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1 14:35:4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

  【教学活动目的:】

  一、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学

  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积累、丰富词汇,并对其产生、构成、表达技巧及折射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探究。

  三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

  【活动过程:】

  ㈠、收集和探究

  1、收集社会、日常生活中健康、清新的新词汇,感受语言表现力;

  2、收集歇后语、名言警句,体会其蕴涵的道理;

  3、收集广告词、公共场所标语,探究其语言表达技巧;

  4、收集店铺名,探究其折射的文化心理。

  ㈡、交流和点评

  ㈢、学习和运用

  1、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拟一条标语。

  2、为自己教室或书房学习环境拟一条标语或对联

  3、为学校水族馆拟一则广告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出示投影片导入,学生齐声朗诵:

  《观书有感 》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 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异彩纷呈,是因为有活水汩汩;我们的课堂要有“天光云影”,也得引进时的活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眼光投向社会,收集宣传标语、广告词、店铺名,探究其语言特点和文化心理。一起采撷生活,表现生活。

  二、请大家把自己收集的宣传标语交流一下。

  生:龙舟龙灯龙风筝,龙城龙园龙文化。

  漫步远古时光,聆听现代经典。

  ——常州旅游节宣传标语

  生:芳草萋萋,踏之何忍?

  生:书香世界展示人类文明,知识天地荟萃人类文化。

  生:清洗有洁美,生活更和美。

  生:新世纪穿什么?东盛绒布。

  ……(全班每人三条)

  师:这些标语简明、清新、幽默、得体,形式多样既令人赏心悦目,又给人以教育。

  三、小组交流,并选一位同学对本组的广告词进行点评。(从语言特点、修辞等方面。略)

  师: 这些广告词精练、生动、通俗、实用,巧用修辞,便于记忆,易于流传,有利于产品打开销路。

  四、学生自由点评店铺名,揣摩其心理文化。

  生:口福鸡、德泰恒,表示店主追求吉祥、发达。

  生:小吴理发、小泉剪刀,非常朴实、实惠。

  生: 写意空间、猫空、左岸吧。(咖啡店名)有些别致、新奇。

  生:万山红、清华园、苏果超市,比较大众化。

  生:花之韵、伊可爱、聚雅轩,追求韵味、雅致。

  ……

  师:这些店铺,有百年老店,有新开店铺,而店铺名则是人们心理

  文化的折射。它们所反映心理追求:(板书)

  有追求吉祥发达的,有追求亲切朴实的。

  有追求清新雅致的,有追求另类别致的。

  有追求华丽典雅的,有追求新奇活泼的

  总之,不同的店名,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文化和欣赏品位。

  五、学习运用,根据所设置的情景,小组讨论拟定。

  设置情景(1):

  这学期我们处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每个同学都期盼成功。初三开学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想为班级换条标语,来找我。我现在就把这个任务教给你们。

  生:想象自己成为胜者。

  生:精彩人生从拼搏开始。

  生:良好的习惯助你打开知识之门。

  生:重要的是你的努力。

  生:行动是金。

  生:努力就是最好。

  ……

  设置情景(2):

  上星期天我到二中去学习,看到这样一句口号:“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向学习化社会进军。”我想,创建学习型城市、学校、必须从自我做起,为创设学习环境,我提议大家为自己的家或书房题名并作简要说明。

  生:菁菁小屋、求索、浅草、我的乐园、学习地带、七彩星空、撷趣园等。

  设置情景(3)

  毕业前夕,同学们要给母校一块匾,上面要书写8个大字,准确表达以下意思:老师对我们的'恩情永远难以忘怀,学校对我们的训导永远记在心中。已拟定“校训永记”4个字,请你写出另4个字。

  生:师恩难忘

  师:对联要求上下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句意相关或相对,词性相同。)

  设置情景(3)

  读名著对对联

  师:(示例)

  上联:亲近冰心点数繁星熠熠

  下联:重温鲁迅倾听呐喊声声

  生: 品读曹禺聆听雷雨阵阵

  生: 走向茅盾仰望子夜茫茫

  六、小结:

