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2 16:38:2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实用]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并演唱《龙船调》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体验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学唱、以及创编歌曲,能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对唱的概念与形式及衬词的特点,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熟练、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体会到歌曲中强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通过表演导入的方式演唱三首民歌,请学生根据歌曲猜测所属省份:

  歌曲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内蒙古);

  歌曲二:“达阪城的姑娘”(新疆);

  歌曲三:“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山东)。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请学生回忆湖北有什么民歌?引入本课《龙船调》。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是用怎样的速度演唱的?又给你带来怎样的整体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速度稍快,情绪优美抒情。

  2.复听歌曲

  引导学生聆听歌词并设问:“歌曲描述了怎样的内容?歌词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自由发言。(讲述了妹妹去过河,请艄公来推她过河的情景;特点是有很多衬词,生活气息浓厚等。)

  教师结合多媒体补充总结:这是一首湖北民歌,一首对唱歌曲,由《种瓜调》为基础,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词义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动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土家幺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乐特色在于其旋律起伏较大,单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并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熟悉曲调以及歌曲中的节奏规律。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发现学生节奏与旋律有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并范唱一遍。

  4.教师播放歌曲表演视频,带领学生以模仿的形式感受歌曲中衬词的特点以及表现方式。

  5.教师讲解对唱的概念及衬词的'相关内容,借用音频引导学习湖北方言在歌曲中的表达。(正zeng;是si;雀qiuo;哥guo;河huo;个guo)

  6.组织学生对衬词部分进行男女分角色搭配演练。

  6.教师弹伴奏,学生填词演唱,提示注意模仿表演视频中情感的突出与表达。

  7.以对唱的形式进行男女及分组练习演唱。

  (四)巩固提高

  播放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宋祖英演唱《龙船调》的视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分享,教师给予评价。

  播放《新龙船调》,请学生对比分析有什么异同。(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风味)。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演唱《龙船调》。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感受到了湖北民歌的特点,对民族音乐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希望同学们保持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更加热爱我们不同民族的音乐与文化。

  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其他的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唱歌《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认识和了解特殊音乐符号以及在歌曲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

  威尼斯是意大利一个的港口,也是世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它有118阁岛屿组成,靠378座桥连接起来,故有“水上城市”之称。威尼斯最特别的交通工具贡多拉,这是一种月牙形的黑色平底船,在夏天人们乘坐小船,漫游在平静的海面,划着船,唱着歌,威尼斯的夏天就是这样浪漫。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作品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等,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1、教师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1)播放音乐

  (2)生回答:歌曲表现的是夏天

  (3)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4)生回答:歌词唱出了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

  (5)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例如:体育运动、休闲、颜色、温度、等等。(游泳、纳凉、绿色、炎热)

  (6)生:讨论

  (7)同学们概括的很好,想的也很周全。

  2、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听后并回答一下三个问题:

  (1)这首歌曲表现了一副的画面,情绪怎么样?

  (2)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3)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描绘的是在一个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情绪(欢快、乐观、充满活力)(八三拍子)

  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图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这首动听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谁创作的`呢?

  作者简介:威尔第

  4、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跳音记号:唱的要短促而富有弹性。强音记号:唱的要强一些。延音记号:一般延长原来时值的一倍三连音,三连音唱的要均等。

  (3)共同处理难点。

  (4)下面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自然、流畅)演唱曲谱

  (5)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分段演唱歌词

  (6)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5、同学们唱的真好。为歌曲编配一些打击乐器来烘托一下气氛好吗?

  6、小结:

  同学们,我们乘着夏日的小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了一回,不仅领略了夏日季节的美丽,而且还感受到了异国音乐的魅力,希望你们能像歌中唱的那样,没有悲伤,做一个快乐的中学生。大家想一想我们欣赏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学生议论:美术、舞蹈、诗歌、散文等)。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在了解特点的基础上感受歌曲带来的鼓足干劲儿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弘扬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体会歌曲的精神内涵。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劳动号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学生能够完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呈现歌曲。

  【难点】

  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唱出鼓足干劲的感觉。

  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

  1.教师播放众人喊口号的音频,提问:音频中的人们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喊口号的场景,从而导入新课。

  (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初听歌曲,体会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在劳动号子下劳动的心情和在单纯的喊口令下劳动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后由老师总结:情绪是热烈的、欢快的;劳动号子的律动性更强,分散了劳动带来的疲惫感觉,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自主找出民歌的分类有哪些,并请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

  (2)教师继续追问,本堂课的歌曲属于民歌的哪一种类型,概念是什么?分类有哪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号子又叫劳动号子,分为搬运号子、挑担号子、工农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

  (3)教师对作品的背景进行介绍,学生理解的音乐背景《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为陇东民歌,讲的是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描绘了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用提出问题的形式回忆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强、弱),感受二拍子的节奏韵律。

  2.教师弹琴,带领同学识唱乐谱。

  (1)教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重音记号并讲解。

  (2)教唱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变化音,教师引导学生纠正音准。(识唱乐谱第二行,请学生自己说出变化音名称,并进行反复跟琴演唱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复记号的演唱顺序。(歌曲分为五段,前四段唱到结尾处进1房子,第五段唱到结尾处跳过1房子,直接进2房子)

  3.加歌词完整演唱。

  教师带领学生思考衬词的作用。同学们大声读歌词,引导学生说出“嗬嗨”、“西里里里”、“擦啦啦啦”等都属于衬词,并提问衬词有什么作用。

  4.师生共同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

  教师提问:这首歌中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顺势总结音乐特点: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5.展示环节。

  (1)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2)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演唱方式?

