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经济、人才、科技等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我国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了解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为迎接挑战而努力学习的斗志。
(二)能力目标
通过老章在美国购物的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通过收集有关我国产品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我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闻名于世界的品牌和工业产品。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
2.体会国际贸易往来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中国产品(工业品、农产品、科技产品等等)出口销售的文字图片资料。
2.收集家乡所在地生产的出口产品的有关资料。
3.了解你所接触到的外国人使用中国产品的情况。
教学过程:
1.导入:过去我们出口的大多是农产品,现在很多高科技产品也飘洋过海了!你知道有哪些产品吗?
2.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调查家中电器和各种车辆的品牌和产地,并交流调查的感受,使学生体会到家里的电器和各种车辆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中国制造的。
了解这些产品上的英文字母MADE IN CHINA的意思,以及为什么在中国的产品上印上这些英文字母。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针对我国目前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展开讨论。)
3.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教师运用实例(参见“精品课件”),介绍我国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的情况。
思考: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了世界,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4.学习自编自演话剧(老章在美国给家人买礼物、加拿大教师马龙在加拿大一天的生活)。
提问: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你心情如何?
5.再次通过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学生讲授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信息、人才、科技的交流。
通过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6.小结。为了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我们能做些什么?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人们》是湖北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世界上现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和认识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生活在不同的国度
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
(1)我们生活的周围共有多少个洲?
(2)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3)哪个洲国家最多?
(4)哪个洲没有国家?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知道学生完成我的收藏夹,教师强调要选取该国的主要特色,完成后小组交流。
5、巩固练习。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
6、独立完成教科书59页下面的填空。
7、教师小结。
活动要求:本次活动学生参与的内容较多,要课前提出搜集资料的要求,因此要安排恰当,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学习习惯。
活动拓展:设计一条具有特色的世界之旅线路,要求有主题还要有途径国家的线路等。
活动二 我们的邻居
1、师:同学们,我国疆界很长,与14个国家陆地相邻,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20个国家分别是?
2、同学们在地图中分别找出这20个国家。
3、师:在这20个国家中哪个国家面积最大?
4、每组一人发言
5、师:谁能说说俄罗斯的一些主要特色?
6、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有回答错误片面,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把握该国的一些特点。
7、教师讲解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玄奘到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引入邻国概念
8、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活动三 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
活动四 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新闻调查。
(1)通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新闻报道,记录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2)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
(3)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4)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以音乐为内容,用东西方相对比的方法,初步了解人类主要文明成果。
2、培养学生鉴赏艺术的兴趣和能力,开阔学生了解世界的视野。
3、教育学生热爱人类文明成果。
教学的重点:
以音乐、舞蹈为内容,用东西方相对比的方法,初步了解人类主要文明成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艺术的兴趣和能力,开阔学生了解世界的视野。
一、揭示活动主题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东西方的绘画、建筑、雕塑艺术,这节课我们走进东西方的音乐殿堂,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板书: 东西方的'音乐)
二、欣赏名曲,感受魅力
师: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可以分为传统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出示课件)
师:音乐没有国界,好的音乐作品能给全世界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你们听过哪些世界名曲呢?
学生自由说
师:现在我就来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听到刚开始四个强有力的音符了吗?这就是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这部作品叫命运交响曲。知道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首曲子吗?
生:根据自己了解的内容说,可以师生互相补充
师:当你面对命运的考验时,听到这首曲子会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向贝多芬学习,勇于面对困难,笑对人生。
师:你们听过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吗?你们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
师:这样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出示课件)我国的作曲家陈钢、何占豪在1958年用音乐的形式把它演绎出来。全曲约26分钟,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小段,听听它所表现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
生:说说表现的内容
师:这部作品在向我们诉说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传奇。
师:除了这首名曲外,你们知道中国的十大古典名曲吗?
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学生汇报《高山流水》时,师适时点拨:希望同学们也能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知音。
师:我们共同欣赏其中的一首名曲――《春江花月夜》,并请两位同学朗诵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出示课件)
三、了解乐器与乐队,现场演奏
师:大家都知道,这些音乐是要用乐器来演奏的,老师考考大家,认识这四种乐器吗?生看37页图片,说乐器名字
师:你们都学过什么乐器?这种乐器有什么特点?
生: 自由回答
师:请两名同学用长笛为我们演奏古典名曲《渔舟唱晚》。
生:点评两名同学的表演。
师:现场采访两名同学:你们每天练多长时间?遇到困难怎么克服的?师小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对艺术执着的精神。
师:刚才的这首曲子你们在哪儿听过?
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片头曲。
师:好的音乐可能每天伴随着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发现我们身边好的音乐作品。
师:你们知道交响乐队中都有哪些乐器吗?
