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4 14:54:3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散步》教学设计【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仔细品味朗读,体会浓浓的亲情。

  【学习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设想】

  对于亲情,学生都能体会,但很少有人能从点滴的生活细节、最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和深沉,应结合本文以小见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平凡的生活细节去体会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并学会回报。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与家人一起散步的情景,也许是在海滨栈道,也许是在林荫小路,也许是趁周末闲暇,也许是在华灯初上之时。(多媒体出示图片)这是很平常的生活场景,所以我们都习以为常,然而就是在这些点滴的生活细节,蕴涵着最为真挚温馨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散步》中那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检查并齐读。

  2、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多媒体出示):

  ⑴一家人在散步时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⑵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感情。

  4、讨论交流思考题:

  要点:

  ⑴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依从母亲,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则疼爱孙子,改变主意,最终决定走小路,三代人互相体谅。

  ⑵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浓浓的亲情)

  三、研读赏析

  只是一次短暂的散步,只是一次小小的分歧,字里行间却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为什么呢?这一切都源于作者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和含蓄凝练的文笔。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文章的字字句句。

  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情景和语句,仔细品读并简要评析。

  步骤:

  1、自己品读(初读,感知内容;再读,揣摩关键词语,体会感情;充满感情,再次朗读体会)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例句及要点:

  ⑴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体现出母子几十年间一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⑵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孩子的语言,充满生活情趣,写出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更体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⑶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此处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依从儿子,会怎么样?)

  体现出“我”的以身作则,尊老敬老。

  ⑷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母亲疼爱孙子,宁愿自己克服困难,体现出爱幼的美德。

  ⑸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自然美与人情美x地融为一体。

  ⑹结尾一句。

  “我”作为中年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儿女的重大使命,是连接两代人的桥梁,肩负着生活的重担,表现出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课堂练笔

  散步,只是很平常的一个细节,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但作者却能从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掘出亲情之温馨、人情之美好,那么:

  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细节,让你感受到亲人对你的关爱?

  2、你有没有主动对关爱你的人做过什么,让他们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心?

  写出你感受到的家庭温馨。

  五、小结及作业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缺少细心的发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去体会父母、他人对你的关爱,并且学会回报关爱你的每一个人。

  作业:

  1、用你的生花妙笔记录下你感受到关爱时的情景。

  2、学会珍惜和回报身边每一点每一滴的关爱。

《散步》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努力尝试在X 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2、感受集体舞中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田纳西摇摆舞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绘本情节,熟悉固定的动作模式。

  1、出示P1,小蛇是怎样散步的?说一说,做一做。

  2、学做基本动作1:看一看,扭一扭。(小蛇还会怎么样,再扭一扭)

  3、出示P2,遇见大水坑,小蛇会怎么过去呢?(幼儿说并做)

  4、出示P3中的①②③,幼儿表述并作动作,学做基本动作2:拱一拱,缩一缩。

  5、出示P4,小蚂蚁是怎么过去的?学做基本动作3:走走走走,停一停。(休息一下)

  6、出示P5,一个接一个,教师带头和孩子们依次抓着前者的.衣服,用“走走走走,停一停(加入动作:看身后同伴)”绕一圈。

  7、出示P6中的①②,幼儿说对话。

  8、出示P7(小蛇——呼),这时小蛇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怎么休息。

  9、出示P8①②③,小蛇是怎么过河的?

  二、配合音乐,幼儿集体跳舞。

  1、回忆绘本,教师用故事情节,提醒幼儿将基本动作串连。

  2、配合音乐完成完整的舞蹈。

  三、尝试两人配合跳集体舞。

  1、你们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也喜欢它,来找小蛇跳舞了。幼儿按圈设分成小蛇(站里圈),小动物(站外圈)

  3、幼儿两两,面对面。好朋友见面会做什么?学跳动作1、2、3:招手,招手,扭一扭;握手,握手,扭一扭;(拉手)跑跑跑跑,停一停(看朋友)。

  4、好朋友休息一下,互换位子,再继续跳一次。

  5、配合音乐,完整跳一次 。

《散步》教学设计3

  教材依据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人教版的一篇自读课文。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母亲: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

  ⑴母亲不愿出来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散步》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情节,理解标志的含义,并能较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根据已知的故事情节大胆想象,续编不同的故事结局。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标志。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一幅、房子、兔子、猫医生图片、标志图。

  2、幼儿认识并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1、绿草地上有一所小房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

  3、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兔子先生你好!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标志好奇怪啊?兔子先生从来没看到过,这是什么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2、兔子先生往前走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这是什么标志呢?

