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6 12:19:2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荷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篇1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荷花》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内容说明: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板书:

  叶 挨挨挤挤

  荷花{ 半开

  花 { 全开

  含苞

  《荷花》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领会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色,从而提高学生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二、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透过小说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在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实现小说人物形象的再创造。

  [教学设想]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本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背景知识的了解,故事情节的把握,他们可以在课前自学完成,在课堂上不必占用很多时间。本堂课的目的是要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摹拟、比较等赏析方法,利用“分析——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借助小说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赏析人物形象,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利用校园网搜集教学资源,利用电脑平台编辑并展示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内容的音像。

  [新课导入]

  一提起战争,我们的脑海便不觉浮现出炮声隆隆,硝烟四起,刀光闪闪,鲜血淋漓的悲壮场面;一提起战争,我们便不觉联想起那些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领袖。然而,这不是战争的全部,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为我们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在这里同样不泛紧张的战斗场面,却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节课,就让我们进入他们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真情。(在优雅的音乐声中,伴随教师激情洋溢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新课。)

  [预习检查]

  课前,相信每位同学都预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小说基本故事情节,接下来,让我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

  一、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简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先电脑展示问题,两位学生回答完后,再展示参考答案,以便让每位同学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一)夫妻话别(开端)

  (二)探夫遇敌(发展)

  (三)助夫杀敌(高潮中结局)

  二、正字正音(选出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

  (将选项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让一二位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A、掂(diàn)记吆喝穿唆掠(lüě)水面

  B、膝(qī)盖窜进休长横(héng)样子

  C、吮(shǔn)手隐蔽嘱咐荷花淀(diàn)

  D、凫(hú)水噘嘴围缫扑楞(lèng)楞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总的思路:朗读——摹拟——分析——品味——创作)

  (一)角色朗读

  第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请三位同学,分别充当水生、水生嫂和解说者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及细节描写)

  第二步: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另叫一位性格较开朗的女同学代替刚才水生嫂的角色,其余两角色不变,让三位同学朗读改编后的一段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同时,重点分析该段中水生嫂的性格及心理与上段中水生嫂的异同)

  (请看打印材料或看电脑屏幕)

  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二)摹拟分析

  1、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两组对话朗读完后,先在电脑屏幕上提供一个空的比较表,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可以叫两三个学生回答,然后将分析结果逐一显示)

  不同相同

  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2、请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一边播放歌曲〈〈说句心理话〉〉片断,一边让学生比较三段对话,一边是教师深情的旁别:是啊!在这战乱纷飞的年月里,一个年轻妇女,上有老,下有小,还得日夜在田里操劳,丈夫在这时离开,难啊!这都是鬼子惹的祸,逼我们的水生嫂这样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丈夫不参军,谁来保卫家,保卫咱妈妈。为了咱们的国,为了咱们的家,为了咱妈妈,妻子我再苦再累也要把所有问题扛,支持丈夫去卫国保家。学生在这过程中,感受小说体现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选出正确的选项。)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请听探夫一段对话录音,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听完录音后,各位是否有一种只闻其声,却见其人之感呢?的确……

  (三)品味创作:

  第一步:细细品读(录音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先放一遍录音,学生整体把握。再逐个逐段放,逐个展示概括参考答案)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忸怩

  第二步:请添加第五个妇女,用一两段话展示她与原作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课堂上完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借助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赏析小说人物形象。从中我们认识了孙犁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色及其洋溢的浓郁的生活战斗气息,认识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

  [拓展练习]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在课后完成)

  一、根据你所理解的文中妇女的形象特征,扩写妇女们遇敌逃跑的场景,要求分别写二到三名妇女的外表、言行和心理活动,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她们的性格特征。

  二、片段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再见!(Seeyoulater!)

  《荷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2、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四、情节结构:

  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月夜编席(1─4自然段)

  .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组织起来(85自然段)

  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五、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重点探讨。

  一、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二、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四、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明确:孙犁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1、结合“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2、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荷花》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节

  1、读课题。

  2、配乐,导入新课。

  3、齐读第一节:

  问:你从“一……就……”知道什么?所以就把我们吸引到荷花池去欣赏荷花。

  二、学习第二节

  1、(出幻灯图)指导看图。

  ⑴大家仔细看,上面有许多的什么?

  ⑵荷叶是什么样儿的?

  ⑶荷花又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是描写?

  (出幻灯问题:荷叶、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⑴分别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⑵指名回答。

  3、现在我们来欣赏荷花的美:

  (出幻灯句)

  ⑴荷花很多很大。

  ⑵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齐读:

  问: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②哪句写得好?第二句好在多写了哪些词语?

