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角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长度单位及角的初步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结合教材习题有序地进行。
1.复习长度单位知识时,首先结合习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然后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最后通过猜测、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掌握和理解。
2.复习角的知识时,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情境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一支铅笔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 )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时,用( )作单位。
②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
(食指宽约1厘米,小明高约1米)
③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 )厘米
(2)复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紧靠尺子放置,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复习“线段”的知识。
(1)复习线段的含义。
提问:什么样的线叫线段?
(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
①课件出示: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②估计、测量、汇报。
(估计第一条线段长3厘米,实际长4厘米;估计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实际长8厘米)
(3)复习线段的画法。
①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沿着尺子,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刻度几的地方)
②操作: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
3.复习“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复习角的组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复习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4)复习学过的三种角。
①课件出示图形,学生指认并说出各种角的特点。
(第一个角是锐角,第二个角是直角,第三个角是钝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②画一画学过的三种角。
课件出示: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掌握画角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活动角,不规则的纸每个学生一张,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猜这白色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预设,慢慢从盒子里取出图片,只露出一部分。生:圆形或半圆。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图形)
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怎么不猜圆形了呢?
(预设,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们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还有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也在里面——角。(教师出示三角板的实物,具体指出其中一个就是“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找图中的角
师:操场上还有很多角,快来找找看。(老师拿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2、感受生活中的角。
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
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角,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
3、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角,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角(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标出例一剩下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4、学习画角
(1)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直尺)
师: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构成了一个角(演示)。
学生练习画角,并标出顶点和边(师巡视)
(判断角)展示几个学生画的,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不是角呢?为什么?
5、制作活动角。
(1)折角。
师:(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做的角,并让其指出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
(2)制作角。
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老师演示将角的两边慢慢叉开,收拢。
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讨论后,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角,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总结: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2、师: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从角的组成,角的画法,角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介绍。随后课件出示角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3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具准备: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三个头,尖尖角,其中奥妙真不少。(打一图形)
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动脑,那三角形到底有哪些奥妙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屏幕出示)
从这些图片上你看到最多的图形是什么图形?(三角形)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
(1)分类。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多媒体出示6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1 2 3 4 5 7
生:只有图3、5、7是三角形,其他图形都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义。
师指图: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
生1:因为图1没有连起来。
生2:图3有一条边弯了,不是线段。
生3:图4是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小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围成和组成那个词更准确?
师:谁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谁还有不同的说法?
生3: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概括特征(各部分名称)
师:请仔细观察,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多媒体出示: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4)字母表示。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2、三角形的高。
(1)找相应的顶点和对边。
师指图:请大家仔细观察,A点的对边是哪条?(Bc)B点的对边呢?(Ac)c点的对边呢?(AB)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游戏”,好吗?比如老师说顶点A点,你们说出对边Bc;老师说对边Bc,你们就说顶点A。
(2)三角形的高。
①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现在有一只小蚂蚁想从A点向对边Bc走,请同学们帮小蚂蚁想一想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小蚂蚁走哪条最近?
生??
师:为什么你认为这条路最短?
生:垂直线段最短。
师: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师:这条垂直线段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的一条垂直线段,在这里它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生??
师指图中另外的两条线段追问:这条是三角形的高吗?为什么?这条呢?(多媒体演示把其余两条线段擦除。)
②画三角形的高。
师:大家还记得怎样画“垂线”吗?那么三角形的高又该怎样画?想不想试一试?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
学生独立试着画高。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画三角形的高?生??
(3)延伸:认识三角形所有的高。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高?
师:三角形另外两条高是怎样画的。(多媒体动态演示画三角形3条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3条高。)
3、三角形的特性。
(1)引入:观察画面,发现问题。
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那么三角形有什么作用?欣赏一组画面(多媒体播放电线杆、自行车、篮球架等三角形应用的图片)
师: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真的吗?我们来做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两位同学都轮流用手拉一拉,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生: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稳定。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回应“特性”的引入。
师:聪明的人类正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创造出这些牢固、美观的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也当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出更牢固、更美观的物体。
(5)解决生活问题。
师:谁能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故事引入: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猴在围篱笆,小兔子坚持这样围,而小猴子坚持这样围。你们同意谁的做法,为什么?
师:我们怎么帮助小兔子使它的篱笆更牢固?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思考题:怎样把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固定住?