生:介绍交响乐队的组成。
师:欣赏交响乐《春节序曲》,在观看时找到四个组成部分。
师:从这部明快而热烈的交响乐中,你们都感受到春节来到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四:畅谈流行音乐
师:你们都喜欢什么音乐?喜欢谁的歌?
生:畅所欲言
生:现场演唱
师:他是你的偶像吗?为什么?
师小结:追星是正常的。我们可以学习明星身上积极向上的一面,学习他们为艺术而付出汗水、泪水的执着的精神,但不要盲目追星。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东西方的音乐殿堂中欣赏了这么多经典、优秀的音乐作品,那么同学们想一想:音乐是通过什么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
生:自由回答
师板书:音符
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欣赏更多的东西方音乐,让优美的音乐陪伴我们每一天。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周围劳动者的观察和访问,体会他们劳动的苦与乐;
2、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平时的工作情况;调查身边的劳动者,并作出调查报告;寻找身边劳动者的事迹、故事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看他们怎样工作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平时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在什么地方、如何去上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上班后的感受如何?旨在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推广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2、调查采访
调查学生周围的其他劳动者。让学生课前自由的组成小组,并确立调查计划,准备好调查问题,甚至是录像等),再确定调查对象时,最好选择学校内的校医、食堂工人、商店工作人员、或是学校附近的工厂、商店、餐馆、邮局、医院等。教师要提醒学生调查时注意安全。
(注:只有让孩子们融入到社会之中,去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面对面地接触,去亲眼看到他们的劳动的辛苦,去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到他们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尊重他们。)
二、寻找身边的劳动者
1、寻找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可以画画,可以是文字记录也可以是小故事。分组讨论后,在班级交流。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人默默无闻为我们作出了贡献,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交流谈感想,谈谈自己的理想,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工作?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有的一个人进行调查,有的几个人小组合作调查,赶紧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说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外思想家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故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刻苦钻研、勇于创造的精神。
能力:通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畅谈体会和感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子、孔子和屈原等人物,了解他们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在国内外享有的声誉;知道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理解他们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进步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主题教学思路:
本主题以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为主要内容,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子、孔子和屈原,以及西方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教材第一部分以“老子和孔子”为题,介绍了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分别是道家和儒家两大学派的创始人,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子学说中最可贵的观点是各种事物都存在着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并提出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强弱等一系列对立的概念。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教材力求通过介绍人们对孔子的崇拜和纪念活动,来体现孔子在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教材第二部分“爱国诗人——屈原”,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介绍:一是屈原的歌,二是屈原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沉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不肯与世沉浮的高尚风格。以人们吃粽子、赛龙舟、过端午节来纪念屈原作为课文的结束,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尊敬和爱戴。
在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基础上,教材又分别叙述了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在哲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最后一部分,以开放的手法,让学生这写出自己喜欢的中外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著名论断、摘抄名人名言等,意在将学生所学知识得以提高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子、孔子和屈原,以及西方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杰出贡献与在国内外享有的声誉。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中外思想家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故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刻苦钻研、勇于创造的精神。
五、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围绕有关内容准备相关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2.收集有关孔子教育思想、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名论断。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老子和孔子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通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畅谈体会和感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子、孔子,了解他们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在国内外享有的`声誉。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
2.理解孔子有关教学原则、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观点。
教法学法:
谈话法、资料交流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搜集有关老子、孔子的相关图片以及文字资料;整理孔子的有关教育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我们的祖先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秋上战国时期,我国文化空前繁荣,诸子百家的思想,几乎都是发源于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独特的文化风貌,比如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重德性,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重自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重成效,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重说辩等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二、揭题并板书
老子和孔子
三、学习新知
(一)故事激趣,走近老子
1.教师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板书:塞翁失马)
2.组织交流:让学生谈谈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发表意见)并适时解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含义。
3.人物介绍:这个故事就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老子的资料。
5.教师归纳补充:
(1)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百科全书。
(2)指出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及其存在的根据的形上之“道”,老子学说创立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二者间总是相互依存和变化。指出事物都是对立与统一、转化与运动统一等。他还反对战争,要求回归自然,其学说影响深远。
(4)政治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他的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也就是希望倒退到原始社会,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看来老子是把社会上的弊病都归咎于物质和文化的发达了。他不是向前探索而是向后追寻,这当然是消极的思想,但其中有没有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可行的道理,留给同学们自己去想一想。
6.让学生自读课本老子的资料加深印象.
(二)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老子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了他的著作是《道德经》,反映了它的朴素哲学思想,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双方是互相转化的。《塞翁失马》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了他的这种思想。(板书:朴素哲学思想)
(三)人物猜测,感念孔子
1.(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出示孔子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先从感官上认识孔子.
