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适当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字典纸水彩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四题任做两题)
1、看图,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课文最后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按课文填空。想象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1)太阳像()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地,使劲儿向上升。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讨论
作画背诵
如若逐句讲解,原本蔚为壮观的日出景象会变得支离破碎,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
(2)光透过云缝()到水面上,()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3)的光芒给黑云()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紫色或者红色。
4、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海上日出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品读美文
1、读文作画,感知语言
读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2、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
3、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4、看图作文,运用语言
向学生展示一幅日落图,让学生试着描绘日落这一动态的景观。
二、结束语: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光芒四射的红日喷薄而出,这自然界的伟大奇观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把旅行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将其中的一篇游记寄给他的哥哥,这就是《海上日出》,是杂记中的第23篇。
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反馈:
“海上日出”蕴含的科学道理为什么“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刚升起的太阳是红的,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呈现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只能看到红色。“没有亮光”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时光量不大,透过海面上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光线被反射、吸收,能量消耗很多,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为什么太阳“使劲向上升”是“一纵一纵”的?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被蒸发上升,水蒸气不断向上运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所以看太阳时,就产生“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年级语文《海上日出》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光x、光芒,会用目不转睛、果然、终于、不仅……连……也……等词语造句。
3、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x生动地描述出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x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两段写作者在一般情况下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况下(多云)观察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难点: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1~3句,抓住然而、后来这些词语,理解太阳的动态和云片xx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
小黑板、挂图、投影、幻灯。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海上日出》。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x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县,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4、把作者描写日出时最美的句子画下来。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x?
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红霞、范围、分辨、奇观,刹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①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
②课文共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读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检查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情况。
二、读讲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x有些什么变化?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知道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x、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臼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x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二段。
6、小结:课文二、三两段描写了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读第三段
1、练读第三段。
2、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教学小结: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写这篇《海上日出》有什么特x?
第一、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太阳升出海面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传神。
第三,课文用词非常确切、传神。)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全文。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的全过程,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的壮观之美,让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自然现象。
二、学法引导
仔细观察图画,再朗读课文,想一想,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分别是怎样的,在书中画出来,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
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二)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像的.动态过程。
(三)解决办法
课文重点的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的壮观之美,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像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交待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情况。
2.学生自学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导入: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的壮丽景象。
2.谁看过?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
1.说说图1、图2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学生简单描绘)
2.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太阳升起的景象?指名读课文。
注意正音:一纵一纵() 一刹()那 镶()
(三)目标完成过程及重点难点学习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大亮。地点——在海上。环境——周围很静。事件——看日出。“常常”说明“我”多次观察日出。)
2.小结第一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在海上看日出的时间及周围环境,点出下面是作者多次观察日出的所得。
3.讲读第六自然段。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哪一自然段作者热情赞美了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①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为什么说是雄伟、壮丽的?是一种奇观?(不要求回答。)
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述了的哪几种景象?
(讨论回答:明确写了晴朗的天气和有云情况下的。)
③全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我”常常在海上看日出。
第二段(2—3)讲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的。
第三段(4—5)讲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
第四段(6)总起来说是伟大的奇观。
(上述要求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由于课文层次清晰、内容明了,尽量让学生自己概括段意)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3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
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二)
指导观察云太阳
②指名读45自然段
理解词语:分辨灿烂重围光亮
概括段意
指导读句子他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
4、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
奇观指什么?