  走出门去,生活是多么广阔,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快乐和宝藏。

  走出门去,海阔天空,那里才是我们广阔的课堂。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我们要勤于采撷,善于思考,才能领略语文学习的情趣,才能品尝生活的甜美,才能生动真实的表现生活。最后,我就用一幅对联作结,并与大家共勉。

  师: 上联:天天阅读社会之书无页不学问

  下联:处处采撷生活之花每枝有语文

  七、作业设计

  1、我校水族馆是常州市生物教学的基地,请你为水族馆拟一则广告词。

  2、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自己心爱的课外阅读摘抄本或课外练笔本写一幅对联式的自勉语。

  3、读自然对对联

  上联:风吹芳草绿

  附: 下联:雨润杏花红

  雨洒李花白

  雪映梅花红

  (以上三题学生可自选有兴趣的做)

  4、我看”为话题,写一篇550字的文章。(此题必做)

  我看广告、店铺名 ;我看社会、人生;

  我看唐诗、宋词 ;

  我看歇后语、名言警句。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2

  要求回放: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写完后,大家交流交流,选出写出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要求分析:

  1、小学语文课标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这节习作指导课只是把上节课(口语交际)中了解到的有关“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写下来,这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也是检查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描述的训练过程,是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检验和升华。

  2、学习段式,作文时注意做到表达清楚,描写具体,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感想。

  习作范围: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写下来。

  2、可以写本次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2、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个传统文化。

  3、把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课前准备:

  1、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2、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手抄报等)展示出来。

  3、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准备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4、中国传统文化调查表。

  教学难点以及对策:

  1、第一个难点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综合课时做好做足前期工作,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白,这次写作范围很广,可以介绍一个文化传统,一个风俗习惯,一处人文景观,一个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个戏曲,甚至于活动的过程可以写,同学们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写。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写下来。

  2、第二个难点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学生通过综合课的学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点简单的了解,但没有头绪,在脑海里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材料组织起来,整理好,形成文字写下来。

  3、本次习作训练的难点还在于它的综合性,在于如何体现着一个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如何突破难点?我想,应该结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来进行,在前面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提前渗透,有意识地指导。如在讲《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会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座桥,介绍一幅画。在进读《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一件历史故事介绍清楚。

  教学过程:

  一、再现传统文化,体会写什么。

  1、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内容。

  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文化?举例说说。

  2、你最喜欢我国的哪个传统文化?你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个?

  (1)、学生展示,老师小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

  一个神话故事、一处古建筑、一种民间工艺、一种戏曲、一幅名画、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吉祥物、一个习俗、一个少数民族……[1] [2]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2)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A、尽量组织语言,大胆地与同学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

  B、培养专心倾听,适当补充,积极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师)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图片或实物,制作简单课件。

  (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伙伴一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类整理,准备向大家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各位同学,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一直流传到今天。同学们,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资料。

  (设计意图:以最简洁的导入,使学生马上进入互动交流中,节省时间,为下面学生间的展示交流留下充足的时间)

  二、小组交流,推荐导游。

  生活中。

  4、推举心目中的最佳导游,说出理由来。推举者和被推举者进行互动。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音像资料,再次给学生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并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并不古老,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勉励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推举心目中的最佳导游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建立了小数的概念,学习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复名数化成小数和复名数化成低级和高级单位单名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二、说教法

  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2、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2、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高级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化。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学难点: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五、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体验小数

  活动一:

  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含义。(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亲自去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去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更为后面对名数的认识积累一些具体的例子。)

  活动二:提出质疑1、请看黑板上的这些书,他们有什么特点?引出名数的概念。

  质疑2、你能把这些数分为两类吗?引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

  活动三:加深理解,在小组内再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巩固对这些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实现能力目标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及概括能力。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活动一:给美少女排排队。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整理好,小组派代表汇报方法。通过活动,总结出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相转化的方法;用高级单位的数换成低级单位的数就是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活动二:对对联