  ③a、“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你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知道什么?还有哪个词写出了荷叶长得多?

  b、“碧绿”写出了什么?

  c、这句话把荷叶比作什么?从“大圆盘”我们知道荷叶的形状是怎样的?

  d、齐读:

  问:谁连起来说说多写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e、导读。

  (指名读,齐读)

  4、而白荷花就在这迷人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⑴给“冒出来”换个词。

  ⑵体会用“冒”的好处。

  “冒”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白荷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花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

  ⑶导读。

  (开火车读、齐读,在前边加个“啊”来读)

  5、你们看,冒出来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非常美丽。

  (揭示三幅图画)

  ⑴看图说说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是怎么样的?

  ⑵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有哪几种姿态?

  ⑶课文是怎样将这三种姿态描绘出来的?

  (出幻灯句,齐读)

  6、引导想象,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⑴看,这半开半合的多像……齐读第一句,读出喜欢。

  ⑵咦,藏在里面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齐读第二句,读出喜欢。

  ⑶(做动作)你们看,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就要开了,我们高兴极了。

  ⑷导读。

  (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引读、个别做动作读)

  三、学习第三节

  (出幻灯图)

  看着这一池的荷花,我们陶醉了,觉得眼前这池荷花简直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

  (出幻灯句)

  1、你从这个“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美)

  2、你从这个“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充满活力)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请带着问题看录像。

  4、请大家联系刚才看的录像和第二节的内容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是充满生机的?

  5、问:是谁画了这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6、(出幻灯句)一齐读这句话,赞美大自然的美景。

  四、学习第四节

  1、听配乐范读课文。

  2、导语引入情境。

  3、⑴什么是翩翩起舞?现在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当风吹来时,我们轻快地舞蹈,好不好?

  (全班一起随风起舞)

  ⑵问:看着这池荷花,你为什么会翩翩起舞?

  4、看着,看着,人和花已经融为一体了,开始一起舞蹈,一同欢乐了。这时──

  (出幻句“不光……好梦……”,齐读)

  ⑴问: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⑵问: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5、指名配乐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6、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

  (配乐齐读)

  五、学习第五节

  我们迷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一齐读第五节。

  六、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荷花

  (清香)

  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活的画

  花:有的……有的……有的……

  《荷花》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 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

  3、 研究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4、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5、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 (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 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挂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得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好的句子,老师为什么只挂出这一句?

  ①、 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 色彩丰富)(朗读)

  ②、 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③、 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④、 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⑤、 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⑥、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出: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花瓣中包裹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⑦、 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⑧、 感情前三个自然段。

  ⑨、 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二课时)

  2、 第4、5自然段

  ①、 我听着大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②、 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③、 自由读课文,当作这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④、 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⑤、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⑥、 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总结写法

   1、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 作者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呢?

  3、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五、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荷花的美,齐读课文。

  2、 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

  16 荷花

  清香 活的画 变成荷花

  闻到 看到 想到 回到现实

  (色彩、姿态)

  《荷花》教学设计 篇7

  【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 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 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

  2、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三)、德育渗透点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重、难点】

  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侃侃文化的个性、社会的个性和作家创作的个性。导入到孙犁的介绍。

  讨论一下《西游记》,唐僧带领几个徒弟到西天取经,假设唐僧在路途上得了重病,病治不好,因为没有什么药,你说他会选谁当接班人,去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

  中国文化是讲究共性的文化,太个性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强,不受欢迎。你说这种文化是不是不好?不能那么讲。讲究共性的文化有它的好处,讲究个性的文化也有它的好处。

  孙犁的小说笔调明丽流畅,风格秀雅隽永。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了丰富的劳动者形象,他的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作品集结为《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荷花淀》故事情节分析。

  送夫参军==寻夫遇敌==助夫歼敌

  本文描写的是战争题材,那文中的“战争”是不是显得很悲壮呢? 正好相反,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诗意表现在:诗意的景物描写。细腻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二、景物描写分析

  学生找出本文中重点景物描写片段。

  1、齐读“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段。

  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三、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语言描写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

  找出最能表现水生嫂人物性格的语言,分析水生嫂的心理.

  预设: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四.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例如:“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五、总结 “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六、作业布置

  《世纪金榜》、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

  《荷花》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和学习根据地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顾大局、识 大体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领会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对描写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同2。

  三、教学关键

  通过练习、导析、议论、评点等手段,主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揣摩、反复钻研课文的习惯。

  荷花淀

  孙犁

  第一课时

  一、速读课文,用拟小标题的形式完成对文章描写重点的了解。完成课后的第一题。

  与夫话别 寻夫遇险 助夫杀敌

  以这些妇女为主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尾声

  二、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的作用,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兴 :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荷花淀》,孙犁的这篇小说取材于冀中的白洋淀,描写了抗日战中时期,冀中人民如火如荼的生活与斗争。数十年过去了,我们重读这篇小说,仍能感受到小说中散发的淡淡的清香。这清香虽然淡却醇,慢慢读来如饮一杯菊花茶,沁人心脾。

  由《东史郎日记》引入更好

  请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描述了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逐步成长为抗日战士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给文章三部分加小标题:

  月夜话别 寻夫遇险 助夫杀敌

  二、启发思考:

