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9 13:37:0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集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集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很快反生。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对,这是一个葫芦。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花。

  3、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4、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5、“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6、小结:咱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引出:霉、海、梅、莓……)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习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住处附近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近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再如: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邻座、邻国”等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葫芦的“可爱”以及几处对比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2、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相同意思的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葫芦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反馈。

  三、感受小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说一说:小葫芦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对比句子:

  可爱的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3、读出小葫芦的可爱。指名读,全班齐读。

  4、联系生活说句子:多么……啊!

  5、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小葫芦的可爱?

  6、出示句子:葫芦藤长叶,开出了小花。课文是这样写的吗?增加了什么?

  7、对比课文中的句子。

  8、有感情的朗读。

  四、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理解:“几次”和“一次”有什么区别,通过“几次”感受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5、理解词语: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说句子。感情朗读。

  6、感受“盯”。还有一个字能够看出葫芦可爱,那个人很喜欢。“盯”是怎样看?可以将“盯”换成“看”“观察”吗?

  7、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五、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1、出示葫芦枯萎地图片。说一说:那个人地心情会怎样?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对比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好好的葫芦为什么都落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学习提示。

  4、学习反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6、你认为他说的这句话对吗?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卫生么最后一个葫芦都没有得到?

  8、如果你是邻居,你会怎样劝那个人?

  六、课外拓展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叶上爬了一些蚜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一、看图质疑,揭示课题

  1.观察看图:“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观察图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学生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揭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给文中生字做上记号,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一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

  2.用多种形式(如卡片、抢读、轮读)检查生字读音情况,重点检查和纠正“葫”、“藤”、“盯”、“赛”、“邻”、“治”的读音。

  3.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互相交流。

  4.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要注意鼓励学生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道理

  1.图文结合,说说开始时小葫芦长得怎样。(要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小葫芦开始时长得很可爱。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喜悦心情。)

  2.图文结合,说说后来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了。

  3.为什么后来小葫芦都变黄了,都落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想的话,他自言自语说的话,以及邻居劝他治虫,他不以为然回答的话,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在具体环境中感悟语言。)

  4.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象,拓展学习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练习说话,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最后展开评价,看谁的故事编得好。

  参考资料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经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蚜虫:是一种昆虫,身体很小,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的汁液,是农业害虫。种类很多,如棉蚜、烟蚜。通称腻虫。有的地区叫蜜虫。

  ★绕口令:

  葫芦架,挂葫芦,大虎二虎一起数,

  大虎二虎抬头数。大葫芦,小葫芦。

  大虎数数有三个,一、二、三、四、五,

  二虎数数有两个。葫芦架上挂着五个小葫芦。

  ★续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在那又细又长的藤上,长着许许多多嫩绿的叶子,不久开出一些雪白的小花,慢慢地花谢以后,又长出了一些小葫芦,真是可爱极了!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看小葫芦。有一天,他看见小葫芦长大了,可高兴了!他一边摸着小葫芦,一边说:“小葫芦呀,小葫芦,快快长,可千万别再像去年那样落了!”

  又过了几天,他突然发现有几个小葫芦颜色有点黄,仔细一看,发现叶子上长了几只蚜虫。他生气地说:“就是你们这些小坏蛋,害得我去年没有收成葫芦。今年又来了,看我怎么治你们!”于是他拿来农药,喷洒在叶子上。过了一天,当他再去看葫芦的时候,蚜虫全没有了,那几个葫芦的颜色也不黄了。风儿一吹,小葫芦摇晃着小脑袋,像在对他点头,他笑了。

  没过多久,葫芦藤上挂满了又大又嫩的葫芦。后来,他收了满满一筐葫芦,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4)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

  3、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6、练习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1)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2)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3)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四)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1至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这个词谁会念?

  húlu

  葫芦

  葫芦的“芦”单个字读第二声,可以组词“芦苇、芦花”,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

  2.你们认识葫芦吗?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可作补充,如葫芦嫩时可以用来做菜;老了之后掏空内部,可以作为容器来装东西,如制作成酒葫芦用来装酒;还可以制作成工艺品、乐器等。

  3.认识“葫芦藤”。

  课件中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教师指着葫芦藤)这是葫芦的什么?提醒学生读好“藤”字。

  4.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和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突出“我要的是——葫芦”。

  5.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谁要的是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下列生字,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谢/蚜/盯/啊/赛/感/怪/慢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学生汇报识字效果时,教师相机激励,并鼓励他们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

  (1)“蚜”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盯”是目字旁,和眼睛有关,演演这个动作。“怪、慢”是竖心旁。“感”是心字底,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2)“赛”与“寒”进行比较识记。

  (3)“啊、谢”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4.再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5.反馈交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抓住首尾,变序研读。

