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2 18:03:5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优秀)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3、练习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难点:辨认所学的几何图形

  一、认识图形

  二.认识钟表

  三.游戏:

  四、课堂小结

  1、出示第106页第3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09页第12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有几个?

  (2)并填写在书上。

  3.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3、14题,集体订正。

  1、拨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

  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

  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

  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

  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老师拨时,学生用电子表形式表示出来。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总复习:复习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第一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

  学具:小棒、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从上述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导入新课。

  (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一)找图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在你的信封里都装了些什么?找出来一一告诉你的同桌。

  (二)给图形分类。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图形(如图1)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同桌同学讨论后再分。)

  (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儿童进行一次逻辑训练,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分类情况如图2。发现按第三类分法的学生人数最多,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三)自主探究。

  1。为什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学一起验证和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反馈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折还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正方形,斜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请试一试。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图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运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2)请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状摆出来。

  (3)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你们有意见吗?(多媒体出示:)谁能帮助老师把它摆好。

  3。接下去你还想研究什么图形。(如圆形。)

  (1)拿出圆形,观察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圆形没有角、任意对折都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任意一条对折线都一样长等。)

  (2)如果学生把圆形和球混淆的话,则拿出圆和乒乓球进行比较。

  4。举例。

  让小朋友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创设宽松的环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举例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出示图3,请学生手举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2。数图形(出示图4)。

  3。拼图形。

  (1)(出示图5)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但可以拼出美丽的鱼,还可以拼出其他美丽的图案。你想试一试吗?

  (2)拿出各种图形的学具若干个,进行自由拼图。然后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图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

  (3)结合拼图进行课堂小结。

  (意图:巩固练习,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按辨图形、数图形、拼图形三个层次安排,使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想像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专家评析

  叶建娥老师编写的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视基础,注重创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全面、合理、恰当。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领域。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阐述的教学目标,基本上体现了《标准》的精神,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既重视了结论性的目标,又注重了过程性的目标。

  2。注重创设情境。

  叶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叶老师的这个设计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3。重视动手操作。

  本设计在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这个环节包括下述两步:(1)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分类。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识别图形。(2)让学生通过数、折、量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4。关注学生差异。

  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当学生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课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中,不仅练习的形式多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较好的体现了《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大众数学的思想。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

  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

  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体验感悟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学生分别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这几种图形。

  接着,我抓住学生爱交朋友的心理,问:“你们愿意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气氛中,我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学生对漂亮的动画片特别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城堡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与图形交朋友又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协作指导

  1.新朋友的家——面从体来。

  同学们,这些新朋友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互相指一指,赶快行动吧!

  课前,我让学生事先准备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实物学具。学生在物体上找到图形后,指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学生可能会说:“我在牙膏盒上找到了正方形”也可能会说:“我在饼干盒上找到了长方形,长方形摸起来很平”

  学生通过在实际物体上找平面图形,初步体会了面在体上,通过摸平面图形,对平面有个初步的感知。在这一系列小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给新朋友照相——体上有面。

  同学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照张相,把他们留在纸上,在学生兴趣高昂地回答了“想”后,让学生到组长那儿找几个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把它描下来,并激励学生“比赛看看谁先描完,谁描的朋友最漂亮”。

  给先朋友照相,这一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充分给学生“做”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从“体”来,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学生可能会用描的办法,也可能会用印的。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到各小组巡视。对先完成的同学,我会鼓励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吗”充分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同学,我会请其他的小朋友帮助,使这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爱,增进同学间的情感。

  3.介绍新朋友——平面图形的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怎么把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呢?

  我先给学生示范:妈妈,今天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长得长长的,平平的,它不像长方体,因为它不能装东西,它是谁呢?然后,学生小组内互相介绍。

  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有可能都会说:“方方的,平平的。”这时,我问:“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经过学生的再次观察,再次描述,引导学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的表现欲望很强,可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也怕出错。而此处介绍新朋友的活动提供他们说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意愿和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巩固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使用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把握更准确,也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图形的介绍会慢慢说得更清楚,更有条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0-7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将物品按属性分类,包括按用途、材料、颜色等进行分类,本节课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主要是研究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准确进行分类;

  (2)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

  (2)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2、教学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六、教学方法

  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形状进行分类。

  七、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实物模型

  学具准备:

  学具盒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一机器人带来一个八宝箱)

  机器人:同学们好,我是机器人“悠悠”,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八宝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学生:想。

