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找规律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找规律》例1—例4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场景事物,发现隐含的规律,对事物的排列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探究与发现,我们初尝了挖掘事物内在规律的乐趣,这不仅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在面对问题时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的能力。这一过程促使我们在不断的尝试与实践中,逐步掌握了探寻自然法则与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联系的思考策略。
3、通过运用简单的规律去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探索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能在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并欣赏数学内在美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仅是找到答案,更能理解答案背后的逻辑与美。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限于课堂,而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以此提升其数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很高兴和小朋友们在这里上课,周老师准备了一些幸运星想送给会思考、会倾听、会发现问题的小朋友作礼物,想得到吗?
1、逐渐出示第一串幸运星:红蓝红蓝红蓝……
师:邀请小朋友们来一场趣味猜想游戏,猜猜看老师手中幸运星的神秘色彩。猜对的小朋友将有机会获得这份小小的惊喜作为奖励。
2、逐渐出示第二串幸运星:红绿红绿红绿……
(学生猜想,并说出自己的思考,教师验证,送给礼物)
3、逐渐出示第三串幸运星:红黄黄红黄黄红黄黄……。
(学生猜想,并说出自己的思考)
师:孩子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察觉到这些幸运星是遵循着某种有序的模式排列的,这就构成了我们所称的规律。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今天我们将共同探索如何识别规律。(板书课题:识别规律)
二、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师:聪聪和明明为欢迎小朋友们的到来,特地布置了教室,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1、交流感受。
你觉得教室布置得怎么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基于学生的反馈,顺势引导:教室确实装饰得非常美观,井然有序,你能描述一下其中的秩序性吗?(学生自由表达秩序性见解。)
3、请小朋友们翻开书88页看例1,思考: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4、汇报结果。
①课件出示彩旗图。
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想的?
②课件出示彩花的排列图
下面的这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你是怎么发现的?
③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在探讨了彩旗与小花的排列模式之后,现在让我们来观察灯笼与小朋友队列的规律。有没有同学能分享一下他们所发现的规律?(依据学生发言,适时操作鼠标)
你是怎么想的。
④小结:刚刚,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成功识别并总结了彩旗、花朵、灯笼以及小朋友行列的排列模式,表现得很棒。
三、巩固新知,运用规律
师:聪聪和明明为欢迎小朋友们的到来,还准备了几个有趣的'游戏,想玩吗?
1、游戏区一:涂一涂(课本第89页)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指名回答并说说有什么规律
2、游戏区二:猜一猜
①指名说?代表的颜色(课件演示)
②说说你的理由
3、游戏区三:选一选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游戏区四:说一说
指名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四、联系生活,创造规律
1、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地方都有规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是有规律的?(指名说)
2、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规律,让我们表扬一下自己。
师:听,你们的掌声也有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呢?再来一次。
3、创造规律
师:小朋友们发现了图形有规律,声音也有规律。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来做设计师,请你用手中的彩色笔涂一涂,画一画。(课本第89页下做一做第二题)
活动要求: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全班展示交流
五、课堂总结,拓展提高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找规律)
希望小朋友们课后多观察,多思考,相信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1、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2、“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本单元式学生正式系统地学习“找规律”的开始。
3、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规律这块知识在教科书第一册中就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渗透。
比如:1、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的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的规律。
2、在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时,出现的加法减法表,就要求孩子去寻找规律,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3、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4、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找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推理出后面的图形。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创设森林运动会小动物排队情境,为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我积极创设主题图情景,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2、发现法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时,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彩旗是怎么排列的?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会场里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接着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情趣。
3、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通过电脑演示有规律排列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来探索知识,强调学生建立符号感、数学感和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在最后一个环节欣赏规律美时,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规律美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规律美,使学生感受规律美,学会欣赏规律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数形结合在指导学生描述图形的排列规律时,强调在图形前面加上数量,为下节课学习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奠定基础。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纸条,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小动物排队:乌龟小鸡长颈鹿。
师:仔细观察,根据他们的排列顺序,猜猜看下一个出场的会是谁?
2、师: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像这样的排列下一个出场的三种动物都有可能,老师也猜不准!
3、师:看,小动物又重新把队伍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出示有规律的)现在,你能猜出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吗?
