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6 11:06:4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北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京》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感受老人热爱劳动的精神、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老人的语言。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武夷山、天游峰的资料。

  一、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2、检查读音

  3、重点朗读:颇 循 棱 豁

  4、朗读课文:四人小组采用拉火车的形式朗读一遍;再请一小组朗读展示。

  二、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的情感 。

  1、指名读课题后回答:根据课题说说课文属于哪一类文章?(人)它写的是哪儿的什么人?(在这儿把老人的样子让学生找到)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天游峰?

  2、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作者在描写这位老人时,重点描写老人的什么?(语言)教师可以补充还有(神态)

  3、自学:划出描写老人语言及神态的句子,体会老人为什么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4、交流:

  重点:语言————“不累,不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开怀大笑。

  感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理解过程中,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练习,]

  2、请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评议再朗读。

  四、 课堂小结。

  1、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2、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怎样描写人物?

  五、作业。仿照这篇课文,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北京》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6个新词,会写10个生字。能用部分词语说话。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词、学句,背诵课文,体会北京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很多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这对他们理解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难度,成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图片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你去过北京吗?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4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13个生字。

  2.认读6个新词。

  用图片或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

  3.把含有新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5.重点指导。

  矗、似、厦的读音。

  6.你认为@隆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央:第三笔为长横。

  优:右半部分为尤。

  城:左半部分为土字旁。

  7.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北京》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想:课前让学生向家长了解玻璃窗上的窗花什么样,怎样形成的。课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难点 学生很少见到诗中描写的景色。

  电教手段 课件 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美丽图画

  丰富多彩

  24、玻璃窗上的童话 轻轻描画

  美丽童话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效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你们见过冬天的'另一个美丽的景象吗?那就是开在玻璃上的美丽的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些窗花美不美。

  二、检查预习,指明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默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在小组中学习。

  四、交流学习收获。

  五、学习5个认读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集中说说。

  六、你看到过玻璃上的窗花吗?说说他们像什么?

  七、指导朗读,读出喜爱的心情。

  个人赛,小组赛

  八、积累词汇。

  轻轻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话激趣。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通过照样子写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北京》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7册6《李指针》

  二、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累”)及新词,认读5个字。

  2、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3、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3部分,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经过和结果。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一个略显沉重的问题:生过病吗?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个头疼脑热生病的时候。

  看过中医吗?为什么选择看中医?

  正是由于中药材来自于大自然,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再加上良好的疗效,所以中医得到了历代广大人民的认可和信赖。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叫什么吗?(《本草纲目》)

  这部医学著作的作者是谁呢?(李时珍)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书中是怎么评价李时珍的?(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书中是怎么评价《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伟大”是什么意思?(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不同一般。)

  教师导语:那么李时珍的“伟大”之处就是他不同于一般人,他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质,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行为,他做出的事业也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的“伟大”?默读课文,在书中划批。

  (二)交流感悟:

  品质伟大

  第1自然段:

  看到父亲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行医的志向。(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决心要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小而有志,为他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做出伟大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第2自然段:

  理解“鄙视”的意思。(轻视、看不起)

  行医受人鄙视,父亲不让他做医生,但是偷学本领。(为了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不怕被人看不起,不为名和利——品质伟大)

  第3自然段:

  ① 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病人负责的品质。)

  ② 理解“完善”的意思:“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③ 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读书。几个缺点?怎么看出来的?(分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不正确。

  ④ 想象这样的缺点会有哪些危害。

  (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误用药物的现象,给医生看病造成许多麻烦,病人也会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⑤ 这些都说明旧的医药书“不完善”,李时珍要编的书应该是:很全面、很详细、很正确,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完善”。

  小结:要想写出一本完善的中医方面的医药书,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细致的、繁琐的工程,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去编写,为什么难度那么大,还要下定决心去编写?(有了这样的药物书,不仅自己可以正确地使用各种药物为病人治病,其他医生也可以借鉴、使用,最终受益的是众多的病人。因此,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是一件造福于千千万万人的事。)

  过渡:通过刚才对前3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李时珍的品质是非常伟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从哪些行为、行动上能感受到他不同于一般人的伟大之处。看第4自然段。

  行为的伟大

  第4自然段:

  ① 积累经验。“积累经验”是指把经验一个个地收集、整理、保存起来。

  ② 亲自采药。

  一“不怕山高路远”,山再高,他也要上;路再远,他也要去。“不怕严寒酷暑”,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走遍了”这里指生产药材的名山他能去的都去了。

