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5 08:05:3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1

  1、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2、实验验证: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个实验。

  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提问: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猜一猜,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并让学生适当说明自己的想法)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猜想。

  交流数方格的方法。

  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指出:只用一个圆,还不足验证猜想,我们再找两个圆,并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下面两幅图,计算并填写图下的表格。

  3、交流归纳:从上面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π倍。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2

  (一)实际问题引出概念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一些机器零件,它的边缘是圆滑的,我们最熟悉的操场上的跑道,它的跑道线也是很圆滑的

  想一想:跑道线是怎样的线组成的?

  画一画:跑道的大致图形.

  指导学生发现线线的位置关系,引出连接的.有关概念:

  1、由一条线(线段或圆弧)平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上,这种平滑地过渡,称圆弧连接,简称连接.

  2、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

  3、外连接、内连接.

  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二)深刻理解概念

  连接是平滑地过渡,怎样算平滑?像下面图中,实线画出的线段和圆弧,圆弧和圆弧,虽然也有相切的关系,但它们不是连接.

  理解:线与线连接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②线段与圆弧应分居在圆心与切点所在直线的两侧;圆弧与圆弧分居在连心线的两侧,二者缺一不可.

  (三)圆弧与线段、圆弧与圆弧连接图形的画法

  例1: 已知:线段AB和r(如图).

  求作: ,使它的半径等于r,并且在点A与线段AB连接.

  作法:1、过点A作直线PAAB.

  2、在射线AP取AO=r.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 ,使AB、在OA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线段的连接,主要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找出了圆心,圆弧也就不难画了.

  例2、已知:如图, 的半径为R1,圆心为O1;线段R2.

  求作:半径为R2的 ,使 与 在点A外连接.

  作法:1、连结O1A,并且延长到点O2,使O1 O2 =R1+ R2.

  2、以O2为圆心,O1 O2为半径作 ,使 与 在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圆弧的连接,主要运用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结论.

  练习题:P148练习,1、2.

  (三)小结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连接?什么是外连接?什么是内连接?

  2、任何一种连接,其实质就是两线相切,在切点处相连接,是切点两侧的线段和圆弧或圆弧与圆弧相连接.

  3、对于给出的题目,画出连接图形关键在于确定圆心.

  (四)作业

  教材P151习题A组16.

  课外题:画一个生活中的有关连接图形的比例图,下节课展示.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

  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

  三.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3、教师演示

  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怎样围成的。(线段)圆呢?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比较、和操作)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可以回答情景1的游戏问题了,不公平,原因是?圆上那个个同学是半径距离其他同学超过了这个距离)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画圆.

  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瓶盖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

  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4.学生练习

  (六)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课件出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七)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知识——圆的面积,你认为这一部分要研究哪些知识。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 怎样求圆的面积? 这样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5

  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是初中几何的综合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在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去总结。 这样既突破以下难点又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新的学习征程:

  (1)突破直线和圆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让学生讨论,最后明确否定(因为直线和圆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公共点,那么这与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就可以作一个圆,相矛盾)

  (2)把直线在圆的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让他们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揭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归纳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突破直线和圆有唯一一个公共点是直线和圆相切(指直线与圆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它与有一个公共点的含义不同)。

  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归纳、演绎、类比的思想方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思想,并且将新旧知识进行了类比、转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了角色。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6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个什么图形?

  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初步想像: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用实物或投影演示,验证或修正学生的想像。

  进一步想像: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

  推导公式。

  (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该应怎样表示?

  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1)看着公式再回忆一下刚才的猜想,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2)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7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1、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硬币、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会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塞车运动。看,它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一号、二号、三号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请同学们大胆预测。

  师: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冠军,送给一号车手。同学们预测的很好,那么一号的赛车为什么成为了最后的冠军呢?

  生:因为一号的赛车,轮子是圆的。

  师:其它的车手为什么会比一号的赛车慢呢?