  为了加深对高级与低级名数转化的理解,我还用对对联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出我出的.上联是: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往右移,移几位,看进率。学生对出下联:低化高,除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三)、激趣练习巩固知识

  第一个练习:我设计了改写姚明身高一题。这也是对刚刚学的知识的巩固,运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第二个练习:挑战生活的活动,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物品的价格改正过来。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四)、拓展练习启迪思维

  动物运动会。这道题把整节课的数学知识全面的运用了起来,是一道有思维含量的练习题。他能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理念,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将随着有趣的课堂设计,会有着良好的发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小数

  生活中的小数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例1:例2:

  135厘米=1.35米1.48米=148厘米

  135÷100=1.351.48×100=148

  乘进率,向左移

  低级单位的名数←——————高级单位的名数

  ——————→

  除进率,向右移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观察图片,听录音。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积极鼓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②已知25×25=625,则24×26=(不要计算)

  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老师点评、表扬)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页第4题。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第1节第2点《人类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6

  一、目标:

  1、发现周围生活中处处有数字,知道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准备:

  1、幼儿已寻找了一些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若干。

  2、幻灯照片

  3、数字卡9、5、6、8、0,与幼儿人数相同的以上数字不同排序的自制彩票纸,贴纸奖品若干。

  三、过程:

  1、师幼介绍身边有数字的物品。

  (1)师:前几天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一样有数字的东西,你带的是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幼儿介绍计算器、尺、台历、小手表、车票等物品。

  (2)请幼儿互相说一说。

  交流完请幼儿把物品放前面的小筐。

  (3)师:小朋友,我们身上有数字吗?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老师的鞋子是37。我们比比谁的鞋子大?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鞋子上的数字表示尺码,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

  2、回忆已有经验。

  师:生活中有数字的东西真多,除了刚才说的,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3、播放幻灯照片,进一步了解。

  师:老师还把生活中的数字拍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如果没有这些数字会怎样?

  小结:数字很重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4、数字游戏:“彩票”中奖了。

  幼儿每人在筐中挑一张“彩票”。

  师:请你打开“彩票”轻轻的读一读,你们的纸上有什么?哪几个数字?(教师出示数字卡)

  师:(抽奖形式)下面老师编号码,你们彩票上号码的次序和我编的号码一样就获奖。

  小结:你们觉得数字有趣吗?刚才数字稍有变化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7

  一、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学生在已经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的核心思想。教材编写的特点:提供多种情景,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生活中的比是学生在已经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比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往往比较困难。教学中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比如通过对生活情景的观察、比较,学生对比较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资料,这样学生感知比的意义就比较容易。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获得求比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的抽象出比的知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后提出问题。

  问题1.观察图片后,那张图片与图A是比较像的?

  问题2.上面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说明了什么?(使用三角板测量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一道具体情境问题为新知学习做铺垫。其中我们在引用照片的长和宽,通过直观地观察和动手测量,更好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比。让学生学习比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的比是广泛存在的。在引出比的过程中我们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讨,主动参与获得真知。

  (二)生成新知

  由上面的问题情境我们已经认识了比,接下来我会请同学来回答总结比的概念出示比的概念,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出概念: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接着提问: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有哪些比吗?

  说一说下列各比的含义

  1份甘蔗汁2份水,2份甘蔗汁4份水。

  接下来分成两个小组,补全下表并回答问题,其中:一小组做第一个路程的表格;二小组做价格的问题,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解答,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组意见。

  (1)补全下表,说出谁快?

  (2)补全下表,说出那种水果最便宜?

  设计意图:明确比的.概念,并且使得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正确的读写比、明确比的每一部分的名称,在例子中体会比的意义和含义,分小组讨论中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发现并总结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养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化新知

  下面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易错点: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学生自主讨论,得到结果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与不同。

  (四)应用新知

  接下来将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会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会出示两个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例题。

  1.看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这些图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和同伴说一说

  (2)写出几个比。

  2.你能说出一个用“3:4”表示的情景吗?

