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学生逐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把6个小圆片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指名板演,展示结果。)
第一种分法:OOOOOO
第二种分法:OOOOOO
第三种分法:OOOOOO
2、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根?(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检查。)
一、讲授新课
1、教学例3。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我们来看看这些春游的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
(2)呈现租船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
(3)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师加以强调说明:“每条船限乘4人”,“24人租几条船?”。
(4)分小组讨论:要租几条船呢?(可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
(5)交流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
2、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
(2)师:有几个小动物准备就餐呢?一双筷子是几根?现在有多少根筷子?够不够
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
(3)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
二、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明确“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和“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让学生独立“圈一圈”。最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5题: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练习三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怎样分是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学习例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个人展示,小组交流。探讨解决“租几条船”的办法和结果。
3、小组汇报,全班评价。
生1:4人一条,可让每4人站一队,有几队就租几条船。
生2:4个4个的数,24里面有6个4,就可以租6条船。
生3:我是用乘法算的`。6*4=24,所以要租6条船。
生4:我是用除法算的。24/4=6,所以要租6条船。
4、教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2)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xx)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xx)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训练,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xx)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xx)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下P12~P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
糖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出示“份”字:小朋友认识“份”字吗?它由哪两个部件组成的?(人和分)这节课我们就人人来分东西。
2、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师:昨晚老师去喝喜酒了,分到了一些糖。老师想把这6块糖分给两个小朋友。看谁的分法多。(板书:把6块糖分给2个小朋友)
师:这些分法都是把6块糖分成了几份?(2份)
师: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每人同样多)
师:(指着33),这份是3个,这份也是3个,每份都是3个,(板书:每份都是3个)(补充板书:把6块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3个)齐读
这种分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平均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平均分的概念,在潜意识里都有平均分的思想。设计让学生分6块糖,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分法,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每份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师:这节课就来研究平均分。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的每份不一样多。)对,只有每份同样多我们才叫它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同样多”。
(2)判断是否是平均分
师: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现在来判断以下分法是否是平均分课件
A:(一个一个出示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再让学生判断。)
它是怎样平均分的?手势圈一圈,说一说。
再出示:把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
B图:(两个两个的,再两个两个的,再一个一个的分,把10个梨平均分成2份。也先判断,再说说,再出示表述句。
C图:(1个、3个、5个)不是平均分。哦,每一份是不一样多的。那你有办法使它也变成平均分的吗?(移多补少)小朋友真能干。
D图:(2个、2个、2个、2个出示)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更清晰平均分的特点。同时一个一个,几个几个的出示。为下一个环节“操作”打好基础。
二、实践操作,理解概念
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随处可见,小朋友会不会真正的平均分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一起分一分。
(1)分一盒礼物(学生不知道总数)
A.感受分的过程。
老师带来了一盒小礼物,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想要把它平均分给我们班的3个小朋友。你想怎么分?(学生可能说没法分,不知道每人几个。或者说需要先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想到先一个一个的分,或先分几个再分几个。)小朋友,真聪明,就算老师不告诉你一共有多少个,也能想出办法进行平均分。
B.说说是怎么分的。用表述句说,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学生已学过乘法口诀,在“分”之前就能用乘法口诀知道“分”的结果,这个设计环节当不知道“分”的`物品总数时,就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冲突。不得不激起学生去思考“分”的策略。同时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一个一个分的必要,而不是由老师强加给他。也能更好的理解分的过程虽然不一样,但是分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本质意义。
(2)分12个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一共有12个,你还一个一个地分吗?你是怎么想的?请你用小圆片代替来分一分。汇报。分别用12个磁铁展示。并说说你是几个几个分的。
(3)抽象平均分的概念师回顾分法,并圈出份数。重点理解份数与每份的意思。
师拿掉磁铁,让学生说说刚才是怎么分的,请生用圆圈来表示。
板书: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个。
(4)分法多样化
A画一画刚才我们摆了小圆片将12颗糖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4个。如果不摆小圆片,你能想象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又是几个吗?(指名几个)
你能用水彩笔把分的结果画下来吗?如果有困难的也可以先分一分再画。
B.反馈。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说一说是怎么平均分的?说说表述句。
C.小结:为什么这些同学分的过程不一样,份数也不一样,我们都说他是平均分呢?(因为每一份的个数都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理解份数与每份的意思,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模型。充分感知分法多样化,并发展数学语言。强化理解平均分的本质是每一份同样多,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全面性。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判断是非,概念辨析
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里打钩。
2、变式练习,拓展思维昨晚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了,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块。还可以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块。
3、结合实际,扩展概念外延把下面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大小各两个)
