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9 09:49:2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范例(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范例(15篇)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探索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体会比较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比较多个大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出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回家有多少个省份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板书课题:国土面积)

  2、请同学们观察地图,你能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比较大吗?学生观察并学生回答。(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

  二、探究新知

  大数的比较:

  师:读了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将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的面各从大到小排列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将你们的排列结果写在你们的小黑板上,一会请每组的组长来汇报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列的。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91~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每人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任选一种,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演示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两块披萨老师要买一块当做明天的早餐,你建议我买哪一块呢?如果现在给你一组数据呢?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为了我们在操场玩耍更安全,为每个班级在操场上画分了一个区域,现在咱们班级啊,就剩下这两块选一个了,你打算帮班级选哪一块呢?

  师:为什么买这一块呢?

  师:哦,同学们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已经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了是吗?

  师:谁能说说三角形面积怎么求:三角形面积=底×高÷2

  师:为什么它的面积是底×高÷2呢?

  生:到前面展示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过程。

  夯实对应关系: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是()。

  师: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就是,计算三角形面的时候你知道需要注意什么?

  师:刚刚我们一起推导了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它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来求面积的,那你还记得我们当时学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是怎样转化的吗?

  师:看来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已有知识的牵移,就可以解决新的问题。同学们那我们下节课要学习梯形的面积,你能想一想,它的面积可能怎样转化呢?下个微视频当中,我们一同去探究。先看我们的三角形吧。它的面积你学明白了吗?知道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吗?

  师:一个小小的2会在三角形的世界里为我们带来许多神奇的变化,想见识一下吗?看你能战胜这个数字,还是被它打败了。

  (一)判断题。

  1、两个三角形的底都是20厘米,高都是10厘米,一定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正方形。

  3、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二)选择题。

  1、下面平行线间的3个三角形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ABC面积大B、BCD面积大C、BCE面积大D、同样大

  2、求右图中三角形面积正确列式为()

  A、4.8×5÷2B、4×5÷2C、4×4.8

  师:你是胜了,还是败了啊?败给了谁啊?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咱明知和2打仗,怎么就败了呢?可惜啊!如果给你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你能把握好吗?那么好吧,机会要抓住啊,咱们的.敌人还是谁啊?这次战场可别轻敌啊,再败下来,可没机会喽!

  (三)解决问题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00平方米,底是40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高。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

  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

  还有一个三角形,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

  一个三角形,底是5厘米,高是2.4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

  拓展延伸:

  思考一: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底也相同,它们的高什么关系?

  思考二: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高也相同,它们的底什么关系?

  思考提示:若头脑中不能建立起两个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假设方式求出它们各自的高和底再进行观察。可以假设一组数据,假设它们的面积都是20平方厘米,底都是4厘米,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高再进行观察。如果思考一你能解决,相信思考二你便能推导出这种关系,如果不能,还可以利用假设的方法,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如果你能弄清楚上面的思考题,看看自己能不能快速计算出下面几道题?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底相同,三角形的高是30厘米,平行四边的高是?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底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30厘米,三角形的高是?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高相同,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平行四边的底是?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同,高相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0厘米,三角形的底是?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3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平面几何的最后阶,(教材67——68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践几何转入论证几何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出公式并理解并掌握公式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对圆和圆的周长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但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要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经过“感知——动脑——观察——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让学生领会图形转化的神奇和魅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重情境创设,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实际情境,既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而且在直观的动画情境中很好地展示了圆的面积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操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潜能,存在于学习过程、探究过程之中,而不存在于数学结论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才能有所创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既打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注重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中,在求圆面积公式时,不是教师灌输式地教会学生S=πr2,而是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探究”,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圆变成已学的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整节课,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创设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教师只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4、注重教具和学具的应用,有意识地突破学生学习知识的难点 利用圆的面积这一节的教学用具辅助课堂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节课恰当地运用教学用具和

  教材学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圆形卡片学具

  六、教学过程

  关键词:情境教具 学具准备 操作 转化 推导 猜测观察讨论 运用交流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学校的花坛的半径为10米,我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圆的面积”好不好?