  小结:从“不怕……不怕……”看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祖国的名山大川多不多?谁敢说走遍了?李时珍做到了。——伟大,读

  二是说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钻进大山深处寻找药材,采集药材。

  小结:以山为家,凑合吃喝,条件艰苦,不畏艰险——伟大;读

  三是说他亲口品尝药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是药三分毒,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的著作真实可靠,常人做得到吗?——伟大。

  PPT1:

  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为什么向他们学习请教。(因为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当地出产的药材很熟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

  小结:李时珍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能够把千百人的经验,人民大众的智慧汇总提炼出来,前人做到了吗——伟大,读。

  (三)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这是行为上的伟大。他这么做就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的、详细的、正确的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在作准备。

  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李时珍准备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伟大精神。

  过渡:李时珍这么一个伟大的人,通过他的伟大的实践,最后终于编纂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书中评价这是一部怎样的书?(伟大的著作)

  (四)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呀?

  PPT2:他整整花了27年,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后来这部书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

  启发:透过这些数字你能想到什么?

  ① 27年──编写的时间长

  ② 一百多万字──所写的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祥实

  ③ 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包含的药物种类齐全。

  小结:透过这些数字,你们想想起在当时条件下,完成这样一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透过这些数字,我们能感受到李时珍这个任务身上伟大的品质。运用数字多有好处呀!以后的写作当中可以尝试运用。

  读

  ④ 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影响大,流传广,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联系收集的课外资料,说说《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再次体会数字说明的作用)

  PPT3:补充介绍《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李时珍身上品格上的伟大,行为上的伟大,还有他事业上的伟大,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以自己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为中国、乃至全人类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六)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点什么呀?

  启发:可以称赞李时珍伟大的品;可以结合《本草纲目》称赞李时珍的贡献。

  六、作业:PPT4

  1、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影片《李时珍》

  2、阅读语文读本第10课《夜宿破庙》。(师:你会对李时珍为了百姓不怕吃苦的精神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3、结合搜集的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伟大 完善

  不怕困难 不全面

  勇于实践 不详细

  不正确

  《北京》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发展性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教学准备:义勇军进行曲的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生欣赏歌曲录音。

  2、学生自由说欣赏录音后的感受。

  3、导语引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自己看书,听着录音机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卡片。

  4、同位互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读文整体感知内容。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学生边读边想、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

  2、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齐读最后一小节

  6、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7、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分组朗读、讨论:在交流自已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就自已喜欢的这小节谈谈体会。

  4、分组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听写词语。

  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北京》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2.能按笔画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书写本课生字。

  3.会读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良好的执笔、写字姿势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木禾米竹”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在按笔画记字的基础上,利用“木禾米”3个字是形近字的特点,采用在“木”子上加笔画的方法学习“禾米”,渗透“用熟字加一笔组成新字”的记字方法。

  2.通过扩展练习,巩固识字方法,扩大识字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读、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按笔顺写好“竹”字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识字(一),也学习了一些课文。你们通过学习也认识了许多的生字,今天我们一起再去认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好吗?

  二、探究性学习。

  (一)学习“木”

  1.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出示木)在哪见过这个字?

  2.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3.你们看这就是古时候的“木”(出示古代“木”)古老而聪明的炎黄子孙就是根据“木”的样子而演变来的(出示古树)

  4. 结合图说说字的意思。

  5. 用“木”组个词,出示词读一读。 困

  (二)学习“禾”“米”方法同上。

  1.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在哪见过这个字?

  2.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3.你们看这就是古时候的“禾”(出示古代“禾”)

  4. 结合图说说字的.意思。

  5. 用“禾”组个词,出示词读一读。

  (三)学习“竹”方法同上,也可以用竹说一句话。

  休息

  三、记住形,并书写。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木”字的?

  ①利用图与“木”的形 ②人身体“木”

  ③按笔画记,书81页 ④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应注意什么?

  ⑤师范写,生写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米”“禾”的?方法同“木”

  ①利用图与“木”的形 ②按笔画记,书81页

  ③熟字加一笔 ④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应注意什么?

  ⑤师范写,生写

  3.“竹”字的形

  ①竹由两部分组成,仔细观察两部分一样吗?

