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4 08:13:5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汇总5篇]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1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纠正读音。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准确,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注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故事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大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借助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达成本课的训练目标。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交流。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解释吗?(出示课件词语解释,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注释;组成词语;借助经验)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解释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互相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铁杵:用来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大家看图片,“杵”,本来是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要把它磨成缝衣服的针,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耐心啊,作者正是借用此意,来激励人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这,它和现代文中的“是”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词?

  方:正在,也和现代文意思有较大差别。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媪:妇女的统称,这个我们在第一课《清平乐.村居》一文学过。我们可以借助经验理解

  弃:放弃(从“弃”字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李白不能坚持学习的做法)

  卒业:完成学业。指导书写“卒”

  4.通过这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一个词语:铁杵成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检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同时积素词语,溶实本课朗读课文,表达感悟。】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通过朗读表达文意,同时积累语言关联文本,拓展提升。】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引入:像“铁杵成针”这样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光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患:担心。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六、分层布置作业

  A.读熟课文《铁杵成针》,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诗仙“李白”一生诗作颇丰,请搜集其中一首,进行诗配画。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恭、勤”等生字,规范书写“萤、焉”等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情感与价值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两则文言文,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注释及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囊萤夜读》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许多刻苦学习的故事,你能列举出这样的故事吗?孙敬——悬梁、苏秦——刺骨、匡衡——凿壁借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学习的古文《囊萤夜读》。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初读正音。指导书写,指名读词语。

  课件出示:囊萤、恭勤不倦、博学

  指导书写:“囊”结构紧凑。上部扁小;撇、捺尽量伸展。

  “恭”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的“”。

  “勤”字要注意左部横画布白均匀。

  2.课件出示课文《囊萤夜读》。

  指名读课文,师范读课文。强调“盛、数”在文中的读音。

  3.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生:车胤。

  谁收集到车胤的资料了?给大家介绍一下。课件出示车胤的相关资料。

  三、自主探究,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2)对照注释或查阅字典,弄清古文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指名分句读。先注意读准字音,再注意句子的停顿。

  (2)男女生读,齐读。

  师:对照注释,你弄清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师:扩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倦——疲倦,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生自由汇报。

  4.指名分别说说这则古文的意思。

  5.如果你就是车胤,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夜以继日地读书?(生自由汇报。)

  6.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启示?

  生: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7.指名读,齐读。

  四、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凿壁借光。看看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你们自己能不能读懂它。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时间:夏夜

  人物:车胤

  原因:家贫不常得油

  经过: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自强不息勤学上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以意率文,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词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先弄清句义和文义,解读文本,学习文言文知识与积累,阅读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课外拓展没有让学生表达,时间没有掌握好。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基础,可文中生字的读音很重要,实词也很重要,句子翻译很重要等等,结果一堂课下来什么都不舍得丢,什么都想讲到,什么都想抓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铁杵成针》

  一、激情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铁杵成针》,请你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囊萤夜读》?这节课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来学习《铁杵成针》呢?

  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然后评议。

  2.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师: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还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3.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是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

  1.为了更好地朗读课文,先来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逢”的“辶”起笔低,平捺长伸,托住被包部分。

  “卒”上横短,下横长,竖要在正中,与上面点对齐。

  2.课件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4.检查自读,重点正音。

  5.看部首,猜词意。如:老媪、老妪。

  生: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字,可以想到“老媪、老妪”分别指老奶奶和老婆婆。

  6.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7.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你们了解他吗?生汇报。课件出示李白的相关资料。

  三、自主探究,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2)对照注释,弄清古文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指名分句读。先注意读准字音,再注意句子的停顿。

  (2)男女生读,齐读。

  师:对照注释,你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4.观察字形,理解“曰”的意思。

  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弄清意思。

  四、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文言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自由汇报。

