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6 09:49:2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音乐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教学设计(通用)

音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少数民族服饰图片,请同学说一说都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播放傣族、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图片)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过家,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老师放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字。(课件播放几个民族的简单介绍)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第一遍欣赏歌曲

  (二)”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

  多媒体出示问题:

  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

  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

  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热情” “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民族大团结的图片,体会民族的和谐相处。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师生合作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学生结合齐读时的感受说说“爱我中华”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四、跟唱歌曲,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爱我中华

  团结爱国

  [教学反思]

  因为本课是大家很熟悉的歌词,有的学生都会唱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通过播放歌曲,图片学生能对各族的团结有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时人们的英勇表现理解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文章进行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不恰当的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两只老虎》这首歌,并独立、自信、准确、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过程与方法: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边唱边进行表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音乐表演中能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相互帮助,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培养学生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音乐综合能力。

  难点: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二部轮唱的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老虎头饰、电子琴、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用自编的师生问好歌进行问好。

  2.情境导入,调动情绪。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音乐小精灵,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真高兴,你们愿随我一起到动物王国里去游玩吗?(放轻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

  师: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两只奇怪的动物?同学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猜动物,并让孩子们找出它们奇怪在哪里?

  (二)内容研讨

  1.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中的两只残缺的老虎,下面请同学们来聆听这部轮唱歌曲。(放多媒体课件,出示歌篇)

  2.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也想唱一唱,同学们仔细看歌篇,拍手为老师伴奏好吗?(师范唱一声部,电子琴弹奏),唱完后,马上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真是小神探,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真棒!(到前面取奖品吧!)这就是二部轮唱歌曲的特点,也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3.学习歌词

  (1)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可同桌间,也可分组,还可分声部试读)

  (2)师按节奏分别读,一、二声部歌词。

  (3)师读一声部,生读二声部;生读一声部,师读二声部。

  (4)学生分声部读,教师指挥。

  4.学唱歌词

  (1)请师弹琴生随伴奏唱一声部,唱熟后再唱二声部。

  (2)播放课件伴奏音乐,教师指挥,学生分声部唱。

  (3)分组(女生分为一、二声部,男生分为一、二声部,分别演唱,然后评出最佳演唱组)

  (4)找几名同学分声部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然后跟老师唱名。

  (5)“小小词作家”栏目,一名同学作词,两名同学来分声部演唱。(看谁最勇敢,老师奖励他“未来之星”和“最佳合作奖”)

  5.分角色表演歌曲现在,谁愿意约上你的好朋友,到前面来表演,看谁能获得最佳表演奖,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头饰,你们自己选声部,其他同学拍手按声部为他们伴唱好吗?(播放课件伴奏音乐,教师指挥)

  (三)实效评价

  (1)师:这首歌曲同学们唱的.、表演的非常棒,可不知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它们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还生活得这样这样快乐呢?

  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在当今社会里呀,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或有疾病时,总有许多好心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那谁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用你手中的画笔,为图片上这两只需要帮助的老虎,填上眼睛和尾巴呢?

  学生积极举手,这么多同学都愿意,你们真有爱心。

  师:找两名同学板前来画,也可让本组同学来帮忙,(播放课件范唱及动画)其他同学为他们拍手加油,也活跃课堂气氛。

  (3)师播放课件伴奏音乐,全班同学分声部,加动作表演最后再唱一遍《两只老虎》,师扮演老虎妈妈并指挥。

  (四)结束教学

  听着小朋友们美妙的歌声,看着大家亲密无间的的合作,老师的心里无比的快活,我想,小朋友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更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生能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歌曲内涵,并且喜欢完整聆听乐曲,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对歌曲的表演,学生能出色、独立地完成歌曲编创,并且喜欢参加这种音乐实践活动。二声部演唱的较好,以后我们要多加强二声部的合唱训练,为今后歌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十八相送》,感受越剧的演唱特点,产生对于中国戏曲的热爱。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越剧相关知识,提高欣赏能力。