  抗日战争历时八年,期间不乏尸山血海的大战,如台儿庄战役,也不乏惊天动地的壮举,如狼牙山五壮士,本文却放弃了这些素材,只写了冀中白洋淀中的一场小小的伏击战,却为何能从众多的描写抗战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呢?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个人自读的体会感受。

  语言 环境 细节

  明确:我们说,这篇小说之所以如一坛陈年佳酿一样,时间越长越香,是在于它不是生硬地告诉你,我们的战士是多么勇敢,我们的人民是多么伟大,相反,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刻画出了特定的历时时期,典型人物的内心深处的细微复杂而又真实的感受。小说正因为真实而更具美感,更有感染力。

  三、讨论景物描写

  学生齐读:“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启发思考:作者在小说的开端就用优美的笔触文学的笔为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宁静的月夜编席图,风光绮丽的荷花淀如在眼前。我们能否根据小说的景物描写,身临其境地展开想象,把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口述出来?

  请学生回答。

  明确:这是一个清爽的初夏之夜,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月色浓浓,千里苇塘,水天一色,大淀上浮着一层如轻纱般薄薄透明的云雾。晚风徐徐吹来,荷叶便轻轻拂动,飘来阵阵淡淡的荷香。一位纯朴的少妇,正熟练的编着席子。她有时望着淀里,淀里一片洁白,仿佛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坐在编好的席子上,她宛如坐着一片银白色的雪地,又如坐着一片洁白的云彩。(这是一幅多么恬静的美景。作者抓住了明月、清风、薄雾、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这流动的构图,这优美的雕塑,像一幅情景交融的散文诗,又像一幅淡雅明丽的水彩画。)

  启发思考:作者为何要创造这一美丽的意境?

  小组讨论,指明回答。

  明确:透过这诗情画意的描述,感受到人物的心灵是多么美好,(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这美丽的荷花淀里,有着冀中人美好的生活。这幅画面渗透着作者对冀中人民勤劳、善良、醇朴性情的赞美。

  启发思考:这幅画面特征除了美丽之外,还有另外特征,即宁静,作者为什么要创造这一宁静的境界呢?

  明确:同样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宁静,白洋淀人生活的宁静。水生回来之前,水生嫂的内心是平静的,劳动是心无旁念,有条不紊。光写其静,也衬托出丈夫带回的消息给自己心灵的震动。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景物描写,回答文后问题。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启发思考:我们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对荷叶荷花也有一番描述“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番描述极尽柔美,这是作者抒情的必要,朱先生内心深处的淡淡哀愁与喜悦只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致来渲染。那么,这篇小说中老作家孙犁把荷叶比喻成了铜墙铁壁,把荷花比喻成哨兵,又渲染了小说中人物的什么情感呢?

  明确:人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比喻情景相生,暗示出了这些妇女们的内心感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这些女性逐渐摆脱了恐惧,面前的荷花淀赋予了她们巨大的力量!来吧,鬼子!我们就像那荷花一样严阵以待!那铜墙铁壁似的荷花淀就是埋葬侵略者的战场!清新的语言风格陡然雄壮,无边无际的荷花怒放,隐隐有火药味。这段景物描写使人联想到白洋淀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钢铁意志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讨论人物的对话

  启发思考: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这篇小说许多对话写的极为生动,最突出的是日夜话别中水生嫂说的三句话:“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这些话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她什么性格?

  Ⅰ“总是”微含责备;“很积极”又是赞扬,语调中流露着对丈夫的了解、支持、赞扬而又难分难舍的感情。因分别虽有微微责备,但更多的是喜悦,是自豪,是对丈夫爱国热情的理解。

  ⅡⅢ也是从心里掏出来的,带着体温,有血有肉。她懂得丈夫投身于抗杀敌的战场是光荣的,自己不能因为个人的感情与生活的困难阻拦他,“你走,我不拦你”,民族的大义战胜了个人感情,这是怎样的一位深明大义的女性呀!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生活的担子太重了。“家里怎么办?”是真话,也是真困难,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的真思想。主人公并不是由特殊材料造成的钢铁硬汉,而是在生活的磨砺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女性!说这话,是反悔了吗?听了丈夫的话,她深情地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不是阻挠,而是让丈夫理解;不是反悔,而是自豪!拿今天的话说:“杀敌去吧,记住,军功章里由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至此,民族的利益与家庭完全统一,没国哪有家呀!爱国的感情与爱丈夫的感情完全融合,支持自己心爱的人用他满腔的热血去催放祖国的自由之花!再重的担子,自己也挑了,再苦的生活,自己也认了。这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女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她对祖国对民族的特殊的朴素的理解。

  水生嫂说的都是极普通的话,但就从这些“儿女情,家务事”中,我们感受到他们朴实无华,忠贞不渝的爱情。这种爱情升华了。男女之间忠贞不渝升华为中华儿女与祖国命运生死与共!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水生嫂内心的柔情,也同样感受到了她灵魂深处的刚毅!

