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光》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灯光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灯光》教学设计常用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灯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灯光》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灯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来之不易。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次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根据教材内容及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并结合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习现状,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通过交流,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表达顺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线索“多好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品读文本,品味“注视”、“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句,走进郝副营长的内心,理解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既读进去,又走出来”是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中,通过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补充与“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的说话训练,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使整堂课圆润丰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想象画面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灯光》。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来的感觉会更好。请再读课题。
3、读着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
4、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
二、理清脉络,感悟方法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以“灯光”
为题写了一件什么事?开始吧。(自由读文)
2、交流读后的收获:
①读了课文,你从课文的结构上有什么发现?(开头、结尾写现实,中间写回忆部分。首尾呼应、倒叙)
②课文以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味“多好啊”,体会美好憧憬
1、课文讲述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呢?(板书:多好啊)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快速浏览,找找“多好啊”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心里又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浏览要求)
3、汇报交流:(注意说清楚每一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
①(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②看到这璀璨的华灯,难怪游人会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多好啊!此刻,游人可能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③作者由这一声赞叹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起他?
第二次
①当时郝副营长看到了什么?一幅怎样的插图?(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②郝副营长当时是怎样看的?“注视”是什么意思?还有哪
个词也是这个意思?你从“注视”和“沉思”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是啊,等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底下读书,那该多好啊!
第三次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憧憬”是什么意思?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除了电灯,他还憧憬什么?
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读出来。
引读:郝副营长是在憧憬明亮的灯光,于是,他深情地说:(生读郝副营长的话)郝副营长是在憧憬幸福与光明,于是,他深情地说:(生读郝副营长的话)
④如今,他的美好心愿实现了吗?是的,此时的灯光已不再是“灯光”了,还是指幸福与光明。请再读课题,这是幸福与光明的象征。
四、走近人物,体会献身精神
1、为了这句深情的“多好啊”,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光明,郝副营长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课件出示课文第10自然段)
2、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一刻(一起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读了这段文字,哪个词语涌现在你脑海里?
3、说说你对“千钧一发”的理解,它在文中指什么时刻?
4、课件出示老师改动后的句子: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是您划着了火柴,
点燃了那本书,
举得高高的,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
火光暴露了您自己,
您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师引读:让我们一起把目光定格在那一刻,记住他的英勇壮举吧。)
5、出示第11自然段
引读:是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这位年轻的战友(生读);为了后人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生读)。
6、孩子们,学到这,你想对这位伟大的战士说些什么
7、让我们再次读课题,记住这位英雄!
五、说先烈故事,拓展升华
1、(音乐起,播放温馨幸福的画面)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当我们和爸爸妈妈手牵手在广场上漫步时,谁又会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呢?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曾为今天的幸福而献身的先烈们呢?你还知道哪些先烈的英雄事迹呢?(生说)
2、补充:董荐瑞、黄继光的故事(课件出示图文资料)
3、今天的幸福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此,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呢?
4、是的,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对先烈们最好的慰藉。对我们来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祖国真的需要我们时,我们能否抛开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能勇敢地站出来呢?就像郝副营长、董荐瑞一样呢?(留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六、作业超市
1、电影广角:观看一部爱国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等。
2、课外书屋: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刘胡兰》等革命英雄故事,也可以找来王愿坚的其它作品,如《七根火柴》、《党费》等读读。
《灯光》教学设计2
一、 整体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大家迅速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作者在天安门看到灯光,听到赞叹,回忆起1947年,在沙土集围歼战中,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了自己的事。)
二、 研读课文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读感悟。
同学们,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出示课件(1)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划出重点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二) 明确线索,初步感悟天安门前的灯光。
1.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因为文章是以“灯光”为线索的。)
2. 课文是怎样以“灯光”为线索来记叙的呢?按顺序谈一谈你的感悟。
3.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出示课件(2):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抓住“光明”、“温暖”,从这两个词语中我感受到的舒适与宁静。抓住“千万盏灯”从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壮观与自豪。学生抓住“静静地照耀”,从中体会到舒适与宁静。)
师板书:千万盏灯
(三) 感悟郝副营长看灯光时的沉思。
1.过渡:作者也喜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忆。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有什么感悟?
