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大气的受热过程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大气的受热过程,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越来越接近夏天了,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要了解哪天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只要了解一下那天的气温就知道了。
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所感受到的冷热,其实就是气温,也就是大气的温度。那么大气是怎样受热的呢?
【板书】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学生自学】
【投影展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
【读图指导】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及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
源是什么?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
热源是什么?
3、读图理解并说出大气的保
温原理?
三、【师生互动】
1、【学生互动】
学生根据自学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的理解,小组合作完成大气受热具体过程图
2、【师生互动】
按三个过程,分别请三个学生小组代表上台讲述分析思路和填图结果,每一过程针对提出:这个过程使什么增温?
【思路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使地面增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太阳暖地面”。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地面暖大气”。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
四、【深化拓展】
【提问】冬天,晴朗的夜晚为什么比阴天(多云)的夜晚冷?
因为阴天(多云)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较温暖。
【提问】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而为什么气温低?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归纳】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阴天(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空气越稠密,大气保温作用越强。
【拓展】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而月球是没有大气层的,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跟地球表面比较,哪个变化要剧烈些呢?
【投影展示】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月球,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高;夜晚没有大气逆辐射对月表的保温作用,月面温度低。地球,白天,大气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夜间,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过低。月球表面温度变化比地球大。
五、【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人们可以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并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降低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产量。
(1)请同学们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请你举例说出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师指导】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课程总结】
【教学设计: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文章:
教学过程设计03-15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02-07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实用】04-23
教学过程设计(15篇)03-16
教学过程设计15篇03-15
感受热情10-07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04-07
大气压教学设计可选11-18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05-31
教学过程设计(集合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