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1 15:29:4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懂得珍惜时间。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屏幕出示句子“三峡百草香五峰千珠碧”,请生读,引出采花是以茶闻名的小乡村。板书:乡村。

  2、用词语描述或是赞美家乡的春天。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遂道,随着宋朝的翁卷一起去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四月。

  二、初读

  1、自读作者的小资料,并作汇报。

  2、用已有的学诗的经验将诗读正确。指生读。

  3、用对联教学生字,结合不同读音的字意教学多音字。

  4、观察每句诗的字数,明白诗为七言诗。学划分节奏,视频观看朗读,自由读。

  师: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看诗中的哪些句子向我们描绘了如画的风景。板书:景。

  三、研读

  1、生自读诗,交流得出写景的句子为第一二句。

  2、出示一二两句诗:

  (1)在这画中的底色是什么颜色?板书:色。

  (2)绿色在春天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作者用的一个什么字写这绿色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绿色?

  (3)诗中还给这画点缀了什么颜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注释理解“白满川”,图片讲解。

  师:这画生机勃勃,安静祥和。板书:静。读诗,看这画中还缺什么?

  (4)杜鹃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5)诗中用哪几个字描写春雨的?把写雨的句子换一个字你会换什么?说明作者在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理解“雨如烟”。烟有什么特点,风一吹它会怎样?隔着烟看东西是什么样的?出示春雨图,这说明春雨具有什么特点?

  (7)结合图,回忆前两天刚下的春雨,我们还可以把春雨比作什么?

  师:前两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静动结合的风景画。板书显现:有声有色静动结合。

  (8)齐读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话向你的同桌描述这画面。指生说。

  师:水光山色,子规声声,烟雨蒙蒙,江山如此多娇柔啊!再读诗,看看江南的人们又在做些什么?

  3、出示三四句诗:

  (1)生读并汇报人们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才了……又……

  (2)用生活经验谈谈,人们除了这两件事,还会做别的什么事?所以诗中用什么来写人们的生活?板书:闲人少。

  (3)你感受到那里的人们生活怎样?用组词的`方法理解“闲”字。

  (4)懒惰的人会不会有做不完的事?你体会到那里的人们身上的什么品质?

  师: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的小品演员赵本山在他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者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此时,我们不仅感到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也怎样?生说师板书:美。

  (5)带着赞美之情再读诗歌,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指生说。

  四、总结感悟

  1.听着同学们的描述,不禁让我想起了农村的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啊,你能想象此时的农民朋友们心中在想些什么吗?生说。

  2.借江南勤劳的农民谈学生的现在并出示两句话,屏幕出示: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生同读,懂得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诵读,将诗和句子同记在心里。学生自由朗读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景:有声有色静动结合

  美

  人:闲人少

  才了……又……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

  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

  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景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个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1、自学:任选一个方面自学

  2、指名汇报,适当补充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从这三方面体会自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田园诗歌淡雅、恬静、清新、自然,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趣读、”“听读”、“背读”带领学生从音韵、画面、情感三方面去体会诗歌的内在美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

  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 ”,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

  2、书写“ ”,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 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 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

  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二、趣味练读。

  1、首先自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之后用你的行动告诉我)

  2、同学们这首诗变成我们琅琅上口的童谣吧!(小手准备起来)

  3、当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来让我们也踏起来吧,踏出诗的节奏。

  (练读中让学生基本达到会背)

  三、品悟诗情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踏出诗的节奏,好药会从诗中读出画儿来,从画儿中体会诗的意蕴。

  1、出示“绿遍山原”,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儿呢?

  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山陵是绿色的,原野是绿色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词: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2、出示“白满川”

  你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可以先结合注释理解)

  江南有水乡之称,河流弯弯从稻田流过,从小村庄里流过,此时,天色和水色相互辉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过想象和观赏来帮助学生理解)

  水面图1:波光粼粼

  水面图2:白茫茫,雾气弥漫

  3、同学们已经从诗中看出了画儿来了,出示图3,把你的诗送进这个画面中去吧!

