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9 12:24:2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合作、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了解知识与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与科学、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教学用具:现代媒体——通过多媒体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件:酿酒等

  实验用品:糯米、广口瓶、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拿出一些面包、米酒、酸奶等,问同学们吃过这些食物吗?

  生:吃过。

  师:你们知道这些食品是经过怎样加工制作而成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呀?

  生:想。

  师: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水果放久了有酒味等,这种现象称为发酵。我们刚刚看到的食物就是通过发酵技术制成的。

  二、新课教学

  师:放一段录像,反映食物的发酵与食品生产的过程。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酿酒。同学们想不想弄清楚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都来尝试做一次酿酒师。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应的实验,学习酒酿。

  制法:

  1、将糯米先用水淘干净,直到水清为止。再用水浸泡约8h,以糯米没有硬心为度,捞出沥干。

  2、将泡好沥干的.糯米上屉蒸熟,再用凉开水冲一两遍,降温至30-35度,沥干抖散待用。

  3、将待用的糯米摊开,撒上酒药粉拌匀,盛入洗净的容器内抹平,并在中间做成一圆柱形窝形。盖严后用棉衩包课,放在约25度左右的环境中发酵。经40h左右即成酒酿。

  师、生共同总结酿酒的原理:发酵技术

  1、发酵的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什么叫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酒是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果酒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

  师:现在我们尝试地来做一次酿酒师,并在酿制前给大家一些提示:

  (1)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洁,防止污染:

  (2)酒曲碾碎必须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

  (3)温度应保持在25度。

  师:要求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认真操作,时刻都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你的产品影响,关键点:熟糯米、酒曲搅匀、温度适宜。器材:蒸熟的糯米、酒曲、显微镜等。

  生:按照座位的四人小组开始合作完成,

  1、学生4人一组,先讨论有关实验的各种问题。

  2、按照老师所讲的步骤进行操作。

  3、下节课取出酿制的酒酿液体少许,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酿制酒酿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

  讨论: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二)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多媒体演示:多种利用发酵原理生产的食品。例如:面包、饮料。

  (三)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相应部分发酵产品,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看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简介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等。

  2、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3、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等。

  三、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1、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发酵技术;

  3、发酵技术在生活实践的应用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晓斌,来自安阳市第三十四中学。今天,我参赛的题目是《发酵技术》。下面我从教材认知、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实验创新及教学效果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认知:

  (一)教材分析

  《发酵技术》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5章《生物技术》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安排4个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习得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基础知识,提高相应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体会到生物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能力目标:

  ①通过预习、讨论、动手操作,能用所学的发酵知识尝试自己制作酸奶,体会自主探究的过程;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认同发酵技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意义;

  ②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活动

  难点:调查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又有前面微生物学部分的基础,课下完成探究、调查的课程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好奇心强、好动、争强好胜又是他们身上明显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组织交流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成果交流的机会。

  2、组织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明确实验原理、步骤,高效地解决问题。

  3、启发教学法;通过教师点拨,构建高效课堂。

  四、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

  1、合作探究法;

  2、调查访谈法;

  3、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以及初中生思维由简入难的特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归纳总结反馈强化、知识迁移课堂延伸。

  环节一、精心组织课前准备:(活动前2周完成):

  (一)教师准备:课堂上由于无法完成发酵酸奶和酿制米酒,我设计让同学们课下自制酸奶和采访米酒摊主活动。为使这两个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各班活动小组明确两个活动的目的、原理、材料、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二)学生准备:接受教师培训,按照培训内容,具体准备如下:

  活动1:【课下自制酸奶】

  1、明确实验目的;

  尝试制作一杯酸奶,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2、理解实验原理;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在无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由乳酸菌发酵成为乳酸;

  3、准备材料器具;带密封盖的杯子或瓶子、酸奶一瓶、鲜牛奶、汤勺、温度计、手表、白砂糖等。

  4、清楚制作酸奶的步骤;将容器洗净消毒,牛奶加糖煮开,冷却,加入酸奶,摇匀加盖密封,经过一段时间发酵成为酸奶。

  5、明确合格酸奶的标准;颜色、质地、状态和味道;

  6、记住注意事项。

  7、完成实验探究工作。

  活动2:【采访米酒摊主】

  1、理解制作米酒的原理:米饭中的淀粉,在30℃、由曲霉毛霉转化成为葡萄糖,在30℃、无氧的条件下,由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

  2、明确采访提纲;

  3、记住采访注意事项。

  4、完成采访工作。

  环节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图片,然后提问:这些图片与什么技术有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发酵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环节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发酵技术可以为我们带来美味的饮料,比如酸奶。制作酸奶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所以我设计让同学们在课下制作酸奶,课堂上展示实验过程的视频。包括四个板块:

  板块一、课下自制酸奶汇报

  通过播放课下学生自制酸奶活动视频,来展示学生具体实验的过程,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实验活动,包括拍摄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充分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实践的能力,明确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形成了团队精神。

  我们可以看得出同学们分工协作,认真组织安排,明确了实验的步骤。

  平时同学们在家不干什么家务,通过课下实验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明确了制作酸奶的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和原理,学会了制作酸奶!

  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的酸奶终于发酵成功了,他们开始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得出他们在实验中真的是非常的快乐!同时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最牢固的。

  板块二、高谈阔论: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效果,由于他们在课下都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探究,他们都能顺利的回答出答案。对于回答出答案的同学,活动小组代表可以用自己制作的酸奶给予奖励。

  板块三、街头采访米酒摊主汇报。酿制米酒的实验由于材料多,难度大,时间长,课堂上无法完成,所以我采用让学生到街头采访米酒摊主,向他们询问有关酿制米酒的各种问题。通过活动他们明确了酿制米酒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锻炼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转变了学习的方式。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拍照,留下了学生时代值得记忆的美好瞬间。

  板块四、我问你答: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效果,同学们都能轻松应答。

  环节四、归纳总结,反馈强化。通过板书对本节内容进行的归纳。马上进行练习检测同学们学习的效果。

  环节五、知识迁移,课堂延伸。乳酸菌还可以发酵泡菜和青贮饲料,布置一项实践作业: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利用乳酸菌尝试制作泡菜。

  六、实验创新和教学效果

  把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迁移到课下,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课下实验探究,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并相互品尝自制的酸奶。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两方面的优势,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分工合作的意识,使他们体会到实验的快乐!他们在和谐、愉悦地课堂氛围里轻松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了课堂的高效性!

  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真地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孩子们的手脚,放心大胆地去尝试。这样我们教改的天空会更辽阔,更蔚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发酵技术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5-28

技术与设计教学计划02-07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10-06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11-2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6-14

精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20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03-06

(精选)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