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法的简称,是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
以笔者上课的实际经验为例,例如在上“网络生活”这一课的时候,主要讲的是在当当网上购物为例的“网上购物”这一主题。设置的任务是这样的:
20xx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以纯粹的中国人的身份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人,因此,他在举国上下掀起了一阵“莫言热潮”,一时间作品的受关注和被阅读程度急剧上升。小明同学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也想瞻仰一下其作品的伟大之处。他打算购买一本《红高粱家族》,可是他逛了好几家书店都没有找到。听朋友说通过网络购物可以买到,于是他决定通过网络来购买此书。下面我们就来和小明同学一起来帮他在网上完成这个任务吧!
这个情景的设置和任务的设计,主要是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购买热门作家的畅销书”来设置的。它的特点是时代性强,学生的可参与度和能参与度都很高,所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运用日常生活的相关经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参与到课堂里面来。
又如,在讲解递归算法时,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设置这样的任务情景:
一只猴子第一天摘下N个桃子,当时就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就又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在想吃的时候就剩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下来多少个桃子?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后,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明白它和本课内容的关系,不明白老师的用意,但是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顺利进入课堂内容——递归算法。
(二)合理分组,充分准备
中学生大多处在十六七岁的年纪,他们思想活跃,意识超前,容易接受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这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了比其他学科更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他们的文化素质高低不一,基础薄弱,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他们讨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喜欢自己在电脑中按照兴趣自己操作。“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这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分组奠定了基础。
为此,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作为导入的任务都和现实联系紧密,可供学生讨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在上课前一定要做足准备,任务驱动教学对于某一任务结果可能是唯一的,但是不同组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完成任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那么我们就要准备足够的供学生学习的资源和设备。
(三)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熟练操作、深刻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内容展开的过程中,导入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所以如何合理运用已经设置好的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先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就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来,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将问题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这种情况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师要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更要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和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知识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可以由学生相互讨论或师生共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等。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如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可将这节课设计为四个小任务,即(1)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学生的名字;(2)从别的地方复制一个文件到新建的文件夹中;(3)从别的地方移动一个文件到新建文件夹中;(4)删除文件。建立文件夹是上节课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知道删除文件和删除文件夹的方法相同,而“任务二”和“任务三”则需要教师提供线索,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后才能完成。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确立了学习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问题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任务了,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设计和运用不同的知识去完成任务。而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并走进学生之中,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操作的情况,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反馈与评价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一个跟一个成就感的产生,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自信油然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再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探索精神、锻炼学生顽强意志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认识起源于动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可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然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不是十全十美呢?我们在实践中看到,虽然任务式驱动教学法给传统的传授发、灌输式教学法的枯燥的课堂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随着其开展与探讨的深入,对其怀疑和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和专家指出,目前许多教材都号称以任务驱动,但是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任务,只有一些小任务,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并无差异。同时,针对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任务的大小、难度更难把握与设计。更为头疼的是为什么学生不积极参与完成任务?
那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哪些缺点呢?首先,在学生过程中出现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不好把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分组固定,容易使学生形成派系,但如果经常变换分组,因课时量过少,也不太可能实现;最后,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学生的操作,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的亮点,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拔,不要一味的让学生盲目地寻找一些简单任务的答案。
四、总结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全面应用到技能教学相信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教材使用:本次讲课使用的教材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初中信息技术》所讲内容第七单元第8课《美化工作表》
教材分析: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是对工作表的艺术加工,是能否获得个精美表格的关键,是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及单元格格式的调整,并达到能进行美化工作表这一知识目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格式的设置,对表格的美化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习精益求精的思想,通过与他人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加强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数据格式及不同数据格式的区别。
2、掌握对齐方式的设置的具体方法。
3、掌握对单元个添加边框与套用格式的方法。
教学安排: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教学设想:
用“比较法”及“小组竞赛”的方式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和“我为小组添光彩的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因为美化工作表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主题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成绩表”美化前后的对比画面