2.后人的崇拜
阅读感悟: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53页和54页的阅读材料。(这部分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
课件阅读提示:
通过阅读三段文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孔子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崇拜,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板书:后人崇拜)
3.孔子生平知多少
(1)资料交流
根据学生以前所学以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竞答。(比如家乡在山东曲阜,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的文学典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他的言论被收在《论语》里,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学生达到了3000人,还有孔子的名言等。)
(2)师生合作,归纳总结:
我们不去考虑孔子的政治理论,只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通过我们自己搜集的资料和书上的文字介绍进行归纳总结:
①兴办学校,广收门徒,使更多的平民子弟接受教育。
②孔子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作用。)
(板书:兴办学校教育思想)
4.为我所用:
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直到今天对我们的教学同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5.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一起体会“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6.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孔子像”。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代儒学开创宗师的风范,感受他作为教育家的慈善平和的一面,同时也能窥见孔子生活简朴自然在他身上的痕迹,对春秋时的服饰有所了解。
7.课件出示:
课堂检测:
1.老子著有《》一书,反映了他的朴素()思想。
2.孔子被尊为(“”),他的言论被收在《》里。
3.孔子的哪句教育名言对你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简单地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对孔子那些指导我们学习的名言认识和体会。)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寻访伟大的古代文明》。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对于古代文明留给现代社会的标志性遗迹或遗物,是有所了解,或耳熟能详,如一提到埃及,关于金字塔及木乃伊等,都能说上一些,但是除个别学生有兴趣外,多数学生对古代文明中的智慧和神奇深入了解不多。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都喜欢探究神秘的内容,六年级学生也有探究的条件,如相关书籍及网络上都能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学生也有一定的整理的能力。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是:探索文明古国产生与自然环境,尤其是与大河之间的关系。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古代文明在许多方面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注意在学习内容上忌求多求全,蜻蜓点水,所得有限,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能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作深入了解,在探讨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教师牢牢把握住兴趣这根线索。通过诸如“金字塔在什么神奇的地方,还有哪些谜团至今人类还未解开”等问题,调动和指导好学生的探究学习。
设计思路
品德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历史知识的习得,还要建构这些知识的品德意义。本课教学紧紧抓住“伟大”这个题眼,以“神奇”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古代文明遗迹及遗物神奇之处,体会文明也就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这种智慧影响整个人类发展的轨迹,即使到现代社会仍然充满意义,我们在欣赏这些文明,也在学习这些文明,心中充满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钦佩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感受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能力目标:掌握从多种途径了解人类文明成就等事物的方法,具有探究人类文明成就的浓厚兴趣。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达成共识的习惯。
知识目标: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了解古巴比伦文明。探索文明古国产生与自然环境,尤其是与大河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文明古国产生与自然环境,尤其是与大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古埃及及希腊文明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完成资料搜集与整理
学生准备:利用图书及网络对古埃及等文明古国、以及希腊文明感兴趣的问题作专项搜集及介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74-P76 P79-P81内容,话题为“文明古国的瑕想”“爱琴海上的回声”。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77-P78页内容,话题为“母亲河与文明古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文明古国的瑕想
1、 课件展示尼罗河风光。导游阿卜杜拉带领大家沿着尼罗河走进古埃及。
2、 师:古埃及人为什么赞美尼罗河?
3、古埃及文明的巨大成就
(1)埃及的农业和数学
师: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埃及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带来了哪些问题,对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2)埃及的建筑艺术
师:现代人提起埃及,首先会想到什么?课件展示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学生介绍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小结:它们是埃及人民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体现了古埃及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现在,人们到埃及去旅游就是去领略人类在几千年前创造的灿烂文化。
(3)古埃及历法
师生交流:元旦是依据什么历法确立的新年,这种历法是依据什么制定的?(教师介绍:现行历法是公历,它是以太阳运行周期作为制定依据的,早在几千年前的埃及已出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面,分析:太阳历是怎样产生的,对世界有哪些影响?
教师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依据农历确立的。引导学生归纳:全世界通用的是公历,中国仍然同时使用农历,其他国家也曾经制定并使用了不同的历法。
(4)古埃及象形文字
课件展示图片,师:猜一猜它是什么。
师:这种象图画的东西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后来演变成了埃及现行文字。这种文字已被成功破译,是我们对古埃及历史了解得非常清楚。
(5)木乃伊
课件展示木乃伊图片。学生介绍木乃伊的情况。
师:木乃伊的制作反映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医学技术,也反映了古人长生不老的宗教信仰。
4、师:埃及是一个与中国有着同样古老文明的国家,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文明古国的辉煌成就吧!(完成P、76页表格)
5、小结:(开罗街景,配音朗诵):站在尼罗河边,我们浮想联翩,就象是坐上了穿越埃及几千年文明的时空飞船,感受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当你走在开罗的大街上,面对遍布街头的广告牌、商店和超级市场,你又会感道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气息。这就是开罗,这就是埃及,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在这里融合。古老的埃及正走向繁荣和兴盛。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了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等等,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大量的资料中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并且打破了课与课之间的界限。】
活动二爱琴海上的回声
1、发现爱情海的声音
(1)多媒体展示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师:知道这个故事的来源吗?你还读过《伊索寓言》里的哪些故事?