  3.认识越剧,体会作品表达的内容,并能够简单地演唱《十八相送》部分选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越剧,体会作品表达的内容。

  【难点】

  感受越剧的演唱特点,产生对于中国戏曲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开始时为学生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影视作品视频片段,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段视频讲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我国戏曲艺术中也有讲述两人凄美爱情故事的作品,顺势揭示课题《十八相送》。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初次完整播放歌曲,并提问:聆听作品时,歌曲带给大家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是G宫调式,尺调中板,歌曲情绪较为欢快,叙事性强。

  2.教师再次为学生们播放作品,并提问:在这首作品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前,在书院门前两人交谈的画面。

  (三)分段欣赏

  1.教师播放第一部分音频,并提问学生:第一段乐曲在情绪和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部分的音乐中使用了很多十六分音符,使得节奏紧凑,速度稍快,情绪较为欢快,描绘了祝英台在两人将要分别时为梁山伯送上祝福的场景。

  2.教师带领学生简单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旋律。

  师生共同演唱,教师根据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音准问题进行纠正。

  教师总结:在学唱时如果音准把握不好,同学们可以放慢速度跟琴进行演唱,然后慢慢提升速度。并带领学生再次演唱。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部分描绘了两人从书院出来后,祝英台邀请梁山伯到她家中去,被梁山伯拒绝的场景。

  4.教师为学生完整播放歌曲,让学生说说两段音乐在旋律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整首歌曲在旋律上使用了很多装饰音,风格委婉细腻、柔和深沉,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浓郁的抒情性,这也是越剧中尺调腔的一个特点。顺势为学生讲解越剧的相关知识。

  (四)巩固提高

  教师为学生播放越剧《十八相送》选段的'视频,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人的动作神态。在视频播放完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两人为一小组进行练习。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同学们在刚才的展示中表现都非常好,每一组表现的人物形象都非常到位。并为学生简单介绍中国戏曲。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越剧的相关知识,教师呼吁学生热爱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有关其他戏曲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3、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知识难点: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能力难点: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来了解维也纳的有关资料,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案设计及分析】

  一、谈话导入,领略音乐之都的风情。

  同学们回家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维也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吗?(课文第一段)这是书上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还是去亲眼看一看,欣赏维也纳风光。。观赏了维也纳风光,你能用第一段中的两个成语概括维也纳的美丽吗?(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细细游览(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

  (课件出示维也纳风光图片,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

  【设计意图:在教学前,展现一幅幅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投入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有目的地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开火车读,从第二段读。

  2、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交流:

  维也纳美吗?这座美丽的城市为什么又称它为“音乐之都”呢?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用笔画出。

  (课件出示四个中心句,齐读)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3、课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大致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设计意图:检查了解学生对本课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读通课文,夯实基础,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为接下来的'精读扫清障碍。】

  三、通过网站,合作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想解决哪个问题材就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再读课本,要求从书上找到答案。

  2、分小组交流回答。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a——①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有关这部分内容你们小组找到了哪些资料?

  ②同学们发现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放在自然段开头,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

  ④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

  ⑤媒体出示: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竞猜游戏开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三、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三、结束新课

  第三课时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

  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入乐谱

  6、纠错

  7、有感情演唱

  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红河谷》

  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

  1、初听

  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音乐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五课《少年的歌》中的一首表演歌曲。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谱的能力,音准较好,思维也很活跃,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音乐兴趣比较浓厚,愿意加入音乐创造活动当中,但仍需要加强课堂组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少年阿凡提,争做环保小卫士,进行环保教育。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听、看、舞、唱、伴、编、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知器官,感受新疆音乐风格,增强对新疆艺术及文化魅力的了解与尊重。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诙谐跳跃的声音,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新疆特色。认识“#”及其作用,唱准“#1”;利用仿写歌词培养学生编创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诙谐、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认识“#”,了解其作用;唱准歌曲中的“#1”、带休止的切分节奏及一字多音。