四、练习题:
填空
1.由( )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具有( )性。
2.从三角形的( )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 )。
3.任意三角形都有( )条高。
小法官
1、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
3、三角形可以作出三条高。( )
4、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
五、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定义: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的作用:稳定性
六、课后反思:
如何正确地理解并画出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什么学生在画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认真分析与思考后,我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高”的定义没有理解,他们不能正确地找到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学生的操作是在模仿中进行的。因此我利用三角形先帮助学生找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分散三角形“高”定义中的难点。然后让学生“帮小蚂蚁找最短的路线”,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逐步理解三角形“高”及相应的“底”的定义。接着启发学生回忆画“垂线”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画三角形的“高”,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教师再板演画“高”的过程,强化画“高”的方法,培养学生画“高”的技能。最后让学生通过“猜想”“推理”,感知三角形不同的高及相应的底。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05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关键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来制定实际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能快速地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如整时和几时几分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2、能准确地认识时间,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
教学方法:
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小猪、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认识角的儿歌吗?一起齐诵一遍: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注意,先画顶点后画边。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和角有关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102页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二)复习认识时间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 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 在这个钝角的内部,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2、 想一想,填一填。
星期六上午,妈妈准备到商场买衣服,到银行交水电费,去餐馆买早点,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 合作交流,认识角
(一)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这是一所美丽的校园,你能从图片的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
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学习)
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察角
1、刚刚图片上的角 老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请你观察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桌交流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习: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1):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学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时出现问题:有的同学角的两边有长有短。
这时我们怎么知道谁的角大呢?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我们可以比一比,发现角两边的长短不影响比较。
师追问: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师小结:
出示填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 );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 )。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
(五)画角
我们了解的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出来?
1、师示范画角。
师:从一个点起,先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
2、课件展示。
3、学生总结老师是怎样画的。
4、学生尝试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巩固练习:在生活中找角。
孩子们画的真漂亮!角还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是教室里,你能试着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有角呢?
其实角的世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等着你去研究、探索,如果你感兴趣,下课以后再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下来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题,意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3、4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学会用尺子画角.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师问:平常大家喜不喜欢看动画片?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就先请大家看一个动画片(课件播放几何王国动画片)
2、师:动画片看完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图形分别叫什么?这几个图形中有一个新朋友角,它也是几何图形的一种.那到底什么是角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3、在学习这节课之前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请大家一起来读学法指导。
二、小组探究合作
请大家以学法指导为方向,以你们的提前预习为基础。三人为一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合作完成你们手中的小组探究合作卡。
三、小组交流展示
展1:
探究一:认一认角各部分的名称。
展2:
探究二:画一画角。
展3:
探究三:找一找教室中你看到的各种角。
展4:
探究四:判一判角。
展5:
探究五: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展6:
探究六:比一比角的大小。
展7:
探究七:想一想红角的蓝角相等吗?
四、谈谈收获
1、每一组的展示都很精彩,相信大家的收获也不少,接下来谁来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大家的收获,在几何王国中还有这样一首儿歌,请你们看一看。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体验知识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到了内容多但有结构、有层次。
本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来说较大。要教会学生指角、认角、找角、比较角、分辩角等许多知识。但我力求做到多而不乱,并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我在课堂中始终贯穿认一认,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培养初步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能力培养纳入课堂中。
3、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首先,练习的设计能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注重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也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增强形象感,直观感。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当然,任何课堂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对学生整体照顾的不够,尤其是在学生展示环节。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回答上语言表述还不完整不精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在练习的反馈上也不是很透彻和全面。另外教师的语言也有不恰当之处。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还有所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索,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难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
4、(布置作业)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重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2、用尺画角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由此引出课题:“角”
二、教学例1
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边?
