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7 18:08:4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材解析:

  《金色的鱼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也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革命理想”而选编的一篇经典的革命传统文章。作者杨旭满怀深情地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耀着他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他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慢慢道来。课文抓住外貌、神态和言行等方面对“老班长”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文中有多处对“老班长”外貌、神态和言行的描写,如,“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表现了“老班长”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光辉的思想品格,读起来令人感动,令人敬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使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简单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结合文前安排的“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将从前面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稞、胁”等10个生字及其在本课中组成的“青稞、威胁”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4.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资料。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解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咱们上学期学习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还有印象吗?谁来说说你对长征的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金色的鱼钩。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注意这个“鱼钩”的“钩”字右边里面的写法,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3.我请同学来读课题。我想问一下,当你读这个课题的时候,有什么疑问?谁还有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由学生学过的《七律·长征》导入新课,内容自然衔接,主题完全吻合,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将新旧知识前后勾连,融合贯通。同时,还巧妙地揭示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和情感铺垫。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题之后让学生质疑,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激起了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要树立整体的教材观,关注教科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打通教材的脉络。我们还要仔细分析学情,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尽可能在导入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话可说。】

二、读准字词,概括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高颧骨 青稞面 搪瓷碗 搀一段 碗筷威胁 鱼饵 收敛 抽噎 瞻仰 粗糙夜色弥漫 无边无涯 热气腾腾 奄奄一息

  3.出示带多音字的词语“和着”和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指名读,齐读。说说“和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演一下。再了解“和”的其它读音。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能抓住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尾来说。先同位交流,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逐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所以,在此环节中,将课文中的生词和一些难读的词语集中出示认读,特别挑出“和着”这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进行认读,很有必要。生字词都能读正确了,课文自然也就能够读正确、读通顺了。做实了这一步,也为后面的理解内容扫清了字词障碍。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把长文读短,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紧扣提示,研读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拿笔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旁边做出批注。

  2. 四人小组交流。出示交流提示:组内一位同学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余同学若有不同感受可做补充发言。接下来,换一位同学结合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其余同学可做补充发言。后面依次进行。

  3. 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先说说“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再结合课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重点交流以下几个场景中“老班长”的言行。

  (1)吃鱼骨头的`场景。(相机导学:抓住“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等词句体会老班长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指导学生读出体会到的情感。)

  (2)命令喝汤的场景。(相机导学:从这一部分描写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除了描写“老班长”的语言,还描写了“老班长”的什么?)

  (3)奄奄一息的场景。(相机导学:“老班长” 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班长”?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段话。)

  4.在这些场景中,作者侧重对“老班长”哪方面描写?(言行、神态)文中除了对“老班长”的言行、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还有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请你快速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指名交流。男女生分行读句子。

  (2)讨论:如果文中不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好不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阅读教学要善于抓住统领全篇的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过多讲解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更应如此,阅读训练的重点就是将本单元前面几课学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的阅读实践。在此环节中,教师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结合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让学生先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拿笔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做出批注。教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直奔本课阅读训练重点。教学中,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阅读,与文本对话,静思默想,浸润熏陶。把课堂还给孩子,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接下来,小组交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沟通产生灵感,碰撞催生智慧,这就为后面的全班交流做好了铺垫。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只抓住一两处地方巧妙点拨、引领,不做繁琐分析和细碎讲解,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同时也为后面完成课内拓展阅读训练省下时间,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5.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理解。

  (2)假如你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当你看到这“金色的鱼钩”时,你想对“老班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披文入情,在经历文本的阅读之后,他们的认知得以更新,体验得以加深,心灵得以陶冶,情感得以激荡。此时,让学生开口表达,自然是水到渠成,情动而辞发。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因为“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关注表达,指向语用,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还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更是语文教学本该固守的底线。】

