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河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颂》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方法:
反复诵读、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
三、情感:
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点燃激情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3、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记准字音,听出情感。
屏幕展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2、检查字词
3、自由读
要求:把握好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展示读
要求:读一节或一句皆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学生质疑,教师整理预设如下: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请概括课文分别写了什么。
(3)在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赞颂黄河,而是对黄河作了一番描写,由哪个字引起?下面从哪些角度写了黄河?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
(1)《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2)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分小组讨论,试读。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分成三个小组来齐读这三个小节。
4、诗歌最后一段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
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序曲部分
男生读绘黄河部分
女生读颂黄河部分
齐读尾声部分
五、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欣赏《河大合唱》写出自己的感悟。
本课知识体系:
1、反复诵读;2、体味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摇篮
颂 屏障 伟大坚强
臂膀
《黄河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体会其风格。
2、指导学生学习朗读方法:
进入角色,充分体会文章蕴涵的感情;
可配乐朗读,配乐朗读资料:《黄河大合唱》。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习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学生搜集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资料,及与黄河有关的诗词。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影像资料,由此导入,并创设出情境,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检查预习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与黄河有关的诗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强烈情感。
三、整体感知
解题:本文的题目是《黄河颂》,中心词是哪个?
(抓住颂)
1、师范读:
配乐朗读,播放背景音乐《黄河大合唱》。
2、学生自读:
教师指导朗读方法,大屏幕出示: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3、学生试读:
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4、大屏幕出示: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赞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引导学生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去思考)
明确第二个问题答案: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生再读诗歌:
小组推荐代表,比比谁读得最好;
6、学生自评:
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
7、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读出气势和感情;
8、学生谈一谈:
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四、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由此联想到古今英雄;及黄河身边发生了许多的感人故事,由此展开联想延伸 )
2、朗读展示:
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自行编排,进行朗诵比赛。
五、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准备朗读比赛。
2、完成《探究》。
《黄河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
(1)呼告
(2)反复
(3)比喻拟人
四、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五、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反思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我在本课教学中希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卫黄河的情感。我渴望用饱含自我感情的诵读感染学生,渴望借助自由诵读来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民族感情的熏陶。我希望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个人理解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形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体地位的确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由这一教学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的某些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推进课堂教学。
评课中,我认真听了诸位老师的点评,反思之后,确实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如:对于课文的重点词语解析点拨的深度不够,激励性语言运用偏少,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等许多方面皆有不足之处。
最后,衷心感谢区教研室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与展示的机会!衷心感谢在此次研讨课中给予我很多指导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前辈和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
《黄河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作者,光未然(1913-20xx),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听读。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2、找出生字新词。巅峰 劈 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屏障 哺育 榜样 浩浩荡荡
3、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三、精读课文
分小组朗读课文。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诗人四个方面赞美黄河:分别是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2、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无论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博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儿女,向着黄河发出了颂歌。)
3、“颂黄河”之前,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由哪一个字统领?统领了哪些内容?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字统领,“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选择不同的立足点,对黄河全方位进行描写: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册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课文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
四、作业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诵读诗歌:①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小结。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四、小结: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简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改道26次。
查阅资料补充下列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黄河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诵读、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图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诵读感悟
1.播放《黄河颂》的录音。
2.再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其中一节,学生品评: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4.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5.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找3~4名同学读,学生互相品评、交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并作重音、停顿指导。
6.你认为谁读的`哪一段最好,为什么?(交流)找出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大家模仿他的感情和基调在小组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豪迈、激昂的情调和诗人的爱国情感。
7.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齐读本诗。
三、研讨诗歌内容
1.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2.小组交流: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容)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答案)
4.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满怀着对先人的无比崇敬和对祖国山河的无上热爱。再来颂读诗歌。
四、拓展延伸
1.欣赏《黄河大合唱》,交流你所获得的感悟,并写下来。
2.搜集描绘黄河的图片、文章、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五、教学反思
《黄河颂》本文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我们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真真正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黄河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
一、初读课文,感知歌词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揣摩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
1诗歌分为几部分?