  绿遍山野绿满川(读出味儿道来)

  4、你觉得在这一句诗中诗人的哪个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笔画出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感受。(品字词,培养语感)

  重点“绿 白” “遍 满”

  5、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你从诗人的诗中听到了什么?(子规声声)

  6、可是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诗人说的这是什么样的雨呢?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缥缈、如轻纱,似薄雾。)

  7、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吧!“子规声里雨如烟”。两句练读: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读的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清新质朴的江南水乡。来,给我们的这幅画儿起个名字吧,补充:乡间四月 图

  8、在诗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们这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还看到了一种更亲切的画面,那是谁?(家乡的人们)他们在做什么呢?从后句诗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们的忙碌、繁忙)

  9、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呢?“才……有……”“闲人少”试读感悟人们的繁忙,紧张。

  10、回到题目总结:乡村四月美景图

  这首诗不仅为我们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美,而且也通过诗人赞美了勤劳的人们。

  出示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些诗人的乡村四月美景图吧。读整首诗,音乐开始了。吟诵。

  四、延伸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乡村生活的另一个画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引导想象画面:在小草发芽、生长、,黄莺飞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杨柳刚刚透出黄嫩的枝芽儿,顽皮的孩子们呀,正在趁着春风放飞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风筝。

  同样有美景呀,小草、黄莺、杨柳。

  同样的人呀,是那些顽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读一读(让我们吟诵出这首诗吧)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副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可曾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在它顽强而又柔嫩的细芽之中。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那诗的身影可在风中摇摆,飞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美景 图

  宋:翁卷

  景美 葱葱 粼粼 声声 蒙蒙

  人美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诗之韵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三)体悟人之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升华情之切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园诗”。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通过读、吟、唱等多元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入境——启动情智

  1、前两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乡下人家个牧场之国,领略到乡村的宁静和异国的风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板书 乡 村)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这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在诗人的眼里更是别有韵味。这一幅幅的画面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2、补充板书 乡村四月

  让我们跟着宋代诗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进“乡村四月”。

  3、交流资料,知诗人。

  师:800多年前南宋时期我们浙江有一位诗人用诗把乡村四月的景色描绘了下来。他就是——(板书翁卷)

  出示诗人简介:翁卷 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 “永嘉四灵”。 在他们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岩集》、《苇碧轩集》等。他的诗显的较为平易,但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现情智

  (一)读一读: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板书:读)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读古诗,初知大意。

  5.初步触摸古诗意韵。

  师:读完了这首诗,你对乡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诗。

  师:那你们谁能把乡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读出来呢?试试吧。(生自主读)

  2.师范吟古诗。(板书:吟)

  3.学生想象吟诵。师:哪个词让你最有感觉,能勾起你无限的想象?把你听诗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听。(生汇报并发挥想象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生1: “绿遍”让我看到了乡村到处一片葱茏的景象。

  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传递给大家。读

  生2: “白满”让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闪着金光。

  师: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再读

  生3: “烟”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雾迷蒙的仙境之中。

  师:多让人向往啊!把我们也带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请读

  生4: “子规声”好美啊!象在唱歌。

  师:是吗?不行,不行,我们也要去听歌。

  生5: “闲人少”、“才了……又……”让感受到了乡村的四月很繁忙。

  师:是啊!要不是“乡村四月闲人少” 哪有辛弃疾笔下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要不是“才了蚕桑又插田” 哪有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示这两句诗)

  师:乡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请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笔下的“昼出耘田夜绩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写这句吗?(板书:才了……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多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32、渔夫的故事教案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乌塔》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15、猫4* 七月的天山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生:才了耘田夜又绩麻。(真不简单,你们都会改诗了。)

  (三).拓展语言训练。

  师:除了这些农活,你还能想象出乡亲们在忙什么吗?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说一说?(生回答)

  师:我们来对对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

  师:好,孩子们,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带着无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学来合作吟一吟。(板书:吟一吟)

  师:听听杜鹃鸟清脆的鸣声,淋浴着袅袅的雨雾,请你们深深地吸一口气,把你们的想象放进诗里吟一吟。(生齐读)

  过渡: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加上你们美美的吟诵,让乡村四月这幅画卷充满勃勃生机。

  (四)小结

  师:农人的辛勤劳创造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是啊!乡村的四月正是播种的季节,繁忙的季节。景美人更美!

  三.表达——发展情智

  1.感情升华。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吗?