(2)(多媒体展示爱琴海图片)师:在四千年前的欧洲南部,新的文明中心在希腊爱琴海地区产生了。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没有希腊,无法想象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留着希腊文明的痕迹,以至有“言必称希腊”的`说法。今天就由同学们带我去领略一下爱琴海的风情和古希腊文明。
2、 倾听爱情海的声音:学生分组活动,探究古希腊文明
第一组:伊索寓言和神话传说。
第二组:追求科学的声音
第三组:坚持真理的声音
第四组:公民的声音
第五组:运动员的声音
(1)组内交流:组内同学将平时和课前收集整理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所见所闻在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将本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3、师::你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小结:蔚蓝的爱琴海边涛声依旧,希腊的一山一水都闪烁着人类的光辉。今日的西方世界无处不遗留着希腊文明的痕迹。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之源。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引出《伊索寓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品德,这里主要采取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探究自主体验】
板书设计
寻访伟大的古代文明
文明古国的瑕想——古埃及(金字塔、木乃伊、历法、文字)
爱琴海上的回声——希腊文明(追求科学、坚持真理、自由民主、追求和平)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走进古巴比伦
1、课件展示:空中花园想象图。让我们一同走进古巴比伦。
2、 小组交流分析收集的资料,如古巴比伦的农业、文字、历法、汉谟拉比法典、社会生活状况和建筑艺术。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了解古巴比伦文明,从而掌握从多种途径了解人类文明成就等事物的方法,具有探究人类文明成就的浓厚兴趣。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达成共识的习惯。 】
活动二 母亲河与文明古国
1、 出示四大文明古国早期文明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强调指出这些古老文明诞生的自然具体条件有相似点,你发现了什么?
2、 根据课本提示,探讨人类早期文明往往出现在大河流域的原因。鼓励学生从各方面探寻原因。课堂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探讨成果、
(1)大河可以提供人类生存引用的淡水。
(2)人类早期改造自然能力较弱,往往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生存。
(3)大河流域的水、土壤和气候条件较好,动植物种类丰富,有利于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3、小结:母亲河用他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用他的勤劳和智慧培育了远古文明。人民对他的赞美是我无法形容的,还是来听一听《长江之歌》,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找出文明古国诞生地的共同之处。了解人类生存与河流的关系。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生存必不可少,河流冲击的泥沙土地肥沃,可以种植多种作物和养殖动物,食物充足等等。让学生们在大量的资料中感受“母亲河”的魅力。】
板书设计
母亲河与文明古国
尼罗河——古埃及
幼发拉底河——古巴比伦
印度河 ——古印度
长江、黄河——中国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法律伴我行》。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法律遥远又陌生,缺乏“生活味”,学生学起来兴趣索然。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在此之前,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仔细分析教材,作者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来串连相关的法律内容,其意在树立学生法律的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我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以“我们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为突破点,通过上网查找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哪些基本权利、然后创设了一些活动如“法官说法”、“大家说法大家听”,在活动体验中,选取了典型的是件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评析,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知道知法守法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设计思路
我在教学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将教学的目光多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崇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
能力目标: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
知识目标: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法律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
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让学生明白法律保护我们,但法律有时又会限制我们的“自由”,让学生知道该怎样遵守法律,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文,收集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事例,同时指导学生收集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事例。
学生准备:课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查找公民的基本权利,收集违法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事例和遵守法律的人物故事,白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7页内容,话题为“我们的基本权利”。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8-P40页内容,话题为“法律保护我”。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41-P42页内容,话题为“知法守法尽义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想一想猜一猜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2、师:(播放录音《你本来就有读书的权利》的前半部分)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师:看来我们的学生都认为周媚娟同学应该争取上学的权利。那么她最后争取到了上学的权利了吗?听完故事后,你又想说些什么?(播放录音《你本来就有读书的权利》的后半部分。)
4、师:刚才这为同学说得很好,受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我们的基本权利》。(板书课题)
5、师:从故事中了解到受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那么大家可以猜一猜,公民除了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之外,还可以享有那些基本权利?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及时抓住学生的已有认知,挖掘有利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努力让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一个初步了解。
活动二基本权利知多少