  四、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1.你知道作者是怎么写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吗?学生交流之后,总结本课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歌德说:“内容人人都看得见,其含义则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却对大多数人是秘密。”阅读教学需要关注表达方法,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引领学生去探究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去发现表达和写作的秘密,以实现文法双收,言意兼得,知能并进。】

  2.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呢!我们再来看一篇。(出示《草地夜行》),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想想你体会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构建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当下,我们的阅读还不成体系,尤其是课外阅读,大多过于放任,对学生的训练不做要求,没有目标,仅是读读而已,一读了之。在这里,将同样反映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感人故事《草地夜行》引入课内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有效地落实了本单元的另一语文要素“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增进了学生对长征这一中国工农红军伟大壮举和革命先辈崇高品质的了解,同时还让学生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这一篇文章中。由此,积极创设阅读实践的环节,将课外阅读课内化,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使语文核心素养得以真正落地生根,长叶开花。】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请同学们课外继续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 推荐阅读:《倔强的小红军》《七根火柴》。

  【设计意图:新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停止,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有效地架起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桥梁,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外阅读生活中拓宽阅读的渠道,开阔阅读的视野,提升阅读的能力,培养阅读的习惯。】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资料,明白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最终党、最终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到达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本事。)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到达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资料

  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资料。

  (让学生按照自我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我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资料:

  (注意时光、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我理解,用自我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我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资料: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本事,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我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1、交流自我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我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终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资料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述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⑴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⑵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助力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⑶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终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⑴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⑵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⑶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一样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资料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主角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⑴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⑵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饥饿喝上难过不吃咽下走出

  威胁鱼汤激动鱼汤鱼汤草地

  老班长:合不喜出语重皱起皱纹壮烈

  拢眼望外心长眉头舒展牺牲

  最终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通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哪一组说一说?(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感人。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生:18段。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20至23段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③、24至33段

  生:28段。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病号。(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倔强的小红军》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课件:《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经过自学,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 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 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 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

  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 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快读默读,借助图示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借助阅读提示,关注人物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感受老班长的崇高形象,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查阅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加深对“长征精神”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前两篇课文——

  生:《桥》和《穷人》。

  师:你有什么收获吗?(出示单元篇章页及《桥》《穷人》两篇课文页)

  生:我知道了这些都是小说。学习小说时我们要关注人物、情节、环境。

  师:是呀,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生:我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感受人物形象。

  师:真不错,你告诉了我们品读人物形象的好方法。

  生:我有补充,我们在读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时也能感受人物形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收获满满。这组课文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小说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再去认识一位革命英雄人物。

  (全班齐读课题)

  二、出示课前提示,明确任务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示给我们提了哪几个学习要求。(出示课前提示)

  1.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2.再找出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句子读一读, 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师:好,明确了学习要求,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学习。

  三、借助图示,梳理情节

  师:这是一篇以长征为背景的小说,(圈画“长征为背景”)刚才有同学已经说了,小说的一大要素是故事情节。我们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篇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呀?

  生:34个。

  师: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怎么来梳理清楚故事情节呢? 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谁有好方法?

  生:可以关注课文中的时间词,来划分课文的板块。

  师: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找到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并尝试概括出不同时间段对应的情节。

  生:小说的核心是人物,我们可以关注人物所做的事,来梳理课文内容。

  师:嗯, 不错, 那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

  生:老班长。

  (师板贴:老班长)

  师: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

  生:小梁。

  师:也就是文中的“我”。(板贴:小梁)

  师:现在就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 我们来完成学习单中的第一题。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学习要求。(出示)

  学习要求: 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概括不同时间段的主要情节。

  (师指名读学习要求)

  师: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完成图示,师巡视指导。)(师投影两份学生作业,生交流。)

  图片

  师:我们先来校对一下你圈画的时间词。

  生:第4自然段的“一天”,第6 自然段的“有一次”,第 20 自然段的“第二天”,第24 自然段的“这天上午”。

  师:你们圈对了吗? 我们接着再来看一下这两位同学的学习单。

  师:他们都非常棒,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了不同时间段的主要情节。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列。

  生: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我觉得都可以。

  师:我也认为都对。那第二列呢?