2.师出示课件(3):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抓住 “注视”从中我体会到郝副营长看得认真、投入。)
师板书:吊着的电灯
3.“沉思”是什么意思?
(深思的意思)
4.他在沉思什么呢?
出示课件(4):
郝副营长在沉思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沉思当时穷苦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只有战胜了敌人才能换来和平,才能……
他在沉思让人民用上电灯。)
指名读。
(四)感悟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
1.过渡:此时郝副营长注视着图上的吊灯,他想的是中国的孩子们也用上电灯该“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地说。沉思过后,突然,他凑到作者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作者是怎么说的?郝副营长又说了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请一位同学来读第6、7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5):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体会到来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该多好啊!”是说什么好?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是说有灯光好)
师板书:憧憬中的电灯
4.“憧憬”是什么意思?
(向往)
5.他还会憧憬什么?
出示课件(6):
郝副营长憧憬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穷苦人过上幸福生活,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6.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段。
7.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感悟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的英雄行为。
1.过渡:郝副营长注视着图上的吊灯,沉思的是只有打败敌人,才能能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于是他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多好啊!”郝副营长这样憧憬是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那么,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又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书描写战斗的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7):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抓住“一星火光”从中体会火光的作用大)
师板书:一星火光
出示课件(8):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2.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
生接读: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3.这一段作者在描写郝副营长的动作时,是怎样写的?
(这一段运用了划、点、举三个动词描写了郝副营长的动作。这样描写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这样描写使郝副营长的动作更连贯,再现了当时的情境。)
4.齐读这句。
5.引读: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使突击连的战友不至全军覆没郝副营长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为了让这场围歼战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郝副营长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郝副营长为了赶明儿胜利了,让孩子们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宁愿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6.同学们看书,文中写郝副营长的行为是第10自然段的,如果我们把文章改动一下,看看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出示课件(9):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围墙。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原来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自己读,感悟区别。)
7.指名两个同学来对比读一读。
一个学生读文章的第9、10两个自然段,一个学生读改过的出示课件(9)。
(书上保持了叙事的完整性。
当时大家不知道是谁点的'。
设置了悬念,使文章情节更加生动,引发人想象。)
8.引读: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9.师出示课件(10):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0.自由读读
11.引读:
郝副营长仅仅22岁,但(女生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郝副营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一见电灯,但(男生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郝副营长是著名的战斗英雄,本来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全班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2.这位战斗英雄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用他的生命换来灯光。)
13.是啊,是英雄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天安门前的璀璨华灯。
指名读最后一段。
师出示课件(11):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板书:璀璨的华灯
14.你们从中感受了什么?。
(体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
15.这璀璨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
(这灯光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
6、感悟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1.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天安门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1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2.请两个学生读两句。
(体会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的牺牲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
3.师总结归纳完成板书:本文以天安门前千万盏灯引出回忆,通过描写郝副营长注视图上的吊灯陷入沉思,他想只有打败敌人,穷苦人的孩子才能够见到他憧憬的灯光。他在战斗中点燃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却为部队指明了胜利的方向。而他也像无数革命先辈一样,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文章是以这样的线索来结构全篇的,线索清晰,结构严谨。我们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作业
仿照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一篇记事文章。
板书:
《灯光》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9、学习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天安门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板书设计: 灯光
赞叹勾起回忆
羡慕在灯光下学习
憧憬幸福生活
怀念伟大战友
——多好啊!