  1.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1~3句。

  (1)课件出示课文第1~3句。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葫芦图(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动笔画出短语并课件出示: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的意思,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一样。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课件出示:

  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2.学习第1自然段第4至5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四、抓住尾段,了解结局。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课件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五、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其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包括5个左窄右宽,1个左右等宽。另外1个是上下结构,1个是独体字。

  (2)发现结构规律后,提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其中“邻”左右等宽,左边“令”的捺变点。范写“谢”字,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书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宽窄。“棵”左窄右宽,撇捺要舒展。“盯”字横画间距均匀,“丁”的横较长。“治”左窄右宽,下部的“口”稍扁。“怪”左边宜窄长,右边“又”横撇、捺盖住下部。

  (3)练习书写6个左右结构的字。

  2.范写“想”,学写“言”。

  (1)教师范写“想”字,并提示“心字底”要托住上半部分,写时注意“左点卧钩一直线,中点略低右点高”。

  (2)“言”字第一笔的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第一笔最长,要写得长而平正,盖住下面的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辅导。

  3.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复习导入。

  1.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上节课认识的词语老朋友,你能准确又亲切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你能找来恰当的词语跟它们做朋友吗?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小结:美好的语言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把你对这棵葫芦喜爱的情感填入到句子中,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二、探究原因,朗读感悟。

  这么可爱的葫芦,最后为什么会落了呢?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吧!请你把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4.“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指导朗读第1句话。

  4.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盯”?(睁大眼睛,一直看着一个地方,比“看”更进一步。)

  他盯着小葫芦,在想什么?(有蚜虫,关小葫芦什么事啊!小葫芦,快点长吧!)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声音能读高吗?

  练读句子。(自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邻居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心情。

  6.面对邻居的劝告,他是怎么想的?(感到很奇怪)

  (1)“感、怪”都是生字,我们常常说“感觉”,是哪里感受到的?(心)“奇怪”呢,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心)所以“感、怪”都跟心有关,种葫芦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他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课件出示句子:

  7.组织讨论:他想的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全班发表观点,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3)播放光合作用的视频。

  8.小结

  9.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归纳。(课件出示)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10.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说服他呢?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呢?

  3.学生交流评价。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会有所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反问句的学习,学生有些许陌生,在之前的课文中,已经学习过反问句,但对于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仍有不解,在课堂中应重点学习。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懂,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多举例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读“葫芦藤、花谢”等词语,会写“治、邻”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教学难点:读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

  生答:葫芦。

  二、基础复习

  1、我会认

  出示会认的'字,生开火车读,对易读错的生字进行强化,再齐读。

  2、我会读

  出示本节课的词语,分角色朗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

  3、我会写

  出示会写的字:治、邻,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生书空。

  4、我会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葫芦架上长了蚜虫,这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快速找到课文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那个人对蚜虫的毫不在意。

  2、观察插图,“盯”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体会那个人很重视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4、抓住“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迫切期待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重点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体会邻居的急切心情。

  3、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读出奇怪与惊讶。

  4、朗读一组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异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上下两组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要比陈述句更强烈。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作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

  (2)葫芦叶子的颜色不一样。

  (3)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板书:蚜虫—叶子—葫芦)

  2、总结寓意。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地看问题。

  四、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互相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⑴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⑵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了!

  六、巩固生字

  葫芦藤哇盯

  1、齐读

  2、开火车读

  七、学写生字挂哇每注意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四、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动画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教学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我用简捷的语言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自然过渡到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文本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具有善于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所以我主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以及主人公前后心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明白“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即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的语气更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分析“小葫芦”、“葫芦叶子”和“虫子之间”存在着联系的道理。

  3、能角色朗读那个人和邻居的对话。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寓意。会分析“小葫芦”、“葫芦叶子”和“虫子之间”存在着联系的道理。

  【课前准备】

  制作课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本课词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老师带来了一些词语,你认识他们吗?

  同桌互考。指名读、男女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带动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热身。】

  二、品悟课文,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ppt出图。

  你看,他的葫芦长的怎么样?请在文中找到答案完成填空。

  读短语

  课文具体是怎样描写这棵葫芦呢?用波浪线划出答案。

  这么可爱的葫芦,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ppt: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你们的朗读里我感觉到你们很喜欢这葫芦,其实那个人也很喜爱他的葫芦,你能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

  ppt出示句子1、2

  ppt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我们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欢通过朗读读出来。

  ppt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能体会他这时的心情吗?从哪里体现?动作表演盯,理解自言自语,感情读。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抓关键词动作演读课文,能将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更好地理解那个人当时的心情。】

  三、那个人这么关心他的葫芦,那他收获了葫芦没?

  ppt图二

  这棵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文那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的内容?太可惜了,你能读好这句话。

  ppt: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通过变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疑问和探究的兴趣。】

  四、学习第二、三段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还是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段2、段3。先合作朗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ppt:先合作读段2、段3,再交流为什么那个人没有收获到葫芦。用上“因为……所以……”来说明原因。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呢?

  ppt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你能想象他在说这些话时脸上的表情吗?(不屑、不在乎、没所谓!惊奇)

  《课课练》31页

  仿说句子:

  1、这种话还用听吗?