  课堂练习:分角色阅读下面一段人物的对话,回答问题:

  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的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这段话反映了水生嫂的什么感情?

  明确:离别的语言既不慷慨,也不缠绵悱恻,平淡的话从朴素的人们口中吐出,自有一番感人的力量。尤其是最后一句,读时要有较大的停顿,这些话是轻易吐不出来的。水生更关心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临别的嘱托,更像一场生离死别,正是自这生与死的考验中,写出了这对夫妻的性格,也写出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古训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面对丈夫的嘱咐,水生嫂呢,什么也没有做,轻吐了两个“嗯”字。两个简单的字,隐藏着丰富的内容。不是随意的敷衍,而是庄重的承诺,对丈夫的深深地依恋不也蕴含在这充满柔情的轻轻的“嗯”字里了吗?作家写出了中国女性的含蓄美!

  五、讨论细节的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理与内心的感受?

  明确:细节是无声的语言,这一细节足以使我们透视人物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去参军,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在明天就走的突发现实面前,还是感到了震动,那毕竟是枪林弹雨的战场,丈夫这一走,说不准就是生离死别。震动由手指做出,实是心灵的震动的折射!下意识的她吮了一下手指,使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使自己急剧跳动的心平静下来,她不能让丈夫看到自己的内心活动,那是“拖尾巴”,对丈夫产生消极的影响。在突变的事情前,这位妇女选择了坚强。

  六、名作求疵

  启发思考:文章第二段是否可有可无?若有,理由;若无,理由。

  答案不固定,任学生发挥。

  有。生活如此美好,岂容敌寇践踏。

  无。1、没有提供人物生活的联系。

  2、破坏了段落间的衔接。

  3、破坏了文章的宁静的美。

  结课:读完《荷花淀》,掩卷、闭目、深思。白洋淀里的人物鲜活的如在眼前,作家用他灵巧的笔,描摹环境,巧设对话,抓住细节,为我们塑造了心灵美的文学形象。这白洋淀的荷花永远的在我们心中摇曳。突然想到了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的一句话:“她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她们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七、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五人寻夫之前对话显示的人物性格。

  板书:

  荷花淀

  孙犁

  月夜话别 环境 宁静

  寻夫遇险 语言 纯实 心灵美

  助夫杀敌 细节 感人

  《荷花》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 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势,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副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点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设境激趣 触发美

  1、 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哪种花吗?

  2、 出示课题

  师:是啊,正因为荷花有这样的品质,从古至今,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为我们带来的——荷花(板书课题)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美一点,瞧,这就是——

  3、 展示荷花图

  (媒体课件出示活生生的荷花图)

  师:你们看的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眼前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 千姿百态 洁白无暇 含苞欲放 翩翩起舞 争奇斗艳 相看两不厌)

  4、 引导过渡

  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叶老先生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随着他的步伐到荷花池边去看看吧。

  二 人文对话 探寻美

  (一) 初读,感受美

  师:同学们,尽情的读课文吧,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画出来,再多读几遍。

  (二) 细读,品味美

  1、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鼓掌。这么多想说,我可不急的听,好的东西应与你的学习伙伴分享。赶快与你的学习小组,互相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再找出你们组共同喜欢的句子。好,开始吧!

  (学生分组学习,师生一同探讨)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品读第二自然段(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能让你的.快乐与我们共同分享吗?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这段有你喜欢的句子吗?

  (指名读,说出喜欢的理由。评读,喜欢读的一起读。)(欣赏“荷叶挨挨挤挤的画面”)

  〈2〉品味“冒”

  师:有个词语,老师觉得它最美,但又说不出原因,谁能帮帮我呢?

  ①可换什么词?

  ②(如 钻、长、顶、抽 伸 跳 探

  蹦)让学生分别带入原文读。③可为什么偏用“冒”?到底怎样长才叫冒?

  ④(毫不犹豫、迫不及待、一下子钻出来、亭亭玉立、兴高采烈等)让学生带着所说的感情读。

  ⑤ 想象说话

  师:它们这么急的长出来是想干什么呢?

  〈4〉了解姿态(出示录象)

  师:这些荷花千姿百态,课文写了哪几种?

  (生说,师灵活贴画)

  〈5〉指导朗读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啊,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像荷花一样冒起来吧,做上你认为最美的姿势,一起美美地朗读这一段吧。

  接读:(出示课件,一段话)读的真好,如果叶爷爷有在的话,一定为你们骄傲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想象“活的画”:

  除了这几种姿态,你还能想象其他的姿态吗?

  (歪着脑袋 翘着小嘴 调皮的孩子 跳舞)

  师:千姿百态的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远远看去,美的就像一幅活的画。

  (板书 活的画)

  ⑵理解“画家” (出示课件)

  于是,作者不由的发出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副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位画家是谁啊?