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第一段
2、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练习2
3、指导背诵45自然段
4、同桌练习背诵全文
5、抽查
二、指导书写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1、指导写生字
2、理解扩大、分辨并造句
3、书写句子
4、听写生字
三、小练笔
写早晨校园的一处景物
四、作业:
1、熟背课文
2、预习第3课
板书设计:
2 海上日出
冲、跳
上升 躲
露半边 黑云
红霞 透
浅蓝 光亮
教学札记: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对于两幅日出图区别之处看不出,只认为第二幅图是
第一幅图的延伸。同时分辨与分辩分不清楚。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小黑板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注意“范”、“辨”、“扩”。
三、讲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再看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图,指导观察: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做一课一练。
预习《燕子》。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九册《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该文画面壮观、语言优美、结构明晰,记叙了“我”在晴朗天气、有云天气里观看到的不同景象,其中教学晴朗天气的日出景象为本课的重点,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的。学生通过对几种不同的景象的学习,感受大自然景象的壮观、神奇,从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板块式探究性研读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构成课文的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式研读,从而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弃面面俱到,重在梳理文章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培养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理解刹那、灿烂、光亮、亮光、光彩、光芒等8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观察理解,描述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色。
情感目标:感受壮观景象,激发爱美情趣。
重、难点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色,表达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海上日出几种不同景色,为学习本课的重点,但日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景色在不断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感受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是本文教学的难点。针对以上重难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同时结合学生自己学太阳上升时的动作,以突破重难点。
教学策略分析: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应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读悟、想象、表达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及思维。教学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图、文、声并茂。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梳理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作者具体描述了晴朗、有云两种天气里的海上日出景象,其中晴朗天气里的海上日出景象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回忆描述,引入情景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我们曾经在一起欣赏过可让济南丢失一半妩媚的`趵突泉,领略过金华双龙洞的大、奇。今天,咱们一起到海上去,去看看被称为伟大奇观的《海上日出》,好吗?
二、感知奇观,捕捉重点
1、播放海上日出图片,师配乐朗读。
2、学生谈看后感受。
3、自由读文最后一段,质疑问难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解释“奇观”
4、根据质疑,探究学法。
三、抓住奇观,直奔重点
(一)默读第2、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2、3自然段,感知日出前天空景象的美,感受太阳升时的壮观。
1、找出描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句子,分析句子、体会句子、品读句子。
A、日出前天空景象出现了哪几次的变化?
B、日出时句子中哪些词用得好?体会到太阳上升时的吃力,学生可学太阳上升时的动作。
C、日出后景象又有哪些变化?
2、指名学生朗读2、3自然段,其他学生欣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图片。
(三)根据所学,完成练习
日出前:天空还是一片( ),很( )很(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红霞的范围( ),越( )越( )。
日出时:那里出现了太阳的( ),红是红得很,却没有( ),太阳像( ),慢慢儿( )地,使劲向上升。
日出后:它终于( ),完全跳出(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 )的亮光,射得人眼睛( )。它旁边的( )也突然有了( )。
四、自学讨论,感悟奇观
1、默读第4、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是通过哪些词语来体会的?哪些词用得好呢?从哪能感悟到是奇观?请读一读。师注意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辟。如“透”、“镶”、“染”、“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等等。
2、欣赏图片,练说有云时日出景象。
五、再现奇观,体会感情
再次探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体会感情,品读句子。
六、延伸奇观,拓展视野
我们的伟大祖国乃至整个世界,还有哪些地方或景象也可称为“伟大奇观”,学生说一说(可先在小组内说),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赞美一下。
七、升华情感,读出奇观
配乐学生齐读全文。
八、布置练习
(一)课堂练习
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
①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
②太阳像负了什么重担似人,慢慢儿,一纵一纵的,使劲向上升。( )
③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2、选词填空
光彩 光亮 亮光 光芒
①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乍灿烂的( )。
②这时候,不仅是太阳,边云和海水也成了( )的了。
③一个夏日的早晨,太阳透过云层,放射出耀眼的( )。
④春天,公园里的鲜花开了,万紫千红,真是( )夺目。
(二)课外练习
完成一篇写景作文。
[设计思路分析]
