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30 13:03:2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华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华5篇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放音频),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

  二:学习新课

  (一)读

  1、注意听范读(放音频):点评好在哪里?注意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二)品

  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雁去长烟

  落日边声

  千嶂城闭

  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

  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

  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中感受到——————————————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

  (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

  (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

  7、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放音乐)

  (三)拓

  根据你对词的理解领悟,用你能想到的句子将《渔家傲》

  (1)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景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火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例如:

  1)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2)一队人马在边塞的`戈壁滩上缓缓前行,满身铠甲的将军猛地勒住枣红色的坐骑,马仰头长啸,嘶鸣声在狭长的山谷中激荡回响。众人抬头,疲惫的眼神中顿时闪过熠熠的光彩。将军古铜色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震颤的肌肉似乎要抖落满面黄沙。“就地休息!”将军一扬手中的长鞭,雄浑的声音震荡着两面山上的碎石。黄黄的斜阳,染黄了将军灰白的胡须,也给整个队伍洒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突降在这荒漠边缘的一队天兵天将。站在秋天包裹着的西北边塞,天地仿佛在此相接。边塞的苍穹似分外开阔空旷,寂寥深邃,没有浮云的嫌碍,只有荒凉而不透明的成熟。

  (3)学生习作交流:

  三:作业课外积累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朗读、品味、鉴赏,本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这个重点,最大限度的开发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我通过多幅视频和音频完美结合,让学生地走进课堂,我通过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过程,为学生掌握诗歌架桥铺路,通过诵读,让学生掌握诗歌节奏,从而让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一整理边塞诗歌作结,扩大积累。总之,这堂课的设计,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渠道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全方位拓展学生精彩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参与课堂,绽放课堂,使师生共同演绎高效精彩的课堂。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品味边塞风光。

  二、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诵读,掌握节奏、停顿和语气

  2、赏析诗句,体悟作者的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思乡和爱国的矛盾情感;

  2、深刻解读思乡情怀;

  3、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课文的鉴赏的感悟。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并熟读成诵。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诗词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我们学了《武陵春》、《望江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一、导入诗词:

  听庞岩《渔家傲秋思》歌曲导入:听庞岩的《渔家傲秋思》,我们从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岳阳楼也因些篇名扬天下,也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就通过《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二、检测预习:

  1、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2、读准字音,找出易读错写错的字;

  3、弄清文意;

  三、自主学习,朗读领会诗歌,赏景品情:

  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现在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千嶂?

  城闭?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诗歌,能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学会初步赏析诗歌内容。(重点)

  3、在品读中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

  引导与点拨学生以读为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准备:

  课件、朗读音频课时安排: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介绍背景

  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结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攻取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被围攻七天七夜。这时,不期而至的大雪纷纷而降,李元昊因粮草难以为继,无奈撤军。延州的险些失手,震动了朝野,上下顿时惊慌失措。在这危急江山社稷的时刻,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坐镇延州军事要塞。

  当时西夏初立,气焰炽盛,锋芒正锐,而宋朝边塞一线,支离破碎,人心涣散。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他的家在江苏的吴县,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呢?让咱们一步步走近作者。

  二、朗读诗词,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展示读,听读,齐读,点评(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评

  三、品读词句,深入体会

  请再读全词,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相应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1、在上阕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这景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在品读中,深入体会诗歌意境与作者情感。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拨学生品与读。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据课堂交流情况归纳)

  五、布置作业

  1、请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请搜集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5

  学 习 目 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词的主要内容。

  2.上片以“异”为线,赏读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下片以“泪”串联,感受词人悲壮之情。

  3.知人论世,更深入地了解范仲淹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政治家,成就卓著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善于用兵打仗的军事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边塞词《·秋思》,来感受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解词题

  1.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分别是什么?

  “渔家傲”是词牌名,规定词的形式,包括字数、句数和押韵,“秋思”是题目,揭示诗歌主要内容。

  2.从题目猜测一下这首词可能写什么内容?