  (板书 大自然)

  (3) 指导朗读

  师:真聪明,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却能让荷花看起来像一幅活生生的画。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夸夸荷花,赞美大自然。把荷花读得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能行吗?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 配乐范读,再自由朗读。

  师: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2〉表演“当荷花”(戴上头饰)

  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作第一朵荷花?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你来读,其他同学,可以象荷花一样跳舞,象蜻蜓一样飞翔,象小鱼一样游动,都可以。

  第二朵,第三朵在哪?(喜欢的同学一起读,边读边做动作,坐的同学也可以表演)

  5配乐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课件出示:蜻蜓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

  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美梦;

  —————,告诉———————、、、、、、、)

  引导:还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呢?请闭上眼,这一次,让我们静静地

  静静地,用心灵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

  师:谁能用看到了?谁听到了?

  6指导朗读

  师:太美了,现在我们都是荷花了,用我们最美的语言告诉大家我们有多么快乐,好吗?

  三、 品读想象 感悟美

  1师:读到这,我们情绪高涨,激情飞扬,如果站在荷花池边的是你,会怎样赞赏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如:当主持人、画家``````)

  2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先读叶爷爷写的这篇文章送给荷花仙子,好吗?来,一起来,可站着,可上来,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3 配乐齐读(出示课件)

  4 总结:荷花是美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善待大自然,好吗?

  四 扩展延伸 放飞美

  1、(课件出示 阅读材料)

  师:学完了课文,你还想更多地了解荷花吗?请看——

  (时间如果允许,可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材料)

  2、作业布置

  师:这两项我们已经学过了,课后,由小组讨论选择其中的一项共同完成。当然意见不一样的也可以选择几项完成,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

  《荷花》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在作者的笔下,荷花色彩鲜艳、形态各异,满池荷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

  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有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读“挨、蓬、胀、蹈、翩”5个字,会写“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11个字。读准带儿化音的词“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读轻声的词“莲蓬、衣裳”。读准含有多音字的词“花骨朵儿、挨挨挤挤、露出”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地美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积累优美语言。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表达方式仿写片段。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表达方式仿写片段。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2、学会背诵课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具准备:

  1、荷叶,三种姿态不同的荷花,小鸟,蜜蜂,蝴蝶图片。

  2、蓬字微课、电脑动画课件。

  课前准备:搜集关于荷花的名篇佳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荷花的诗句,谁来展示一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古以来荷花称为莲花,又叫水芙蓉,很多文学大师都写下了不少荷花的美文,宋代周敦颐赞美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现代作家朱自清把荷花比作婷婷玉立的小姑娘,季羡林先生笔下的荷花自然清新,充满活力,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3、荷花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师: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池的荷花?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词。

  第一组,开列小火车。字正腔圆

  第二组:你注意到了轻声。找小老师领读。

  第三组:儿化音读得真不错。

  第四组:翩翩起舞,真美,老师都想跳了。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悟美丽。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池的荷花?(生:第二三自然段)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二自然段,默读,想一想,这一池的荷叶,荷花是什么样的?(指名读)

  师:这段文字很美很美,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同学们想不想根据

  课文内容共同来创作一幅荷塘图。生:想

  师:这是蓝蓝的池水,岸边有供游人休息和赏花的小亭子,柳条随风飘荡,远处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同学们看,荷塘这里老师给大家空着呢!留给同学们来创作。荷塘里都有什么?师:谁愿意来贴荷叶?

  师:同学们看,我们就贴这两片荷叶可以吗?不着急,再来读读描写荷叶的句子。

  生1:不行,因为书上说的是荷叶挨挨挤挤的。很多。茂盛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关键词读懂了这句话意思。你来读读这句话。(生读)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挨挨挤挤的现象?(假期出去游玩时,坐公交车时)谁再来试试。

  师:可以了吗?同学们,看看这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象什么?

  生:碧绿的大圆盘。师: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你来读。

  师:叶圣陶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这么多特点。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读这又绿,有大,又圆又多的荷叶。

  师:一池茂盛的荷叶。还缺少荷花呢,文中怎么描写荷花的?指名读。交流:

  句子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预设师:你的眼光真独特,这么不起眼的一句话都被你找到了,老师跟你有一样的想法。

  师: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它把满池的荷花写活了,赶紧擦亮你智慧地双眼找一找。生:冒。同意吗?

  师:如果你是荷花你打算怎样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出来。生:蹦,跳,挤,钻,探,冲。好一个跳出来,钻出来。表示动作的词积累的可真多。

  师:但是,同学们,叶圣陶先生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眼。为什么?