本课时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这一“三为主”原则而设计,首先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采用“录像音乐配读”的方法范读课文,让学生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多感官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捕捉本课的学习重点,也为质疑问难作铺垫。本课时教学时紧扣文中“奇观”这一重点词语,进行读课文、赏画面、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目的。“延伸奇观、拓展视野”环节意在通过学生的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为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理解奇观,从而达到“用教材教”的效果。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6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向我们提出了教学的总目标。从整合的角度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显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此,作为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人文性”与“工具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文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海上日出》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此文编在新教材第九册第一组课文的开篇,也是作为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的开篇之作,明显是基于以下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务,培养对周围环境(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海上日出》写的是日出的壮美;《夕照》描写的是落日的优美;《望天门山》展示的是长江的雄美;《题西林壁》阐明的是生活的哲理美。这样的编排正是由表及里,由浅如深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身边的美。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在本组课文的导读中提出“注意在观察景物上、表达的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 《海上日出》安排在本册课文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一方面注意到于中年级的衔接,另一方面由结合高年级学习的特点,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学生分析
对教材的分析固然重要,但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教材——学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较差,尤其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班级舆论缺少对美的追求。《海上日出》语言平实晓畅,读懂并不难,但是让我班学生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课文中,也许较为困难。因此,我结合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大胆的取舍,有些要求要强化,有些要求要淡化。
鉴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训练用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训练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3学会观察事务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4对生活的热情,留心身边的事物。
重点:训练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会观察事物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难点:对生活的热情,留心身边的事物。(这个目标不是学习一两篇课文就能学习得到的,它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我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计划用一课时讲授这一课。
(一)导入
我相信不少同学看过《家》这本小说。作者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也曾到过咱们新会。今天我们就跟着巴老先生,到海上看日出,好吗?
(这段话平淡无奇,实际上内涵丰富。我们班有部分同学课外阅读量比较大,对巴金也不算陌生。我就从这一点切入,既鼓励了学生看书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对作者的进一步了解。)
(二)自主读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2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全文,拿笔圈划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不懂的词句。
教师巡堂,对部分不会圈点的学生进行指导,收集反馈信息。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三)检查评价
教师挑出几本批注做得好的语文书本,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指出批注为什么做得好,给学生一个榜样。
(有要求,就必须有检查,有检查,就必须有评价。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一个强化。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习惯。)
(四)朗读训练
经过前面的朗读,现在进行检查。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小学四五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六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班学生普遍对读书兴趣不高,懒于开口,读书总是喜欢拖。根据学生实际,我运用比赛法来读,先调动起读书的积极性。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不会停顿的长句,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五)词汇积累——课堂练习
让学生堂上抄写生字词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读书停下来,换上书写,让学生不感觉到累,一石三鸟)
(六)阅读练习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1找出哪些段落分别写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后的景象?
2课文写了晴朗时和有云时的两中日出景像,请你找出来。
3哪段写得最详细?圈划出有关句子。
4尝试把写得好的段落背下来。
(这些问题,都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比传统的教师详细的分析,要好得多。学生也许分析得不够教师详细,但不管对或错,都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教师巡堂,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一方面,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小组,给学生一个榜样,另一方面,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小组,进行了解,帮助,做到以学定教。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我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其实,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当然,这种效果不是说一两堂课就能达到,它需要的是教师有意识的训练。)
(七)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课文的分析。
重点检查第二、三问题。
(小学阶段非常注重背诵,它是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每一篇凡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都自己先背下来,给学生一个榜样。平且,我非常注重表扬一些背诵做得好的学生,同时,也教会他们背诵的方法。)
(八)播放海上日出的录像。
(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大好机会。)
(九)总结全文
我们今天跟巴老先生看了一趟海上日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胸怀。让我们多留心身边的事物,我们也会发现美,感受美!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未发达,对于这种情感的认同,不是单纯的说教可以代替,它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教学、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培养。)
板书设计:
日出之前浅蓝红霞海上日出晴朗时日出之时小半边脸红亮光跳
日出之后夺目的亮光