  板书:圆的面积

  3,说一说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你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以前我们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算一算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转化

  1),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圆)什么叫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2),如果把圆平分成8等份、16等份,那请你们拿出自己动手剪开后的学具,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小纸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3),用教具演示,把圆平分成16份,让学生观察圆面积的“转化”。(圆近似成了长方形)

  4)、通过上面的操作,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从上面的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探究联系,推导公式

  现在来看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1),猜测,再一次观察老师的示范

  2),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每一组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拼成的作品

  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采用的是“化曲为直”的“转化”法。如果把圆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分得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4),小组讨论总结出: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5),观察,小组讨论得出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 × 半 径

  S =πr ×r = πr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下面我们就应用圆的面积公式来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出练习让学生做,巩固所学知识

  2、再次出示上课前提出的情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帮助学生订正 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全班汇报交流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既能达到巩固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正确认识,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一)组织交流

  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

  (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

  (二)总结

  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般都用到“转化法”这种数学思想。圆的面积公式,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如计算:环形面积、圆形花坛的面积、麦田自动喷灌的面积、树干的横截面积、圆形蒙古包的面积、圆形凉亭的面积、

  圆形饭桌的面积、水桶底面积、圆锥沙堆的底面积等都用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希望大家多留意观察身边周围的事情,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它,这样你的学习成绩会大有进步的!

  七,板书设计圆的面积(1) 长方形的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半 径

  S = πr×r = πr2 八、教学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力争做到:(一)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在复习旧知识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在运用旧知识时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 何国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和设计中充分利用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和设计中大胆运用以下环节:1,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直观地唤起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启发学生归纳出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是采用 “割补法”、“旋转平移法”等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剪”、“拼”,进一步使学生感知圆的边缘是曲线,拼成的图形边缘接近直线。体现了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获取知识的新理念,这样跟进一步运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化归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找到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让每个学生各方面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九册64页及例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初步掌握并学会运用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和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几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投影、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设计情趣

  拍卖公告

  拍卖:为了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本镇现有一块地皮欲拍卖,有意者请与新袁镇政府办公室联系。

  新袁镇人民政府

  20xx年11月1日

  问:1、如果你想参加竞拍,那你应该知道哪些条件呢?

  2、如果这块地是个正方形,那求它的面积应该知道那些条件呢?长方形呢?

  3、如果是平行四边形,那应该知道什么呢?(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按照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让学生说出有多少?(让学生讨论如果不满一格应该怎么办)

  2、 出示一个长方形,再引导学生计算一下,说出结果。

  比较一下: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如果是拍卖的那块地你还能数嘛?那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那你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

  (2)、用割补平移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到前边来演示。

  4、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是把从平行四边形左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这样好吗?在变边剪下的直角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呢?

  (1)、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2)、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3)、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3)、引导学生比较

  5、 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6、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7、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归纳总结: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8、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9、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S=a × h (告知S和h的读音)

  说明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或S=ah

  (6)、应用总结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0、 回到课件首页,说一下那块地皮的底和高,引导学生想想根据什么列式?

  11、 完成后让学生看书第65页例1

  12、 测测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它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再求出面积。

  三、巩固、练习

  略

  四、作业

  课后练习题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求图形面积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求图形面积的实际经验,针对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是这样设计的:

  1.通过具体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复习这些知识时,逐步将问题转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也容易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导方式。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现已有的知识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平行四边形纸片 方格纸剪刀

  学生准备 硬纸板做的平行四边形 三角尺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公园里的一块长方形空地的示意图:长10米,宽6米。

  提出问题:同学们,公园里有一块空地要进行绿化,你能算出这块空地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10×6=60(平方米)

  师:除了用计算的方法,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得到图形的面积吗?