1、师:每个人有多方面的权利,人们共同希望拥有的权利。因为是共同愿望,所以国家就有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据人民的意愿,宪法规定了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既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板书:宪法根本大法)
2、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网页)请大家浏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找出宪法中规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的部分,结合课前自己的准备,讨论交流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
3、师:下面请六名学生依次宣讲公民的基本权利。一人讲一条你最感兴趣的基本权利,并给该条基本权利取一个相应的名字(要简短),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就叫“人身自由权”,再把这个权利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4、小结:现在大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了充分的了解,希望大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网页,帮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赋予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活动三法官说法
1、师:请同学们都来做一名小法官,结合黑板上公民的基本权利,判断以下事例中的人物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害?(武汉某中学初三(三)班班主任姚老师私自检查学生抽屉收缴小说;20xx年各大城市陆续出现刘翔代言的广告被毁是件。)
2、师:请同学对照黑板上板书的公民权利,讲一件生活中发生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事例,请大家以法官的身份判断,该事例涉及到公民的什么基本权利。
3、小结:看来,同学们能较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宪法知识对生活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现象进行判断。老师也希望在生活中同学们能合理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基本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做“小法官”活动,帮助学生知道社会生活中有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活动四辩一辩
1、师:有一个同学由于每天不能完成各科作业,老师对他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未改正,于是老师让他利用电脑课和体育课的时间来补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由于该生十分想上电脑课和体育课,慢慢地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坏毛病。你觉得班主任这样做合适吗?先分组争论,再分正方和反方辩论。
2、小结:人的基本权利是每个人本身就应该有的,是法律规定的。我们在学会保障自己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尊重别人的基本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辩一辩”活动,力求帮助学生强化公民的基本权利意识。
活动拓展课后根据课堂活动内容办一期“我们的基本权利”主题小报。
板书设计
我们的基本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人生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劳动权休息权
宪法根本大法
第二课时
活动一案例导入
(录音播放案例:1994年春,13岁的'中学生小峰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儿歌词征集活动”。这首歌词由于新颖、富有情感而被评为特别奖。然而,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过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小峰于1996年10月八一至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师:猜猜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时抓住学生的已有认知,挖掘有利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明白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法律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活动二我来支招(小组活动)
1、师出示案例:
1)原告刘秀与被告宋志于1993年9月登记结婚。宋志系再婚,刘秀结婚时带有一名非婚生女宋丹。双方因性格不和及生活琐事经常发生矛盾,刘秀于20xx年10月离家出走至今。宋丹也一直随宋志生活,由宋志对其抚养教育。20xx年4月份,原告诉至人民法院要求离婚,并要求抚养女儿宋丹。被告同意离婚,但子女由谁抚养要求尊重孩子的选择。宋丹表示愿随被告一起生活,被告也同意继续抚养宋丹。由此,引起抚养权的纷争。
2)看孩子日记,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甚至盯梢、跟踪……也许由于太关心孩子,中国的父母会采取一些极端手法,少数教师亦采取类似做法管理学生。
3)班主任王老师怀疑玲玲有早恋倾向,为制止这种行为,便当众翻玲玲的书包,强迫她交出日记让老师阅读,将部分日记和信件的内容在班上公布。
2、学生活动支招。
4、课外拓展:成长是需要秘密的──留给孩子一份独立的心灵空间
师:听到这封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想到哪些好的方法处理这些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做“我来支招”活动,帮助学生知道社会生活中有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活动三法律的制约
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法律“制约”青少年的案例,如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等。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法律“制约”青少年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法律保护我们,但法律有时又会限制我们的“自由”。
板书设计
法律保护我
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利
法律有时也会限制我们的一些“自由”
第三课时
活动一谈话导入
1、师:人是社会中的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你希望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结:我们最希望的当然是社会能够文明幸福美好,而社会要实现文明幸福美好就要有基本的社会秩序。为了规范社会秩序,你能针对全社会的人制定几条管理制度吗?
设计意图:及时抓住学生的已有认知,挖掘有利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了解守法的社会意义
活动二了解我们的义务:
1、小组商定“社会管理制度”,再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制定这些社会管理制度。
2、师:其实,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我们,也代表全国人民制定了我们国家各方面的规范管理制度,这就是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法律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3、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义务”
设计意图:及时抓住学生的已有认知,挖掘有利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基本义务。
活动三法官说法
1、读教科书第41页中“案例”。
2、补充故事:想象吴威携带鞭炮乘车的可能后果和危害。
3、法官说法:说说吴威违反了哪一条法律,他为什么会违反法律规定。
4、讨论交流:别人不会发现或我们年纪小就能做违法的事吗?我们想做一件事而法律不允许,该怎么办?