有云时透出重围染成光亮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把握课文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用多媒体作教学辅助手段,介绍作家、作品、剧情背景等,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指导学生演出课本剧,开展人物形象的对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体验中,把握人物性格,进而产生审美愉悦,获得相关的戏剧知识和生活教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潘、李形象的现实意义,教育学生学会辨析社会中巧取豪夺、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教育学生懂得做人做事要讲天地良心、仁义道德,对不幸的人要怀有同情怜悯之心。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2、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话题引入:同学们,知道中国现代文学中四大文学体裁是什么吗?以前我们学过诗歌、散文、小说,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戏剧。
(一)了解戏剧知识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等。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说明,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戏剧《日出》
(二)作者简介及《日出》内容概述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戏剧“三部曲”有一鸣惊人的.《雷雨》、名振剧坛的《日出》、别具一格的《原野》。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选文中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三)你预习好了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1、需要掌握的字词
嗫嚅(niè rú)萧条(xiāo)踌躇(chóu chú)凄(qī)楚咳嗽(sòu)狞(níng)笑
爆发(bào)岂有此理(qǐ)半晌(shǎng)存蓄(xù)瞅(chǒu)庶务(shù)
2、课文内容的了解
(1)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
(2)这几个人物之间有哪几次大的冲突?第一次是黄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绝。
第二次是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最后竞让他去自杀。第三次是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请求。
(四)视频欣赏,分角色朗读精彩段落(p61其实,事情很p63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合作探究
1、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三条什么样的出路?(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这三条根本不是出路,而是把黄省三逼上绝路)
2、从这一节戏剧冲突中看,黄省
三、李石清各有什么性格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的三条出路,表现了他的狠毒、阴险、没有人性。
黄省三的一次次恳求、辩解则表现了他的懦弱、无能、爱面子、胆小怕事,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心。
3、片段中人物语言有时欲言又止,耐人寻味,你能补充下列破折号后省略的话吗?试体会其好处。
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饭)
②您说,要我去——(偷)潜台词
一种特殊的台词。潜:隐藏。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常常起到“言外有意”,“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使用潜台词的好处:使人物语言耐人寻味,推动剧情,刻画人物,吸引观众。
(五)拓展延伸
在《日出》第四幕中黄省三被迫自杀,升为银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潘月亭无情解雇,成为又一个“黄省三”。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更深刻的表现潘月亭的之流的冷酷残暴,从而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的金钱关系,让人们清楚的认识那个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六)小结
通过这个剧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这篇课文描绘了下层劳动者的饱受欺凌,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正是通过对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吃人的罪恶本质,表达了作者憎恶黑暗、同情下层劳动人民、渴望光明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
1、结合相关语句自己分析潘月亭的性格特点。
2、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用心
爱心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观察日出的景象,了解巴金的生平及作品,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准备日出的录像片断或者有关的挂图、一段优美的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要求
1.请学生自由读读“导读”的要求,交流:从“导读”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小结。
二、谈话导入
1.大家观看过日出吗?请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小结:日出的景象壮观迷人,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写了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3.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四、细读课文,解决疑问;感受日出的壮观
1.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发现:作者描写了天气晴朗时和有云时两种日出的景象,那么这两种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请大家先仔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大家从一些重点的语句里感受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景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日出的录像片断)仔细观察,看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不是一样。
[意图:运用电教手段,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景象,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日出的壮观,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解决学生的疑问作铺垫。]
4.提问、交流:(1)课文读到这里,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观了吗?
(2)作者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感情朗读。
1.让我们在感受了日出的美景以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景象。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然后可以把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请部分学生朗读(可配乐),大家评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日出的美和壮观。(在此环节后,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练习背诵。)
3.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想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和作者形成共鸣。]
六、布置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搜集、阅读其他的描写日出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大家一起欣赏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课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呢?