  (五)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及探究生活中的比,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并且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还可以联系到比?列举出生活中比的例子。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本节内容在整章中的地位: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基础,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的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本章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透镜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并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都是很有价值的。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设计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多彩的自然现象导入课题采用实验进行探究,逐步深入,使学生真正懂得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体会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过程与方法

  (1)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会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3)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

  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两个概念的理解;光路的作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凸、凹透镜、透镜对光线作用一套器材、光具盘、光源、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展示眼镜教师拿一副老花镜和近视镜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老人家戴老花眼镜和年轻近视的人戴近视眼镜,与前面所学的面镜相同吗?谁能说出在生活中不戴或戴上眼镜来看东西时的情境呢?

  3、教师讲述像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一类镜子,它们都是透明的,我们把它们叫做透镜。用这些透镜能够纠正视力,只因为它们对光能起一定的作用,具体是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提出问题: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2、整体感知: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让学生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生]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生]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

  [生]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生]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3、教师归纳: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薄透镜: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师]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它们是什么透镜?

  [生]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生]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引导学生了解除了玻璃外,冰、水等其他透明物质都能做透镜。[思考]

  ABCDEF

  属于凸透镜的是:A、C、D属于凹透镜的是:B、E、F

  (二)、认识主光轴和光心

  图一两球相交

  如图一所示,我们看到两个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块凸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许多同学可能都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有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甚至燃起来。这个现象提示我们什么?(放大镜能把光会聚起来)放大镜是凸透镜,看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那么凹透镜也能使光会聚吗?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1、演示教师演示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凸透镜、凹透镜来演示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图三)。

  (2)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图四)。

  图三凸透镜使光会聚

  图四凹透镜使光发散

  2、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通过光轴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

  (四)、焦点和焦距

  实验发现,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如图五所示。图中F表示焦点,f表示焦距。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9

  一、教材

  另外,今年小学的课改也已全面启动,打开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中图文并茂的形式已处处可见,内容、层次上都向“下”延伸了许多,更注重所学的数学对孩子是否有用这一点上。如学完10、20以内各数后,都有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操作活动。所以,选择本次活动,可以说是为一年级作了一个铺垫,积累更多的此方面的经验,也是为实践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一个活动。

  本次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开发的新的生长点,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的知识具有“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特点的一个尝试性的活动。设想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达到: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孩子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二、活动基本流程流程:

  畅谈自带的上面有

  数字的物品

  即可了解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又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源于生活

  ⑴发散性思维,哪些地方

  有数字,有什么用

  ⑵新用教学媒体,展示生

  活中有数的图片

  ⑶探讨:没数字会怎么样

  三、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设计活动

  1、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内容生活化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选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数学实例,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如①幼儿自带的生活物品,是幼儿每天看到的、接触到的、用得着的,拿来用于课堂上,他们非常熟悉,又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唤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课堂上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所带的物品名称,及上面数字的作用。②教师采集生活中不同场景且上面有数字的物品的图象供幼儿观察,由于来源于生活,幼儿很愿意看和说。通过看和说,能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捕捉生活素材,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利用生活经验——寓于生活——探究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他又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数学活动中充分借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更能让孩子体会出数学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数学运用意识。如①数字游戏活动。通过5个数字、编码、中奖的游戏,一方面是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让幼儿感受数字的有趣和神奇。中奖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对于幼儿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游戏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幼儿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知道了多个数字可以编出许多不同的号码,从而体验到数字的有趣和神奇,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着无穷的乐趣。②对于“生活中如果没有数字会怎么样”的问题,幼儿也有自己的经验,如公交车如果没有几路车号码,乘客就不知道乘哪一辆车了;闹钟上如果没有了数字的话,就不知道上班、上学时间了;电视机如果没有频道号码的话,就不知道很难找到要看的电视节目了等等。通过系列活动,使幼儿理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于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从而培养幼儿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幼儿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3、回归生活空间——用于生活——实践生活化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孩子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孩子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堂上,教师很自然地启发、引导幼儿应用数字来帮忙:师生留电话号码这一活动,也是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解决了师生以后联系的办法。这一环节很简单,但从中能激发幼儿在生活中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纲要》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数学知识与孩子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反思大班《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