  课件演示八宝箱慢慢打开,从里面蹦出一个一个物品,有篮球、水杯、牙膏盒、茶叶罐、魔方……(学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来一个物品就说出相应的名字)

  (通过机器人带来八宝箱并慢慢打开,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说一说

  通过机器人带来的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物品,然后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的要求。

  淘气:图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认识长方体

  我们已经把机器人带来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状分类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些物品。

  (1)出示长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活动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件形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看是否一样大。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教师板书:长方体)

  (4)教师小结长方体特征(课件展示)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3、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图片,提出问题:它是长方体吗?(学生:不是)师:那它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给它起什么名字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查并用心倾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

  (3)学生反馈: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无法滚动。(教师板书:正方体)

  (4)教师小结正方体特征(课件展示)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5)你怎么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

  4、认识圆柱和球

  (1)出示圆柱、球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并反馈: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形的,有时能滚动;球没有面,能随便滚动。(前面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的'激烈了)(教师板书:圆柱球)

  (3)教师小结圆柱和球的特征。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5、知识回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一起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

  (2)课件展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学具,一边摸,一边读对应图形的特征。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的袋子里装着一些立体图形,通过让一个学生摸一摸,描述对摸到物体的具体感受,让另一个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几何体。

  2、滚一滚,玩一玩

  让学生拿起各种几何体,尝试滚一滚,让学生体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这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特点。)

  (四)知识应用

  1、找朋友

  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几何体,让学生把对应的物品与几何体连线。(通过此题,建立学生对物品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会填

  课件展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数数各种几何体各有几个。(通过此题,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3、我是小小艺术家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交流时先说一说搭成的是什么,再说一说是由几个什么立体图形搭成的。(通过此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让学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进行交流。(通过此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它们的特征。)

  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长方体:长长宽宽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6个面一样大,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竖着不会滚动,横着放下来能够滚动。

  球:圆圆的,不管怎么放都会滚来滚去,没有平平的面。

  (六)作业布置

  1、找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与家长或小伙伴说说。

  2、利用学具搭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条件的可以拍成照片,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积累观察几何体的学习活动经验,我特意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常用物体的分类,直观认识图形的特点,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设计“知识运用”环节,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在活动形式上,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使用生活语言描述他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逐步帮助学生发现这四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特征的认知基础。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 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 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7

  一、活动目标:幼儿园数学大纲提出,幼儿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活动重点: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各种图形。

  三、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和区分长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动准备: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五、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菱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支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整理与复习

  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

  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巡视。

  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

  2、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三、四边形的复习

  1、四边形的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教师巡视,

  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131页中间的四边形关系图,把各种四边形画在黑板

  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

  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

  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逐步整理成下图。

  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示意图的?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长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3)正方形一定是长方形。

  (4)长方形一定是正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

  2、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或哪些自己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补充

  (一)填空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正好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这是一个()三角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72o,它的底角是()度。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最多是()厘米,最少是()厘米。(第三条边为整厘米数)

  4.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厘米。

  5.用3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1:2:3,它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和()厘米。

  (二)选择

  1.人们常用三角形的()性生产自行车大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应用电动大门。

  A.稳定性B.易变形C.平衡性

  2.平行四边形有()高,梯形有()条高,三角形有()条高。

  A.无数条B.一条C.三条

  3.圆的半径扩大2倍,则它的直径扩大(),面积扩大()。

  A.2倍B.4倍C.8倍

  课前思考:

  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时一、要抓住从直观图形到抽象知识的概括,由具体的某个图形再进行归类,找出共同特征。二、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三、解决练习与实践的7.8.9题时,要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画法要规范,围三角形时要考虑全面,求角的度数时的方法是否最优。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图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剪、分,直观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找一找把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分类、数图形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 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并能根据它们的一般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2、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2、出示实物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在这里做简单介绍),学生认读。

  二、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1、让学生想办法帮立体图形留下脚印(描一描、印一印)

  2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全班交流

  3、给定义:通过摸一摸、印一印等活动从立体图形上请下了这些图形,而且在摸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小脚印都是平平的,所以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

  4、认识平面图形特点

  观察交流:请你们仔细看黑板上这些图形,想一想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汇报

  三角形由三条边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每条边都一样长。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相对的边一样长。

  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相对的边一样长国,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比一比

  你觉得这些图形里,哪些图形比较相似?他们有什么地方比较相似呢?又有什么不同?

  三.应用拓展

  1、游戏1送名称回家

  师:刚才我们学了哪些平面图形?