4、知识延伸,形成系统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者5个小朋友,都刚好分完。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四、总结反思,突显重点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在分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不同的分发?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1、找一找在教室里有没有平均分的现象
2、说说平时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经历操作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导语:小精灵聪聪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消息,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文库引导观察画面,说一说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平均分”。
师:瞧,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的食品真多啊,他们都手忙脚乱了,我们来帮他们准备准备,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你是如何分配的?突出问题: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操作分物品,教师参与巡视。
(3)学生汇报分法,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并说一说你们这样分的理由。教师小结:同学都知道要给每个小朋友准备的食品一样多,所以你们每份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分份分得同样多的.,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深化“平均分”。
(1)演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指名读题,并说一说题意。强调:“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学生操作:让学生用10根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3)集体汇报订正后,根据分得的结果填空。
3.应用“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例2思考并进行操作问题: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小棒分一分。(讨论进行)
(3)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表达顺序,把多少,分成几份,一个或几个一份,这样分到完,每份分的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4)教师小结平均分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三、巩固练习
1、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2、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画三个圆圈表示三个花瓶)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3、练习三的第2题。(做出判断后,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3.练习三的第3题。
(1)用小棒当学具。先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小棒),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分得,结果怎样?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孩儿们,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你们说说看,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毛老师这里准备了有6个花片,代替6个桃,(教师贴在黑板上)如果让你来分一分,你会怎样分?先不要着急,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听毛老师的要求哦,第一步:拿一拿,拿出6个花片代替6个桃;第二步:分一分,把6个花片分成两堆;第三步:说一说,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听清楚了吗?活动开始!
按学生交流,在黑板上摆出3种分法
把6个桃分成两堆,原来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们能将这3种分法分一分类吗?
生1:第一种和第二种分成一类,第三种分成另一类。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1:因为第一种每份个数不同,第二种每份个数相同。
师:你说的有理有据,其他小朋友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2重复理由
师:说的非常好!是的,我们可以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这一类是每份个数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小朋友们,刚刚的6个桃除了这样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同桌两人先讨论讨论,再用花片摆一摆你的分法。
呈现学生资源
师: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生1:每份分2个,分成了3份。
师:为什么这样分也是平均分?
生2:因为每份都分了2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说得真好!还有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生3:每份分1个,分成了6份。
师:这是不是平均分?
生:是的,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师: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请看下面两种分法,哪一种是平均分呢?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交流,说说理由
师: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教学例2
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他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他说:有8个桃,每只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呢?
师: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
生:每2个圈一份,圈成4份。
这样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请小朋友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指出: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条果冻条,每2条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条、每4条一份地分呢?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下来:每条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2)条一份,结果分成——(6份);第二次每(3)条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4)条一份,结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
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详细讲解一遍)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平均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变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结果(用乘法口诀得出)
四、教师讲评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实际上是从8里连续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余,0为止。)
2、在平均分时,你怎样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
3、在平均分时,明确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4:第10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2页第5——9题.
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解答两步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3.渗透代入思想,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投影)
67-25900-300670+30810+40(9+31)÷542-4×618+28÷4
练习形式:直接说得数,两步式题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二、指导练习:(投影)
1.买门票的实际问题。三年级有128个学生,四年级有172个学生,两个年级一起去参观博物馆,有5个学生因有事没有去,应该买多少张学生票?
练习形式:
(1)学生读题,说条件、问题。
(2)独立分析解答。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解答?有不同的`想法吗?
2.编题练习:信息:果园里有梨树450棵桃树360棵苹果树500棵杏树300棵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两步解答的问题吗?并解答。读一读,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3.(投影)书上8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指导完成一道题,其它题让学生独立尝试。
4.思维训练:
小力和小光去商店买球拍。小力原有65元,借给小光20元,现在两人的钱数同样多,小光原有多少元?