[意图: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词教学落实好。]
2.你们抄写了哪些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意图:鼓励学生积累喜欢的词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
二、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1.同学们抄写了这么多喜欢的词句,这些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
(1)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3)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日出的壮观美景。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受到启发。]
三、背诵课文
1.课文写得这么美,想不想背下来?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小组内背诵。
3.全班指名背诵。
四、扩大阅读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描写日出的文章,简单说说好在哪里。
2.各小组推荐喜欢的文章全班交流。
[意图:通过搜集,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扩大了阅读量,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巴金爷爷的其他文章阅读,可以举行一个巴金爷爷文章阅读会。
六、板书设计
日出前:浅蓝 红霞越来越亮
日出时:负 纵 升 冲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云:躲时 透过 直射 亮光
日出后: 厚云:镶 透出 出现 染成 光亮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奇观的伟大;重点学习第二、三部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3、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情,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看过日出的景象吗?
2、导入:很多人都喜欢看日出。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巴金爷爷一起去领略这奇迹般的“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课文朗读
3、谈观后感受。那巴金爷爷笔下的“海上日出”又是怎样的呢?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课件2出示阅读要求
1、通读全文后,问:巴金爷爷是如何赞美海上日出的?
2、理解句子:课件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改成陈述句。谁能把题目与结尾结合起来说一句话?
3、快速浏览,思考:课文哪几段写日出?写了日出的几种情况?
随答板书:晴天有云
三、学习晴天部分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怎么知道太阳要升起来了?
出示课件4、5、6指导学生字“霞”
2、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太阳是怎样升起来的?画出有关语句。
3、指名有序地说太阳升起过程。课件7出示句子
4、读喜欢的句子,说原因,理解重、难点句子。随答板书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看课件8,复述日出过程。
四、学习有云部分
1、默读四、五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日出情形有什么不同。
2、合作学习,找出描写有薄云和有厚云时阳光特点的词、句。
3、汇报学习情况。理解重点词、句。
4、你感受到什么呢?
5、指导朗读。
五、整体感悟
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奇观”
六、积累作业
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晴天负着努力跳出
薄云直射灿烂
有云伟大的奇观
厚云透过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指名复述太阳升起的过程。
二、给段落加小标题
1、思考:你能给二、三、四、五自然段加上小标题吗?
2、全班交流小标题。三、品读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练读你喜欢的段落。
2、朗读汇报。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四、领悟情感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五、总结全文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体会景物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光彩"、"光芒",会用"目不转睛"、"果然"、"终于"、"不仅……连……也……"等词语造句。
3、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景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两段写作者在一般情况下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况下(多云)观察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难点: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1~3句,抓住"然而"、"后来"这些词语,理解太阳的动态和云片色彩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导入课文。
在著名的作家巴金笔下,日出显得异样辉煌、壮观,让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随着巴金爷爷一起去领略这奇迹般的《海上日出》。
2、读题、审题。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由课题你会想到什么样的问题?
二、逐段朗读,随文识字
1、指名读文,思考每段的大意。
2、随文找出生字词引导学生识字、理解应用生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回忆一下哪几段写日出,首尾两段起什么作用。
3、写日出景象的段落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景激情,顺势导入
1、厚积薄发,加强积累:应用百花园一中的比喻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作为上课口令。
2、吟诵经典,温故知新:将生字蕴藏古诗名句,复习积淀双管齐下。
3、谈话引入,课件展示日出情景,板书课题。
4、过渡:《海上日出》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巴金爷爷乘船去巴黎留学,在海上航行的日子里,常常早期观看日出,并把看到的景象写了下来寄给了他的哥哥们,让他们一起领略这壮观的景象。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继续领略一下这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自由读文,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2、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明白修辞,反问句改陈述句: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句有了感性的认识。】
三、品读课文,美读展示。
1、巧设疑问,突出主线: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默读课文,画画能体现“伟大奇观”的语句,简单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
2、集体交流,顺学而教
重点理解:课件出示
(1)“太阳好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
①“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想。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给人的一步一步的感觉。
②看录像,谈感受。
【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景象的了解把握。】
③想象着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个人展示)
(2)“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太阳在黑云里放谢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
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意思相近词语的辨别,加深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3、把握情感,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练读,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评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表能力,听读能力。】
4、齐读最后一段,回味整篇文章。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理出思路,按顺序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五、谈话小结,学习写法
1、渗透观察,养习惯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总结写法,指明灯
结构安排是:总起----分述----总述;
写作顺序是: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有详有略:一六段略写,二三四五详写。
3、延伸拓展,陶醉美
太阳----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它是光明的使者,温暖的象征。尤其
是经过漫漫长夜喷薄而出的太阳,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光明和温暖,还有奋
发向上的精神和力量。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点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尽可能的用上“词
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出其变化
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
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设置Alpha值,制作不同的透明效果;能够利用引导线制作动画。
2、技能目标:在FLASH动画程序中,学会绘制各种不同的引导线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进而增加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Alpha值的设置。
教学难点:
会根据要达到的动画效果来选择不同的引导线。
教师准备:
《海上日出》的视频
学生准备:
阅读有关写景的文章
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制作日出过程中天空和海面由暗变亮的动画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过很多写景的文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作品?