教学反思:
相比于昨天的精读,今天的这篇略读课文,《灯光》篇幅短,读懂内容没太大难度。沿着继续放手,基于问题,互相学习的思路展开学习。
扣课题,展开多层学习。一层是导入的质疑,一层是线索的小结,一层是拟题的启发。做得比较充分的是拎住线索,进行互助学习,默读找灯光,交流说灯光,串联悟灯光。
扣写法,展开互文阅读。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强,在梳理结构的基础上第二轮质疑,显然指向写法的问题多起来了,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人物描写展开联想这种写法怎么关注?教师则引导与上节课写法进行比较,继续组织互助学习,经过同桌互相补充,基本都能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继续比较发现,都是回忆录,都是倒叙,都采用前后照应,都采取第一人称来写,会比较发现,迁移自主阅读。
扣细节,展开品读感悟。一味注重写法,课堂会显得理性有余,为了更好感悟人物形象,聚焦郝副营长英勇献身的段落,指导换成第二人称读,更好地抒发情感,体会人物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扣迁移,展开读写结合。关注一首小诗,用笔赞颂这种崇高精神;迁移一种写法,回忆性文章,前后照应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推荐几本书籍,推荐展开课外书屋了解与阅读。
《灯光》教学设计4
一、师范写课题,读题
二、对比感受灯光,导入学文
灯光,司空见惯,普普通通,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怎么注意它,而有一个名叫王愿坚的作家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他就是《灯光》这一课的作者(板书)。王愿坚对灯光有怎样特殊的感受呢?看到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灯光的别样感受
1、指名读。
2、这里讲的是作者在哪里感受灯光?(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夜晚的灯光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第一幅插图(广场夜景图)。
4、假如你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这样的灯景,你有何感受?(课文最后一节有一个词写了这灯景,就是——璀璨)也许你会赞美灯火的辉煌,也许你会感叹灯光的华丽,也许你会被璀璨的华灯所吸引,所陶醉,但你绝不会有作者的那种感受——读读第一节第二句。看看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5、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心头的光明感、温暖感缘自何景?因何而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愿坚笔下的灯景——谁再来读读这第二句?(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广场上的灯并不多呀!再读读。)而且,这千万盏灯并不刺眼,并不炫目,而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一起读读,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能不能读得再轻柔些,把那种宁静和美读出来?——对,就是这种情景,它让人心头感到……。这种心头的光明和温暖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幸福、美好)
6、正是因为能找到这种幸福感、美好感,所以,作者说 “我爱到……”读。
四、了解故事,理清脉络
1、王愿坚之所以对灯光有这种别样的感受,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这个故事吗?
想起
回忆
2、请说说你这样划分的根据。(点出前后两个过渡句)
3、结合板书梳理课文脉络:现今 很久以前 现今(照应开头)
五、感悟三处“多好啊”,体会英语对灯光的向往
1、那么,是什么让作者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分别是在赞叹什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感悟
(1)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正是因为作者在战争年代听到过这句话,所以当他解放后在广场散步时一听到这句话就不由地想起那个故事来,是吗?)
(2)看第一次,谁读读?是讲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许他是在赞叹什么?