  ②按笔画记字形看书81页,用手书空,记一记

  ③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④师范写,生写。

  四、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二)第7课,老师希望你们能记住今天学习的这几个汉字,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五、作业。

  1.读一读81页。

  2.你知道“木”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吗?看谁变得新字多

  3.你知道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吗?和你的爸爸妈妈找一找记一记。

  教学反思:本课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堂中,在学生们认识了“木”字之后,进行扩词训练,用图片的形式进行扩句训练,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说话的质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田、人”两个生字的写法,能读准音,了解字义,记住形。

  2.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认读学过的几个生字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字。比一比看谁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

  三、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按笔顺规则写字 困

  出示禾 米 竹

  四、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做课堂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禾 米竹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北京》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六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说明了什么;了解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产生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兴趣和行动。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写制定的表格。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表格,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沟通 齐读这个词语

  1.谁能用沟通造一个句子?你认为什么叫做“沟通”?(使双方相互连通。)

  2.今天我们就不拘形式的谈谈怎样进行沟通。板书:漫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2.利用认读字表和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把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要向我们说明了什么?(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

  导:自然界的.动物是用怎样的方式与同类进行沟通的呢?人类又是怎样相互沟通的呢?

  三、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提示:

  1.按表格内容,边读课文边想一想、画一画,最后再填写表格。

  2.独立填写完表格后,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修改完善自己的表格内容,切记:所写内容要简练、明白。

  动物名称 沟通方式和内容 说明方法

  四、集体交流。

  动物名称 沟通方式和内容 说明方法

  游鱼 摇动尾巴、吐泡泡→表达感情 具体事例

  发光鱼 用发光的身体→吓唬猎者、打招呼 具体事例

  海豚 尖叫或小声叫→聊天 具体事例

  鲸鱼 唱歌→表示友好 具体事例

  小狗 撒尿→占据地盘 具体事例

  狮子 吼叫→吓走其他动物 具体事例

  猴子 露下排牙齿→表示高兴

  露出所有牙齿→表示生气

  皱起眉头→表示困惑 具体事例

  蜜蜂 跳8字形舞步→告诉其他蜜蜂上哪儿采蜜 具体事例

  人类 唱歌、写文章、绘画、跳舞、说话、笑、跺脚、眨眼睛、点头、挥手、广播、计算机互联网、广告、路标…… 具体事例

  比较

  注意:在交流人类的沟通方法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人类有这么多方便、快捷的沟通方法,你此时最想干什么? 激发学生与家人、与同学沟通的兴趣。

  五、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1自然段)概括写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

  第二段(2—6自然段)写海里、陆地上、蜜蜂与同类沟通的方法。

  第三段(7自然段)人类的沟通很容易,我们要重视与家人沟通。

  六、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熟读课文。

  《北京》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材解读及学情分析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作品,作者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赞同和喜爱。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2、学情分析

  进入六年级以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高了一个层次,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段落,学会了前后贯通的方法。据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计划采用“联系生活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小队汇报”的方法进行教学。

  3、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这也诚如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生活是唤起学生真实情感体验最好的老师。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体验情感便是本课教学的宗旨。

  二、教学目标、方法及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自觉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能力目标: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及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2、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法

  3、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北京春节习俗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4、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共话春节

  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

  2、教师谈话:“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伴随着一首欢快的旋律《恭喜恭喜》,我们又走进了新春佳节,寒假里我们刚刚过完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自由发言)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北京过一回春节,开心吗?(板书题目)

  3、简介作者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⑴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⑶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5、分清详略: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腊八除夕初一十五)

  三、课后作业:(选择喜欢的日子查找有关资料进行研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二、组建小队、合作交流:喜欢同一日子的同学组成小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小队汇报,感受春节

  (一)腊八队

  1、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2、指导理解重点句子:(课件出示图片以及文字)

  句子一:“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1)这到底是不是粥,为什么又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用了什么修辞?

  (2)资料补充:腊八粥起源于北宋年间。最早的发源地是我们河南开封,当时称为汴梁。一些寺院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会熬一种“七宝五味粥”赠给百姓。这种七宝五味粥被公认为是腊八粥的起源。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

  (3)引导朗读:

  教师创设情境: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

  腊八粥里面包含了人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将五谷丰登的景象浓缩的展示出来,所以老师说——

  腊八粥包含着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所以大家说——

  句子二:“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翡翠是什么?句中把什么比作翡翠?