  2、自己的事情还要爸爸去做?

  3、小河不过十米宽,还用游那么久吗?

  学到这里,我也有点疑惑了,那个人要的只是葫芦吧了,长虫子的是叶子而已,为什么葫芦会掉落呢?你们能结合平时所了解的知识帮我解答吗?

  看到那个人那么愚昧无知,你觉得着急不?他的邻居看见了,实在看不下去,我们看看他邻居是怎么说的。

  ppt“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谁来扮演一下这位热心的.邻居来劝劝他?

  指名读,男女生读

  那个人是怎么回应:

  ppt:“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同桌练习角色朗读,读出邻居的热心与着急,读出那个人的无所谓和无知。

  男女生角色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反问句所包含的强烈感情。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阅读时积累到的知识来解释葫芦藤、葫芦叶、小葫芦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那个人的收获不到葫芦的原因—看问题只看片面,不看全部,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通过合作学习,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五、学习段四

  那个人最终还是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去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所以---读

  ppt: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六、拓展

  1、ppt1:种葫芦的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

  2、拓展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的叶子上又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做?结果会怎么样呢?

  3、你想以什么成语来概括种葫芦的人的行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领他们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去体验、捕捉作者瞬息万变的情感旋律,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个性阅读体验,倾吐自己的情与意;运用之前所学概括课文,学以致用,理解课文,理解寓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若干葫芦贴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出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四)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稍停顿,面向学生)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联系

  葫芦图----------------------------------- 葫芦叶图

  《我要的是葫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观察图画要对照相应的课文。

  2.图文对照,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通过讨论总结,突破课文难点。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习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学习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习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

  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陈明锦)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习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葫 芦 谢 哇 慢

  会写生字:哇 谢 慢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自制道具、葫芦一个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互动::师:孩子们好,咱们又见面了,老师在这里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葫芦娃歌曲视频播放,师生互动,在教师带动下边拍手边唱歌)

  二、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师:刚才那首儿童歌曲你们听清楚了哪些词语?(抽生答)

  生:葫芦

  师:瞧!这就是葫芦,你们喜欢吗?(教师拿出葫芦道具)

  生:喜欢

  师:谁来和它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它的名字。(抽生答“葫芦”)

  师:你们看“芦”字单独的时候念二声,和葫在一起了就念轻声了,要读得又轻又短“葫芦”(教师示范),咱们一起来和它打打招呼(齐说“葫芦”)。咱们现在就把葫芦送到课题里去(手指黑板,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去学葫芦里发生的故事。先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1)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抽生说目标)。

  师:这个葫芦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三、初读感知

  师:想知道故事的话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出示课件:自主学习环节)。

  师:(1)听老师朗读课文,你们标出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新认识的生字宝宝。(教师读自主学习内容)孩子们开始吧。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师:谁来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抽生答)

  生:4个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新认识的生字宝宝来跟我们打招呼了(出示课件),哇!有好多音节都是(轻声,学生齐回答)。注意带轻声的词语,要读得又

  轻又短。谁来当当小老师?(抽生当小老师,跟着读两遍)

  师:小老师真厉害,掌声送给他。(再开火车读、摘掉拼音再齐读)

  师:看看这幅图片,图上都挂了些什么?小组内快速地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合作探究环节)

  师:哪一组先来,什么样的葫芦藤?(抽组回答所有的填空)

  师:你们喜欢这些长长的词语吗?(喜欢)一起来读一读。

  师:有谁喜欢葫芦藤的?(我喜欢)请你把这个词语美美地读一读,(抽生读)你们觉得他读出葫芦藤又细又长了吗?(没有),那请你再来试一试(这里如果读得不好教师范读,如果读好了进行表扬),还有谁能像刚才他那样读一次?好,请你来。(抽生读)咱们一起来读,“细长的葫芦藤”预备起。

  师:看,葫芦藤不仅又细又长,还弯弯(曲曲,学生回答),这又细又长弯弯曲曲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师:你们喜欢绿叶吗?(喜欢)。我们把这个词语读好了,绿叶就长出来了。谁来读?(抽生读,边读教师边贴绿叶)。

  师:咱们女孩子来试一试“长满了绿叶”起。

  师:哇!女孩子读得真好,看!绿叶真的长出来了,男孩子来PK一下。

  师:绿叶又长出来了,现在绿叶长满了吗?(没有),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雪白的小花真美啊!(教师边说边画花)咱们像刚才那样把这个词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把这些长长的词语送到课文里面去(课件展示),你们喜欢这句话吗?(喜欢),谁带着喜爱之情读一下?(抽生读)还有吗?