  师:别着急,你看。(视频)荷叶挨挨挤挤地,它是怎样出来的?生;非常快。(使劲地,不停的,急切的,争先恐后的,兴高采烈的,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师:带着你快乐的心情读一读。生读。师:终于看到了这美丽的世界。多么急切,多么迫不及待呀。把你的感觉读出来。生3读。师:语言大师就是这样。一个冒字就能让文章变得生动,画面活灵活现。一起读第二句。

  句子三: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冒出来的荷花都是什么样子的?你来读。

  1、师:(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生:用了三个有的。(你真会观察,一眼就发现了这个排比句。(红色显示)

  2、师:作者用三个有的写了荷花三种不同的样子。哪三种样子。(板书:初放,盛放,含苞待放,)

  师:三个有的让我们看到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再这样读读看。你体会到了什么?(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你喜欢哪一种呢?自由读,让老师感受到你的喜爱。

  《荷花》教学设计 篇11

  一、通读预览,激活语境

  1、创设语境。揭题导入后,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交流所见到过的荷花。

  2、充分诵读。学生交流品赏后,教师引入:“刚才大家看荷花时很投入,那么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好好读书后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边读边思,整体感知。其中,第二段可组织发散性读,鼓励其以各自喜欢的方式读书品味;第三段可组织竞赛性读,让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第四段则组织示范性读,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习得读法。读书至此,学生已能水到渠成地理清本文思路:闻香→观赏→赞美→想象→回归(现实)。

  [课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精力、智力、心力等的主要投放地和施展区。课堂上要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做到读书为主,读原汁原味的课文,最终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

  二、潜心会文,品味语辞

  1、自由感悟。在学生对文本从“通读”到“读通”后,教师顺势切入:“作者眼中的荷花很美,请大家仔细读后想想,哪个句子写得最美?”对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教师不宜平均用力,只对重点词句作必要展开。如研读“荷叶挨挨挤挤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时,交流片断如下——

  生:我认为这里的“冒”字很不一样,但到底好在哪儿,我一时说不上来。

  师:噢,那就请你先读读这句话,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生读此句)

  师:一时说不清楚不要紧,你们先想“冒”还可以用哪些字来替换呢?

  众生:露、探、钻、伸、长……

  师:那为什么作者不用这些字而独用“冒”呢?

  生:只有迫不及待地长出来的样子才叫“冒”。

  生:我想,这白荷花可能是在一夜之间突然长出来的吧。

  生:这“冒”出来的白荷花一定显得亭亭玉立、与众不同。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你们看,一个“冒”多传神啊!

  2、情境渲染。教师点击课件,学生欣赏喜气洋洋“冒”出来的荷花。同时,允许学生在观赏时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甚至可以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尽情体验“自主发展、享受课堂”之无穷乐趣。

  [教师以文眼“冒”字切入,意在让学生潜心会文、尝试探索,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水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三、互动表演,积淀语感

  第四段是本文又一重点,教师引入课堂表演形式。先将全班按座位划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组中各人分别扮演文中“荷花”、“小鱼”、“蜻蜓”、“风儿”等,再让学生根据文中描述边推敲边表演,以求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教师在此时不必指点过多,只间或以手势、眼神、体态语等略作调控。如——

  蜻蜓(挥动双臂):荷花姐姐,我们能在你身边享受清香,别提有多快乐了。

  荷花(随风摆动):谢谢你们来陪伴我。你们给小蜜蜂带个信儿,让它也常来好吗?(蜻蜓:行啊。)

  小鱼(轻轻游来):荷花姐姐,真羡慕你住的地方。昨晚我去了别处,但我后来梦见这儿月光明亮,池子里又静又美……

  风(柔柔吹拂):荷花姑娘,你的舞姿真的特别迷人。

  ……

  [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和体会,绝不仅只是一种单纯“发现”和“吸收”,更是一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此处引入的情境表演形式,力图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形诸于外”,在动态生成的表演中强化主体感受性并积淀语感。]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言

  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再次提示:“现在,让咱们再津津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一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心中的荷花,就请写下来(随之播放荷花图景)。学生练笔(确切说属情境性造句)举例——

  生:荷花,你的清香是这样的迷人,你的身姿是如此美妙!

  生:荷花,美丽的荷花,你的动人魅力将令我终身难忘。

  生:荷花,你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好想好想让你做我的姐姐。

  生:荷花,你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们都喜欢你。

  [培养学生语感,自然应高度重视积累和运用语言,积累者,在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结课阶段的抒情表达环节,力图让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内化语感图式的过程中丰富语言,累积语感。]

  《荷花》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能有感情地朗读2、3段,体会荷花的姿态美、颜色美,生机勃勃的美。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荷花》这篇课文。哪些同学看过荷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看过的荷花吗?(预设:美丽、亭亭玉立、千姿百态)

  这样的荷花你还想再看吗?那我们一起来边看边想,看完之后,再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展示课件)(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生字词: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师导: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打开课本,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美丽的荷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后可以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交流

  (指名读2、3、4段,目标:读通句子,念准生字词,并说说认为是这样看的理由。)

  三、导读2、3段

  1、师导:同学们真了不起,只读了几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这样通顺、流利,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了。读了几遍课文之后,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是在认真地看荷花,仔细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其实,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应该是这样,咱们就这样仔细地、投入地来读课文,先读2、3自然段号吗?一边读一边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下来。(学生自由读画)

  2、交流美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2)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冒”可以换成什么别的字?(钻、顶、窜、蹦)

  b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你觉得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出来”?(迫不及待的、悄悄的`)

  c把这些词放到原句中去读读,感受一下荷花的心情。

  d读出荷花的心情。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4)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5)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3、欣赏课件,写话。

  我是一朵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

  4、小结:

  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荷花变得更美了。像荷花一样冒出来。(美读2、3段)

  5、再看课件,学生赞美荷花:

  荷花!