  本次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孩子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孩子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孩子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

  1、教师教学的方式与孩子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如:

  ①课堂上较多地体现了幼儿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找上面有数字的生活物品,首先幼儿要观察自家的生活物品,而且上面要有数字的,进而会研究物品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这个找的过程,则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信息和经验体系,将教师的角色由“教”转变为“导”。

  ②近年来,幼儿的主体性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的更加多样化,平等化,要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必须形成师幼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所以,课堂上安排幼儿同伴交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伙伴,也带了物品参与其中),物品名称及上面数字的作用,既提供给每一位幼儿交流表现的机会,又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从中还能体验分享的快乐。

  ③相对于幼儿的学习方式而言,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如为了让幼儿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神奇,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教师设计安排了玩数字游戏,让幼儿在看认数字、编码、对奖的情境中,积极的学习着,并感悟数学的巨大魅力。

  ④教师采集生活中相关的数学内容,让幼儿看教学媒体,直接地来说,可以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了数字生活很方便,间接地说,可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起幼儿以后进一步关注生活、探究生活。

  2、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除了写教案,教师更需要走进孩子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教学活动的设计也随着有所改进。如①教案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学习行为”两大部分。教师的“教”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学”。不是说教案设计很好,就行了。在现实条件情况下,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要富有弹性,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

  ②课前准备中的物质准备,如让幼儿带自己家里的上面有数字的物品,很方便快捷,家园合作,能充分利用家庭可利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不象以前开课前,要化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制作大量的教具。

  由此引发的几点思考:

  1、《纲要》中对于数学教育的论述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从形式上似有所降低,实际要求并没有降低,在某些方面反而提高了,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那么,对我们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就要考虑:怎么选内容,选什么内容?《纲要》还强调——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得有关的数学经验,这就涉及到:怎样设计课程?教师怎么指导等,显然,这对我们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一句话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确实能学,孩子学习的正面效应也确实使我们有成就感,它的负面却是使孩子没有兴趣,那么,这种思想是否可以让孩子持续有力地发展呢?值得思考。所以,我们现在迫切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发现内容,二是需要提供很多资源帮助教师,让她们很快上路。

  3、过去的课堂教学比较关注数学知识,但孩子学会了不用,结果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现在教师正在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运用数学知识。从数学感知和数学意识教育看,怎样将数学更深层次地运用于生活,还比较欠缺。教师对活动中所蕴涵的数学教育因素的挖掘能力比较欠缺,而这是数学教育生活化更追求的一个方面。

  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转变实际上是教师准备的问题,原来准备内容,现在强调从儿童发展、儿童原有经验出发,为其准备适宜的环境。我们已经站在了儿童的角度,但我们没有走进儿童的世界,可是,只要我们掌握一个原则:孩子是否快乐、积极、有需要和兴趣,我们探究的形式则可以灵活多样。只要我们坚持幼儿的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充分发挥我们教师的主体性,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反思者,努力成为课程教材开发,设计的主体,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形状、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蜻蜓翅膀若干。

  2、活动区中各种对称物品(眼镜、望远镜、剪刀、天平、夹子等)。

  3、课件:生活中的对称物品(京剧脸谱、树叶、飞机等)

  4、各种颜料、纸、木质积木、。

  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理解轴对称概念。

  1、幼儿操作活动—寻找对称的翅膀。

  2、操作活动结束后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帮谁找到了翅膀?你帮哪一只蝴蝶(蜜蜂、蜻蜓)找到了翅膀?你怎么知道它就是这只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呢?(4名幼儿回答)

  小结:小朋友都找对了,说得也很好。蝴蝶、蜜蜂、蜻蜓,从它们的中间对折

  后,翅膀的.大小、形状一样,颜色、花纹也相同,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二、找对称,感知对称的事物。

  1、幼儿到活动区中寻找对称物品。

  2、幼儿说一说找到了哪些对称的物品并说一说为什么是对称的。

  小结:××从中间对折后,它的大小、形状一样,颜色也相同,所以它是对称的物品。

  3、在日常生活中找对称。

  (1)除了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物品外,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品是对称的?(请1—2名幼儿回答)。

  (2)(放幻灯)出示老师找到的对称物品。

  4、在身体中找对称。

  (1)互相找一找,身上什么是对称的?