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歌词分为描绘黄河,赞美黄河
2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歌颂,爱国之情
总结:也就是体现在一个字上的话就是“颂”。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那么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应该是赞美之情激昂,雄健,热情悲壮自豪深沉赞讼豪迈之情)
3如何把握文章这种感情基调呢?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一节练读,看你所选的这一节该怎样去读?(练读)
师:声音洪亮,读得很用心,但是情感节奏把握不到位。
师:那么我们来听一段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朗诵的语气语调,及情感的把握(听读)
4:听完诵读后说说他为什么会读得那么好呢?
读得这么好还源于作者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我们要想读得更好些,需要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句的内涵,受到诗句的感染,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那让我们一起赏读课文,品读歌词
二、赏读课文,品味歌词
师:下面我们以朗诵词为例一起来揣摩读诗的方法,拿出你的笔把关键的词句画一下
师:哦,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加朗诵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头也会经常发现这样的形式,对吧?这样,老师来把朗诵词读一下,同学们边听边体会、边思考,看一看朗诵词在作品当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范读)
(一)品读朗诵词
1:这段朗诵词摆在歌词之前你们认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好,请你说说。
领起下文,领起下文的,是英雄气魄,民族精神,伟大坚强,赞歌,(齐读)
2诵读诗歌应该注意什么?
(1)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读时要通过对文章字词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重音和朗读节奏,读好关键词,把握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做到传情达意。
(2)把握诗歌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3)注意关键词的语气
(4)把握时代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对黄河的颂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二)品歌词
运用这种读诗的方法做一个训练:下面我们以纵列小组为单位,赏读歌词部分,每组读一节,(这组读望黄河,这组颂黄河的第一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二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三层。)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用声音传递情感,边读边赏,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应该怎样去读?并作有感情诵读。
1品读
2赏析
3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美读诗歌,升华主题
1美读
现在我们一起带着你对文章的理解,对诗歌饱满的激情,以及对诗歌中关键语的把握。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可以分角色,可以配乐,可表演,把你的最高水平展示给大家。(练读),
自己组合,如果要分角色可以采用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在小组中选择同伴合作,试着练一下,等会请同学们表演
师:选择一组来读,你们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读的?(展示读)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有合作经验,这样来全班合作读,
下面我们来配音朗读,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特别要要读好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投入感情,放声朗读吧!老师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读第一段
一个同学读英雄气魄那段
女同学读第一节啊
男同学读第二节啊祖
剩下后面的一起读
要求:读出关键词的语气,读出情感,
师:在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黄河滚滚东流的气势,感受到了黄河永往直前的气魄,也感受到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老师想问一下作者在这里只是想赞美黄河吗?
2主旨:
作者想借黄河赞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借此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课堂延伸知识反馈
1你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谈)我们能不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来解决这一类问题呢?