  四、总结

  配乐朗诵《荷》

  荷花啊

  我只能在古诗里

  模仿你的

  皎洁素雅

  用含苞欲放的语言

  伴你一夏

  我要让蛙声

  像婉转的歌儿一样

  萦绕在你身边

  我要叫醒晶莹的露珠

  和你一起告别晚霞

  荷叶绿水

  那是没有尽头的夜晚

  荷花啊

  你原本就是因

  皎洁素雅

  而从池塘的古诗中

  出韵的

  光华

  反思:

  如何忘却了“拿来主义”?

  富春五小吴美芬

  近来,我一直在读《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越看越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所折服。特别是《荷花》一课,上得美仑美奂,情趣盎然,让人悠然心会,却难言妙处。然妙处虽难言,却总有一种萦怀的感动驱使着我要去表达、去倾诉、去描摹。于是,我兴致勃勃地挑选音乐,制作课件;细细地品味大师的语言,感受他在言语之外的良苦用心。一番准备之后,我磨刀上阵了,然而一开场的师生对话就让我明白:你终究学不来,因为,你不是王崧舟。“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营养,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这是鲁迅《拿来主义》中最经典的话,我一度拿它座右铭般提醒自己,如今却在偶像的万丈光芒中心甘情愿地迷失了自我,成了鲁迅笔下“欣欣然的蹩进卧室”的家伙。

  课终于在不痛不痒的操作中顺利结束,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首先,我应该大胆选择。我看这个教案时的感觉,就仿佛是看一件做工精细,款式新颖大方的时装,眼球被吸引,双腿挪不开地儿,一门心思地想感受大师级的酣畅淋漓,却忘了,时装再好,终究要与你的身材、气质相配才会相得益彰,否则就成了束缚自己手脚的布头线脑。如《荷花》第二段有5句话,按王崧舟老师的上法,是5个句子逐句美读理解。我照单全搬,却给人太碎太散的感觉,不如把后3个句子合并在一起学习(“有的有的有的”),倒显得有条理。其次,我应该舍得摈弃。教案中王崧舟老师那些煽情的导语,优美的连接语的确让课堂增色不少、出彩很多,也让我羡慕欢喜得心动不已。但在这个课堂里,尽管我很投入,但学生们似乎并不买帐,没能引起多少共鸣。我想也许还是应该忍痛割爱,设计出有自我风格的语言,更能贴近学生们生活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再次,我应该自信地肯定自己。尽管我最大限度地搬用了王崧舟老师的教案,但在导课和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上,我还是作了一点精简处理,课结束时的这首小诗我也让它浅显了些,这些改动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这也鼓励了我:取人之长的同时别忘了扬己之长。最后,我更应该更多地“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从各处拿!”我仍在看《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畏惧与顾忌。我希望自己能像那头落井的驴,不断抖落背上的泥,踩在脚下,让自己不断升高,最终潇洒地走出枯井。

  《荷花》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出示课题:荷花。

  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

  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理解后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

  (生各抒已见。)

  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

  2、听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二课时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荷花》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简析:

  夏日的公园内,荷花池里热闹一片:满池的荷叶挨挨挤挤,宛如铺着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那碧玉般的圆盘间有袅娜的白荷花:有的已然绽放,有的即将开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她们在晨风中,舞蹈;小鱼儿在她的脚下游过,蜻蜓在花间留连……正面描写荷花,并借助联想的方法侧面烘托出荷花的美!以“荷花”写出荷花池夏日清晨风光,写出了夏日的美景。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段落。

  3、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学习运用。

  4、体会联想的用法。

  5、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习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

  7、课外延伸,了解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精彩诗句等。

  教学重点:

  体会荷花的美。认识联想。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回顾:

  《燕子》和《咏柳》,春的形象大使当属燕子和垂柳,燕子回归,柳树泛青,“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的春天就花枝招展的来到人间。

  欣赏了春的美景,今天咱们继续去欣赏……生:荷花。

  2、板书:荷花。

  谈话:

  各自了解的荷花:夏日的形象大使:也称为“莲花”,还叫“水芙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也争相赞美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反馈课前预习情况)

  3、就课题提问:荷花是什么样?美在哪儿?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二、初读课文,自读为主,完成初读任务。

  1、自由读课文,圈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握课文脉络: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

  3、在有关句子边上做些标注。

  三、检查初读,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仿佛 衣裳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指导读音和字形,

  如 挨 蓬 胀 裳 翩 蹈 蜓

  2、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如:花瓣儿 花骨朵儿都是儿化音要指导读出韵味;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不能把句子读破了;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大池活的画,句子比较长,指导读好停顿;

  3、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四、重点指导书写生字:蓬 翩 蹈 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了解剪贴荷花的图片资料。

  3、观察一种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感悟文本

  1、品读课文第一小节,整体把握文本感情基调。指名读第一小节。完成填空:

  ( ),( )到( )去玩。

  拓展想象:清晨走入校园,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清晨的荷花怎样呢?从哪儿体会出的?

