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1
一、揭题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2课——“番茄太阳”(齐读)
二、精读体悟
(一)精读第一部分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是个拄着拐杖的残疾人,来到这座城市,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那样?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1—4小节。
2、是的,文中的“我”身患残疾,孤身一人在这个城市,生活十分艰难,因此她的心情灰暗无比。(板书:灰暗)那后来作者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3、请同学们自读2—4小节,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读了这句话的感受。(同桌交流)
4、(出示2—4小节)交流,朗读。
5、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小女孩一家人之间的和睦和关爱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所以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板书:温暖)
(二)精读第二部分
1、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和这家人熟了。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5—14小节,联系具体的内容说说。
2、指名说。提到明明是个好问的孩子时,相应出示8—13小节。
我想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轻声读一读8—13小节。
(1)当明明问“我”太阳是什么样的,“我”为什么说说停了下来?
(2)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3)这里的“番茄太阳”指的是什么?
(4)当明明知道太阳像番茄,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分角色朗读8—13小节
3、是啊,这个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的孩子,却是个盲人,她一出生就生活在黑暗中,可想而知,她的生活一定是困难重重的,然而面对困难,明明依然笑着,从这里,你觉得明明还是个怎样的孩子?
4、是的,明明那开朗、乐观的笑容感染了“我”,“我”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读读14小节。(出示14小节)(指名说,板书:快乐)
5、这一小节中又一次出现了“番茄太阳”,这里又是指的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说她的笑脸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
7、小结:是啊,明明坚强、乐观、阳光般的微笑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在作者心目中,明明的笑脸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三)精读第三部分
1、可是,“番茄太阳”要走了,为什么呢?
2、(出示15—16小节)请同学们默读15—17小节,文中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把它画下来。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4、交流。相机出示“我弯下腰……好不好?”
(1)指名几人读
(2)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朴实而又感人的'话吧!
5、过渡:“她的小嘴……流了下来。”这是怎样的泪水啊?
6、(出示17小节)是的,请你带着这感动轻声读读17小节。
7、这里第三次出现了“番茄太阳”,它还仅仅指的是明明灿烂的笑容吗?请你联系明明说的那句话思考一下,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8、是啊,这里的“番茄太阳”指的是明明那颗关爱他人的心。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其实,在这篇课文中,“番茄太阳”不光指的是明明,你觉得谁也是?为什么?
2、除了课文中的,你认为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
3、是啊,所有心中有爱、无私奉献的人都是——(齐读课题)番茄太阳。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学写“阳”和“光”字。
2、学习2—4小节,有感情朗读。
3、读文本体会作者想象之美,用口语讲述自己喜欢的太阳,表达心中美好的愿望。
二、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上一节课看到我们的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回到家我们班的许多小朋友也画了自己心中的太阳,想不想看看。展示学生画的太阳,说话我画了()的太阳。
(一)复习导入
大家画得真不错,接下来咱们一起再去看看课文中的小画家为我们画的“四个太阳”吧!(出题指题,学生读题。)
小朋友爱画太阳,太阳也爱小朋友,看四个太阳带着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来了,复习生字齐读,开火车读。
师:看(示小画家画绿太阳的图。)引读第一节。多么鲜艳的绿太阳呀,多么美好的愿望啊!我还画了什么太阳送给谁呢?根据学生回答贴图,板书。
(二)教学2—4节。
1、(出示课文2———4节,)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小画家为什么要画这么多不同颜色的太阳呢,这些太阳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呢?
(1)、根据学生回答学习相应内容
a———学第三节
a、你喜欢什么太阳?
b、请你来读读。
c、出示课文第三节第一句,指名多人读,齐读。
d、为什么画个红红的太阳呢?(不要求学生回答)
e、小朋友,寒冷的冬天,冰天雪地,你穿着厚厚的棉衣走出家门,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冰雪图和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
f、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站在寒风中你还有哪里也感到冻僵了?
g、出示风声)小朋友,寒冷的冬天,我们的手——,我们的脚——,我们的脸——,我们的全身都——。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示课件),慢慢地你有什么感觉了?
h、(指词语)你觉得哪里很温暖呀?
i、(出示段落:“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冻僵的手和脸。”)那你能读读这段话,让大家感到温暖吗?
j、谁愿意先来读?(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到了温暖,就像红红的太阳照在了身上。谁再来读?
k、有了红红的太阳真暖和,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l、原来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红太阳是为了给大家在寒冷的冬天带来温暖。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b———学第二节
a、那么画(指图)金黄的太阳,又是表达了什么愿望呢?
b、看来送给秋天金色的太阳真是太合适了。走,到果园去逛逛。播放秋天果园成熟的课件。边看边随机说话,果园里的……熟了,……熟了,……也熟了。
c、就连(出示句子,学生跟读)金黄的落叶,都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也来尝尝水果的香甜。(播放落叶的课件)。
d、金色的落叶会怎么邀请呢?学生自主合作表演。(金色的落叶很美,金色的落叶很热情。)
e、你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f、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更是喜悦的,一起来享受一下秋天的喜悦吧!出示第二节。齐读。
c———学第四节
a、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出示句子)
b、谁也想向老师这样问?指名读,齐读。
c、你们说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
d、播放春天的图画,享受春天的美。
e、赞美春天,结合背诵春天的诗文。
f、同桌合作读。
g、男女对读。
(2)、每个太阳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你们心中的愿望又是什么呢?说话训练:我画了()太阳,送给(),因为()。
(3)、老师相信这些美好的心愿都能实现,在老师眼里你们都是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小太阳。齐读全文。
(三)复习
1、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阳”和“光”字。
第二部分:《四个太阳》第二课时教后谈
——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课堂
《四个太阳》是篇非常生动有趣的课文,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为春夏秋冬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从课文里,我们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接到这次开课任务后我有幸参加了“省口语交际的交流活动”聆听了黄燕华老师的评课。黄老师在评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真实”,的确听了许多生动的公开课总给人一种过于完美的感觉,精心的准备,准确的回答,生动的课件。这样的课的确很棒,但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离我们有点遥远的感觉。因此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力求让学生走进一个真实的课堂。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做法。
一、让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一上课我安排了复习字词的环节,这一环节所采用的形式是非常简单易操作的开小火车。没有制作精美的游戏课件,只是用教师的语言“这是两列开往阳光车站的火车,一路上会有神秘任务降临,那列火车愿意开动起来。”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上下来效果是不错的。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读生字,而且还能运用生字。(神秘任务就是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组词、或做动作、或说反义词。)