  6.歌曲刻画了军民在生产运动中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当地军民热火朝天、充满干劲儿的劳动场面所感染。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以《师生大扫除》为题,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改编歌词,自主创编自己的劳动号子。

  2.组织活动进行自主的展示。(组内互评与他评相结合)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建立热爱劳动、珍惜生活的积极情感。

  2.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东北地区的号子《哈腰挂》并思考同样是北方民歌,东北地区和陇东地区的音乐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与同学们一同讨论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歌曲,体会歌曲中思念友人与家乡的多层次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感受歌曲如梦如幻的优美意境。

  【知识与技能】

  能够认识音乐家赵元任,能够分辨歌曲不同语句之间情绪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音乐家赵元任,感受歌曲演唱中情绪的转变。

  【难点】

  了解艺术歌曲,并体会歌曲的深层情感,能够感受到音乐家身在他乡的复杂内心。

  三、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课堂伊始,分享李白的古诗《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并提问学生在古诗中有哪些美好的景物。

  学生自由回答。(云、花、风、月等)

  教师总结:在这首古诗里大家发现有云彩、花朵、微风、明月等美好景物,这些景物自古就是美好的象征,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歌曲中也是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那我们来走进《教我如何不想他》一起去感受其中的韵味吧。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的相关简介,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注意视频中关于歌曲词曲作者的介绍,之后请学生进行分享,能够得出歌词是刘半农创作的一首诗歌,音乐家赵元任为其谱曲,并能够对赵元任有较为深刻地认知,赵元任是著名的音乐家、语言学家,代表作品有《卖布谣》《老天爷》《教我如何不想他》,合唱作品《海韵》等。

  2.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中速度是怎样的,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给人带来优美静谧、深情的感觉。

  (三)探究学习

  1.歌曲运用了多次转调,请学生思考歌曲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从诗歌的四节以及旋律的发展,可以把乐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乐曲四个部分的情绪又有怎样的.不同,给听众带来怎样不同的听觉感受,9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与其进行探讨总结,得出:

  乐曲的第一部分情绪是幽静地、温柔的,幽静的旋律描绘了天空上微云轻柔、大地微风轻拂发稍的优美画面,给人无限的冥想,让人仿佛沉醉在春景之中,清新悠然。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充满深情地,情绪与第一乐句相比更加饱满,乐句中月光与海洋交相辉映,缠绵深情中又添加了一份慵懒,让人从春走到夏,沉浸在这份浓烈的情感之中。

  在第三部分,歌曲经历转调后,色彩的转变较大,借燕子之口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惆怅与不安。

  在进入歌曲的第四部分时,情绪气氛较为沉重,用枯树、残霞来让听众感同身受,感受内心的痛苦挣扎。但进入结尾部分,歌曲回到原调,歌曲又明亮起来,用明亮的色彩来展示自己经历千帆之后,内心深处极度的渴望,真情流露,酣畅淋漓。

  3.学生结合歌曲的乐谱,思考乐曲的旋律是通过怎样的处理来让情绪如此饱满,如此细腻多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得出乐曲的节拍上3/4与4/4结合,让摇曳与深沉相容贯通;节奏上运用弱起,音乐要素运用丰富,渐强渐弱的灵巧运用让歌曲更加细腻动人。

  4.请学生同桌交流,歌曲中的“他”是指谁,歌曲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桌交流后进行回答。(友人、恋人)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得出:歌曲中的“他”指向朋友,但也指向祖国与故乡。歌曲含蓄的表达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恋之情。

  5.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进哼唱,通过哼唱加深对乐曲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对歌曲的体裁进行说明补充,并对艺术歌曲这一体裁进行详细的拓展,学生能够了解到艺术歌曲的特征。

  (五)小结作业

  今天感受到了赵元任与刘半农先生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到了艺术歌曲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其中的浓浓深情,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我们的音乐家一样,以深深的爱来面对亲人好友、祖国家乡。

  请同学们在课下发挥自己想象力,结合音乐创编一段具有深意的舞蹈,下节课请大家来分享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

  4、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 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 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 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歌曲创编: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给歌曲进行创编。

  6、课堂总结

  师: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现在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学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京胡、京剧场面的简单打击乐器