4、师: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演示课件,板书: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重复排列,(板书:又一组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
5、刚才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队伍是有规律的排列,我们再回头看看第一次排列的队伍有没规律呢,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找运动会场上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规律。(板书“找”)请看,运动会现场布置的可漂亮了!这儿能找到规律吗?请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规律。
师:指名同学汇报有什么规律?并进行小结。
2、明确“一组”的概念
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像彩旗这样一黄一红,彩花一红一紫,灯笼一红两蓝,小朋友一男一女,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又一组重复的排列,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3、找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有规律的现象,我们去瞧瞧(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图上那些地方有规律。
师:看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多种活动,加深认识
1、涂规律
师:你能用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规律吗?拿出花朵图和水彩笔,按自己喜欢的规律给小花涂上颜色。涂好的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一组重复的部分。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涂的很漂亮,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
2、摆规律
师:我们玩摆一摆的游戏。看,老师给每2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长长的纸条和学具,请小朋友们先和同桌讨论该怎样摆才有规律,再动手摆一摆开始。学生涂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3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严老师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的墙面、地砖改为了绿、蓝、红、黄四种颜色的正方形,画面简洁、清晰,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表达图形中的规律。其次,严老师还把一年级的规律与二年级的规律进行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人曾说过“教育是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沟通了数学与学生的联系,也沟通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在探索图形循环规律中,严老师设计了转盘从而把静态的规律动态化,再组织学生发现4行图形组成方阵中的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由此我们看到了学生多种的发现,学生在其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交流后通过摆一摆、电脑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循环规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规律素材
严老师的这节课,循环规律的模型不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4行图形一组,还进行了变式,由方阵式的规律每组3行、每组4行、每组5行到横式的规律。同时规律的素材有图形构成的、有数字构成的,在观察规律时还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左边看、右边看、顺时针、逆时针看那题体会不同的顺序的循环规律,还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规律,让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循环规律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整节课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
在此也有几点小建议:
1、 严老师那么好听的声音,如果能加上更加丰富的评价语,那么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2、 学生在教学中已经发现规律、用规律,为何不增加让学生创造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规律素材展示出来呢?
3、 在观察每组4行图形的规律时,学生行列规律表达不清的时候,如果横看时,把方阵一行行分开;竖着看时,把方阵一列列分开,那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规律会更加清晰。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找规律教学设计4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人的知识学习中重要一环。而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是教师最大的愿望。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特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的方法。”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活动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则是设计组织好学生活动,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可以采用自主参与式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创新,从小学生就要开始培养。
二、《找规律》的教材与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找规律》知识体系的起始内容,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领悟“规律”的内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简明自然辩证法词典中对规律是这样定义的:“规律是现象内部的本质的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的特点是::它是现象内在固有的本质属性。因为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辩证的,个别中存在一般,一般寓于个别之中,普遍规律也与特殊规律、个别规律相联系,并寓于特殊和个别的规律之中,并通过对个别表现出来。”从哲学中可以看出,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哲学范畴。而数学里面的《找规律》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与观察能力。这部分内容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学生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在从小的观察活动中对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这样就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精要巧设计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把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分析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方面要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猜一猜、摆一摆、涂一涂、演一演等活动理解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找规律》部分的重点在于能发现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列并用语言叙述,而难点则是创造规律,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中要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若干、课件等,以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具体的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探究新知、发现规律;动手操作,建构规律;联系与深入生活,寻找规律。
(一)、创设情境,培养感性知识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学生们回答:儿童节。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打算怎样庆祝节日呢?小学生举手回答: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老师根据这个情景再说:一班的`小朋友已经把舞台布置好了,那我们去看一看!
老师让学生观察一班学生布置好的舞台,问本班小学生:你们感觉怎么样呢?小学生会说美呀、多漂亮之类的话。在这个时候教师循着学生的感性知识,接着问: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然后学生分组来作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这个过程可以控制在5分钟左右。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找彩旗规律。教师要求学生要重点观察彩旗,深入理解。
教师:仔细观察老师贴在黑板上的彩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了……
教师:这些彩旗是随便摆放的吗?是怎么摆放的?先自己看看,再把看到的和同桌说说。
学生甲:彩旗是按照一面红一面黄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学生乙:彩旗是按照一面红一面黄又一面红一面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放下去的。
教师: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能不能按它们的排列顺序,给彩旗分分组?