  3、这是楼梯标志,那前面会是什么地方呢?

  4、兔子先生上了楼梯,走到了桥上,咦,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1)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怎么样啦?

  (2)哦,原来兔子先生没有看懂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摔倒了,这个标志告诉我们,前面有斜坡,我们要“小心斜坡”。

  5、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什么标志?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兔子先生哭了,眼泪汪汪的,怎么办呢?

  6、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怎么会有两个标志呢?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兔子先生,你会怎么选?

  7、兔子先生又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了一个什么标志?

  8、兔子先生没注意“小心坑洞”的标志,结果掉到了洞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并和同伴说一说。(幼儿自由编故事结局)

  9、请个别幼儿讲述。

  三、师幼共同看图片完整讲述,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重点提示幼儿讲清楚标志的含义。

  四、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标志,请你说一说。

  总结:原来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很重要。

《散步》教学设计5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课时:1课时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2、分析

  (1)有时简单的诵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2)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达到读写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主题较深,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文章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学生需要反复的朗读,思考,才容易体会。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应让选择让我们感动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一)课前回顾(1—2分钟)

  同学们,语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说说朗读时该注意哪些方面吗?

  明确:

  1、停顿,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2、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文章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学习。

  导入: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关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凝聚浓浓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并简介莫怀戚,让学生勾划注释。)

  板书课题:散步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三)指导自学(2分钟)

  问题1:生字词学习。

  嫩芽( ) 霎时( ) 拆散( ) 委屈( )

  分歧( ) 水波粼粼( )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学习生字词。

  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从读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

  设计意图: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问题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此句写得好,为什么?求学网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学习对称的句子。

  问题5:你认为谁做得最好?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谁的?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四)巡视自学(5—8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5—8分钟)

  师生活动:通过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融入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1、嫩芽(nèn ) 霎时(shà ) 拆散(chāi ) 委屈(qū )

  分歧(qí ) 水波粼粼(lín )

  2、《散步》一文比较温情,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

  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春天来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学生喜欢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⑤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请同学畅所欲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① “我”做得好,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 “妻子”,做得好,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母亲做得好,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2)①“我”听母亲的;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②母亲“听”孙子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③儿子听“我”的;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母亲听“我”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⑤妻子听“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家里每一个成员说话的分量都重。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文章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问题3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勾画文中句子,让他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问题5的讨论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主题的把握。

  文章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 “爱”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孝”应该是最好的方法。

  (七)当堂训练(10分钟)

  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你回想与家人相处时温馨的一幕幕场景,用心去描绘一个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对称的句子,50字左右。

  明确:学生写好后,可分组讨论交流,推选2-3名代表起来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达到读写相结合,学以致用。

  (八)课后小结

  文章的学习,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思想上,又有怎样的感悟?

  明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①景物描写,可使文章蕴含美妙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②写作时采用对称的句式,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如果具体一点,同学的想法可能是以下这些: 【版权所有:21教育】

  ①父母已经老了,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

  ②中学生应“自己的事自己干”,长期分担家庭的劳动;

  ③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④中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许多事情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

  ⑤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不让家长操心;

  ⑥父母累了时要热心照顾,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回报。

  ……

  此刻,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关爱、和谐,饱含着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课外作业:

  1、请把你写的片段与家人交流,大胆地倾诉自己对他们的爱;

  2、把爱付诸行动,注重生活小细节,真正做到“尊老爱幼”。

  板书设计:

  散 步

  尊老

  母 亲

  和谐

  我 爱 妻子

  儿 子

  爱幼

《散步》教学设计6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

  ──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

  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景色美、情景美。

  五、拓展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

  (尊老)(爱幼)

  启示:中年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传统美德不能忘。

《散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

  2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亲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揣摩,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初探主题。

  分析研讨,重点赏析,激活思维。

  对比阅读,联系生活,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它。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

  景色美

  情景美

  五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散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平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平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散步》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美丽的树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树林吗?说说你喜欢它什么?(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请用 “~~~~”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 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松驰神经 消除疲劳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清静自然、身心舒适

  挡有害微粒 清洁空气

  没有噪音 没有喧嚣

《散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揣摩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作者介绍(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莫怀戚的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三、学习生字词:

  拆(chāi)散 霎(shà)时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熬(áo)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快速抢答:

  ①散步的人物有哪些?(奶奶、我、妻子、儿子)

  ②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散步的季节?(初春)

  ④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要求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⑤散步的结局如何?(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五、品读赏析:

  1、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前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一个(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一个(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一个(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儿子 一个(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妻子

  2、 散步过程中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

  3、 文中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将会怎么做?

