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估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估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认识估算的必要性。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4、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口答:下面的这些数是最接近哪个整十数。
49最接近( ) 82最接近( ) 68最接近( )
11最接近( ) 73最接近( ) 26最接近( )
2、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并提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估算,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答师整理:(1)什么是估算?(2)学习怎样进行估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学习交流:
自主解答例题4,可能出现以下答案:
(1)把28看作30,43看作40进行估算100-30-40=30
(2)先算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了70元,30+40=70,100-70=30
2、全班展示成果,提出质疑:
(1)还可以怎样算呢?
(2)全班同学共同总结估算的方法。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运用估算的方法各小组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六第1~3题
2、小组内再展示交流。
四、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1、全班展示错例。
2、分析总结错因,巩固提高。
《估算》教学设计2
课题:乘法估算(例5)
课型:新授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
小组内学生交流计算。
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a、49元大约是50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大约是100人。50×100=5000元,老师准备5000元就够了。
b、49元可以看作是50元,全年级的104人可以看作是110人。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
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过程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学生独立估算,全班汇报
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
独立找估计的方法,交流各自估计的结果。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至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可能会回答: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你们来说说。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好好想一想。
(2)、小组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互交流。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组长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我们在计算29×8时,先把29看成30,因为30×8=240(元),所以29×8≈240(元)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的250元够买门票。
(4)、强调≈: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道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景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无钱,够吗?注意:现在和前面一样,每张门票8元钱。
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一:32×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生说:我们是把32看作30来计算的,因为30×8=240(元),所以32×8≈240(元)。
师说:这种估算方法是正确的,可是结论合理吗?大家好好想一想吧。
组二:32×8≈240(元)
生说:我们的估算方法和上一组是一样的,但是,2×8=16(元) 30×8=240(元)16+240=256(元)
256元>250元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2、也许还有很多估算方法,上面这两组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钱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有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
3、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把29看作30,30×8=240(元),够买门票;
32×8,把32看作30,30×8=240(元),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我们老师要适时的引入大估和小估的问题。师总结:这两个问题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办事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过程略。
(2)、和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它在估算后要进行比较,而这一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四)、全课总结: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约是多少吗?
1、一件上衣399元,大约是多少元?
2、一箱水果重10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3、一艘轮船能载客859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
4、小明家离学校734米,大约是多少米?
5、小亮一分钟拍球123个,大约是多少个?
6、学校新买来867本书,大约是多少本?
7、一个暖水壶28元,一个杯子23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对估算单位的渗透。)
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怎样列式呢?
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
生1:把219估成200,192也估成200,200+200=400,大约要花400元。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白:把219看作200,192看作200,200+200=400)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重复说过程)
师:(指着219+192和200+200=400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数都看成了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吗?
生2:可以把219 估成220,把192估成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2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
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
师:(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直接说)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
(预设:生3:还可以把219估成220,192估成200,220+200=420,所以大约要花420元。
生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92估何曾190,219估成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舍五入”
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
生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410元。
师:小朋友们,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就可以了呢?)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4、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板书:411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生:410这个结果最接近411,,只差一个数。
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
生:把每个数都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这样误差就比较小了,所以更接近精确值。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说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所以我创设了“购买玩具”的活动,在情境中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的生活经验,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汇报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不同单位进行估算的价值。)
5、练习巩固
① 以“百”为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下面老师要出道题目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乐乐学校组织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一年级共捐592本,二年级共捐315本,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捐赠多少本图书?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生:900本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吗?为什么要这样估呢?
(把两个数都估成整百的,这样算起来更快。)
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估成整百数更方便一些。
②以“十”为单位
师:大家看过抢购商品的游戏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获胜吗?(在规定时间内,所购商品价钱的总和最接近(强调)给的钱,这样就会获胜。)
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模拟购物。
师: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可以选两个或三个,看哪个小组“购买”的商品不超过600元。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估算?估成整百的?还是几百几十的?
生:几百几十的,一位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最能接近600元。
火车侠:329元电风扇:247元
机器人玩具:205元书包:143元
汇报:
生1:我们组选择329+247,330+250=580
生2:我们组选择329+205,330+200=530
生3:我们组选择247+205+143,250+200+140=590
生4:我们组选择247+143,250+140=390
......