5、读“法官说”,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做“小法官”活动,帮助学生知道社会生活中违法会给社会造成危害,知道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活动四大家说法大家听
1、用自己知道的事例说一说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看教科书42页图片内容,再讲自己知道的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并说说履行这些义务改怎么做。
3、故事讲述:《理智的阿华》,说一说阿华值得学习的地方
4、讲述自己知道的守法人物的故事。
5、师:我们不仅要自觉守法,还要宣传法律,让全社会的人都树立起守法意识。你想向社会宣传什么?
6、根据说的宣传内容,写两句法律宣传广告词,创作一张普法宣传画报。
7、小结:我们是公民,要时刻牢记遵守法律,履行义务,为实现社会的文明幸福美好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做“大家说法大家听”活动,帮助学生知道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自觉做到遵纪守法。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尽义务
遵守法律是我们的基本义务
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8
一、自探提示:
1、观察第6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3、学生开始探究学习,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
1、通关观察书中第6页几幅表示家人爱的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家人对我们的付出点点滴滴都是爱)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进一步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5、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三、小组合探:
1、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
3、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家人对我们疼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4、小组合探: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1)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
(2)帮家人做家务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这一课是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在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经验后,逐渐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体严、测验、检验自己的结论,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教材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困难,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进而来学一学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个板块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树立起我要攀登的勇气和毅力,通过做题测试,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对症下药”,设置《“自我命令”成绩记录卡》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意志力;第三个板块将克服困难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登山”诀窍。教材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第一个板块——生活中处处有“登山”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困难,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我的“登山”故事,三是让学生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鉴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有重复,所以,我将这两个内容打通,加以丰富。首先让学生通过一个真实的登山录像,认识并理解登山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理解这里的“登山”并不仅仅指登山,而是比喻的意思,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理解“登山”概念后,让学生罗列自己遇到的困难,再说说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克服困难的经历时,加以引导,提炼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决心、信心、毅力、方法等,为第二教时总结“登山”诀窍做好铺垫。第二个板块——他人的“登山”故事。“他人”的概念外延上很丰富,所以,我将教材丰富化,让学生先说同学的“登山”故事,本质上来讲,也就是由己及人;再拓宽到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及科学家、奥运健儿等勇敢攀登高峰的故事,激励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将课时划分为两教时。第一教时,通过录像导入,帮助学生理解“登山”的涵义、理解生活中处处有“登山”、讲述我的“登山”经历、关注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教时从意志力测验承接上一课,再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意志力,总结“登山”诀窍。这样安排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合理。
下面以第一教时的目标、过程来阐述本节课是怎样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的。
二、说目标
1、认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着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3、方法过程:通过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的经历,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对“登山”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学生克服困难情感的激发。能够让学生面对困难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具备情感上战斗力是本课的重头戏。因此,从两个层面来激发这种情感,一是从自己说起,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各种困难,谈谈当时克服困难的感受、体验,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力。二是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包括同学、名人、科学家、奥运健儿等。
新课程提出,《品德与社会》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外,还应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学中渗透了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从爬山说起,通过逼真的登山录像,让学生对登山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获得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启发学生观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登山”的比喻义,即“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过程比作登山。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讨论生活中的“登山”问题。这样设计,为后面我的“登山”经历做好铺垫。
(二)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1、让学生从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谈起,先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自己碰到的困难。以贴“困难山”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2、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感受和体验,重在把学生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出来,教师相机点拨、揭示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主观情感,让学生获得“我要攀登”的决心、信心、恒心、方法等诸多层面的体验,这样比较自然的揭示课题。在这里也渗透了克服困难方法的指导,为下一课时作好铺垫。
(三)他人的“登山”故事