音乐教学设计7

  由于开课时创造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听新闻,论新闻,使学生有较强的期待心理,学习兴趣陡增。

  一、课中,趣正浓

  巧设情境,让学生以“小探长查案”为主线学习探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学生精彩哪里来?我觉得巧妙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创设多种语境趣味读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在教学中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中,有让学生理直气壮地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让学生读出句子的画面,如: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还有让学生带上表情读第九自然段。并针对学生的表现恰到好处地点拨、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与能力

  我们应当从学会只是转向教会方法,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扎实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注意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学中设计的论坛答记者问,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像“杯弓蛇影、谈虎色变、闻风丧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课尽,趣犹存

  最后在学生畅谈学文文的感受后进行小结颁奖,与课的开头相呼应,既评价了学生又总结了全课,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是一举三得!

  篇二: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指名朗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重点的词句。

  3、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

  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惨?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4、第二句还是说更羸看到和听到的吗?为什么?(小小组讨论)

  (1)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思。

  (2)读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3)出示练习“大雁飞得慢,因();叫得悲惨,因为()。”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说说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

  (4)再读这句话,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

  5、小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

  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掉了下来,因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交流。

  6、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7、分小小组研究、交流;

  可提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8、师小结: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109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惊弓之鸟”的现象?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在了实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学生学得很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实而活。对于学生读书的指导还要多下些功夫,特别是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音乐教学设计8

  一、教学思路

  由于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反映地球生态环境的环保歌曲也逐渐增多,歌曲内容大多在呼唤着人类要爱惜我们共同的家园。但实生活中人类却是不自觉的继续着对地球的破坏,人类这样自毁的行为在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甚至许多有着环保意识的人们也不见得都来关爱地球环境呀,往往一不留神也成了破坏地球环境的其中一员。通过《装扮蓝色的地球》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强烈的认识到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已刻不容缓,也不能只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了,应立即行动起来,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感受与体会也随之丰富和深刻起来,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地球人,也让学生每唱到《装扮蓝色的地球》或是更多类似这样的环保歌曲时都能流露出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堂内容的学习与体会,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的文明习惯。

  2、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绪并唱好歌曲。

  3、培养学生感受、鉴赏、欣赏及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咱们学校举行了元旦班际歌咏比赛,咱班演唱了一首什么歌曲?”

  生:“《装扮蓝色的地球》”。

  师:“是的,同学们的演唱还荣获了六年级组的一等奖,很不错,好,这节课咱们就再一起来把这首歌重温一遍”。

  2、让学生跟着伴奏音乐齐唱歌曲《装扮蓝色的地球》。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反映生态环境的环抱歌曲,歌词唱出了做为地球人应尽的义务,种很多的树,栽很多的花,把蓝色的地球打扮得更美丽,给小伙伴们带来更多的欢乐,是啊!我们是多么的希望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能够和谐共处,但事实上由于人类的不自觉,人类对地球的种种破坏所造成的各种严重的危害已让我们人类自己不得不意识到关爱与善待地球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了。”

  师:“好,现在咱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地球遭到人类破坏的一些情况。”

  3、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略(请几位同学起来说)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都应该强烈的意识到如果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所造成的各种危害都视而不见的话,那最后受到与其同样待遇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了,但可怕的是如今还是有着许多为了个人利益而肆无忌惮的破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人。”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听一段录音,并根据录音结合你们丰富的想象写出一个简短的故事片段”。

  4、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听后开始写

  ②、让个别学生起来读读自己写的

  ③、听老师写的 :