  生:数方格。

  2.出示空地中间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区域,底边6米,斜边5米,高3米。

  提出问题:这块地是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3.学生回答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对主情境加以修改,先来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又巧妙地引入新内容,激起学生的大胆猜想,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性。

  ⊙猜想尝试,获取新知

  1.出示教材53页问题一。

  师:我们会求什么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求图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猜想求这块空地面积的方法。

  预设

  生1: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因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也是对边相等。

  生2:把平行四边形的相邻的两边相乘。

  过渡:究竟哪种方法可行呢?我们该如何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

  2.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

  师: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那么用这种方法能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1)请大家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

  (2)得到结论:长是6米,宽是5米的长方形面积时30平方米,而底边是6米,斜边是5米的平行四边形所占的小方格数不够30个,也就是不足30平方米,我们不能用邻边相乘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18=6×3,其中18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6和3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提问:难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吗?我们会求长方形的面积,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是学生熟悉的、直观的计算面积的方法。同时呈现两个图形,暗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3.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下面我们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出示课堂活动卡)请大家根据课堂活动卡来完成活动。

  (1)质疑:上面的方法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沿高剪开。为什么一定要沿高剪开呢?

  释疑:只有沿高剪开,才能出现直角,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师生共同总结。

  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

  ②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不变。

  ③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3)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Sah

  (4)梳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师:刚才大家在剪拼的时候,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你们为什么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呢?

  (学生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出的方法,其实就是数学上的转化法。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应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使学生在剪、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探索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板书:面积)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

  出示下面3个图形:

  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和老师手中的纸比较面积大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再让同桌之间比较纸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发现一眼不能看出来,可能想到用重叠法或量长和宽的办法比较。

  多媒体出示长方形(15个单位)和正方形(16个单位),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其大小。演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一个较宽,一个较长)。

  多媒体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如图(1)、图(2)的方格。

  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说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多媒体出示图(3)。

  提问:图(3)也画成16个格子,和图(2)的面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讲述:如果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课题的后半部分:面积单位)

  [评析:在操作和比较中引出积单位,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每个学生都感觉“这是我自己发现的知识”,有积极的学习体验。]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①认识1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1平方厘米纸片的形状、大小,量边长。引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认识1平方分米。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纸片量课桌,使学生感觉到要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去量。引出并板书:平方分米。

  提问:你认为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拿出这样的正方形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最后4人小组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量课桌的面积。

  ③认识1平方米。

  提问: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好小好?你认为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什么?你能说出它的大小吗?(板书:平方米)出小1平方米的桌布,让学生观察,再沿桌布边在地面上围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一部分学生站在里面,看能站多少人。

  ④小结回顾。

  我们认识了3个面积单位,把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然后闭起眼睛想一想它们各有多大。

  [评析:这一层次的教学重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在认识1平方厘米后,让学生说出更大的面积单位,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组织练习

  1.课本练习。

  (1)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①橡皮表面的面积约是8()

  ②办公室地面的面积约是48()

  ③杂志封面的面积约是6()

  A.平方米B.平方厘米C.平方分米

  (2)估一估,填一填。

  一块手帕面积约()平方分米。

  矿泉水盖面积大约()平方厘米。

  黑板的面积大约()平万米。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手势表示)

  ①小红家各厅的面积是30米。

  ②数学课本长2平方分米。

  ③小朋友的大拇指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2.拓展练习。

  (1)做课本第8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口答,说出是怎样比较的。

  (2)做课本第88页“练一练”第3题。

  人人动手操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做练习十七第2题。

  先动手拼图,再指名回答问题。

  (4)做练习十七第3题。

  先各自动手画图,冉同桌互相检查。

  (5)做练习十七第4题。

  各自动手摆图形。

  在班内展示有关长方形的不同摆法。

  四、总结评价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P91内容及P92内容。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形纸片、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既熟悉,又让我们感到神秘的数学丰富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数学中的数,让我们对生活中的事物的有了量的认识,而形则描绘出了我们美丽世界中物的形状。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它们是如何计算的?

