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7-01 18:48:0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本站。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本站,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本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本站”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本站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2

  学习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语: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板书课题,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出示司马光图片,学生简介)。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朗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4、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师小结:观察图画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注重详略得当。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相机学习词语:

  古时候(轻声)一口水缸一不小心举起使劲砸破得救假山

  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试着用这个词语说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师总结学法: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课文读好。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别的孩子是怎么表现的?(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读这句话。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想自己曾经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害怕的感觉?试着读出来。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敬佩、赞叹的语气)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说说)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3、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 、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4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在这行为对比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显露了出来。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一定要降低难度,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简单地讲述“司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对朗读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着老师读出正确的词句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语气、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从中段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感受不同

  1、揭示课题,学写“司”字。今天,我们的教室里也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就是——司马光。司马是一个复姓,他姓司马,名光。指导写“司”字,三笔起笔成一条斜线。

  2、联系旧知。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交流:如爱读书,很聪明,支持编纂《资治通鉴》。联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3、感知特点。(出示古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这篇古文跟平时学的课文哪里不一样?交流:短小,难读难懂。

  4、学习注释。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注释?今天学古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请教注释这个不说话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初读正音。至少试读两次,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相机正音。

  2、指导难读字。关注两个后鼻音的字:瓮,迸。借注释、看插图理解“瓮”,了解瓮和缸的区别。

  3、指导朗读。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要求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出味道

  (一)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汇报交流,划错了的同学赶紧改过来。对的小朋友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交流: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二)读出拖音

  1、拖音地读。部分音节适当拖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摇头晃脑地读,入情入境。

  四、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随机交流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据字形理解“跌”。

  (2)联系生活理解“庭”“群儿”。什么是庭?你家有庭院吗?你的庭院里有什么?课文的庭院里有什么?群儿是什么意思?拓展群山、群鸟、群马。这个群儿里边里都有谁呀?交流:司马光、掉进缸里的小孩子,司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群儿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哪个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戏?在庭院里嬉戏叫戏于庭,在树林里呢?在公园里呢?在水池里呢?

  (3)指导写“登”字。

  2、文白对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话你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来说本站当中的句子,你们就说小古文当中意思和它一样的相对应的句子。

  (二)第二句话: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同桌合作贴一贴。文白对照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拿出抽屉里的学习纸,同桌两两合作,把小古文当中的句子贴到和本站意思相对应的地方。上台汇报交流,说说理由。

  2、师生合作读一读。教师读现代文,学生读小古文。

  3、理解“弃”字。众是谁呢?就是群儿吗?全部都在里面吗?司马光也在里面吗?一个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瓮里,他们在干什么?哭,丢下缸里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去找大人来救命了。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跑了。丢下他,其实就是哪个字“弃”。

  4、聚焦司马光的行为。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交流:光持石击瓮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击瓮破之。在这里,“之”是指什么?持石击瓮破之,之就是“瓮”,(手拿碗)那持石击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击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墙壁)持石击墙破之呢?——墙。总结:呀,这个“之”字可真有趣!以后咱们在读文言文时还会经常读到它。

  6、小朋友们,现在这个小古文你读懂了吗?你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己试试看,然后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五、总结学法,尝试背诵

  1、总结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还用了借注释、看插图、联生活、文白对照、演动作的方法来读懂小古文,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方法。

  3、背课文。现在你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来,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试一次。自己试试看。

  4、写字指导。接下去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课堂作业本,开始写字,先把我们课内指导过的这几个字写起来。课堂作业本,写字:登、跌。还没写好的带回教室写。

  作业布置:

  晚上回家以后把这篇小古文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要求,一要背正确,二要背出记节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还会摇头晃脑地背,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继续学习

  1、回顾背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谁能背一背?

  2、回顾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自;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司马光;2~3人演“众皆弃去”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依据课文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师演中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1)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司马光都演得对不对?依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准确从中感受到这篇小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没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没”:司马光:“持一击一破”)

  采访众人: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惊慌害怕、没有办法、想找大人帮忙等)。

  采访司马光。司马光,你呢,你慌吗?那你也太镇定了,人都掉水里去了。你怕吗?真的不怕吗?我可是很害怕的。你为什么不跑啊?(预设救朋友,是呀,时间就是生命呀,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险。你真勇敢,讲义气,聪明等)。

  (2)说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机智、勇敢、讲情义等等。

  3、链接相关资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补充资料,组织讨论:说一说你对司马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交流: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应对、机智果敢的特点。

  三、角色体验,发展语言

  1、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很开就传开了,在京城和洛阳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读读看,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交流:在这以后京洛两地把这个故事画成了画记录下来。

  2、假如现在学校的文化墙也出现了这幅图,想让你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介绍,你会怎么讲这个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当的想象,让故事的来龙去脉听起来更清楚、更生动!自己讲一讲,将给同桌听一听,全班展示。

  四、补充资料,推荐阅读

  1、补充课外资料,扩充人物形象认识。

  交流:聪慧,爱读书。

  2、推荐阅读《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5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6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 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 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 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 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 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 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 小组内练读。

  (4) 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 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 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 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 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砸缸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砸缸的动作。

  (2)出示卡片: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砸缸。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8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05-29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06-03

(实用)《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09-27

《司马光》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10-22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3篇06-12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2篇06-12

《司马光》教学设计10-01

《司马光》教学设计04-06

司马光教学设计10-12

司马光教学设计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