  这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一棵老树上鸟儿在栖息着,眼望过去感觉美极了。可这时一个手拿着斧头的中年男子向老树这边走来了,这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使着斧头用力向老树砍去,他粗大的力气一直猛砍着,栖息在老树上的鸟儿被这振动惊醒了,便发出似乎很生气的声音一只又一只地飞散开了,这人听到鸟儿的叫声后抬头一望,还哦了一声,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他还是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而是更用力的继续着对老树的砍伐,他用砍来的树先是做了一把摇椅,摇椅做好了,可老树却失去了它的生命。这人翘着二郎腿坐在制好的摇椅上,手里拿着杯红酒还边看着电视,摇来晃去的,一副很享受的模样,可此时他家的窗台上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小鸟在徘徊着,从窗外望着那摇椅,鸟儿哭泣了。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片段”。

  5、播放《绿色回忆》音乐选段

  师:“同学们,请告诉我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

  生:略(请个别同学起来说)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就象刚才歌曲中小女孩唱歌时的情绪一样,有一种只想唱不想说的感觉”。

  6、师说完后直接唱:“再看不见雨后会有彩虹,再听不见鸟儿在高声唱,我独自走在灰色的马路上,路边的小草无力的王着我”。

  师:“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这种想唱歌的心情一起来欣赏由我国著名歌手祖海演唱的一首歌――《共同的家园》。”

  7、播放歌曲――《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来怎样?”

  生:“需要我们共同的关爱”。

  师:“对,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就要此时此刻,时时刻刻,而不只是一时一刻。

  8、插放图片(是地球遍体鳞伤的漫画图,图上还有地球的自白:“只有今天待遇好”。说的是只有在地球日这一天人类才来关爱一下地球)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小鸟,小鸟》一课,让我们再次一起来感受歌词中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如何的让人心旷神怡。”(跟着《小鸟,小鸟》的伴奏音乐与学生一起齐唱)

  师:“同学们,08年北京奥运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到时候我们的国家将已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呀,可是,我们都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做些什么了吗?”

  师:“好,老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多媒体),看看北京的同学们都响应了什么样的号召”。(图上是几位学生拿着横幅,横幅上写着――做绿色小使者,为奥运出份力)

  9、插放图片,并让学生齐读这句话――做绿色小使者,为奥运出份力,然后让个别同学说说自己会怎么去做。

  10、接着再放绿色奥运标志图(问学生是否知道是什么图;让学生齐读图下的注解)

  师:“同学们,绿是地球上最美的颜色,希望在蓝色的地球上因为绿而带来更多绚丽的色彩,让更多迷人的色彩点缀蓝色的地球!装扮蓝色的地球!”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最后让我们以内心最深刻的体会与感受再一次来演唱歌曲――《装扮蓝色的地球》。”

  11、接着让学生在《装扮蓝色的地球》音乐声中把在这一课中最深刻的感受与体会写下来。

  12、请个别同学上来把自己所有的感受汇成一句话写在黑板上。这时屏幕上也展示出老师做的课件(这时音乐还在教室里荡漾着):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让我 们 一 齐 装 扮 蓝 色 的 地 球

  共 同 建 设 绿 色 家 园

  13、表扬上来写的同学后让同学们看着屏幕大声齐读。

  四、结束。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及时的问了在场听课堂的老师他们的感受,几位老师分别是这样说的:

  1、这堂课不象音乐课,倒象语文课堂和环境课。

  2、同学们唱得很好听。

  3、课的内容很丰富。

  4、最后老师应该站到中间指挥同学们唱。

  5、没听过这样的课,感觉很好。

  感谢几位老师的听评,确实同学们唱的不错,我听得出同学们唱得很投入,即使原调较高,但会用假声唱的同学都很认真、很用心地唱了出来,就是在同学们唱最后一遍的时候,我感动了,很高兴同学们能通过学习后用发自于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来演唱歌曲,还有一处我差点控制不住情绪,不过那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就是在唱《绿色回忆》选段的时候,唱到第三句时我的喉咙哽咽了,眼里也含有泪光,我发现有的同学眼眶也有些湿润了,同学们似乎有些担心我会掉下眼泪,因为有摄影师在拍录,但我还是忍住了没让眼泪掉下来,这就是情感的提升吧,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被感染了,老师我也被感染了,这也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吧。

