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3 13:40:2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合集)《统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集)《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求,探究收集数据的方法,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合作分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情境,观察森林运动会开始了,参加今天比赛的有小兔队、小猴队和小熊队。他们将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投篮比赛,奖品是一袋饼干(课件出示一袋饼干)。你能看出袋子中的饼干有几种形状吗?你有办法知道袋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课件演示生数一数。

  2、讨论、初次记录三角形的有几块呢,圆形的呢,正方形的呢?你有办法知道他们各有几块呢?(学生讨论,引出把饼干形状画下来)你想怎么画?

  可能①

  生:我想正方形饼干就用正方形来表示,圆形饼干就用圆形来表示,三角形饼干就用三角形来表示,

  可能②

  生:正方形的画1,三角形的画2,看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示这三种饼干。现在老师边倒边告诉大家饼干的形状,大家在白纸上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把它们画下来。(师报,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3、统一方法,揭示课题展示不同的几种画法:

  ①按出现顺序乱着排列

  ②按图形种类分行排列

  ③画 (如果学生中未出现画记录的,老师可以作介绍)比一比,你觉得哪种方法既方便又清楚呢?

  4、用画的方法统计为了方便又清楚的记下来,我们可以象这位同学一样用画 的方法来记录。请大家看表一。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报图形名称,其余同学注意听,小老师报到哪种图形你就在哪种图形的后面打 。

  (学生活动)

  现在你知道正方形饼干有几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圆形饼干有几块呢?三角形呢?一共有多少呢?

  5、统计结果分析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同学们不但学会了用先画 记录,再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还能从统计表中知道这么多的信息。真了不起!(板书:先画 记录,再数一数。)

  二、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投篮比赛奖品的问题解决了,紧张而激烈的篮球比赛就要开始了。三队的代表每人将有机会投5个球,谁投中的次数最多,谁就是冠军。现在就请你们来当小小裁判员,用画的方法把它们投篮的情况记下来!谁投中一个就在相应的头像后画一个。要是没投中,那怎么办呢?动画演示,学生记录并整理数据。谁是冠军?为什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抛花片看完了精彩的运动会,咱们也轻松一下。老师手中有一个花片,这一面是花片的花面,这一面是花片的.红色面,如果老师把画片抛起来,落下后会是哪一面朝上呢?谁来猜猜请看?(老师抛学生猜。)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每组组长拿出花片,这样向上抛一抛,一共抛20次,其他同学统计花面朝上和红色面朝上分别是几次。分组汇报,老师输入数值比较第X组的结果:花色面朝上的次数和红色面朝上的次数怎么样呢?(同样多或接近)

  你发现了什么?(花面朝上和红色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多抛些次数,看看结果会怎样?

  三、举例说明,联系生活

  1、统计参赛人数森林运动会结束了,体育老师也想在我班组织一次体育比赛,请看,本次比赛的项目有(课件演示)

  ⑴ 每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你最想参加哪一项比赛呢?

  ⑵ 可以怎样统计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上先统计这两个小组的参加情况。请大家边听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参加的项目边在相应的栏目里打(其他小组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后把表格交给老师。)

  ⑶ 看了统计的结果你想告诉体育老师些什么呢?

  2、统计天气情况最近大丰气象台的统计员生病了,请大家帮统计一下4月份天气情况。

  ⑴ 认识天气图标:晴天、阴天、雨天。

  ⑵ 请一名声音最响亮的同学当小小播音员报出每天的天气,其他同学当好小小纪录员。

  ⑶ 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交流。

  四、总结。

  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⑵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饼干、天气等,你还想统计些什么呢?

  ⑶ 统计不仅作用大,而且方法特别多,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只要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统计》教学设计 篇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

  1、使学生经历动态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统计一个路口几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使数学贴进生活,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段时间内一个路口车辆过往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

  (学生自主记录,并汇报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引入新课,更是激发矛盾,学生在没有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表现出手足无措,因为记住了这种车又记不住另一种车,于是学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难。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时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上面的统计表。

  (1)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有几种车。

  (2)学生分组讨论是否可以把这个统计表用“1格代表2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各组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4)说说在绘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用1格代表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

  (5)讨论:如何解决上面遇到的难题。

  (6)小组汇报。

  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辆车。

  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辆车。

  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

  ……

  (7)教师引导学生用1格代表5辆车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并在组内展示作品)

  (8)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各组的代表作品。

  2、分析数据,合理预测。

  (1)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

  ①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个数据比较合适?

  ②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③猜一猜,20分钟后,这个路口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种车?为什么?