  生:也都没问题。

  师:那么老师要问了,是谁发现了谁的什么秘密?

  生:是“我们”发现了老班长都把好吃的留给了“我们”吃的秘密。

  师:是这样吗? 谁能说得再准确些?

  生:是老班长为了照顾好“我们”,自己却只吃鱼骨头、嚼草根。

  师:是呀。好,我们再来看第4列,有区别了,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认为第一个好,因为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他找鱼救老班长是没有救成的, 所以概括成“悲壮牺牲”更好。

  生:我认为是第二个准确,因为“珍藏鱼钩”就能代表老班长已经牺牲,那么它前面还有一个重要情节在写小战士们找鱼救老班长。

  师:两位同学意见不一样,我们去看看“这天上午”这一部分到底写了什么。

  (生默读)

  生:这一部分是第24 自然段到第30 自然段, 这一部分在写老

  班长昏迷不醒,战士们去找鱼想要救老班长。

  师:是的,所以我们把这一条也列出来了,可以使得情节更加完整。现在,请大家修正下学习单。

  (生自主修正学习单)

  师:修改完之后,请同学们借助这个图示,同桌之间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同桌间互相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巡视指导。)

  四、聚焦朗读,初识人物

  师:了解了课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哪些语段打动了你呢? 请你把它们画出来。

  (生读课文,画出打动自己的语段。)

  师:请你来读一读,跟我们

  分享。

  生: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生: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生: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生: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要分享,好的。那么就请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同桌互相朗读分享打动自己的语段)

  五、搭建支架,感受形象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被这一部分打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投影出示学生所画课文片段)

  他摸了摸嘴, 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

  们还先吃呢。”

  师:请你来跟我们分享。

  生:我从“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这两句看出,老班长明明没有吃,但还是装作吃了的样子,来掩饰他把鱼汤留给“我们”吃的事实。

  (师板书:摸嘴、回味)

  师:这位同学他抓住了“摸嘴、回味”这两个关键词,谈了自己的感受,真不错!那么透过这两个词,请你再想象下老班长此时内心是怎么想的?

  生:怎么办?被小梁发现了。但是“我”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他,“我”不能让战士们知道“我”只吃鱼骨头。

  生:我发现老班长其实是在撒

  谎,他借着这两个动作在极力掩饰。

  师:是呀,他明明没吃,却要掩饰自己已经吃过了,所以他摸嘴、回味。

  生:我觉得老班长可能在想,如果“我”告诉小战士“我”没有吃过,那么两个小同志可能会过意不去,他们也就不吃了,那么病情就容易加重。

  师:嗯,他一直在为小同志们着想。来,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生: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师:那么同学们,他为什么自己不吃呢?联系上下文找找,看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我联系第15 自然段发现,在这个茫茫草地,老班长有时等到半夜鱼也没有上钩,翻遍了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由此我知道在这里食物是很难寻找的,所以老班长要把食物留给这些小战士,留给病人们。因为他身上有这个担子,有这个责任。

  师:是呀,食物很难找,小同志们又病得很厉害,所以老班长只能够极力地掩饰。

  师:我们刚才联系着上下文谈了自己的感受。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资料,相信你阅读完会更有感触。

  (师出示资料,生阅读。)

  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涉在茫茫草地上,到处只见野草和污浊的水洼。他们有的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 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没有能吃到野菜的战士,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最后大家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吃光了。

  红军战士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 这些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红军过草地时太不容易了,他们没有食物吃,都吃起皮鞋、马鞍子,真是难以想象的艰难。

  生:战士刘英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走出草地像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

  师:是啊,所以老班长为了帮助小战士们走出草地,把鲜美的鱼汤都留给了他们,自己吃鱼骨、嚼草根。

  师:那么此时小梁发现了这个秘密,他的感受如何?