问:两个成绩表不同的效果体现在那些方面?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学生代表进行抢答观察结果。(字体、字号、字的颜色、对齐方式和表格行高与列宽等的不同,边框、自动套用格式的设置)教师对回答的小组给与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并概括。
本节课学习如何将工作表进行美化。
新授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自己查看“帮助文件”来掌握有关
(一)改变表格数据的字体和字号格式
(二)对齐方式设置
(三)改变行高和列宽、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四)单元个边框与自动套用格式的操作
(一)改变表格数据的'字体和字号格式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中的地1行变成仿微软雅黑、14号字,B列变成斜体
(二)对齐方式设置
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加上标题,并将标题“电脑竞赛成绩”合并居中。
任务二:将工作表第2行中的数据改为居中显示。
(三)改变行高和列宽、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中的A列变窄些。
任务二:将工作表的第2行填充为红色。
(四)单元个边框与自动套用格式的操作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设置边框线。
任务二:用Excel20xx的自动套用格式功能来美化电脑竞赛工作簿。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帮助文件中的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教师总结评价)使用任务驱动法由学生完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并观察帮助文件中的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个小组认真填写学情评论表,根据学情评价表上所填写的内容,没掌握的问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并鼓励学生总结步骤并演示,也就是第二环节“技能演示”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任务(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从而找到解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阶段:实践,课堂巧练,迁移运用
课程表美化:给出学生一个课程表供学生进行美化。活动结束,各小组挑选一个美化效果比较好的课程表保存到教师机,将作品一块演示给全体学生,并由各小组对每个作品打分,选出优胜组。这样巩固所学内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学会启动“画图”软件
·熟悉“画图”窗口的组成
·能够画简单的画
·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画图”窗口的组成
·工具箱上的“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铅笔”、“橡皮”、“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应用
·颜料盒颜色的选取和应用
·保存图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待填色的图片文件,并将该待填色的bmp文件拷贝到学生机。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如认识窗口组成、键盘、指法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教材按“启动‘画图’”→“认识‘画图’窗口”→“应用工具箱画图”→“保存图画”→“修改图画”→“关闭‘画图’”的顺序组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工具箱上重要工具的应用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建议以小任务驱动为主,并考虑适当的同桌互帮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发现和实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熟悉“画图”的窗口和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时多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计算机,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时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比如鼠标和键盘操作;我们还知道了利用计算机可以辅助我们学习,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接下来的单元,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用计算机“画画”。
(出示一些学生的.画图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启动“画图”软件
师:“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打开画图软件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三、认识“画图”窗口
师(出示“我的电脑”窗口的结构示意图):与“我的电脑”窗口比较,“画图”软件窗口有哪些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状态栏)
(1)画图区
师:把窗口最大化,我们会发现,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工作区”。请同学们把鼠标指针移到工作区的白色画布上,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把指针移到画布右下角的小黑点上,指针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指针移动到画布右侧中间的小黑点呢?指针发生变化的时候,拖动鼠标,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
(2)工具箱
师:画画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布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16种绘图工具。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同时注意观察状态栏上的变化。)
(教师让举手的学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称;然后出示一张工具箱图片,随机挑选工具,以“开火车”方式让学生指出工具的名字。)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河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册第三课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鼠标操作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鼠标的正确握法及基本操作,了解鼠标指针的形状。这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进一步加深认识的起点,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并且离开座位。课堂上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观察能力及手指灵活度训练。
2、过程与方法:利用鼠标操作的小游戏进行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利用游戏潜移默化的进行公共道德教育。
四、教学内容
本课针对小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鼠标进行介绍,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感性的认识,使学生掌握鼠标的正确握法及基本操作,了解鼠标指针的形状,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操作。
五、教学方法
设计本课时,主要是采用玩中练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操作。教学中着重考虑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潜移默化的进行公共道德教育等等。本节课采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计算机演示,直观、明晰,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完成过程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材 鼠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同学们,听过这个谜语吗?谜底主要说的是哪种小动物?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计算机哪部分长得像老鼠啊? 那你们知道鼠标有什么作用吗?
对,鼠标的作用可大了,我们操作计算机全靠它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认识、操作它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机灵的小鼠标一课。板书(机灵的小鼠标)
(二)讲授新课
1、认识鼠标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鼠标上有什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啊!鼠标上有左右两个键。左边的一个我们给它叫做鼠标的左键;右边的一个我们给它叫做鼠标的右键;中间的像轮子一样的按键,我们把它叫做滑轮。
过渡语:我们已经观察过了鼠标的结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鼠标。
2、手握鼠标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学习鼠标的正确握法。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右手握住鼠标器,食指和中指分别轻放在左右按键上,拇指和无名指轻夹两侧,利用手腕的力量来移动鼠标。下面,请同学们练习,两个人一组,互相检查,看看各自的方法是否正确。开始。
过渡语: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如何使用鼠标器吧!
3、介绍鼠标指针
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动一下鼠标,看看屏幕上谁在动?
对,屏幕上有一个小箭头,称为鼠标指针。它会跟着鼠标一起移动。使用鼠标器的方法有四种: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下面,我们边做游戏边学习这四种方法,好吗?
4、鼠标的基本操作
(1)鼠标的指向和单击
教师示范用鼠标单击的方法打开扫雷游戏。这里面是一个个小方块,但是哪个小方块下面是地雷,我们不知道,老师请同学们帮个忙,把这些地雷找出来,好吗?