  2.吟唱古诗。

  师:是啊!没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硕果累累。让我们记住翁卷,记住《乡村四月》,感恩农民伯伯,是他们告诉了我们美的真谛!再读古诗。

  3.乡村四月,美丽的农家风光令人陶醉,勤劳的农家人更令人感动。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希望同学们随着诗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贴近农人脉搏,感受田园诗情。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 白满

  景美 读

  子规 烟雨

  闲人 少

  人勤 吟

  才了 又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优美景色,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学方法

  1、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 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4、 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2、 普通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读古诗。让同学评一评读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3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5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愉快

  感情:读出古诗的优美、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分钟):

  了:读 liǎo ,结束的意思。

  蚕:读 cán ,上下结构,由“天”“虫”两字合成。

  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4、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个别词语可作补充解释(5分钟):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补充:“白”在诗中指的是水。人们习惯上把透明物体叫“白”,比如“白酒”、“白开水”等。“川”在诗中指灌满水准备插秧的稻田。)

  子规:杜鹃鸟。(补充:也就是布谷鸟,大通农村所叫的“长高虫”。)

  才了:才,刚刚。了,结束。

  蚕桑:给蚕喂了桑叶。这里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

  5、 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5分钟)

  6、 体会这首诗的意境(8分钟)

  提问: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绿、山原、水、稻田、子规声、雨如烟)

  提问:诗人用这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什么? (生答:描写了“绿遍山原,水满平川;子规声声,雨丝如烟”的景色,表现了乡村四月浓浓的春意和优美的景色。)

  提问: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

  (生答:忙于农事的事情。表现人们积极务农的劳动热情。)

  师小结:说的很好。乡村四月人们很忙,但忙得有目标—“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得有乐趣—乐在务农,人们都在田里,说说笑笑,干活有劲。这就是这首诗意境的高妙之处。

  7、 指导背诵和默写(8分钟)

  指导背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先记写景,后记写事。 指导默写:指一名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写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2分钟):

  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绿遍山原,水满平川;

  子规声声,雨丝如烟。

  景象:闲人少,(忙人多);

  才了蚕桑,又去插田。

  教后反馈: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

  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看图,全是绿的吗?河流,稻田里的水泛着白光,(白满川)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哇,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吗?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读一读。扮演诗人吟诵。

  作者还看到了什么?看第二幅图(雨如烟)

  这雨如烟,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除了像烟,还像什么?(像纱、像一层薄薄的雾)

  对啊,同学们,你们看,把这山原笼罩的,不是烟,不是雾,是那春雨啊,飞烟卷雾弄清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就是这春雨啊!

  雨是如烟的,应该读得轻些。

  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杜鹃的叫声)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如画的美景勾勒出来了。让我们用美的声音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在这诗一般的画卷里,农民又在干什么呢?请你再赶快读读看。(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了”是什么意思?是忙完了采桑才去种田吗?是仅仅就做这两件事吗?是哪些词告诉你们的?

  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他们虽然忙碌,心却是快乐的。读出快乐。

  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刚才我们说前两句诗写得很美,现在我觉得学完三四句,这首诗更美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诗一般的画卷和人们劳动的欢乐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得乡村的四月变得更美了。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请一名学生读诗,想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倾听中想象你看到的景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在这样的景象中,你有什么感受?

  (德育渗透: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快乐的)

  让我们再一次在朗读中体会乡村的美丽,感受劳动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给你感受最深是哪句诗?能用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写人以闲少做反衬,突出农民的辛劳与繁忙)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

  二、识记生字。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三、指导书写。

  注意插的笔顺。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读写“蚕”、“桑”两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能默写出来。

  3、体会诗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和默写这首古诗,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复习《咏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齐读。

  2、同学们学过哪些诗,诗中出现了时间的词语?

  3、今天,就让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认识一下四月的乡村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一)读准字音。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学生字词,多音字。

  (1)指名学生读古诗,正音。

  (2)指导写字。

  ①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蚕、桑”。

  ②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③学生在生字本上写,每个生字写一遍,教师巡视。

  3、齐读生字。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二)读准节奏

  教师: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同学们,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谁能试着读出节奏来?