  (2)指导朗读:怎么才能读出色味双美?

  (二)除夕队

  1、指名汇报。

  2、其他补充(比如年的传说)。

  3、重点理解:(出示课件)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1)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2)知识补充:如果真的有家人不能回家,人们通常回给他留下一个座位,摆上一副碗筷,象征着已经团圆了。

  (3)感情朗读全段。

  (三)初一队

  1、课件出示汇报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哪些风俗?通过合作交流,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老北京和我们现在过春节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没有创新呢?

  2、重点理解:正月初一的光景和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扳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

  (1)你从“铺户都上着扳子”体会出什么?(老舍先生生活的时代有很多生意人为了和家人团聚过春节是要关门停业的。)

  (2)对比感悟: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店铺春节不放假。比如说很多超市,就是全年无休,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让人们在春节也能购物逛商场,心情也就更好了。所以,那些坚持工作的人牺牲了自己的春节,他们是多么可敬。让我们齐声向他们道一声谢谢:“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你们辛苦了!”

  (四)正月十五队

  1、指名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正月十五的哪些习俗?

  2、谁能读一读写花灯的句子?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水浒传故事。

  3、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4、教师谈话:走在这样的大街上,看到这喜庆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5、朗读体会。(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师: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作家却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⑴课文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又是为什么?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五、全文结束:

  我们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这些历史悠久的节日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每一个节日都积淀了太多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正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之所在,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幅对联表明(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颂)

  关注热爱民俗文化(上联)继承发展民族遗产(下联)继往开来(横联)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播放《欢乐中国年》)

  六、作业设计

  1、课外拓展:搜集我国其他民族春节的民风民俗,并做好记录,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准备。

  2、小练笔:家乡的春节

  《北京》教学设计 篇9

  教材简析

  本课是“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教材由文字和插图两部分构成。文字部分,先是总体介绍了北京,然后提出了口语文际的内容和要求。可就北京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方面进行单项介绍,也可以进行概括的介绍。插图是颐和园的一幅图片,以优美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参与意识,突出学生交际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小导游介绍、小记者采访、图片解说、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过程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及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2.让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有条有理地表情达意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我国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及现代化建设成就。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读诗文、看图片、上网、问别人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去了解北京,并搜集相关的资料。

  2.请到过北京的同学回忆自己的游览经历,并准备相关的资料,如日记、照片、图像资料等。

  3.老师制作有关北京的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的诗文和图片等资料,以便作补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面)

  谁知道这么隆重盛大、举世瞩目、激动人心的运动会开幕式是在哪儿举行的?(北京)

  2.(播放古老悠扬的民族器乐),老师激情导入:

  是啊,这就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有人说,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胡同、四合院。

  也有人说,北京是一幅多彩的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群,散发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看到高楼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般的立交桥……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把自己所了解的北京在一起交流交流,彼此分享吧!

  3.板书课题,齐读。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老师动情的语言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过渡到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读教材,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看看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学生读提示,然后指名汇报:

  (1)第1自然段是简介北京,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城市。

  (2)第2自然段是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即: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北京。可以从北京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方面进行单项介绍,也可以进行概括的介绍。

  (3)第3自然段是告诉同学们:大家在介绍北京的资料时,可以相互补充。

  3.小组讨论:在介绍北京的资料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4.各小组代表汇报:

  (1)用普通话进行介绍和交流;

  (2)相互交流时,语言要文明、规范,要注意维护北京的.美好形象。

  (3)认真倾听同学的介绍,思考还可以做哪些补充。

  (4)态度要大方,表情要自然,声音要洪亮。

  (5)评价要客观、真诚,建议要合理、恰当。

  [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互动交流,语言训练

  (一)话北京。

  1.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北京的资料,现在请大家把这些资料按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现代化建设成就这三方面,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相互补充,谈感受。

  3.各小组代表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北京,师生及时评价和补充。

  (介绍时可以相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二)游北京。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几位小导游,他们将带领大家走进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城,让我们随着他们一起去游览北京吧!

  1.讨论:小导游介绍时,应注意些什么?