师:小朋友们,光看估算值的话,哪个小组会获胜?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计算出每种情况的精确值)大家说哪个小组获胜了?
祝贺这个小组。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获胜有什么窍门吗?
小结: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更合适。
③小猫钓鱼
(349+226 720—112 106+438524—239
419+201 864—243 258+171619—203)
去掉此环节
(修改理由:这只是在单纯的计算,没有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要求”)
师:请你估一估,快速地把小鱼放到相应的筐子里。(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举牌进行判断)
生:349+226,只看百位上的'3和2,加起来就是500了,这个数肯定比500大。
师:哦~~原来你是以“百”为单位进行估算的啊!
(后面的几个快速找学生回答)
师:258+171,这个怎么有举牌的,有没举的呢?
生1:百位上的2加1等于3,所以比四百小
生2:不同意,这个只看百位还不行,还要看十位呢!
师:那你是怎么估的呢?
生2:把258估成260,171估成170,260+170=430,比400大,但又比500小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谁能再说说?(找学生说)619—203呢?请举牌!你来说说理由。
小结:在做估算题时,我们有时候可以直接以“百”为单位,估成整百数,但是像这样的题,就要以“十”为单位,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以免判断错误。看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啊!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一)大估
1、师:乐乐和妈妈在超市里逛了好长时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又买了什么东西?
(出示:一个电风扇245元,一个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2、要确认妈妈带的400元钱够不够,是精确计算还是估算一下就可以呢?(估算一下就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求出精确值,只知道大致够不够就可以)
3、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245+187
师:仔细想一想,请你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生1:把245估成200,187估成200,200+200=400,所以400元钱够。
生2:不对不对,把245估成250,187估成190,250+190=440,所以400元钱不够
师:唉?怎么一个够一个不够呢?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够不够啊?
生:肯定不够,这里不能估成整百的数,把245估成200,也太小了吧!
师:那应该怎么估呢?
生:要尽量往上估,(也就是往大估),这样才能确保钱够不够呢!
(也就是说往大估钱都够了的话,那400块钱肯定没问题,对吗?)
(预设:生:刚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已经说过,像这样的情况不能只估成整百数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这里最好是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位同学都学会活学活用了,老师真佩服你这种爱学习的精神。)
师:嗯。谁能再说说?(生说)在确认钱够不够时,我们要尽量的把花的钱往(大估),这样才会更保险,对吗?
改为:把这一环节去掉,直接用这个情境放到主力情境中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能突出估算的必要性,而且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小估
1、师:现在妈妈和乐乐已经买完东西步行回家。超市到家的距离有860米,他们已经走了426米,大约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家?
(学生思考后,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①把426估成430,860—430=430
②把426估成420,860—420=440
③把426估成400,860—400=460
师:在这种情况下,哪种估算方法更合适?(同桌讨论一下)
生:用第二种和第三种估算方法肯定能到家,但是第一种估算方法剩下430米,走了426米,一共才856米,还没到家呢!
3、师:唉?刚才那个题是把数往大了估,这个又要往小估,到底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呢?我都糊涂了!