学生在答题纸上试分。
2、展示学生分组的答题纸
教师展示一些孩子的分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个一组用圆圈;2、长方形;3、正方形;4、竖线;5、横线;6、分类。
3、师生共同解读分法
(1)教师:能看懂他们的分法吗?他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他是红黄为一组这样分的,红黄又为一组这样分的……
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小结一下:这其实就是我们学过分类,但如果这样分,我们就破坏了这些彩旗本身的排列顺序了,而且不能让我们把这样的排列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们要注意:分组是在不改变排列顺序的前提下。
(3)、找共性:让我们来看看这三种分法,他们都是怎么分的?
(4)、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几组彩旗,要求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并且猜想:后面的彩旗是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样按一面红旗一面黄旗的顺序两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找规律。
(三)、动手操作,建构规律
1、第一关:涂一涂。
要求:请你用我们刚才找规律的方法先分分组,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最后涂一涂,比一比谁最快?学生涂——交流——汇报。
2、第二关:猜一猜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第三关:摆一摆:
要求:结合自己手上的材料,商量一下你们自己要创造什么样的规律,再动手。
还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如声音与动作中的规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这样的规律。然后教师小结。
四、结束语
通过学生在找规律过程中的观察、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实际去发现规律,这样卡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索、创新的能力。小学生是每个人学习生活都要经历的角色,而小学数学的学习为每个人一生的学习作出了铺垫与支撑的作用。如何寻找规律,还需要每个人坚持辩证法,努力做到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
找规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达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孩子们,今天几只可爱的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你们能够猜出它们是谁吗?
孩子们自由猜(小猫、小狗、小猪……)
师评:有可能也有可能说不定吆你可真敢想希望如你所愿一切皆有可能师:它们到底是谁呢?瞧,它们来了!让我们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小狗小猫小狗小猫……
师:猜猜看,接下来会是谁呢?
生:小狗小猫
师:孩子,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有规律
出示:规律
师评: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们真棒!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找”规律。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地读一下课题,好吗?——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看,同学位正在举行联欢会呢,他们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找规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
(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二)学习新课
1.谈话.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 4 7 10 13 □ □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
找规律填数:
a.3 7 11 15 19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b.15 12 9 □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0 10 30________100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
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40.
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
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
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1 2 4 7 11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
□里填( ).
4.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1)3 5 7 9 □ 13
(2)8 11 14 □ □
(3)35 30 25 □ 15 □
(4)□ 17 15 13 □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
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 3 6 9 …
黄色:1 4 7 10 …
绿色:2 5 8 11 …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2 3 5 8 □
(2)1 6 16 31 □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
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教学要求.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找规律”在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而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把握不到位,那么将会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造成障碍,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85 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能发现图形的形状及颜色简单的排列规律,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数学美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 水彩笔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我带来几朵小花,奖励给在这节课中会学习,表现好的同学们,你们想要吗?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师:现在让我们先来猜一猜第一朵花的颜色是什么?
指生猜,一直猜到第六朵。
师:老师不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我们都猜不准,后面就越猜越准了呢?
师板书:“规律”并领读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找)让我们用心的读一下课题(生读课题)
二、新课
1.课件播放主题图
师:同学们认真看图,看一看图中都有什么?比一比谁的眼睛最明亮,谁说得最完整。
指生汇报
2.师:今天老师把小朋友们装饰教室用的彩旗、小花、灯笼也带来了,多漂亮啊!(贴上彩旗、小花、灯笼)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点?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指生汇报
师:小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黄、红)
师:老师想在后面再贴是一面彩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再贴一面呢?(生回答,师板贴。)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3.你发现什么的排列规律了?(小花是按红紫的规律排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两朵小花,你能不能按照前面的规律把它们贴在黑板上?(指一生上黑板贴)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4.师:灯笼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师:同学们,这组灯笼后面丢了三个,你能不能补上呢?
指一生贴在黑板上。他补得对不对?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
5.师:教室里有彩旗,小花,灯笼,布置得这么漂亮,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要开联欢会了,看,他们唱啊,跳呀,他们来了!
师:出示小朋友图。同学们观察小朋友的排列有规律吗?
师:老师要是先数女(男)生,又是什么规律?
6.师: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圈跳舞的小朋友们,都是按照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它们重复的部分都是什么呢?
