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5 15:26:4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对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①取5次,还有多长?②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2)假设20xx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xx年的2倍?

  抽象出:1、=?,=0、125x=?2、=2x=?

  2、问题:已知底数和幂的值,如何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

  二、学生活动:

  1、讨论问题,探究求法、

  2、概括内容,总结对数概念、

  3、研究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给出对数的概念、

  2)介绍对数的表示方法,底数、真数的含义、

  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4)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探究:

  ⑴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⑵,、

  ⑶对数恒等式(教材P58练习6)

  ①;②、

  ⑷两种对数:

  ①常用对数:;

  ②自然对数:、

  (5)底数的取值范围为;真数的取值范围为、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教材P57例1)将下列指数式改写成对数式:

  (1)=16;(2)=;(3)=20;(4)=0、45、

  例2、(教材P57例2)将下列对数式改写成指数式:

  (1);(2)3=—2;(3);(4)(补充)ln10=2、303

  例3、(教材P57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⑵;⑶(补充)、

  2、练习:

  P58(练习)1,2,3,4,5、

  五、回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⑴对数的定义;

  ⑵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

  ⑶求对数式的值(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

  六、课外作业:P63习题1,2,3,4、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2学情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 :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 :

  (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性质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引例(3分钟)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分析:

  (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的模型,易得

  (2)可设取x次,则有

  抽象出:

  2、xx年我国GPD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GPD是xx年的2倍?

  分析:设经过x年,则有

  抽象出: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能运用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对数型函数的常见问题.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的性质向对数型函数的演变延伸.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对数函数的.性质.

  2.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y=log2x的值域是 ;

  (2)函数y=log2x(x≥1)的值域是 ;

  (3)函数y=log2x(0

  3.情境问题.

  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如何求呢?

  二、学生活动

  探究完成情境问题.

  三、数学运用

  例1 求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

  练习:

  (1)已知函数y=log2x的值域是[-2,3],则x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函数 ,x(0,8]的值域是 .

  (3)函数y=log (x2-6x+17)的值域 .

  (4)函数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例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lg (2)f (x)=ln( -x)

  例3 已知loga 0.75>1,试求实数a 取值范围.

  例4 已知函数y=loga(1-ax)(a>0,a≠1).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练习:

  1.下列函数(1) y=x-1;(2) y=log2(x-1);(3) y= ;(4)y=lnx,其中值域为R的有 (请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2.函数y=lg( -1)的图象关于 对称.

  3.已知函数 (a>0,a≠1)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实数m= .

  4.求函数 ,其中x [ ,9]的值域.

  四、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借助于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换元法;

  (3)能画出较复杂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

  五、作业

  课本P70~71-4,5,10,11.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4

  课题:3.2.1对数的概念 (第1课时)

  一 .教材分析

  “对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必修1第3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第四节——“对数”的第1课时.学习对数的概念是对指数概念和指数函数的回顾与深化,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一般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了分数指数幂和指数函数的学习,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经历过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对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理解对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体会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方法来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对数这一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会熟练地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2.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举例过程中理解对数.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学会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四.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难点:对数概念的形成.

  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建构概念

  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设该物质最初的质量为1)

  【问题1】你能就此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体会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是指数式ab =n中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学过程]

  师:写好的同学请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你提的是什么问题呢?

  生:经过5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多少?

  师:是多少呢?

  生:0.845=n。

  师: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经过多少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一半? 1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0.84x=2。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与我们学过的指数函数y=0.84x有关.第一个问题是已知指数x求幂y;第二个问题是已知幂y求指数x.如果底数是未知的,那么,我们还可以解决已知指数x和幂y求底数a的问题.

  [阶段小结]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在研究a =n(其中a>0且a≠1)中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我们可以研究以下三类问题:

  设a =n。

  (1) 已知a,b,求n; 比如32=9,53=125,…… (2) 已知b,n,求a;

  比如a5=32?a=2,a3=5?a=35,……

  (3) 已知a,n,求b。 2b=2?b=1, 2b=4?b=2,  【问题2】2b=3,这样的指数b有没有呢?

  [设计意图]利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指数b是存在的,并且只有一个,进而想办法用数学符号表示指数b.

  [教学过程]

  生:2b=3这个问题和指数函数y=2x有关,我们可以作出它的图象来观察。 师:作出y=2x与y=3的图象,发现它们有交点,而且只有一个,那么指数b在哪里呢?

  生: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指数b.

  师:看来满足2b=3的指数b可由“2和3”唯一确定,但它究竟是个什么数呢?现在用我们学过的数又不能把它写出来,怎么办呢?

  生: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

  师:是的,数学家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引进一个新的符号,比如这里的a3=5,a等于什么呢?数学家就用a=35来表示, a是由3和

  5确定的,将3和5写在相应的位置。

  师:现在如何表示这里的指数b呢?指数b由2和3确定,数学家用log23来表示,读作以2为底3的对数,其中2为底数,写在下方,3叫真数.

  11师:有了这个符号,就可以解决我们刚才的问题了,0.84x=2? x=log0.842。

  师: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对数吗?

  生:3b=10? b=log310; 4b=5? b=log45; 2b=7? b=log27;

  ……

  师:这里的1能用对数表示吗?

  生:1= log22.

  师:同样这里的2也可以表示为log24。 对数b其实就是一个数.