(3)那么,第二次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答)谁读读你画下的语句。(点大屏幕)——他是在赞叹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而赞叹?——学到这儿有问题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对插图中的电灯光那么神往?)——你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用什么照明吗?——所以,当他……时,他就被……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住了,连烟也忘记点了,而在借着微弱的火柴光出神地看起图来(出示插图),读读相应的话。
(4)那么,第三次呢?出现在哪一段?(投影第7自然段)谁读读有关的话?这次赞美的是哪里的灯光?(用这一段后面的一词概括——“憧憬里”)当时的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们来读读写他陷入憧憬时的语言和神态——“听读……”读。他对灯光是多么向往,多么痴迷啊,——“听说……”再说。“一按……就亮了”,已经就够赞叹的了,可对灯光充满神往的他却要反复地说“很亮很亮”,再读。从他的反复强调里你体会到什么呢?——引读:“他又划着了……”——再深情一点——“赶明了胜利了……”读。师情景式地补读完这节最后一句。
六、读故事的后续部分,感悟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1、后来,郝副营长过上了他向往的充满神奇灯光的美好生活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由读8~11节,说说他是怎么牺牲的,找到写他牺牲那一刻的情景的句子读读。(点大屏幕)感悟英雄形象。
(1)“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的时刻?哪里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在这……”读。原来,刚才在“黑暗里出现的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的火光,就是——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发生的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然口的我军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一片喊杀声。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当时我军部队只有一个团哪,却消灭了——一个整编师!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3)这一仗的胜利是怎么来的?谁的功劳最大?是他在部队出现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当时,他可以不挺身而出吗?(完全可以)那样,他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当时他还年轻哪,还只有——22岁,他多想过——“多好啊”的生活。可是,如果那样,后果就会很严重,后续部队就——找不到突破口,就会总被堵在——敌军围墙外面,而已冲进去的突击连很快就会——被敌军剿灭。整个战斗就会——失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郝副营长没有多想,没有多考虑自己,而——“划着了……指了路”。可是——“火光……打中了。”
(4)看插图,这是一个多么高大的形象啊,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感人精神?(英勇献身、大公无私舍、小我保大我……)。
(5)面对战友的壮举,作者无限感慨,他在第11小节写道——读大屏幕:“这位……见一见电灯”。这不仅是对英雄壮举的感慨,还是对战友的'沉痛怀念。——范读后引读。这何止是一句感慨,它还是送给这位英雄的最美的诗句和最深情的赞歌——范读后引读。他曾经是哪么地向往电灯,那么渴求能在电灯光底下学习、生活,可是在战斗中,这位年轻的战友——读“这位年轻的战友……电灯。”
3、理解灯光深意
这灯光啊,在郝副营长和“我”的眼里,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啊?(成了美好的东西,誓死追求的东西,是他们深深向往的、憧憬的东西,是他们的向往,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梦,这灯光里闪耀着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七、回读1、12段
1、正是有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有了这次亲身经历,作者才会深深地怀念这位亲爱的战友——引读最后一自然段,带着深切的怀念之情,范读后再引读。
2、正是有了这位战友可歌可泣的事迹,有了这次难以忘怀的经历,作者才会对灯光有那样特别的感受——读第一节。(对灯光深意的理解也可放到这个环节)。
八、联系生活、自由表达
学了这个故事,面对英雄的英魂,联系今天充满灯光的生活,你有什么话要说?
九、(机动)积累精彩句段,留住英烈形象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英烈,记住他的音容美貌——找、诵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灯光》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身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读进去悟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2、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击突破
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无私奉献
的精神。
难点
理解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写法。
教学突破
针对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课下自学。
到图书室借来有关革命、历史人物的书籍,人手一册阅读并能讲一讲。
教学过程
一、 简短的国歌声中,以英雄人物和为话题导入课文。
课前一分钟,老师通过手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简短播放后停止,跟学生交流《国歌》唱的是谁。接着以人物的姓名和标题性革命事迹为主,跟学
生谈革命人物,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无名英雄——郝副营长。
板书课题——灯光。
简单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展示自学效果,直接进入合作探究。
1、全体起立读书,用我们满腔的学习热情读出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点明:结束的坐下,默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认字、积词。
先是学生互相交流字音、字形,接着是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适当交流后,班长领着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3、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疑问。
写作方法。
4、班级合作探究,读进去悟出来,感受文章思想情感。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疑问。
写作方法。
以上四个目标,第二、三个是合作探究的重点。
简单交流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紧接着复述,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个问题:“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利用第一个“多好啊!”引出“现实”和“回忆”为后面的写作方法做提示(分段和倒叙)。
板书: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进入回忆。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直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读进去悟出来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阵地
“看到了什么?”a、火光下,书上的小孩子在灯下读书。b、漆黑的夜空。
“想到了什么?”a、对未来的憧憬——自己在灯下读书,幸福的孩子们在灯下读书。
“结果呢?”生命换取。
在一片遗憾声中,借题发挥,谈体会升华思想。
板书: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质疑。针对同学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展开适当的交流,教师恰当总结。
写作方法。这一项主要是在领会全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突出两点:a文章的结构层次——1、2自然段/中间段落/最后一段。b、文章的写作顺序——倒
叙,关于倒叙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课文。
三、讲革命故事,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结束本课。
四、板书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灯光》教学设计6