在指导学生书写“阳”和“光”字时,先让学生静静地看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生字的间架结构。然后让学生自己描写两个生字,通过学生学生自己的尝试,体会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接下来安排了交流互动的环节,通过学生说说这个字写得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当场范写,进一步明确怎样能把生字写得好看。最后安排了学生独立写生字的环节,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使他们的生字越写越好。
二、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
在阅读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指导朗读,但重视朗读并不代表领着学生读,我尽可能的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
1、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声音、画面和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朗读课文时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而非刻意的模仿或带有一定定势语调的所谓有感情朗读。
2、理解与朗读相结合
朗读能帮助理解,理解能促进朗读。在这节课中我将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与理解课文紧密结合起来如“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其中的“忙着邀请”更是不容易表达。我通过“金黄的落叶会怎么邀请呢?请你们试着演一演。”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表演中初步体会邀请,再通过教师点评时的语言懂得邀请要态度热情,忙着邀请更是体现出金黄的落叶,心地善良有了好东西还不忘自己的好伙伴。此时再对学生说“就请你来当落叶,读读这句话,邀请大家好吗?”学生的朗读因为有了充分的理解非常到位。
3、用好评价语
低年级学生天真有趣,教师的评价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学生朗读时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语,评价的语言尽可能丰富,有针对性,使学生更多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
这堂课上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意图基本能体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前谈话时因为时间的限制没有让一位学生说完就打断了他的发言,给人留下了一种“不想让学生说不该说的话的感觉。”在阅读教学中,对个别句子的多源理解还挖掘不够。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真实的课堂留有遗憾也是很真实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在一个个小小的遗憾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
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笑”的机理和作用。
(二)学习本文节奏明快、活泼跳跃的语言风格。
(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教程:
(一)课前预习:
1、从课外书籍中摘抄对各种各样的“笑”进行生动描写的文字。
2、生字词的预习:
嫣(yān)然笑容可掬(yū)神采奕奕(yì)惬(qiè)意葱茏(cōnglóng)花苑(yuàn)
3、词语解释:
嫣然:美好的样子。
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能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不一而足:不是一种,而是很多。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惬意:称心如意。
葱茏:茂盛的样子。
(二)导入:
1、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对“笑”作生动描写的文句。
2、给“笑”归类,如快乐的笑,苦恼的笑,皮笑肉不笑等等(正面的,反面的`笑都可以)
3、问题引入:笑大多是人们心情愉快的外在表现,那么笑是怎样产生的呢?“笑”对人的身心乃至生活有何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笑》。
(三)朗读课文:
本文虽是科普文章,但极少使用科学用语,文字浅显易懂。节奏明快,语言活泼跳跃,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朗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轻快活泼的语气)
指名朗读(有录音的听录音或者老师范读)
学生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知课文:
1、“笑”是怎样产生的?
2、读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五)讨论理解:
1、“笑”的生理机制:“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神经反射作用。
图示:笑料————大脑皮层————肌肉动作(即笑)
2、“笑”的功能:
身体——健康有益
心理——心情愉悦
人际——礼貌融洽
生活——丰富多彩
3、对笑的讴歌,表达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
4、讨论:
这里所说的“笑”指的是健康、乐观、愉快的笑。同学们所搜集的“笑”中也有反面的笑,对人体并不全是有益的。如:讥笑,嘲笑,假笑,奸笑,冷笑等等,我们最需要的是健康的笑,快乐的笑。因为她是花,是眉宇间的云,是美的姐妹,爱的伴侣,是一种动力,是人与人感情融洽的表现,是骊生活的赞美。让我们借此机会,开怀大笑一次吧!(师生齐笑!)
(六)朗读欣赏:
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一读。
(七)拓展延伸
把有关“笑”的词语和描写“笑”的句子整理在笔记本上。
(八)片断练习:
的笑
可以填上描写的对象,也可以填上修饰的词语。
板书设计:
生理机制————神经反射
功能作用:身体——有益健康
心理——心情愉悦
人际——礼貌融洽
生活——丰富多彩
美的讴歌:花、云、美的姐妹、爱的伴侣
教学设计3
教材解读:
《掌声》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课,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总是默默地独自坐在一角”。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当她犹豫再三“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中关注“爱”的主题,那是自然。但是我想:这份“爱”,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英子”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那这份“爱”已经远离了我们。因为在我看来:爱,不是解释,不是告诉,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内心得到敞亮,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关心、鼓励别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学会主动关爱别人。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1、快速浏览全文
思考:“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明确读书要求:找出描写小英变化的句子,变化以前的句子用“——”划出来,变化以后的句子用“﹏﹏”划出来。
2、交流
(1)教学掌声前
出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英的心理特点。用“从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小英的_____________。”句式来回答。(板书:忧郁自卑)
想一想,说一说: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伤心地想:___________。 ④说话练习:
当同学们在教室里说说笑笑时,她;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活地游戏时,她;
当同学们在联欢会上尽情地舞蹈时,她;
(2)教学掌声后
出示:“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英的心理特点。用“从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小英的_____________。”句式来回答。(板书:乐观自信)
追问: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是什么改变了她?
(3)教学2-4自然段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两次描写掌声的.句子。
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思考、讨论、交流:
a、同学们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b、听到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小英会想些什么?
出示:“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思考、讨论、交流:
a、同学们为什么再一次给小英掌声?
b、再一次听到热烈的掌声,小英会想些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男女生比赛读。
(4)教学第6自然段。
出示小英的信的内容:“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交流掌声对小英的影响,体会掌声的力量。
指导朗读,读出感谢之情。
(5)教学第7自然段。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思考:人人都需要的仅仅是掌声吗?还有什么?
欣赏泰微课专家教学视屏。
④交流对掌声的理解:
掌声是()
掌声是()
掌声是()
掌声是()
掌声是()
⑤朗读小诗: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束阳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⑥仿写句子:
掌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齐声朗读第7自然段。
⑧学以致用:请你选择班级里的一位同学写一句你最想说的鼓励的话吧!