  2.汇报:小导游要扮演好导游的身份,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面对“游客”的问答,要耐心进行解答。

  (2)语言:用普通话,要讲清北京的特点,要真实准确、生动有趣,并注意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

  (3)感情:讲出对祖国首都的热爱及自豪感。

  3.请了解北京或者去过北京的同学扮演“小导游”,带领大家游北京。(结合多媒体课件,配乐播放北京的风光图片),其他同学则扮演“游客”。

  游览的过程中,“游客”可以随时提问,“导游”要灵活介绍和回答游客的提问。

  4.师生谈各自的感受,进行评价。

  (三)梦北京。

  1.同学们的介绍,让我们由衷地感到北京不愧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如今,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世界各国人民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聚集于北京。请同学们想象:再过10年,我们心中向往和期待的北京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描绘自己心中未来北京的样子,小组内交流。

  3.指名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结合课件中直观形象的画面感染,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交流、欣赏中想象或回忆北京,从而加深了对北京的了解。另外,通过认真倾听、动情介绍和相互评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口语交际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里,巧妙地把“话北京”、“游北京”、“梦北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得到了听、说的训练,也真真切切地得到了人文的熏陶。同时,还实现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

  四、情感升华,赞颂北京

  1.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描绘着新的蓝图。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现在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北京呢?让我们用美好的语言来赞颂祖国的首都北京吧!

  2.学生自由写赞美北京的话语,小组内或同桌间相互交流、朗诵,评价。

  3.老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既是优秀的学生,又是文明的游客,还是出色的导游,你们真了不起!老师祝贺你们!相信美好的北京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都来热爱北京、祝福北京、建设北京吧!

  [对本次口语交际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和主题的升华。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拉近了学生和北京的距离。通过对北京的赞美,学生们浓浓的爱国之情得以激发和升华。这种在内化学生口头语言基础上从心灵发出来的感受,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达到和谐统一。]

  《北京》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脚、印、跑、留、对、竹、梅、齐、全”9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9个生字。认识“木”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梅、长”。

  2.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读通短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

  3.情感目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内容:3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脚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种动物的脚印,并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拼音,读通文中的长句子;根据理解,读出小鸡、小狗和小鸭说话时高兴的语气。

  2.认读生字,尤其是读准“印、竹”这两个生字的字音;能按照正确的笔顺描摹“梅、长”。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图。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美丽的雪景及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

  (1)看图说说:雪上留下了什么?

  板书:脚印

  (2)渗透学习“脚、印”的.字音、字形。

  2.揭示课题:60脚印,齐读。

  说明: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课的开始便出现美丽的雪景图和逼真的小动物的脚印,目的就在于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将生字教学穿插其中,显得自然且有实效。在教学“印”这个生字时,可采用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方法,增加个体练读的时间和次数,以便纠正发音,读准前鼻音。

  (二)初步感知,读通句子

  过渡: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1.边看画面,边听课文录音。

  2.反馈交流: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交流板书:小鸡

  小狗

  小鸭

  (1)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说说: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2)按照句式说一说:()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

  (3)读准生字“跑、留”的字音。

  (4)出示句子,正确朗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看图交流:它们的脚印像什么?

  板书:竹叶

  梅花

  枫叶

  (1)学习生字:竹、梅。

  (2)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达:()的脚印像()。

  (3)将三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说一说:

  出示“提示内容”:

  小鸡的脚印像(),小狗的脚印像(),小鸭的脚印像()。

  (4)正确朗读句子: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

  说明:

  此教学环节围绕着“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它们的脚印像什么?”两个问题展开,通过看图说说,听录音回答,将生字学习,句子训练融为一体,旨在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读通长句子,为读通、读好全文作准备。

  在教学生字时,可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如“竹”字可以在字音上多化功夫,反复练读,读准翘舌音;“梅”则应注重字形的学习,因为“梅”字中的木字旁是本课要求认识的新部首,另一方面描摹“梅”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留”要注意区分韵母ui和iu,渗透拼音复习。学习时,可采用教师示范,形象地进行笔顺指导,为正确描摹打基础。

  (三)学习课文,阅读积累

  过渡:小动物们自己是怎么认为的,怎么说的呢?打开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能基本按标点停顿。

  (1)自由轻声练读。

  (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2.读读想想找找,小鸡、小狗、小鸭分别说了些什么话?用直线划出它们说的话。

  (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并随机学习生字“对”。

  (2)指导朗读小鸡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

  (3)同桌合作,练习朗读小狗、小鸭的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角色,自主选择角色。

  (2)评议,理解“齐声”。

  说明:

  本环节旨在通过反复多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可采用范读、模仿读、赛读等多种形式,通过读读比比,读读评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分角色读课文理解“齐声”的意思时,教师只要追问“小鸡、小狗的话为什么要一起读?”或“小鸡、小狗的话应该怎么读?”即可以直接从学生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出“齐声”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全文。

  2.总结,揭示句子:雪地上的小动物们,个个都像小画家,它们的画儿真有趣!