  老师指你们来说好吗?老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

  2、联系生活,找一找

  3、交通标志牌

  4、欣赏图画

  四、总结

  教后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1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 感知 “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验面在体上,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感悟面和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瞧,图形乐园到了。(出示: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拼成的图形乐园)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生:想﹗)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新朋友没有露面之前,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它们长的什么样儿?叫什么名字?它们喜欢做什么?它们的家在哪里呢?)

  师:瞧,它们来了!这些图形你认识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呢!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吗?还有谁知道?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创造的灵魂。”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从内向外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乐于探索。这节课由带领孩子走进图形乐园去玩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由熟悉的立体图形朋友引入,更是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为本课的数学活动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教学中安排“到小白兔家去参观”和“帮助小白兔围各种形状的空地”这样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参与学习。

  二、引导探究、理解“面从体出”。

  师:你看,它们正在和小朋友捉迷藏呢,他们呀,藏在了你们桌面上的积木上了,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他们!

  (生开始找。)

  师:都找到了吧?谁来说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说: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在长方形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师: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所以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长方形最调皮了,它想从长方体上下来,单独到纸上玩一玩,你能想办法帮帮它吗?(生:能。)

  师:请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比一比,哪一组的办法多?

  (生小组讨论)

  组织交流。

  师:你们小组想出了什么办法?真聪明﹗想不想自己动手把长方形请下来?(想﹗)

  师:请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生小组合作)

  1、组织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想出了一种办法,一起来看看行不行,(师拿长方体)我将长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靠紧黑板,用粉笔贴着长方体描一转,就把长方体的一个面表示出来了。我用的是“描一描”的好办法。(教师板书:描一描)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描下来的`面长什么样儿的?(学生:长长的、方方的等等)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长方形。

  师小结:刚才大家一起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长方体的一个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平平的长方形和这个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指个别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对了,平面图形平平的,它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那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的课桌上除了长方体还有其他哪些物体呢?你能从刚才那么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其他不同的平面图形吗?(教师随机拿着正方体、圆柱体)试一试吧!可以自己找,也可以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进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生汇报,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哪些图形图形朋友?“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学生涂色)

  2、分一分。

  师:每个人选出你最满意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欣赏。

  师:小图形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怎么办呢?(生:让他们分开站。)

  师:怎么个分法?(学生分类,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

  3、抽象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朋友的家都在立体图形

  上,还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把这些图形朋友从立体图形上请到了纸上。(师演示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展示三个平面图形)

  现在让我们和这些新朋友打个招呼吧,你想怎么跟你的新朋友打招呼呢?(学生可能说;你好,长方形、Hi,正方形Hello,圆形。)

  [设计意图]: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不管是说,还是检查、纠正,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交流。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请出正方形和圆时,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交流。这些自由充足的机会,学生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游戏教学,快乐体验

  1、师:用自己的小手、胳膊或者整个身体来比划出这些图形。你可以一个人比划,也可以2人或者一个小组合作。想好比划什么图形?准备开始。

  2、游戏:我说你想

  师:老师想看看大家对我们的新朋友到底有多了解,我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四、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体会“面在体上”。

  1、师:象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在我们的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这些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教师用手势指着黑板上的平面图形提示)(学生思考,指生汇报)

  (生:黑板的面是长方形。……)

  问:想想看我们的家里、大街上哪些物体上有这些图形?(生:电视机的面是正方形。……)

  师::物体小精灵也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了一些平面图形,我们一起看看吧。(各种实物出现在大屏幕上)你能说说小精灵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了什么平面图形吗?(生:小精灵在门的一个面上找到了长方形。……)

  2、围一围

  老师这儿有一个钉子板,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吗?谁来试一

  试?你能围一个正方形吗?你能围出一个圆吗?为什么不能?

  3、折一折

  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展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拿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展开,你发现了什么?再对折、展开,你又能发现什么?

  拿一张圆形纸,折一折,展开,还是圆形吗?

  4、吃饼干。

  师: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 (生:饼干!!!)

  师:对!看看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生:正方形。)

  师:谁能把它咬成长方形?(生:我来,我来!!!)

  选几名代表,比赛。

  师:谁能咬出其它形状?(生:我能!!!)