  4、 散步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尊老爱幼)

  教师小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能说出一两个吗?(学生可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六、拓展延伸: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尤其是母亲,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让我们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献给天下的母亲们,并祝愿她们身体健康,岁岁平安!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听完这首曲子,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请以“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说几句表达感情的话语。

  七、布置作业,体验亲情:

  同学们讲的这些故事,感人肺腑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不过,老师觉得亲情不应该只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需要我们的努力;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更应该是父亲劳累时孩子关心的话语,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的领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样:(播放广告短片《爱心传递》)。

  我给大家布置一道作业:回家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或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或陪父母看看电视散散步……, 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难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闭上双眼,脑海中会浮现很多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口焦急地盼我

  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听文入境

  多媒体展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提问:听完读文,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抽生回答。

  甲:团结的家庭。

  乙:和谐的家庭。

  丙:友爱、幸福的家庭。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词语:团结、和谐、幸福、友爱等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语:

  和谐。师板书:和谐

  下面,我们把自己融入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中,自读课文。

  三、读文生情

  师出示思考题:听着大家投入的朗读,我仿佛也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通过刚才的读

  你一定读懂了很多问题,下面就看这样一个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家庭尽显和谐。

  先看第一个问题:文中写了何事?

  抽生回答:散步——发生了分歧——继续散步。

  师引导学生阐明分歧的具体情况。并板书。

  一句话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中出现了什么人?文中哪个句子看得出?

  生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课文第一句可以看出。

  师出示思考题:人们都说莫怀戚的《散步》语言优美精炼,可是老师在读文时发现了一

  个句子: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师觉得交代人物关系可以更简洁一些,改为: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样就简洁了,同学们的看法呢?能改吗?

  生思考,回答:不能改。文中的句子显得家里每个人都很重要。还交代清楚了一家四口人的关系。

  第3个问题:文中写了何景?

  生找出写景的句子。

  师明确:文中写景的地方有两处,4自然段和7自然段。

  下面看这样一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课文4、7自然段写景的句子。

  朗读这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⑴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片段分别写了初春哪些景色?

  抽生回答: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7段:菜花、桑树、鱼塘。

  (2)请同学们思考:从景物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四、赏读入心

  师引导学生体味文句之美。

  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感到文中很多句子写得很美,其实我也喜欢一个句子。

  多媒体投影: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了解此句的特点。

  师投影:对称句的概念。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们再去找找。

  生找,抽生念。

  师投影:文中出现的另外7个对称句。男女生分组朗读上下句。

  五、品文入理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师小结:意见很不一致,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确实,每一个人都做得很好,家庭中也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国的孟子说:

  投影:生念。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英国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是人类才有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师说:同学们念到最后一句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师说: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在这样一个感人的时刻,请用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这份感动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本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习作者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阅读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对于部分中下游的学生来说,理解几处关键句子稍有难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

  【学法设计】

  学生参看《目标》上的《学习内容指要》和《学习方法点拨》,做学习笔记(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预习时圈点关键语句。

  【预习作业】

  1、 预习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

  2、 收集古今中外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做到孝顺父母的,请举手!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时,能够顺从父母的再举手!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顺子难。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宽容和忍让也是孝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预设学习目标

  根据导语,学生可以合作预设本课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标》上的提示提炼归纳,并作适当补充,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由教师设置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思想。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并概括文章内容,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

  精读课文6、7两段

  1、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面对“分歧”时:

  ⑴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⑵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⑶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⑷“分歧”解决了,一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⑸在整个事件中,谁是关键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德?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由于一家人互相谅解、忍让,“分歧”得到了解决,一家人和和美美继续散步。在整个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我”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由于我的孝顺,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在面对“分歧”时,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在出现家庭矛盾时,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应该先顾及老人的感受,特别是孩子,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孝顺老人。

  2、教师启发: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我”的.孝顺?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语句,例如,我让母亲出来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背着母亲等等。

  四、想象训练

  想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是怎样一种情景?