  六、【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七、【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节音乐课,首先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拿出一把京胡)问:这是什么乐器呢?(京胡、二胡)老师告诉你们,这叫京胡(演奏小段京剧的唱腔)主要用于京剧的伴奏的。

  今天老师就用它来作为伴奏乐器给大家表演,我一个人表演有点不够规模,我又请了亲友团来给我助阵,让我们掌声有请我的亲友团……(大屏幕出现花脸武生)这是我的大表哥们(大屏幕出现青衣)这是我的大表姐,呵呵。(演唱完毕)谢谢大家的鼓励,哪位同学知道老师唱的是什么歌曲?《粉墨人生》这首歌里面融入了什么戏曲元素呢?(京剧)你是怎么知道的?(服饰、京胡、歌词“祖先的玩意”、“脸谱”、“行当”等京剧术语。)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人民群众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喜爱京剧、会唱京剧。是南方的四大徽班音乐与湖北的汉调音乐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的。一个美国人这样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国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探索京剧奥秘。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段优秀的京剧视频(大屏幕展示)问:都有哪些人物形象?最大的表演特点是什么?(眼睛、眉毛、表演夸张)京剧的人物形象有个特定的语言,叫做京剧的行当!它可以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介绍,展示幻灯片。

  1.生:老生、小生、武生、红生。

  2.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

  3.净:正净、副净、油花脸、武净。

  4.末:文丑、武丑、方巾丑、丑婆。

  介绍:古代男子成为生,女子成为旦。净行是什么呢?(大花脸)净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丑行是什么?(小花脸)丑角在鼻梁和眼窝间勾画一块白粉,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和表演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如果这四个行当让你来区别,你会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性别、好坏、化妆……服装)那我们来判断这四个人物都属于京剧里的哪个行当和唱腔呢?【出示四个视频】同学们判断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展歌喉来模仿一下青衣的亮相和唱腔。(一起唱《新贵妃醉酒》)。男生来模仿一下张飞的亮相和唱腔吧,否则被青衣的声势压倒了(哇呀呀呀)

  本环节设计意图: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刚才《新贵妃醉酒》这种音乐形式叫做“戏歌”,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同学们今天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你们想不想试着唱一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戏歌《唱脸谱》。

  1、聆听歌曲。(完整欣赏全曲,熟悉的旋律随音乐哼唱)

  2、欣赏脸谱及巩固歌词

  第一组脸谱:人物性格颜色代表

  蓝色脸谱:举例窦尔顿。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用蓝色来代表勇猛、刚强。

  红色脸谱:举例关羽。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面色如重枣,性格是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的红脸形象。

  黄色脸谱:举例典韦。是曹操手下一员勇猛、刚强且凶猛的武将。黄脸有时也代表凶猛和残暴。

  白色脸谱:举例曹操或项羽。具有君王的狡猾和奸诈。有时太监也用白脸,往往形容一些内心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黑色脸谱:举例张飞或包公。黑脸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正好符合。包公用黑脸主要是由于传说中他面色黝黑且又用来形容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第二组脸谱:鬼怪神佛代表

  将一些面色奇异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这些脸谱的主色是金银色、紫色、灰色,有时也用绿色代表。

  【介绍的同时让学生将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读出来,以加深记忆)。

  3、脸谱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展示脸谱描绘的过程,同时引出“鸳鸯瓦”的含义:脸谱基本画法谱式,“白色”打底色,“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得名,“黑+白”的三块瓦脸即“鸳鸯瓦”脸。)

  4、视唱歌曲(三段旋律相同,连起来唱,加深印象),最后的尾音五拍转音的特征要强调出来。

  5、实践提升——《我是小戏迷》

  1、走台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乐趣,男生左拳右掌,女生兰花指,精神抖擞走台步,(示范)。男生女生不同的台步然后分组展示

  2、走台步与亮相结合:前面学过了亮相,下面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形象的亮相动作,随着锣鼓经伴奏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急急风锣鼓经音乐)

  3、走台步——亮相——唱第一段:让我们完整展示一下,(来两组展示,其余同学嘴里念着锣鼓经)京剧表演现在开始!有请演员闪亮登场!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京剧艺术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产生了很多动人的歌曲(展示TANK的《三国恋》、周杰伦的《霍元甲》)这种结合不仅使京剧变的更加生动、脍炙人口,而且使完美的艺术瑰宝更加璀璨。完美的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范例,你还知道哪些呢(信乐团的《onenightin北京》、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本环节设计意图: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人生追求。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京剧的唱腔、行当、场面、板式、这为以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品位京剧奠定了基础。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希望以后京剧能够融入到大家的学习、生活中,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广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

  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

  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引出这节课主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再次欣赏

  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3.学唱歌曲

  (1)进行发声训练,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2)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4)跟琴学唱旋律,识读乐谱。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