生:要看什么题
师:也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选用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估算,在估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也可以以“百”为单位,把数估成整百的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用。
《估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页“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养成估算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判断。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渗透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1、激趣呈现问题。
师:学校将要组织大家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2、全班交流,反馈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算: 148 + 97 + 102 ≈ 350(元)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钱数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乘法估算”。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看图观察,独立估算。 师:四年级的同学要去秋游,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找到的数学信息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数学问题是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请大家用估算的方法试着做在本子上。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估算过程?(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方法三:49×104≈5250(元
↓ ↓
2.选择方法,小组交流。
师:在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中,你认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阐述理由.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来共同交流一下,说说你认为谁的估算好一些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老师标出序号1、2、3),因为它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法好,因为估算的结果比准确值多,多带点钱可以备用。
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估算出的结果离准确值最近。
生,:我同意这两个同学的看法,用第二种方法估算可以带的钱多一些,如果哪个同学忘了带水,老师还可以用多带的钱帮助他买水喝。而第一种方法估出来的得数比准确值小,还不够买门票呢
师:说得很有条理,大家给他鼓鼓掌。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不够买门票,就会有人进不去.你们当中谁愿意留下来不参加游园活动?(学生面面相觑,表示都不愿意)很显然,第一种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不能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符合实际情况.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生:打手势。(选第二种方法的多
师:这么多同学都选了第二种方法,谁来说说理由
生,:第二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我选择第三种方法,因为5500比5250大,带的'钱如果太多了,用不完,带着容易丢失。(同学们笑了
师:如果你认为这种方法计算起来不难,可以口算,你也可以选择第三种方法。
师小结:老师同意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既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计算起来又比较简便。以后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我们一般可选用估大的方法多带些钱,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用菊花摆字。
出示题目: “安溪第23届菊花花会.如果平均每个字用118盆菊花摆成.要摆好这9个字,大约需要运来多少盆菊花?”
(1)学生解决问题,再指名板演。(2)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计算。
2.大立菊。
师:同学们用估算又解决了摆字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道题吧:一盆菊花上有982朵花,公园里一共展出了11盆.你能估算出11盆这样的菊花大约有多少朵吗
(1)生独立完成,师边巡视边选择几个学生的不同做法。(2)展示不同做法,再说说想法。
3.坐汽车。
师:估算的用途还真不小呢,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公园里游玩了一上午.现在返程的时间到了.回去的时候我们需要坐车,仔细观察情境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辆汽车准乘48人,104位同学乘坐,需要几辆这样的汽车
师:有的同学很快就举手了.你先说吧
生,:我认为需要3辆这样的客车。
生:我补充××同学的看法,我认为应该使这104位同学平均坐在3辆车上。
师:老师这儿有个想法,同学们看行不行,租两辆这样的汽车,使剩余的同学分别挤在前两辆车上。
生抢答:不行,不行,因为超载了。
生.:因为l辆汽车准乘48人,如果超载了就容易出交通事故。
师小结:超载的车行驶起来会有危险,你们以后千万不要乘坐
师:这次游园活动结束了.大家不仅欣赏了菊花.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今天学习的乘法估算知识是数学书上第60页的例5(板书)。
四、指导看书
师:大家打开书看~看,解决例5的问题,这两个同学有各自的思路,小精灵还提出了“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我们已经解决过了,请你把算式补充完整。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原来我们只知道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使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能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
生:我知道了能根据生活实际来选择估算方法。
生,:我知道超载的汽车不能乘坐。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用到生活中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呀
《估算》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第31页的“做一做”。
2、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估算》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课本39页40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估计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当小营业员活动。请问大家,想不想当小营业员呀?
生:想。[课前测评想想做做第1题]
师:想当小营业员必须经过测试,合格者才能入选。请看测试题,说出卡片上的数各接近哪个整百数?(出示卡片,生口答)
问:503接近几百?答:503接近500。
207接近几百?207接近200
师:同学们真棒,欢迎大家成为小营业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课件展示书上商品图)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超市展销的商品。
生:一部电话机206元,一辆自行车604元,一台取暖器292元,一台电风扇195元。
师:你们的口才真好。咱们来听听顾客的问题吧。
(课件出示字幕: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求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师板书206+292)
师:这道题需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吗?为什么?
(生:不需要,因为问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口答,师板书: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
2 、引出课题
师:刚才大家求出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500元。就用到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法估算。
(板书课题)
3、认识约等号
师:加法估算在生活中购买物品时经常用到。简便的写法是这样的(师板书)这个像波浪线的符号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约等号。指尖像在爬山一样,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练习写几个。我们来齐读算式。 206+292500(元)
4 、小结:师指算式问:500元是怎样得来的?算式中为什么不写=而写?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三、教学试一试(课件展示)
第一问
师:第一位顾客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请看下一位顾客的问题,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
生小组讨论,反馈206+604800(元)
第二问
师:接着看她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妈妈带800元内买回这两样物品吗?
生讨论,交流206+604=810(元)
第三问
师:继续看她还有什么问题,800元钱能买回哪些物品?