2、《海上日出》是巴金老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观看日出的过程及日出后的景象。下面我们就来重温一下这篇精彩的文章。(播放《海上日出》视频)
3、日出的景色真的很美,我们也可利用Flash软件来制作像海上日出这么壮观的景色。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制作《海上日出》的动画。
二、学习新课:
1、分析日出时天空、海面、波纹的变化。
(出示海上日出不同时段的图片)通过观察,让学生们明白日出前后太阳、天空、海面的变化,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动画制作中根据观察到的变化效果合理设置Alpha值。
介绍Alpha值:Alpha为透明度。当它设为不同的值时,图片的亮度会有不同的变化。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勾画出来,在老师的讲解中找到答案。
3、利用网络教室讲授动画的操作步骤。
⑴绘制天空和海面。
关键操作:通过混色器来调节天空、海面颜色的深浅,达到最佳效果。
⑵制作“海面”和“天空”由暗变亮的动画。
通过改变“天空”和“波纹”两个元件在不同关键帧处的Alpha值创建补间动画,体现日出过程中天空和海面颜色的变化。
在设置不同的Alpha值时,可以实现波纹和天空的渐变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设置不同的Alpha值,以达到最佳的动画效果。
⑶交流:Alpha值与图形明暗有何关系?
让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明白:Alpha值越大,图形越暗,Alpha值越小,图形越亮。
4、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
让学生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好能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使用引导线绘制初升的太阳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文中,老舍把太阳升起的过程描绘的非常详细,“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今天,我们继续完成《海上日出》的第二个小任务“绘制初升的太阳,使用引导线绘制太阳逐渐升起的轨迹。”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学生用网络教室进行试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进行重点点拨,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的难题:
⑴制作太阳的弧线形运动轨迹就需要添加引导层,画一条引导线,太阳元件中心点与引导线端点要重合,目的是使太阳沿着引导线运动。
⑵注意引导层要在太阳图层的上方。
⑶画引导线并不仅限于“铅笔工具”,可让学生去尝试用“画笔工具”等画出引导线。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三、讨论交流:
1、使用引导线的心得,并总结制作海上日出动画的各种方法。
例如,使用动作补间或者逐帧动画将太阳升起的过程一帧一帧的画出。
2、保存源文件,导出影片。
3、学习链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格式的区别。
四、作品鉴赏:
利用网络教室进行学生作品展示,评出最佳优秀作品奖。
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上杂记》,是作者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途径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学时,要抓住课文的特点,通过探“实”、“现”、“形”、“寄”、“情”、“赏”、“奇”,再观作者的艺术形象,从而净化字里的感情,陶冶字里的情操,美化字里的心灵。对这篇课文教学的思考是:
一、着眼于“读”
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先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指名读一读课文……整堂课自读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的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最后教师或学生边诵边背全文边配放乐曲,使全体学生轻声跟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导学生对课题和首段的分析之后,可采用“潜底反浮”的散法,直插尾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接着指出: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用这个悬念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奇观”上带回到课文中。
三、再现于“形象”
围绕“奇观”引导学生品词嚼句,再现“奇观”之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中要抓住的一个特点。教学时应把握好几点:
1、引导学生在“动词”上着墨,想象太阳上升时形状及过程。
2、引导学生在“红”字上着笔,感悟颜色的可爱。
3、引导学生在“亮”字上落笔,体会光亮的变化。
四、升华于情感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从这幅日出图得出:太阳都使劲上升”、“冲破”云彩,突破“黑云”把光亮送向大地,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熔铸着作者对光明向往的浓重思想感情。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2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能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1)我们在汇报时,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
①我喜欢写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着,作者天天看日出,知道这时候太阳马上要出来了。
③"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学生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④"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板书:负着重荷 一步一步 跳出海面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图片)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⑤"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 "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发言。(1)走进云堆。 (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 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 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 走进云堆
晴天时 一步一步 有云时
跳出海面 冲出重围
伟大的奇观