师随着学生的汇报,在图片上圈出一组。小朋友图在课件上圈一组
师:我们把重复出现的部分称作一组(板书一组)。师领读像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准确地找出规律中的重复部分,也就是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边说边指黑板)一组可以是几个?指生答,可不可以是四个,五个,甚至更多呢?师肯定可以。
三、巩固练习
1说出规律,并找出一组。(课件出示3道题)
2.找出规律,并把规律补完整(课件出示3道题,前两道是补充规律最后面的,第三题是补充规律中的)
3.摆出有规律的小花。出示彩花。
(老师先摆出了一组)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有规律吗?我再像这样摆一组,现在有规律吗? 明显吗?我再摆上一组,同学们看!现在规律明显了吗?那我们再摆一组还有没有规律?(师摆)再摆一组有没有规律?摆的越多,规律越明显。所以我们要使排列有规律至少要重复3组或3组以上
师:除了像老师这样,你们还可以摆出其他的规律吗?谁想到黑板上来摆一摆?(指2生在黑板上摆,并汇报规律)
其他的同学做85页做一做,做完以后指3生汇报。
4.掌声的规律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能摆出各种各样的规律,把教室装扮的越来越漂亮了,老师要送给你们掌声奖励,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掌声3次。老师的掌声有规律吗?谁能继续拍下去?指2生拍。
我们全班一起来拍一下好吗?(全班拍出有规律的掌声)
5.学生自己设计出喜欢的规律。
可以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唱一唱,跳一跳……
同学们汇报
6.找生活中的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同学们快来找一找,看看教室里面有没有?教室外面呢?你的家里呢?
师:春夏秋冬也有规律,就连我们的一日三餐也是有规律的,早餐、中餐、晚餐。
师:对啊,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美。
四、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找规律)
师:让我们用心的读一下课题好吗?找规律起!(生读课题)
师:学完了《找规律》,你想说些什么?生汇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既学会了找规律,又能创造规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找规律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借助于物件的有条不紊的布置,让学生得以初探简单的序列模式,具备识别并预测序列下一项物件的能力。
2.通过涂色、摆学具、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相机,水彩笔
教学设计:
一、玩游戏,引入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老师口述一个信号,大家随之执行手势。抬起手臂,然后垂下,再抬起,接着垂下,重复这个过程。(学生们依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师:猜一猜,老师接下来会说什么?请用你们的动作告诉我。(大部分学生都会举手)师:你们都猜对了。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1:我听老师是按举手,放下,举手,放下,这样说的,所以,我就猜是举手。
生2:老师的口令是有规律的,举手,放下,举手,放下,按照这样的顺序说的。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非常准确。
师揭示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能发现许多规律,是不是很有趣呢?(生: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规律,揭开生活中的秘密吧!板书课题:探寻生活中的规律。全班齐声朗读:探寻生活中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播放儿歌,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规律的事物?(生: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
2.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让我们来探索彩旗排列的模式吧。这些彩旗呈现出红与黄的交替序列,但最后一面旗帜并未着色。基于这一规律,请试着预测下一面旗帜的颜色。(生:XX)
师:看看猜得对不对(点击播放)。你们是怎么想的?(生:XX)
3、课件回到主题图
教师(进行总结并过渡):我们已经发现了彩旗的排列规律,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还有哪些物品也存在规律性,并轻声地与你的同桌分享你的发现。(学生们开始深入观察,进行思考和相互间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生:XX)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播放课件)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XX)
灯笼、彩花小朋友
4、总结:彩旗、灯笼与彩花的布置以及孩子们的行列均遵循着某种规律性布局,展现出有条不紊的排列模式。
三、动手操作,迁移发展
1.规律的多样性
做一做:
①立体图形的规律
在教学演示中,我们采用了一种交替展示的方法,首先呈现一个正方体模型,紧接着是一个圆柱体模型,如此循环。鼓励学生模仿这一过程,并尝试猜测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形状。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们能够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每次展示都由正方体和圆柱体交替进行。在这个环节中,每一对展示的图形都包含两种基本几何形状——正方体与圆柱体。在色彩方面,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模型来展示。例如,一组可能是蓝色的正方体与红色的圆柱体,而下一组则变为绿色的正方体与黄色的圆柱体。这样不仅保持了视觉上的变化,也加深了学生对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认知。
②平面图形的规律
在教学环节的开始,我们先展示一系列的二维形状图像给学生观察。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猜测,推测接下来会出现的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并阐述他们的理由。随后,鼓励学生们探索并发现这些二维形状的'排列模式或规律。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视觉引导和逻辑推理,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同时培养他们观察细节、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几何形状的认识,还能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向学生们指出,这一组图形与之前展示过的几组存在差异,它们由三角形、圆形以及正方形三种图形依次排列构成。
2.涂一涂。打开书本P89