(1)读题后,让学生说条件和问题。
(2)同组同学互相商量一下自己的想法。
(3)集体交流,教师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三、课堂总结
说说你的收获和提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教材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学具操作突破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研讨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说一说把“谁平均分”
师:(看到大屏幕)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吗?
生:平均分。
师:很有观察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那你们了解平均分吗?
出示“平均分”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平均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生:感觉很漂亮、很整齐。
师:那你们从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啊?
生1:分的都是一样的。
生2: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二)观察图片,理解“平均分”形成表象。
出示棋盘。
师:这幅图有没有平均分?
生:有,黑棋占的空间和白棋占的空间是一样的。
出示足球场。
师:这足球场,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分的?
生:左右是平均分的。
师:我如果让左边的`场地(门)大一些,右边的场地(门)小一些行不行呢?
生:不行,因为这样不公平。
师:对啊!其实我们什么的桌子椅子也是平均分的。如果让你的桌子、椅子小一些,让他的桌子、椅子大一些,行不行啊?
生:不行。
师:所以说“平均分“是非常公平的。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分一分探究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6的平均分。——理解定义
师:如果让你们自己分一分,会平均分吗?
生:会。
出示6个苹果。
师:请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你所看到的。
生:我看到了6个苹果。
师:我们手中没有苹果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
生:扣子。
师:好,(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在学具袋里每人拿出6个扣子。拿出之后迅速做好。
动手操作。
师:表现的真好。那就用自己手中的6个苹果来分一分吧!
学生开始操作。
师:想一想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都摆出来之后让学生说一说)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
师:老师也想分一分,学生产生质疑?
生:分成的两份应该是同样多的。
出示定义:
师: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谁能帮老师分一分呢?(重新让学生整理。)
说说分得过程。
师:这是谁分得?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生:……
(学生边说边板书: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小练习:
做一做。
1、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把9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3)个草莓。
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
1、2、3、4、
探究15的平均分。——找到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个的分)
试一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怎样分?
要求:不能重复,并且一个不漏的摆出来。
师:请同位两人准备15个扣子,自己试着分一分。
动手操作:两人一组。并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分的啊?几个几个的分的?你怎么想到一个盘子分2个?(分3个?)
师:你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分3个)分得正好。
生1:我想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所以每盘3个的分。
生2:我想到除法:15除以5等于3。所以,每盘是3个。
师:你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的孩子。我们下一步就会学到有关于除法知识。今天我们所学的平均分就会与我们将要学的除法有关,所以请同学们认真听。
把12平均分。——区分:1、分成两份。2、每份两个。
师:好。现在快速的把12平均分成2份。
师:看这幅图,谁能说一说,它是怎么平均分的?
生: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二)探究“把6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师:那现在想一想,如果“有6个苹果,每2个苹果分一份,可以分()份。”
师:拿出练习纸,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画一画。
师:你有没有发现你摆的图形和前面摆的哪一个是一样的?
生: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这幅图是一样的。
师:这两幅图的分法都是平均分。那看来一幅图可以有两种说法。
(再让学生说一说,看着一幅图说两个意思。把其他的分法也说一说,然后最后只剩一幅图和两句话。)
小练习:画一画,圈一圈。理解每份分成几个的题。(两个题圈一圈)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是不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课件演示:
12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12个果冻,每份3个,分成了4份。
练习:
1、看图说一说。
(1)有6盆花,每3盆一份,分成了( )份.
(2)有6盆花,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盆.
2、填一填
(1)10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
(2)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
3、
(1)10个气球,每()个一束,分成了()束。
(2)10个气球,平均分成()束,每束有()个。
三、课后总结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生:平均分)
什么样的分法才叫平均分呢?(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生:可以一个一个地分,这样比较准确;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这样比较快一些。)
像“每几个一分”的说法。说几个一分我们就几个为一份。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东西可真不少,都学会了吗?其实我们生活中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可以做出很多精美的东西。大家仔细看有没有平均分的知识,在看的同时也想一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平均分的例子。
(播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师:看到了这些图有没有启发呢?下课之后与你的同学一块交流交流。下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11-26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03-04
平均分教学设计02-21
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03-22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6-03
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5-07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10-07
平均分优秀的教学设计10-27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