  扣住“一……就……”体会出,荷花的清香之浓郁,并想象一下清晨的公园美景,荷花池则宛如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清晨来公园内玩的“我”心情怎样?高兴—兴奋— 惊喜—迫切……

  从字里行间,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清早”、“ “一……就……”“赶紧”“往”“跑”。

  通过品析,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有生活情趣的人,一定是热爱自然的`人,热爱生活的人。(这样为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对荷花的喜爱,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也就不会如此投入得看赏花赏得都忘我的境界。理解课文的联想部分就比较轻松了。正因为爱花,才会比一般的游人看的仔细,体会的真切,赏的入神,在爱花人的眼中,花才会更美,更具有灵气;也正因如此,“我”所看到的荷花也就更卓尔不群,艳丽无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想象清晨荷花池的美景。

  三、看图。欣赏荷花池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激发想象。

  四、学习课文二至三小节,体会荷花的美,感悟“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1、自由读,体会荷花的美。

  2、指导理解“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不少”是荷花开了很多,但并也并不是全部,由“不少”可以想象倒荷花竞相开放,艳丽夺人的景象。也可以推知:荷叶一定是长得更为茂密,更大更绿更圆吧,因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可见此时的荷花池内该是荷花的天下,是荷花的盛宴呢。所以,才会上文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跑到荷花池边的“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荷花。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体会,荷叶的美,和特点。“挨挨挤挤”可见荷叶的密。“碧绿”“大”可见荷叶的美。想象那么多又大又绿的圆盘般的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铺展在水面上的景象。

  4、欣赏描写荷花的语句,各自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荷花风姿,并说出理由。

  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可以这样解读:白荷花好像也争着要把自己美丽的身姿展示给人们看。“冒”写出了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想法设法般伸展出来,借助荷叶的点缀,尽情炫耀着自己的艳丽姿态。

  “冒”也体现了荷叶虽然挨挨挤挤的但并没有密得不留一点空隙,而那些空隙似乎就是专为白荷花留着的。于是,满池的荷花,绿色之间点缀着白色的荷花,荷花池风光迷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才展开”“两三片”写出了白荷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半开半闭,给人无限的遐想,很美。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全”“露出”“嫩黄色”,荷花绽放,把自己全部的风姿展示给人们看,再加上露出的嫩黄色的小莲蓬,更显得娇嫩,艳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饱胀”“马上”“破裂”写出了没有开放的白荷花的姿态,虽然没有看放,但从她等待绽放的急切的姿态,我们可以想象她绽放时无与伦比的美丽。

  5、联系朗读,想象着荷花池迷人风光,读出自己的感悟。

  指名读,比赛读,欣赏读。

  三、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欣赏了荷花池的美景,来体会一下文中“我”的心情。将“花”与“我”紧密联系起来,体会到“我”因花而激动,陶醉,“花”因“我”的欣赏而更艳,为体会下文,“我”忘我的变成了白荷花,与花融为一体作好铺垫。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体会“我”此时的陶醉。

  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体会到 “我”由陶醉进入忘我的境地,想象满池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绰约风姿。欣赏荷花的姿态美。

  4、忘我之间,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我”和“花”就这样自然的融为一体了。引读:一阵微风吹过来,(生)我就翩翩起舞……告诉我昨夜做得好梦……

  5、“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体会,“我”的心情:愉悦,但又觉得惋惜。

  四、总结。

  1、整体把握课文描写荷花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正面写荷花的美,侧面借助联想写出荷花的动态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自己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3、交流学习心得:我体会到写景物一定要将自己融入到景中,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我体会到文中的“我”是个非常爱花的人,非常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有情趣的人;我体会到写作文时要注意段与段之间联系要紧密,像作者这样每段衔接非常自然;我体会到,写作文的时候用词要准确,形象,这样表达效果会非常好:我体会到读文章带边读边想象,这样文章会更美。我体会到写景的文章要学会联想,这样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美。……

  五、作业

  1、摘抄文章中的精美语句。

  2、默写自己描写荷花的词语和诗句。

  3、看书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写荷花。

【《荷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设计09-18

荷花教学设计03-29

荷花教学设计04-22

《荷花》教学设计10-01

《荷花》教学设计02-22

【精】《荷花》教学设计06-02

《荷花》教学设计【推荐】06-02

《荷花》教学设计【荐】05-26

【荐】《荷花》教学设计05-26

《荷花》教学设计范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