生:学生齐声回答:行,而且特别高兴。
生:学生学着教师刚才打开游戏的方法,打开扫雷戏进行练习。
师: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不会的学生,表扬好的同学。
点评:通过游戏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就高涨起来。
汇报小结:师:你是怎样指挥鼠标找到地雷的?找学生到台前边演示边讲解扫雷方法。
生:先用鼠标指针指向一个小方块,然后单击一下鼠标左键。
师:板书:鼠标指向—单击左键
(3)鼠标双击:握住鼠标,食指快又有节奏的“当当”两下,就是鼠标的双击,就像家里的敲门生,“当当”两下。请你跟老师一起边说“当,当”边敲一下桌子(重复)。
师:讲解鼠标双击。同学们鼠标双击只要记住动作要领就可以熟练操作了,在双击的时候,要先固定位置,然后快速的连续的击两下鼠标左键就可以了。快来试试吧。
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鼠标拖动
教师示范打开纸牌游戏,告诉学生们游戏规则,纸牌的移动需要靠鼠标的拖动操作来完成,边讲边示范。然后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不会的学生进行指导,对做的好的学生表扬。(在游戏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鼠标走不过来怎么办?请学生帮忙解答:拿起来重放!)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鼠标这个好朋友,以后我们要经常通过它和计算机打交道,因此对于鼠标的四种操作:指向、单击、双击、拖动,要多加练习。
(四)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鼠标的正确握法及操作方法告诉好朋友,看他是否知道,可以任意好朋友。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一、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实践练习的机会,充分熟悉,熟练.理解搜索的要领,达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从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课在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介绍搜索引擎的两种使用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教材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学生能够自的,自觉的使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从本课教学要求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并且学会比较,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其信息素养.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性分析,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学生特点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精神不易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始终掌握学生思维动向,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考虑,对本课的讲授选用任务驱动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分组式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让其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热情以达到尽可能高的课堂效率.
四、教学媒体和工具
远程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
屏幕录像软件
搜索骑兵软件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
五、学习起点能力
前几节课使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网络知识,基本能够使网络为自己进行较为简单的服务.但面对略高级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技巧.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网络,没有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的现象.这些问题通过本课都
将一一进行解决或改善.
六、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服务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提高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搜索方式:相关专题搜索(即分类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每种方式的形式,特点,使用技巧是学生应该重点把握的尤其是关键词搜索,使用熟练后将非常方便.而且此方法目前在网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难点:(1)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能力的考察和要求.在学生没有正确把握搜索对象的归属分类的情况下,很难顺利使地用
其完成搜索任务.这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类概念,培养其分类能力.
(2)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能力.
八、教学过程
略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一、教学分析: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这本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课是教材42页的Let’s learn和Let’s do部分的内容。教学内容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等方面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从该教材强调语言运用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相关的情境和话题。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字母词汇部分和唱跳部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枯燥的字母词汇教学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展现,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知识,记得快、记得牢;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Let’s do,模拟真实情境,自然地诱发学生学习动力。总之,在本节课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字母Ll、Mm、Nn和单词monkey,panda等。
2、能够听、说、做Let’s do,有节奏的吟唱。
3、培养对英语语言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字母Ll、Mm、Nn的正确读音及规范书写。
四、教学难点
六个四会单词的发音及书写。
五、媒体运用
合理设计情景,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1、多媒体在Let’s say中的应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功能,将抽象的静态的字母、单词以图像、声音、多维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生中来,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们边看、边听、边学,很快就记住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单词monkey,panda,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活泼可爱的猴子、熊猫画面,再跳出单词的写法和读音,学生边看边学,很快就记住了。
2、多媒体在Let’s do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歌谣的过程本身就需要依赖多媒体的辅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伴随强烈的有节奏的音乐,学生更易熟记与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师生问候
2、表演英文歌曲"One Two Three Four Five"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播放课件)
3、拍球游戏、数数导出课题Let’s say,板书并由学生齐读。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及练习方法
A、Let’s say部分
1、教学字母“Ll”,大屏幕显示衣服的型号“L”教师手指画面,询问“What size?”生答:“L”,导出字母L,多媒体显示字母Ll的书写,教师教授发音,并运用字母卡片强化发音、指导书写。
同样方法教学字母Mm、Nn。
2、出示monkey,panda的课件。
教学monkey (指课件猴子),询问"What’s this?",生答“猴子”或monkey,教师示范书写、教授、指导单词monkey的发音及示范书写。
同样方法教学单词panda。
3、总结所学字母及单词,编出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字母的准确读音,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其音素读音及在单词中的准确发音,为学生认读单词及提高认读能力提供有效策略。