师:想一想,800元买回商品的总钱数必须怎么样?四人小组讨论,组长记录,发言。(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选择自行车,风扇。板书:604+195800(元)
师: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是800元,一辆自行车和一台风扇也大约是800元,为什么带800元钱不能买回前两样物品,而能买回后两样物品?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的结果有时比实际结果多,有时比实际结果少。
师:在今天当小营业员的活动中,大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老师为你们的表现喝彩,你们也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巩固练习想想做做
第2题师:咦,这群小蝴蝶来干什么?原来它们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谁愿意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蝴蝶,使其飞到相应的花上)
第3题师:小蝴蝶给咱们出的这道题,就是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的练习题。根据这个知识,咱们来试着解决下面的习题。请同学们打开书40页,把估算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4题师:我们已会估算两个加数的和,那你会做下面的题吗?
(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第5题师:老师要求你们独立完成下面的题,能不能做到。请同学们做40页地5题。(集体订正,同桌互说想法)
第6题师:看到同学们的突出表现,茄子老师给咱们出了一道题,大家敢不敢做?(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第7题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买法。下面,我们来看白菜老师给大家出的这一道最有趣的`题。(指名口答,说出理由)
五、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加法估算知识。利用这个知识,我们来做爸爸、妈妈购物小帮手,好吗?谁来说说怎样估计几样商品的总价钱?
板书设计加法估算
206元接近200元大约需要几百元?
292元接近300元206+292500(元)
200+300=500(元)读作:约等于
教学反思:
《数学科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这节课上,我觉得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太少,虽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本课容量较大,某些环节没有发掘学生内驱力,导致学生来不及细想。要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愉快,首先还需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多引导,少包办。
《估算》教学设计8
第七课时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新课
昨天老师去买手机,看中一个,价钱是896元,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401608597888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二.新授
老师又在商场转了一转,看到了这些商品。
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
师指名说。
3)估计一下,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
5)指名说。
6)200哪来的?(同桌讨论。指名说。)
7)指导说法: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2.教学试一试: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要几百元?
1)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
3)问: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估计要几百元?
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提醒:为了方便你过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的时候还记得你买了哪两样东西,最好用笔记下来。
5)指名说,集体判断。
3.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你知道每个数各接近几百?
503、492、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2)同桌说一说。3)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做题。
2)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估算结果,是怎样想的?2)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3)生独立计算。4)指名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思考:什么情况下是够坐?什么情况下是不够坐?
3)我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400人)大约有400人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比400多一些,可能比400少一些)
4)这里是比400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怎么看出来的?(195和198都比200少一些,所以和比400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
《估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习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习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近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近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近,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近会较接近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习收获,进行学习评价
2、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3、4题。
《估算》教学设计10
目标:
增强自主的探索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中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考考你: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投影)
40×20 30×50
47×23 34×58
50×30 40×60
60×30
68×35
70×40
学生独立指名回答,并出示学生的结论。(投影出示)
2.揭示课题: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确定积在什么范围内,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多媒体出示:
六年级(1)班订《学习报》,每份29元,全班42人,每人订一份,一共用多少钱?
2.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如果我们不列算式,你知道这道题的结果大约等于多少吗?
4.你是怎么想的?谁能告诉老师和你同学?(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回答)
5.同学们都说得好!那么计算的结果:比800大或小?比1500呢?比1200呢?
6.800、1500、1200这几个估算的结果都对吗?为什么呢?
7.那么哪个估算的结果更加准确一些呢?你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呢?(指名学生板演)
8.现在知道哪个估算的结果更准确一些了吗?是哪个数啊?