  教师引导:可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景物描写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别是想象我怎样扶着体弱的母亲,说着怎样的话等。

  此环节的目的使学生从这个细节中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顺母亲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位。

  五、研读探究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品味语言,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生合作赏析: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出了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个世界。”

  四人小组讨论:部分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教师可设置问题提示:我和妻子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

  1、怕摔了母亲和儿子,小心谨慎!

  2、感到了一种沉重,一种责任的沉重,中年人对家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大责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有三种形态:老年,中年,孩子。母亲、我和妻子、儿子构成了整个世界。因为有了对生命的珍爱,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教师小结:中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社会而言,则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子女,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为父母解忧,孝顺长辈。

  在此环节中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强调对生命的珍爱,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六、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古今中外有关孝顺的名言很多,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准备的材料。

  通过此环节的交流,增强学生的体验,认识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类似“分歧”的矛盾,要学会处理,并积累精彩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

  教师小结: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两头(孩提和老年)时都需要人照顾,只有中间(中青年)是照顾别人。尽孝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记住培根的话吧:哺育子女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伟大壮举!

  小结的目的:强调本文的主旨,深化学生敬老尽孝的意识。

  八、作业

  1、阅读《三代》,与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推荐诗歌《有一天我们都会老》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

  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分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美。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文章不一定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关键在于你开掘的角度,你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以及你赋予文章的情感。在一位成功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明确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学生轻声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四、探究研习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⑴ 通过散步,描写一家人美好的家庭生活,赞美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 “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3、文章在描写一家人散步前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五、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研读此文。

  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和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师。)”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

  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

  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

  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平常了。但是,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

  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 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

  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

  本文是一篇亲情浓郁的文章。但是,由于学生的生理距离,并不能完全体会文章深蕴的人情美,因此,需要调动学生们对于父母的情感储备,来较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比较阅读是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巩固所学技能。

《《散步》教学设计【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06-28

《散步》教学设计01-25

散步教学设计02-09

《散步》教学设计05-23

《散步》教学设计范文09-15

《散步》教学设计优秀09-18

【热门】《散步》教学设计06-23

【推荐】《散步》教学设计06-23

《散步》教学设计【推荐】06-04

【荐】《散步》教学设计05-15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散步》教学设计【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仔细品味朗读,体会浓浓的亲情。

  【学习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设想】

  对于亲情,学生都能体会,但很少有人能从点滴的生活细节、最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和深沉,应结合本文以小见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平凡的生活细节去体会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并学会回报。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与家人一起散步的情景,也许是在海滨栈道,也许是在林荫小路,也许是趁周末闲暇,也许是在华灯初上之时。(多媒体出示图片)这是很平常的生活场景,所以我们都习以为常,然而就是在这些点滴的生活细节,蕴涵着最为真挚温馨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散步》中那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检查并齐读。

  2、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多媒体出示):

  ⑴一家人在散步时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⑵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感情。

  4、讨论交流思考题:

  要点:

  ⑴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依从母亲,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则疼爱孙子,改变主意,最终决定走小路,三代人互相体谅。

  ⑵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浓浓的亲情)

  三、研读赏析

  只是一次短暂的散步,只是一次小小的分歧,字里行间却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为什么呢?这一切都源于作者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和含蓄凝练的文笔。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文章的字字句句。

  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情景和语句,仔细品读并简要评析。

  步骤:

  1、自己品读(初读,感知内容;再读,揣摩关键词语,体会感情;充满感情,再次朗读体会)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例句及要点:

  ⑴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体现出母子几十年间一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⑵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孩子的语言,充满生活情趣,写出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更体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⑶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此处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依从儿子,会怎么样?)

  体现出“我”的以身作则,尊老敬老。

  ⑷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母亲疼爱孙子,宁愿自己克服困难,体现出爱幼的美德。

  ⑸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自然美与人情美x地融为一体。

  ⑹结尾一句。

  “我”作为中年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儿女的重大使命,是连接两代人的桥梁,肩负着生活的重担,表现出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课堂练笔

  散步,只是很平常的一个细节,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但作者却能从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掘出亲情之温馨、人情之美好,那么:

  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细节,让你感受到亲人对你的关爱?

  2、你有没有主动对关爱你的人做过什么,让他们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心?