  课件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齐声朗读。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诵读。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希望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小古文!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我以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我让学生们吟诵课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形象美,还可以广泛地积累语言,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不足之处]本节课学生们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得还不够透彻,我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知识经验有所不同,对文本内容领悟、理解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接受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给学习文言文稍弱的学生解决一部分难点。在这一阶段,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可能还存在不彻底、语言表达不准确的情况,这时候,我应该给予合理指导。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3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2.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继续使用“组词法”理解文意。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继续使用“组词法”理解文意。

  2.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根据线索猜诗人

  2.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4.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逢,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平捺要写得舒展。

  三、再读课文,读好节奏

  1.过渡:读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多种方式朗读。

  四、回顾学法,理解文意

  1.提问: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确实学习文言文有很多小妙招,昨天我们学习《囊萤夜读》时,用了一种方法——扩词法。现在我们继续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

  2.运用扩词法,说说句子的意思。

  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指名说,(2)提问:这句话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板书:起因),李白读书未成,弃去,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3.万事有因必有果,你能在文中找出故事的结果吗?(板书:结果)

  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说意思,并说出哪些字运用了扩词法。

  4.对比:未成,弃去。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前后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请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5.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板书:经过)

  (1)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并说出哪些字运用了扩词法。

  (2)问之,曰:“欲作针。”这里原本应该有对话的,却被省略了,哪个字起到了这个作用呢?(之)

  (3)小组共学补充对话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朗读。

  ①_____________(谁)问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可能有第二次对话,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故事。

  五、感悟道理

  1.感“文”意。

  A. 读过这个故事,你有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吗?

  ——神秘的“老媪”

  ——做着不可思议的'事情:“磨杵成针”

  ——老媪真的为了得到一根针?一根针用得着用铁杵来磨?

  (李白家的亲人特意安排的,老师安排人扮演的,神仙变化的……)

  B.“世传”的目的是什么?(孩子完成学业,不可半途而废)

  C. 你曾经放弃过什么追求吗?读了这篇文言文,你又感何意呢?

  2.故事中的李白正是受到老婆婆铁杵成针精神的启发,完成了学业。这条不知名的小溪也因此有了名字——磨针溪。这个故事不但成就了这条小溪,还浓缩成一个谚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外阅读材料,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大意。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汉书》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2.古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的古文之旅也结束了,我们不仅认识到了一位知错就改的李白,还认识了一位坚持不懈的老婆婆,当然我们还学到了学习古文的方法,喜欢古文的同学可以读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孩子们愿你们读万卷经典,做中华好少年!

  七、布置作业

  1. 必做作业:根据原文,把理解后的意思串联起来,把这则故事说给家人听。

  2. 选做作业:推荐阅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起因

  经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结果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眉州弃去yù zhuō huán zú

  chǔǎo yù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

  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

  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

  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过小溪,

  逢老媪

  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

  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⒉指名朗读,

  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则文言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本课选取的是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佳作。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但方法需要教师引导,所以把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才能把句子读通顺。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定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采用“组词法”理解字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字。

  2、结合注释和组词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参考注释和使用组词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孩子们,老师想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自己:吾以运动为乐也。谁听明白了我的说的话?谁愿意像我这样说一说自己的爱好。

  生:吾以跳舞(画画、唱歌等)为乐也。

  师:孩子们真是甚聪慧呀?

  2、师:看,文言文,挺简单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则文言文,它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读出它的名字:《铁杵成针》。师板书,生书空。

  3、抽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师:大家知道铁杵是什么?生: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对,借助注释,是我们读懂文言文的一个好办法。

  “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

  2.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出示。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铁杵能磨成针吗?

  师:孩子们提的问题真好!相信你学习了这则文言文,就能找到答案了。

  3、先听老师朗读这则文言文。你们听明白了讲的是谁的故事呀?你了解李白吗?你会背李白的哪首诗?(抽生三个,并齐背一首)

  过渡:相传李白小时候学习并不认真,十分贪玩。长大以后,他却成长为一位大诗人。是什么改变了他呢?