1、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教学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他的英雄壮举。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阳光,快乐地背着书包上学时;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静静地聆听老师讲课时;当夜幕降临,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时,你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这一切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解决读准、读通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3个)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说说意思:围歼,憧憬,黑黢黢,千钧一发,璀璨
(2)汇报主要内容:
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1947年初秋,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底下学习,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
(3)指导:像这样关于回忆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首先要说清楚是谁在回忆。快速找一找,哪部分写的是回忆的内容?(3——11自然段)
作者回忆了什么事呢?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要抓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说说看,是谁?(郝副营长)在什么情况下?(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做了什么?(点燃了手中的书,为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结果呢?(他自己却牺牲了)
请同学们自己连起来说一说。
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二读默读批划、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能够幸福的在灯光下读书的日子,在战斗打响的时候,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郝副营长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8——11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
重点感情朗读10和11自然段,尤其是“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带着你的感动来读,再读……
5、读到这里,老师感到同学们已经被郝副营长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或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6、交流:引导孩子升华自己的感悟,由郝副营长联想到千千万万个英雄和革命烈士……
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过上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故事写清楚的?
(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
2、学生汇报: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品格;
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取倒叙的写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再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3、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代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课文以“灯光”为线索,突出文章的中心,进一步赞扬了郝副营长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
4、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五、巩固练习:
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本文以()为线索,采用()的手法,通过回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告诉我们()。
课后反思:
1、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缺少对话过程中的新的生成(思想),二类文章的训练点一般有三种(思想、语言、写法),本文是关于思想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来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促进师生、生生对话,可以这样引导:你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比如: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态)还可以先请学习比较差一点的孩子回答,再请学习好的同学回答,这样有利于促进彼此的交流。
2、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激情和时间分配。
教学反思
《灯光》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思索着,该怎样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怎样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让课堂充满精彩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做了大胆的尝试:
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放手让学生圈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走近郝副营长”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灯光》教学设计7
【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⑴ “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⑵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引起回忆
灯光“多好啊”憧憬未来
《灯光》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本文的结尾同开头相互照应,都写到天安门的灯光。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写作特点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
一、1、课件,请认真观看力上的内容,看完用一两句话来描述。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一段,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的?(灯光,多好啊)
灯光怎么样? 板书:光明、温暖
“多好啊!”表达游人什么样感情?(赞美)为什么这样说?
三、过渡: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自读二段,汇报。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哪些自然节中,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体会写在旁边。
(二)汇报:
1、四、五节:①英勇善战,爱读书爱学习。
②体会:“多好啊“表达了郝副营长什么样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
2、七节:①关心下一代。
②“多好啊”“憧憬”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3、九、十节:①聪明机智,勇于牺牲。
②指导朗读。
③板书:(牺牲换取)
四、1、齐读三段,生概括段意,(板书:不忘前辈)
2、第一段讲了,第二段讲了……,这是什么写法?
五、拓展: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今天的幸福生活,试着用上“多好啊”。
2、现在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灯光
光明温暖 牺牲换取 不忘先烈
《灯光》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歼灭、突击、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2、会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
理清楚课文的表达顺序。
学习难点:
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每当听到这首激越的曲子,人们总会想起那些视死如归的志士,冲锋陷阵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英雄。出示课题《灯光》,齐读。
2、“灯光”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感觉?