  写出你感受到的家庭温馨。

  五、小结及作业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缺少细心的发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从最平凡的生活小事去体会父母、他人对你的关爱,并且学会回报关爱你的每一个人。

  作业:

  1、用你的生花妙笔记录下你感受到关爱时的情景。

  2、学会珍惜和回报身边每一点每一滴的关爱。

《散步》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努力尝试在X 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2、感受集体舞中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田纳西摇摆舞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绘本情节,熟悉固定的动作模式。

  1、出示P1,小蛇是怎样散步的?说一说,做一做。

  2、学做基本动作1:看一看,扭一扭。(小蛇还会怎么样,再扭一扭)

  3、出示P2,遇见大水坑,小蛇会怎么过去呢?(幼儿说并做)

  4、出示P3中的①②③,幼儿表述并作动作,学做基本动作2:拱一拱,缩一缩。

  5、出示P4,小蚂蚁是怎么过去的?学做基本动作3:走走走走,停一停。(休息一下)

  6、出示P5,一个接一个,教师带头和孩子们依次抓着前者的.衣服,用“走走走走,停一停(加入动作:看身后同伴)”绕一圈。

  7、出示P6中的①②,幼儿说对话。

  8、出示P7(小蛇——呼),这时小蛇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怎么休息。

  9、出示P8①②③,小蛇是怎么过河的?

  二、配合音乐,幼儿集体跳舞。

  1、回忆绘本,教师用故事情节,提醒幼儿将基本动作串连。

  2、配合音乐完成完整的舞蹈。

  三、尝试两人配合跳集体舞。

  1、你们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也喜欢它,来找小蛇跳舞了。幼儿按圈设分成小蛇(站里圈),小动物(站外圈)

  3、幼儿两两,面对面。好朋友见面会做什么?学跳动作1、2、3:招手,招手,扭一扭;握手,握手,扭一扭;(拉手)跑跑跑跑,停一停(看朋友)。

  4、好朋友休息一下,互换位子,再继续跳一次。

  5、配合音乐,完整跳一次 。

《散步》教学设计3

  教材依据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人教版的一篇自读课文。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母亲: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

  ⑴母亲不愿出来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散步》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情节,理解标志的含义,并能较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根据已知的故事情节大胆想象,续编不同的故事结局。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标志。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一幅、房子、兔子、猫医生图片、标志图。

  2、幼儿认识并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1、绿草地上有一所小房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

  3、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兔子先生你好!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标志好奇怪啊?兔子先生从来没看到过,这是什么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2、兔子先生往前走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这是什么标志呢?

  3、这是楼梯标志,那前面会是什么地方呢?

  4、兔子先生上了楼梯,走到了桥上,咦,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1)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怎么样啦?

  (2)哦,原来兔子先生没有看懂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摔倒了,这个标志告诉我们,前面有斜坡,我们要“小心斜坡”。

  5、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什么标志?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兔子先生哭了,眼泪汪汪的,怎么办呢?

  6、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怎么会有两个标志呢?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兔子先生,你会怎么选?

  7、兔子先生又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了一个什么标志?

  8、兔子先生没注意“小心坑洞”的标志,结果掉到了洞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并和同伴说一说。(幼儿自由编故事结局)

  9、请个别幼儿讲述。

  三、师幼共同看图片完整讲述,提升幼儿讲述经验

  重点提示幼儿讲清楚标志的含义。

  四、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标志,请你说一说。

  总结:原来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很重要。

《散步》教学设计5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课时:1课时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2、分析

  (1)有时简单的诵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2)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达到读写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主题较深,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文章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学生需要反复的朗读,思考,才容易体会。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应让选择让我们感动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一)课前回顾(1—2分钟)

  同学们,语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说说朗读时该注意哪些方面吗?

  明确:

  1、停顿,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2、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文章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学习。

  导入: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关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凝聚浓浓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并简介莫怀戚,让学生勾划注释。)

  板书课题:散步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三)指导自学(2分钟)

  问题1:生字词学习。

  嫩芽( ) 霎时( ) 拆散( ) 委屈( )

  分歧( ) 水波粼粼( )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学习生字词。

  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从读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

  设计意图: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问题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此句写得好,为什么?求学网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学习对称的句子。

  问题5:你认为谁做得最好?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谁的?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四)巡视自学(5—8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5—8分钟)

  师生活动:通过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融入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1、嫩芽(nèn ) 霎时(shà ) 拆散(chāi ) 委屈(qū )

  分歧(qí ) 水波粼粼(lín )

