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表1
1)从1出发,2个一数,并涂红色。
2)从3出发,3个一数,并涂蓝色。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1题的出的都是单数(奇数),个位是:1、3、5、7、9;竖的看个位数都不变,十位上的`数都增加1。
第2题斜着看,个位上的数小了1,十位上的数都大了1。
2.完成60页第3题,在百数表上找数并涂色
小组竞赛:比一比,谁先找到这些数?
汇报
问:在找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吗?
小结:行数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列数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第十列上的数个位上是0。)
3.完成第4题:算一算,想一想,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按要求找数
(1)完成书P60、2填一填
(2)复习行数与十位上数的关系(行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列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关系(列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同)
师:行2 、列4,是什么数?行5列1是什么数?行4列7呢?
(3)交流反馈,你得到的是个什么图形?
2、游戏:猜猜我是谁。
规则:在百数表上用圆片盖住一些数,猜一猜圆片下面是什么数?可以一次猜一个,也可以一次猜几个。说出理由。
五、总结:
师:百数表中的每一个数都有自己的位置,相互之间也各有联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发现数与数之间更多的小秘密。
教学设计表2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新疆是个好地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表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化。
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问: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学们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样哦?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漂亮一些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同学们既然会制作作息时间表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制作出你们班的课程表呢?希望同学们课下的时候证明给我看,下节课的时候展示给老师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五、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教学设计表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
学具钟,纸片
教学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
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
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
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谁设计的最合理?
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钟,时针走了2圈,就经过了2个小时。
2、投影第2题
请仔细看看两个钟面上指针有什么不同?
时针和分针指的地方不同。
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1小时30分(90分钟或1个半小时)
引导学生说一说: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题
先组织学生看懂上面三副图的意思,先估计一下,每幅图发生在几点钟?
再联系图意认读钟面时间,填写在书上。
最后借助学具钟拨一拨,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要求:学生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孩子)
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订正,相互批改,给能干的小伙伴画上一颗☆。
四、拓展性学习
1、估一估:你上学时,路上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2、实践活动:请你在上学的时候,记录一下你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再算算路上经过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一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确。
五、总结。
教学设计表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百数表上认识数、数的定位练习。
2、通过直觉,探究数与数关系的模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发现、探索百数表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体验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难点:在百数表上探究数与数关系的模式。
教具、学具:百数表、彩色笔、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且还学会了比较百以内两个数的大小,下面老师就考考你(1)说出个位是5的两位数。(2)说出十位是5的两位数。(3)说出十位和个位相同的两位数。
2、出示百数表,看!老师把100以内的数做成表,并且命名为百数表,
你能找到老师藏在表里的许多小秘密吗?看一看,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
睛,能发现百数表里的小秘密。(出示课题与表格)
二.认识百数表上的数:
1.布置小组学习内容:仔细观察这张百数表,我们可以看到,这张表里的每一个数都有他自己的位置。现在就请你们来找一找,表里蕴藏着什么小秘密?
小组合作讨论。
反馈小结:
生①:每一行的前9格十位数是相同的,个位数相差1
生②:每一列中个位数是相同的,十位数相差1
生③:对角线上,个位数与十位数每次变化都是相差1
生④:对角线下面一条斜线上个位与十位数字都相同
师:找一找表中的整十数列,这些整十数与前面的数有什么联系?
归纳小结:他们都是个位数9增加1后得到的,个位数变为0而十位数增加1。
2.游戏:快速找数:
1)找出个位是二的数(左起第二列)
读一读。
2)找出十位是九的数(最后一行)
读一读。
问:百数表中最后一个数是几?
师:最大的两位数是99,比99大1的数是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3)找出百数表上那些数中出现数字5?
小结:除了5、15~95,还有50 、51~59。数字5可以出现在个位上,也可以出现在十位上。
4)找出对角线上的数。
同桌互念。
三.探究百数表上数与数关系:
教学设计表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制作作息时间表,体会和建立一些较长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练习生活实际,培养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和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白纸、投影,钟表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
3×4= 5×6= 4×9= 9 9=
5×8= 24÷3= 32÷4= 9×2=
7×2= 30÷5= 12÷6= 18÷9=
6×3= 18÷2= 40÷8= 36÷4=
2、填空
60分=()时1时10分=()分
60秒=()分1分45秒=()秒
75分=()时()分90秒=()分()秒
3、情景
师:谁来说说你一天的时间都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第一节课等。(学生汇报)
师:我们要进行有规律的生活,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说图意。
(2)问:我们几时上第一节课?第三节呢?大家怎样就清楚的.知道了呢?
让学生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2、制作“作息时间表”。
(1)说一说。
大家上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的时间。
(2)出示“作息时间表”。
①每名同学均独立填写,可以按本校真正的作息时间填写,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
②小组内展示、交流,提相关问题。如:第一节棵用了多长时间?
③以一人填写的为例,共同探究。(投影出示)
根据投影,回答: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第二节什么时候下课?
上午同学们在什么时间上操?
你想提什么问题?谁来回答?
三、实践应用
请你估计一下在上学路上用去的时间,填在表中。
布置:下午上学时,记住自己发出的时间,到校后向老师询问的时间,然后把自己在路上用的时间填到小组的表格里。
四、练习设计
1、根据实际作息时间表,说一说。
(1)从8:00到11:00,经过了时。
(2)从10:00到10:30,经过了分。
(3)你在学校上午的时间是时分。
2、算一算,说一说。
内容见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3、投影出示教材第3题。
(1)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
(2)说一说你做这三件事时的时间。
(3)算一算你做这三件事时经过的时间。
(4)一节数学课()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经过()分钟,正好是1小时。
五、思维训练
1、上学时,你在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小组内说一说。
2、画时针、分针。
(1)拍球比赛开始了,共经过了1小时5分,请画出相应的表针。
(2)超市全天营业为12时,请画出相应的表针。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同伴听。
教学设计表7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上午几时开始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
从上午早读课是8:00开始,读20分钟,休息5分钟,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操是15分,眼保健操5分钟。根据这些信息填写68页的作息时间表。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
3、学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对有特色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从9:00到11:00,经过_____时。
(2)从10:00到10:00,经过_____分。
2、从3:00到4:30。
(1)经过了_____时____分。
(2)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6:30起床,25分钟后,6:55用早餐,过了35分钟,7:30去上学。
4、实践活动:说一说今天几时从家出发上学,几时到校?算一算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设计表】相关文章: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1-01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4-29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02-10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5篇06-22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5篇)06-22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合集5篇)06-22
《出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6
素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9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