三、总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
1、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掌声。这掌声,也许是熟悉的人送给你的,也许是陌生人送给你的;也许是在你成功时响起,也许是在你身处困境时响起??选择一次最难忘、最让你感动的掌声写下来,把掌声响起的过程和你的感受写具体。
2、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五、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就抓住“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这句话,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句子,写批注。学生通过品读所划的句子,体会出掌声前的英子自卑、忧郁,掌声后的英子开朗活泼。这恰恰是课文的矛盾点。学生会被这个矛盾点吸引住,抓住这个“点”生发开去很容易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以“掌声的内涵”为突破口,再逐步延伸扩展。把感悟引向深入。
在解读小英人物形象特点,体会人物心理时,我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样有利于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再辅以想象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从英子情感变化中领悟“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写写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课尾辅以优美的小诗、仿写诗句、热情的掌声升华了文章的内涵,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如果能够充分创设情境,引导的语言更富有激情一些,可能学生会得到更深的感染,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课堂上还应该有更多的读书声,尽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一些,实现每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教学设计4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明白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这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1)注意“涔、潸”的读音。(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齐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个性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比较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能够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能够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就应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情绪?(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此刻的你一样吗?教师也能够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述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能够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十分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能够体会到作者应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DD“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透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述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3)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应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能够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明白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但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
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日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日,你不能再回到昨日。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此刻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
教学设计5
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孩子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在指导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时,应由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感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如,在学习三个复韵母的标调时出现了从大到小的标调现象,在教学中要教给孩子们标调儿歌。另外,教学还可以把生活场景引入了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种“游戏”,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已学的声母与复韵母的拼读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习。
教学要求:
1.学会3个复韵母aieiui和它们的四声。
2.了解复韵母的组合特点,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3.能够认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10个音节,会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韵母aieiui的发音,以及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强化口形特点,为新授作铺垫
1.出示单韵母:aoeiuü2.指名读
3.比较单韵母发音时口形的大小情况。
4.现在请你们看老师的口形并讲出是哪个单韵母。
5.小朋友,单韵母都是单个字母。今天起,它们要分别组合成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组合后叫什么名字?怎样发音的?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并和它们交朋友。
二、按内在联系发音,按排列顺序标调
1.引出字母
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两棵小树苗,一棵高,一棵怎么样?(矮。贴字卡ai)一只小羊羔要啃小树苗。两个小朋友保护小树苗,一个给小树苗围篱笆,(贴字卡ui)一个拿草引开小羊羔,口里还发出“ei”的声音。(贴字卡ei)字母引出后,教师边指图边念语境歌,让学生跟念:扎篱笆,围(ui)树苗,一棵矮(ai)来一棵高,eieiei,小羊羔,快快过来吃青草。
2.引发疑问
小朋友,黑板上的字卡就是我们要交的新朋友。仔细看看,你对新朋友的字母组合有什么发现?你听了老师念儿歌的字音,仔细想想,它们的发音和单韵母的口形有什么联系?小朋友可以同桌或前后四人一起合作商量讨论。
3.进行新授
(1)新韵母由两个单韵母组成,所以叫复韵母。
(2)单韵母发音嘴巴不动,复韵母发音嘴巴要滑动:发第一个字母音后马上要发下一个字母的音,中间不能停,要一口气完成。
(3)ai怎样发音呢?它与单韵母的口形有什么联系?教师再示范并边讲边提问:嘴巴先怎么样?(先张大)为什么?(因为有个a)发a音后嘴巴马上滑动,滑动到怎样为止,为什么?(滑动到上下牙齿对齐,因为a后面有个i。)(4)师生有节奏地双边活动:
师:aiai怎样发?
生:aiai这样发,因为有个
a,嘴巴先张大,因为有个i,牙齿再对齐,aiaiai。
师:口形很重要,一定要记牢。
练读:教师领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eiui的教学相同,略。)
(5)复韵母的四声教学
a.出示aieiui的四声标调,齐读四声。
B.小朋友,对照六个单韵母的序号,仔细看认真想,复韵母怎样标调?同桌讨论讨论。
C.综合学生的讨论交流,小结标调方法: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三、读写要正确规范,游戏中熟练技能
1.指导正确拼读。
2.指导规范书写。先让学生观察并说说新韵母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书写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写时两字母靠紧些,因它是一个整体。)
3.课外作业。
回家制作ai、ei、ui的卡片,自己做小老师教家长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声母
导入:今天拼音王国的声母们住进了一间漂亮的小房子,我们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出示声母卡
二、复习ai、ei、ui、以及四声
①看教师口形,学生读音。
②开火车读标好声调的ai、ei、ui。
③游戏:听音辩音,听到左边的韵母举左手,听到右边的韵母举右手。
ai---uiui---eiài----áiuì----uīěi----éi
三、练习与声母拼读
导入: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了很多音节,它们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些音节,其中有许多是由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拼的快,拼的准。
㈠拼读书上的音节bpkhai
①出示第一组:上面四个是什么?(声母)请你读一读。下面一个是什么?(复韵母)请你读一读,谁会把声母和复韵母拼成一个音节?(逐个拼读,开火车读)
mwghshs
eiui
②出示第二、三组,方法同上,提醒学生:W也是声母,不同于单韵母u;sh、s要读准,一个是翘舌音,一个是平舌音。
㈡看图听故事,拼读音节。
①出示图(贴掉音节和动物)问: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树、花、草地、小河……)这里还有两个可爱的动物,关于这两个动物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我们得先过关。
②拼读音节:乌龟爬,白兔睡。
③师讲故事后,问:在这个故事中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o—ouiu—uiɑi—ɑoɑi—eiou—iu
2、分解音节。mao→()—()diu→()—()rou→()—()tiao→()—()—()qiao→()—()—()
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等生字词。
2、梳理小说中的人物,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题目中的“穷”字,从文中找出表现“穷”的相关句子进行品读,感知桑娜和西蒙两家穷苦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生活穷苦的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七颗钻石》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的一篇短篇小说。(课件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2)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必然要有人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A、检查字词过关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
★词语过关:“读记写”
舒适 搁板 勉强 填饱 抱怨 倾听 掀起 裹住
蜷缩 魁梧 黧黑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湿淋淋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根据词意,选词填空:
(1)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 魁梧 )
(2)形容恐惧不安。( 心惊肉跳 )
(3)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汹涌澎湃 )
(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 自作自受 )
(5)形容脸色黑中带黄。( 黧黑 )
B、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
(板书: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 西蒙 两个孩子)
师:这些人物中主要人物是谁?