  1、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读完,说说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二二三)

  2、介绍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教师在黑板上划分节奏,学生在书本划分节奏)

  3、开火车朗读。(注意朗读时注意音断气连)

  4、师生对读。(教师上句,学生下句)

  三、再读古诗,悟诗意。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赛过了老师,让老师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真棒!读诗是不是读出节奏就够了呢?对,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读懂它的意思,读出它的情感来。

  1、自读、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读这首诗。

  (2)参照注释,小组理解诗意。

  读完之后,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汇报

  教师:你读懂了哪一句?是通过什么方式读懂的?(参考注释,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

  2、教师总结,简单介绍诗人。

  3、分组朗读。

  四、品读古诗,悟诗情。

  1、自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出你看到的和听到的?

  (1)“绿遍山原白满川”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山原,白色的平川。

  ①品读“绿遍”,绿色的山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绿啊?(生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描写绿的词语、短语。

  ②品读“白满”,远处,绿遍山原,近处,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这就是“白满川”。

  ③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学生反复读两遍)

  过:在这一片翠绿翠绿的山原,田野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呢?

  (2)“子规声里雨如烟”

  生2:我听到了雨声和子规的叫声。

  ①教师:是啊,这绿原、白川都笼罩在雨里,谁能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学生:蒙蒙细雨,如烟似雾的雨。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教师引导:眼前出现了如烟似雾般的雨,绿原、白川都静静地笼罩在这场轻盈的烟雨中,这时,(播放子规鸟叫声)子规鸟的叫声划破了这宁静的、如诗般的画面,此时此刻,诗人吟出了“子规声里雨如烟”。(学生跟读)

  ③绿绿的山原,白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这样一种美妙的境界,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齐读前两句。(读完,教师板书:景美)。

  ④(出示子规鸟图片),这就是子规鸟,因为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所以古人认为子规鸟的叫声是凄凉哀怨的,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为什么在诗中用到子规鸟这个意象呢?诗中哪里让你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⑤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村民的艰辛,品读后两句诗。

  生3:因为村民很忙,很辛苦。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①齐读这两句诗。

  ②从哪里读出了村民的忙?

  生1:“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_____人多?(忙)

  生2:才了····又···

  ③理解“才了····又···”,指名回答:这三个字写出了什么?

  ④简单的三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只是在忙插田采桑吗?想象他们还会忙些什么呢?

  学生:喂鸡、放牛、除草、犁田……(教师板书)

  ⑤质疑:诗人为什么不写“忙人多”而写“闲人少”

  教师:诗人用三个字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

  ⑥自由朗读这两句诗,学生交流:

  出示:从这两句诗,我看到了________的村民;我读出了诗人对村民的________。(教师板书:人勤)

  ⑦男女赛读这两句诗,读出对村民的赞美、同情。

  ⑧鼓励学生仿写诗。

  教师:我们也来学诗人做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里的“忙”写进去。

  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___(指两三名学生说)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_____又____。

  校园六月闲人少,才了_____又_____.

  教师:你们真棒,都成小诗人了,可见,诗意来源于生活的热爱,作诗并不难。

  (4)探讨

  ①自由朗读这首诗,思考问题:

  问题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喜爱自然,赞美、同情村民)

  问题二:为什么诗人那么多的农活不写,他偏写“才了蚕桑又插田”呢?

  学生汇报:

  A这是最主要的生活;

  B因为与第二句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这就是诗的魅力。

  C齐读第二、第四句。

  ②齐读整首诗。

  五、诵读

  1、配乐引读

  多动听的诗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诗意正浓,于是,你吟出了一首《乡村四月》,读______(指黑板,读全诗)

  2、学生自由背诵。

  六、拓展,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

  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这节课我们走进田园诗的世界,感受到田园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

  七、板书:

  23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景美——热爱自然)

  乡村十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人美——赞美人民)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自由读(二)、指名读(三)、教师范读

  (四)、指名读(五)、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播放乡村美景图。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导入后两句的学习,重点体会“闲人少”“才了---又---”进而理解这里人的繁忙与勤劳)指导学生用“才了---又---”作诗。体会“闲人少”的用法。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请读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读出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

  众生(读出赞美之情)。

  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背诵古诗)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

  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并引导学生读)王维也曾写过一首《山居秋暝》还有印象吗?学习田园诗,有一位诗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写了60首田园诗,教材中也选了其中的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师诵读)课后我们可以把他写的田园诗都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下课。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勤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