  我很高兴自己能大胆地尝试用这首合唱歌曲来设计这一堂课,而且这个课题能延伸出很多可以让同学们收益匪的学习内容,记得给同学们上这节课的那段时间正好碰上有文件下达到学校要让同学们写一篇有关环保的作文,有同学对我说:“老师,正好上了这一课后我们的感受很深刻,对写作文应该很有帮助”。学生的话也让我想到了一点,就是认知和感受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不能小看的一个方面,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是不能缺少认知和感受的,能通过对音乐学科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其他学科,这不得不让我们坚信知识是相通的,学科之间是紧密相连着的。

  凡事都没有十全十美,课堂教学也一样,所以我们不强求最美,但希望能更美!

音乐教学设计9

  活动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一年级下P60—61,学唱歌曲《谁在叫》。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是《汪汪与咪咪》,在歌曲中出现的形象都是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形象。第一首歌曲《猫咪别淘气》中,大家已喜欢上了虽淘气动非常可爱的小猫米。《谁在叫》这首歌曲中又多了几个动物形象,并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想象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活动,使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更加喜欢和保护动物,美化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天真活泼,在课堂上已经能大胆唱歌、跳舞,师生能互相配合,同学们已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因此,在该课中,我便结合学生情况,设计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这些学生兴趣浓厚的活动方式,更好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活动目的

  1、学会唱歌曲《谁在叫》,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及生活习性。

  2、在教学中结合唱、编、演,多项活动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活动设计意图

  1、在音乐课堂中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精神,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学会唱新歌,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多项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设计理念突出一个“新”字。

  2、音乐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体现一个“动”字。

  3、教学内容围绕主题,结合生活实际,采取说、唱、演、多项活动使音乐知识生活化,体现音乐课堂中的“情”、“乐”、“美”。

  活动流程

  一、引导学生开口说,营造宽松愉悦情感氛围

  1、师生表演唱歌曲《动物说话》。

  2、师生谈话。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动物会说话吗?

  生“喜欢”、“最喜欢”、“小鸭子对我们嘎嘎叫”、“小鸡叽叽叽”、“母鸡咯咯咯”、“小猫喵喵喵”、“小牛哞哞哞”学生七嘴八舌,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敢于大声说话。

  师:小鸡、小鸭、小猫,它们对我们说话,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

  3、引入新歌《谁在叫》。

  (1)师放歌曲录音《谁在叫》,让学生注意听听小动物说话以后要干什么?

  师生随着乐曲律动。

  师:说一说歌曲中小动物想干什么?

  (2)再次聆听音乐感受。

  4、(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下面我想请小朋友们看着歌词朗读歌词(齐读老师教生字)。

  5、教学反复记号

  (师)小朋友们朗读的真不错,可你们在朗读的时候发现歌谱里有许多字被括号括上的吗?而且这些括号里只有一个“领”和一个“齐”字,它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6、师弹琴,学生跟唱。

  生边唱边随音乐做小动物可爱的动作。教唱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熟悉歌曲,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二、激发学生演一演,小组合作编排游戏,使课堂充满活力

  1、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联系动物生活习性,模仿其动作,创编各角色舞蹈动作,再分角色表演。

  2、分小组编创舞蹈动作。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对小鸡、小猫、小鸭、小猪、小老鼠、鸡妈妈、小鱼各角色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想象,编创可爱的舞蹈动作。

  3、分角色表演。

  (1)小组内各自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表演。教师对有困难的个别小组的活动给予及指导。

  (2)开展各小组比赛活动。教师对每个小组成绩都予以表扬,对编创得较好的舞动作师生共同学习、借鉴。

  (3)最后,利用画好的彩画动物模型,各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扮演该角色,组合一新的表演小组,边唱边跳(其余学生为其伴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快乐,还培养了他们开朗、勇于自我表现的性格。

  三、拓展教育

  这节课我们唱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与它们和睦相处,还要关心、爱护它们。

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感受民歌中山歌体裁的风格,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会歌曲。

  3、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放马山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唱会歌的基础上唱好歌,把山歌的特点表现出来。教学难点:歌曲的曲调偏高,引导学生正确演唱,防止喊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活动活动。

  (像吻花一样吸气、呼气)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师:同学们,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你听一听歌中唱到了什么?