  生:小梁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师板书: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师:同学们,“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非常非常难受,感觉自己愧对老班长的这种说不出的痛心。

  师:那如果此时你就是小梁,你会想些什么?

  生:老班长为了“我们”竟然付出了那么多,自己还不舍得吃一点

  鱼肉,喝一点鱼汤。老班长为了“我们”的健康,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我”真是太难受了。

  师:你会心疼老班长。

  师:谈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呢?

  生:一位关爱战友的老班长。

  (师板书:关爱战友)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默默奉献、责任心强的老班长。因为“我们”没东西吃,他就整夜整夜合不拢眼。作为炊事班班长,他的责任心很强。

  (师板书:默默奉献、责任心强)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老班长。因为组织要他照顾好“我们”几个小战士,所以他守着这

  份职责,愿意付出一切也要带“我们”走出草地。

  (师板书:忠于职守)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部分吧。

  (师出示课文第6~11自然段,生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抓关键词、补白内心、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等方法,感受到了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现在就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学习后面的部分吧。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习小贴士。(出示学习小贴士,指名读。)

  1.关注人物言行和心理,圈画关键词,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批注你的感受。

  2.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关键词摘录在词卡上, 做好汇报准备。

  师:明白了吗? 那么开始吧。

  (生自主阅读,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你已经批注好了,可以在四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师巡视指导,分发词卡。生合作交流,整理感受,书写词卡。)

  师:如果你们组已经整理好了,可以派代表把词卡贴到黑板上。

  (生板贴词卡,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抓住的.关键词非常

  多。老师把它们整理一下,这几处是一样的,我们将它们合并。好了,我们来看,这一处“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很多小组都关注到了,哪组先来分享?

  生:我发现这是对老班长的神态描写,我感受到了老班长见“我们”不喝鱼汤,甚至有些生气,从中我能体会到老班长对“我们”的关爱。其实这时候他自己也没吃饭,他都完全没顾及自身。

  师:你从老班长的神态描写中读出了人物品质,真不错。

  生:对这一处我们组有补充。结合资料可知当时的食物极其稀少,老班长每天夜里去摸鱼,而且摸到鱼是很不容易的。这时候他

  见“我们”都不吃了,又是生气又是担忧。而且联系上文可知,小梁发现了老班长吃“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嚼草根,他还担心小梁会把这个秘密告诉其他小战士, 所以这里“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也是对小梁的提醒。从中我也能感受到老班长心里只有“我们”以及他的尽职尽责。

  师:哇! 你们组通过联系上下文,借用着资料,对这一处体会颇深。来,带着这份感受,请你们组读好这一部分。

  (生读)

  师:那么其他组呢? 还有什么学习收获吗?生:老师,对于他们说的“找鱼不容易”,我从第15 自然段中读出来了。这里写到老班长每天“等到半夜”“翻了多少草皮”“找野菜就得一颗一颗地摸”, 我课前查阅了资料,松潘草地有很多的沼泽泥潭,一陷下去就很难脱身。而文中老班长更是在半夜摸着黑去弄鱼饵,这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给小战士们寻找食物啊!

  师:你很会学习,课前就去了

  解了这片草地。老师这里也有一段小视频,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到底是一片怎样的草地?

  (师播放视频)

  师:了解了这个背景,相信你们能读到更多。其他组呢?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们组关注的是第23 自然段里的“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师:好,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这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联系上文我知道了老班长把一切能吃的都给了“我们”,所以自己才变成这样。这样的外貌描写读着让人感觉非常心痛。我又从后文得知,老班长最后牺牲了,说明此处是在为后文做铺垫,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我们”送出草地。

  生:我补充他说的。这里“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与“饱满的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老班长虽然自己已经十分瘦削,但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一直用激昂的