  (2)各组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3、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下面的统计表,学生观察,思考:每格代表几个数据合适?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统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例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0xx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的气温情况)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这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淡蓝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北京市第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是1摄氏度……)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思考问题:

  季度

  平均气温℃

  城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北京市

  桂林市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小组内填写交流,指名回答填写的结果。

  5、问: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

  2、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以及对数据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需要的数据。

  自己班同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合格情况,收集有关的信息。

  二、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小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项目人数

  性别文字处理绘画上网编程其他

  男

  女

  2、小组内交流统计表的数据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4、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

  注: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项目开展活动。

  三、完成练习二十底第3题

  1、分析借阅图书情况统计的数据。

  2、根据统计的数据独立完成统计图,想一想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3、指导学生适当重新整理数据,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统计图应该怎样画?(按图书种类把相应的借阅本数相加)

  4、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个统计图。

  5、分析比较:

  (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别算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吗?

  (3)五年级一班本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

  6、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统计》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08—109页

  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了解了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对比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作品,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相同点不同点

  七、教学反思

  《统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水果图片、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喜羊羊欢迎大家来羊村,还准备了许多的水果准备招待我们,可是灰太狼把水果弄乱了。

  二、问题设疑,自主探究。

  1、喜羊羊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水果?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吗?你能有什么办法吗?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

  ①教师说明操作要求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学生摆的图片。提问:看了摆好的图片,现在能不能比较快的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④把相同的水果放到一起。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类,这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3、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这个表的第一排表示什么?第二排表示什么?

  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填的。

  从表中你能看出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水果最少吗?

  小结:像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做统计表。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数量的多少。

  4、统计图(出示统计图)

  除了用统计表表示水果的数量外,你有办法在图上表示它们的数量吗?(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请大家涂一涂,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作业展示。

  说明:像这样的图我们把它叫做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你能很快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吗?苹果比菠萝多几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从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各种水果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

  1、懒羊羊吹泡泡(课件)

  懒羊羊吹了几种颜色的泡泡?每种颜色的泡泡各有几个?

  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每种颜色的泡泡各有几个?

  说明:用符号记录是我们收集数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填表。提问: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小朋友星期日最喜欢做的事

  课件出示统计图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

  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今天课上我们所学的就是简单的统计。(板书:统计)从这些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清楚地看出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的关系。

  五、课后延伸

  二甲班小朋友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课件出示统计图(一格表示数量2)

  提问:这个统计图和我们所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课后思考)

  《统计》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初步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相关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在此之后,学生还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体会初步的统计思想。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引导学生经历描述数据方式的发展过程;二是引导学生经历不同难度的统计活动,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三是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表练习。设计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描述数据方式的发展过程,即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成,另一方面应注意通过在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相关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验统计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体会其优越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纸、统计表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创造复式统计表

  出示课件:第 组最爱色彩统计表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表?(小结出:单式统计表,板书:统计表)这张表是统计什么的?它可以统计几个组的情况?如果要统计全班4个组的情况,需要几张这样的统计表?

  贴4张表在黑板上,(按组次,横摆)

  请每一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帮助调查统计自己小组喜欢红绿色情况,填到表里。

  师问到前面来的学生:你想怎么调查?

  学生调查,填写黑板上的单式统计表。

  讨论:这些“人数”要写单位吗?(不需要,只要写出数据就可以了)

  介绍:喜欢红色的人一般待人热情大方、积极向上,喜欢绿色的人一般都比较冷静、智慧、热爱和平。这只是反映人的一些基本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来看一看,第一组喜欢红色的有几人?第四组喜欢绿色的有几人?第几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看了几张表才知道的?

  讨论:你们看了4张表才知道的,怎样看更方便?

  学生讨论,提出:把统计表排成一竖看,或合起来看(引导:竖着看)。

  老师将四张表竖着排成一列。

  讨论:怎样修改,可以看起来更方便?

  预设:标题有重复,去掉。(师将二、三、四组的标题覆盖)

  讨论:还可以怎样改一改,看起来更方便?

  预设:去掉“红绿色”一栏。(师将“色彩”栏覆盖)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标题反映的是什么?)

  预设:将标题换成反映全班的。(出示:大浦中心小学五()班同学最爱色彩统计表 年 月)

  讨论:这样可以吗?(填上班级)这个制表日期怎样填?(现在的日期,填上)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能看出哪一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吗?)

  预设:要将人数改为第几组。(师将第一到四组贴上)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色彩表示?)

  预设:色彩表示红绿,不能表示第几组。

  讨论:既要表示色彩,又要表示组别,怎么办呢?这样行不行?(出示表头)

  提问引导:这个是表头,它被分成了几个部分?(三个)色彩表示?(红绿色)这一行叫横栏。组别表示?(第几组)这一竖叫竖栏,也叫纵栏。人数表示哪里?用手在空中摸一摸?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这里是填人数的,因此叫数据栏。

  提问:现在能看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欢红色吗?(不能)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来?

