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2 13:51:2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常见升华和凝华的实例、一些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难点]

  认知升华和凝华的吸热和放热、分析升华、一些天气现象成因的.解释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碘升华管、新旧白炽灯各一只,樟脑丸、烧杯等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和自然界中的一些有关水的三态的图片

  意图: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雪、雾凇、霜的图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1)导入: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夏日炎炎河水干涸,

  秋意浓浓禾苗露珠,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意图:通过四句诗,是对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四个知识点的复习。

  教师:刚才前面四句诗说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呢?

  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每个小组带来了一个玻璃锤,这个玻璃锤中的是碘,大家看一下,里面的碘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

  学生:固态

  教师:思考一下,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我如果把玻璃锤放在热水中,同学们猜猜看,固态碘会变成什么状态呢?

  绝大部分学生猜变成气态,有少数同学猜变成液态。

  教师:再把它放入冷水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呢?

  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烧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一个盛有碘的玻璃锤,那么让我们来试试看。注意,同学们要观察清楚实验前是什么现象,实验中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实验后你又看到什么现象。

  教师:(实验)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紫色越来越来浓。

  教师:紫色的是什么?

  学生:气体

  教师补充是碘蒸汽即可。

  教师:放入盛有凉水的烧杯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紫色变浅,变成固态碘。

  教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过程。

  实验探究记录

  1、实验前,在玻璃器皿里你观察到什么?猜想把碘加热会x

  2、实验过程中,给玻璃器皿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在玻璃器皿看到了什么现象?玻璃器皿有无液态碘?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提出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教师:把玻璃锤放入热水中,固态碘变成气态,再放入冷水中,慢慢的又会变成固态,你能够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教师: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带来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四个现象:隆冬时节,针雾的形成

  冰棍外表“白粉”的形成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卫生球)会变小

  冰冻的衣服晾干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释四个现象,注意要及时评价,包括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升华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人工降雨。

  播放人工降雨视频。

  教师:哪位同学能解释人工降雨是怎么一回事吗?

  讨论:

  1、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到此学习了六种物态变化,复习相关的知识,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2、想想议议

  ㈢、课堂小结

  ㈣、课外探究

  讨论:你能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和霜吗?叙述具体方法,小组讨论,具体实施要求课外去做,然后全班交流。

  探究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升华与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放热

  二、一些现象

  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物态变化的分析

  三、六种物态变化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3、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三、教学难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欣赏雪景、雾凇、霜景,并思考问题。

  1、雪是怎样形成的?雾是怎样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2、复习物态变化“三角形”,引入新课。

  3、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

  (一)升华和凝华现象

  1、根据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解释现象。

  北方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为什么?

  这是固态冰变成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

  2、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答案:内侧。并解释: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晶。

  3、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樟脑丸越来越小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学生答:升华。

  (2)铁丝网上的霜是什么物态变化现象?学生答:凝华。

  4、总结:升华是物质有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凝华是物质有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1、观看实验视频: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分析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3、从分子角度来看,吸放热使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发生变化,分子间距发生变化,从而使物质实现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

  (三)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解释雪、霜、雾凇的物态变化过程

  2、解释烧黑的灯泡的物态变化过程

  3、解释飞机播撒干冰降雨中的物态变化过程

  4、解释舞台上“雾”的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

  (四)达标训练

  1、请指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2、请指出下列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

  (五)课堂小结

  (六)基础试题

  三、课堂测试

  四、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

  2、基础训练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

  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首先从复习着手,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人工造“雪”》

  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九降温后小心取出筷。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物理现象。

  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加热时:樟脑丸由( )态直接变成( )态,条件是( )热。

  冷却时:樟脑丸由( )态直接变成( )态,条件是( )热。

  筷上出现:( ),它的形状像( ),颜色是( )色。

  学生讨论、探究、交流:

  把你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引出课题:四 升华和凝华

  (二)演示:

  碘锤──磺“搬家”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并边做实验边讲解,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告诉同学们。

  想一想:

  碘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让碘锤冷却一会儿,在上端凹部分滴几滴水,可以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三)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讨论:

  自然界中“雪”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举例:

  1、“霜”是怎样形成的?

  2、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

  5、灯泡发黑了。

  在上述几个例子中,要特别强调: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即升华的条件是要吸热,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如冰冻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下的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初始状态是冰,最终状态是水蒸气,条件是吸热,物态变化是升华。

  (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人工降雨》,探究《人工降雨》

  讨论:

  1、《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答:

  2、《人工降雨》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所经历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教师指导。

  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溶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3、探究干冰粉喷洒在舞台上就形成白雾,那么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4、物态变化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

  吸热和放热两类。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是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概念。二是升华和凝华的应用。三是学到了探究物理、学习物理和触摸物理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略。

  提示:

  医学上采用冷冻疗法,是采用液态氮的沸点—195、8℃来获得超低温,从液态氮中取出治疗棒在病人“疣子”的部位接触,使“疣子”冷冻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教师:培养复习的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

  二、引入课题

  教师:除了以上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吗?

  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物态物态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和探索思维。

  学生:观看新旧灯泡的实物投影,观察、对比灯丝的粗细。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质疑。

  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久的灯丝会变细?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物体不需要经过液华过程,直接变成了气体和固体。

  教师: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物体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凝华。

  三、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教师:通过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让学生想想“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引导学生观察物态变化条件。培养学生的联系对比思维。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互逆过程现象,回答: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师:播放雾松、冰箱内结霜的图片及冰冻的.衣服变干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和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判断,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师: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提出实例。

  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升华和凝华”,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回答。

  学生:感受、思考、分析、讨论收集到的信息并综合应用联系发散思维,回答:“樟脑丸”变小、“干冰”制冷、灯丝变细等是升华;霜的形成、灯泡发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华。

  教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加深对“升华凝华”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的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学生:分析、小组讨论。

  教师: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小结

  教师:请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学生:思考,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谈谈学生学习感受。

  教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5

  升华和凝华都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升华和凝华,设计出优质的课程。

  升华是指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拓展到更高层次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设计中,升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提出深度思考问题。在讲解知识点和内容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

  2. 进行拓展性活动。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拓展性活动,如实验、调查研究、文献阅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现和探究,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3. 创造情境化教学环境。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凝华是指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浓缩,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中,凝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设计课程总结。在课程结束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2. 进行知识梳理。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将所学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3. 进行反思性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升华和凝华都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们的巧妙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设计出优质的课程。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升华与凝华的教学反思10-06

升华和凝华教学反思10-06

升华和凝华公开课教案07-08

初中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12-21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12-30

玩的“升华”作文10-05

在守护生命中升华10-07

医德的凋零和升华散文10-06

在你离开,我的爱升华散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