2下面我播放《保卫黄河》的VCD,我们边听边看文字,找出要重读的关键词,听后我们一起来朗读。(播放《保卫黄河》的音乐,同时展示文字幻灯片)
让学生找重读关键词,并说说重读的理由,鼓励试着读一下,然后师生齐读,在高昂的气氛中结束歌词的学习。
六.课堂小节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黄河颂的歌曲,在歌声中,再次感受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黄河颂》教学设计8
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理解意蕴丰富的词语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美美地听——深情地读——细细地品——尽情地说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二部﹚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读教师分发的材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自学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美美的听,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境界。
3.深情地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三、课堂探究
1.细细地品
(一)自主探究:
可以对歌词做批注,然后自由交流读书感受。
(二)合作探究:
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2.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的句式说话。
教师小结:
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齐诵这首歌。
学生齐诵《黄河诵》,教师拨放《黄河诵》音乐。
四、课堂拓展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
五、课堂小结
穿越炮火纷飞的岁月,烈士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以黄昏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七、板书: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黄河颂 主体 望---颂 中华魂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悟、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板书:黄河颂光未然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拨指导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五、布置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第二课时(总第10课时)
一、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自由回答。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
《黄河颂》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反复朗读诗歌,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感受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及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至偏向。因此,宜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激励祖国儿女为保卫黄河而战的思想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看黄河、导入诗境:
1、设问:同学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所歌咏。大家到过黄河,看过黄河的美景吗?老师先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黄河的壮观景象。
2、观看视频、配乐解说:(黄河视频、黄河颂伴奏音乐)
这就是黄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力量,激励着她的儿女们,奔赴抗战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未然所写的诗歌——《黄河颂》,去感受他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二、颂黄河,读懂诗意:
1、自由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思考:(时间2分钟)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朗诵词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自学反馈、提问、明确:
(1)抓住朗诵词中的关键词:英雄的气魄、民族精神、赞歌,明确朗诵词的作用: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歌词的内容,引出下文的歌词。
(2)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小结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
范读:要求听老师是如何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
齐读朗诵词:要求:对下文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要重读。
(设计目的:通过通读全文,理解课文深刻内涵。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三、悟黄河、美读诗歌:
1、快速浏览歌词部分,根据朗诵词的提示,划分歌词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抒壮志
过渡:我们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它的内容,而且要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用我们领悟到的方法,学习歌词部分。
2、绘黄河部分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读出感情呢?
(1)自学指导一:悟黄河、美读诗歌
自学内容:反复朗读绘黄河部分,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朗读的方法。
自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歌词的含义,结合语境体悟感情,并用相应的感情朗读出来。
(2)自学反馈、提问归纳朗读指导:
“望”统领下文,停顿稍长。
动词:掀起、结、奔向、劈成: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
“澎湃、万丈狂澜”:要重读,用语气表现黄河一往无前、气势磅礴的气势。
宛转、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外形的特点,用起伏的'语气表现出来。
“从昆仑——”语速加快,其中“奔”、“劈”要重读,读出雷霆万钧的气势,表现黄河的伟大力量。
(3)自由揣摩、指名朗读、齐读这部分内容
3、颂黄河部分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朗读呢?
(1)自学指导二:“颂黄河”三个层次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从哪些关键词语可以看出来,应该怎么朗读?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2)自学反馈、提问归纳朗读指导:
读出三层不同的情感与气魄:
是摇篮,舒缓深沉。
是屏障,坚强有力。
是臂膀,高亢激昂。
三个层次语气逐渐地增强,感情在逐渐地加深。
(3)师范读、分层次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4、抒壮志部分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黄河学习的誓言,要读得铿锵有力。
5、朗读指导小结: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6、四人一小组分层次分内容展开朗读交流,分别做出评价。(时间5分钟)
7、全班分层次合作表演朗读。
8、小结: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要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还要读好关键词,这样才能把诗篇,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设计目的: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朗读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另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诗歌。)
四、说黄河、拓展诗趣: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设计目的:抓住本课关键词语,拓宽知识面,积累有关语句)
小结
古往今来,黄河以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学习的《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再次感受作品中的爱国感情。(播放歌曲黄河颂视频)
《黄河颂》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及《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学生们汇报交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多形式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2、多媒体展示范读及音乐,再次感受文章的内容,体味表达的情感.
3、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
4、全文是怎样赞颂黄河的?
