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学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出示很多条线)
师: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看一看、摸一摸(拿出一本书)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表面)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学生回答)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说一说
师:那我们刚才说桌面比书面大,可以怎么说? (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师:谁还能举例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1.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先听清楚比赛的要求。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有图形的纸。请你们给它们涂上颜色。时间为一分钟,看谁涂的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不要急,等比赛结束后再举手提出。开始。
2.比一比(图形有大有小)师:时间到,请涂好颜色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举起来。
师:为什么他们涂的快,而你们却还没有涂完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有大小。
3.辨一辨(图形有开口和封闭的)
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展示2张作品)师:这几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有区别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师:封闭图形可以确定大小,不是封闭图形,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们有办法帮帮这几个图形吗,让它们也能确定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三、小结面积概念
师: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那你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很客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法。
(2)重叠法(拿出两个图形)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学学生回答)引导学学生叠在一起比一比。(测量法、重叠法)
(3)用图形做标准间接比较
电脑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师:老师倒是有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用一些较小的图形摆一摆,看哪个摆的多。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图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摆一摆,然后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学生合作完成后,展示学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形状的图形来摆最合适?为什么?
(4)比一比
师:这几种图形通过摆一摆、数一数都可以比较出图形面积大小,不过用正方形的方法操作更简单方便,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叫做数方格的方法,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5)猜一猜
师: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请你们看屏影,这3个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格子我己经帮大家数好了,请你估计一下,哪个信封里的图形面积最大。 (学学生回答)
师:说明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那怎么办呢?师:说得好!要准确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统一方格的大小。其实在国际上己经有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做为面积单位了,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又是怎么规定的,这些知识将在下节课学习。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太棒了!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请看题。
四、练习
1.判断图形是否有面积。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五、全课总结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师: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后反思: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学生的举例,进一步加深学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在学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习的需要,重视引导学学生理解小纸片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整个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了以下两方面:
1、加强数学与学生活的联系。
如果说学生活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活和数学有机融合。本节课,我选取了大量学生活中的物体,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盖面等,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学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提炼、升华学学生已有的学生活经验,有效地帮助学学生理解与掌握了面积的含义。
2、让学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悟方法。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先通过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让学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学生进一步领悟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学生合作探索,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策略多样化的理念,培养了学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P39-4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等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数格子、重叠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学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面积”(板书)
师: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学生交流)
2、师:真不错,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么,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补充课题,学生交流)
3、师:真好,大家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准确、严谨呢?究竟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智慧老人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学生看书)
4、师:好,看书以后,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吗?学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学生齐读)
师:不错,书中智慧老人就是这样说的,可是,这句话有点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还是不太懂,谁能把这句话分开,变成两句话,是哪两句话?
学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呈现PPT)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交流。)
2、师:物体就是一个东西,比如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个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学学生交流:
(1)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4)操场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场的面积。 .......
3、师:好了,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来说明面积。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说:黑板的面积很大。你们说黑板的面积很大吗?(学生交流:教室的面积比它大,我们学校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安庆市的面积比学校的面积大,安徽省的面积比安庆市的面积大,全国的面积比安徽省的.面积大......)
师:那么黑板的面积很小吗?(学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大,还有更大的,面积小,还有更小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面积相比较的结果。
4、师:好,刚才学了这么多,我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师演示,首先和一位学学生掌心相对,你们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学生交流)
然后,师自己双手合并,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
(2)(师拿出一本书)你们看,这本书的表面是指哪儿呢?谁上来指指看。(学生演示)谁能用面积来说一句话呢?(学生交流)
三、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师:好,刚才我们理解了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来看,第二句话“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ppt出示)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大家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图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
(1)师:我想问一问,你们画的图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那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吗?把你画的最大的图形找出来,与同桌最大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图形,与同桌最小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图形更小? (2)师:说这个图形比较大,实际就是说这个图形的什么比较大呢?那黑板上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师:(指着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学学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师:这里面积的大小是指线的长度吗?(讨论,交流)
(4)师:(选一幅图,擦去一条线)这幅图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呢?(请学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讨论交流。)
(5)师小结:哦,就像领土一样,(手指开口处),这个地方究竟归谁管,咱们无法确定,那也就无法确定领土面积有多大了。是这样的吗?那看来说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一定要怎么样?
2、试一试
师:昨天晚上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女儿剪了两个长方形,分别放在两个信封里,让我今天带来給大家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猜出来吗?
(1)师:(出示信封)猜得出吗?
(2)师:(露出一部分)现在能猜得出吗?(学学生猜)师:仅凭图形一条边的长度,能判断出它面积的大小吗?(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没有封闭,就有各种变化的可能。对吗? (3)师:(露出两条边)现在你能判断出谁的面积大了吗?(学生判断)
四、感知面与线的关系
1师:面其实是由线围成的。线的变化会引起面积的变化。(出示一个橡皮筋)你们看这条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2师:拿出你们手中的线,也能围成一个面吗?面积越来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面积越来越小,两条线重合成一条线,就没有面积了。
3师:刚才,我们在围面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学生变化,可是,什么没有变?