⑴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课本89页“涂一涂”)
师: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涂什么?为什么?是什么规律?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让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组织评议)
⑵师:是否还想尝试色彩填充竞赛呢?(参考教材第89页的“动手做”部分)继续进行色彩填充活动。(学生们开始进行色彩填充)教师提问:在四人一组的小团队里,同学们相互间进行一次评判,看看对方的填充是否准确无误?(学生们开始相互评价,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工作)
3.摆一摆,猜一猜。(机动)
⑴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师:在我们的探索中,孩子们已经发现了几个有趣的模式。现在,让我们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新模式吧!准备好学具,让我们一起动手实践,把想象中的模式用实物展示出来。请按照我刚才提供的内容进行修改: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事物的排列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小朋友是否也能列举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物品或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吧!首先,我们可以从自然界出发。比如,四季的更迭就是一个典型的规律性现象: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一年都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再如,花朵的花瓣排列往往呈现出螺旋状,这是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和资源。其次,数学世界里也充满了规律。例如,数列的形成,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每个数与前一个数之间的关系都遵循特定的规则。又如,斐波那契数列,每一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这一系列的数字在自然界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植物的生长模式等。此外,在艺术和设计领域,规律性同样随处可见。建筑中的对称美,无论是古典的帕特农神庙还是现代的建筑作品,都运用了对称原则来达到美学效果。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如五度圈、大小调式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规律性现象,比如交通信号灯的循环变化、日历上的日期排列、甚至是食品包装上的图案设计,这些都体现了人类对秩序和美的追求。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规律性不仅存在于自然界的宏观现象中,也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秩序和美感。
五、课后练习。(课本P92,1,2题)
找规律教学设计9
设计意图:
小朋友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进行排序。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老师:“本周日是母亲节,小朋友要帮我一个忙,学好按规律排序给我们的妈妈们做一份小礼物,好不好?”
2、放映ppt,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一题:颜色排序。
(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来说一下规律)
小结: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3、第二题:大小排序。
小结:由相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很好看。
4、第三题:高矮排序。
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5、第四题: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老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图形,不过老师一个人做的太慢了,还没有全部粘好,小朋友自己去完成,好不好?”
老师出示,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6、第五题:长短排序。
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6、幼儿操作活动:
老师:“小朋友都很棒,学会了按规律排序,现在我们开始帮妈妈做项链了,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材料,就等着你们给妈妈做一条漂亮的项链了,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7、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8、老师:“好,我们一起去送礼物了,我们快点拿上漂亮的项链一起去送妈妈吧!”
教学反思: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给妈妈送礼物贯穿主线。分5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一些简单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去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简单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掌握复杂一点的图形的排列规律和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找规律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形式,知道6添上1是7,7比6多1
2、让幼儿体验在故事中探索数学的乐趣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金刚葫芦娃》片头曲
2、幼儿已熟悉故事情节
3、教学课件,结合故事情节创设数学情景
4、红莲籽,绿莲籽若干
大葫芦,小葫芦若干
葫芦数字卡1—7,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播放片头曲,吸引幼儿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
二、学习7的形成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幼儿感知“7”
莲籽在老爷爷照料下,已结开出了花
提问:数一数开了几朵花?(幼儿点数得出6朵花)
葫芦藤上又开了一朵紫花
提问:6朵花再添上1朵花,合起来是多少朵?
7朵花比6朵花多多少朵?
教师小结:6添1是7,7比6多1
2、这些花只有喝了雨露才能结出葫芦娃,爷爷在采雨露呢
提问:有几滴雨露(和花一一对应摧放)
(幼儿点数,得出6滴)
提问:7朵花和6滴雨露是不是一样多,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花儿都有雨露呢?