  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 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秦兵马俑》教学设计5尊严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考点练兵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第一自然段教学实录及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困惑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 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 人勤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11

  问题提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了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的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过程设计

  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初步领悟诗歌

  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哦,他不理解蚕桑,有谁了解?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2、进一步感悟诗句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3、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4、从画面中,体会情感

  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师: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谁还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满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5、说出感受

  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生:他们很快乐。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6、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重点与难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学习资源

  挂图、网络资源等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12

  一、导入。

  1.(课前背诵古诗)你们喜欢这个诗人吗?还知道哪些诗人呢?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课题及内容)

  二、初读。

  1.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了,读响亮了。

  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自己在心里跟着念,把每个字都读准了。

  3.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真厉害,已经掌握了通过注释去学习字词的方法。谁也用这种方法读懂了什么?

  a.“了”是“结束”的意思,那这里它应该读(“liǎo”)

  b.这首诗中还有一个词语比较难读“蚕桑”,谁有信心把它读好呢?把它带到句子中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读两遍。

  4、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咱们再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把它读得很有感觉,抑扬顿挫了。

  5、谁愿意有滋有味地来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

  1.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乡村四月的哪些画面?

  (碧绿的山陵和原野、白茫茫的稻田、杜鹃的叫声、人们在养蚕、插田……)

  2.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出示:绿……烟)

  四、体会画面美。

  1、学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有人说:读一首诗,就是在欣赏一幅画。反复读上几遍,读着读着,你都看到或听到什么了?

  a、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

  1)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你真会说话。你不仅在理解,而且在想象了。想读读这绿色的山岭和原野吗?

  2)是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这一片绿色,又让你联想起了哪些词语呢?(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3)(图片)瞧,就是这样一个小乡村。这么美的景色,谁想来读一读。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小乡村。

  b、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

  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

  c、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子规声声)

  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

  同学们你觉得它在唱些什么?是啊,它在唱这“绿遍……”的乡村四月。

  d、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轻轻的多读几次这个句子,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

  1.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出示图片

  2.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着子规声声、烟雨蒙蒙的乡村四月呢?

  3.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温柔(轻)?谁还愿意来温柔(轻轻)地读一读?

  e、同学们,自己再深情地读读这首诗,你能用两、三句话简单地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乡村四月多么地清新明丽(板书:清新明丽)。

  f、看着这么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绿遍山野白满川……

  读得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的小乡村。

  谁也想像诗人一样赞美一下这景色?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乡村。

  2、学习“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领略了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让我们再去看看田园里那些忙碌的人们。读“乡村……插田”

  a、同学们,自己多读几次,你又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看来,人们真的很忙碌,今天的人们在“蚕桑又插田”,几天前人们也在(“蚕桑又插田”),昨天人们还在(“蚕桑又插田”),明天的人们也将会在(“蚕桑又插田”)。如此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

  他们为什么这么忙碌呢?

  3)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

  b、四月的乡村,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用心读读这首诗,你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份忙碌,这份幸福……

  c、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他看着“绿遍……”的美景,看着“乡村四月……”的景象,觉得自己都快陶醉了。好,带着你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轻轻地吟诵起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

  1.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

  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3.谁想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出图片)瞧,你们的朗读带大家走进了这么美的.画面。欣赏着这幅画,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相信你们现在读这首诗肯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4.四月的乡村是一幅画,是一首歌,想把这乡村四月永远记在脑海里吗?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六、延伸拓展。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再来看看翁卷笔下的《山雨》是怎样的?

  出示:山雨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认真读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幅幅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白居易的《草》中。

  看,那诗又来到了贺知章的《咏柳》中。

  3、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诗的影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之后去寻找。

  七、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清新明丽景美

  人美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13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景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田园诗歌淡雅、恬静、清新、自然,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趣读、”“听读”、“背读”带领学生从音韵、画面、情感三方面去体会诗歌的内在美。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蚕、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3.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4、激发想象,把诗改写成小作文,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2.感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田园乐》《雨过山村》《约客》

  一、课前带文,感受田园风光。

  1、描述情景读,揭题。

  听着抒情的音乐,让我们仿佛走进了田园。田园风光,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洋溢着劳动的欢欣,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王维的《田园乐》生:《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译诗解文读

  师: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雨滴,绿绿的柳树笼着淡淡的春烟。生: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家童都还没有打扫地上的落花呢!莺鸟啼叫,山客还在酣眠。

  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3、真是一幅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春之图啊。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请跟着老师一起,到王维的画里去走一走吧!