  老师用两种方式演唱,第一种是短促的嗓音,第二种是圆润的嗓音。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

  (5)学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演唱。(刚才提到了前两段和后两段在表达内容上的区别,为了体现青年对姑娘的真挚情感,第二段要逐步推向高潮。)

  (6)分小组练习并表演。

  (三)巩固提高

  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

  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轻快的速度,形象的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青海民歌,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乐曲《饮酒歌》,感受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从而歌剧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地表现乐曲并能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歌剧《茶花女》,并能哼唱《饮酒歌》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赏音乐的主题,哼唱歌曲,并感受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

  【难点】

  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了解演唱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茶花女》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介绍歌剧《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引出课题《饮酒歌》。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是男主角阿尔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奥莱塔举行的宴会中举杯祝贺,用歌声表达对薇奥莱塔的爱慕之心,薇奥莱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回答,所以在速度上是稍快的。

  2.复听乐曲

  并设问:歌曲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剧的第一幕表现了两人的对唱表达了他们互相爱慕之情,在最后一段客人们的合唱也增添了这首歌的热烈气氛,所以《饮酒歌》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时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最后有合唱呼应;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

  2.教师播放视频音乐,引导学生随音乐体态律动,感受音乐的起伏,并结合乐谱找出发生起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首单三部曲式的分节歌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动机贯穿全曲,在装饰音——倚音的辅助下,表现了主人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充满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

  3.教师弹奏主题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4.教师播放《茶花女》片段,伴随音乐,引导学生已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歌剧的魅力所在。

  5.完整地播放音乐,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变化。

  (四)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播放威尔第的另一部歌剧《弄臣》片段,并提出问题:此作品与《茶花女》有和不同?请小组展开讨论后,教师顺势介绍作者威尔第的生平。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感受歌曲《饮酒歌》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了解歌剧。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关于此故事的内容品读,下节课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9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苏少版)九年级音乐《阳关三叠》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

  (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乐器图片:编钟古琴古筝埙等

  二、教学课题

  《阳关三叠》

  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灯

  三、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后又被谱为古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这首歌抒发了诗人送友人塞外服役时的离愁别绪,长久被人们传唱。原曲是无声调式,每段后半部分出现了商、羽调式交替。八度跳音程,切分节奏的使用表现了激昂难平的情绪。古朴深沉,略带伤感的旋律,将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本曲时应注意速度、对符点音符、八大跳音程、节奏切分等处以及十六分音符时值的掌握注意引导提示,这对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十分重要。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难点

  1、思考、分析《阳关三叠》中特定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特定情绪。

  2“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七.教学设想:借助百度收索引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听、看、品、赏、唱,全面理解这首歌,乃至有感情地演唱。

  八.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欣赏:

  1、导入:

  播放视频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片头曲引入本课。

  教师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可以提问学生,所看内容反映我国什么时代的人物,比组织讨论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

  问题设计:

  (1)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引入下一问题

  (2)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词,谁谱的曲?

  教师简介词作者杨慎,曲作者谷建芬。

  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思考问题

  (1)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分析音乐形象

  (2)联系歌曲和电视剧,谈谈这首歌对电视剧主体表现有何作用?

  (3)你能说出《三国演义》中哪些片段或故事。

  学生:空城计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群英会赤壁之战望梅止渴桃园三结义等等

  教师由《空城计》中诸葛亮抚琴片段引出对我国古代乐器―古琴的介绍和《梅花三弄》的欣赏。

  播放视频京剧《空城计》,提示学生注意诸葛亮所弹奏的`琴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古琴。

  听一遍古琴曲《高山流水》

  2、教唱《阳关三叠》

  (1)听赏歌曲

  师:歌曲咱们欣赏完了,请各组同学回答一个问题,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歌曲情绪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如下:

  这是一首描写古人送别朋友到边外服兵役分别时场景的歌曲。歌曲的情绪:深沉、惆怅、忧郁。

  引导学生看已经搜索的《阳关三叠》

  师:启发学生,《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目前我们所见的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哪位同学了解古琴或见过古琴?(引导学生看课件)古琴:请看古琴,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了三千多年,从古到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除了古琴大家还知道古时候那些乐器?(再看课件展示)编钟、埙等。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古琴的音色。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古琴特色: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

  教师小结后换入下一环节,今天我们的人无不仅仅是听、看、赏我们还要学唱这首歌曲。

  (2)老师范唱《阳关三叠》

  (3)教唱《阳关三叠》主旋律

  师:这首歌曲有个特点,请大家看旋律,发现什么了吗?(生答)对,不唱的旋律部分加了括号,这叫间奏。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重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3)学生齐唱《阳关三叠》,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

  教师在纠正学生演唱的问题后,进一步提出要求:

  a.唱准附点音符、八大跳音程、切分节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b.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学生再唱,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演唱,比如,分组、独唱等等。

  4、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边听边思考: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三次,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由此可见,“三叠”是什么涵义了吧?