  (你听的真仔细)(你的小耳朵真灵)除了“正月放马正月正,赶起马来登路程”你还听到了什么?(对,这些是衬词,在歌曲中烘托气氛,没有实际意义)

  2、分句教唱半句两遍,按乐句一遍,连起来一遍。

  3、加入声势演唱两拍一遍,四拍两遍师:看陈老师是怎么拍的?有什么规律?第一拍、、、、、、

  4、加入自制打ft乐器第一遍,轻轻拿出自制打ft乐器为歌曲伴奏师:伴奏的声音把我们的歌声淹没了,怎样让它轻轻伴奏呢?请你试一试。第二遍。师:看,陈老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做会有什么效果?第三遍。放回打ft乐器。

  5、加入柯尔文手势演唱歌曲旋律第一遍,复习柯尔文手势的各音。第二遍,跟老师模仿。第三遍,听一听歌曲用到了几个音?师:这么朗朗上口的歌曲只用到了四个音,我们一起唱一唱。第四遍:请同学们自己唱唱。

  6、学唱歌曲的后三段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请打开课本找到答案。

  (2)有几段歌词,请同学们用陈老师教的方法,先读歌词,再加上旋律演唱的方法自学后三段。

  (3)朗读歌词——加入曲调,学唱二、三段

  (4)分析第四段与前面三段的不同。(一是多了一小节,二是延长记号),唱第四段。

  (5)把四段连起来演唱。

  7、处理歌曲

  (1)师:这是一首云南民歌。我国的民歌种类繁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我们今天学的是一首山歌。山歌有难些特点呢?我来唱一段,请你分析。

  (2)学生分析山歌的特点:音调高亢明亮,衬词夸张,节奏自由。

  (3)学生演唱,教师引导:腰板挺直,声音扬起了往远处传。

  (4)跟伴奏演唱。学生起立。

  (5)学生单个展示,其他学生模仿。

  8、认识云南乐器

  (1)师:云南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那里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谁知道?

  (2)一一介绍并让学生体验

  (3)师:现在我们要成立一个班级小乐队,请他们来为我们歌曲伴奏。

  三、拓展歌曲

  (1)欣赏阎维文版的《放马山歌》

  师:《放马山歌》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有很多歌唱家演唱,下面,让我们欣赏由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

  师:谈谈你的感受。情绪热烈欢呼,更加具有动感,加入了什么会让我们有这种感受呢?吆喝声、说唱、舞蹈。我们一起试一试。四、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山歌,课下希望同学们搜集更多好听的山歌与你的同学分享。本节课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音乐教学设计11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选定广东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感受与体验广东音乐的地方风格,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广东音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审美为核心,兴趣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在创造性教学环节中,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表演创作,采取情境创设与启发式互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广东音乐的概念与特点,并在欣赏、思考、理解、描述与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音乐课本,第十五册第五单元。《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早期佳作,乐曲通过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极富南国情趣,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那一连串分裂的短句,顿挫的节奏,犹如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芭蕉,使人联想到芭蕉婆娑起舞之态。

  2、说学情:

  我们初二学生一般对广东音乐接触不多,经课前调查,70%以上学生不喜欢或不了解广东音乐,他们课前普遍认为广东音乐的内容比较陈旧,节奏和旋律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可利用学生爱展示自己的天性和现在最感兴趣的QQ群和空间提高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让学生喜欢我国广东地区的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广东音乐的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及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并认识了解《雨打芭蕉》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雨打芭蕉》,了解广东音乐概念,特点及主要乐器。