4、游戏"Guess the words”。利用多媒体显示不同的动物画面让学生猜单词,强化、巩固所学新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B、Let’s do部分
1、课件演示Let’s do动画效果,让学生先欣赏美妙的音乐,听一听这部分的内容。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边唱边跳,模仿动画里的人物,分组练习并表演,评出最佳小组并给予奖励。
三、总结评价
1、做拼词、连词成句的游戏并进行分组比赛。
2、总结课堂表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母及单词。
2、练习Let’s do。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课时]:
1节课
[教学内容]:
版报的交流与评价。
[教学目标]:
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及版报制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版报的评价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上节课保存的.小版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把你们上节课制作的小板报打开来,互相来评价评价。
2.师:没有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评价起来不客观也不全面。我们来看看课本中是怎样教我们评价的。
二、学习评价方法
1.让学生阅读课本P55-56的评价方法部分,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内容主题:读者定位明确;内容围绕主题。
②版面布局:整齐、层次分明;色彩风格统一。
③制作技术:文字、图片的格式合理;自选图形应用合理有效。
2.师:大家现在能告诉老师怎样评价一个版报作品了吗?(鼓励学生回答,小结评价方法。)
三、练习
1.师:你来评下面三组小版报,看看你的评价是不是准确。(教师让学生来完成课本P56-57的做一做。)
2.让学生汇报做一做的结果。教师给予讲评。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怎样评价一个版报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你们就把你们上节课完成的小版报拿出来给大家参观参观,评价评价。(分小组讨论评价各个组员的版报作品,完成课本P58的活动二)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评价一个版报作品的方法呢?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刷子”工具》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一册“画图”模块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学习使用“刷子”工具的使用,按要求选择不同的刷子样式,通过鼠标的单击或拖动的方式自由绘制图案。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有Windows的操作基础,会画图软件的启动、保存及铅笔、橡皮等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学习橡皮擦工具时有使用选择样式的操作经验。有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刷子”工具。
(2)会选择“刷子”样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迁移、看书自学、上机探索、小组共学互教,掌握“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选择各种刷子样式绘画珠江游船,养成敢于发表不同
见解的习惯。
(2)增强热爱生活、发现身边美好事物的良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刷子”工具的使用。难点:“刷子”工具样式的选择。
五、教学策略
本课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利用情境范例引出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完成任务,学习新知。本课以“珠江夜景”为学习主线,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任务来开展教学。
1、基础任务——学习“刷子”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
2、巩固任务——学会选择刷子的类型来画出更好的珠江夜景,并解决教学难点;
3、综合应用任务——美化完善珠江夜景的画面,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可以通过教材自学,也可以通过上机实践、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媒体
练习素材、范例素材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1)展示一组夜景的美丽图片
(2)引入珠江夜景图,提问:夜空中还缺些什么呢?
2、新授知识
(1)任务:画星星
要求:看书28页“跟着做”,利用圆形刷子工具画星星。师巡视辅导
学生演示画星星的方法,师小结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2)任务:画大楼灯光
要求:思考灯光应该哪类型的刷子,可以参考书本29页。师巡视辅导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简单介绍刷子工具的12种样式
3、综合应用
(1)提问:珠江夜景中还缺少些什么呢?(引入烟花)
(2)任务铺垫:画烟花
要求:可以照样子(书本30页),也可以自行创作,用刷子工具的另外2大类型刷子来画出漂亮的烟花。师巡视辅导
(3)综合任务:运用今天学的刷子工具设计珠江夜景,让图画更美丽。
作品交流,展示评价
4、归纳总结
(1)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2)区别不同类型的刷子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一、活动背景:
让学生通过回忆了解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观察生活中父母的操劳,感受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的父母辛劳,懂得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父母的爱,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3.学会利用多种渠道查找有关感恩父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
1、学会利用书籍和上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通过活动,深刻认识“爱”的内涵,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3、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课前准备:
1、回忆父母爱你的故事。
2.搜集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及父母爱孩子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
4、学唱《感恩的心》
五、教学流程:
(一)活动导入:
主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关怀下,是他们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是的,为了我们的成长,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恩我们最伟大的——(齐喊)爸爸、妈妈!
(二)说故事——感受父母的伟大
1、无论你身在何方,有一个人,她永远把你惦记,从她成为你的母亲到她老去,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种爱,就叫“母爱”。请听一个来自《亲情故事》的.《永远的惦念》。(生讲故事)
2、是的,我们是妈妈一生的牵挂。还有一个人他是你的一片天,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是你内心的支柱,是他,让我们在风雨中无惧,一路走好……是他,让我们在任何困难学会不退宿,他的名字叫——父亲。请听《地震中的父与子》。
3、主持人:说起地震,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那次5.12汶川了级大地震…… 一生讲汶川大地震感人故事。 主持人:现在大家有什么想说吗?
(三)话说自己父母的爱,心存感恩
1、主持人:为了我们的成长,爸爸妈妈操碎了心。确实,爸爸妈妈把我们抚养大,为了从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下面让我们来夸夸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让每个同学都了解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
(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或小故事进行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2、主持人:听完同学们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
3、主持人:是啊,父母的爱是安逸的小舟,载着我们驶向温馨的港湾;父母的爱是一把小伞,给了我们一方无雨的晴空;父母的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了我们一片灿烂的前程。 请听诗歌朗诵:《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
好怀念那个夏天
我们被雷雨吓得狂叫过大街
不管在别人眼里有多么疯癫
有多么不体面
那几乎变成生命最珍贵的画面
多可爱的昨天
曾为了电影结局哭了好几天
你为大家做了很丑的鬼脸
都映在那一个夏天
但愿能永远看到你的微笑
因为——
那么甜,那么灿烂!