  (抽生)谁再来PK一下?(抽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纠正)。咱们一起来读(教师先示范起个音)

  2、(理解“挂”)师:现在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了(边说边贴葫芦)注意观察(出示课件图片)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上面一样,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挂的动作(学生伸手跟老师一起做),好玩吗?(好玩)。

  3、(学习“哇”)师:我们在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个字和挂字很像呢?(抽生答“哇”)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你们看出老师对小葫芦是怎样的?(抽生答“喜欢”)那去掉这个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一起来读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抽生说感受“没那么喜欢了”)师:是啊,去掉“哇”字就没那么喜欢了,我们带上“哇”字一起来夸一夸小葫芦吧。(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除了夸夸小葫芦你还能像这样夸夸这些葫芦藤、小花、绿叶吗?(抽生答)

  师:读什么?(出示“哇”字)(抽生说)。

  师:孩子们想想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呢?(抽生说加一加的方法,一个口两个土加起来的)

  师:还有什么方法呢?(换一换)还有哪些字换偏旁可以变成这个字?(抽生说)

  师:老师把这些长得很像的字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师带着学生读,边拍手边读)

  师:是不是一下子就把这些字给记住了呢?(是)

  师: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打气球的小游戏,看看你们谁是神枪手。(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起来抢读)

  师:看来孩子们个个都是神枪手,掌声送给自己。

  4、(学习并书写“谢”)师:葫芦是什么时候挂上去的?(花谢以后)。孩子们看看这个“谢”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课件)会读吗?(学生齐读)

  5、师:这个字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的字,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用到这个字呢?(抽生说)老师在这节课也要用上这个字(边说边走向学生)。

  6、师: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听得非常认真。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发言很积极。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很守纪律。我谢谢下面的各位老师,因为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边说边向听课的老师鞠躬),孩子们,把掌声送给下面的老师。(学生鼓掌)师:那你们在生活当中最想感谢谁,因为什么?像刚才老师这样说一说。(抽几个学生说)

  7、师:孩子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都是懂得感恩,有礼貌的好孩子。师:注意观察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谁来提醒下大家。(抽生说)

  8、师:哇,这个字的笔画好多好多哇,要写好这个字可不容易,把你们的金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言字旁要写得窄窄的,中间“身”字也要写得窄窄的',第三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寸”字还要写得窄窄的。像这样笔画很多的字都要写得窄而紧凑,上下左右距离要留得合适。好了,孩子们,现在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看看你们谁是小小书法家,把笔轻轻地拿出来,安安静静地写两个在书上。(放背景音乐)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并提醒写字的姿势),(写完后学生互评再教师展评)。孩子们,都会写这个字了吗?(会)

  我们把刚才学的生字宝宝送入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把你对小葫芦的喜爱读出来。(抽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得不好的教师带着读 )

  师:老师也喜欢小葫芦,也来读一读。(教师范读)

  9、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把书轻轻地捧起来。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最后一段)师:孩子们读得真棒,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葫芦挂在藤上十分可爱,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可是没过多久,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咱们再一次轻轻地把书捧起来。(齐读最后一段)(老师课件展示,读课件上的话)。

  2、(学习“慢”字)课件展示,学生齐回答“慢”。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慢慢地做哪些事情呢?看哪个小组说得多。(抽生说)师:是啊,很多事情我们都得慢慢地做、慢慢地来。看,你们在慢慢地长大,老师在慢慢地(学生回答)。

  师:课后,咱们慢慢地把今天学的生字慢慢地写两个好吗。(好)师:小葫芦也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邻居小孩编了一首歌来笑话他呢,把你们双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唱。

  3、孩子们唱得真好,看来这个故事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下节课再来读。

  教学反思(裴兴学校 田娇):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则寓言故事。我今天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设计是比较完整的,但从孩子们课堂的表现看,我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以下是自己的教后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课的特点,从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不同为切入口,以朗读为主,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语言的积累。

  在教生字的时候,孩子能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记忆字形,教师省了很多的字形分析和讲解。抓住了低 段孩子的心理,在识字过程中设计了打气球游戏和读儿歌的环节。只是在写字过程中还未能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讲解得还不够详细评价得还不够到位。

  在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充分的肯定学生,教学反馈应变能力,教师的组织语言,对一节课的把控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几点,我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多听课,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在这次卓越课堂的活动比赛中,我得到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深感上好一堂课有多不容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虚心向别人请教,多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习。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9-18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05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09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02-24

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05-0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4-0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6-25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2-24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10-07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