  2、难点:由于中学生对广东音乐接触不多,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课前可利用学生现在最感兴趣的QQ群和空间布置任务,提高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让学生深入广东音乐的音乐特点,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即兴表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现在在国际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中国女子民乐乐团,她们演奏了刚才那首动听的曲子,这个乐团叫什么名字?女子十二乐坊。

  2、她们用我们最淳朴的民族乐器演奏了很多好听的乐曲,你知道这个乐队里面有哪些民族乐器吗?二胡,琵琶,扬琴等

  3、现在我们欣赏一首民族器乐曲《雨打芭蕉》认真思考回答。

  (设计理念: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做铺垫,为一下教学做准备。)

  初听《雨打芭蕉》

  1、播放《雨打芭蕉》,并提出问题:

  (1)、乐曲情绪?

  (2)、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民族乐器,乐曲里还出现了哪样特殊的乐器?

  2、介绍请学生展示:广东音乐概念。

  (设计理念:1、由乐曲导出高胡,再导出广东音乐,介绍概念,层层深入。2、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展现了学科整合的成果。)

  (二)复听《雨打芭蕉》

  1、该曲结构具有连续性,很难将其断然的划分成几个段落,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它分成3个部分欣赏(出示课件),总结每一段描绘的场景画面。

  2、学唱第一部分旋律(教师出示课件上的旋律并弹奏)

  1)、根据每段乐曲联想到的画面用语言总结。

  2)、一边学唱一边体验广东音乐的乐句特点。本环节着重分析作品中各音乐段落的变化,让学生能清晰地纵观全曲的整体布局,从而有利于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延伸拓展实践与创造

  1、你还知道广东音乐的哪些些乐曲?

  2、那现在来欣赏另外几首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紫竹调》《旱天雷》等的片段(教师用扬琴弹奏)。

  六、课堂小结:

  中国的民族音乐如一支奇花独立于世界上,其民族器乐更为世人所慨叹。曾有许多次的民乐团到国外演出时,刚一结束,手中的乐器就被台下的'观众“抢夺”去,他们实在无法想象,就这么一根竹子或木头,上面挖了几个洞或这样一做,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这节课学的广东音乐,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真聆听反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索广东音乐的的兴趣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真正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倡和追求一种轻松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教学方式上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情境,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欣赏、想象、模仿、交流、表演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文化,获得知识。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于我自身来说,也提高了学科功底和专业水平,真正是受益匪浅。谢谢各位专家评委!

音乐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对国旗的含义和情感,初步学会演唱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2.尝试用动作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容。

  3.在唱歌时体验庄严、自豪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国旗一面,录音机及歌曲磁带。

  2.幼儿用书:《国旗多美丽》

  活动过程:

  1.帮助幼儿感知旋律,了解歌词。

  观看投影仪,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范唱歌曲《国旗多美丽》。

  师:你听了刚才的新歌,它有几段?你听到两段歌词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词重复与动作重复的对应关系,帮助幼儿降低学习难度的方法,从而较快地记歌词、学歌曲。

  师:你发现动作和歌词是什么关系?(歌词相同的`地方动作也一样。)

  了解其他动作的含义。

  师:刚才你还看到、想到了什么动作,它是什么意思?

  2.幼儿学唱歌曲《国旗多美丽》。

  在教师动作、歌声带领下,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2遍)。

  师:刚才小朋友唱得很好,这次老师不唱出声音来,看看你们会不会唱?

  演唱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自助的方法是什么。

  师:我没有唱出来,你们怎么还能唱得很好呢?是什么帮助了你们?(引导幼儿主动

  记忆歌词。)

  教师只用口型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听音乐,尝试自己演唱歌曲。

  师:这次更难了,老师不做动作了你们也能唱出来吗?

  教师完全退出,幼儿听乐曲,尝试自己演唱歌曲。

  师:现在老师什么都不做了,完全靠你们自己来唱这首歌,你们能行吗?