(四)、拿出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1、小品导入:
主持人:爸爸妈妈不仅要上班赚钱,还要做家务照顾我,太不容易了! 请听相声:《我不再是小皇帝了》
2、主持人:是啊,父母的爱孕育了我们的生命,父母的爱滋润着我们成长的历程,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涌动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此时此刻,我们有千言万语想对您说:“爸爸妈妈,我们爱您。
主持人: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下这样一句诗:(齐诵)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主持人:妈妈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爸爸教我们学会走路、做人,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脚印都有爸爸妈妈的汗水和眼泪,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去爱你的爸爸和妈妈呢?(学生自由发言)
4、小组汇报活动展示:
主持人:在大家回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时,很多小组同学都想有自己的方式来感谢自己的父母。
(1)请听第一小队的“父母我来夸”: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关爱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2)第二小队小品:《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时》
一名同学扮演爸爸,一名同学扮演妈妈,下班回家时,做到椅子上,很累,孩子帮助爸爸妈妈把拖鞋准备好,让爸爸妈妈换上,给爸爸妈妈倒一杯水……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做的对吗?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盛饭、为父母过生日、节假日送上祝福语……)
(3)第三小队:手抄报展示
(4)第四小队:感恩卡展示
(5)第五小队: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朗读自己写的话)
(五)、听父母心声 ,升华感恩
主持人: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中,我们大家都成长了,进步了,为此,我们的父母感到特别的欣慰!在这次的活动中,很多家长也看到了我们的进步,请听家长的话!(录音播放) 主持人:听了我们爸爸妈妈的话,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学生各抒己见)
(六)、总结感恩,传递感恩
师:正是因为他们给我的爱,给我们的帮助,才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我们不仅要感恩自己的父母,还要感恩我们身边的人,感恩大自然!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齐唱《感恩的心》)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基本特征,对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却很模糊,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在体验信息技术发展这项教学内容中,重点让学生体验“语音技术”,其它几项只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善意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重、难点】
从五个方面看待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越势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
【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it:tnformation technology)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角度看,信息技术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1-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至今,智能化计算机。
二、信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还将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即信息技术越来越符号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大众化的具体表现: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a、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人机界面装置——扩音器、按键式电话、方向盘、磁卡、交通指挥灯、crt、遥控器、液晶显示器、条形码扫描器、鼠标/图形用户界面(gui);
b、dos操作界面与gui操作界面:人性化界面、个性化设计;
c、虚拟现实技术(产生时间:20世纪末);
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受交互技术、高分辨显示技术
“3i”特点:强烈的`“身临其境”沉浸感;友好亲切的人机交互性;激发人想像的刺激性。
分类:虚拟实景技术(如:虚拟游览故宫博物院)、虚拟虚景技术(如:虚拟现实环境生成、虚拟设计的波音777飞机)。
d、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asr)——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ts)——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语音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三个方面:桌面应用、网络/电话系统应用和信息家电应用。
e、智能代理技术: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栓索和过滤。如: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__”程序。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来高的性能价格比
如计算机内存条大小的变化,从刚开始的1mb开始,慢慢的出现32mb、64mb、128mb、512mb等。(mb代表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单位)。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以字节为单位计算的。
计算机中常用的表示容量的单位还有: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8bit=1b;1kb=210b;1mb=210kb;1gb=210mb;1tb=210gb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网络犯罪形式:
1)通过互联网末经许可便进入他人的计算机设施,__他人密码,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2)通过网络向他人计算机系统散布计算机病毒;进行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国家机密信息;
3)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窃取、篡改或者删除企事业单位存储的商业秘密和计算机程序;
4)非法转移资金;盗窃银行中他人存款,进行各种金融犯罪等。
5)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谩骂、恐吓,制造谣言,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暴力、恐怖、迷信作品,毒害青少年;亵渎宗教,破坏民族团结;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活动等。
【课堂练习】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与第(3)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2、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a)。
a.信息时代b.电子时代c.高科技时代d.现代化时间
3、信息技术的英文全称是(a),简称it。
(a)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nformation technique
(c)communication transmit (d)information transmit
4、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有关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