  情绪鼓励着“我们”,让“我们”能走出草地, 体现出了老班长积极乐观、默默奉献的形象。

  师:好!老师发现大家抓住关键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借用资料,从对老班长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得非常非常多。那么,这里还有几组摘录的不是对老班长的描写, 而是描写小梁的,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们摘录的是第21 自然段的“这个碗有千斤重”。我感受到这个碗里盛着的不是一碗普通的鱼汤,而是老班长对“我们”千斤重的爱。

  师:是呀,刚才同学们也说了,老班长找到鱼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所以此时小梁拿着盛鱼汤的碗会觉得有千斤重。

  生:我们组关注的是对小梁的另一处描写,在第22 自然段。这里说“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我想小梁此时心里一定很难受,很矛盾:如果不喝这个鱼汤,会辜负老班长的一番心血;如果“我们”喝了,想必老班长又没东西吃。“我”已经知道了老班长的秘密,但是“我”又不能告诉其他小战士……“我”想跟老班长一起分享鱼汤,但他绝对是不肯的。所以“我”的心情是无比复杂的,就像塞了铅块似的。

  师:是呀,你把小梁的内心解读得非常到位。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老班长对“我们”的——

  生:爱! 关怀!

  六、聚焦板书,明晰写法

  师:同学们,谈了这么多,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大家完成的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生:上面一行是对老班长的描写,有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下面一行是对小梁的描写,侧重于心理活动。

  图片

  师:文章赞颂的是老班长的光辉形象,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小梁的心理呢?

  生:小梁的心理活动能起到侧面烘托作用,突出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

  师:的确,读小说的时候,我们除了从主要人物的正面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还可以从课文中塑造的其他人物的侧面描写来感受主要人物的品质。

  七、探究“鱼钩”,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能来说说为什么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吗?

  生:我觉得“金色”不仅仅是这枚鱼钩所散发出来的光芒,还是指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精神光芒。

  生:我知道了“金色的鱼钩”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闪耀的革命精神。

  师:来,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出示,生朗读。)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总结,出示课后作业。)

  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中,你能为它写一段介绍词吗?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并预习课文。

  2、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景渲染

  1、学生背诵的《长征》诗。

  2、学生自由谈谈长征。

  3、简介作者。

  4、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a、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的多读几遍。

  c、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可是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2、班级交流。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单的记下自己的感受。谈话: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要想使故事精彩,必须抓住细节来描写,以及一个个动人的片断。

  2、全班交流。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述。

  3、小结:班长正是按着指导员的要求去做的,在精神上给予战士安慰和鼓励,就像“上级”,在生活上时时处处给予关心,就像“保姆” “勤务员” 。

  4、再次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表现。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曲的鱼钩。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1、指名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导朗读。

  五、音乐渲染,深化主题

  作者要用鱼钩表明自己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想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贵品质。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们的优良传统,那么让我们用歌声许下我们的誓言。

  六、复述课文

  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注意讲解要点。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

  2、注意把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关心同志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2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经过不一样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当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本事。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仅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必须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资料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资料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必须的障碍。基于这样的研究,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资料,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把自我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理解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资料,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找出文中的几种描述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教学难点:

  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述方法?

  2.你明白这描述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以往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日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述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述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资料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经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必须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本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资料。学生对文章资料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理解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最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一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之后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境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3)你能经过朗读把我的心境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资料)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述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述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团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境描述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经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境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经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一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一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应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述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述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此刻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此刻完美的今日,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毛泽东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向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到达了我预设的效果。下头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资料也造成了必须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一向以来,上每一堂课我都要求是全员参与,并且也在尽力地去做好它。一般在课上,只要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的,我都会给予满足,一些不太愿意的有时也会硬逼着他来回答,我坚信只要多叫几次,他也会慢慢融入到这个团体中来的。但今日的这堂课让我发现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明确:外貌描写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尽职尽责老班长

  舍己为人金色鱼钩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03-02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05-27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07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05-07

《金色的鱼钩》的教学设计10-11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10-06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02-19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5篇03-02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5篇)06-21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