师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五、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怎样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形:
(1)师:(出示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谁的面积大?(小结板书:观察法)
(2)师:(出示阴影三角形和长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 (再出示阴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结板书:分析法)
(3)师:(出示图二和图三)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结板书:重叠法)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PPT)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办,淘气想了一个办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大家看,他的办法行不行?对了,笑笑也是这样想的:淘气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那么,你有好办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我们看看奇思是怎样比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们来试试看,现在知道谁的面积大吗?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多少吗?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妙想是怎样比较的?她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现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长方形大多少了吗?(学生交流)
2、师:你们看,我们现在不仅知道谁的面积大,还知道面积大多少。下面这个信封里也有两个带着小方格的图形,我拿出一个给你们看,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12个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图,藏在信封里,不过我知道它有4个方格那么大。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相差多少呢?(学生讨论,交流。)
六、总结全课
师:我们运用小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样大)对了,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时要运用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和预习:为什么要有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有多大?下课。
板书: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图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是怎么知道的,把小组同学中认为说得最好的请上来,告诉大家他的方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注意不满一格的情况)
作业设计
1.你能用小方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回去设计给爸爸妈妈看。
2.五星级对应的练习和“口算”对应的练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1.看一看、摸一摸(拿出一本书)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3.说一说
师:那我们刚才说桌面比书面大,可以怎么说? (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师:谁还能举例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1.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先听清楚比赛的要求。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有图形的纸。请你们给它们涂上颜色。时间为一分钟,看谁涂的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不要急,等比赛结束后再举手提出。开始。
2.比一比(图形有大有小)师:时间到,请涂好颜色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举起来。
师:为什么他们涂的快,而你们却还没有涂完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有大小。
3.辨一辨(图形有开口和封闭的)
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展示2张作品)师:这几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有区别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师:封闭图形可以确定大小,不是封闭图形,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们有办法帮帮这几个图形吗,让它们也能确定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三)小结面积概念
师: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那你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很客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法。
(2)重叠法(拿出两个图形)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叠在一起比一比。(测量法、重叠法)
(3)用图形做标准间接比较
电脑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师:老师倒是有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用一些较小的图形摆一摆,看哪个摆的多。
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图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摆一摆,然后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生合作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形状的图形来摆最合适?为什么?
(4)比一比
师:这几种图形通过摆一摆、数一数都可以比较出图形面积大小,不过用正方形的方法操作更简单方便,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叫做数方格的方法,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5)猜一猜
师: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请你们看屏影,这3个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格子我己经帮大家数好了,请你估计一下,哪个信封里的图形面积最大。 (学生回答)
师:说明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那怎么办呢?师:说得好!要准确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统一方格的大小。其实在国际上己经有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做为面积单位了,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又是怎么规定的,这些知识将在下节课学习。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太棒了!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请看题。
四、练习
1.判断图形是否有面积。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五、全课总结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师: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后反思: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在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习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小纸片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整个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了以下两方面: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果说生活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让生活和数学有机融合。本节课,我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盖面等,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提炼、升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了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悟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先通过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索,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策略多样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4~77页.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在体验面积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学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在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示范,和学生一起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同座的'两个同学互相比一比
师学生比一比
说说比较的结果
指一指,比较的是哪一部分的大小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感受面有大有小。
(学学生说,并要求摸一摸)一学生说完,大家再摸摸
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比较,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谁能边摸摸面,边说说它们的大小?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边摸边说)
(2)、揭示面积含义。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物体中的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里,我们把黑板面的大小称为黑板面的面积那黑板面的面积就是指什么?
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什么?(板书)
你还能举出面积的例子吗?
(3)、联系学生活拓展。
举例说说学生活中其他物体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小组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
2、比较面积的大小。
你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例2)出示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动手试一试,比一比,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看看哪一组能想到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小组讨论。
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方法(演示)
师适时点评
3、想想做做第3题
比较这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吗?先看第一个图形占了多少格?第二个呢?第三个呢?最后一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向大家介绍?那么这四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三、拓展应用。
打开书本第75页,看试一试的第一题,比较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组先讨论用什么方法?然后选择相应的工具。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比的?(根据学学生回答,白板演示)引导反思: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课堂延伸
1.比一比两块布的面积
2.根据面积大小估算价钱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2. 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 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面”,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还是不够到位。虽然已经特意明确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平时的课堂中缺少训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乱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材分析:认识面积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概念也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教材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用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感知的基础上,对认识“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积累充足的感性经验,进而很好的理解面积的含义。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强化对面积的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4、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5、进行涂色比赛。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6、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7、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8、初步认识面积
9、摸一摸,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10、比一比,知大小。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
11、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大小的经验。结合课本情景图请学生观察、比较黑板面和国旗表面的大小。
12、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13、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14、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15、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6、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
17、如果把字典的封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它有面积吗?它的面积是什么?)