(a)促进科技进步(b)给人带来麻烦
(c)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加速产业的变革
5、家中新买计算机的配置为:intel奔腾4 2.8ghz/ 256m/ 80gb/50x/15,其中通常用来表示cpu主频大小的是(a)。
a、intel奔腾42.8ghz b、256m c、80gb d、50x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我所教授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26课《月光曲》。本课时第二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演奏钢琴,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所感动,并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展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并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故事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美好的音乐作品产生不仅仅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需要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的滋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让我们深入体验贝多芬音乐家内心深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谱写《月光曲》时,融入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他深知工人阶级的辛勤劳动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因此他选择以这首曲子表达对他们的同情之情。在这首曲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无尽赞美。音乐笔触中透露出一种充满力量和坚毅的气息,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与他们的奋斗精神相结合。每个音符都仿佛诉说着工人们为了美好生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贝多芬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音乐向世人传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和热爱。他用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音色展现了工人们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品质。这首曲子从头到尾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让人们感受到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通过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我们不仅能体验到贝多芬音乐家的才华,更能深入感受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这首曲子不仅是一首美妙的乐章,更是贝多芬对劳动人民无尽致敬的表达。
2、过程与方法: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三、教学设计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设计:本课涉及14个生字。第一堂课将重点教授这些生字和相关的词语,通过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第四题。第二堂课将围绕课后思考题展开讨论,侧重于贝多芬的言行举止以及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和内涵。鼓励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同时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请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包括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小组交流等环节,学生将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其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课程的设计有以下特色: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大量的识字教学,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大量阅读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上机自学,并进行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和分组汇报等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成课文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同学们,请听。(播放乐曲《月光曲》)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
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学生汇报:一个寂静的夜晚,一位未知身份的音乐家在小路上散步。突然,他听到有人在不远处弹奏着他曾经创作的曲子。好奇心驱使他走近,发现是一对兄妹正在茅屋里互相分享着他们之间珍贵而真挚的感情。尽管贫穷,但他们用互相体谅和关爱来填补物质的匮乏。音乐家被他们的情谊所打动,毫不犹豫地踏进了茅屋,为他们奏响一曲。令他惊喜的是,这对兄妹中的盲姑娘不仅懂得音乐,而且对他的音乐有着非凡的理解。在月光的照耀下,茅屋内的景色变得清幽宜人。这美丽的景象激发了音乐家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创作了一首名为《月光曲》的乐曲。这首曲子让这对穷兄妹沉浸其中,感受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教师板书:谱写经过:听——弹—再弹—记
(三)、精读感悟
1、教学3——8自然段。
请默读第3至第8自然段,拿起笔将你读懂的句子、词语或标点符号写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感受,并抽取一些同学汇报并指导他们适当表达情感。
生:我听到姑娘说:“这首曲子太美妙了,弹得真好啊!如果能去音乐会就更完美了!”我深深感受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能够亲自聆听音乐会的愿望。
师:你体会得好。那么,你能不能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迫切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抽读、齐读)
生:我从皮鞋匠的话中感受到了两个“太”字,让我明白了皮鞋匠对妹妹的深爱,但他却无法满足妹妹的期望,这让他感到心痛不已。
师:体会得好!他当时的心里只是一些难过吗?
生:心里很痛。
师:对,皮鞋匠当时心里隐隐作痛。那么怎样读这句才能表现出皮鞋匠买不起入场券时心里隐隐痛楚呢?(指导读好皮鞋匠的话)
生:我还从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知道盲姑娘也很爱哥哥,她很懂事。
师:你体会得好!看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1:贝多芬看到两个穷兄妹,心生同情。作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没有摆架子,反而热情地提出为盲姑娘弹奏一首曲子。他说:“不,我是特意来为这位姑娘奏曲的。”
生2:我要补充。从这里的两个“!”可以看出盲姑娘确实很激动,她赞美贝多芬的钢琴弹得好。
师:只是好吗?从哪个词语能看出?
生:从“纯熟”可以看出贝多芬的钢琴弹得特别好,他弹琴的技术很高超,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师:盲姑娘可是看不见的呀!她凭什么断定此人就是贝多芬?
生:那位盲姑娘虽然无法用眼睛观赏,但她用心去感受音乐,深切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她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知能力,能够分辨出只有作曲家自己才能演奏得如此纯熟的曲目。因此,她确定那位演奏者就是贝多芬本人。
师:你们体会得都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盲姑娘当时那种赞美、惊喜表现出来呢?
师:同学们,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他作何反应?