  3、拓展与延伸:

  这首歌唱的友情,要求学生用情景剧、送别诗词收集以及集体在黑板上作画的形式表现歌曲。分组完成,第一组准备情景剧: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友人、一人扮演吹箫者,一人扮演抚琴者,一人扮演店小二,一人扮演城门监守,几个人扮演吃酒人。第二组集体合作在黑板上作画画面应弄清季节,杨柳依依、春分和煦等。第三组收集送别的诗句,并推举代表准备配乐朗诵。

  四、评价与总结

  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呢?(生自评、互评)

  下面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之情,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

  小结与评价

  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根据本课所学,结合自己的表现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感受

  十、课后反思

  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5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演绎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

  不足的地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感没能得到恰当表达,感受不到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分析

  1.背景资料

  《雪绒花》是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部插曲。《音乐之声》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利亚的修女,她生性活泼、喜欢唱歌,但总爱惹麻烦,于是院长派她到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在上校家,她与七个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赢得了上校的心。在他们外出度蜜月回到萨尔茨堡时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一向痛恨纳粹党的上校决定带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后来他们被迫参加了音乐节晚会,当他们演唱的雪绒花回荡在剧场时,台下的人们怀着对祖国的必胜信念,一齐高唱起来。后来,他们翻山越岭前往瑞士,离开了亲爱的祖国。

  雪绒花又名火绒草、薄雪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1700米的岩石表层上,故见过这种花的人都被誉为英雄。雪绒花寓意着勇敢,被奥地利人奉为国花。

  2.音乐分析

  《雪绒花》全曲为二段体结构,结构方整,曲调朴实感人,具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第一段(1—16小节)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小,亲切抒情,充满对祖国的赞颂之意。第二段(17—32小节)出现了休止符,旋律由全曲最高音“2”下行采用了五度跳进,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此段音乐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情绪较为激动,力度相对加强,从第25小节开始到全曲结束在现了第一段主题,并在祝福祖国的歌声中结束全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对所学的电影歌曲及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2.通过学唱,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充满深情的演唱歌曲。

  3.学习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三拍子指挥图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

  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三、学唱歌曲:

  听上校轻抚了六弦琴,演唱了《雪绒花》。(播放视频)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再次聆听少年版雪绒花

  1.聆听、思考

  A:歌曲的情绪怎样?(亲切抒情、热情激动)

  B:歌曲能分几个部分?力度上是否有变化?(两段体、力度变化:mp—mf--mp)C:歌曲的节拍?3/4

  2.歌曲介绍:

  A.《雪绒花》为C大调、3/4拍。全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结构方整,曲调朴实感人,具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B.介绍雪绒花:(播放图片)

  雪绒花(原名火绒草)——奥地利的国花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雪绒花是勇气的象征,只有勇士才可以采摘到它!

  3.学习三拍子指挥图示。

  四.学唱歌曲:

  A:播放伴奏,老师范唱(学生熟悉旋律)

  B:老师弹奏歌曲,学生用lu场歌曲旋律(纠正有错误的音准、节奏)C:打着拍子完整演唱歌曲D:表现情绪(深情)的演唱歌曲E:以比赛的形式分组演唱

  五.再次欣赏:

  《雪绒花》这首歌曲在电影《音乐之声》中并不只出现了一次,后来在玛丽亚成为七个孩子的母亲之后不久德国xx占领了奥地利,并强迫要求上校为纳粹服务,上校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生活安宁幸福的歌曲回荡再剧场时,听众们的内心沸腾了,他们一起高唱起《雪绒花》。(播放视频)思考:

  A:前后两次唱起的歌曲《雪绒花》情绪一样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两次歌曲情绪不一样,第二次演唱稳重庄严,表达了对祖国的的热爱之情。

  B:同一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两次,不同的地点、不同对象、表达的情绪也不一样,想一想这在影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思想六,再次齐唱歌曲。

  小结:

  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里面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去观看这部影片、聆听欣赏这些电影里的音乐,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了解能喜欢并关注电影音乐艺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利用课件,看电影片段,了解电影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求知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本节课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在我的这节课中,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渗透,三拍子的节拍和节奏,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势得到了掌握,休止符的停顿,学生通过我的引导知道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他们通过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绒花实际上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我自己认为本节课的优势在于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主线明确、过程流畅,师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快乐的do re mi》,感受欢快的音乐氛围,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反复、聆听、实践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do re mi三个音,提高自身的音乐知识能力。

  【知识与技能】

  认识do re mi三个音,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有感情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并附有感情演唱歌曲。

  【难点】

  识记do re mi三个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音乐小卡片,并提问:你们都认识谁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咱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头三位吧,顺势揭示课题《快乐的do re mi》。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音频,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中速稍快。

  2.教师播放音频,并提问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依据歌曲元素进行发声),教师提醒学生采用自然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组织学生针对性练习:附点音符。