9.为什么呢?指名回答?(小黑板出示学生的总结)
(多媒体出示习题)
1.填空。
24×53的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2.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28×46 62×25
58×19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科书P33—34“想想做做”的第1、3、5题和第4题的最后三题。
1.分小组完成计算;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2.总结归纳。
3.学生齐读得出的发现。
1.学生集体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列出算式:29×42
3.学生:可以。
4.可能出现①、学生甲:29×42如果把29看作20,把42看作40,20×40=800;②、学生乙:29×42如果把29看作30,把42看作50,30×50=1500;③、学生丙:29×42如果把29看作30,把42看作40,30×40=1200。
5.比800大;比1500小;在1200左右。
6.学生:都是对的。
7.列竖式计算得出准确的结果。
29
×42
58
116
1218
8.学生:知道了;是1200更准确一些。
9.学生总结发现: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更准确一些。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学生一边回顾一边说。(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知道了估算的方法。)
(旧知引新知)
学生通过“考考你”这个教学环节,参与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归纳得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
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景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自己的回答、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去探索和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让学生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
6.让学生知道:
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7.通过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动手去算一算,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这节课运用掌握,及时地巩固。
8.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9.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并及时总结归纳。
学以致用,通过学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深化学习的成功。
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
《估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3、生汇报交流。
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估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
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
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
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准确把握题意。)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
50 10
5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近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
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
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节;
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
(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估算》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60页内容。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伴随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是因为“秋游”是学生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学生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探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
[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结果:
a:a种方法计算得很准确,但计算比较麻烦。
b: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b种方法计算很简便,但钱带少了有可能会不够。 c: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c种方法计算也比较简便,由于把104估计得大些,那带的钱是肯定够用的,使得准备更充分。
……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分,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例子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把板书补充完整:49×104≈5500 (元)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乘法的估算
2、探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能)试一试!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给与肯定,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给与适当的引导,得出正确的方法。]
课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表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说明自己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
[教师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中探讨解决另一种问题所应当用相对应的估算方法。]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探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了解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用处。 [了解到估算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师:乘法估算到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2、基本练习,书上61页的第1题。
师: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用到的估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回答时要说明是怎样估计的。
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 )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3、为供水商人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解决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估计得真好。你能为我们学校的供水商人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
供水商人:“全校一个月大约喝多少桶纯净水?”
“我们班一个月大约喝11桶纯净水。”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还要知道全校有多少个班。
填出条件后,再请学生解决。并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说明理由。(答案相同)
4、解决燕鸥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燕鸥吗?这里有一段有关它的.介绍。
看课件。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请同学为燕鸥解决问题,并请1—2位展示。
5、估计数字
[使学生能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会写作文吗?老师常常看到有的同学写作文,写几句话,就数一下字数。是为了什么呀?
看来同学们常常都会估计文章的字数,那请你估计下面这篇文章的字数。
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估计好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找到合适的方法。
(2)师:会打字吗?如果给你15分钟的时间,你能把这篇文章打出来吗?
首先要了解学生自己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再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反馈小结
自我评价及小结。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以及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估算》教学设计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1例4
二、教具、学具准备
生活用品图片、游乐园图片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估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与代数”部分,要强化估算的作用。并提出了明确目标: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教材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本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内容。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的特点:
(1)注重知识迁移,从“估数”到“估算”。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对学生进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课一开始就由猜价游戏(估数)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为轻松学习“估算”作铺垫。
(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重要体现。课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散。因此,我为学生安排了4个喜闻乐见的小花絮(教学片段),用“当亮亮的理财小顾问”这一系列情境贯穿起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来,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星期六早上,妈妈带亮亮去购物。他们在联华超市挑选了一些生活用品。亮亮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价格的游戏:
出示图片: 1盒 1盒 1个
月饼 茶杯 闹钟
28元 43元 24元
师:猜一猜上面每样物品大约多少钱?(估数游戏)(依次出示三样物品,每出示一种,师生之间展开“区间套”的`猜数游戏)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估算去超市购物的钱数
师:妈妈说:“我只带了100元钱,够吗?”亮亮想:“买这三样物品,大约要多少钱呢?”你们能帮亮亮估算一下吗?
(四人一组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
师:100元钱够吗?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估算方法告诉大家?(分别请几组方法不同的学生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鼓励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是这样想的,三样加起来是95元,比100元小,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
生2:我把月饼的价格先看作是30元,茶杯的价格先当作是40元,闹钟的价格先当作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买这三样用品够了。(先估后加)
生3:用100元先买月饼后大约剩70元,买茶杯后大约还剩30元,还能买闹钟。(先估后减)
生……
师:小朋友有各自的估算方法,这样估算合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营业员的收款单吧!