生齐答:“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出示插图)
师:此时此刻,微风轻拂着蜡烛,将它的火焰吹灭。茅屋内的窗帘受到风的吹拂,摇曳不定,显露出岁月的痕迹。皎洁的'圆月挂在窗外,透过窗户投射出清冷的月光,穿过窗帘的裂缝,照亮了茅屋的内部。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我看见茅屋内的家具与墙壁,被时间和岁月侵蚀得已经破旧不堪。一张古朴的木桌上摆放着一个泛黄的书卷,上面落满了灰尘。靠近墙边的床榻上是一张褪色的布团,显现出多年的使用痕迹。地板上铺着一块花纹磨损的老地毯,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主人生活的艰辛和寂寥。光线还能勉强照亮一扇门,门后是一片黑暗的角落,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在这荒凉的茅屋里,皎洁的月光给人一种冷静而神秘的感觉,让人不禁产生无尽的遐想。
生:我看到了那幽静的月光洒在小屋里,小屋的一切仿佛被染上了银色的光辉,美丽极了。就在这时,贝多芬忍不住弹起了钢琴,穷兄妹俩都聚精会神地倾听着。
师:那么,让我们一同缓缓地、温柔地阅读第八自然段,沉浸在这幽静的月光下,细细感受其中的一切吧。(情感饱满地、和谐地合诵第八自然段的内容)。
2、教学9——10自然段内容。(《月光曲》响起)
师: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
生: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
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如何用文字来描绘这段曲调的呢?仔细寻找一下,找出来后画上"__"。
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师随机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
(出示选择题)
根据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调是(),请选出合理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
C:舒缓——激昂——明快
生:我选择A。因为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问题问吗?
生:为什么皮鞋匠听了贝多芬的《月光曲》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抽生解答)引读“皮鞋匠眼前浮现出一幅月光照耀下的宁静湖泊,细腻的水波上漂浮着温柔的荷花。”。
师:谁来为皮鞋匠看妹妹这一层读一读呢?那么这个场景是如何描述的呢?生:(读)“皮鞋匠目不转睛地看着妹妹,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我觉得此时兄妹俩都完全陶醉其中,这是一个高潮部分。
生:我想这时的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
师:节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绪也就激荡起来。(板书:高昂激荡)师:好,谁能从头到尾完整的说一说呢?
生:贝多芬站在漆黑的舞台上,月光洒在他身上,照亮了整个场景。面对着一架富丽堂皇的钢琴,他轻轻按起琴键,开始弹奏。起初,他的琴声如潺潺流水般柔和而舒缓,仿佛轻灵的精灵在跳舞。但随着曲子的进行,音符逐渐变得热烈起来,旋律也愈发激昂。
师: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贝多芬的《月光曲》中,感受这首动人的乐曲。
师: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在音乐的陪伴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来到了海边独自徜徉。闭上双眼,我能感受到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它无尽的声音。明亮的月光把海面照得如银一般,美不胜收。突然间,海面的平静被打破了,巨大的浪潮涌起,在咆哮声中翻滚着,不停地拍击着岸边。
着岸边坚硬的礁石仿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海浪。
生:音乐轻轻响起,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一轮明亮的月亮缓缓升起,映照在平静的小湖上,将湖边的芦苇和蒲草都染上银色的光芒,美得令人陶醉。突然,一声水花溅开,一条金黄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又迅速钻入水中。接着,第二条、第三条一条条小鱼纷纷跃起又落下,仿佛和月光一起跳起了欢快的“月光舞”,原本平静的湖面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生:我仿佛置身于一幅音乐画卷中,看见一位无畏的探险家在茫茫海洋上勇往直前。傍晚时分,微波荡漾的海面上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宁静而美丽。探险家坐在船舱内,透过窗户凝望着外面的壮丽景色。突然,大风吹起,海浪汹涌澎湃,几乎掀翻了整艘船。探险家紧紧握住方向盘,全力摆动,努力保持船只稳定。最终,勇敢者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
师:能不去掉联想部分?为什么?
生:不能去掉。因为没有了联想部分就不知道《月光曲》表现的内容了。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写文章时,不仅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具体、更丰富。
(四)、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的老师被一段悦耳的琴声和你们情感丰富的朗读所深深吸引。是的,美妙的音乐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给生活带来乐趣。让我们牢记贝多芬这个名字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九段。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联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3、上网或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评析:《月光曲》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文学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满足学生基于文本的理解,而是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在个性化阅读理解上获得成效。课中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播放《月光曲》,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想象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情感起伏跌宕,心灵的火花不断喷发出耀眼的智慧。从一个个优美生动的个性化语言,我们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巨大魅力,不只是让课堂教学增添的一个富有现代化的教学环节,而是充分的调动而学生学习和表达的欲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添加和设置动作按钮,能够制作个性化的动作按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教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获取交互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作按钮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信息交互的便捷性。
4、行为与创新
鼓励学生自学,自行摸索、敢于尝试,能根据演示文稿的需求添加合适的动作按钮,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自由跳转。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动作按钮的设置
2、难点:制作个性化的动作按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老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请大家试一试有没有胆量试一试。
在你们的桌面上有一个演示文稿,双击打开之后,会出现一个小游戏的界面。大家看一下。
教师演示。
师:然后点击开始,点击开始后鼠标不要乱动,(教师演示)会出现一只大公鸡,然后会出现一个迷宫。这个迷宫有什么说法呢?在周围褐色的地方表示迷宫的墙,或有阻挡,你碰到墙之后就说明怎样——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学生操作。
师:每一个人桌面上都会有一个图标。
学生开始活动。(自己练习。)
同学们通过游戏看到老师是通过什么软件制作的?