  3.学生代表领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发现了什么不明白的音乐元素?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do re mi三个音。

  4.完整演唱谱例。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描述的画面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在春天里大自然和do re mi交朋友。

  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的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友好。

  (四)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提问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

  个别学生主动演唱。

  教师总结:科学、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

  .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小结作业

  小结:欢快的情绪和中速,学习了附点音符,认识了do re mi,传达了友好活泼的情感。

  作业:继续学唱歌曲,认识七个唱名。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

  本课根据雷雨声主编的初级中学课本《走进音乐世界》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神州古韵——音乐长河中的故事》中的“吟唱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本单元学了“音乐故事之三——孔子与诗经”,从诗歌起源初步了解了“诗”与“歌”的关系;另外,学生在初一历史里已学过中国古代史,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和唐朝的历史背景,接触了孔子、王维、王勃等历史文化名人;初二语文课本也讲授了古诗《阳关三叠》、《送杜少府任蜀州》的相关知识。在此文化理论的基础前提下,我再根据学生喜爱流行歌曲,关注港台明星等特点,设计了本节课

  三、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准确演唱《阳关三叠》主题

  (2)为歌曲《阳关三叠》丰富表演形式

  2、情感目标:

  (1)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及处理,体会“别”情。

  (2)通过对古诗词、古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拓展目标:

  初步感性认识到“诗”与“歌”的关系,并为古诗《送杜少府任蜀州》谱曲

  四、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在立足教材,发展教材的观点上,灵活根据学生情况及具体实践设计的《阳关三叠》。希望同学们通过语言与音乐节奏的关系——诗词语言与音乐创作的关系——“诗”与音乐旋律的关系——诗歌谱曲的创作实践这样一个教学脉络,掌握课本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更进一步的.扩展课文知识点、培养学生创造力及发挥音乐的美育和德育功能,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性认识古诗词歌曲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语文、历史及音乐的已学知识进行创作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创作法、体验法、分组合作法

  六、教学教具

  多媒体、古筝、各种不同的类似于皇冠的头衔、王维与孔子的脸谱面具等

  七、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过程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课前十分钟

  导向性聊天

  引导学生谈对古典音乐及流行音乐中以古诗词谱曲的了解与看法

  畅谈对问题的了解及看法,也可通过各自擅长的艺术表演形式展示自己的见解

  背景播放轻音乐及古诗歌谱与画面的专题导向性课件

  增进师生了解程度,为学生提早进入本课状态做好准备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教师自我介绍

  教师用有感情朗诵古诗名句串联的方式自我介绍,配于中国水墨写意画的问好句画面

  为本课基调及情趣奠定基础

  导入新课

  体会古诗词歌曲的不同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类古诗词歌曲

  欣赏、听辨、讨论播放曲目的风格,跟唱熟悉的曲目

  播放由王菲《但愿人长久》、《静夜思》、李鸿基《滚滚长江东逝水》、诗经《关雎》的音乐主题的视频连接专题。

  通过由学生所熟悉的流行歌曲入手,让学生觉得古诗词歌曲近在身边,并产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继续探讨性学习“诗”与“歌”

  进行新课

  1、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词内涵

  引导学生根据语文已学过诗歌的内涵来体会诗自身的语言节奏

  通过背诵及感性想象,假设性思考吟诵诗的速度、情绪及语言节奏

  播放背景音乐

  体会诗词的“说”“念”与音乐节奏

  2、加仿古时书生吟诵动作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仿古时书生读书的简单舞蹈动作

  一句诗设计动作后,边跳边吟,体会情景。

  情景画面

  体会“诗”“歌”“舞”的关系

  3、教师边弹古筝边范唱《阳关三叠》

  情景画面

  运用民族乐器,让学生更原汁原味的体会中华文化

  4、学唱《阳关三叠》主题

  教师用古筝为学生伴奏,第一遍引导学生想象箫的音色及歌曲情绪用“WU”来哼唱旋律,声音要轻、飘、如歌如泣。

  学生边跳边随琴学唱,第一遍哼唱,第二遍唱谱

  情景画面

  体会“诗”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5、游戏“作者头衔连连看”

  制作各种不同的类似于皇冠的头衔及王维的脸谱面具

  请一位同学戴王维脸谱。要求同学们将头衔准确的戴在“王维”头上

  情景画面

  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词作者并体会古名人的多才多艺及艺术间的相通原则

  6、让学生分组为《阳关三叠》丰富表现形式及内容

  引导及点拨

  让学生为《阳关三叠》编创伴奏音型、伴奏乐器、伴舞等

  《阳关三叠》的范唱画面在循环播放

  培养学生创造力

  知识拓展

  演情景剧及集体作画

  《阳关三叠》唱的是友情,同学们用情景剧及集体作画的形式表现歌曲

  一人演诗人,一人演友人,有人抚琴或吹箫,有人扮酒保或掌柜,有人扮城门守卫,有人演群众。其余的合作创作背景画。

  《阳关三叠》的范唱随专题视频在循环播放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下课仪式

  引导学生小结

  请学生代表说画的、演的、奏的表现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根据本课所学,结合自己的创作思路谈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是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学情分析