5、结合网上资料,分析赞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内容探究
1、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2、小结课文,启发学生应该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3、查找了解黄河的现状,启发学生要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关爱自己的母亲河。
【教后记】
1、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机会。
2、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组织教学,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实践。
《黄河颂》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情分析
1、学生13—15岁,思维活跃,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生字词自学就可解决;
3、经过一学期的积累,学生已经学习了十来篇现代诗歌,但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
4、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对于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那段历史,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这对于理解诗歌情感有很大障碍,准备的视频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重难点: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
(《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黄河颂》配乐朗诵)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大家读的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一)序曲
师: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师: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师问:请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昨天老师把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本收上来看了一下,在大家的提的疑问中老师归纳出了2条,在大家在老师前面讲课的基础上自行解决。小组交流问题(课件出示)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六、作业布置
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
我好像看到一幅图画,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这是他们在暴风骤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了胜利的彼岸。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朗诵词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生答:拟人。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生答:望。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生拿出预习本,自由回答。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生答:伟大坚强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1)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2)将小组意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例:“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的诗风格与之不同,显得委婉含蓄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
《黄河颂》教学设计13
教科书分析:
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习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3、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4、《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可以作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优秀范本。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爱朗读、好模仿,表演欲望也很强烈。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的处理上更胜一筹;还要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屈辱的历史已远。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热情。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音频、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作家作品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
导入:“一把黄土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来感受黄河的气势。播放《黄河颂》(男声独唱)音频,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壮美的意境,然后谈谈对这首曲子的感受由此引入《黄河颂》歌词。
1.老师板书题目:黄河颂(“颂”字加着重号)
2.出示任务:
(1)题目“颂”的含义是什么?(赞颂、歌颂)
(2)听《黄河颂》的感受是什么?
3.反馈指导:
(1)指名回答,理解题目含义;全班齐读课题,在“颂”字上重读。
(2)《黄河颂》这首歌曲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题目,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课文是赞颂黄河的诗歌;听了歌曲,从歌词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的气势。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歌?它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相信我们只要美美地读这首诗歌,就能知道了。
(二)初识作家,了解作品
1.出示任务:
(1)阅读课本“预习”部分,圈点勾画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
(2)学生补充介绍作者光未然、作品《黄河大合唱》及预习时查阅的背景。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指导:
(1)强调《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补充其它七个乐章;作者光未然、谱曲冼星海。
(2)学生在补充时不能读资料,要自己理解后介绍出来。
(3)齐读课本“预习”部分,补充资料。
二、美读诗歌,体味黄河气势
(一)听读课文,感知诗意
1.出示任务: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2)听读时,在课文里把重要字词圈画出来,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将这些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1)学生上黑板板书听读时自己圈画的字词,并为其他同学强调重点。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红、加粗字的读音及释义(PPT显示):
注音:
释义:
狂澜:大波浪 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 滋长:生长
(3)补充课堂笔记,全班齐读字词。
(4)全班齐读诗歌。
(二)个人表情朗读,读出诗歌节奏
1.导语:大家诗歌朗读时,字词读音比较准确,但是缺少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出示任务:
(1)请大家听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注意他在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的优点。
(2)理解体会,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2.反馈指导: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3.自由练习读准课文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反馈指导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
(三)小组合作朗读,读出诗歌情感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分工合作,取长补短。
(2)小组朗读评价: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分工合宜,合作默契。
2.反馈指导:
(1)小组合作朗读展示,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字下面点上圆点,在停顿、重音、速度、语调有问题的地方划线标记,情感不到位的地方勾画。
(2)一个小组朗读后,其他小组指出读错或不合宜的地方,并进行全面评价。
(3)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反复练习。
(四)师生联合朗读,读出黄河气势
1.导语: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朗读,我们读准字音、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更读出了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师生合作,再次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出示任务:
男领“朗诵词”部分,女领“歌词”部分的开头至“劈成南北两面”,男生齐读第一节“啊!黄河!”,女生齐读第二节“啊!黄河!”,男生齐读第三节“啊!黄河!”,师领最后一部分,全班齐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2.反馈指导:
(1)师生合作朗读后,教师评价,不足之处再次朗读。