启发:幼儿再采取一滴雨露,变成一样多了。
幼儿小语:6添上1是7,7比6多1
3、葫芦兄弟终于出世了。
幼儿点数,得出“7”,让幼儿知道,7朵花、7滴雨露,7个葫芦兄弟都可以用“7”表示。
三、幼儿操作
老爷爷收取了许多莲籽,你们愿意帮忙种莲籽,采葫芦?
引导幼儿操作演示:6添上1是7,7比6多1
(1)种莲籽
6颗红莲籽,添上1颗红莲籽合起来是7颗
(2)采葫芦(提醒幼儿一一对应摆放)
6个大葫芦,又添上1个小葫芦,合起来是7个葫芦
四、复习7以内的数:
游戏:葫芦兄弟找朋友
幼儿胸前别一张葫芦数字卡,变身葫芦娃,找和自己数字相同的葫芦兄弟
五、进一步加深对7的认识
游戏:金刚葫芦娃大变身
葫芦兄弟要去打妖怪,开始变身金刚葫芦娃
增强法力,你们想去吗?
指导幼儿变身金刚葫芦娃,要求幼儿七个葫芦兄弟起变身金刚葫芦
六、结束活动葫芦娃们“一起去打妖怪”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充分说明孩子的学习“趣”字当头,只有当他们感到有趣的时候,学习效果会有明显的提高,本次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用幼儿感兴趣,并熟悉的故事情节为线,起整个活动环节,让幼儿置身于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和喜欢的动画人物一起快乐游戏,使幼儿感受了“趣”,充分激发幼和自己去学习的`欲望,使活动能得以顺利开展。
活动中每个幼儿都非常投入的参与探索,积极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非常活跃地在想,在动,在讲,在复习巩固游戏中虽然有些乱,但并没有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在“金刚葫芦娃大变身”这一环节中,能力强的幼儿主动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点数,检查并帮助指正,在人数不够的情况下,幼儿大胆邀请老师们来参加游戏,让老师们也过了一把瘾。
找规律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3、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并引导幼儿能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不同动物学具各6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规律。
1、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打算举办一场欢乐派对,让我们的教室焕然一新,充满喜气洋洋的氛围,你们期待吗?(期待)那就请跟随我,一起来到大屏幕上,先睹为快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幼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幼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幼1:是黄色的。
幼2:下一面是黄旗。
师:大家纷纷猜测会是黄色旗帜,结果揭晓时,确实出现了黄色旗帜,现场一片欢腾。你们是如何预见到这个结果的呢?
幼: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如果我被赋予任务,依据发现的模式对彩旗进行分类,以使彩旗排列的规律更加清晰可辨,我将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分组:首先,我会仔细观察彩旗的排列顺序和色彩组合,尝试识别其中的重复模式或序列。一旦确定了基本的模式或规则,比如某种颜色或图案在特定间隔内重复出现,我将基于这个规则对彩旗进行分组。例如,假设彩旗的排列遵循一个每三面旗为一组的模式,每组中的第一面旗是红色,第二面旗是蓝色,第三面旗是绿色。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将所有符合这一模式的'三面旗视为一组,并按照它们在整体排列中的位置进行编号或标记。接着,我将根据这个分组原则,继续识别和划分出更多的相同模式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示彩旗排列的规律,还能帮助观察者更容易地理解整体布局的结构和特点。最终,每一组彩旗都将以一种易于识别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规律变得一目了然,从而提升对彩旗排列的理解和欣赏体验。这样的分组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利用了人类对于模式识别的本能能力。通过将复杂的数据集分解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洞察到整体的组织结构和内在联系。
2、教师展示了一幅彩虹图案、一串灯笼图以及一群小朋友排队的插图。教师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彩旗的排列规律,现在让我们来探索彩花的布局、灯笼的排列顺序和小朋友的队伍组织方式吧。下一个彩花将会是什么颜色?下一只灯笼会是什么样式?接下来的小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该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呢?请将你所发现的规律悄悄地与同桌分享。"学生们开始深思熟虑并相互讨论。随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站出来分享他们的见解。
幼1:彩花是按绿花、紫花,绿花、紫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幼2: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幼3: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三、智慧挑战,启智导师:孩子们真是太聪明了,瞬间就揭示了彩色旗帜、花朵与灯笼组合的模式,接下来,我们将踏入一个充满趣味的挑战环节,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出示课件,幼儿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总结:(1)一种模式是每两个为一组,另一种则是每三个为一组;(2)一个仅关注色彩的规律,另一个则同时考虑了色彩与形状。重点在于比较,使孩子们认识到,规律可以是多层次的,既可能是基于数量的(如每两组或每三组),也可能是基于多种属性的(如色彩与形状的结合)。通过这种对比,孩子们能体会到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第二关:涂一涂。
(1)出示课件师:同学位表现很不错,接下来你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同时课件出示例3。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涂的。(指明幼儿汇报)(2)。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
师:第③小题谁发现有其他规律?(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发现规律。)
(三)看谁找得快出示课件让幼儿找一找下一个图片会是什么,并指名反馈。
(四)活跃课堂气氛,在歌曲中找规律。
出示课件和音乐《幸福拍手歌》,请幼儿边唱边跳。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2、在日常生活中,规律确实是无所不在,它们以各种形式渗透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寻找那些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规律。首先,让我们从熟悉的地方开始。比如,教室的天花板往往采用整齐的格栅设计,这种布局就是一种有规律的排列。教室的地板通常是由相同的瓷砖或木质材料铺设而成,形成了一种连续且重复的图案。再看黑板上那些奖品,它们可能按照某种顺序排列,如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展示出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而我们的衣物,无论是衬衫、裤子还是外套,它们的颜色、款式和搭配方式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能是遵循季节变化、个人喜好或是时尚潮流。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小小设计师”。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规律的存在,现在尝试着自己创造一些新的规律,并用学具将其表现出来。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一张纸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一系列图形,这些图形可以按照大小、形状或颜色的交替规律进行排列。或者,使用积木构建一个立体结构,让每一层都遵循特定的规律,比如从下往上,每一层的积木数量递增或递减。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创造力,还能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上述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规律之美,还能学会如何运用规律创造新的事物,这不仅是一种智力的挑战,更是一种对生活审美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及时表扬汇报。课件演示学生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收获?
