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时间1842年5月7号,贝9首演的当天,有人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突然人声出来的时候,被惊呆了。在人的心里交响乐是交响乐人声是人声,在他的心中光靠器乐不能表达心中的感情,于是他将同期的诗人席勒的《欢乐颂》谱曲合唱队加上交响乐。创下纪录了的是人声的宣叙调,有怀疑有猜忌最后被化解了。

  教师担任男中音的旋律,同学们担任齐唱、重唱,在多声部重奏达到欢乐的高潮。

  感受变奏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变奏的创作。 4、升华欢乐

  教师播放第四部分升华欢乐,并提问“在这宏大的`乐思下,音乐并没有结束,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升华欢乐,看看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贝多芬活了57岁,在他事业高峰期,就没有了听力,那是多么可悲,可是他的理想,他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大家看歌词:“亿万人民拥抱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丨"这样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理想,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实现,但是在他的音乐中就已经实现了,这是晚年的贝多芬,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之后,超凡脱俗的神来之笔,这段圣咏,也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

  (四)小结作业,情感升华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既感受到了宏大激情的欢乐颂,更感受到了贝多深厚的创作功底,那么与贝多芬同一时期还有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引导学生课后去搜查相关音乐家的一些资料。

  五、板书设计

《欢乐颂》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平稳的节奏;

  2、初步学习看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贝多芬》的图片。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郊游》进场,请幼儿入座。

  二、练声活动:《问好歌》、《许多小铃铛》要求:

  1、引导幼儿发音要轻快、跳跃、清晰、自然;

  2、提醒幼儿认真倾听琴声,跟着琴音的强弱和谐地用大小的声音演唱。

  三、欣赏乐曲《欢乐颂》:

  1、组织幼儿共同回忆郊游时所见到的景色,引出歌曲名称。

  2、请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并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内心的感受。

  导语:A、你刚才听的音乐的名字叫什么?

  B、你能听出这首曲子的速度是怎样的吗?(平稳的、缓慢的??)

  C、你听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欢快的、悲伤的??)3、再次播放乐曲请幼儿欣赏。

  导语:听着这音乐让你好象看到自己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事情?

  四、学习歌曲《欢乐颂》: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看图自己编出歌词;

  2、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1)引导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歌曲,进一步了解歌词内容;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的节奏,完整学习歌词;导语: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郊外的景色吧!——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 /树上小鸟/吱吱在叫/河里小鱼/尾.巴摇—— /花儿点头/草儿弯腰/欢迎小朋/友们到——/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 ‖

  3)鼓励幼儿分句用体态节奏表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幼儿学唱歌曲,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1)用“啦”“呜”代替歌词第一遍学唱;

  重点: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半的幼儿用象声词“啦”音、另一半的幼儿用“呜”音演唱,熟悉旋律。

  (2)结合图谱,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3)随音乐,让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中图片的内容及图片的大小学习强弱的节奏,并认识图谱中“小兔”跳跃、“糖葫芦”连贯、“喇叭”放声唱的符号,要求幼儿初步学习根据符号演唱。

  如: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是很快乐的!那我们唱得响亮一些。

  五、启发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表演唱:

  1、鼓励幼儿用活泼、欢乐的感情演唱,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自由表现歌曲内容。

  2、分组演唱:将幼儿自然分成两组,并观看图谱,在教师的提示下,初步尝试轮唱和接唱,培养幼儿在集体歌唱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如:男生唱歌词,女生用“啦”音伴唱。女生唱歌词,男生用“呜”音伴唱。

  注意:引导幼儿努力保持声部之间音量的均衡和协调。

  六、迁移运用——介绍作者贝多芬:

  教师出示贝多芬爷爷的图片,告诉幼儿贝多芬爷爷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写出许多著名的乐曲。今天这首好听的乐曲就是贝多芬爷爷写的。

  七、复习歌表演《兔子和狼》律动出室。

  八、活动延伸:

  将音乐磁带和图谱彩印后分别置放于音乐区,鼓励幼儿继续随音乐伴奏和图谱,进行歌曲的创编和舞蹈表演活动。

  活动评析:

  在新歌教学的音乐活动中常常发现,传统的老师教唱,幼儿跟学的方法枯燥、乏味,幼儿不感兴趣。且对歌词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本次活动中,教师把握幼儿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图谱,运用形象图谱教学,不仅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及身体的.参与,而且通过图谱的视觉效果,更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了解歌曲的节奏、音节,从而又快又准确地掌握新歌,感受歌曲的美。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本次活动中,教师按照这首名曲原来的强弱进行处理了。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棒!很响亮,那我们帮唱得响一些,那我们肯定是很快乐的。老师很好的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老师处理的要求唱,活动的教学目的在游戏中也就顺利的完成了。而相反,如果教师只是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音乐中的强弱概念的,也许他们会把老师的要求颠倒或搞错。

【《欢乐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欢乐颂》教学设计05-09

《欢乐颂》教学设计精选8篇11-18

《欢乐颂》教学反思10-06

欢乐颂教案02-28

欢乐颂作文01-27

《欢乐颂》教案02-10

欢乐颂经典台词10-07

《欢乐颂》里的重男轻女10-07

《欢乐颂》教案(精选20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