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4 07:05:2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

  一、立足学练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容易陷入照搬教材的误区,根据教材亦步亦趋,这种练习设计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教材内容只是一个学习载体,因而在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人手,将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的练习融合起来,学练结合,让学生在知与行中突破知识难点。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画圆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练习活动。先让学生对圆有初步的感知,建立概念的表象,设计了画圆的练习活动:你能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追问学生:画圆需注意哪些事项?会出现哪些错误?通过以上练习活动,学生归纳出画圆的重要因素:固定针尖,固定两脚,首尾相连。紧接着,又出示问题:请在纸上快速画出两个圆,一个在纸张的上面,画得大一点,另一个在下面,画得小一点。让学生认识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并没有单纯通过讲授来“告诉”学生知识,而是学练结合,设计有效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先从画圆这个活动人手,体验圆的表象特征,从而对圆各部分有直观体验和理解,接着设计画大小圆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思辨圆的位置和大小的'关系,使得学生从活动探究中琢磨出画圆的方法,逐步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技能。以上练习设计,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架构了知识网络,建构了新知体系。

  二、聚焦思维训练,促进思维递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而,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将课堂练习当作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战场,聚焦思维训练,一方面从知识的内容上多加丰富,另一方面要重视思维过程的引导,实现思维层次的推进,关注目标达成,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学生经过探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有了初步认知和了解,此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是基于基础维度:

  1、长方形长6分米,宽4分米,周长是多少?一个正方形边长为7厘米,周长是多少?这个训练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属于基础层面的。

  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基于思维的递进维度:

  1、学校想在一个长30分米、宽10分米的黑板四周贴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边长为lO米,一只小猫沿着花坛跑了2圈,它跑了多少米?

  3、要配一块周长是88厘米的玻璃,如果宽是20厘米,请问长是多少厘米?

  这三个练习设计,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人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逐层深入,学生的思维获得了递进,对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有了大幅提升。

  以上数学练习的优化,通过两个层次的延伸和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表象积累,为下一步深入概念本质,进行实践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思维的发展。

  三、加强对比联系,凸显数学本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数学技能,将思维策略具象化。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比联系,在设计练习时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另一方面结合具体问题,从知识结构上展开对比联系,让学生经历思维发散过程,促进思维培养。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有了初步感知,除了设计一些巩固练习之外,我又设计了如下对比关联的题组训练:

  1、找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共同点。学生经过探究认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和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反之,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和三角形。

  2、如果要将一个高8cm,上底12cm,下底lOcm的梯形改变,如果高不,可以将上底变短为11cm,下底加长为11cm,你认为会变成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学生认为,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底边乘高。此时追问:如果下底和高都不变,上底逐渐缩短为一点,这个梯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认为,此时的梯形变成了三角形,面积就是底边乘高除以2。

  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学生对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的感知,不仅对平面图形有了系统的理解,而且能够梳理三种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由表及里,聚焦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加强延伸拓展,建构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加强延伸,防止机械化的训练,设计丰富多样的变式习题,关注知识的拓展和提升,既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巩固新知,又能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变式练习: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底边之比为2:3,面积比是多少?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底边分别是8cm、12cm,那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多少?要使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1,怎么将其分为两部分?要让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2,应该怎么分?要使面积比为1:2:3,应该怎么分?

  在以上练习中,教师聚焦面积比这个知识核心,设置了逐步深入的变式,学生在理顺等高的基础上,找到了面积比和底边比的规律,以此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这样的设计,不但帮助学生完成了按照比例分配与三角形面积分割之间的知识建构,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挑战性,拓展思维的同时建构了知识体系。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2

  参与式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参与式教学呢?下面,以“圆的认识”一课教学进行尝试,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同探讨。

  一、激趣导入,激发参与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求知欲是促进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动力,是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迫切求知的欲望。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课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小猴子设计了一辆方形车轮的车,瞧,车子开过来了(多媒体演示)。呀,坐得太难受了,要重新设计。小猴子又设计了一种椭圆形车轮的车,可怎么还是不平稳呢?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设计出圆形的轮子。“看,圆形的轮子转得多快、多平稳啊!”……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好奇,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动手操作,强化参与意识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想自己去尝试、去探究。课程改革提出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教、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新知。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节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画圆,并用剪刀剪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等图形,再用手摸摸所剪成图形的边沿,体会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然后让学生说出怎样画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圆,最后概括出定距、定点、旋转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画圆,并能想办法找出圆对折的折痕来认识直径。创设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新知。