  预设:学生要求加上“总计”

  引导:(出示总计)通常总计写在表头的下面。谁来填一填?(生填)

  提问:总计和合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合计算出的是同一组内部的人数,而总计算出的是四个组喜欢红色、绿色的情况)

  提问:这里的总合计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算法吗?

  提问:如果这两种方法算出的得数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某个地方出了问题,需要检查)

  引导:所以,我们在填表时,可以先用一种方法算出得数,再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小结:我们用刚才的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了这样一个大表,这个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完整课题:复式统计表)

  讲述:复式统计表一般有标题、制表日期、表格三个部分。

  二、比较异同,体验复式统计表

  提出要求:如果这个表格里的数据栏都是空的,你会填吗?请拿出练习纸,上面就有这样的一个统计表。我把黑板上的这个复式统计表还原成原来的四个单式统计表,请你填的时候想一想,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学生填表后,指名一生上讲台用视频展示作品,说一说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提问:现在我们看一看,哪个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看的是这个复式统计表,还是那些单式统计表?哪种更容易比较?

  小结:所以,复式统计表更容易比较,这既是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一个优点。(板书:容易比较)这两种表还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

  启发引导:单独看这一张单式统计表,只能看到哪个组的信息?而看这一张复式统计表,可以看到几个组的信息?从哪个表中可以看到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欢绿色?从那四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来吗?说明了什么?(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板书:内容丰富)

  三、练习分析,应用复式统计表

  谈话:复式统计表的好处多,用处也多。我比较喜欢体育运动,专门收集了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29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情况。(课件出示)请拿出练习1(改编后的“练一练”),你能把它们填到这个复式统计表里吗?

  提问: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届奥运会上分别获得金、银、铜牌各多少枚?填在哪里?互相说一说。其他的都会填吗?可以用计算器帮助计算。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看到这个表,你有什么想说的?

  引导: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9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多少枚?这是世界第一名。这一届是在哪里举行的?再来看一看,第26届共获得金银铜奖牌共多少枚?第27届共获得奖牌多少枚?第28届?第29届?我国的体育事业有进步吗?明年的第30届在哪里举行?(英国伦敦),估计一下,那时我国一共能得多少枚奖牌?(生说)

  谈话:我国的体育事业确实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至于在明年的奥运会上,成绩如何,还要看我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

  四、变式练习,认识变化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刚才两个复式统计表的表格中都有表头、合计、总计,是不是所有的复式统计表都必须有表头、合计、总计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题目。(课件出示练习二十第2题)

  练习:请大家看练习纸上的练习2。会填吗?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选一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这个“面积”是怎样算出来的?(长乘宽)

  小结:这说明了统计的时候不一定全用加法,还可能用到其它的方法。

  提问:这个统计表里有表头、合计、总计吗?(没有)如果加上合计,面积、长、宽可以合计吗?(不能)

  小结:所以统计表的样子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一些变化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学校五年级每周常规检查表(课件出示)就是一个变化了的复式统计表。

  五、拓展练习,灵活应用复式统计表

  谈话: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五(1)班的同学也做了一个最爱色彩统计表,不过被墨水弄脏了一部分,看不清了,你能推算出这些数据吗?我已经将它打印到练习纸上了,请填一填,如果会,就自己填,如果不会,就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选一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生一一说出)

  反馈:我们把课件上的墨水移开去,如果和他一样,就给自己鼓鼓掌。(出示课件,移出墨水痕迹)

  六、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七、提出假想,课外延伸

  谈话:对于最爱色彩,我有一种假想,就是喜欢红、绿色的情况与男女生的性别有关系吗?有关统计表就在练习纸上,同学们课后可以调查统计一下,说不定你会有惊喜的发现呢!

  《统计》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统计与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统计与可能性》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下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好铺垫。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统计与可能性”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本班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个知识点不单单是统计就可以了,还要进行分析,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不同颜色的球的占总数量的多少有关。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形式,在 “ 做中学 ” 、 “ 学中做 ”, 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在问题解决,拓展应用这一教学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所以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比较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统计》教学设计 篇8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

  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冲突。

  2.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他”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

  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他”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第1题。

  2.补充习题。

  出示右图,提问:

  (1)六(1)班同学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2)你能判断六(1)班同学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图中“其他”部分可能包含的体育项目,阐明其中可能含有人数比排球项目更少的项目,从而根据该图不能判断出六(1)班同学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四、总结概括

  1.学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统计》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唱过一首儿歌《小白兔》,今天咱们再唱一次怎么样?(师生拍手齐唱儿歌)今天,不但可爱的小白兔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可爱的小灰兔也要来呢!大家高兴吗?