总评: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为主体,安排了教学环节。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老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样进行教学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出的全过程。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1:重点语句的幻灯片。课件2:日出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谁看到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ú)甘。1904―20xx年。四川成都人。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 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 海上日出)
三、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句有了感性的认识。]
四、品读课文,美读展示。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自己理解句意的方法。(小组内汇报。)
集体交流:
重点理解:课件出示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荷?"
(2)为什么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给人的一步一步的感觉。
(3)看录像,谈感受。
[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景象的了解把握。]
(4)读出自己的理解。(个人展示)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3、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太阳在黑云里放谢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
(3)"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4)"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意思相近词语的辨别,加深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4、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练读(配乐) 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评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表能力,听读能力。]
5、齐读最后一段。
五、指导背诵、积累文字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反思:由于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重点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自由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学生自读有自由的读,有尝试的读,有合作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烦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品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每一名学生都抢着读,学习氛围既轻松又热烈。"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⑵“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⑶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板书〗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①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②查阅资料理解难句。③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④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⑴“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⑵“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①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⑴读背交叉。
⑵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⑶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板书〗
1海上日出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⑵“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⑶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板书〗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描绘的海上日出的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知识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注意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引导雪生凭借图片或课件结合文字描述,展开现象,去感受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了解《日出》,激发浓浓的趣。
导入语:同学们,您们细心地观察过日出吗?“日出江花红胜火”,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日出就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光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著名的描写日出的美文,它是由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在年青时写的一篇文章。谁能把了解到的巴金爷爷的情况,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交流介绍巴金的资料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即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阅读兴趣,又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整体感知,享受《日出》,体验文章的美。
1、这篇课文很美,下面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耳朵静静地倾听课文朗诵用心来感受日出的壮美。
2、你们能读出日出的美吗?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在屏幕上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和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来解释的新词,大家阅读时重点注意)。
3、谁能说说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引导得出:课文中写了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时看到的景象。)课文哪些内容分别作了介绍?