  其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通过割补等方法把求新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求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它的面积公式是?S=ah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平面图形中的三角形的.面积。谁来说说我们都学过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一起回顾一下三角形的底和高。猜一猜它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呢?我们能否也通过把它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它的面积吧。

  二、新课探究

  请同学们通过操作手中的图形(拼一拼、折一折或者剪拼的方法,看是否把它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进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看是否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请先看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

  1.前后两排4人小组开展活动,先商讨怎么操作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2.按照商讨的方案,动手操作,验证商讨方案。

  3.根据操作过程,组内说清楚怎么操作的,怎么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现在请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开始操作吧。

  问题:

  1.你们用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

  2.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3.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请各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让学生按照问题去说,一边说一边指着图形。

  现在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的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现在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的三角形的高又有怎样的关系?初步给学生建立长方形和三角形中长和底相等,宽和高相等。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来的三角形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又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是等底等高的。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来的三角形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又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是等底等高的。再次让学生感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底和高之间的关系。

  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和原来的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现在的正方形的另外一条边长和原来的三角形的高又有怎样的关系?初步给学生建立长方形和三角形中一条边长和底相等,另外一条边长和高相等。

  同学们那你们现在能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大家有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2,也有人说为长×宽÷2,还有人说是边长×边长÷2,同学们你们觉得用哪个更合适呢?

  这里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是什么关系?是的,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应该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h÷2。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了吗?

  那现在老师考考大家。

  三、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几?它的面积应该怎么算?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代表我们是少先队员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那它的面积你会计算吗?大家快速计算。

  同学们真棒,会计算红领巾的面积了。

  看来大家掌握地还不错,那同学们老师再考考大家一点简单的。

  二.我会填

  (1)、一块三角形草地,底边是3.6米,高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三.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2)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形状一定也相同。

  (3)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同学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在求三角形的面积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四、课堂小姐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如果只有一个三角形,你能通过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公式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方法,你们想知道吗?大家请看。

  同学们你们看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碰到问题,也可以勤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六、布置作业:数学课本第93页习题。

  七、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作品展示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刚开始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其中,对于新课内容在讲的过程中,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大部分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在结论展示的过程中,因为第一个孩子对分发的图形是什么有点不清楚,所以在讲述中出现了问题,孩子也一下紧张起来,后面的讲述就有点少,对于等底等高的渗透地不够深入,后期练习中需要加强。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剪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透明格子片,硬币,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比赛活动:教师出示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挑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涂色比赛。

  2、学生比赛。

  3师问:你们觉得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图形一大一小,大图形花的时间要多。

  师:那么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图形的什么呢?(生:面、面积)

  4、引出课题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

  1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 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

  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

  ② 1元硬币和5角硬币。

  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

  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怎样?

  生:面有大有小。

  4)结合具体实例说说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板书:表面的大小 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回忆一下,你刚才摸的是物体哪个面的面积?能照样子说说看吗?(让学生知道同一个物体不同的面,面积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2 、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不错,已经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师:(出示长方体盒子。)大家看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面有什么特点啊?

  生:6个面。

  生:红色的面比绿色的面大。

  生:绿色的面比黄色的面大。

  生:老师,我发现相对的面大小相同。

  师:大家看这个面是什么形啊?(长方形。)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它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线段。)

  师:(出示正方体盒子。)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点啊?

  生:6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师:那它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正方形。)老师把其中的一个面也画到黑板上。(师画。)它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大家看像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封闭图形。(板书。)

  师:我们还认识哪些这样的封闭图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生:圆、平行四边形。

  师:(出示几个不是封闭图形的图片。)这几个图形是封闭图形吗?为什么?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9

  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及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

  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质的飞跃,他们已经能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对事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立体思维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数学,热爱生活。

  2.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完成新知构建。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圆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的面积计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让学生猜测和运用小正方形来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和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完成了知识的构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大小不同的两张圆形纸片

  学生准备 剪刀 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 圆形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回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2)已知半径怎样求半圆的周长?

  2.建立圆的面积的概念。

  (1)感知圆的面积的大小。

  师拿出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两张圆形纸片,问:大家看这两张圆形纸片,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

  师明确:圆的面积有大有小。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呢?

  师指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区别圆的面积和周长。

  指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学具,同桌之间用手摸一摸,指一指:哪儿是圆的周长?哪儿是圆的面积?

  学生操作后,师生共同明确: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一周的.封闭曲线的长;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设计意图: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混淆圆的周长和面积,因此,设计了摸一摸、指一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感知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区别的同时,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着重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对比和强化,尽可能地让学生减少差错。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度量,猜想圆的面积的大小。

  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圆的面积,(课件演示度量过程)观察后得出圆的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小,又比3个小正方形大。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师:由此看出,要求圆的精确面积是无法通过度量得出的。

  2.回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过渡: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通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3.动手操作。

  (1)组织学生分别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然后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

  课件演示剪拼的过程:

  (2)讨论:

  ①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②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③把圆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把圆平均分成32份后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

  ④如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图形会怎样呢?