  4、师描绘图画,生听,想像画面,填写句子。

  春天来了,桃花开得多热闹啊!有的桃花红彤彤的,像一团团火焰;有的桃花是淡粉色的,像一片霞;有的桃花还是花骨朵儿;有的羞答答地展开了几片花瓣;有的已经展开了笑脸,尽情展示她的美丽。在这清晨淡淡的雾色中,千万条柳枝随风舞弄着她柔软的身姿,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仙境之中。耳边传来黄莺的歌唱,真好听啊!别说山客不想醒来,连同学们都陶醉了。

  能不能告诉大家,在这幅画里,我看到了,闻到了,听到。

  5、师小结:桃红,柳绿,花落,莺啼,诗人为我们描画出的美丽的田园风光如画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读着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产生无尽的想象。

  6、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首由宋代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继续享受如画的田园。(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韵律。

  (一)初读诗,读准确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原文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上两遍,注意第一遍读准字音,再把它读通读顺。

  2、请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有没有错,(你读得很正确,并且流利,但有两个字的读音老师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蚕、桑)学习生字“蚕”“桑”及讲读多音字“了”。

  3、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这句话:才了蚕桑又插田。(同学们这一句读得很正确,字正腔圆,那么整首诗是否也能读得这么正确流利呢?

  老师很想听一听“”,开始——)

  4、全班齐读。

  (二)再读诗,读节律

  1、同学们,诗不但要读正确了,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

  老师出示第一句,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绿遍山原白满川。

  A、请生读,师注意评价。

  (师示范读,再让他跟读提示:节奏之间要读得声断气连)

  B、请全班齐读,(读得很好,真是有板有眼)

  2、让我们仿照第一句的节奏,标出其它三句的节奏。

  3、二人小组互读互听

  4、师出示整首词的节奏,男女生读诗。(评:读的节奏很准确;真是有板有眼。)

  (三)读韵味

  1、师范读韵脚。(出示韵脚,同学们听一听,老师的红色的字读得有什么不同?)

  2、生说自己的发现。

  3、师:在诗句的末尾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能使诗句的音韵更加地和谐优美。这就是押韵。

  4、请学生练读,感受音韵回旋。

  5、小组赛读。(两大组比一比,评:真是和谐优美;老师听到了回旋的音

  韵;)

  6、咱们配乐齐读一下,一定会读得更好。(配乐)

  三、悟情品境释疑交流

  1、译诗解文读。(调换顺序再读一遍)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看到春天来了,山坡田野间草木青绿,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四月到了,正值农时,没有人闲着。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

  师: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去插秧了。

  生:才了蚕桑又插田。

  2、师指导感受山原美。乡村四月真美啊,让我们先走进山原去看看:(出示图片。)师生承接读(朱自清)《春》

  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组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组1、2:山朗润起来了,

  组1、2、3:水涨起来了,

  组1、2、3、4: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组1、2、3、4: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组1、2、3:风轻悄悄的,

  组1、2:草软绵绵的。

  师:四月的'江南,无论哪里都是绿的:(补白想象发散读)

  生:想象,四月的江南,绿了

  师: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生1:墨绿、浅绿、嫩绿、

  生2:翠绿、淡绿、粉绿?

  生3: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师:刮的风是绿的,

  生4:下的雨是绿的;

  师:流的水是绿的,

  生5:阳光也是绿的。

  师: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生6:挤在一起,

  师:重叠在一起,

  生7: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师:那一望无际的绿啊,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告诉我们这无边的绿?(遍)

  2、师:除了绿色,还有什么色彩?——白。(出示图片)

  师描述情景读:瞧,水田中积满了水,远远望去,一片白色,远处的青山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青翠的山色,把积满水的田地环绕。)真是——

  生: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师:难怪诗人会这样写——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3、乡村的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们听——(杜鹃声)在子规的声声啼叫中,雨轻轻地来了。音乐(图片)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这句诗写得多好啊!是的,