  思考:根据这些具体的例子,你能得到一般情况下,对数是怎么表示的吗? 对数的概念:如果a的b次幂等于n(其中a>0,a≠1),即ab=n,那么就称b是以 a为底 n的对数,记作loga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数学史简介:对数是由17世纪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的数学史资料。

  师:根据对数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对数来源于指数,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a,b,n三个量之间的同一个关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比如在a =n

  中,a>0,a≠1,a叫底数,b叫指数,n叫幂,当变为对数式时,a的范围不变,a还叫底数,指数b现在叫对数,幂n现在叫真数。

  2.具体实例理解概念

  [学生活动]请每位同学写出2—3个对数,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对数.第一阶段,让学生体会对数可以转化为指数,对数式和指数式是等价的;第二阶段,认识特殊的对数,明确对数式中a,b,n的范围. [教学过程]

  师:大家都在积极地认识对数这个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同学写了这样一个对数log327。 你知道它是个什么样的数吗?

  师:为什么等于3呢?

  生:因为33 =27。

  师:还有同学写了log19,这是个什么数啊?

  生:-2。 师:为什么?

  生:因为()-2 =9。

  师:想认识对数只要将它转化为相应的指数式就容易理解了。 师:我也写一个log926,这是个什么数呢? 生:不知道。

  师:你知道它大概是多大吗? 生:1到2之间。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91=9,92=81,26在9和81之间。

  师:你是将问题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考虑的 我们知道对数就是一个数,可以设它为b,转化为9b =26就好理解了。

  [阶段小结]其实想要认识同学写的对数,只要将它转化为相应的指数式就明白了,指数式和对数式是可以等价转化的

  师:看大家写的对数有大于0的,有小于0的,有没有等于0的对数呢?

  生:log21=0。 师:还有吗?

  生:只要底数取a>0,a≠1,真数为1的对数都等于0。 师:怎么表示呢?

  生:loga1=0(a>0,a≠1)。 师:为什么?

  生:因为a0=1(a>0,a≠1) 。

  师:a0=1是个特殊的指数式,还有其他特殊的指数式吗?

  生:a1=a。

  师:由这个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对数式呢?

  生:logaa=1(a>0,a≠1) 。

  师:对数可正可负可为0,那对数是否能取到所有的实数呢?

  生:是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从指数式a =n(其中a>0且a≠1)中我们可以知道。

  师:对数b可以取到一切实数,底数a>0,a≠1,真数n应满足什么要求呢?

  生:大于0。

  生:在a>0且a≠1时,a =n ,根据指数函数的值域可知 n只能取大于0的数。

  [阶段小结]通过讨论,我们认识了一些特殊的对数,知道对数b可以取到一切实数,但是真数n必须大于0。 在认识对数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对数式与指

  数式之间的等价转化。 3.概念应用 方法总结

  练习 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264; (2)log10100; (3)log927. [设计意图] (1)理解对数是个数,对数问题可以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解决.(2)反思解题过程,从中得到两个对数性质logaab=b,alogan=n (a>0且a≠1),为对数 求值提供新的方法.(3)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对数相关结论的兴趣.(4)介绍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 [教学过程]

  师:回头看第1个问题的解决过程,log226=6,log1010—2=—2你有什么发现?

  师:一般情况下logaab=b对吗?

  生:对,因为ab= ab。

  师:在logaa=b这个式子中,真数n变成了a,相当于将指数式a =n带入对数式logan=b,消去n。现在如果将对数式logan=b带入指数式a =n消去b,会得到什么呢?

  生:alogna=n (a>0且a≠1).

  师:从第3小题中,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呢?对数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

  师:大家看第2小题底数是10,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常用对数,简记为log10 n=lg n.以后在高等数学和物理学中还会经常用到以e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loge n=ln n.比如,lg2,ln3。

  【问题3】什么是对数?研究对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主要让学生体会研究一个新的数学对象的一般方法,即

  生:对数就是一个数.遇到对数问题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解决.

  师:很好,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得到了对数的概念,又通过举例和练

  习进一步认识了对数,在认识的过程中,发现遇到对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指数问题来解决。这两个式子是等价的,表示的是a,b,n这三个量之间的同一种关系。

  师:既然对数就是一个数,你觉得下面我们可以研究什么?

  生:对数的运算.

  师:那如何研究对数的运算性质呢?请同学们先回去思考,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4。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课本P74 练习第1、3、4、5题. (2)探究对数的运算性质.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的面向全体学生,旨在掌握对数的概念,熟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探究对数的运算性质给学生提供进一步自主研究对数的机会.

  七。 教学设计说明

  对数概念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对数的概念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为后面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对数函数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对数概念的获得,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不能直接抛出定义.教材所呈现的,是经过数学家整理过的数学知识,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不可照本宣科.利用情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认识到对数是有必要引进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归纳共同特征,获得对数概念.通过揭示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等价,从而体现了将对数问题与指数问题互相转化来解决的思想方法.进而将抽象的对数概念具体化特殊化,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对数.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由自己提出问题、选择研究方法的机会,逐渐学会研究问题,促进能力发展.学生尚未完全掌握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一般方法,在学

  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补充启发性提示语,帮助学生理解特殊化的意义,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帮助学生明确研究一个新的数学对象的一般方法.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尝试证明归纳出来的性质,经历数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动学生,通过举例、说理、交流等活动,提供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机会.通过总结一般方法,促进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布置分层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研究新对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对数概念教学设计精品01-28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12-06

对数函数教学反思04-02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学设计10-07

《对数函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0-07

一次函数的概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07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4-03

实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4-06

一次函数的概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优秀]02-05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8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