  4、请孩子们小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不会读的字,做一个记号。

  5、来,这些字你读准了吗?课件出示:还卒业逢老媪

  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真能干,你会写了吗?

  “逢”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夆”,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I”不上插两“人”中间。

  请把这两个字写在田字格旁边。写字时要注意:身正、腰挺、足安。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现在,请孩子们再次读课文,边读课文,边读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

  (二)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经常用到借助注释,把句子读懂。那没有一个注释的句子,你能读懂吗?

  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谁来读一读?抽生读2-3。

  1、这句话,没有注释,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

  我们先来看这个字,“弃”,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抽生,预设:你想到了“放弃”,你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生:组词。

  师:组词是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

  2、“成”,我们来给“成”字组词,抽生组词(多抽几个,大概5,6个)

  3、组这么多词语,选哪一个呢?抽生选择。你是怎么想到选“完成”?一个字可以组很多个词语,但是我们要选择一个准确的,符合这个句子的词。这种方法叫着:组词法。

  用上组词法,你再读读这句话。谁读出了整句话的意思呢?

  4.明白了意思,我们再请孩子来读这个句子,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抽生读,分组读。一起读。

  (二)接下来,请大家借助注释和我们刚学习的组词法,来读懂剩下的句子。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的理解。

  1、出示第三句: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1)看偏旁猜字意。“媪”是女字旁,我们知道是一位女性,再加上前面的老字,就明白了它指的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2)抽生读。(3人)

  你读懂了这句话吗?生说意思。

  这条溪指的是哪一条呢?

  抽生读,男孩子读,女孩子读,一起读。

  男孩们和女孩们都读得不错!给你们点赞。

  过渡:看到眼前的情景,李白很好奇,于是他走上前:

  2、出示:问之,曰:“欲作针。”

  (1)“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您磨铁杵做什么?)

  孩子没有用尊称,要及时提醒。

  看,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2)回到古代,你就是李白,你会怎么问?(师提醒:古人常用“汝”来指“您”,“为何”来指“什么”。)

  预设:汝为何磨铁杵?

  (3)如果你扮演李白的时候加上动作和表情,那就更有趣了!抽生,师为老媪。

  (4)我看出来了,孩子们都想赶紧来演一演?那就同桌之间互相演一演。抽生,表演。

  (5)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3、过渡:听了老媪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文中是这样说道(手指屏幕),学生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其”指的是老媪。

  (2)太白被什么感动?老婆婆的意志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持之以恒等)

  (3)太白当时会怎么想呢?

  (4)老师想到了一句俗语,你想到了哪一句?

  预设: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从此以后,李白专心读书,当他学习上有点松懈时,他想:(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当他遇到困难时,他想:(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当他写诗冥思苦想时,他想:(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是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最后,李白成长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5)太白懂了这个道理,你懂了吗?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预设:(我也要持之以恒,完成学业,不可半途而废。)

  (6)读懂了课文,我再请一个孩子来读。抽生读,前面三排读,后面几排读。

  四、绘声绘色讲故事

  1、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加上表情和动作,会让你讲的故事更精彩哦!

  2、抽生讲故事。(你的故事讲得真精彩,孩子们,让我们一起为他点赞吧!)

  3、会读书的孩子,能把这个故事读成一句话。(归纳主要内容)

  4、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这则文言文。

  五、你能挑战背诵吗?

  六、小结方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呢?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七、拓展延伸:

  出示: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你能把这句文言文,读懂吗?

  2、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读懂了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3、结束语。

  师:感兴趣的孩子可以把这篇《水滴石穿》全文找来读一读。还可以读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孩子们愿你们读万卷经典,做中华好少年!

  持之以恒

  板书设计:

  李太白 老媪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04-27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06-18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模板05-16

《铁杵成针》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07-12

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06-26

素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9

《出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6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经典]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