(出示收款单:95元)
(其实生1用先加后估的方法,已经算出精确数了,出示收款单只是进一步检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备选方案】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生1:我是这样想的28+43+24是95元,比100元少,所以100元够了。(先加后估)
(若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出现的都是直接算精确价格的情况)
师:你们算得很准确,是列竖式算的吧!小精灵有一种不用列竖式的方法,想知道吗?(此时,只能告之一种估算方法,边讲边板书。)
28+43+24=95
↓ ↓ ↓
30+40+20<100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小精灵估算方法你们喜欢吗?你还能想出其它估算的办法吗?
(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
生:……(先估后减)……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这么多种方法。
2、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
师: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
师:亮亮和妈妈出了超市,亮亮说:“妈妈,我们去新华书店吧!看看有什么好书!”亮亮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小朋友,我们也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三本书)
《成语故事》27元
《小学生写日记》12元
《数学家的故事》19元
师:亮亮想买这三本书,他打开存钱罐一数,有55元,够吗?
(同桌两人一起估算,反馈学生估算结果,着重说说估算的思路。)
3、估算水彩笔的枝数
师:亮亮和妈妈买好书,高高兴兴回到家。爸爸说:“亮亮,我给你买了一盒水彩笔!”亮亮说:“我原来就有20多枝呢!”(出示P32图片)
师:现在亮亮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
(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估算方法,不局限于一种。)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下午,爸爸妈妈带亮亮来到游乐园,看到那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亮亮高兴地又蹦又跳,真想把每个项目都玩一次。可爸爸说:“我们给你50元,你自己选择吧!”
游乐项目价格表
项目名称
价格(每人每次)
太空船
7元
激流勇进
14元
过山车
22元
碰碰车
6元
登月火箭
19元
1、小组活动。
师:亮亮选哪些项目好呢?你们能帮他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好吗?
要求(1)独立设计,确是游玩项目。
(2)估算出总钱数,并说说估算的过程。
游玩方案设计
项目名称
选择项目(打√)
价格
太空船
激流勇进
过山车
碰碰车
登月火箭
估计总价
约 元
2、汇报交流
呈现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
3、检验。
同桌交换设计方案,你认为同桌小朋友的方案符合要求吗?(利用所学的笔算知识,精确计算,检验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小朋友,今天我们跟着亮亮去购物、游玩,我们还当了他的“理财小顾问”呢!
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由猜物品的价格,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估数,采用逼近“区间套”的逐步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价中走进数学。
这个估数游戏就像一场热身赛,为让学生从“估数”十分自然地进入本课主题——“估算”
采取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
首先让学生充分地发现、探索,当学生无法进行估算时,我才进行讲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极其集中,思维也极其活跃。这时的接受学习显得非常有效。
本题能很好的体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估算三本书的总价与现有金额的比较,学生发现现金不够,原来买书方案需作调整,这种情况生活中十分常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际意义。
亮亮原来就有20多枝水彩笔,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数(可以是21-29中间的任何一个数),再加上12枝,估算的灵活性就更大了。
这个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注动性得妻了发挥,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创造”,有的学生认为也应该也爸爸、妈妈选择游玩项目,小朋友的阵阵掌声把课推向高潮。
五、教学片段实录
花絮一:估算买书用去的钱数(出示图片:三本书)
《成语故事》27元
《小学生写日记》12元
《数学家的故事》19元
师:亮亮想买这三本书,他打开存钱罐一数,有55元,够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
生1:我先算三本书一共要多少钱:27+12+19=58(元)
55元比58元少,所以不够。
生2:我是这样想的,《成语故事》先当成30元,《小学生写日记》当作10元,《数学家的故事》当作20元,三本书大约要60元,亮亮只有55元,肯定不够!
生3:55元买《成语故事》后剩下大约25元,再买《小学生写日记》剩下只有10元左右了,不够买《数学家的故事》。
生4:肯定不够的!老师,你看《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已经快要50元了!