学生活动
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老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学例2
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画角。教师示范。画角时教师要注意强调两边的画法。(方向)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师巡视
四、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题。
五、总结:
你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1、随堂练习
2、找找生活中的角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品中找角、认识角、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角,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角,会读、写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二、引导探究。
1、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
(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2、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贴在黑板上展示。
3、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出示教材上的两个角,提出活动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2)交流学生比较的方法。
4、认识量角器。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结合图片,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5、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40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角的测量方法:把量角器放在要测量的角的上面,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条边要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度数(外圈从左向右读,内圈从右向左读)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由学生试着测量,教师注意检查、指导学生的测量方法。
2、练一练。
第1题,测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使学生知道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第2题,如果学生测量时有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角的两条边延长后再测量。
第3题,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测量后再交流。
第3题,先找出不同的锐角、直角、钝角,再测量它们的度数。
第4题,先观察、讨论每相邻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再利用平角是180°计算各角的度数。 第5题,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折的时间。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角可分为五大类
直、平、周角最特殊,
锐角小于九十度,
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答。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图形的方式引入。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在认识一种图形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感知这些图形的形状。
“想想做做”前两题分别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这两种图形。后三题是折图形、拼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后三题都有较大的开放程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个性都十分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
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
(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
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
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学生操作)
6.谈话:谁愿意把你围的三角形给大家来看一看。(指着几个学生围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小朋友们看,他们围的是三角形吗?再围一个和你刚才围的不一样的三角形。(围完以后,可以给你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
7.谈话: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还能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吗?请小朋友拿出你们桌上的格子纸,开始画吧!请把你画好的三角形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那你能再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三角形吗?画好了给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下。?
8.谈话:蔬菜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小朋友,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能折出就能闯过我这一关了。”(电脑演示)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谈话:过了第一关,跟着小白兔跳啊跳啊,碰到了茄子老师,茄子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折的两个三角形剪了下来,你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几种图形来吗?
(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再说一说叫什么?谁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2.找平行四边形。
谈话: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顽皮起来了,瞧!它跳过篱笆,滑下楼梯,钻过铁门。(电脑演示)
(1)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演示有单个的,有几个拼成的。)
(2)再找出篱笆、吊笼、铁门上的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
(3)让学生在刚才的图画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3.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4.谈话: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操作)?
(1)谁愿意把你围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选择几种上来展示一下。
(2)问:你们是怎样围的?(指名回答)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有同学没有围对,帮他改正过来。
5.谈话: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作指导。)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谈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了第二关,继续向前出发,终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几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完成板书)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合作拼图形,拼好后在班内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把各组拼好的图形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
1.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整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小组或班内操作展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2.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本节课从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再从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中引出平行四边形。整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如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寻找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等,还通过折、剪、拼进行图形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3.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感知这两种图形的形状,并增强对几何图形源于生活的认识。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3~4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使学生在折、剪、拼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变换,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具准备:
教师,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剪刀一把;钉子板一块;方格板一块;小猪头像一个;磁性白板和磁珠。
学生,钉子板一块;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各两张;剪刀一把;水彩笔;课前收集的有关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二、实践操作,获取新知
1、动手折、剪三角形。
⑴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教师拿正方形纸,让学生判断对不对。
⑵提出要求:把这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变成一模一样的两个部分。
⑶指名演示。
让不同折法的学生演示自己的折法,并说说分别折出了什么图形。
在师生交流中揭示三角形的名称。
学生动手折一个三角形。
⑷动手剪三角形。
老师示范,学生剪
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这两个三角形怎么样?
老师送给学生一件礼物,打开,出现四个三角形,老师贴在黑板上。
⑸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变式图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2、动手拼、摆平行四边形。
⑴要求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图形。学生摆。
⑵展示学生的成果。
5个学生展示摆的图形。
学生采访展示的学生,拼成了什么图形:
小鱼、蝴蝶、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评价拼的怎样?
根据学生的交流,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
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变式图形。
三、穿插活动,巩固认识
1、让学生用肢体来表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鼓励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学生尝试合作拼成平行四边形,师生合作拼成三角形。
2、展示课前收集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房子顶上是三角形;
3.指导看书第43页和44页。
认识红领巾、路牌,认识三角形。
认识栅栏门、起重机、楼梯的截面,认识平行四边形。
用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丰富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要求选出一个最喜欢的图形用水彩笔涂上颜色。
学生活动。
四、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全般展示、评点正确和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把错误的平行四边形改围正确。
学生再围平行四边形。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完成后展示、评点。
3、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4、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全课小节,板书课题。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
(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
生再次指角。
(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
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
师提要求:
(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
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
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
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汇报交流、分类
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生4:平角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
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
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
……
4、认识平角。
(1)质疑:
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
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
(2)画平角
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
生动手试着画角。
(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
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
……
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
生1:转动的办法
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箭头
……
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
生:动手修改。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
生自己画
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
生汇报交流
3. 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
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
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实物投影、三角板、活动角、;学生每人一个活动角、一副三角板、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角的知识,你对角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课本38页校园一角情境图)
图中那些地方有角?