生答,师板书:桑娜 渔夫
C、理清人物关系,概括主要内容: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名二三个学生答)
师小结:你们看,如果我们把几个人物先找到,想一想这几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就可以尝试着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脉络: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一(1、2):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二(3---1):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三(12----27):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来抚养。
师板书写作顺序: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品读课文,学文悟“穷”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穷人》(生接)。可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题目之外,文中没有一个“穷”字,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穷人”的“穷”给写出来的呢?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穷”呢?请细读全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课件出示归纳要点),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桑娜一家吃的食物差,穿的衣服破,桑娜和丈夫拼命地干活才得以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播放哀怨的音乐,渲染气氛,学生读这些语句,感受文中人物生活的贫穷。
4、师小结:他们屋内的装饰,他们的吃穿,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生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和困苦。这也正是文学巨匠写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见一个“穷”字,可是“穷”又无处不在。那么课文只写了他们的“穷”吗?还写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9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泰斗)
等待丈夫
桑娜 抱回孩子 渔夫
催促桑娜
生活:艰难困苦
教学设计7
《秘密》教学设计5
课题:线的秘密
教材版本:湖南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观察自然界的美丽图形和纹理,感受不同线条线的特点,体会它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了解线的特点,感受线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和画笔表达对线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彩色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教材分析:
活动一强调对视觉感受的积累,让学生凭感觉和自我经验去了解线的性质。线具有长度、密度与厚度,它的本质特征是长度,线的粗细、长短、速度、质感以及线的组合形式能表现不同的画面。自然界中线的视觉感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为美术作品中线条的表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参照教材图例:浩瀚的沙漠,留下了一条条蜿蜒的“线”,由疏渐密伸向远方;碧绿的梯田裹上了一层层排列的“曲线”,时而相互环绕,时而相互伸展;无数冲开散落的烟花为静寂的黑夜划上明亮的光线,凝聚的“线”向四周分散倾泻;挺拔的松枝在清冷的冬晨依然坚毅,粗细穿插的“直线”尽显刚强与力量。线的排列与组织传达了一定的情感气氛。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依据直觉获得信息后,可根据学生的起点能力定出作业要求:可以是无主题的用线组合排列;也可以是尝试用线排列画出图片中的自然物象、景象。
学情预测:线描看起来很简单,但在描绘时要锻炼学生大胆、果断地作画,还需做好引导。
教学过程:
一、了解线条
1、带领学生进入线的世界,感受各种特点的线条。
2、分析比较三组线条,感受线条长短、曲折、粗细和疏密的变化。
3、尝试画一画各种感觉的线。
二、欣赏自然中的线
1、欣赏沙漠、梯田、树林中的不同线条,感受自然中线条的魅力。
2、对照图片,说说各种景物的线条有什么特点。
3、回忆在生活中见过的美的'线条。
三、欣赏画家笔下的线
以《奔流》《建楼曲》《星月夜》为例,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们所画的各种特点的线条。
四、绘画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用线条来表现(工具不限)。
2、欣赏学生作品。
五、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线的秘密
教师所画线条粘贴学生作品
学生所画线条
《秘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2、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3、学习读书的方法。
4、积累踯躅、伫立、颓丧、寂然、突兀、等词语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1、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学习读书的方法。
3、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4、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了解文章的线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情感态度: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大自然的秘密。
2、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习读书的方法。
4、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厄瓜多尔的加拉巴哥岛去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读读课题,注意秘密的“密”字下面部分是个山字。在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什么问题?(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
二、请你读读课文,想一想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如果你发现了,请举手示意我。
教读书方法:课文中有些地方,可以一带而过,有的地方要反复读,反复琢磨,可以将体会标注在书中相应的空白处。
(海龟是有自己的生存办法的)
1、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投这句话。如果把探出换别的词,可以怎么说?(伸、露)比较为什么此处用“探”?(探有试探、小心的意思。而伸和露则没有)
2、那只先出来的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了解了大自然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是不是这篇文章我们就学懂了?(没有)
三、除了写海龟,还写了我们呢!读读文章,看你读懂什么了。
1、观察——紧张——震惊——悲叹
2、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变化?再读读文章体会。如果你认为理解有困难,可以向周围的同学求助。共同研究研究。
1)紧张:啄,幼龟小心,太弱小了。大小海龟对比图片。
嘲鹰是突兀而来的,幼龟没想到它的致命的天敌会来。这一啄,很可能要了幼龟的命。
怎能不紧张?指名读我们焦急的心情。
追问:此时导游的态度是怎样的?(若无其事)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导游为什么要这样呢?(若无其事:好象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因为导游知道这是自然界之道。)
2)震惊:成群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师引:多少只?(成百上千)怎么出来的?(鱼贯而出)此时从巢到海边有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没有任何保护。
出示图片:看到成群的海龟争先恐后地向大海爬去,你们快告诉它们你们想说的话。
师:是啊,小海龟们快回去呀,你们的侦察兵是我们把它送入大海的,这里太危险了,看呀,你们的天敌来了。
读读这里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出示:我们原来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天啊,”我听见背后的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3)悲叹:这时,几十只幼龟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食。
再读这句想象当时海滩上是怎样一种景象?
学生想象描绘。
师: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太残酷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悲叹:
投:“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再读:投:向导xxx地说:“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课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5)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虽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6)你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吗?(篇末点题)
7)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以举出充分事例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公认的道理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对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更加深刻。)8)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投:人是万物之灵。如果xxxxxxx,那么xxxxxxx。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自以为是,要听取别人的劝告,不要等造成了后果,才开始后悔、难过,那样也是于事无补的。
做事情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不以人为的因素而改变的。)
2、在你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
同学们,我曾听说有段时间,许多媒体报道了杭州淳安县松林虫害的新闻。松树的叶子几天就被吃光了,并且发现大片片的松树
死亡,罪魁祸首是松毛虫。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
打药:引发争议行不行——好心办坏事。人工捕捉.,养一些吃松毛虫的鸟。(小鸡破壳,《苗助长》等)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对大自然多
了解一分,所得的益处就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词语。
2、写一篇关于本课或他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读后感。
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⑵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⑶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形象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
2、能力目标:
⑴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
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⑵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⑶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深刻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海燕》是一首充满战斗激
的散文诗。作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教读本文,通过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点拨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艺术形象的把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从作品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意的关键。研讨作品内容与朗读结合进行,读读议议,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3、对比阅读:
与郑振铎的散文《海燕》进行对比。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背景知识,为理解课文含意铺垫。充分诵读,创设情境,初步理解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勇猛搏击于惊涛骇浪中的海燕形象)
同学们,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充满激
的时代前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于1892年9月发表了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底层”社会。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的大学》于1923年完成。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他的文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
散文诗《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当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积累字词: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胆怯:胆小;畏缩。
翡翠(fěi cuì)
精灵:
⑴鬼怪。
⑵〈方〉机警聪明;机灵。
蜿蜒(wān yán):
⑴蛇类爬行的样子。
⑵(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2、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认真听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3、教师指名学生诵读,对朗读过程中在重音、节奏、语气方面出现的不足,给予适当纠正。
4、学生自由诵读,充分想象、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
高尔基敏锐地体察到时代的脉搏,并以“海燕这一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角。请同学们试为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副标题。
示例:胜利的预言家。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结: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适用:勇敢的斗士渴望暴风雨的勇士革命的先驱者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无畏的革命者划破乌云的利剑
5、合作研讨,疏理文章思路:
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海燕的艺术形象在景象的变换中逐步完善。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疏理课文的思路。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
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第一个画面(从开头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
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个画面(从“乌云越来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个画面(从“狂风吼叫”到篇末):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四、分析海燕形象
1、学生通读全文,划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并体味其表达效果。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提示:
⑴“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句中“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⑵“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⑶“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⑷“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句中“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2、思考:
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明确:文中的“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血肉丰满、气质刚正的海燕形象是随着暴风雨的渐次逼近的景象变换中而逐步完善的。在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环境描写中,海燕乐观、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得到鲜明有力的展示。海燕的形象蕴含鲜明的时代特征,“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组意象群象征了
革命的黑暗势力,“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的海燕则是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象征。
3、学生配乐齐读全文,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⑴看吧,狂风紧紧______(抱、卷、刮)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______(摔、抛、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______(撕、砸、摔)成尘雾和碎末。
⑵《海燕》向读者展示了暴风雨的三个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海燕》是一首__________,兼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不分行,不押韵。
⑷《海燕》是伟大的文学家________在1901年写的,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一组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是()。
A、──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C、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D、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
3、对朗诵材料进行处理,可以加深对课文感情的体会和内涵的理解。请用“/”“·”分别标出下面句子很短的停顿及语气的加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4、下列加粗词属贬词褒用的一项是()。
A、它们在大海上飞窜
B、蠢笨的企鹅
C、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D、只有那高傲的海燕
5、运用比喻手法,依照“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的示例,按照下边的意思各造一个比喻句。
⑴形容列车在原野上疾驰。
⑵形容月亮又圆又亮挂在蓝天上。
〖参考答案〗
1、⑴抱摔摔
⑵将来逼近即临
⑶散文诗诗歌散文
⑷高尔基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A
3、……狂风/……海燕/……高傲地/苍茫卷集黑色
4、D
5、⑴列车风驰电掣般在原野上飞驰。
⑵银盘似的月亮挂在蓝天上。
六、布置作业
阅读短文《青菜》,完成题目。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会,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绝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的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又□□,既□□又□□,既□□又□□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1、文中倒数第二段的空格里应填入什么词语?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会像你一样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吗?