  2、《散步》一文比较温情,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

  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春天来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学生喜欢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⑤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请同学畅所欲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① “我”做得好,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 “妻子”,做得好,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母亲做得好,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2)①“我”听母亲的;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②母亲“听”孙子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③儿子听“我”的;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母亲听“我”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⑤妻子听“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家里每一个成员说话的分量都重。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文章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问题3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勾画文中句子,让他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问题5的讨论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主题的把握。

  文章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 “爱”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孝”应该是最好的方法。

  (七)当堂训练(10分钟)

  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你回想与家人相处时温馨的一幕幕场景,用心去描绘一个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对称的句子,50字左右。

  明确:学生写好后,可分组讨论交流,推选2-3名代表起来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达到读写相结合,学以致用。

  (八)课后小结

  文章的学习,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思想上,又有怎样的感悟?

  明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①景物描写,可使文章蕴含美妙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②写作时采用对称的句式,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如果具体一点,同学的想法可能是以下这些: 【版权所有:21教育】

  ①父母已经老了,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

  ②中学生应“自己的事自己干”,长期分担家庭的劳动;

  ③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④中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许多事情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

  ⑤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不让家长操心;

  ⑥父母累了时要热心照顾,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回报。

  ……

  此刻,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关爱、和谐,饱含着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课外作业:

  1、请把你写的片段与家人交流,大胆地倾诉自己对他们的爱;

  2、把爱付诸行动,注重生活小细节,真正做到“尊老爱幼”。

  板书设计:

  散 步

  尊老

  母 亲

  和谐

  我 爱 妻子

  儿 子

  爱幼

《散步》教学设计6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

  ──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

  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景色美、情景美。

  五、拓展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

  (尊老)(爱幼)

  启示:中年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传统美德不能忘。

《散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

  2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亲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揣摩,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初探主题。

  分析研讨,重点赏析,激活思维。

  对比阅读,联系生活,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它。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

  景色美

  情景美

  五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散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平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平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散步》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美丽的树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树林吗?说说你喜欢它什么?(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请用 “~~~~”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 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松驰神经 消除疲劳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清静自然、身心舒适

  挡有害微粒 清洁空气

  没有噪音 没有喧嚣

《散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揣摩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作者介绍(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莫怀戚的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三、学习生字词:

  拆(chāi)散 霎(shà)时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熬(áo)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快速抢答:

  ①散步的人物有哪些?(奶奶、我、妻子、儿子)

  ②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散步的季节?(初春)

  ④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要求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⑤散步的结局如何?(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五、品读赏析:

  1、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前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一个(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 一个(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一个(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儿子 一个(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妻子

  2、 散步过程中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

  3、 文中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将会怎么做?

  4、 散步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尊老爱幼)

  教师小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能说出一两个吗?(学生可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六、拓展延伸: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尤其是母亲,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让我们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献给天下的母亲们,并祝愿她们身体健康,岁岁平安!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听完这首曲子,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请以“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说几句表达感情的话语。

  七、布置作业,体验亲情:

  同学们讲的这些故事,感人肺腑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不过,老师觉得亲情不应该只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需要我们的努力;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更应该是父亲劳累时孩子关心的话语,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的领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样:(播放广告短片《爱心传递》)。

  我给大家布置一道作业:回家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或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或陪父母看看电视散散步……, 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难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闭上双眼,脑海中会浮现很多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口焦急地盼我

  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听文入境

  多媒体展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提问:听完读文,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抽生回答。

  甲:团结的家庭。

  乙:和谐的家庭。

  丙:友爱、幸福的家庭。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词语:团结、和谐、幸福、友爱等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语:

  和谐。师板书:和谐

  下面,我们把自己融入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中,自读课文。

  三、读文生情

  师出示思考题:听着大家投入的朗读,我仿佛也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通过刚才的读

  你一定读懂了很多问题,下面就看这样一个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家庭尽显和谐。

  先看第一个问题:文中写了何事?

  抽生回答:散步——发生了分歧——继续散步。

  师引导学生阐明分歧的具体情况。并板书。

  一句话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中出现了什么人?文中哪个句子看得出?

  生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课文第一句可以看出。

  师出示思考题:人们都说莫怀戚的《散步》语言优美精炼,可是老师在读文时发现了一

  个句子: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师觉得交代人物关系可以更简洁一些,改为: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样就简洁了,同学们的看法呢?能改吗?

  生思考,回答:不能改。文中的句子显得家里每个人都很重要。还交代清楚了一家四口人的关系。

  第3个问题:文中写了何景?