(用多媒体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说说角的样子?
b.指出下列各角中的顶点和边
2。动手实践,感知角
活动一:折角。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你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折角是让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角,进一步感知角,获取实际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带角的图形,真正感悟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这就把角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深深的印在学生心中,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活动二:超级“变变变”
同学们,拿起你桌面的活动角,我们一起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变大,变小,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教师怎么变大,怎么变小的?角变大时边变了没有?
(通过活动,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知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奥秘,感悟其中的道理,自己会讲出来,充分的感知角,用变魔术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画角
每人动手画一个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三、拓展延伸
1。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角?你能找到吗?
2。画一个有更多角的图形。
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15
一、设疑猜图,引入主题
出示被遮挡的平面图形,猜猜都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上就藏着我们今天数学课堂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感知了解,体验创造
1、找生活中的角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校园里角无处不在,(出示主题图)请你找一找图中的角(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们,找出了那么多角。)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主题图中提取三个物体:剪刀、钟面、红领巾进行研究,谁来给大家指一指角在哪里?一个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注意引导指角的方法)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形状不同的角,它们每个角中那个尖尖的点和直直的两条线在哪里,找人来说一说。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现在我们一起说说角的组成吧!
4、练习巩固新知
师:请你根据角的组成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PPT出示练习】
5、动手制作角
同学们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你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及种简单的材料(小棒、圆片、吸管)。请你用小棒拼一拼或者用圆片、吸管折一折,自己做一个角。
(1)、用小棒摆
(2)、用吸管折或者拼
(3)、用圆片折角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你做的.角,生:我用吸管做了一个角,师:给大家指指顶点在哪,边在哪?生:弯折处是角的顶点,弯折后的两段吸管是角的两条边;我用圆片折了一个角;师:你折的角顶点在哪里?边又在哪里呢?
三、探究拓展、总结提高
1、比较角的大小。
同学们做的可真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请看(出示一个边较长的角),你有什么感觉?谁愿意把你的角拿来和老师的角比一比,怎么比呢?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XXX的角张开的比老师的角大)
师:这是一个很棒的发现,XXX的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比老师的角要大,我们比较角的大小,就是比较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所以他的角比老师的角要大。也就是说两边张开大的角就大;两边张开小的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呀?(“角的大小 ”板贴)
师:角的大小和张口大小有关(版贴)
师:你会比较角的大小了吗?前后4人小组比一比你们做的角的大小吧?
2、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 谁来说说你的比较结果(学生:我做的角,两根吸管张开的比他的大,所以我做的角大;学生:我把我折的角和他的角重叠在一起,发现我的这条边还在他的外面,我的角大等等)
师:老师也想把自己的角变大一点,怎么变呢?(学生:把两边张开一点)
师:很会灵活运用知识,两边张开大,角就变大了!那这样可以吗?(把两边拉到最长)(学生:不可以)
师: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边拉长了,但是边张开的大小没有变,角的大小也没有变)
师: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比较角的大小是比较两边张口的大小,不是比较边的长短。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版贴、齐读)
3、灵活运用定义,帮助红蓝角
师:孩子们弄清楚的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可是角王国里的两个好朋友却遇到了麻烦!咱们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师:(视频播放到2个角比较大小是暂停)你想告诉他们什么?
(学生:我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角是一样大的!虽然红角的边长一些,但是他们是一样大的!)
师:谁还有补充吗?(生:我想告诉他们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孩子们说的可真好,听了孩子们的讲解,红角明白了原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他们可高兴了!
4、画角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角的组成、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等等,那么现在同学想不想尝试画一个角呢?那一起来画一画吧。(展示部分同学画的角)
四、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师:学习这么多角的知识,同学们已经和角交上了好朋友。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1、想一想
2、判一判
五、总结归纳,分享收获
1、欣赏生活中的角。
2、说一说教室里面的角。
3、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4、实践任务:找找校园里和家里哪里还藏着角。
(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索。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就能了解角更多的奥秘。)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角》教学设计04-22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4-12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2-20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5-14
认识角教学设计01-14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08-1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9-1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05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0-07
有关认识角教学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