2、作者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伙伴的绰号?
3、起始句子,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4、下面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青菜》的旨趣最为接近?()
A、没有美德就没有幸福可言。──(法)卢梭
B、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中显示出来。──(意)但丁
C、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中就是智慧。──(俄)冈察洛夫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李白
E、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周敦颐
5、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文中哪些语句用这种人称表述取得了比用其他人称表述更好的效果?请举一例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生动纯粹简洁丰润朴素高贵
2、反衬(或对比)
3、“美丽”是从色彩写起,是“表”;“忠诚”是从内部美德角度而言,是“里”。内容变化,措辞改变。
4、BD
5、第二人称。
⑴便于交流感情,便于抒情;
⑵在文中起到拟人化的作用。“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或者其他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象征体的含意,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郑振铎的《海燕》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一、抽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二、研读赏析
1、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指名叫学生分别朗读后齐读。请学生特别研读文中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的语句。
教师提示:暴风雨的到来使这些海鸟惊慌失措,课文抓住它们的声音、行动、情态,状写出惊恐万状的丑态:对暴风雨充满恐惧的海鸥“呻吟着”“在大海上飞窜”;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的海鸭“也在呻吟着”;畏缩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鹅“蠢笨”“胆怯”。
思考:如何理解课文塑造这一意象群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
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研讨后交流,教师明确:
海鸥、海鸭、企鹅这组意象群象征了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这些海鸟心惊胆战、张惶失措的情态,正是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心态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了1905年前后俄国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的态度,字里行间,寄寓着作者无情的嘲讽和蔑视。
文中这些海鸟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2、合作研讨:
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疾呼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明确:结句以鼓舞人心的祈使句形式,表达了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3、语言运用:
在暴风雨将要来临的画面中,其他海鸟和海燕形成鲜明对比。请学生发挥想象,深入体味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说一段话,充分展示海燕的心理活动。
教师提示:海燕的心理活动应包括以下几点:
⑴欢乐,与其他海鸟的恐惧形成鲜明对比;
⑵对暴风雨的热情和渴望;
⑶无畏和对战胜暴风雨的信心。它与海鸥、海鸭、企鹅的对话应该突出它们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和冲突,表现出海燕对怯懦者蔑视的情感态度。
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精彩表述,教师给以鼓励性评价。
三、延伸拓展
1、请学生阅读现代作家郑振铎的散文《海燕》。
海燕
郑振铎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末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同几只却隽逸的在粼粼如觳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了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家家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燕子归来寻旧垒。”
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洽洽呀!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运命的蹇劣呢?
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沈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们市民们忧戚着,或舒怀的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
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翻翻的小皱纹,还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烂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末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的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沈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天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地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教师提示:文章通过对燕子的仔细观察,捕捉到燕子的各种姿态和特点,并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加以刻画,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可爱的燕子形象。
2、思考:
同是描写海燕的作品。郑振铎的散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细读后回答,教师明确:郑振铎的《海燕》是作者在旅欧途中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离乡几千里,在海轮上见到小燕子,勾起了缕缕的思乡之情,于是,借托小燕子来抒发思念祖国故乡的浓浓深情。文章的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家乡的小燕子,寄托了思乡之情。主体部分则具体描写了一幅海上飞燕图。结尾把两者自然联系,点明了主题──游子思乡。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1、从文中找出四个描写海燕勇敢行动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粗词“高傲”表现了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概。
3、文段最后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
4、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写大海、狂风、乌云,是为了点明_______,烘托____________,突出____________。
5、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飞翔、碰、冲向、叫喊
2、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
3、拟人、排比
4、海燕所处的环境海燕的战斗雄姿海燕的高大形象
5、激越豪壮
五、课堂小结
本文最重要的写作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作为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于物”。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在今后阅读中,我们要仔细揣摩。
六、布置作业
阅读冰心的《绿的歌》,回答问题。
绿的歌
冰心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惘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
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伯,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的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1、文中“临去秋波”比喻什么?用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的字数均不得超过8字)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文中“‘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这句话中“‘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什么?然后再简要概括出上述整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分别把答案写在下面横线上。
“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回答)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不超过18字)
3、作者见到“绿”感到“惊喜”,甚至“陶醉”了,这是为什么?(答案不超过30字)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的第六段,作者说“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这是因为“我”那时不大喜欢蓝色了。
B、“我”离开海边,进入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暗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的一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是引自明代诗人顾炎武《己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D、文章的题目是《绿的歌》,作者却先写大海的湛蓝,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这是为突出后面的绿色作铺垫。
E、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比拟手法,分别赋予蓝色、杂色、红色和绿色以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即将凋零的红叶”“喜爱而又惋惜”
2、“落红不是无情物”……培养它新的一代为新一代而乐于奉献
3、绿是春天,是青春的象征,也是作者理想与希望之所在。
4、BD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请同学们课外阅读高尔基写于1913年的自传性小说《童年》,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小说中的外婆阿库林娜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也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和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高尔基在书中说:“见到外婆之前,我像是躲在黑暗中睡眠,她来了,把我唤醒,引向光明,用一根连绵不断的线将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编制成五彩缤纷的图案,她立刻成了我终身的朋友,我最贴心、最理解、最珍爱的人,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使我面对困苦人生充满了坚强的力量。”结合阅读感受,请完成一篇介绍外婆阿库林娜的文章。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
请以“暴风雨”为话题,完成一篇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500字左右。
3、阅读屠格涅夫的《门槛》,思考:诗中的“门槛”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我看见一座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的姑娘。
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楼深处传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
“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吗?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在等着你?”
“我知道。”姑娘这样回答。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
“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要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
“这些痛苦,这些打击不仅来自你的敌人,而且来自你的亲人,你的朋友?”
“是……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我也要忍受。”
“好。你准备牺牲吗?”
“是。”
“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死去──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知道,他尊敬的怀念的是谁……”
“我不要人感激,不要人怜悯。我也不需要名声。”
“你还准备犯罪?”