  ①多数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表现欲不强、缺乏勇气。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通过情境创设法、游戏法、比赛法、集体合作创编表演法等形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像,很好地渲染气氛,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② 很多学生的胆子较小,有从众心理,因此在本堂课中,我设计了集体合作表演的形式,这样就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创作成果多给予赞许,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喜庆气氛,并在积极参与中感知这类题材音乐作品的多种特点;乐于与同伴一起交流欢快节日题材的歌(乐)曲的感受和见解,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2、在听、唱、赏、奏、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和“欢快节日”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春节序曲》的作者、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相关知识;能哼唱乐曲的部分主题;了解管弦乐队中几种乐器的音色。

  重 难 点 分 析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体验音乐内容和情感,理解其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辨别乐曲的曲式结构、记忆主题旋律,准确理解乐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策略分 析

  以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为导入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动、演、赏、唱、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欢乐节日的热烈气氛,亲身体验陕北春节情境,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分组创作、合作表演,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红绸带、手绢、秧歌曲谱等

  教学过程与手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 体

  设计意图

  导 入

  一、导入

  播放春节晚会中新春来临时“倒计时”的视频片段,引出话题。

  欣赏

  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通过看画面、谈感想,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自然导入《春节序曲》的欣赏。

  通过导 学

  二、片段欣赏

  1、欣赏片段一,思考: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特点?

  2、欣赏片段二,思考:与前段相比,在旋律、节奏、速度上有

  什么不同?

  3、导出课题

  ①提问:是否听过?

  请学生“讲曲名、猜曲名、创曲名”。

  ②师揭示曲名

  简介作曲家和作品创作背景。

  ③师生互动,谈谈全国各地过春节时的一些民俗活动。

  师小结: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禧接福等。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全国各地的春节民俗活动更是千资百态,如广东有舞狮、做大戏、武术表演等;湖南有舞龙灯;我们崇明在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开门炮",其原意是驱邪,后来就含有开门大吉、高升发财的意思。

  在陕北地区,人们则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欢度春节,那就是敲锣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题”学习

  1、欣赏引子

  ① 听音乐思考: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② 根据老师给定的锣鼓节奏,先边念边模仿演奏,再请学生进行敲击,给音乐伴奏。

  2、欣赏主题1 。

  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学生拍打节奏,再听音乐,想象场景。

  3、欣赏主题2。

  通过老师唱,学生即兴表演秧歌舞后,用语言描绘刚才看到的场景。

  4、欣赏主题3。

  ①教师演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学生学唱前四句(主题3)。

  ②学生欣赏,思考:主题共出现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主奏?

  ③谈主题给你的感受。

  四、实践体验

  1、分组操练,教师巡回分别指导。

  打击乐组: 创编喜庆锣鼓节奏,并进行合作演奏。

  舞 蹈 组: 生生互动学习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 咏 组: 生生互动学唱陕北民歌《新春秧歌闹起来》。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赏

  思考:乐曲最后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写出乐曲结构。

  欣赏、比较,讨论

  欣赏,模仿伴奏

  听音乐拍节奏,想象场景

  表演舞蹈,唱陕北民歌

  分组练习

  合作演奏

  通过片段欣赏,从音乐要素入手把握乐曲的情绪,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略的了解;并通过两段乐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较欣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对作品的'情绪、风格、音乐形象的刻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要介绍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乐曲情绪、风格、以及乐曲所描绘情景作铺垫。

  通过敲击锣鼓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后面的创编、演奏做铺垫。

  使学生在听、动、赏中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理解乐曲,运用联觉提高学生的欣赏与表现能力。请学生即兴表演,发挥学生的特长,其他同学通过直观感受,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了解主题3取材于陕北秧歌调,并通过学唱,加深学生对主题的印象,为下面的思考做准备。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与作品创作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学生懂得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特长,选择小组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乐曲,到学生切身体验,再到完整欣赏乐曲,逐层深入,使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以及乐曲所描绘的陕北春节情景。运用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对管弦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堂演练

  六、课堂拓展――“小舞台” 节日欢歌大比拼

  比赛规则:

  ① 分四组,一个裁判,一个统分员,说出什么节日什么歌名的同学加10分;说出节日、歌名并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② 以积分多的小组为胜利,比赛时间4分钟。

  欢歌大比拼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一首反映春节题材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感受了陕北春节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通过同学们自己敲、唱、跳,亲身体验了陕北春节的热闹、欢腾;通过进行节日欢歌大比拼,同学们对节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广泛的了解。由此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欢快的节日更少不了音乐的陪伴,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设计