师:幸亏估算了一下,要不然……(话未说完)
生5不禁大叫起来:我有办法!亮亮少买1本书就行了。(估算后,发现现金不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学生作出割舍的决定——少买1本书。)
师:你们打算不买哪本?
生6:《小学生写日记》和《数学家的故事》大约要30元,《成语故事》就不能买了。
生7:买《成语故事》和《数学家的故事》也行,大约要50元。
生8急得叫出声来:随便哪两本都行。
生9:要是亮亮这三本书都想买呢?我觉得亮亮还是向妈妈借点钱好些。妈妈那儿还剩5元钱呢,借来就够了!
(真精彩,竟然能链接到上一个购物情境,能够向纵深发展。)
此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教师一问“你觉得55元,够吗?”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在估算三本书的总价与现金的比较中,学生发现亮亮带的现金不够。此时,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烁,学生将原来的购书方案自行调整,有的孩子说少买1本书;有的孩子说向妈妈借点钱。这两种调整方案均来源于生活的经验,学生不仅考虑到了知识的应用,还考虑到了现实生活问题。课后,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一个说:“我去超市买东西时,有时搬进来太多常常要拿掉一部分。以后买东西时,我要先估算一下。”另一个说:“出去游玩也要先估算一下,要不然钱花光了,回不了家就遭了”……在这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同时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身边。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之前,就听到几位同事的抱怨声:“学生怎么只喜欢算精确数,估算都不会!”甚至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说:“以后,你们只要看到‘大约’两个字,就应该知道要估算……”一时间,感觉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为了估算而估算。
其实,所谓估算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预算,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精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近似值。为什么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么薄弱呢?经过分析,我觉得跟以下两个原因有关:其一,估算这个教学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出现;另外,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笔算(精确计算)的内容,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审视估算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和一些听课老师和专家的交流,使得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需生活化
估算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怎样估算,这与问题的情境有关。如果把估算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来训练,缺乏生活气息的估算,尤如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本课教学时,将估算内容融入到购物、游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兴趣。
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个性化
他们刚刚迈进二年级,哪会有那么多种估算方法?我在开始设计课时,很怀疑。通过上课,学生给我十分深刻的感受:他们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购物情境片段中,学生想出很多估算方法,从我们教师的角度看,可能这些方法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通过两个题目自主操练之后,学生渐入佳境,想出的方法更有个性了。充分体现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估算》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3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
单元主题图,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展示单元主题图,不出现对话框)
教师: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请图中的小朋友来帮助我们好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点击小朋友依次出现对话框。
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抽出:“A区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教师: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列出算式)教师引
导学生思考:
怎么口算48×10?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我是这样想的,10个十是100,48个十就是480。
②40×10+8×10。
③48×5+48×5。
④48×2×5。
⑤10×6×8。
⑥48×9+48×1。
⑦48扩大10倍,就是480。
教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吗?(同桌两人互相说算法)
教师: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第2页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观察这4道题(包括48×10),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你能解决吗?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知道这些面粉的共重多少吗?(出现另一
个对话框)你会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教师:这道题你准备怎么做?把你的算法先讲给同桌听一听。
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讲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同学们想得好,计算得也很正确,有的`同学把两位数乘整十数变成
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也有的同学采用把两位数先乘一位数,再把积扩大10倍的方法。大家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教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3页的算一算中的3道题(集体订正)。
三、巩固学习
(1)学生互相出题算一算。
(2)看卡片算积,一个小朋友拿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说积。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交流。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2。
教学过程
(出示例2的情景图)
教师:一共有多少袋面粉?你们是怎么数的?
教师:如果要算出这30袋面粉共总多少千克,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行?
教师:现在可以求出这些面粉共重多少了吗?怎样列算式?
教师: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
学生间相互讨论,教师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用到了我们前面例1学习的知识,让两位数与10相乘,直接扩大10倍。还想用你们的好方法计算其他的计算题吗?
教师出示练习题:
21×20=45×30=50×32=
学生做题时,教师察看作业情况。
教师:你们又是怎么算这些题的呢?
【《估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估算教学设计05-15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03-22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06-21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06-21
《除法估算》教学设计06-12
估算教学设计[荐]05-15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2篇03-22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1篇06-18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1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