  预设:从“秋思”的“秋”字看出,这首词应该是关于秋天的景色;“秋思”应该是“秋天里”的一些思想、思考、情思、思乡、思念等。

  三、读词文

  1.听读《渔家傲·秋思》,听准字音,听出节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学生齐读。

  四、懂词意

  1.结合注释,读懂词意。

  学生结合注释,先自主理解词意,不懂词句画出,师生共同解决。

  2.发挥想象,描述秋景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上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儿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崇山峻岭之间,暮霭沉沉,夕阳西下,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关闭。

  下片: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早回家。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战士们长期守卫边疆,白了头发,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3.齐声朗读,理解词意。

  五、析内容

  (一)赏“异”景

  1.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边塞秋景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

  预设:“异”

  2. 赏读上片内容,说说边塞秋景“异”在何处?

  预设:

  (1)“异”在边地的气候

  “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大雁都不愿意停留此地,毫无留恋飞往南方,可见边地环境的苦寒恶劣。与内地温暖舒适的环境形成反差。

  (2)“异”在边地的.声音

  “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特有的声音:呼啸的西风,嘶鸣的马声,悠悠的羌笛声、士兵的厮杀声、敲打的战鼓声。这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了边塞与内地夜夜笙歌的截然不同。

  (3)“异”在边地的城池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城”特有的景象:一座孤城处于烟雾缭绕的崇山峻岭之间,夕阳西下时城门就已关闭。暗示了当时战事紧张,戒备森严,敌强我弱,危机四伏。这句从视觉角度给我们描绘了边塞荒凉壮阔的景象,与内地繁荣富庶迥异。

  小结:上片写景视听结合,从听觉上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声音,从视觉上写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地特异的风光。暗示当时战事紧张,敌强我弱的形势,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二)悟“泪”情

  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将士们的心情?你会用哪一个字?

  预设:“泪”

  2.赏读下片内容,说说将士们为何流泪?

  (1)归家无期

  “浊酒一杯家万里”

  “一杯”和“万里”两个数量词巧妙相连,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边疆将士们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但因路途遥远,不知归途,乡愁更浓。

  (2)功业未立

  “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运用典故:东汉和帝元年,大将军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大破之,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这一句写出了外患未除,功业未立,遥无归期。

  既想回家,又渴望建功立业,却因功业未立不甘心就此还乡的矛盾心里。

  (3)朝廷无为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将军士兵都熬成了白发,朝廷依然软弱无能,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将士们只能紧闭城门,听着悠悠的羌笛声,看着满地的寒霜,留下无奈、悲壮的泪水。

  小结:这首词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了戍边者的辛苦和思念家乡的感情,以及爱国、卫国的精神,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五、识“忧”人

  据传欧阳修看到《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后,说范仲淹这首词是“穷塞主”之词,不像宋朝堂堂的大元帅写的词,而像边境上一个小部落首领、酋长写的,你怎么看?

  补充材料: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被调到延州上任,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

  预设:

  由于宋朝当时面临的处境,范仲淹不可能写出豪气冲天、捷报频传的词,他写的正是当时北宋军中的现状,他看到了将士们在边塞的艰苦生活,体察到他们思家却又不得归的无奈,担忧着朝廷面临的边患处境。他始终忧虑着国家人民,所以才会写下“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悲凉的句子。那眼泪不仅为自己流,也为和他一样戍守边塞的士卒而流,更是为国家边防不得安宁而流。这首词在我来,正是一位心系天下的将帅之作。

  六、课小结

  《渔家傲·秋思》写边塞之景荒凉壮阔,抒家国情思真挚悲切。一首词,让我们看到了范仲淹的“忧乐观”,让我们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他的人格厚德坚毅,他的风骨永世长存。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课下搜集学过的边塞诗词并了解其特点。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01-13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03-13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02-10

《秋思》教学设计06-12

秋思教学设计03-23

秋思的教学设计03-12

《渔家傲》教学设计10-17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01-18

《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