姑娘埋下了头……
“我也准备去犯罪。”
声音停了一会,然后又问下去。
“你知道吗,”那声音最后说,“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
“这我也知道。然而我还是要进来。”
“进来吧!”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在她身后立刻放了下来。
“一个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1878年5月
教师提示:文中的“门槛”,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的象征,也有人理解为“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以此为标题,可见它对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海燕》白璧无瑕
──也谈《海燕》的象征意象
完权
读了登载在《语文学习》上的《〈海燕〉白璧无瑕》一文,深为高老师“不为圣人讳”的勇气所折服。但就《海燕》一文象征意象而言,窃以为所言非是,遂草成此文与诸君商榷。也算是向高老师学习,“不为凡人讳”吧。
初中课本中使用象征手法的课文,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对象征意象的使用比较集中而单一,并且在文中有较为明确的句子点明了象征义。这样的象征手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习作中也比较容易使用。但是,《海燕》一文对象征手法的使用不同于这些文章。文中没有较为明确的句子点明象征义,甚而至于在语言表象的浅层次上看来都可以当作一篇写景的文章来赏析。就深层次的象征意象来看,本文的象征意象是一个纷繁浩大的意象系统,在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事物都融入其中,成为这个象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当时俄国的社会现状一一对应。在短短不足600字的文章中营造出这样的象征系统不得不令人佩服高尔基的笔力。但是这恰恰又成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说读过之后总觉得乱哄哄的”当在意料之中。
在这个象征系统中,首先要使学生理解的是处于背景层次的“暴风雨”。它象征的不是某一类具体的人群,而是整个被压迫阶级推翻沙皇统治的大革命。作者以自然环境来象征社会环境,暴风雨之后是晴天,大革命之后是人民解放。在这个革命的风暴中,既有革命群众的斗争,又有
革命势力的镇压,还有游离于革命之外的“第三类人”的存在。这个意象本身就涵盖了其他所有意象,其他的象征体只是这个革命风暴意象的组成部分与细化。认清了这一点后,就不会在有意象理解上的混乱之虞,教师的教学重点可以放在使学生明确象征义上了。
在剩下的象征体中,显而易见,可以发现分为两大阵营,分别象征着革命阶级与
革命阶级。另外,为了丰富主人公的形象,作为对比和反衬,文中还描写了“第三类人”的形象。
高文的观点之所以会认为乌云、狂风和雷电的有象征意象混乱的错误,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认清暴风雨在文中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对其文中引做依据的几句话的错误理解。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②“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⑤“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高文的观点是:“这些‘乌云’,对暴风雨来说,是前奏、条件;对海燕来说,是助威者、助战者,所以理所当然是正面的积极的力量。”这恐怕是没有依据的。
句①中,乌云应理解为暴风雨的营造者,是黑暗的化身。其象征义应为俄国沙皇的暴政是导致革命风暴的主要原因。“官逼民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啊!“卷集”这个词也充分说明了沙皇正在集聚力量做垂死的挣扎。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催”。句②、③中的“乌云听出”,也不能认为是乌云在助威助战。这里应当是对于海燕的一个侧面描写。是乌云听出了海燕的“欢乐”以及“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原句省略了宾语的定语“海燕”,如果读者不认真阅读容易导致的误解。为什么不用正面描写呢?这是因为只有从乌云,即从沙皇的感受的角度来写,才能写出海燕的欢乐和勇敢震慑了沙皇,沙皇统治者惧怕海燕了。所以依高文之说,“下面的一些句子里,它又成了反面的、被嘲笑的对象了”。此言极是,正证明了乌云这一象征意象是前后统一的。
以句④作为狂风意象前后混乱的依据也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海燕渴望的显然是暴风雨而不是狂风,是大革命的到来而不是对革命者的摧残。狂风的意象并不前后矛盾。
句⑤的理解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句②、③一样,这句也是省略了宾语的中心语。这句应理解为:“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雷声的困乏。”困乏的是雷声,是沙皇,绝不可能是极度兴奋中的欢乐的自由自在的飞舞的海燕。雷声只不过是沙皇统治者用以威吓人民群众的一种手段。它已经黔驴技穷了,它最后的手段只不过是喊几声发泄一下它的胆战心惊罢了。因此说海燕听出了雷声的困乏。雷声只能代表着沙皇政府对革命群众的镇压,和前文的象征义一样。
至于对闪电的理解,高文虽引经据典,但这只证明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雷电是象征积极肯定事物,但仍不能证明在这篇文章中象征什么。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雷电代表邪恶势力的情况也多得不可胜数,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其他常用象征体也多有一体多义的现象存在。比如黑色,有时代表凝重,有时代表神秘。《海燕》中把苍灰色(青灰色)的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就是取凝重有力之意。我们对任何文学作品的理解都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而不应想当然篡改原意。
下面就很少有文章研究的海鸥、海鸭和企鹅的象征义做一些阐述。这三者的共同点是“怕”,但细细体味,会发现他们的不同点。海鸥的“飞窜”在行动上似海燕之“飞翔”,在目的上却是为了逃跑,因而象征着一些混迹革命群众中的假革命者;海鸭“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因而象征着不革命者;企鹅形似绅士,体态肥胖,因而象征着一些害怕革命会损及他们自身既得利益的小私有者,这是怕革命者。这三者之间还有着一种隐隐约约序列关系,其顺序不宜颠倒。
在授课中,为了使学生对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可以做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层次,在初读的基础上,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自己去发现文中的象征体及其象征义,对全文的象征体系做一个宏观的把握。第二层次,在对文章词句赏析中,在微观的层面中深入理解。第三层次,做一个“等量代换练习”,把文中的象征体用象征义来代换一下。这样,就对文章的象征体系做一个全面的翻译,把文章在文学形象中包藏着的革命宣言解读出来。比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就是“让大革命来得更猛烈些吧”。当然,还需要指出的是,作了这样的“翻译”之后,文学形象尽无,文学美感也尽失了。这恰恰说明了象征手法的使用达到的绝妙作用。
二、诗文荐读
燕子
柯蓝
一对黑色的燕子,撞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无穷地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只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它们在这新地方发现了工场,找到了工作,在向我报告它们的快乐……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它们就饱饱地吃了一顿……
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到它们的工场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的!也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你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的。甚至你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的!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
点评:《燕子》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意隽永的散文。虽不长,但细腻地描绘了小燕子欢快的劳动场面,让人读后浮想联翩。
柯蓝,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
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2、积累文言词汇。
3、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认识狼的另一面(忠诚、团结、坚持不懈……),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学习重点: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2、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学习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认识狼的另一面(忠诚、团结、坚持不懈……),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引入。
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声名狼藉狼烟四起鬼哭狼嚎前怕狼,后怕虎前门惧狼,后门进狼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三、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并做评价)
3、教师范读课文或视频范读。(注意紧张感和生动)
4、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5、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6、再读课文
四、小结字词
1、一词多义:
其:
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指两狼,可译作其中
之:
复投之。代词,代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可译作“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
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意:
神情意暇甚
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恐前后受其敌
敌人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狼不敢前
2、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通假字
止同“只”,虚词的用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1、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
2、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1)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结局:杀狼。
3、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4、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5、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6、《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二、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
屠夫遇狼
屠夫惧狼
屠夫御狼
屠夫杀狼高潮、结局
教学设计10
《草原》这篇散文主要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陈巴尔虎右旗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饱含深情地描绘了草原的风光,表现出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学情分析】
因为我们的学生正是生长在这美丽的巴尔虎大草原的所以他们更能体会老舍先生这篇文章中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更能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重点在于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及7个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3、学会和同学有效地合作学习与培养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大团结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
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及7个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大团结的民族情怀。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难点】
1、掌握丘、勾、尔、茫的结构及部首。
2、会写生字中难写的字,如:翠、裳、拨、蒙、摔、蹈等。
【教学方法】
“五步教学法”
【教学工具】
导学案、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让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 丘 绣 柔 勾 翠 叹 陈 尔
洒 隐 裳 飘 拨 寂 蒙 摔 蹈
2、给生字注音、组词、写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组词。
3、学生在导学案上练写生字2遍;选词造句。
一、导课
1、提问导入:
刚才我们听得这些歌曲你们觉得怎么样?