  一、认识简单的复合统计表。

  (一)创设情境,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和复合统计表的形成过程。

  1.师:这一天,小白兔们和小灰兔们要进行一场劳动大比武,比比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队拔的萝卜、采得蘑菇多。他们正为找裁判发愁呢,我们给他们当一回裁判怎么样?要当好裁判必须注意力集中,把他们每一队拔了几个萝卜、采了几个蘑菇数准确,你能做到吗?

  2.播放动画。(动画中,一只小白兔抱着一个大筐、一只小灰兔抱着一个大筐各自收集本队的劳动成果,一会儿一个萝卜“飞”到白兔队的筐里,一会儿一个萝卜一个蘑菇一块“飞”到灰兔队的筐里,接着又两个蘑菇一起“飞”到白兔队的筐里… … 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想数出它们的个数根本不可能。)

  3.师:哪位小裁判说说你数的结果?(此时的'学生肯定是一肚子苦水)

  4.师:我们这个裁判怎么当?谁出个主意?

  5.学生自由发言。

  6.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尝试统计。

  7.学生交流哪种办法合适。(一般统一在小组分工合作数上。)

  8.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可行办法进行统计。

  9.交流统计结果,发放如下统计表,填写后各小组商议哪个队获胜。

  小白兔队:

  菜名

  萝卜

  蘑菇

  数量

  小灰兔队:

  菜名

  萝卜

  蘑菇

  数量

  10.小组间交流比赛结果。

  11.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你对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看法吗?(引导使学生看到两个表格有重复之处,可以合并成一个。)

  12.指名说自己的合并方法。

  13.微机演示合并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学生巩固对简单复合统计表的认识。

  1.出示以下统计表。

  请你统计一下本班男、女同学喜欢看的动画片情况。

  片

  人 名

  数

  性别

  《机器猫》

  《猫和老鼠》

  《海尔兄弟》

  《哪吒传奇》

  男

  女

  2.师:谁说一说要求统计什么?统计表的内容都有哪些?

  3.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呢?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统计一下?(学生边统计边记录结果。)

  4.指名展示统计表。

  5.师:假如你是电视台的节目编导的话,为了使看你们台节目的人多,你选择哪部动画片播放?为什么?但我们不能总放一部片子,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喜欢了,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大家为什么喜欢《×××》,咱们现在做一个现场采访。

  二、进一步认识统计图。

  (一)放手探索,让学生认识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动画片可看,真让老师羡慕。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条件不行,电视机很少,没有动画片看。刚刚一、二十年的时间,不但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而且电视机的档次越来越高。从这里看,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还是很快的。不仅如此,老师小时候家在农村,看到辆汽车都是件稀罕事,而现在满大街什么车都有。(微机出示老师带领同学统计汽车的情境图)为了了解各类车的情况,老师带领四位同学在公路边对经过的车辆进行了20分钟的统计,结果如下:

  2.指名说出以上统计结果。

  3.师:这里有一张方格纸(没有标出数据),老师打算让大家用涂方格的形式记录这个结果,仔细看有问题吗?

  4.学生发现没有标出数据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般会出现两种可行方案:一格代表5辆;一格代表10辆。学生自由选择其一进行记录,然后各自展示,使学生看到,后者虽然比前者省劲一点,但不如前者美观。

  5.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观察图表进行回答。

  ①面包车比货车多几辆?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哪种车最少?哪种车最多?它们相差几辆?

  ③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是哪一种?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一种?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利用统计图观察身边的事情。

  1.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动画片看着,有这么多种车坐着,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哪个同学想说说自己在学习上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表现得还不是特别好?

  2.微机出示下图。

  师:这是三位同学四个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我们分别看一下每位同学每个学期的成绩是多少?能不能预测一下他们下一学期可能会得多少分?我们再试着分析一下,他们三人在学习上有什么特点,为使他们今后在学习上有更好的表现,送他们每人一句话。

  三、课外延伸,应用统计。

  学生课后,把自己各学期的考试成绩做成一张统计图,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虑怎样调整学习状况。

  《统计》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

  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统计》教学设计 篇11

  本单元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通过熟悉的事例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会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和刚刚学习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素材,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之后,对已经学过的三类统计图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目的,结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使学生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

  3、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统计表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内容可以包括: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其中哪些更有优势?用哪些统计统计图又是不合理的?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1)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清晰地反映世界人口从1957—20xx年的变化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2)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xx年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最合适?

  (3)如果我想制作一个统计图,使它能够反映20xx年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情况,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让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多样化选取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对三种统计图产生整体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

  2、课外作业:教材第104页第8题。

【《统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统计教学设计10-07

统计教学设计04-07

《统计》教学设计10-07

“统计”教学设计12-18

《统计》教学设计04-04

(精华)《统计》教学设计06-01

统计的复习教学设计06-07

“统计”教学设计精品02-14

(精)《统计》教学设计06-01

“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