师:如果老师现在想教你们怎么样制作,你们兴奋吗?
师:如果老师想教你们怎样制作,你想先知道这里面包含了哪些知识,知识点?也就是你想和老师学哪一部分知识,你不知道的?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利用PPT制作小迷宫。
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打开PPT之后,看到这里有虚线去不掉,没关系,不用管它。我们先来建4张PPT,我打击右键,新建,然后再单击右键,新建。(师边说边演示)然后我在第一张插入一张艺术字,大家都会了,然后放到这里。第二张片子,我开始制作迷宫是障碍或者墙,单击幻灯片放映中的'动作按钮,然后选择自定义按钮,单击之后,鼠标由原来的指针变成什么?
讲解“单击鼠标”和“鼠标移过”。“超链接到”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
指名演示。
设疑,怎样才能做得更快?
复制粘贴。
四、指导提高。
五、共同检测。
六、小结。
师:不管你制没制作成功,我们都已经掌握了制作迷宫的方法。在下节课的时候,我们将对这个迷宫进行完善,然后我们再将前面的公鸡加进去,还有单击开始下节课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一的内容,第二单元将承接七年级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相关活动,活动一是利用word软件对活动策划方案这样的长文档进行排版,美化,本活动分以下2个阶段进行:
1.排版策划方案:根据阅读的需要,对文档正文、各级标题进行排版,使文档条理清晰。
2.美化策划方案:利用页眉页脚,插入图片等功能对整篇文档进行美化、修饰。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已经掌握了文字格式修饰和插入各种对象等基本方法,初一所学知识对本节课的段落排版和文章美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与引导。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所面临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文章排版与美化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word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继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对活动内容全程规划,体验一个完整作品的编排与美化过程,渗透规划思想。
(2)综合运用word知识处理软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排版设计与美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表现与发挥。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段落设置和页眉页脚添加的使用方法,并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策划方案段落的设计与版面的美化,既要符合书本上的要求,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未经处理的“读书”策划方案word文档一份,完整的“读书”策划方案作品一份。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学校将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班选择了“读书”主题开展“书香班级”活动,活动负责人已经撰写好了活动策划方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份方案的排版。
(教师展示编排好的方案和没有进行编排的方案)
师:同学们更喜欢哪一个方案的排版?
(学生回答第一个)
师:第一个策划方案文档的排版条理清晰,更易于阅读,也更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给文档进行排版和美化。
(二)讲授新课
1.排版策划方案排版策划方案分为设置正文文字和设置标题格式两部分内容。
(1)设置全文格式
运行word,打开“书香班级策划方案.doc”文档,按Ctrl+A键,选中整个文档,在格式工具栏上设置正文的字体、字号等字体格式。保持选中整个文档,选择“格式”里的“段落”选项,设置正文所有段落的格式。
(2)排版标题设置
选中文章标题,设置标题的字体、字号及颜色。(请一学生上前演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标题格式),副标题和小标题依次请学生演示。
2.美化策划方案师:同学们可能发现了,我们的这个方案内容较多,不宜与阅读,所以我们可以在文档中插入一些图片装饰来提升文档美观度,并对文字内容进行衬托,在页脚插入页码等内容可以适度辅助长文档的阅读。
(1)插入装饰图片: 在“五、活动内容”后单击,“插入”→“图片” →“来自文件”命令,插入“蝴蝶翻书.jpg”图片。
(2)设置图片格式:右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设置图片的大小和环绕方式,拖动图片,放在合适的位置。
(1)添加页脚页码: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上步骤与要求,完成页码的添加。
(三)课堂练习
完成“创新园”里的三个任务:
1.在文档第2页插入素材文件夹中的“书香.jpg”图片,环绕方式设置为“四周型”。
2.为文档插入页眉。
3.尝试用漂亮的字体美化文档标题。
(四)课堂小结小组内评价、交流作品,并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进行完善与修改。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最后总结补充。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又因为学生对word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进行的很顺利,但学生较为粗心,段落的设置涉及的小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不易记住,需多加练习。
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来完成相关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遇到困难或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做细致的讲解与说明。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时代趋势,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
(一)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二)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三)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三)信息技术可以把教材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说服力,加之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让我们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学习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媒体组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教学服务,构建情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二,注重促进技术的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相互的结合,就会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支持的学习;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各种教学需要,升级改造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小课程等微型资源,适应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的自主学习支持。作为教师,课前应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元化教学交往。而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自己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寺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情感,用动感文字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情绪智商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效应。
四、教学评价
1 。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2 。能突出学习信息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形声并举,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
3 。能有效进行个别化教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4 。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这主要在于现代媒体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事物或事件的实质;
有效地提示
5 。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的潜能得到平衡的发展;
6 。能克服教师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进而促进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5-28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01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3-2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6-14
精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20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11-21
(精选)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8-2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22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04-2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