  3.看图说说:小猪、小猫的脚印像什么?

  (1)同桌讨论。

  (2)交流汇报。

  (3)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对……说:“…………。”

  4.课外延伸:了解其他动物的脚印像什么?学习课文的样子编编故事。

  说明:

  课文结构相似,语言简洁明了,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先看图想象,启发思考,再按照课文语言练习说话,最后仿照课文自编故事,有序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启发想象“小猫、小猪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这一环节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只要想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至于最后“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可作为弹性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落实。

  (五)复习字词,指导描摹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跑、留、对、全。

  3.指导描摹“梅”。

  (1)书空,复习笔顺。

  (2)观察“梅”在田字格里位置(注意左窄右宽及关键笔画)。

  (3)学生各自描摹。

  4.描摹“长”。

  (1)根据笔顺指导,学生自行书空。

  (2)学生独立观察并书写。

  (3)评议学生作业。

  说明:

  写字教学时要关注写字习惯的养成,注重写字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已经描摹了一定量汉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描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写,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写字能力——能按照一定的笔顺正确书写,按照一定的位置、结构规范书写,最终达到会写字,写好字的目的。

  《北京》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⑵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词语。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⑷ 通过网络知识的扩充,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动作技能目标: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⑵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本文通过介绍北京的古迹、现代化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情况,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第一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句。第二至四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具体地描述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首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北京的美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媒体设计】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采用多媒体网络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把握兴奋点,谈话导入:

  师:我们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祖国的心脏。记得语文课上老师教过“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过“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集于北京。

  2、创设情景导入:(展示北京学习网)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北京,去看看北京。看完后谈谈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景点?

  学生活动:点击学习网上的“先去看看”。看完后发言。

  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⑴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刚才同学们游览了一下北京,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北京的?请你们一起来读课题。

  师:请你们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学生活动:点击学习网上的“学习课文”,进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的环节。自己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⑵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请同学做小老师带大家认读生字。(师注意正音)

  师: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课文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好。下面请大家来欣赏课文。一定要仔细听,想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们进入“课文欣赏”。要用心去听。

  学生活动:点击学习网上的“课文欣赏”,自行欣赏。

  3、理解课文:

  ⑴ 找到中心句:

  师:你们听完后,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的这一句话。

  ⑵ 再读课文:

  师: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京的美呢?请你找出相应的自然段。(指名回答)

  师:你喜欢课文中介绍的哪个景点?你就点击相应的段落,自由读。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学生活动:点击自己想看的段落,自主学习。

  ⑶ 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课文:

  ①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段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② 第三自然段: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你为什么喜欢?谁想读就站起来读。

  ③ 第四自然段:这段又是从哪些方面说了北京的美?

  ⑷ 北京多美啊!让我们带着赞美的心情来朗读第五自然段。

  ⑸ 就让我们带着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和赞美之情来齐读这篇课文。

  三、课后延伸

  师:大家读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新面貌。

  学生活动:点击学习网上的“古都新貌”,看看北京的新变化。

  四、自由探索

  师:刚刚我们从图片上看到了北京的新变化。下面我们就来换个视角,上网感受一下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

  学生活动:点击学习网上的“换个视角”,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浏览网站。

  五、总结

  师: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在里面我们读到了很多很多;北京又是一幅多彩的油画,通过她我们领略到古都非凡的魅力。仅仅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还不能完全了解北京的全部,因此老师希望你们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你们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教学效果】

  本课因为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网络课的教学形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是浮于课文的表面,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形象的、直观的印象。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反思】

  虽然教学效果很好,但尚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因为学生年级较低,对电脑接触不多,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到网络课,在电脑的操作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北京》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小狗儿与大画家》是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11册的一篇课文,文章开头写到“人们认识韩美林都是从他笔下的小动物开始的”,然后重点记叙了韩美林与小狗儿之间发生的两个感人的故事,结尾由爱小狗儿的情感升华到“美林用心、用血创造了自己心中的动物世界”,“希望一切有灵性的生物都能和平友好地与人类一同生存在地球上”。