  一、片段欣赏

  二、“主题”学习

  三、实践体验

  四、完整欣赏

  五、课堂拓展――“小舞台” 节日欢歌大比拼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体会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身处田园的愉悦与满足。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赏析乐曲并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响曲的概念,掌握各段主题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描绘各段主题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分段赏析乐曲,并了解各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对应乐器所扮演的角色

  【难点】

  能够感受并说出各段乐曲所描绘的情绪与画面。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展示贝多芬的图片,并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片段。提问学生:图中人物是谁?乐曲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才老师所播放的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同样也是贝多芬的作品。

  引入课题《第六(田园)交响曲》。

  (二)感受体验

  1.初听音乐

  分段聆听音乐并设问:“听到了哪些音乐情绪?”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有“愉悦”、有“轻松”、有“紧张”、有“舒畅”。在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双耳失聪,《田园交响曲》便是他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热爱的一部回忆作品。

  2.复听音乐,结合感受到的音乐特点,了解作者贝多芬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进行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三)分段赏析

  1.教师分段播放歌曲,并请学生感受并描述乐曲各段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第一乐章写的是初到乡间的愉快心情;第二乐章写的是美景伴随着小鸟的鸣叫,愉快又轻松的画面;第四乐章写的是突然降临的暴风雨,紧张又压抑;第五乐章写的是雨后天晴,舒畅愉快的心情。

  2.教师挑出第二乐章引导学生听辨演奏乐器,并对比鸟叫声的特点,连线各乐器扮演的鸟类角色。学生回答后总结:第二部分中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等乐器。其中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乐器音色特点与擅长歌唱的夜莺一样,因此长笛模仿的是夜莺。双簧管的音色明晰、清新、响亮,在乐队中总是引人注意,富于直率和美妙的音色特点,双簧管模仿的是鹌鹑。单簧管单音色的.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单簧管模仿的是杜鹃。

  3.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教师示范弹唱乐曲各段主题旋律,学生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简单回顾各段主题的意境、情绪和描绘的画面。将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十分钟为限讨论各自的感受,并发言交流。小组合作画出四个乐章所描绘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交流。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第六(田园)交响曲》,领略了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和热爱,还有他即使失聪也能坚持创作,坚韧不拔不服输的意志。

  请同学们课后聆听一下《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

  教案目标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案重点

  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案难点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案过程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

  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师:赤_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

  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

  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

  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

  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1)生随琴唱重复旋律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能基本轻声跟唱,说明这首曲调琅琅上口。尤其是中间这一段,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2)生边做协调有致的划船动作边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复

  师: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复次数最多的旋律?我们可以联系船夫们此时的动作,想一想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在(划船)。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娴熟、协调有序)

  师:让我们模仿船夫娴熟的、重复的划船动作,随琴唱这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

  3)生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词,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歌曲的韵味,将歌词每小节第一拍的字放大。

  师: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强弱次强弱)

  师:划船动作中第一个划开水波的动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强弱关系。让我们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韵味。

  5、四听方言、衬词乐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衬词。

  1)分析方言特点。

  师: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哪几句让你一听就知道是陕北方言?

  师:由于地域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国的语言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特点,即所谓的方言。像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高原一带,因而这一带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分析衬词特点。

  师:这首歌曲中,有哎、嗬哟衬词。也是陕北民歌的特点。

  师:为什么要加上衬词?要是没有衬词,也可以唱啊。(师示范)

  师: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能使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3)模仿方言、衬词,跟唱开始和结尾的两句了解演唱形式。

  师:每一句最后都加了一个前倚音和一个下滑音记号,前倚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好的发挥。

  6、随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态。

  师:歌曲的唱法有很多种:通俗唱法、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现在还有一种原生态的演唱方法,《黄河船夫曲》应该采用什么演唱方法?

  师:因为歌曲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写照,他在赶路就唱赶路的歌、分别是唱送别的歌、放羊时唱出自己的心情,划船时唱出心中歌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所以歌曲的唱法应该是随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态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宣泄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带上对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这首歌。

  7、小组对唱,参与律动。

  师:整首歌曲有两段歌词?以什么演唱形式出现?(2段、一问一答)

  师:让我们扮演黄河上的船夫,按照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韵味。

  三、小结与延伸

  1、小结

  师: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乘船行驶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上,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是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生活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反映着人们的生活。

  2、欣赏民歌《黄河船夫曲》

  师:而今,陕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陕北民歌同样也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应该有所改变。但是,我们要承认的是不管人们生活水平如何改变,陕北民歌的魂还在,它依然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音乐素材。经过新的配器、新的演唱形式、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之后,又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气息。

  师:同学们,民歌是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让我们继续挖掘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不断发扬和壮大我国的民族文化!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1-10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7-12

初中音乐《回忆》教学设计09-25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05-08

初中音乐课教学设计04-19

音乐教学设计01-10

【经典】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27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02-19

音乐教学设计范文06-12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