  生找出写景的句子。

  师明确:文中写景的地方有两处,4自然段和7自然段。

  下面看这样一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课文4、7自然段写景的句子。

  朗读这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⑴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片段分别写了初春哪些景色?

  抽生回答: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7段:菜花、桑树、鱼塘。

  (2)请同学们思考:从景物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四、赏读入心

  师引导学生体味文句之美。

  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感到文中很多句子写得很美,其实我也喜欢一个句子。

  多媒体投影: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了解此句的特点。

  师投影:对称句的概念。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们再去找找。

  生找,抽生念。

  师投影:文中出现的另外7个对称句。男女生分组朗读上下句。

  五、品文入理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师小结:意见很不一致,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确实,每一个人都做得很好,家庭中也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国的孟子说:

  投影:生念。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英国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是人类才有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师说:同学们念到最后一句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师说: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在这样一个感人的时刻,请用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这份感动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材及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教育的作用:语文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为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此单元所选取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亲情的文章。结合课程标准来看,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适合学生朗读,本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从“散步”这件小事中学习作者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从而理解全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题。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阅读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对于部分中下游的学生来说,理解几处关键句子稍有难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

  【学法设计】

  学生参看《目标》上的《学习内容指要》和《学习方法点拨》,做学习笔记(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预习时圈点关键语句。

  【预习作业】

  1、 预习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查阅疑难字句、赏析摘抄精彩句子

  2、 收集古今中外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认为自己能做到孝顺父母的,请举手!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时,能够顺从父母的再举手!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顺子难。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宽容和忍让也是孝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预设学习目标

  根据导语,学生可以合作预设本课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标》上的提示提炼归纳,并作适当补充,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预设学习目标,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由教师设置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思想。

  三、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朗读全文并概括文章内容,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方面进行概括。

  精读课文6、7两段

  1、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面对“分歧”时:

  ⑴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⑵我最终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

  ⑶事情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⑷“分歧”解决了,一家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⑸在整个事件中,谁是关键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样的优秀品德?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由于一家人互相谅解、忍让,“分歧”得到了解决,一家人和和美美继续散步。在整个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我”作为中年人,责任重大,“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由于我的孝顺,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在面对“分歧”时,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在出现家庭矛盾时,在不违背是非原则的条件下,应该先顾及老人的感受,特别是孩子,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孝顺老人。

  2、教师启发: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我”的.孝顺?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揣摩语句,例如,我让母亲出来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背着母亲等等。

  四、想象训练

  想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是怎样一种情景?

  教师引导:可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景物描写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别是想象我怎样扶着体弱的母亲,说着怎样的话等。

  此环节的目的使学生从这个细节中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顺母亲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位。

  五、研读探究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品味语言,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生合作赏析: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出了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个世界。”

  四人小组讨论:部分中下游的学生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难度,教师可设置问题提示:我和妻子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

  1、怕摔了母亲和儿子,小心谨慎!

  2、感到了一种沉重,一种责任的沉重,中年人对家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大责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有三种形态:老年,中年,孩子。母亲、我和妻子、儿子构成了整个世界。因为有了对生命的珍爱,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教师小结:中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对社会而言,则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应有强烈的使命感。作为子女,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为父母解忧,孝顺长辈。

  在此环节中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强调对生命的珍爱,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学生认识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六、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古今中外有关孝顺的名言很多,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准备的材料。

  通过此环节的交流,增强学生的体验,认识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类似“分歧”的矛盾,要学会处理,并积累精彩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有一天我们也会老》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

  教师小结: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两头(孩提和老年)时都需要人照顾,只有中间(中青年)是照顾别人。尽孝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记住培根的话吧:哺育子女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伟大壮举!

  小结的目的:强调本文的主旨,深化学生敬老尽孝的意识。

  八、作业

  1、阅读《三代》,与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推荐诗歌《有一天我们都会老》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

  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分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美。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文章不一定非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关键在于你开掘的角度,你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以及你赋予文章的情感。在一位成功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明确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学生轻声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四、探究研习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⑴ 通过散步,描写一家人美好的家庭生活,赞美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 “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3、文章在描写一家人散步前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五、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研读此文。

  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和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师。)”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

  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

  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

  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平常了。但是,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

  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 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

  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

  本文是一篇亲情浓郁的文章。但是,由于学生的生理距离,并不能完全体会文章深蕴的人情美,因此,需要调动学生们对于父母的情感储备,来较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比较阅读是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巩固所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