这个内容是建立在对克服困难以具有一定的情感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的“我要攀登”的情感,激发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敢克服的意志力。设计这一板块,主要体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辨析同学克服困难的经历,采用帮助的形式,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同学张小虎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第二层次:回顾学生熟知的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等为了人类的进步,勇敢攀登高峰,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大禹治水、梅兰芳学艺、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勾践卧薪尝胆、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明镭……第三个层次,学生把收集到的奥运健儿奖牌背后的故事,自己来进行介绍,这样既结合热点时事,也激发出学生学系奥运健儿勇攀体育高峰的精神。整个过程既是对他人克服困难了解的过程,也是勇气、信心、力量的过程,更是“我要攀登”情感迸发的过程。
(四)总结、升华
此时学生的感情深入内心,教师以赠送奖牌,铭记格言的形式,进一步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希望。
四、说课总结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情感需要,即“我要攀登”,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为下一节课的实践与方法总结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每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联系儿童实际,遵循儿童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64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五、教学进度
时间工作内容备注
第一周机动新学期常规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请你相信我
第三周诚信是金
第四周社会呼唤诚信
第五周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
第六周机动国庆放假
第七周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第八周我是参与者
第九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第十周半期复习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我的祖国多辽阔
第十二周江山多娇
第十三周祖国的宝岛台湾
第十四周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第十六周各族儿女手拉手
第十七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第十八周机动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查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同学之间应该理解、尊重,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彼此做好朋友和好同学。
(二)能力目标
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平等交往,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与同学交往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能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
教学建议
1.我们是好朋友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教科书上的图片都提示了什么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以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同学之间在学习 和交往中会发生一些问题,比如教材中提示的在课桌上画界限的例子,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同学之间需要合作、帮 助、友谊,共同的学习生活会使他们成为好朋友。
(2)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或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项轻松的任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由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共同组成合作小组。教师可以让一个同学与另一个 不认识的同学结成伙伴,给他们十分钟的时间,完成一张有关伙伴的问卷,问卷包括以下内容:我和伙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伙伴喜欢的食物是什么?伙伴喜 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伙伴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伙伴喜欢什么课程?等等,通过学生的相互问答,完成他们各自的问卷,然后公布大家的问卷。目的是让同学对自己 的伙伴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班级之间通过相互传阅后,了解了另一个班级同学的情况,有相同经历和兴趣爱好的同学就可以跨班结成伙伴。活动使同学们看到,人与 人之间的兴趣、爱好、特点各有不同,只有尊重个人的差异,大家才能友好团结。
(3)建立班级通讯录。通过该活动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认识,记住同学的名字并与同学建立友谊。活动方式是,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姓名、家庭电话号码和自己 的爱好等内容写在一张纸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做个“我班的同学”小册子,放在教室里,供学生们翻阅和查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相互交流,比如:打电话、请 同学到家里来、一起游戏等。也可以通过彼此面谈的方式,然后写出介绍自己的提纲。老师根据自我介绍的提纲,整理一份班级通讯录。
2.相互理解
(1)根据教材的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哪些?你是怎么解决的?”教材有一个图片反;映的是一个小孩扔雪球,不小心 扔到一个同学的身上。同学之间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不小心碰掉了别的同学的东西,不小心将球踢到别人的身上,我们双方应该怎样 做?有没有发生不愉快呢?发生了口角,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2)学校里可能有残疾学生,或者有受伤后坚持上课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同学之间要不要尊重、友爱、关心?
(3)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同学之间相处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同学之间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通过讨论问题和有关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相处的技巧,学会解决同学之间生的问题,明白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和理解,以此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合理解决冲突
(1)同学之间起外号、叫外号可能是最常见的,其实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样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也会造成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尊重。
(2)学生之间往往会因为各种小事引起纠纷。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情景。比如:一个同学叫了另外一个同学的外号,口角开始,接着动手打架了。教师可 以设计一个问卷,如:两个同学打架后会发生什么?老师可能做什么?校长会采取什么措施?其他同学怎样对待他们?打架之前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 以根据以上问题,要求学生填写两个孩子打架所引发的后果。并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活动中学生问卷上提出的建议,讲述和解通常是比打架能更好地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办法。可以通过成功解决冲突的事例,也可以是这个 事例的延伸,两个学生和多个学生参与,共同解决纠纷,叫外号的同学在打架之前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同学道歉,矛盾化解了。
(4)教师最后要引导学生谈谈解决同学之间冲突的办法。可以列出几条选择,贴在教室的墙上,当发生冲突时供学生利用这些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解决冲突。
4.诚实守信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含义,引导学生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了解了什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诚实的故事?大家可以分小组交流,也可以在班里向全体学生做介绍。
(2)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先进行交流,讲清楚格言的含义,然后将每个学生自己喜欢的格言写在教材留白的位置上,并引导学生了解不仅仅在教室里学习诚实,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永远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讲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比如教材上提示的内容,我们身边还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么做的?