(2)小结后自由读,反复练习,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五)小结过渡,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通过听读、范读、小组合作读、师生联合读等形式,读准了诗歌的语音,读清了诗歌的停顿、重音、速度、语调,更读出了诗歌的'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大气磅礴的气势。大家读得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下节课深入品析,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三、布置作业
(一)查阅资料: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赏析诗歌:抓住诗歌的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参照课本范例,做好批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一)复习上节课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上一课已经会认读的字。请两名同学们上黑板听写。
听写字词:浊流 屏障 九曲连环 澎湃 哺育 狂澜 山巅
2.反馈指导:教师指名听写,当堂批改、纠正。全班齐读。
3.小结:这些划红色着重号的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掌握字形,确保准确无误。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1.出示任务:
(1)小组交流查阅的资料。
(2)请两组代表分别交流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3)引出《黄河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2.反馈指导:
老师补充相关的资料;明确主要学习目标“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过渡语:同学们,交流了资料,我们知道黄河在历史和地理位置上都非常重要。作者在诗歌中如何诗意地表达黄河在历史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如何表达炽烈的情感?让我们在歌词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一)自读诗歌,明确诗歌大意
1.出示任务:
(1)自读课文,给每节诗前加上段落序号。
(2)概括每节诗歌的大意,将概括的语言批注在每节诗的空白处。(提示: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2.反馈指导:
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请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的中华民族。
3.小结过渡: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那么,诗人怎样将歌颂的内容穿在一起呢?让我们理一理他的抒情脉络。
(二)悟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
1.出示任务:
(1)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PPT显示):
A.歌词一般有序曲、主体和尾声,概括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B.在主体部分,作者刚开始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由哪个字引起?从那些角度写了黄河?
C.颂黄河的外部标志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D.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反馈指导:
(1)预设:
A.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B.“望”字引起。四个角度:惊涛狂澜—特写 浊流连环—俯瞰 奔向黄海—纵观 劈成两半—横看
C.养育中华民族 保卫中华民族 誓言学习黄河。(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反馈指导: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记录讨论要点。
B.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
3.评价:全班评价,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发言之星”的桂冠。
三、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美点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赏读课文,交流批注作业。(提示:观察书上几处批注,一处批注应抓住一个方面,全文批注可以多样化、多角度)
(2)小组交流,每个人以“我欣赏这首诗的_____ _(方面),因为______ _____”的句式说话。
(3)谈论交流,选好代表,准备发言。
2.反馈指导:
预设:
(1)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2)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
(3)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比喻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
(4)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生动的语言,除比喻外,本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掀”“奔”“劈”等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黄河一泻万里、势不可挡、刚健有力的样子刻画了出来。
(5)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3.评价过渡:诗歌的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诗歌解读个性十足。让我们合唱式朗诵这首诗歌,再次体验一下诗歌的美。
四、合唱式朗诵诗歌,感悟诗歌之美
1、导入(PPT显示):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这根维系着我们,哺育着我们,它把中华大地串联起来。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催生了优秀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黄河——它经历了最频繁的战争,造就了英雄与史诗。
黄河——永远值得我们赞扬、学习。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唱出心中的赞歌。
1.出示任务:
(1)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学生分角色朗诵诗歌:
序曲由一女生领诵,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领诵,再全班齐诵。
(2)分诵、合诵配合默契、衔接自然、感情充沛到位。
2.反馈指导:
(1)学生合作朗读后,教师评价,不足之处再次朗读。
(2)反复练习,直至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3.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布置作业
(一)资料助读:下发资料,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二)学唱歌曲: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板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掌握“巅 、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味歌词意境,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积累经典语言。
4、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5、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6、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法指导:
1. 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 ,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 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3. 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一、激情导入
设计(一):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 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二部)
设计(二):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请文体委员指挥全体同学齐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学生唱毕)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板书课题)
设计(三):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设计(四):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请看大屏:这就是黄河。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整体感知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 年 8 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冼星海简介:(1905~1945)中国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自幼喜爱音乐。1921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并参加大学乐队活动,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还担任过指挥。1926年到北京,入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1928年到上海,入国立音乐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冬赴法国,在巴黎学习小提琴和作曲理论,先后从师奥别多菲尔、丹第、加隆等。1935年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这期间创作了女高音独唱、单簧管与钢琴《风》和《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1935年秋回国后,在上海、武汉等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有《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1938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1940年被派往苏联工作学习。这期间创作完成有《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等多部管弦乐和一些声乐、器乐作品。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富于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感,一些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里程碑。在苏联病逝后,毛泽东曾为他题写悼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2.听读,感知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浊 流(zhuó) 狂 澜 (lán) 山 巅 (diān) 屏 障 (zhànɡ)