  教学目标:

  1、学会10生字以及新词,认读4个字。

  2、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选择一个感人的故事复述。

  4、写出读后感。

  5、了解大画家和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

  教学重点:

  了解大画家和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

  教学难点:

  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学情分析:

  奥运的契机,让学生对福娃十分熟悉,但是如果问及福娃的设计者韩美林,他们也许就不知道了,对韩美林的实际知道的也不会更多,对于韩美林的宠物情缘也了解的很少,尤其是他最后说的话“人的生存空间中应当有动物的一方自由天地,从任何一种角度来看,这对人本身都是有益的。我希望一切有灵性的生物都和平友好地与人类一同生存在地球上。”所以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阅读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方法:

  由奥运福娃导入——认识韩美林对动物情有独钟,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紧抓住文本的情感主旨让学生尽快融入课文情境;接下来展开学习美林与小狗儿的两个感人的故事——感悟小狗儿与大画家之间心心相通的父子亲情、生死与共的患难友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突破难点——理解结尾含义深刻句子的必由之路;最后,由美林爱小狗,到爱动物,认识到美林是用心、用血创造的动物世界。

  第一件事:读中想象,感悟父子亲情——主要通过复述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将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再将画面转化成文字表达出来,将理解的语言积累起来,在尝试运用中把它变成有生命的自己的语言。

  第二件事:读中入境,感悟生死之交——利用自由读、对比读、评读、换位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来实现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感悟真情的`境界!并通过完成填空,练习了表达。

  教学理念:

  叶老说,教材就是让学生试去揣摩、试去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粗略地读懂。本节课,重视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让学生按照课后习题修改完善的自学提示,在课堂上安安静静的读书、思考、感悟、批注,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在交流中实现深层次的思维碰撞,共享学习收获,体现了课堂是学堂,教师是导师。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资料,预习;课件的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你们还记得问义犬文尔内吗?它是怎样的一只的义犬?是啊,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这样的故事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学习18课。

  板书:18 小狗儿和大画家

  你觉得怎样读题目,为什么这样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通句子。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读准下列字音。

  童心泯灭 嫉妒 渊源 宠爱

  (2)比一比,组词:

  舔( ) 宠( ) 愤( ) 版( )

  添( ) 庞( ) 喷( ) 板( )

  (3)用下面的字组多个词语:

  渊( ) ( ) ( ) ( ) ( )

  拳( ) ( ) ( ) ( ) ( )

  愤( ) ( ) ( ) ( ) ( )

  (4)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新字,再成词语。

  民( )( ) 疾( )( )

  庄( )( ) 户( )( )

  (5)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分段的理由。

  4、指导学生写段意:

  提示:围绕韩美林和小狗,都写了哪些事?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

  第一段(1):讲的是人们认识韩美林都是从他笔下的小动物开始的。

  第二段(2—4):讲的是在韩美林突发心血管阻塞的危急时刻,是小狗波彼想尽办法叫来了人,救了他一命。

  第三段(5—6):讲的是“患难小友”——黑白花卷毛小狗为了救护韩美林而惨遭毒打,被打死的事情。

  第四段(7):讲的是韩美林用心、用血创造出了自己心中的动物世界,他说:“我希望一切有灵性的生物都能和平友好地与人类一同生存在地球上。”

  四、指导写字

  提示: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愤 舔 嫉 拳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段落大意。

  《北京》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力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品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险,体会出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小战士,那种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那种深深的同志情,战友情,阶级情。

  查阅资料:查阅有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以红军长征为题的课文《丰碑》谁来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此种类型的题材《草地夜行》板书课题:草地夜行

  二、自由读文,进行预习

  1、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

  嚷陕魁梧可恶哗哗

  3、划分段落,同学评判

  一部分:(1——2)段写我掉队了,艰难行进。

  二部分:(3——5)段一个老同志向我走来。

  三部分:(6——11)段老红军帮助我拿东西,和我边走边聊。

  四部分:(12——17)段老红军掉入泥潭,为了救我牺牲了。

  五部分:(18)段我记住了老红军的嘱托,鼓起勇气向前走。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了长征途中,老红军为了救我,牺牲了自己的感人故事,赞扬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也表现了小红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回忆内容,理清层次。

  1、导言:引入课文情境,

  2、抓课题,理清层次。

  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板书)一人行 二人行一人行

  二、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

  小红军一个人在稀烂的路上,疲惫,饥饿,艰难地行。这部分写出了道路的艰险,“我”的艰难,是故事的发生。采用默读,轻声读,指名读的办法使学生再现那小战士在草海艰难行走的画面。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稀烂的路一步一挨)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这段的意思是什么?