  (课件演示,得出结论: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观察、汇报拼成的长方形与圆的关系。

  ①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结合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②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形状不同,面积相等)

  (4)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

  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原来圆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原来圆的半径,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即S圆=×r

  因为C=2πr,所以S圆=πr×rS圆=πr2。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第33~34页例题1及P36,T1~3)

  教学目标:

  ① 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 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③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教材第33~34页例题1。

  2、同伴合作,一个人准备纸盒正方体,一个人准备长方体纸盒。指出它的长、宽和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3、把各自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是什么形状,并标好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面。

  4、思考: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5、练习:

  观察下面纸箱

  二、展示汇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2、交流汇报。

  (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观察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的形状。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预习的两个问题:

  A、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教师注意订正。

  B、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小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齐读概念后,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下面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要怎么求呢?

  前后两个面:长0.7m宽0.4m,面积是0.7×0.4=0.28m

  左右两个面:长0.5m宽0.4m,面积是0.5×0.4=0.2m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0.7×0.5×2+0.7×0.4×2+0.5×0.4×2

  =0.35×2+0.28×2+0.2×2

  =0.7+0.56+0.4

  =1.66m

  或者:

  (0.7×0.5+0.7×0.4+0.5×0.4)×2

  =(0.35+0.28+0.2)×2

  =0.83×2

  =1.66 m 答:至少要用1.66 m 硬纸板。

  (2)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2、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3、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4“做一做。”学生独立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底面”是什么意思?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0.75×0.5”没有乘以2?

  五、检测、反馈:

  (一)完成P36练习六T1~3。

  2、选择:

  (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 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3、给一个长和宽都是 1米、高是3米的长方体木箱的表面喷漆,求喷漆面积的正确算式是()。(学生讨论)

  A、(1×1+1×3+1×3)×2

  B、1×1×2+1×3×4

  C、1×1×2+1×4×3

  讨论得出:底面周长×高=4个侧面的面积

  4、思考题:

  我们班级要办小小图书馆,需要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箱现在有一张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能做得成吗?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另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近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a、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d、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汇报。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r×r=r2

  齐读公式S=∏r2强调r2=r×r(表示2个r相乘)

  同学们太捧了,学会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

  1、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推导、验证了圆的面积公式,并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有关,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2、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1)课件出示例1

  (2)学生独立审题

  (3)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3、求下面圆的面积r=3md=5cm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核对时,强调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4、判断题(课件出示)

  5、拓展练习:机动题

  小力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六2.4题.

  附:板书

  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积是314m2。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12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训练为主要目标。

  1.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只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2.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

  3.完成课堂活动卡,把学生的算法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整理,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性的同时,形成归纳概括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引导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指名回答各自的面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组合而成的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讲解: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组合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估计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88页例题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图形?(组合图形)

  师:这是智慧老人家客厅的平面图。智慧老人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你们知道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吗?

  (1)学生估计至少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2)组内交流估计的方法。

  预设

  生1:把客厅看成长方形,6×7=42,客厅的面积不到42m2。

  生2:把客厅看成边长是6m的正方形,估计其面积是36m2。

  2.实现转化,明确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1)质疑: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估计策略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规则图形,再计算其面积)

  (2)动手实践,探究转化的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①小组合作探究,将探究的结果填在课堂活动卡上。

  ②各组组长汇报本组的转化方法和转化结果,教师进行汇总。

  师: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分别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呢?

  分割法:

  添补法:

  割补法:

  (3)观察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师:在这些转化方法中,哪些方法比较简单、容易计算呢?

  预设

  生:在这些方法中,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比较简单,容易计算。

  师:在进行图形转化时,我们的要求是简单、易算。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 (包括教材80-81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十五中的第1-4题。)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图形的拼摆、割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从而进行分析、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加上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十分广泛,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

  2、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切近生活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加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计量单位有那些?