  (2)游戏:“我说你答”。(教师:对称,对称真神奇,藏在我们身体里,我

  来问你来答,与左手对称的是什么?幼儿答:你来问我来答,与左手对称的是右手)幼儿游戏3—4遍。

  三、做对称,表现对称的事物。

  1、幼儿制作对称的物品。用彩色的纸,可以撕、剪出对称的图,并粘贴在图画纸上;用准备好的积木可以拼搭出对称物;还可以用准备的颜料和纸,印染出对称图。

  2、展示幼儿的作品。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1、 玩游戏:

  师生互动:玩“我反,我反,我反反反”的游戏。

  2、 引发知识冲突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3、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认识正、负数。

  5、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并读出来。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2℃~3℃、北京-2℃~5℃、拉萨-20~-3℃、昆明6~15℃、青岛0~6℃

  ⑴、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12℃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12摄氏度,也可以读成负12摄氏度)

  ⑵、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

  ⑶(课件)介绍温度计的知识

  2、巧用温度计,深入认识负数

  ⑴小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操作温度计,观察温度上升,体会零上及零下温度的高低。师: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红色液柱越往上数越大,越往下越小,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

  ⑵课件出示一组温度,比较大小

  ⑶初步渗透数轴知识

  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板书:0)

  0左边的.是什么数?负数会有多少个?越往左这个数就越小(板书:负数)

  0右边的是什么数?正数也有无数个,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板书:正数)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初步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

  三、生活中的应用(略)

  四、总结延伸

  调查身边哪儿也有用负数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幻灯机与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过程,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勇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并逐步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幻灯机、投影仪和照相机等的原理。

  教学难点:

  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引入课题

  请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生活中使用的光学元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引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老师结合仪器简图,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构造: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再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2)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3)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4)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

  2、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在黑板上画出幻灯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3、老师结合仪器简图,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照相机的核心;胶片相当于光屏;镜头与胶片之间即为暗室(机壳部分),相当于像距。而其它内容:调焦、光圈、快门等可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书后材料,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有什么办法?

  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并能画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5、显微镜和望远镜(重点介绍望远镜)

  三、归纳小结

  比较投影仪、幻灯机、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9页1题、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发现中国传统绘画、建筑工艺品中花的优美造型,以及生活中各种以花为主题的装饰,从而建立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超越生活的理念。

  2、通过欣赏,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化的特点,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以花为主题的创作。

  3、通过设计应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花的造型特点以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绘画实践。

  教学难点

  艺术实践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要体现艺术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理念。

  教学准备

  师:课件挂图绘画作品盆花文字资料

  生:画具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设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学具

  起立问好

  好的课堂氛围是成功课型的开端

  赏花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桌子上的花漂亮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常见的花,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与花有关的创作。

  出示课题“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欣赏桌子上的花,闻一闻,看一看,指生谈谈花给人带来的美妙感受以及盆花的颜色、形状、结构。

  初步感受花带给我们的美感与温情。

  品花

  三、探究新知

  1、游戏,眼力大比拼---猜花

  孩子们:桌子上摆着的是我们知道的花,而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花,大家来共同欣赏吧。

  课件配乐播放各种花,供孩子们欣赏,看谁记住的花名最多,谁是记花能手,发小礼物给以鼓励。

  2、古今中外,每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特点之外,人们还根据它的外形结构特点和生长特点赋予他们不同的品格,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图片,提出活动要求: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明确各种花的寓意。

