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7-02 07:34:4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经典】《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

《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 示范朗诵

  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

  (一)解构诗句 分节鉴赏

  分解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分解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分解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设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提示: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解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

  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二)根据所讲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1、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主题思想)?

  2、本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诗人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七、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八、作业熟练诵读 领悟主旨

《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曹操简介

  三、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四、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千古名作——《短歌行》。

  五、朗诵

  把握情感:慷慨、激昂

  六、解读诗歌

  1、“对酒当歌”

  诗的一开始,诗人就提出了“酒”这个意象,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经学过哪些与酒有关的诗句,分别表达何种情感?

  闲适轻松时:(教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孤独寂寞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失意落寞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离别伤感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在《短歌行》中,曹操借酒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诗中有没有哪一个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忧”

  忧到了何种程度?(翻译相关句子)板书

  2、诗人在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对于人生短暂,许多文人都曾发出概叹,有人选择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人选择消极避世,那么,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他为什么也发出这种感叹呢?

  明确:功业未就

  4、想要实现这种建功立业的包袱,需要什么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要有贤才帮助。

  5、诗中有没有描绘贤才相聚的热闹场面?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诗歌。

  “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想象贤才归己时的热闹场面。

  6、群贤毕至是如此美好,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更加急切,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比喻贤才?

  明月、乌鹊(翻译这两句)

  7、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之后立即感叹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此刻,诗人忧虑的内容还是“人生短暂”吗?

  不是。此刻,作者忧虑的是“求贤不得”

  8、除了运用比喻来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还有哪些地方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

  作者此时,既是在感慨自己人生短暂,也是在概叹贤才人生短暂,同样功业未就,期望贤才们都一起来投奔自己。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

  同样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七。小结

  虽然这一首《短歌行》中,充满了忧伤的情调,但这种忧,是站在一个英雄的角度,国家的角度的忧,从这种忧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曹操:他有渴望同意的包袱,有招揽人才的坦荡胸襟,他的忧,是他手中的杜康酒不可解的。八、作业

  1、回忆与酒有关的文学作品,以“文人与酒”为题,写一则小论文。

  2、背诵全诗

《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

  (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

  譬(pì)如朝露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yōu)鹿鸣 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 (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

  (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

  (四)解释题目

  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

  (一)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

  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

  (二)品读

  师生合作,品析诗歌。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

  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

  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

  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

  (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

  譬(pì)如朝露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yōu)鹿鸣 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 (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

  (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

  (四)解释题目

  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

  (一)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

  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

  (二)品读

  师生合作,品析诗歌。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

  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

  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

  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过程:

  1、导入语:历史上的每一个著名人物都有人去评判,当然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作者,有的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的人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这个人确实是集英雄、奸雄、枭雄于一身,一个雄视古今的人物,同学们他是谁啊?(曹操)对!这个人就是曹操,在我们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另一部作品《短歌行》,来看看曹操的人才观是怎样的。

  板书:短歌行曹操

  2、作者:说起曹操,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也学过他的作品,那么就请同学来说一说曹操,好!同学们说的很对,说明老师以前讲的没有白讲,老师在明确一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品:《龟虽寿》、《观沧海》。

  3、背景:而我们今天所学的《短歌行》这首诗是写于建安十三年,当时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在赤壁之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向南飞鸣而去,曹操由此创作了《短歌行》。

  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读一读这首诗,明确字音并感受一下这首诗,哪位同学来读一下。首先我们来看标题《短歌行》,汉乐府的曲调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四字句就称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

  我们来齐读一遍古诗,短歌行1、2

  我们读完了这首是,我们能体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我想问同学们,我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忧。文中直接表现“忧”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诗句分析思考曹操在“忧”什么?

  1)“对酒……去日苦多”译。引导

  明确:忧人生苦短,功业未成

  人生苦短,人生就如同朝露一样易逝(比喻)

  诗人只有借着杯中之酒来消愁解愁绪,那么我想问同学们,就真的能为诗人消愁么?

  不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那么什么才能真正消解诗人的愁绪啊

  人才,我们接着看

  2)青……笙

  忧人才难得,贤才难得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有贤才的辅助,曹操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慕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表姑娘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曹操将此句嫁接到这里,实际上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之情,运用了“用典”这一艺术手法

  用典:指在诗句中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任的成句,故事

  作用:言简意丰,以少胜多,富有书卷气

  3)“呦呦鹿鸣……鼓瑟吹笙”这一句诗人又假设人才如果来了,自己将热烈欢迎的场景

  好,我们同学齐读第一节,注意读出“忧”的情感。

  第二章的一开始诗人看到了明月,不由的“忧”从中来

  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经时讲过,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诗人在此处用明月比喻品行高洁的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之心,那么请问:为什么曹操如此渴求人才

  思考半分钟

  案:前面我们说到时间的流逝使曹操充满了紧迫感,但真正忧的并不仅仅是岁月的流逝,曹操知道时不待我,靠自己的个人努力是难以实现心中的“治世之梦”,所以要依靠人才,但人才如天上的月亮一样难求,所以曹操才会在这个问题上苦苦追求。

  而接下来的四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是诗人想象贤才归来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如《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

  “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

  “契阔”久别重逢。“”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

  这四句是: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人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忧思不绝,仰慕贤才。

  最后八句同样运用了比兴和用典的手法

  先用比兴的手法,“乌鸦”比喻“贤才”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接着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对贤才抱着来者不拒的态度,最大限度的接纳贤才,并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的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点拨学生注意,是人情感的变化)贤才择主,天下归心

  齐读整首诗

  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他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当中,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表达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本诗。

【《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短歌行》教学设计优秀05-28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02-25

《短歌行》教学设计10-30

(通用)《短歌行》教学设计12-27

《短歌行》教学设计范文10-19

《短歌行》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10-30

关于《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10篇)08-08

《短歌行》教学反思10-06

《短歌行》教学反思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