  问:老师没有帮助你们,你们怎么还能唱出来呢?

  3.引导幼儿用捂住耳朵、轻声默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以检验自己是否能不要别人帮助,真正学会本领。

音乐教学设计13

  课前:布置预习

  1、课下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2、自己解决字词。

  3、在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用铅笔画出来。

  4、读课文至少两遍。

  一、教材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描写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贝多芬的故事,初一的学生有所了解,但其了解是浅显的,模糊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法,形象的描写了这位音乐巨人独特的个性和精神。走近他,了解他,学习他,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之旅。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倾听《命运》,感受感动

  师:谁知道这首热情奔放,催人奋进的曲子是什么曲子?

  师:你对他的创作者了解吗?

  师:同学们课下都预习的很好。带着对音乐大师的崇拜再次倾听《命运》,提两点要求:

  1,认真听,说说听到了什么

  2,富于联想,说说想到了什么

  (二)走近大师

  在音乐巨人的面前,我们似乎显得很渺小,但不要在巨人的面前显示我们的无知吧!

  首先解决我们的生字词的问题(一人领读,众生齐读)

  快速阅读课文,读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几件事?

  说明: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环节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现在我们再由外表到内心对贝多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我们说塑造一个人物形象运用的表达方式是——那么关于描写分为几种,又应该注意什么呢?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1、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个性?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贝多芬,一个()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沉郁而坚强有独特人格追求自由,平等。

  在女佣的眼里,贝多芬是一个厌世者——

  在客人的眼里,贝多芬是一个爱世者——

  在我们的眼里,贝多芬是一个战世者——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文和自己旧有的知识来谈。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明确: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写作:《猜猜他是谁》为题,写一个班内人物,重点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交流。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五)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边听边写《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写出一两句有独特见解的话。相互交流。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整体

  头发蓬乱上

  形外貌头部眼睛深邃局部

  嘴紧闭下

  神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总体评价:此教案注重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在与大师的对话中,自主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音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1、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

  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写作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2、品读赏析: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

  ①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体验反思,人物速写

  1、体验反思:

  ①请同学们试着为课文重拟标题,以此提炼中心。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③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2、人物速写:

  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3、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走近音乐,走近大师

  1、走近音乐:

  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2、走近大师: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②名人评语:

  罗曼·罗兰: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

  2、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3)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音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玛丽亚的形象的。

  重点难点

  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及环境描写塑造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导入

  一、导入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欣赏戏剧和影视剧,可以使我们见识人生百态,品尝生活百味。

  1、播放《哆来咪》这首歌。通过视频中的人物,揭示课题《音乐之声》。

  2、简单介绍影片背景概要——《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女》《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局部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2、提问: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活动3

  【活动】研讨探究

  三、朗读课文,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1、请同学朗读第一个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利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要求表演出玛丽亚的动作、表情,从而掌握玛丽亚的性格特征。

  2、请同学分角色演读第二个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利亚的议论)。

  提问:文中的各位修女们是怎样评价玛丽来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

  3、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活动4

  【活动】深入研讨

  四、研讨课文中利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以及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提问:通过上面的表演,你们能总结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吗?

  2、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的刻画了少女玛利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

  3、提问: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4、用知识树总结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活动5

  【练习】课堂练习

  五、研习课文,活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

  请同学们尝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或环境描写来练习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断作文。

  活动6

  【活动】拓展延伸与小结

  六、拓展延伸,赏析影视剧本。

  1、“助读资料”:介绍影视剧本的特点。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民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跟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剧本又不同于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经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有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2、影片后面剧情介绍:在奥地利的萨尔匹茨堡,喜爱歌唱的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小朋友当家庭老师,冯特拉普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的管理小朋友们。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歌声。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示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播放主题歌《音乐之声》结束。

【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设计07-25

音乐教学设计01-10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15

【经典】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5-27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02-19

音乐教学设计范文06-12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2-14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01-22

音乐课教学设计06-16

[必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