3、看到课题,你想从中知道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自学交流
1、读词语
战地陷入憧憬夹着阻击点燃漆黑璀璨
玩意儿赶明儿黑魆魆千钧一发
2、说说词语的意思:憧憬:千钧一发:
3、课文主要写我漫步在广场上,听到了(多好啊),回忆起(16)年的往事。
4、课文写现在的是(1、2、12)段,写往事的是(3—11)段。
三、读重点句,品读人物内心
(一)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小组汇报交流。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在说什么多好啊?
(2)从他的话中,你感受到他的内心在?(由衷赞美、生活幸福)
(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二、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1)联系上下文说说,郝副营长为什么会自言自语的说多好啊?
(2)为什么“能在等下读书”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
6、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品读8——10段,感受郝副营长壮烈牺牲的画面
师:为了能让孩子们不在流离失所,忍饥挨饿;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安心读书,郝副营长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横线画出。
1、划句子,交流“千钧一发”,原来指什么?文中指什么?
2、假设:如果这时郝副营长不去点燃那本书,会怎样?
3、带着对他的崇敬,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灯光”句子,感受灯光的内在含义。
1、出示句子: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中有两个点灯,你觉得他们代表的意义完全一样吗?
2、文中还有许多“描写“灯光的句子,请用波浪线找出。
①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②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这里的“灯”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小结:是呀!灯代表着温暖和光明,我们如今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随心所欲的读书,做事,尽情享受幸福的生活,都是因为这些革命先烈啊,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才能建立新中国,让每一个孩子在温暖的环境里读书、成长。
四、总结全文,推荐书籍
1、“灯”是全文的主线,多次出现,可以使全文十分统一,连成一个整体。
2、比较:牺牲前后哪部分比较详细,为什么?
3、推荐书籍:《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等。
《灯光》教学设计10
上节课我们领略的开国大典的隆重,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灯光》。灯光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出现在每家每户,△出现在大街小巷,△也出现在明亮宽敞的教室。看似平常的灯光,在作者笔下又有怎样的一段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屏幕)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1、深入朗读课文,掌握倒叙的写作手法。
2、找到文章有关“灯光”的语句,说说与题目的关系。
3、通过阅读文章,感受革命先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回顾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信义小学六年一班同学的回答吧。
(△屏幕学生音频)
电视机前的你也一定回答对了,快为自己竖起赞美的大拇指吧!
2、△本文的写作手法和以往我们学过的文章有所不同。
(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3、△(屏幕)同学们可真仔细,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像这种把事件的结局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叙述情节发生、发展的叙述方法,叫做倒叙,这种写作方法能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
1、△文章的题目是灯光,面对不同的灯光,文章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多好啊!这短短的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它就是揭示主旨的文眼。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围绕这句话展开学习吧!
△(屏幕)根据自学提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
(2)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可以画出印证你想法的句子并作出批注。开始吧!
3、△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张老师一起来看看文章哪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吧!
(屏幕)△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地点是天安门广场,△路人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感叹道:△多好啊!
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战斗前夕△,在沟里△,郝副营长△看到书中插图孩子在灯光下学习△△△△,他不禁说道△:多好啊!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虽然这句话在文章出现了三次,但是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让我们深入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吧!
4、△请同学们找到第一处,大声朗读。
(△屏幕学生音频)
△这么美的灯光,让人不禁赞叹“多好啊”。除了感受灯光的美,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叹,为后文埋下伏笔
5、△请同学们继续分享第二处。
(△屏幕学生音频)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郝副营长此时的心情,那莫过于△羡慕二字!然而一盏普通的电灯,为什么会引起郝副营长的羡慕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当时环境想一想。
(△屏幕)因为在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所以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郝副营长此刻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请同学们思考:他在沉思什么?(△屏幕)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在电灯下读书;孩子们都能读书,有文化;有电灯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6、△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分享第三处吧!