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找规律教学设计12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和第一行的一样。
师:像这种经过几次变化以后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板书:循环)
(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从几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
2、寻找地面上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墙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地面上的图形排列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培养学生的评议和表达能力)
点名汇报,集体评议。
3、例1的教学。出示例1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让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
(3)、交流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4)、评议
(让学生体会排列的方法变了,但规律没变)
(5)、完成115页做一做,交流,并展示学生作业/
三、知识运用,操作巩固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棒,下面我们要利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知识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小巧手
按照今天所学的规律,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学具
展示学生作业。问:你发现了他所摆的规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
2、第二关:猜一猜
师:动物王国举行联欢会。瞧,它们都排着整齐的欢迎我们呢。
请你猜一猜,接下来排的是什么动物呢?
(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第三关:画一画
117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引导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发现其中的循环规律。
(板书:旋转)
4、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师:小朋友们,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循环排列的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
点击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向学生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美)。
四、全课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的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此为止。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你的学具去装饰一下你的小手帕,看谁装扮的最美丽。
(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课虽尽,意仍存)。
找规律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找规律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周期现象这类问题时,经历用建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周期现象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运用建模策略解决周期规律问题的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基本途径。”设计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的思想展开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考,重视对学生模型的建立。让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模型”的力量。
设计中的练习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习题形式进行创新,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更追求问题的实质。无论是建立周期规律模型还是运用建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个性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孕伏周期规律
同学们,老师要在屏幕上出示一些平面图形,猜猜看,第一个会出示什么图形?第二个呢?……(学生的猜测从无规则到有序)
为什么一开始同学们都猜不正确,而到后来都百发百中呢?
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称为周期现象,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寻找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说明:本环节通过“猜图形”的游戏,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周期现象的模型雏形。
二、感知规律,建立周期模型
为了迎接元旦的到来,老师设计了一套“美化”方案,咱们先一睹为快吧!
1、问题引导:你看到了哪些物体?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汇报:交流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配以课件动态演示:把每一种物体中的每一组圈一圈。)
3、小结: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也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说明:本环节选择教材中的情境图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排列规律的观察上,是形成寻找周期现象规律模型的关键环节。
三、自主探索,建构“找”的模型
1、探索“找”的模型。
(1)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17个物体会是什么颜色呢?需要解决几个问题?(3个)让我们一个个来解决,先来研究盆花,把你的思考过程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2)交流方法: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与老师共同分享呢?