18、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教师补充。
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19、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20、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21、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法、重叠法。
22、探讨面积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23、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
24、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
小结: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
25、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讨论:可以选什么图形做度量单位呢?
26、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
(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再通过电脑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
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同时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27、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28、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9、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30、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3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2、介绍:其实关于面积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比如说面积的度量,国际上就是规定了用正方形作为度量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这些面积单位留给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2.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学生结合学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学生的学生活经验,让学学生充分感知”面”,引发新知的学生成。
在学学生沉浸于学生活体验时,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学生产学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学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学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学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还是不够到位。虽然已经特意明确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平时的课堂中缺少训练,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乱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培养学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学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指导学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4、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学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学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学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活实例和学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学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的1号考学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面积》,对于这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面积》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本节课是在学学生己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学习面积的开端,后续学学生还会接触到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其中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面积还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小组探究有关面积测量方法的过程,提升学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几何直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学生活并服务于学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中对面积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但缺乏理性认识的支撑。本年级的学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学生原有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本篇课题引导学学生小组探究面积大小比较过程中进行感知统一面积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师学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课程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教室情境图,并且提出关键性问题“黑板面和国旗面比较,谁更大”,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这篇课题与学生活的联系。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教师在引入面积概念的时候通过不断地举例学学生日常学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如黑板面、国旗面、课桌面、数学书封面,通过举例说明让学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是描述物体表面的大小。通过直观的学生活实例能够帮助学学生建立直观和抽象的关系。
活动2:比较面积的大小
这一环节我会更多地让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首先展示预先准备好的需要比较的两个图形,引导学学生探究在无法直观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情况下该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将全班学学生每4人分一组进行讨论,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过程中我将巡视、点拨,讨论结束后由学学生代表发言,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学学生运用小三角形纸片、小正方形纸片和小圆形纸片辅助探究的过程,教师和学学生一起总结:当无法直观判断两个面积大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图形作为度量单位,发展学学生的度量意识。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通过趣味竞赛的形式比赛,请学学生头脑风暴学生活中的还有哪些图形会研究其面积,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准确。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引导学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学学生纷纷表达收获。使学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五:分层作业
考虑到学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基础作业找到日常学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去摸摸它的面积,拓展性作业是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方格的有趣图形发挥学学生的创造性。
五、说板书设计
本篇课题使用图形结合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难点,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认识面积
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耍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岀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乂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看一看、摸一摸
(拿出一本书)
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述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
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而。(板书:表而)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4
“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帮助学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会比较两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积大小。因此,要让学学生在大量的情境与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大量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都将成为课堂中学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我认为本节课我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情境导入。
通过小兔和小狐狸比赛刷墙的情境,引入比较“面”的大小,从而激发了学学生学习面积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学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让学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通过让学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进一步强化学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培养学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学生合作探究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针对涂围成的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赛,设置重重障碍,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不仅引导学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引导学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找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地方法,交流结果,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锻炼学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使学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同时,设疑和引导渗透了教师对学学生创新思维的鼓励与培养,使学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是学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四、运用媒体,突破学学生学习难点
多媒体以它省时、高效、直观、学生动等特有的'优势而被课堂教学广泛运用。数不规则图形中不满一格的图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如在教学数不满一格的图形时,媒体动态演示移、拼的过程,让学学生看清楚不满一格的拼成一格的过程,理解数的方法,学学生就能很轻松的学会数的方法。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直观的黑板、电视机、数学书表面到抽象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通过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然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拓展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丰富面积概念的表象,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教材还安排学生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但我认为把面积和面积单位合在一起则使本课内容过于繁琐,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我将面积单位纳入下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活动,丰富面积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由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线到面,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感知与理解面积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过程
说课回眸
在本堂课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以平面图形作为面积概念掌握的主要材料
情境导入时,用正方形卡纸激起学习兴趣,以长方形、正方形作为面积大小比较的素材,小正方形、长方形、圆片、方格纸为工具,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这些感性材料理解面积。
(2)重视体验与直观演示相结合
通过观察正方形,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物体表面,借助学具铺一铺、数一数,比较面积大小,并结合多媒体演示,加上画图工具的辅助,实现多层次的互动。
(3)引导学生动手摸、动口说、动脑想,实现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06-22
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12-06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08-17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范文10-08
关于《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10-07
有关于《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10-07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6篇06-22
《认识面积》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10-28
认识面积数学教学设计10-09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6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