澎 湃 (pài) 哺 育(bǔ) 九 曲 连环(qū)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
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哺育:比喻培养。
一泻千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4、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形成气势,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反复呼告,文章结构,感情线索)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一节是朗诵词,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5.深情地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教师总结: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三、课堂探究
6.细细地品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 / 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 的总写 ——“浊流宛转 / 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 / 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 / 劈成南北两面”。
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望黄河”这个层次中,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远镜头——近镜头——俯瞰——纵向——横向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③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有利于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达对黄河的礼赞之情。简而言之:加强了抒情语气,又体现了诗歌的内容层次。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环境: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④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歌词中说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字用的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拟人,刚健有力地写出了黄河的气势。
⑤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暗喻)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⑥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⑦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⑧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略)
“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意正确即可)。
⑨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⑩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7.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
《黄河颂》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设置情境法 3、讨论点拨法 4、延伸拓展法 5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
1、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音乐)
【学生活动】学生谈对黄河的感受。可能感受到黄河的汹涌澎湃、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可能有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设计意图】一节课,成功的导入是关键。因此,我先设置一个能渲染气氛的导语,激发学生感情,师生入境。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介绍抗战背景和作者、作品)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1、展示黄河景色图片,欣赏黄河,听《黄河颂》配乐范读。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解题)即黄河颂的“颂”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片,听朗读,进一步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学生回答,如: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歌咏黄河、赞美黄河的情感
【设计意图】听配乐范读全文,是理解课文深刻内涵的前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2、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如:铺垫,概括、总起、提示的作用,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赞美黄河的伟大坚强
3、老师范读朗诵词
思考: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三、 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一)主体:望黄河
1、师问: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2、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师问:要用声音把气势体现出来,你认为那些关键词应该加强语气重读,读出气势? (师指导朗读,如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 (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学生活动】请一学生朗读此段,用声音把气势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朗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诗歌
(二)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接下来学习《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
1、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并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是“啊!黄河!”)
2、师问:三个“啊!黄河!”读得可否不一样?小组合作交流(舒缓—坚定—激昂) 3、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的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朗读三个“啊!黄河! ”的内容并分角色朗读。全班齐读或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板书:歌颂黄河 巨大贡献)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三)尾声
1、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最结尾四句并没有写黄河, 可否删去 为什么?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2、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总结课文,强化主题。(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励学生以黄河为榜样,学习他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把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会提问题,深入钻研。
五、课外延伸 话说黄河
师: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
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让我们热爱黄河吧。今天的黄河对我们有意味着什么呢?你对我们的母亲河有了解多少?你又能为黄河做些什么呢? 现在让我们话说黄河。 (以《龙的传人》配乐烘托气氛)
1、说说黄河的文化、历史、流程、灾难、污染等
2、以“啊,黄河!你是---------我要为你----------”的句式说话,表达你对黄河的感情
【设计意图】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六、作业:
1将收集的资料以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出来。
【《黄河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河颂教学设计06-16
黄河颂教学设计05-27
《黄河颂》教学设计06-28
黄河颂教学设计(优选)06-16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6篇)10-07
《黄河颂》教学设计(通用27篇)03-14
黄河颂教学设计范例15篇06-16
《黄河颂》教案设计10-06
《黄河颂》的教学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