  生:因为它们的轮子是方形,是三角形,有棱有角的。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你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还有圆?指名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含有圆的物体。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汽车作为现代工业化的产物,正是因为装上了圆形的轮子,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家庭用的圆形套装餐具,满足我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味口大开,看来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对圆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吧!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初步体验: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生:能。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生:进行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

  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

  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可以画很小的圆也可以画很大的圆。

  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

  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2、第二次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已尝试画一个圆。

  没有画成功的同学把图案展示,我们愿意帮助你寻找原因。

  生:(

  1、画移位的,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岔开圆规两脚的开口,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刚针戳的位置不一样,(或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圆规的开口大小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那请同学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来画一个圆,并用剪刀将你所画的圆剪下来。

  三、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探究其特征:

  ①学生跟老师一起操作: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几次。(也可进行一下小竞赛,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贴出纸圆,点出圆心,并板书:圆心)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o)

  教师领学生读字母“o”,说明“o”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标出圆心并用字母“o”来表示。

  游戏过渡: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个“食指点圆”的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圆的位置(圆外、圆心、圆内、圆上)让学生用食指来点,看谁点的快,点的准。尤其强调“圆上”的概念,指圆的边缘上。

  ②师:强调之后,让学生说圆上有多少个点?(无数个)现在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师说明: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r)

  教师领学生读“r”,强调“r”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启发学生说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并板书)。

  ③同学们接着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直径?

  启发学生说出: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教师说明: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d)

  教师领学生读“d”,强调“d”的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来表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的几条直径,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线的长度都相等。

  ④练习:出示课件请观察下图中哪些直径,哪些是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⑤小结与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那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师: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d=2rr=d/2。

  师:这就是说,在同一个圆里,知道了半径的长度,乘以2就可以求出直径的长度;知道了直径的长度,乘以1/2就可以求出半径的长度。(组织学生说半径或直径的长度,让其他学生说直径或半径的长度,然后组内互说互评。)

  ⑥练习:出示课件填表。

  ⑦巩固练习:出示判断题。

  四、转回课前问题:

  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的能得冠军呢?

  (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解决此题。)

  五、课后作业:

  用今天所学知识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能决定圆的位置(定点)

  半径r

  ——能决定圆的大小(定长)

  直径d

  同圆半径

  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等圆)直径

  d=2r或r=d=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9

  单元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议学

  (一)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6、巩固练习:课本57“做一做”的第1-4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三、悟学

  (一)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二)课堂总结: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作业:课本58页第5-8题。

  第二课时: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学: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议学

  1、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2,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求:C=? 根据C=πd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50cm先求小自行车C=?c=πd50cm=0.5m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2页练习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3)C=2πr=πd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P64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

  5、8题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答。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议学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C=πd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练习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Π)求:r=?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3.14×8⑵3.14×8×2⑶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10

  一、创设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件演示,先创设羊吃草的情境,引出求圆的面积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圆片的上色过程,让学生感知并认识圆的面积。在学习新知之前,通过正方形和圆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猜测并估算出圆的面积大约的范围,激发学生带着悬念,迫不及待想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二、动手剪拼,体验“化曲为直”

  让学生回忆以前探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用“转化”的好方法,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放手让学生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不同拼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沿半径剪拼的方法是较为科学的,让学生尝试把圆拼成学过的平面图形,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多媒体演示操作,感受知识的形成

  通过多媒体演示,分小组拼摆学具,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结合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了创设的情境问题等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三个层次,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注重了每个练习的指导侧重点。

人教版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11

  1、同学们想象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最后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喷灌的地方是一个近似的圆,圆的半径就是喷水的最远的距离。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组织交流。

  2、完成练一练

  指名读题,并要求说说对题意的.理解。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反馈交流,五、全课小结: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初三数学圆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圆教学设计03-13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05-07

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9-18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1-21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优秀02-25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最新10-18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02-14

初三数学圆的总结03-05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07-20

圆的复习教学设计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