学生可能有如下策略:
a、找单双数的策略:
b、画图的策略:
c、计算的策略。
(3)重点讨论:为什么要除以2?商8和余数1各表示什么?
追问:可是我们只能看到四组,看不到第8组后面的`一盆呀,怎么知道第七组后面的一盆一定是蓝花?(强调余数是几就看每组的第几个。)
2、优化“找”的模型。
(1)解决彩灯问题。
①模仿解答: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盆花问题。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看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②方法“建模”: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除以3?怎样根据余数来判断彩灯的颜色?
为什么不用找单双数的方法?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吗?要知道1000盏灯是什么颜色,你还想画图吗?
说明:解决盆花问题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多种策略(单双数、画图、计算)解决问题。在解决“第10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时,由于数目比较大,画图不能很快解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解决彩旗问题。
师:左边起第17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请你用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试试看,相信大家一定行!
师:你们列的算式中为什么用4作除数?当余数是几时是红旗?余数是几时是黄旗?如果没有余数呢?
3、回顾“建模”过程。
刚才我们解决了彩灯和彩旗的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你是怎么思考的?
说明:在解决盆花、彩灯、彩旗这类问题中,经过师生的共同探究、讨论,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步建立起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计算模型,此环节是运用建模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四、巩固练习,运用模型
1、我校还准备在元旦时开展一些庆祝活动,数学兴趣小组准备玩一个名叫“看谁猜得准”的游戏。
课件出示:
……
照这样摆下去第21枚是什么颜色?
第一次变形,如果换一种摆法:
……
第21枚是什么颜色?
追问:为什么总量相同,每组数量也相同,最后的颜色却不一样了呢?
第二次变形,如果再换一种摆法:
……
第21枚是什么颜色?
再次追问:对比第一排和第三排,为什么规律变了,最后的棋子颜色却是一样的?
2、 “练一练”题2。
师:手工小组的小红正准备串一些珠子来打扮教室,你能告诉我她是按什么顺序串的吗?第18颗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
教师追问:如果还是使用这四种颜色的珠子,4颗为一组,要使第24颗珠子是绿色的,可以怎么设计规律?这些排列方法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把绿色放在最后呢?
小结:前面不管怎么放,只要第四颗是绿色的就行了。
说明:此环节教师没有“死守”教材,而是“凭借’教材,对习题进行改编,通过富有思维含量的追问和变形,让学生在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规律,在不变中寻求变化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深层次地掌握周期规律。
五、全课总结,拓展模型
1、游戏“抓老虎”。
出示儿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我们就捉他。
(1)先选5个人玩(包括老师),从老师开始,大家一人对应一个字地读,最后一个是谁,谁就被淘汰。
(2)淘汰掉一个再叫其他同学上来继续,还是从老师开始。
(3)如果学生有意见,请说明理由,然后可以由他们决定从谁开始游戏,并说说为什么。
(4)5人玩的规律被学生找到后换6人玩。还可以继续设问如果7人玩呢?
小结:在游戏中,谁在一开始掌握了规律,谁就能占得先机。谁在玩的过程中边玩边思考规律,谁就会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赢得胜利。谁在玩的过程中不去找规律,谁就总是糊里糊涂地被淘汰。
设计说明:拓展模型是对模型的深度应用环节。本环节借助“抓老虎”游戏,帮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真切地感受到模型的力量。
2、欣赏周期现象。
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潮涨潮落……
日常活动中的周期现象:红绿灯,花纹饰品……
找规律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借助有条理的物品排列,引导学生培养观察力与比较能力,理解"规律"的概念。学生应能够从色彩、规模、形态的变化中识别规律,初步掌握简单序列的规律性,并具备根据已知规律预测后续元素的能力。
2、旨在提升实践技能,我们设计了涂色与摆放物品等互动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同时教授他们发现并遵循规律的基本策略,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应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领略到规律之美以及创新的乐趣,并逐渐养成鉴赏数学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
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老师:孩子们,我们周围充满了数学元素,连我们的.娱乐活动也不例外。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吧。游戏叫做“动作接力”,看谁能按照我的动作依次模仿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找规律》教学设计03-05
找规律教学设计11-06
找规律教学设计03-30
《找规律》教学设计08-05
《找规律》精品教学设计12-18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09-02
(经典)《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10-14
《找规律》教学设计三06-06
《找规律》教学设计集合02-14
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