都是歌唱什么的?
那我们正是生活在?
我们的家乡风特别?
我们的人民非常?
2、那这是我们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和体会,这节课我们跟着第五课作者老舍先生去感受一下,他首次拜访巴尔虎大草原时是何感受。(板书课题)
3、人物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整理课前自学材料。
四、自学展示:
1、汇报展示自学生字情况。(每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写),其他同学在写字本上把生字练写两遍。
2、认读生字组词,齐读生字。
3、展示选词造句。
4、展示朗读能力。(指名读课文)
五、合作学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何感受?
六、师生交流:我们汇报(每组派代表),师补充。
七、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训练单一上的题)
八、板书设计:标题
民族团结
【学习过程】
5、《草原》(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学会要求掌握的18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3、掌握丘、勾、尔、茫的结构及部首。
4、会写生字中难写的字,如:翠、裳、拨、蒙、摔、蹈等。
二、自主学习
1、自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要求掌握的生字。
茫丘绣柔勾翠叹陈尔
洒隐裳飘拨寂蒙摔蹈
2、给生字注意、组词、写出部首,并找出形近字组词。
注音
生字
文中组词
再组词
我发现
注音
生字
文中组词
再组词
我发现
3、练写生字2遍;选词造句。
三、自学展示:
1、汇报展示自学生字情况。(每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写),其他同学在写字本上把生字练写一遍。
2、认读生字组词,齐读生字。
3、展示选词造句。
4、朗读展示(指名读课文)
四、合作学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老舍先生怎样的体会?
五、师生交流:我们汇报(每组派代表),师补充。
六、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训练单一上的题)
5、《草原》(训练单一)
1、看拼音写汉字。
róu cuì shang
温( )( )绿衣( )
jì měng shuāi
( )静( )古( )跤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隐( )蹈( )绣( )
稳( )稻( )锈( )
拔( )洒( )陈( )
拨( )酒( )阵( )
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1.读中品味,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感悟是理解的基础。本课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启示,再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寓意。
2.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学生理解了寓意的基础上扩展联想,扮演多种角色进行劝说,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双向互动的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此、桩”两个生字。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朗读和交流讨论来自主理解寓意。
3.知道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以及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的.去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课文中的几个生字并会写“桩、此”两个字。
难点: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教具:
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上午我们已经学了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小小的故事就给我们带来不少生活和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大家都受益匪浅。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1.播放动画
要求:仔细观看动画,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揭示课题读题
3.结合刚才的动画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并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每个生字都读正确,并把句子读通顺。
2.分段连读(分组)
3.随机识字
字:个别——集体
词:选字扩词——个别——分组
要求:个别字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4.指导书写生字中的“此”和“桩”两个字
5.通过刚才的朗读,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领悟寓意
(一)这位种田人等啊等,等啊等,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可是结果呢?
1.默读课文用“——”划出写他等的结果的句子
2.交流说说
你从哪儿知道的?
3.读一读句子
理解:●“从此”指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整天”怎样才叫整天?
出示练习:●早上,别人在时,他在等。
中午,别人在时,他在等。
下午,别人在时,他还在等。
●“一天”和“一天一天”有什么区别?
4.小结:你从他的做法和结果中能知道些什么?跟大家说说。
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劳动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
(二)使得种田人干坐着傻等的起因是什么呢?
1.读一读课文其他段落找一找原因
2.学习第一段
理解:“窜”
什么叫窜?哪些动物或情况还可以说是窜?(教师提示笔直的跑不是窜,慌乱的急速的没有目的的跑才是窜)
3.想想会是什么原因让小兔子到处乱窜呢?
各抒己见
4.种田人看到这只自己出来撞死的兔子时有什么表现?(读句子)
尽管你们说兔子自己出来的撞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你们觉得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吗?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5.小结:做事不能光靠碰运气,要脚踏实地,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学习也是这样。
板书:守株待兔
野庄
兔稼
没全
来完
做事不能不劳动是
光靠碰运气不会有收获的
注:(画成一个兔头)
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说说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教学难点
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从中体会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绝招》,生书空、齐读
2、提问:什么叫绝招?
(师小结:绝招是一个人很难练成的,了不起的本领。)
3、看到这个课题,你的脑袋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谁练了什么样的绝招???)
二、检测预习,读准字音:
1、cai 生词
憋气 腮帮子蔫蔫地 铲馅 攥饺子 尴尬 撇嘴 下巴颏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纠正字音。重点区分:憋、撇。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同桌交流:
cai:小柱子和伙伴们(),第一次(),感到()。于是他暗下决心,要()。结果在他的努力下,果然(),大家都对他()。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
cai表格,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两次比试,孩子们分别表演了什么绝招?是怎么表演的?在书上圈出相关词句。(学习方法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2、 *汇报自己的收获:选择一个人物,说说他两次表演绝招的经过。
我介绍的是,他 ,第二次他表演了,他3*分组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感情:
连声夸:“绝招,绝招!”两个标点符号不同,越来越强烈,表现了伙伴们对三胖的佩服,想象三胖的洋洋得意。
禁不住:第一声 jīn 忍不住;另一个读音 第四声 禁止。体会二福内心的骄傲。
低下头、撒开腿跑、蔫蔫地----找出意思类似的词语来帮助理解词义“垂头丧气 沮丧 没精打采”(体会小柱子内心的羞愧)
*小组自荐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出了小柱子和伙伴们的心情。(小柱子自信、自豪,小伙伴的不可置信、不敢相信)
小结写作手法:第一次比赛,具体描写了3个人的表现,第二次比赛,只具体描写了小柱子一个人的表现。这是为什么呢?(其他人没有新鲜绝招,小柱子的'变化却很大,这样写,可以突出重点人物,写作文时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做到有详有略。)
3、你最佩服谁的绝招?小柱子的绝招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读12自然段。指名读。齐读。你可以通过想象,把小柱子怎么练绝招描写具体一点吗?想象拓展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
每当,小柱子。
每当,小柱子。
每当,小柱子。
小结: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相信每个人都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告诉我们??。
2、你和你身边的朋友,谁有绝招吗?