4、提问:读了课文,有什么地方是自己不明白的?(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来读课文,共同解决这些疑问。
三、解读释疑,研读《日出》,领悟深深的意。
1、通过细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天气晴朗时和有云时的日出景象,那么这两种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指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结合两幅彩图来分析认识。)
2、谁能找出描写精彩的句子读一读?(全班交流,鼓励大家起来用自己所理解的情况充满感情地来朗读,感受语言的美。)
3、播放日出的录象片段,仔细观察和自己想象的日出景像有什么不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日出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4、下面,我们重点来研读用动态描写来写日出的美和日出时有云的情况下出现的奇观。
(投影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同时评讲句子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1)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引导探究: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引导探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3)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引导探究:这句话先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形象地比作“负着”“重担”,又用“慢慢”、“一纵一纵”、 “使劲儿”具体描述如何上升,具体的动态又和负着重担的感觉极吻合,强调了上升的缓慢和吃力。)
(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引导探究:可结合上句太阳升起时的艰难来理解:太阳尽管很吃力,可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一旦冲出海面便发出夺目的光芒。读这句话时语速稍快,在“刹那”、“夺目”、“突然”三个词上要加重语气。)
5、教师小结:正是通过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日出的壮观美景;让我们来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比一比,谁能把课文中最美的句子背诵下来。
四、交流体验,探究《日出》,感悟殷殷的.情。
过渡语:到这个时候,大家对课文后面所说的日出是“伟大的奇观”都有了了解了吧,谁能想想说说,巴金爷爷写这篇文字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小结感受:课文主要讲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时的事情,日出是那样的美丽壮观。)
1、谁能说说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说说日出能代表什么?(设想答案为:日出是代表着希望、日出代表新生,日出代表我们同学们,像早上的太阳,朝气蓬勃地生长着……
总结语:日出是代表着希望、日出代表新生……希望大家将来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简单处理课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鉴赏课文,结合《日出》,品味语言的美。、让我们再一次来朗读品味课文,和巴金爷爷一起来看日出的壮观美景吧!(可以配上音乐,舒缓课堂的气氛。)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晴朗时
有云时
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适当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字典纸水彩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和“奇观”各指什么,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四题任做两题)
1、看图,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课文最后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按课文填空。想象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1)太阳像()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地,使劲儿向上升。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讨论
作画背诵
如若逐句讲解,原本蔚为壮观的日出景象会变得支离破碎,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
(2)光透过云缝()到水面上,()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3)的光芒给黑云()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紫色或者红色。
4、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海上日出的样子。
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光彩"、"光芒",会用"目不转睛"、"果然"、"终于"、"不仅……连……也……"等词语造句。
3、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两段写作者在一般情况下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况下(多云)观察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难点: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1~3句,抓住"然而"、"后来"这些词语,理解太阳的动态和云片色彩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欣赏过日出的壮美景观吗?
那海上日出的景色大家一定没见过,今天,我们就跟随巴金老先生一同去欣赏一下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神奇。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巴金的资料
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1904年生,四川成都人。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三、看视频听朗读,欣赏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的美景。
四、学生交流看后感受。
五、处理生字词
1、指生读,齐读相结合。
2、指导书写。
3、重点讲解“辨”(结合着辩和辫识记),“镶”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六、自读课文,学生质疑
七、梳理问题,精读释疑,师生共同解决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描绘了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3、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句话中"知道"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天空有云时日出景色如何 ?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臼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4、5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齐读第6自然段。
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a这不是伟大奇观吗?
b这是伟大奇观。
八、小结
日出是壮美的,人人都见得到,但巴金老先生却能将它写的如此神奇壮丽,不仅源于他细心是观察,还源于他掌握了正确的描写方法,能按规律,按顺序使美丽景色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眼前,用词造句十分讲究,这同样是老师对大家的要求,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做到以下几点:
1、细致观察
2、按顺序描写
3、语言要形象生动
九、在不同的地方观日出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一下《黄山观日出》又给你什么感觉?
十、重温课文朗读视频
十一、布置作业
1、学习第三自然段,将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描写出来
2、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六、板书设计
7、海上日出
好天气
伟大的奇观 有薄云 热爱大自然
有黑云
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去组词造句。
2、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扩展学生发散维能力。
3、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三段是重点,写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多云情况下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文章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海上日出》就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二、引导学生自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2、画出生字、新词,要求自己查有关资料。
3、画出不懂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与学生交流自学的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范、扩、辨、红霞、刹那、奇观。
2、请学生回答如何分段,并概括大意。
3、按照分好的段落,分小组阅读(读得流利、准确)
四、进行小组讨论,解说课文。
1、指名第一段,思考问题:这一段作者写了什么?第一句“常常”说明的是什么?这一段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2、发动学生积极回答,自己进行补充说明。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教学课件
沧海日出教学设计(共3篇)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模版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海上的日出的教学设计01-03
海上的日出的教学设计06-22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04-14
(经典)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1-30
海上日出的教学设计01-2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06-12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07-13
[通用]《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0-08
【优秀】海上日出教学设计02-10
《古海上日出》教学设计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