  生:严冬一过,如烟如丝的春雨,又悄悄的来到人间。它催促大地苏醒,它给春天增添生机。

  师:看!那蒙蒙的细雨像烟雾、像薄纱一样笼罩大地,使大地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象。

  组1:细雨滋润着柳树,柳树醒来了,柳枝变软了,吐出米粒大的嫩芽;微

  风吹拂,轻轻摆动,像一群身穿纱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组2、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也扇着翅膀,在柳枝上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了春天的赞歌。

  组3、迎春花禁不住张开笑脸,欣喜地沐浴在雨抚摸的嫩绿的小草也不甘示弱,抖抖身子钻出地面,给大地披上一身毛茸茸的绿装。

  齐:啊!多美呀!这树、这花、这草构成了只有春雨才能描绘的绚丽图画!补白想象发散读:

  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像,像。

  生1、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

  生2、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

  生3、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引导生说完整句子)

  4、激趣情感,评价激励读。是啊,四月的雨啊,像雾那样轻:

  生1读——(师评: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四月的雨啊,像纱那样柔,

  生2读——(师评:我仿佛触到了春雨那轻捷柔软的手指了)

  四月的雨啊,像烟那样迷蒙,

  生3读——(师评:乡村四月的景真美啊。)(板书:景美)师读诗句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5、乡村的四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它是美丽的季节,又是繁忙的季节。

  6、看图片理解“蚕桑”“插田”。(看着他们劳动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让学生说说体会,)

  是啊,乡村的生活多么辛苦繁忙啊,诗人是用哪些字词把这种的景象描写出繁忙的景象写出来的呢?(才了?又)是的,人们忙完了蚕桑,又忙插田。人们只是忙完了蚕桑和插田吗?还可能会有哪些农活?7、(赏读文本,师生接读古诗)

  师:仲春时节,农事繁忙,婆媳相互呼唤去洗蚕子了,院中的栀子花开得正旺,却闲着无人欣赏。《雨过山村》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人们白天耘田夜晚绩麻,连小孩子也跟着大人学习种瓜呢,多可爱啊!

  生:<<四时田园杂兴>>

  8、乡村的人们真勤劳。(板书:人勤)

  9、所以作者会说:引导读——

  10、同学们,这就是美丽的乡村四月,我们怎能不喜爱它呢?读——(前两句)这就是勤劳的乡村人民,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而自豪,读——(后两句)

  11、小组合作:在小组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古诗。再小组展示。

  12、我想,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印在心里了,全班配乐齐诵。

  四、拓展练习。

  乡村是美的,作者的诗更美,它就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的语言,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小作文呢?

  1、生改写。

  2、交流汇报。师适时评价:描写真细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你笔下的乡村就像一幅画一样。

  你的比喻句写得真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

  3、小结: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寥寥几字就能让我们浮想联翩。

  4、作业:出示〈〈雨过山村〉〉,这首诗又让你看到了怎样迷人的田园风光呢?课后写一写。

  五、总结。

  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课后,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田园诗,读一读,赏一赏。感受诗的魅力,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时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有吗?(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

  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没关系,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读,齐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说到“白满川”时,借助课件理解。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黄河的主人《万年牢》教学实录《8三顾茅庐》教后一记 引导学生在人物的对比中悟真情四上《九色鹿》课堂教学实录:杨丽娜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预案《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小学语文四下《全神贯注》说课稿《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b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c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美读前两句)

  板书:景美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

  板书:人勤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8.鼓励学生作诗。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 “才了……又……”接?《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黄河的主人《万年牢》教学实录《8三顾茅庐》教后一记 引导学生在人物的对比中悟真情四上《九色鹿》课堂教学实录:杨丽娜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预案《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小学语文四下《全神贯注》说课稿《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

  过渡:但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

  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读诗。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诵古诗

  六、谈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归园田居五首》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作业:默写古诗,积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山,原(绿),川(白),美

  子规,鸣雨,如烟

  人,闲,人少,勤

  才……又

【《乡村四月》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精选】《乡村四月》教学设计03-11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2-22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10-06

《乡村四月》的教学反思10-07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02-21

《走进乡村》教学设计04-15

乡村四月10-10

乡村四月作文09-25

四月的乡村作文10-06

乡村四月_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