cai 陈俊哲踢毽子
学生自由汇报
五、作业
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板书丢人――→高兴
努力坚持
教学设计13
一,预备立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水浒传》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重点朗读课文中武松打虎的部分
(3)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预习要求
1,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与文章有关的资料。
二,课堂达标
1,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景阳冈( )诡计( )踉踉跄跄( )( )
腰胯( )霹雳( ) ( )酥软( )
(2)组词
冈( )旁( )
岗( )榜( )
钢( )傍( )
刚( )膀( )
(3)交流平台
把你了解的关于《水浒传》的信息讲给大家听一听。
2,自学完成下列题目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武松喝酒,打虎是在同一个地方吗
(2)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讨论并完成下列题目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2)武松不听劝告上冈的原因和结果。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打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4)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
武松下冈后,成了打虎英雄,假如你是受过虎害的乡亲,受命打虎的猎户,阳谷县知县以及武松的哥哥武大郎,他们见了武松,会对她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人,模仿他的口气,写三两句话。
三,思训固标
1,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
(2)你如何不肯卖就给我吃( )
(3)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
(4)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5)请勿自误。 ( )
2,根据课文五,六自然段填空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的思想活动,第一次看到了,武松想,表现了他的性格;第二次看到了,武松想,又细想,表现了他的精神。
3,阅读短文,请回答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高太尉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小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跳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啦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球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治他的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的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林冲来到沧州不久,发生了一件什麽事
由于什么原因林冲来到山神庙
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呢?
2、寓言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 质疑,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三、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
2、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 教学多音字:圈
4、 羊丢了之后,谁知道这个情况?(街坊、养羊人)他们分别表现得如何?
街坊劝说养羊人: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从街坊的劝说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
(1)、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2)、教学肯定式的反问名。
(3)、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4)、从养羊人的不听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
5、 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
6、 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 指名读第4节,评议。
(2)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4)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7、 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 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6)、能否从“后悔、接受、再也”这几个词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 体会寓意。
1、 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 想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3、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4、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 总结全文。
1、 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 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上这篇课文我感觉有点困难。我经验不是很丰富,上课之前改了好几次教案。不过我的收获正是在修改教案的过程中获得的。通过这次上课,我充分体会到钻研教材对于上好课的重要性。只要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中的难点。教学的目标才能更明确。另外,明确了目标还要注意方法。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扎实进行,即使孩子不能理解的时候也不要慌,要一步步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去发现答案。例如: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如何解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学会正确的阅读。
另外,我抓住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去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想象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在此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正学表达。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再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要求学能能够讲出这个故事。在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没有简单的要求他们讲故事,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他们用这个故事去劝说身边的人。
课后,我觉得这节课结束的比较仓促。说明我对课堂的节奏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另外,这节课朗读的不是很充分。以后要加强。
总之,经过这次上课我学到了很多,我只总结出了几点:
(1) 要切实开展探究性学,多尝试自主学习。
(2) 注意各个环节的连接。
(3) 多钻研教参,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越做越好的。
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1.武术的起源与功能。
2.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法(马步、弓步)和武术组合动作(马步冲拳、弓步推掌)。3.合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会做简单的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2.通过学生观察、模仿、互相交流、尝试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崇尚武德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
1、教学常规
(1).用武术的抱拳礼引出课题——武术课。
(2).简单介绍抱拳礼。
(3).引导学生用武术的“抱拳礼”向老师问好。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2、武术的基本知识
出示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回答。
(1)武术起源于什么地方?
武术起源于我们中国,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它具有强健身心、防病、祛病和防身等多种作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逐渐地体验动和静、修和练、身体的局部和整体、人体和环境、形和意、形和神相结合等辩证的哲理及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武术的功能:强身健体,自我保护、见义勇为等!
(3)你们都知道哪些武术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通过设问:你们想不想成为武术明星?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为武术基本动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武术的实践知识
1、搏击操
目的:准备活
队形: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学方法:
(1)教师简单介绍搏击操。
(2)学生模仿老师跟着老师一起做搏击操(音伴)(设计意图:用和武术接近的搏击操来做准备活动,一是可以起到准备活动的目的,还可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伏笔,因为搏击操里面的拳和我们的教学内容相呼应。)
2基本手型:
教学方法:
(1)出示课件:老师讲解示范拳、掌、勾动作(在搏击操的基础上,老师规范拳的手型,引出掌和勾的手型教学)。
拳: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掌: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握在一起,屈腕。
(2)学生跟着画面自主学习拳、掌、勾基本手型。
(3)老师强调基本手型动作
3、基本步法教学方法: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老师讲解示范弓步、马步的动作要领。
(3)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游戏:石头、剪子、布
目的:进一步巩固练习基本手型和基本步法,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
手上动作:用拳代替石头,掌代替布,勾代替剪子。脚上动作:用弓步代替剪子,用马步代替步,并步代替石头。要求学生将两拳抱于腰的两侧,边跳边唱(石头、剪子、布)边做游戏。
A、两人或多人一组做游戏
B、老师和全体学生一起游戏,看谁胜老师的次数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可以让枯燥的动作生动化,学生不但愉悦了身心,而且还巩固了动作,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5、组合练习:出示课件
(1)学习预备式:并步抱拳(做游戏的时候已经有基础了)。动作要领:两手握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挺胸收腹,夹肘。
(2)马步冲拳
(3)弓步推掌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集体演练。
(4)擂台赛:学生根据已有的动作,创编不同的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擂台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得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符合新课标精神。通过设立擂台赛,提高学生活动的能力,增强对武术的兴趣,为目标的达成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三、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1、放松活动
2、总结:武术知识考考你(把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汇总,学生自由回答)
3、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武术知识(通过巩固武术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从教学实践得知,小学生对武术非常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主动,也许是源于中华武术渊源广博、流传民间及电视媒介的传播或武林英雄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影响所至。但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习武目的教育,注意培养优良武德品质,加强专业引领和调控学情变化,防止互相取闹、对打事故发生。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语言、人物形象激励和创设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的开头,我用武术的“抱拳礼”向学生问好,来自然地引出课题。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我用了和武术非常贴近的搏击操,这样既达到了做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的教学,在巩固基本手型的练习的环节,我用了游戏教学法,将小学生所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子、布用拳、掌、勾来代替。效果很不错,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设计了一个擂台赛,将学生自己创编的动作在擂台上展示给其他的学生。在放松活动的环节,我用了太极拳里的基本的动作,这样使整节课都贯穿了武术的理念,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课的整个流程上,时间的把握应该注意,前面部分的内容还应该压缩一点,多留时间让学生展示。(在这次设计中,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
2、基本部分的内容,应该更充实一些,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素材来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动作创编。(在这次设计中,在基本部分重新添加了基本步法的学习内容。)
3、教学中注重学生互相学习、检查、改进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素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9
《出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6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经典]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冰花》教学设计 冰花教学设计12-12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8-07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
【热】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īūǖ》教学设计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