  2.出示一张长方形纸,他是什么形状?它的面积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出示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大一些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呢 ?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用幻灯出示教材第80页方格图: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c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教材第80页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引导: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

  (2)归纳学生意见,提出: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需要验证一下。因为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a.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和拼,教师巡视。

  b.请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

  c.教师用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3)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出示讨论题: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教师归纳: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教师指出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图形的高,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S=ah

  三、 应用反馈。

  1.出示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读题并理解题意。

  学生试做,交流作法和结果。

  2.讨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全班订正。(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1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经过猜想、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各种梯形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回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简单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出示教材59页例题情境图)这是一个堤坝的横截面,它是什么形状的?想一想,我们如何求它的面积?(学生说想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与方向。

  ⊙实践交流,探索新知

  1.转化梯形。

  师:我们已经会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你能把梯形转化成哪种学过的图形?

  学生拿出梯形,小组之间合作,尝试把梯形进行转化,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师:请你们把转化的成果展示出来,再说说转化的过程

  方案一: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

  预设生

  1: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生2: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3:梯形的面积等于所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方案二:把一个梯形拦腰划分为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

  师:在这种转化方法中,得到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梯形有怎样的联系?

  学生发言后师指出: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是梯形高的一半。

  3.推导公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还知道梯形与所拼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你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梯形的面积吗?

  根据方案一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与梯形的高相同,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2。

  (1)请学生说说公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字母公式的写法。

  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用h表示梯形的高,则S=(ab)×h÷2。

  (3)请学生填写教材上的问题,用文字和符号两种方式表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完成教材59页问题一。

  (1)提问:求堤坝横截面的面积就是求什么?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用到什么公式?

  (2)请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让他们掌握主动探索、大胆猜测、积极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主动探索,真正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新知、旧知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60页“练一练”4题。

  找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量出长度,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60页“练一练”5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上底的根数+下底的根数)×高的根数÷2,就能得到这堆圆木的根数。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练习题的设计,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有综合性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在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而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0页“练一练”2、3题。

  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第100-101页,信息窗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实践探索、观察发现、拓展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探讨知识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感受家的温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吉祥三宝》(点击播放)。

  师:喜欢听这首歌吗?就像歌里唱到的,爸爸、妈妈和我们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老师也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是老师住的楼房,一起看看吧!(放课件:小区楼房)这是我们家的客厅、厨房、餐厅、卧室(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居者新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卧室的面积是多少?

  生2: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出示房间图)

  师:怎样求小卧室的面积?

  生1:小卧室地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生2: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

  二、合作实践 探究新知

  问题一: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呢?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案。

  学生展示

  生1铺一铺: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长方形纸片全部铺满,共用了20个。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生2摆一摆:我沿长摆了5个,沿宽摆了4个,就说明可一摆四行,共用了54=20个正方形,知道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生3量一量:我量出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就能想出沿长能摆5个,沿宽能摆4个,共用了54=20个正方形,知道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问题二:你会求下面长方形的面吗?

  生:先测出长和宽,再想一想沿长和宽各能摆几个面积单位。沿长可以摆5个面积单位,沿宽可以摆3个面积单位。53=15(平方厘米)21cnjycom

  师:回顾刚才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生2: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小卧室的面积:54=20(平方米)

  答:小卧室的面积是20平方米。

  问题三: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生1:餐厅地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生2:长方型的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了。

  生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总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餐厅面积:44=16(平方米)

  答:餐厅的面积是16平方米。

  三、自主练习

  师:有了这个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解决生活中、家庭中的许多问题。(出示题目)

  孝心贺卡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大家想不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老师提议,咱们做一张孝心贺卡送给爸爸、妈妈,好吗?(出示要求,师读题,生独立制作)汇报展示

  师:爸爸、妈妈看到这张充满祝福、充满收获的贺卡,一定会很高兴的!在这里,老师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放歌曲《吉祥三宝》)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06-04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06-24

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推荐)08-19

认识面积数学教学设计10-09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06-01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10-10

【优】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15篇08-19

《面积》教学设计03-24

面积教学设计05-30

“面积”的教学设计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