(△屏幕学生音频)
请同学们体会郝副营长说话时的神态,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屏幕)郝副营长希望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先辈们不求索取、只知奉献的崇高品质。
让我们带着郝副营长满心的期待,美好的愿景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屏幕)“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三、深入研究
1、△不同的灯光,引起了不同人的感叹。为什么文章要以灯光为题目呢?
有的同学可能在想:△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是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文中其实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了吗?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
(△屏幕)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2、可是火光暴露了自己,他被敌人的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这样做的结果,可他却毫不犹豫、勇往直前。这样特殊的灯光象征着什么?
△(屏幕)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四、拓展延伸
1、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叶挺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屏幕)他被囚禁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时,就用一首名为《囚歌》的诗歌,道出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视频来感受这首诗歌的情怀!
△(屏幕叶挺将军)
2、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就如我们今天课文中的郝副营长一样,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3、△(屏幕)让我们通过图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围绕灯光二字展开,通过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起对郝副营长的回忆,按照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的发展顺序进行描述,在结尾又想起战友,照应开头。刻画了一个不怕牺牲、无私奉献革命先辈形象!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本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为了巩固学习内容,同学们需要完成以下作业:
(△屏幕)
1、阅读精彩片段,完成作业单中的习题。
2、以“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这节课就要这里啦,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再见!
《灯光》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总体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通过品词析句,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
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教学过程:
(-)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
教师提问:
①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任务后,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
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板书设计
深情地
憧憬
灯光壮烈地
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接触这篇课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灯光》教学设计12
一、导入
读题。课文为何以灯光为题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哪些部分讲现在,哪些讲过去?(倒叙)
3、给课文分段。
三、自主学习,引导感悟
1、我们一起看到往事部分。默读。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
2、交流。
a、第一处描写灯光的地方。
读。郝副营长在看一本什么书?
他在什么情况下看这本书?
这本书对于郝副营长而言意味着什么?
他“默默地沉思着”,想到了什么?
所以,他不由地感叹——?一起读一读这三个字。“多好啊”,指什么?
b、第二处描写灯光的句子。
指名读。
他感叹道——?“多好啊”指什么?
憧憬?憧憬什么?
指导读。
c、第三处描写灯光。
指名读。
这位年轻的战士难道不懂得生命的可贵吗?这位年轻的战士难道不想见到向往的灯光了吗?可是,他却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10自然段。
那本书对于郝副营长而言意味着什么?可是他却毅然——?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指导读第三处描写。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有遗憾吗?
指导读第三处描写。
3、除了往事部分,文章中还有对于灯光的描写吗?
指名读第一段中的描写。
为什么灯光令作者感到光明温暖?
指名读最后一段的.描写。
灯光仅仅是灯光吗?在作者的心目中,灯光更是什么?
四、拓展。
为了理想,为了祖国而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给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灯光
(箭头)
舍身取义舍生忘死美好的生活革命的胜利理想的实现(学生板书)
后记:
这是篇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学完第10课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能力拓展题,要求孩子们去读一读革命英雄的故事。这道能力拓展题在本课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延续。
我由始至终抓住“灯光”这条主线,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那本书是郝副营长理想的一种寄托”,“看到孩子们在灯光下幸福的笑脸是郝副营长的理想”(学生发言)。
最后,学生将对灯光的理解写成板书,也是水到渠成,而且,孩子们想到的要超出我预设的。
《灯光》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灯光》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2、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 “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下学习。”)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五、
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六、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一)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平静而慈祥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设计理念:从“火光”引伸开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来谈)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三)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板书设计:
灯光
——王愿坚
看到:千万盏灯
一、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看书、憧憬未来关心
下一代
灯光
二、回忆往事
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灯光》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6:“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①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②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③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②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灯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灯光教学设计08-19
《灯光》教学设计09-22
灯光教学设计10-12
《灯光》教学设计06-12
《灯光》教学设计06-12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04-11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9-15
《灯光》教学设计优秀08-05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0-07
《灯光》教学设计15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