(4)每个小组收集一个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在班上进行交流。
主题教学思路
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小学阶段要在一起学习、生活6年,可能是学习生涯中彼此在一起时间最长的阶段。找们如 何引导学生在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建立纯洁的友谊,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尊重和理解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同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增进相互之 间的了解是建立学校道德秩序的基础,学校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如果一个人了解他人,就更容易重视他人并对它们有一种亲近感。在学校中创设一种积极的 学习氛围,让学生相互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关。已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之间交往要诚实守信,引导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的希望。诚信问题也是近几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教材通过讲故事和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守信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48页的图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情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相互帮助,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学校组织外出旅游时,大同学拉着小同学,展现了不同年级的同学问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精神风貌。
第49页的图片,通过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说明要学会处理矛盾,解决纠纷;同学之间合作,共同完成绘画作品,说明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起来的。
第50页的图片,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应该如何友爱、理解、尊重和宽容。同学之间要处理好这种关系。通过引导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并在留白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第51页的图片,通过给同学起外号这一反面事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在学校中,做游戏也应该是有规则的。学会合理解决冲突,缓解矛盾,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第52页的图片,通过讲述一个诚实守信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诚实的意义。让学生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相互交流,懂得诚实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第53页的图片,讲述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两个同学约好去看望一个生病的同学,天下起了大雨,由于已经约定了时间,不能失言,因此两个同学克服困 难,如约前往。另一个是反例,一个同学忘记做作业,但为了不遭到老师的批评,说了谎话。通过事例,引导学生收集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的故事,相互交流,让 大家有新的感受,增强诚信的意识。
第54页的图片,通过一个同学两次由于一些原因失约的故事,说明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勇于承认并改正。
第55页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学们不仅在学校中讲诚信,在社会中也要讲诚信,诚实守信应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小学阶段要在一起学习、生活6年,可能是学习生涯中彼此在一起时间最长的阶段。我们 如何引导学生在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建立纯洁的友谊,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尊重和理解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同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增进相互 之间的了解是建立学校道德秩序的基础,学校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如果一个人了解他人,就更容易重视他人并对他们有一种亲近感。在学校中创设一种积极的 学习氛围,让学生相互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准备
1.让同学们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和小故事。
2.让同学们搜集自己班集体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同伴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
与同学交往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能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借铅笔”。)
老师:同学们,视频中表现得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学生:(略)
老师:在学习中,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在过去的两年中,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成为朋友了吗?(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们是好朋友(板书)
老师:同学们,先打开课本第四十八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是怎么做的?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咱们同学之间有没有互相帮助的事呢?都是怎么做的呢?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伸出友爱之手”;图片“互相帮助”系列、“帮忙”系列、“慰问康复同学”、“一起看书”等。)
老师:下面我们看课本四十九页,同桌的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认真看一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你和同学们之间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好朋友”。)
老师: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楚辞之外我们还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过渡)
二、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板书)
老师:下面我们看课本第五十页中上面两幅图中的故事,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同学们在一起非常快乐,但有时也会发生小误会,我们应该懂得友爱、宽容,要相互理解。大家说是不是?
学生:(略)
老师:你和同学之间发生过什么误会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分组交流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一页,我们看一看,图中同学的做法好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给别人起外号是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给他人起外号。做游戏时,我们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不能为了自己的喜恶,而破坏游戏规则。同学之间相处,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烦恼,说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学生:(略)
老师:当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样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可举出具体事例:如一同学给另一同学起外号,引起争执,该怎么办?等等事例,也可让同学们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略)
老师:当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互相理解,懂得宽容,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解决冲突,而不能通过打架、骂人等极端方式解决。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略)
老师:同学、朋友之间,除了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理解,还要诚实守信!(过渡)
三、诚实守信(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二页,我们看上面的故事,然后猜猜国王为什么将王位传给了没有种出鲜花的小男孩了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让大家欣赏音频“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老师:你收集了哪些有关诚实的格言呢?把你喜欢的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略)
(老师可参考文本资源“诚实守信格言(一)”、“诚实守信格言(二)”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诚实的格言。)
老师:下面大家看课本五十三页和五十四页的图片,看图中的同学都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这几个故事都说明了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对人、做事都要讲诚信。你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小故事呢?将给大家听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诚实的列宁”、“诚实守信”;图片“诚实”、“守信”、“诚信伴随你和我”;还可给大家讲“诚实的小男孩和小偷”、“诚实的晏殊”、“华盛顿和樱桃树”等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知道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诚实守信、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和理解,培养了学生关心和爱护同伴的良好品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1、丝品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小学语文、数学、思品、自然等学科既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虽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寓思想教育于愉快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思品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如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生口袋里的'人民币也日益增多,吃零食、比穿戴、讲享受成风。所有这些决定了思品课只靠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和教师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思品课教学与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和安全教育活动等德育工作相结合,思品课教学要从课堂内容出发,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4、思品课教学与课前、课后活动相结合,我们将根据教材特点开展课前活动。如: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有关资料等,为明理充实感性材料,做好铺垫。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和安全教育活动来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关系。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所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和世界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
4、使学生认识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学会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又能保持高度的警惕。
5、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6、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以此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7、培养学生一定的国际意识和世界公民的责任感。逐步增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责任感,为建设一个平等、富足、民主、进步的世界而努力。
四、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难点第1周至第5周
第一单元:永恒的愿望11节1.了解和平鸽的由来,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2.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3.学会搜集资料。 4、通过近两个世纪末世界发生的两次大战争的事例,引出“和平”、“安全”、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而又向往的生活的话题。引起“不忘历史,携手未来”的作用。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及灾难,希望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难点:两次世界战争的时间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战争遗留的创伤比较生疏,需疏导。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03-20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05-2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11-30
[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10篇06-24
[优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9篇09-03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6-29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2-09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优秀08-15