  牡丹—富贵、吉祥。

  百合花—象征荣誉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梅花---傲雪

  菊花---熬霜

  康乃馨---送给长辈,幸福、安康

  兰花----品格高洁

  郁金香—

  3、欣赏

  欣赏潘天寿的荷花,了解中国画的绘画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国画工笔和写意的区别。

  4、欣赏杜菲的“银莲花”、凡。高的“向日葵”了解西方表现花的表现形式。(出示挂图)

  5、中西两种画风进行比较,尝试着找出不同特点。

  根据孩子们的总结给以补充。

  6、指导学生分析:花在生活当中是怎样应用的?

  出示清朝嘉庆年间的“粉彩白花图瓶”供孩子们欣赏。

  师小结:黑地厚重而雅致,瓶身绘满造型各异、色彩绚丽的花,没有一朵是重样的,线条流畅,做工精细,体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大师精湛的技艺。

  7、感受花在生活当中的应用。(观赏课件图片),说说这些设计采用了那些手法。

  手法:夸张变形

  样式:长形圆形三角形自由形

  学生欣赏,快速记住花名。自由发言自己记住的花,花名说的多的给予奖励。

  分组活动,每小组给一种花赋予花语。

  同学们根据花的颜色以及它的生活特点,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给每种花配上话语。

  欣赏挂图,对比了解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进行总结

  工笔:工整,细腻

  写意:大气,豪放-

  (1)造型完美颜色艳丽的花朵配以茂密的叶子,充满着生命力。

  (2)花瓶上的图案颜色与花头相互辉映

  (3)整合的桌布使画面更有空间感。

  小组合作探究:

  两件艺术作品在画风气韵上有些相似,大气豪放。从色彩上有所差异,国画从颜色上讲素洁高雅,而西画则色彩艳丽。

  欣赏清朝嘉庆年间的“粉彩百花图瓶”总结外形的艺术特点。

  同学之间交流,总结汇报。

  通过猜花,使孩子们知道生活中更多种类的花,并从中感受色彩各异的'花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激发兴趣,了解花的品格。学习做人的道理。

  体会中国画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提高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学生在探究的同时,感悟绘画作品不同风格的表现魅力。

  感悟艺术作品中花源于生活。

  提高总结能力,再次提升艺术源于生活超越生活的理念。

  画花

  四、艺术实践

  花事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些设计师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融入到了绘画作品当中,形成可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他们的作品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做一名设计师呢?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会怎么做呢?是把这些花插在美丽的花瓶里,还是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还是设计一组花纹,或者花边,总之与花有关的都可以,孩子们,快快动起笔来吧。

  提出作业要求

  1、设计一副以“花”为主题的作品。

  2、根据自己的实际可临摹可创新。

  3、样式自己选择,只要与花有关都可以。

  (花边花纹静物花瓶自由花)

  教师巡视指导,要根据孩子自己的作品给予合理化建议,使孩子们的作品更具特色。

  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

  要求新,求异,与众不同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进行艺术实践。

  孩子们的思维是不受局限的,生活中和艺术中的花给孩子们留下了或强烈或淡雅的印象,放开手给他们自由设计的空间,这样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业,彰显其个性魅力。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审美确立绘画方向。

  评花

  评头论足

  将一部分作业粘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对板前的作品进行评价。

  师评: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孩子作品的闪光点。

  评出最佳创意奖五名,并发给奖品。

  自评: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以及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难处。

  互评:说说自己最喜欢这些作品当中的哪件作品,为什么?