  5、猜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这是一个魔术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图形,聪明的孩子能够蒙住眼睛都能知道自己摸到的是什么,你相信吗?(请一个学生出来示范)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允许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用卡纸遮住圆,只露出一小部分)谁来猜猜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猜一个,(教师用卡纸遮住长方形,露出一小部分)这次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师: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学生可能说: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

  师:你们都想的很好,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我们要想知道谁说得对,那就把卡纸拿开看一看。(教师展示)原来是长方形啊。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仅要会思考,还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

  6、拼图

  出示各种图形组合成的美丽的图画。

  师:小朋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用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拼成的,你能说说它是由那些平面图形组合成的吗?(指个别学生汇报)

  师:你也想用这些漂亮的平面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小组合作进行吧,说说你们都用了那些平面图形。(学生随着音乐分组合作拼图,然后请小组展示并汇报)

  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把一个正方形饼干咬成长方形饼干,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形成表象;摸一摸、折一折的过程,是在观察、操作中认识这些图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样子,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在说中学生从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体的实物上,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整个操作过程从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联系生活,触类旁通。

  师:今天,学到了什么?你开心吗?谁为今天这节课取个名字?

  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以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仔细地观察,将你看到的告诉爸爸妈妈,好吗?下课。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每种平面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数学知识。还有课外实践作业:跟父母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内学习中与生活联系,而且在课外实践中与生活联系。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别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各种立体图形光感受他们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会区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白板 图形卡片 立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题

  哇!同学们从家里搜集了这么多物品,你能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吗?

  生:牙膏盒,饮料罐,积木块,皮球,乒乓球,魔方,色子等。

  师: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物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品的形状吧!(板书 认识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物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

  学习任务一:同桌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 课件出示,老师的物品这么多物品堆放在这里,太乱了,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与同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

  3、小结:我们能把这些物体按照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课件出示

  【过程评价】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类物品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

  学习任务二: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1、观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预设汇报:

  (1) 长方体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我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

  对面相等 它们的面有大有小

  (学生们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你的是这样的吗?并随孩子们一起利用多媒体帮孩子们验证,孩子们直观感受。)

  (2) 正方体

  师:课件出示正方体的物体,教师明确其名称为正方体,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说出他们的特征。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这些面是正正方方的

  这些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学生汇报每一种特征老师跟随孩子一起验证,并提醒孩子仔细观察)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仔细观察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吗?

  (3)认识圆柱、球

  ①课件出示圆柱、球,形状像他们一样的物体叫圆柱、球,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

  ②汇报:学生拿出圆柱、球,并汇报特征。

  圆柱:有两个面,平平的,是圆形的,

  两个面一样大 只能朝一定的方向滚动

  球: 没有平面 任意滚动

  (教师跟随孩子们的发现课件展示其特征)

  找出圆柱、球的相同与不同。

  【过程评价】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课件出示

  1、猜一猜,并说一下你是怎样猜到的?

  2、引导辨认,区分实物和图形。课件出示图,学生找生活中的实物立体图形。

  3、数一数,机器人图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各用了几个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的学习的?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有六个平平的长长方方的面

  上下

  长方体 对面相等

  左右

  前后

  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有六个平平的正正方方的面

  每个面都一样大

  正方体

  有两个平平的圆形的面

  上下一样大

  圆柱 能沿一定的方向滚动

  没有平面

  能任意滚动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

  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 曲的线 直线图形 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

  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揭示:边 角 科学家在研究图形的时候,都要研究图形的边和角,看看他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揭示: 五边形, 六边形。

  9.创造多边形

  像这样的五边形、六边形你们以前见过吗?

  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

  二、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里的几个新朋友,它们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后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怎样判断它是几边形呢?

  三、课本练习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第31页的有关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玩积木师:图片上的'小朋友都拿着什么样的积木呢?

  生:自由发言。

  师:图片上还有什么不同的积木、生:有…,还有……

  师:看来积木朋友的种类真多,今天老师就正式介绍4位积木朋友给你们认识。(出示课题,板书并出示4种图形的图片)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师: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并指名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说明:长方体有不同的摆放行式)、

  生:相互评价问题的回答是否有误、师:给4种物体正名。

  (2)小组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自己准备的图形,先仔细的看一看,再用手摸一摸,最后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感受这几种图形、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已经看过了,摸过了,也进行了比较,那么小朋友们能不能准确的在把它们找出来呢?

  (3)师:指名由学生发口令,让全班同学拿出相应的图形、(看谁拿的最快,给予口头表扬)

  三:深化巩固,练习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找朋友

  师: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非常聪明,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道题,请你们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生:独立完成。(老师评价)

  (2)想想做做第2题、分一分。(请同桌合作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3题、寻一寻。(学生独立完成)

  四:学生相互评价

  这节课谁表现的最棒?棒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02-03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05-14

《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06-17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0-28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03-05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05-28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6-15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02-14

关于“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08-07

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