  三、巧设问题,创造参与机会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使学生获得新知。如课堂教学中,我在导入时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车轮的车轴在中心位置时,车子才能平衡前进?”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人人参与探究。又如,在学习画圆时,我通过以下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你学会了哪几种画圆的方法?(2)哪种方法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圆?(3)怎样用圆规画圆?再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我提问:“在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分组讨论后,我启发他们思考:“你们怎样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如此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合作,促使全面参与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合作学习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形式,它以小组活动为载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同伴互助式分组,发挥合作小组的最佳学习功能。分组时,既注意让每个小组都有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又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这样分组,可以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在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之后,我让他们猜想半径和直径可能有哪些特征。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后,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然后我让学生想办法验证,有的用折叠法验证,有的用度量法验证。最后,我让学生把验证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交流汇报,互相补充完善。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五、设计练习,调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课教学导入时,我引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画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学校要建篮球场,要在球场上画一个大圆,可是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有什么办法可以画出来呢?根据是什么?”这样的练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参与练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地位学情: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理念设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难点特制定

  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二、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创作圆:

  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教师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2、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

  (1)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做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

  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课件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展示)

  (2)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请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3、学生探索

  (1)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请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

  (2)我再结合课件图片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

  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

  (3)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适时做出评述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4、知识延伸

  (1)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时都用到了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课件播放(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2)此时我会装作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半径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为难(我再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

  (3)接下来我再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三)、知识反馈

  1、请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2、测试、学生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课件展示)

  A、

  图(1)中直径是()

  (图1)半径是()

  B.圆规两脚分开距离是4厘米,画出的圆直径是()(图2)

  C.图(2)中长方形的长是(),宽是()

  3、解释生活中的圆的相关运用如:

  (1)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2)飞标标靶的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引导加以巩固。

  (四)、知识拓展

  1、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名句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课件展示)

  2、圆与生活:(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现有圆的应用的物体等等,使本课知识得以拓展,学以致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无数条r=d/2d=2r

  直径半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上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圆。

  2、通过凭借圆形物体画出圆,然后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发现圆的特征;再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得出d=2r与r=的字母公式;最后教学画圆的步骤,培养学生作图的技能。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同一个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2、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教具、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学生准备相应学具,小剪刀一把,红色彩笔一支。

  [教学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圆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圆吗?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

  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方法。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还有其它方法吗?

  (目标预设:1、用笔沿着教具画一圈,画出一个圆。2、用笔沿三角板上的圆孔画一个圆。3、在绳子一端系一支铅笔,按住绳子一端,也画出一个圆。4、用圆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4、学生画完后全班进行交流。

  展示画得比较好的圆,并说说你是如何画的。重点指名用圆规画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画法。

  5、把画好的圆剪下来。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师:我们都已经会用圆规画圆了,那你想不想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的学习提示,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

  (目标预设:学生会通过自折一折发现: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通过自学认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自学认识: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师:在你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目标预设:学生按要求画半径,发现同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同样也有无数条直径。)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目标预设:量量所画半径和直径,发现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且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能把你发现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用字母表示:d = 2r或

  (3)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师任意设置几个点,教师画圆时有圆规两腿间的距离与不变,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画的圆不在同一位置上?任意设置一个点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0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

  (目标预设:画的圆不在同一位置上原因:圆心位置不一样。画的圆半径不一样大,所以圆大小不一样)

  师: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深化认知

  1、我会填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A、直径B、线段C、射线

  2、小法官,巧断案。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直径的长度一定是半径长度2倍。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3)半径3cm的圆比直径5cm的圆小。

  四、延伸拓展

  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件出示两辆小轿车)让学生展开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在它的身上还藏着多少数学知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心(O)――定位置

  半径(r)――定大小――无数条――相等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圆》教学设计03-18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7-04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0-06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2-3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3-29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2-03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11-16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新版02-14

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6-19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