  二人行:

  随着老红军的出场,这部分情节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赶路;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生命。帮我行,老红军使用了三个办法,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是读得懂内容,体会不深,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老红军语言,动作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老红军对我的.帮助。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

  2、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抓“迎面”,体会同志情。

  4、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分角色读)

  板书:激励行哄着行催我行帮我行背我行

  第二部分:

  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部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的表现。老红军在遇到危险那一瞬间心里考虑的是“我”,是革命。可是书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是通过他的话语,行动而展现的。因此带着学生品味老红军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

  1、引言:随着夜幕的降临,行军更加困难,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发生了什么情况?

  2、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3、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板书:顶甩

  4、体会我的心理:朗读课文

  一人行:

  我化悲痛为力量,迎着风雨前进,在老红军的鼓舞下我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1、体会是一幅什么画面?板书;光明大路迈开大步

  2、“要记住革命”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三、落实训练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全文的训练点,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内容实现,从中体会文章的主次。

  1、各段的意思是什么?

  2、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些部分是次要的?

  《北京》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能说出课文的大意。

  ★用心体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1、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在西方国家重要的节日——圣诞节的前夕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再回到那个爱意流动的日子, 一起紧紧地去拥抱善良可爱的金吉娅,感受课文给我们带来的爱和美。

  2、齐读课题:25 给 予 树

  3、打开课文,小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二、感悟课文:

  1、导入:过圣诞节、买礼物开不开心?有一个人的心情始却至始至终不能平静,这是为什么呢?自己读书体会。

  2、默读课文,画出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想想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学生汇报。师有序地板书:担心 生气 激动 谈感受,集体感悟,指导朗读,导入:妈妈为什么会担心?你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妈妈担心的理由。

  出示重点句: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指导朗读层次:学生在谈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能把妈妈这种担心的心情读出来吗?想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妈妈的担心,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朗读,把妈妈的担心用朗读表现出来。

  导入:孩子们用20美元都买回了礼物,可妈妈却生气了,她生谁的气,为什么生气?谁来说说你是从哪部分内容感受到的?

  出示重点句:透过塑料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20美元做了什么?

  指导朗读层次:

  学生在谈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出妈妈生气的语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导入:金吉娅只买了非常便宜的棒棒糖,妈妈很生气,可是当金吉娅向妈妈说出买棒棒糖的理由后,妈妈为什么激动?

  出示重点句: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指导朗读层次:以妈妈的身份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 体会金吉娅的心理活动,指导朗读。

  出示重点句:

  没等我问,她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

  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知道朗读层次:

  试着把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朗读表现出来。

  想像发散师生互动。对话:礼品区的工作人员和金吉娅的对话,引导学生站在金吉娅的角度体会她的感受和心里的想法。

  指导有语气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导入:通过买礼物这件事,妈妈对金吉娅有了更深的了解。

  1、出示: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几节,她不但送给我们( ),还送给我们( ),以及一个陌生女孩( )的笑脸。 填空,思考。

  看到这段话的内容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再读这段话。

  2、现在谁能用妈妈或金吉娅的语气给大家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散:还能用别的语气说吗?

  四、延伸

  1、师:同学们,老师还不是特别清楚课文中都涉及到哪些人物,你们能帮帮我吗?

  2、你想代表谁,就用谁的语气给金吉娅写几句话。想想写什么? 提示:我是? 金吉娅:?

  3、反馈。

  4、总结板书。

  5、质疑。

  小结: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已被金吉娅的善良而深深的感动。让我们再一次地捧起书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板书设计:

  25 给 予 树

  金吉娅: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洋娃娃 爱 棒棒糖

  礼 物

  妈 妈 :担心 — 生气 — 激动

【《北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教学设计10-07

《北京》教学设计06-16

《北京》教学设计(经典)11-20

《,北京》教学设计06-02

北京版《李时珍》教学设计09-30

《北京》教学设计15篇10-07

《北京》教学设计15篇06-16

挑山工教学设计北京版通用02-24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9-1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