  自评和互评时尽可能的使用专用术语,一个词或是一句话都可以。

  能够用专业术语简单的评价别人的作品,就已经完成了本课的重点。

  总结

  美丽的花无处不在,其实除了一些有名的花,还有很多无名的小花,如田野里的野花,蔬菜花,甚至一些凋谢的花都有它们惹人喜爱的地方。正因为这些美丽的花,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美丽。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就是那一朵朵色彩艳丽的花儿。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侯梦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和趣味。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本次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为课程,开发新的生长点,将幼儿的学习和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密切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孩子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及成长需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

  2.尝试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对数字产生兴趣,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为:活动重点: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它们的不用用途。活动难点:知道人类与数字的密切关系。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游戏性、实践性,寓抽象的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1.每位幼儿自带一件上面有数字的物品,课前可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0-9的数字卡片10张。

  3.电话号码卡片若干,数字饼干。

  四、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1.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构建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幼儿主动操作数字卡片,不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动力和途径。孩子是好动的,与其让他们低效率的听,还不如让他们高效率的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本次活动中,通过设计游戏能让幼儿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3.交流讨论法:通过引导幼儿适时的交流讨论,聆听幼儿对数学的了解程度和积累程度,拓展幼儿的数字经验和视野。

  (二)说学法幼儿园教学以幼儿为主体,我们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经验,培养能力,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促进学习方法的落实,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本次活动中,采用的学法有:谈话导入法、多种感官参与法、对应法。

  1.谈话导入法:以谈话方式导入数字,激发兴趣。例如:(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数字?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呆板的教学过程,要想调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本次活动我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动一动,谈一谈,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合作的重要,体验合作的快乐,学习合作的方法。

  3.对应法:通过出示的电话号码卡片,让幼儿对数字进行排序,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谈话导入,发现数学)-(参与游戏,学习数学)-(交流讨论,拓展数学)几个环节步步深入展开教学,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数字宝宝今天来了吗?好,那么请今天来的数字宝宝们,给大家打个招呼吧!(让幼儿逐个展示自己带来的数字物品,通过讲述、猜想来激励幼儿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师:小朋友们,除了今天来的数字宝宝,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宝宝今天没来?(幼儿回答,如:车牌号、门牌号、钢琴简谱等)。 2.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师:(小朋友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张号码卡片,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卡片上的号码,对应着给数字卡片排排队,看哪一组排的又快又好)。此环节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师:现在有0-9十个数字,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设计电话号码,不能有重复的,看谁设计得最多。(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为自己编电话号码。让每个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体验成功感,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励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事物和运用数字,此环节可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后,激励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4.逐个出示数字饼干,依次让幼儿回答这个数字,答对者奖励数字饼干,最后大家一起分享数字饼干。

  根据《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活动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保证数学活动效果,本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通过数学学习,幼儿能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在情感体验方面,幼儿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在思维能力方面,幼儿能运用数字描述现实世界,通过尝试活动,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发展探究问题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观看,谢谢!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四年级上册第88到89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关于正负数认识,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节教材温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反意义量的认识建构负数的意义。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感知负数、认识负数,并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具体的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掌握温度的记录方法,初步体验了零上和零下的表示方法,这是学生学习负数的重要学习经验;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见过负数,这成为学生学习负数的重要生活经验。

  【学习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来认识正数和负数,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

  2、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感受负数。

  ①四年级班级足球赛,上半场三(2)班进2球,下半场失球1个。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②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图、表格、数等方式)

  ③全班汇报

  ④在这些方式里,哪一种最简单、最清楚。

  2、联系“温度”,认识负数。

  ①看温度计说温度

  ②这些温度可以用哪些数来表示?

  ③零下2℃,零下3℃用什么数表示呢?

  ④负数的读法。(负二,负三)

  3、建构模型,进一步认识负数。

  ①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数学方法记录下面数据吗?

  公交车在望江公园车站上车8人,下车10人。

  淘气的数学作业,做对4道,做错2道。

  一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收入100元,支出65元。

  ②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第88页看一看,说一说)

  ③通过分类认识正数、负数

  ④关于负数的历史介绍

  ⑤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负数。

  ⑥小组合作。探究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

  【习题设计】

  1、第89页练一练①

  2、第89页练一练②

  3、游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活中冷色教学设计12-27

生活中的冷色教学设计10-07

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设计12-04

生活中的标志教学设计范文10-06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01-04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03-01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06-10

幼儿园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教学设计10-07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9篇03-03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7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